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证分析(题型) 例题分析(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论证分析题课件

高中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论证分析题课件
中可以看出,其他诗人和杜甫不同。是对比手法, 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做了对比
分析正确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 此项“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强加因果,
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 原文第③段说“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

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
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
并列式 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
以显示层次
类型
特征
按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论点。可
由现象说到本质;可由可能性说到必然性;可从经验说到问题,再说到解决问 递进式
解析:选 D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 项中“由表及里、由 浅入深的顺序”明显错误,由文章第四段依次出现的宋代学者陈善、现代国学大师陈寅 恪、当代学者可知,是按照时间顺序推进的。
常见的论证结构与论证手法
一、常见的论证结构
类型
特征
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总分式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一、理清局部层次 第①段层次结构:
第②段层次结构:
第③段层次结构:
二、理清全文结构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规范思路]
第一步,由文到题,找准答题依据
选项
分析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 此项就整篇文章而论,先总论后分论,分析
显易懂
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

2023届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证结构复习+教案

2023届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证结构复习+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证结构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并积累论述类文本论证结构的必备知识。

2.了解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观题论证结构答题思路。

【活动一】真题引路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2021·全国新高考Ⅱ卷)①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

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

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②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

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

但需要有什么样的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③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

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

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任,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

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

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

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课件32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课件32张
•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来严密地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 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课程标准》的表述“分析论点、论据 和论证方法”,似乎对论证的考查只集中在“论证方法”这一点上,但在实 际命题中,我们发现其实很多时候对论证的考查还涉及论证角度、论证结构 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本小节从论证角度、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等几个方面 来分析论述类文本的论证,同时也可为考生提供议论文写作的知识储备和理 论支撑。
• 把握论述类文本的论点,首先应通读全文,明确文本论述的话题;在此基 础上,要边读边勾画,特别注意论点经常出现的各种位置(如标题、开头、结 尾等),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直接表述论点的关键语句;如果文中实在没有表 述中心论点的语句,我们也可以先勾画出各个段落或各个层次的总领句、总 括句(有时称之为“分论点”),并分析各个段落或层次之间的思路结构和逻 辑联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中心论点。应注意,论述类文本摘编的文 章或著作的题目(附在选文的后面),有助于快速把握文本的中心论点。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视角的流动既包括从人物的内视角转为外视角、旁视角,也包括由某 一人的内视角转为另一人的内视角。
• B.选择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叙事还是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叙事,与叙述 的内容相关,也与叙事者希望达到的叙述效果相关。
• C.相较于长篇作品,笔记小说短小精悍,在采用流动视角或复眼映视式 视角叙事时,更容易实现多重的叙事功能。
• 论点在文中出现的位置较为灵活。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有的直接出现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 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 还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大多数情况下,中心论点出现在文章的 开头或结尾,分论点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当开头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 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25论述类文本阅读__学术论文含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25论述类文本阅读__学术论文含解析

专题25 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术论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启迪思想、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在多重文化意义之下重叠的生活世界里架起不同解释之间共同认识的桥梁。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价值融通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关于文化与民族、国家、世界关系的真理性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打造人类和平发展的“共同屋顶”,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建设更具包容性、普惠性的国际秩序;提出共商、共建、共享,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出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建设具有天下意义的共同发展平台。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对跨文化交流的世界哲学的贡献是以文明对话论突破和超越文明等级论。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方法论互学作用。

只有当哲学社会科学拥有有效接受对象、其价值得以传递时,才意味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实现。

文化交流的方法论需要把“什么是”和“怎么样”结合起来,构建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

在“时间同质化、空间一体化”的互联网时代,中国社会哲学工作者一方面要在文化各个层面展现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生存智慧、精神特质、文化血脉;另一方面要融入并丰富世界价值共识,及时地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从而有利于推动营造中国当前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关于文明本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多彩、平等、包容”的中国思维,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一种新的概念范畴;关于文明关系,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交流、互鉴、共存”的中国主张,为跨文化交流丰富了内容范畴;关于文明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建构“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方案,为跨文化交流指明了方向性目标。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讲评 教学设计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讲评 教学设计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议论文在高中《人教版》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要求学生能掌握相关的文体知识,而语文试卷上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则是议论文的变式,通过考试,可以检测出学生对议论文文体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考促学,论述类文本阅读其实就是教材中议论文的延伸。

