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

合集下载

足阳明胃经经穴课件

足阳明胃经经穴课件
足阳明胃经经穴课件
演讲人
01 足阳明胃经简介 02 足阳明胃经穴位介绍 03 足阳明胃经穴位治疗
04 足阳明胃经穴位保健
目录
1 足阳明胃经简介
经脉循行
1.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沿鼻外 侧下行至口角
2. 沿下颌骨后缘,至大迎穴 3. 沿颈部,经胸腹,至大腿前侧 4. 沿小腿外侧,至足背,止于足大
足阳明胃经穴位:足阳明胃经穴 位包括足阳明胃经的起始穴位、 终点穴位、经穴、络穴、郄穴、 募穴、俞穴、原穴、合穴等。
足阳明胃经穴位的取穴方法:足 阳明胃经穴位的取穴方法包括按、 揉、捏、推、拿等,可根据病情 和穴位特点选择合适的取穴方法。
穴位定位
01
足阳明胃经穴 位:位于足阳 明胃经上,包 括足三里、上 巨虚、下巨虚 等穴位
消化不良等
02
治疗头痛:如 偏头痛、头痛、 神经性头痛等
03
治疗皮肤病: 如痤疮、湿疹、
皮肤瘙痒等
04
治疗妇科病:如 月经不调、痛经、
乳腺增生等
4
足阳明胃经穴位 保健
穴位按摩
足阳明胃经穴位:如足三里、天枢、梁丘等
穴位按摩方法:用手指或按摩工具按压穴位,每 次3-5分钟
穴位按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提高 免疫力
02
定位方法:通 过经络循行、 穴位定位图、 穴位定位仪等 方法进行定位
03
穴位作用:调 节胃肠功能、 缓解胃痛、腹 泻、便秘等胃 肠疾病
04
穴位操作:采 用针灸、推拿、 按摩等方法进 行穴位操作, 以达到治疗效 果
穴位功能
01 足阳明胃经穴位:包括足三里、 上巨虚、下巨虚、丰隆等
02 功能: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 化吸收,增强免疫力

足阳明胃经优质获奖课件

足阳明胃经优质获奖课件

⑵配合谷,内庭,颊车等治疗牙痛;
⑶配合谷,太阳,四白等治疗三叉神经
5.头维:
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 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作用:祛风泻火,止痛明目。
主治:①头痛、高血压;
②目痛,眼睑瞤动等。
操作: 向后平刺0.5—1.0寸。不灸。 配伍: 前头痛配合谷、太阳; 侧头痛配率谷、风池; 眩晕配百会(灸); 迎风流泪配攒竹、阳白;
其直者:从缺盆 过乳中 下挟脐 气
街中(腹股沟动脉,气冲)。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 下循腹里 合气街
下髀关 沿下肢外侧旳前缘 足背 足二 趾外侧端。
其支者:足三里 止于足第三趾旳外侧端。
其支者:旳脏腑组织器官:
联络旳脏腑有:胃、脾、鼻、目、 上齿、口唇、喉咙和乳房
前缘一横指(中指) 功能:调肠胃,化积滞,通经络。 主治: ①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 ②下肢痿痹。 配伍 (1)腹痛、泄泻配天枢、大肠俞。 (2)便秘配支沟、天枢。 (3)肠痈配阑尾穴。 操作:直刺1.0-2寸。可灸。
12.下巨虚 (小肠下合穴 ):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
三、足阳明胃经
教学目 标
1、掌握足阳明胃经旳经脉循行。 2、掌握足阳明胃经旳常用腧穴。 3、了解常用腧穴旳主治作用。 4、掌握腧穴旳特殊作用
(一)经脉循行:起于鼻 鼻根
鼻外
入上齿中 还出 挟口
环唇 下交承浆
沿下颌部 下颌角 上耳前 循发际
至前额正中。
其支者:从大迎 循喉咙 入缺盆 下
膈 属胃 络脾。
配穴举例:
⑴配颊车,四白,下关,合谷等 治口歪;
⑵配承浆治流涎。
3.颊车: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 时咬肌隆起最高点,按之凹陷处。