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已经完成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一二轮复习,已经相对熟悉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知识点与考点,掌握了一定的答题技巧,但是还没有做到熟练于心,答题正确率还不够高。

针对此情况,本课在学生做完近三年全国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目后,尝试分析总结高考题来突破学生的难点,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

设计理念:本课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而设计,旨在提高即将高考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能力以及应试能力。

通过对月考中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讲评,提高学生“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整合”的学科素养能力,借助论述类文本逻辑性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1、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知识点、考点。

2、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难点,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难点教学难点: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讲练结合、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走进月考,回顾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知识点、考点与答题技巧。

(一)先看题目,明确大概要关注的信息。

第一题需要筛选信息、比对细节,常考陷阱(因果混乱、绝对化、扩大缩小范围、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是非、于文无据(无中生有)、时态混淆、逻辑混乱等);第二题考查论点、论据(道理、事实)、论证方法(举例、引用、对比、比喻、因果等)、结构(总分、并列、递进、对照)和论证语言(严谨)等;第三题是推理判断题(于文无据、无中生有、逻辑混乱、时态混淆、绝对化等)。

(二)阅读文本,比对细节要求:圈点勾画,在阅读时特别关注选项的重点信息,在各个段落比对第一题细节的同时,关注关键字、词,关系词。

同时也要标注出第2题可能考到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重难点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证分析-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练(全国通用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证分析-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练(全国通用附答案和解析)
5. 自近日警方通报依法刑事拘留某艺人后,在“粉丝”群和网络话题下,有一些青少年表示要组团“探监”“救人”。目前,类似 现象在青少年中屡屡出现,请你根据本文的观点,谈谈应该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有效教育引导。
【1~5题答案】
【答案】1. C 2. C 3. D
4. (1)引用张颐武和曹刚这些专家学者的观点,论证“饭圈”与明星和演艺机构是一种共生关系,指出这种共生关系的具体表现和社会危害。
祝燕南特别强调在治理“饭圈”乱象的过程中,要厘清几个对象:“我们治理的对象是明星经纪公司、文艺娱乐平台机构和资本;演艺人员是我们的管理对象,对于那些触及法律红线的要依法追究责任;粉丝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是我们引导教育的对象。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用更多积极健康的节目充实文艺阵地。”
6.论证结构(思路)
(1)整体文本结构(思路)安排
论述类文本一般由引论(提出问题或论点)、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但它又是富有变化的:有的只有引论、本论,无“结论”;有的只是在开头提出论题,在结尾点明论点;有的文章是驳论文,采用破立结合的结构方法。
从整个文本结构来看,主要有“总分总”式、“总分”式和“分总”式。
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容易陷入“饭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认为,这反映出美育教育的缺失。彭锋表示:“‘饭圈文化’炮制出的流量明星像是生产线上一刀切的产品,是一种快餐式‘人造美’,不需要审美的敏感力,易于消费。如果青少年从小就能获得好的审美教育,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敏感,就不容易被这样的‘人造美’所俘虏了。”
选择题考法精研:文体论证特点分析
这个考法主要是对论述文文体特征的考查,包括论点出现的位置、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论证方法的判断、论证过程的分析、论证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等内容。考题一般是对论述文文体特征进行分析,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解答论证分析类选择题时要抓住每个选项中的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等关键信息点,从而快速对应文中相应信息,并结合对原文论证要素、论证结构的分析,快速有效地作出准确判断。

论述类文章阅读 教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论述类文章阅读 教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教案第至课时总计课时论述类文章阅读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1)什么叫“概念”?什么叫“重要概念”?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某一事物的所有性质及其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事物的属性;其中,为该事物所特有的并对该事物有决定意义的属性,是其本质属性。

“重要概念”仅指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一个“概念性”词语;而“重要词语”则相对比较宽泛,包括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等。

(2)“含义”将以什么形式出现在考题中?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主要考查理解“重要概念”的属性、内涵和外延。

属性是指概念的性质及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甚至是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外延是指从概念性质出发向外引申所关联的现象或事物。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对理解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上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所谓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包括以下三个层次: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

(2)理解文中句子与词语的关系。

词语是句子的基础,句子是词语的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1)如何理解“筛选”和“整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论述类文章阅读能力的要求。

筛选是指阅读过程中,在辨别信息主次的基础上,根据阅读目的对信息进行搜寻,选取重要词句,舍弃无关信息的过程。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及解题技巧指导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及解题技巧指导

论述类文本——阅读及解题技巧指导一、考纲要求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B分析综合C考试大纲明确提出必考部分的现代文阅读文本为一般论述类文章。

论述类文本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历史等领域。

作者针对这些领域的某一问题或现象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所以,在阅读这类文本时就必须要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透析——理解(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在试卷中常表述为“对……的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或者表述为“请解释句中加点概念的含义”。

2、文章中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⑴体现全文主旨的关键概念。

⑵体现作者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

⑶重点代词的指代内容。

⑷有深层含义的含蓄的词语。

“一些环境保护论者以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开发的一种叫特温戈的小型车为例,证明了只要不再追求汽车的大体积和大功率并大大降低其产品的燃料消耗,世界汽车工业将会取得怎样的成就。

“绿色和平组织已经构想出一种环保型样车SmILE(“体积小、智能化、重量轻、效率高”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该组织希望这一概念能流行起来。

这种汽车主要靠高于正常压力的增压器增加汽缸的动力或使混合燃料注入汽缸。

一些专家说,这是使小型发动机充分发挥性能和提高燃料效率的好办法。

”文中画线处的“概念”一词指的是什么?重点代词的指代内容注意点:如何理解文中概念?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注意辨别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同一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在试卷中常表述为“对文中画线处理解准确(不准确)的一项是”或“对……这句话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或“文中画线处如何理解”。

2、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⑴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抓论点、找论据、速通全文要准确理解文意,拿到9分,首先要了解一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题型特点和命题特点,然后结合考点、有的放矢高效备考。

[对应学生用书P4]◆[真题试做]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解析:B [A项,第二段“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是必要条件,A选项“就能够〞是充分条件,故排除。

C项,“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错误,由第四段“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可知。

D项,第五段“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知选项中“无须考虑〞过于绝对了。

]2.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 .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表达。

解析:D [解析见“阅读妙招〞。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 .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 .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

〞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证分析题+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证分析题+课件
文章多次征引姚名达的自述,通过对其理念的解释 和评论,步步推进论述。(2021全国甲,第2题B项)
文章以“据我知见”“在我看来”等语,对观点表 述作出限制,立论审慎。(2021全国甲,第2题D项)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 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2020全国I,第2题C 项〉
方 法
因果论证
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 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 (引证法) 名言、格言警句等各种情况。引用论证属于“道理论证”
归谬法 为了反驳一个错误的论题,先假设这个论题是正确的,由此 (反证法) 导出更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先的论题是错误的
易混点——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也叫事实论证,通过列举典型、确凿的事实来证明观点。 示例:作家苏童自他的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名声大振,上门的采 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他对记者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 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一直很安静,现在更安静。”另一个作家张炜 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 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其实没有多少秘诀,无非就是他们比平常人更能 “心系一处”而已。 ·引用论证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示例:行吟泽畔的三闾大夫和漂泊江湖的少陵野老已经凭借其壮丽诗篇在中国 人民心中获得了永生;文天祥舍生取义的人格精神已凝聚在“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诗中。到了近代,谭嗣同在狱中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 留肝胆两昆仑”两句诗宣示以身殉国的决心;留学异国的鲁迅用“寄意寒星荃不 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句来表达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当我们诵读这些家喻户晓 的诗歌名篇时,在获得审美愉悦感的同时也接受了道德上的熏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按照新课标《考试说明》的规定,“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新课标卷中是“必考内容”。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出题文本主要指论文、杂文、评论等。

论文主要指比较浅显的学术类论文,杂文则可以指针对时事、热点话题的杂感文章,评论主要可能涉及影评、书评等。

论述类文本阅读所涉及的考点包括: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1.抓各段中心句。

注意抓住各自然段的中心句,而这些句子一般在首句和尾句的位置上。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要点;归纳时要把握整体,从全文出发。

2.抓过渡句。

过渡句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3.研究标题、头尾。

标题常能反映作者立意的角度,与文章中心相关联;文章开头或开门见山,或旁征博引,文章结尾或卒章显志,或总结全文,或画龙点睛,均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

4.综合段落大意。

从文章中分解出要点,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中心意思,这是归纳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最有效的方法。

5.注意关键词语。

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如同被反复敲击的琴键,其乐音往往是乐曲的主旋律,是文章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

二、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1.注意确定有效答题区间。

一般情况下,原文会用一些篇幅对重要概念进行说明或阐释,有的比较集中,有的则分散在文章的段落里。

解题的关键就是要寻找相关信息,弄清楚重要概念的内涵。

2.树立语境意识。

一般情况下,重要概念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词语组成句子来表达某种意思,因此,文中总是会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出现与重要概念相关的信息。

解题时要结合语境,联系全文,要有整体观念,认真理解语境,把握上下文的意思,切不可断章取义或以偏概全。

2023届全国新高考语文精准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论述类文本》

2023届全国新高考语文精准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论述类文本》
2023届全国新高考语文精准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论述类文本
考纲解读
“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现象和社会科学 现象的文章,它包括自然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 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 等学科的文章。
特点解析
文本 思维 本质

论述类
实用类
逻辑思维 说理
灵活思维 求真
文学类 形象思维
【试题】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常见错误类型
【对应文段】
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 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试题】
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山东卷第1题)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 识,围棋登入 “国艺”的殿堂。
常见错误类型
8.混淆是非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 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
常见错误类型
【对应文段】在地面上,行走是指用双腿克服地球引力,轮流迈步,从一处
地面走向另一处地面。但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失重将行走的概念 完全搞乱了。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只要用脚、手或身体任何部位触一 下舱壁或任何固定的物体,借助反作用力,就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因此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常见错误类型
【对应文段】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 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 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试题】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内容理解与分析(题型) 例题分析(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内容理解与分析(题型) 例题分析(含答案)

高考论述类文本3 ——内容理解与分析(题型)+ 真题分析(教师版)内容理解题重在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全国卷命题看,命题者所设置的选项有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直接转换,有的是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度地整合或迁移。

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时,常采用“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武断绝对、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九种设误手段。

此题型重在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一般,只要准确定位信息并仔细比对,就能快速判定对错。

一、命题“换位思考”(一)命题者针对“内容理解与分析”题型,常用手段:(二)命题者针对“内容理解与分析”题型,命制错误选项的9种类型及辨析技巧:二、解题要点(一)第一步先将选项切片,分点找对应,定位信息源1.为何切?——因为选项是对文中多个信息点的概括、归纳和整合,一个选项包含了文中多个信息点,其中一般会有信息点被设误。

这多个信息点我们都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若不细切分,就比对不细,导致错误信息点的“漏网”而误判。

2.如何切?——基本原则是将选项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断。

如果是切分复句,一般以一个分句为一个片断;如果是切分单句,可以按照句子主干(主谓宾)的结构切分;有时将较长单句中的某些短语(多充当修饰重要概念的成分)切为片断。

3.如何找?——总的原则是依据切片中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源。

而实际情况是,有的选项(或选项中的分句)概括程度较低,与原文中的信息对应程度强,切片后能直接迅速地找到信息源;有的选项(或选项中的分句)概括性强,是跨句子、跨段落的信息整合,不能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切片后须先将原文相关的关键词句的意义提炼压缩,然后再确定信息源。

(二)第二步对照原文信息,从三层级比对在完成切片找对应后,就要根据前文提到的设误陷阱分析判断。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3级比对法”。

第一步:阅读选项,切分层次,标出关键。

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文字大都很多,表述很长,应先把选项切分出若干小层次(一般以逗号为一个单位),再将各小层次的主干词或重要的修饰语、限制词标出。

2020-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

2020-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要求2.根据考纲要求,找出答题技巧教学重难点:用规律指导正确答题知识梳理:一、考纲分析1.近几年来课标全国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点:(1)文本为议论文性质,人文色彩强烈,内容厚重,向时评、文、史、哲类跨越。

近几年文本内容涉及时评(2017年全国卷2套)、历史学(2016年)、经济学(2015年)、美学(2014年)、文献学(2013年)等。

(2)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论证分析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

2.从命题形式看,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有以下规律: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多选择论述类文本中的社会科学时评类文章为阅读材料,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2017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在论述类文本方面命题思路非常有层次性,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第三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运用。

二、命题方式常是单选,4选1。

命题人在编写选项肢时,文字表述不可能与原文完全相同;有时也不可能完全集中,也有前后勾连的情况,这就容易造成选项模糊。

选项模糊的主要类型有五种:(1)范围上的混淆,以偏概全,以“全”代“点”。

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者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者是外延过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

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

(2)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概念。

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

解答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忽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是否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3)现实和设想的混淆,未已不分,或必不清。

选项在概念、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

把已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功为现实的设想或可能性混为一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课件35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课件35张

• 还有一种写作或许更具特质,那就是援鄂医生的亲历写作。《查医生 援鄂日记》是其中的代表作。作者是上海仁济医院呼吸科查琼芳医生,她 将自己特殊的经历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作品没有宏大叙事,有的只是 与抗疫一线相关者具体而细微的叙事。“无数人都在发一份光,然后萤火 汇成星河”。 •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疫迎面,人心可鉴。抗疫战斗中涌现出许 多令人感动、感奋的闪光人物,在他们自带光源的抗疫故事中流溢出人性 美好的粲然。熊育群的《守护苍生》,主人公是战“疫”中的钟南山。抗 击“非典”时67岁的他临危受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已是84岁高龄的他 再度披挂上阵,“他劝别人不要去武汉,他却去了。明知道老年人最易感 染”。作品通过“天下救人事最大”“仁心乃本心”“敢医敢言是天性” 多侧面典型情节的描写,垒筑起钟南山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老而弥 坚的精神丰碑。李春雷的《铁人张定宇》,深情记写作品主人公大山一样 的坚守,钢铁一般的意志。张定宇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同时又是一名 行动受限的渐冻症患者。作品用一系列独具人物个性的语言和细节,真实 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的鲜明形象,唤起读者内心庄严的崇高感。
• 答案
突破三 概括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并分析作用
•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或阐述的观点或者中心思想或 者是文章的主旨。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 论点。其他的几个论点(除中心论点外)可以是并列的,也 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文章 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 有时会是标题。
• 第一步:速读全文(或某一段落),结合材料的标题,概括作者主要的观点态度。 • 第二步:能区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 第三步:在文中找出论据是哪一分论点或结论的理由依据,进而判断其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4——论证分析(题型)+真题分析(含答案)论证分析题型要求学生有论述类文本文体知识的储备和对文本内容较强的的分析能力。

传统的甲卷、乙卷在第二个选择题“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中,结合文本内容理解的命制陷阱一起考察学生;新高考1卷2卷的论述材料也在客观题和主观题,涉及论证分析知识点展开。

两者都重在考察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论证方法、论证思路和结构。

一、精准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所有的论据都是为论点服务的。

一般来说,选择题选项和材料的主要论点有如下五种关系:①与观点相符;②与观点相反;③属于材料提及的次要观点;④持论偏颇;⑤材料与观点无甚关联。

分析时,首先提炼材料的主要观点,然后分析选项与观点的关系,判断属于上述五种关系的哪种,最终得出结论。

二、论述类文本常用的六种论证方法三、论述类文本的四大论证结构论证结构是指议论文的行文思路和基本结构,一般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遵循“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论”模式。

一般来说,引论就是开头,必须明确论题或提出论点;本论就是主体,应选用论证材料并分层次论证观点;结论就是结尾部分,归纳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其中本论部分常见的论证结构模式主要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四种。

四、分析论证思路的方法(一)要准确概括段意、层意1.要逐段概括段意。

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注意抓住每段的中心句、结论句或其他关键句;如果是考查段内层次,则要逐句概括句意。

2.要段意的再概括,就是段落合并后的层意概括。

如果文本材料的段落比较多,要在各段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再概括,这层概括主要看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为并列、递进、因果关系的可并为一层,若为转折、总分、正反关系的可分开,有时正反关系的可合可分。

(二)要理清材料与材料之间、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根据所用材料的性质、角度,判断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顺序。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概念到应用,由总到分,由破到立(或由立到破)。

(三)要善于借助标志思路、层次的词语、句子。

五、真题分析【2018·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

“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

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

“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根据原文“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和“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可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根据“‘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可知,文章没有进行对比论证,也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而是要揭示它们的共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错误,根据“‘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可知二者并不是互相隔膜的。

C项,“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D项,“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2019·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

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

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

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

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

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

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