十二经络--足阳明胃经

十二经络--足阳明胃经

十二经络--足阳明胃经十二经络--足阳明胃经【循行】《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1)旁约太阳之脉(2),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3),却循颐(4)后下廉,出大迎(5),循颊车(6),上耳前,过客主人(7),循发际,至额颅(8)。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9),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10)。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11)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12),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

——以下髀关(13),抵伏兔(14),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15),入中指内间(16)。

其支者,下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本经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大肠募),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合),上巨虚(大肠下合),条口,下巨虚(小肠下合),丰隆(络),解溪(经),冲阳(原),陷谷(输),内庭(荥),历兑(井)。

[交会穴]睛明(足太阳),颔厌、悬厘、上关(足少阳),水沟、神庭、大椎(督脉),承浆、上脘、中脘(任脉),迎香(手阳明)。

【注释】(1)頞——音遏。

鼻茎,指鼻根,又称山根。

(2)太阳之脉——指足太阳膀胱经。

“约”或作“纳”。

(3)承浆——穴在颏唇沟中央,属任脉。

(4)颐——音夷。

口角后,下颌部。

(5)大迎——穴在下颌角前1.3寸骨陷中,适当下颌骨斜线部,有面动脉。

(6)颊车——穴在下颌角前,咬肌中。

(7)客主人——即上关穴,当耳前颧弓上缘。

(8)额颅——即前额骨部,在发下眉上处。

(9)人迎——穴在结喉两侧,颈动脉搏动处。

(10)脾——按古人说“脾”,每兼指胰而言。

《难经》云:“脾,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

”《黄庭内景经》说:“脾长一尺掩太仓。

《经络学足阳明胃经》课件

《经络学足阳明胃经》课件
足阳明胃经可以调 节脾胃功能,促进 消化吸收,维护人 体健康。
疏通经络
足阳明胃经的运行 可以疏通全身经络, 保持气血畅通。
强身健体
足阳明胃经的调节 作用可以增强人体 免疫力,提高抵抗 力。
预防治疗疾病
足阳明胃经的运行 有助于预防和治疗 一些常见疾病,如 消化不良、便秘等。
四、足阳明胃经的应用
足阳明胃经保健方法
二、足阳明胃经的起止与循行
1
简介
足阳明胃经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之一,起止于足大趾。
2
起点与止点的位置
足阳明胃经的起点位于足大趾的咸丰穴,止点位于下巴的迎香穴。
3
循行线路及主要穴位
足阳明胃经沿着腿部、腹部、胸部走行,主要穴位包括足三里、冲门、足阳明、 天突、承泣等。
三、足阳明胃经的主要功能
调节脾胃
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刺 激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可 以达到保健的效果。
足阳明胃经常见疾病 及治疗方法
足阳明胃经与一些常见疾 病相关,如消化不良、胃 痛等,可采用中医治疗方 法。
足阳明胃经常见的推 拿手法及指压穴位
推拿手法和指压穴位是治 疗足阳明胃经相关疾病的 常用方法。
五、结束语
1 总结
足阳明胃经是中医经络学中十分重要的一条经脉,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2 展望未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足阳明胃经的认识将进一步提高,为人体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经络学足阳明胃经》 PPT课件
欢迎来到《经络学足阳明胃经》的PPT课件。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足阳明 胃经及其重要作用,让您对经络学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经脉简介
经脉的定义
经脉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
经脉的分类

经络学-足阳明胃经

经络学-足阳明胃经
【定位 Location】 在足背,当第二、三 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 处
陷谷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皮肤→皮下组织→趾
长伸肌腱→趾短伸肌腱内侧→第
二骨间背侧肌→拇收肌斜头。浅
层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静
脉网。深层有第二跖背动、静脉。
【主治 Indications】
1.目赤肿痛,面浮身肿。
皮肤→皮下组织→拇长伸肌腱与 趾长伸肌腱之间→短伸肌→中间 楔骨。浅层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 足背静脉网。深层有足背动、静 脉和腓深神经。
【主治 Indications】
1.胃痛,腹胀。
2.口喎,面肿,齿痛,癫狂。
3.足背肿痛,足痿无力。
【刺法 Method】
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
9.陷谷 Xiàngǔ (ST 43) 输穴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 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 入气街中。
(2)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特点 体表循行
鼻旁→目下→面周围→缺盆→胸腹第二侧线→下 肢外侧前缘→大趾→次趾→中趾。 体内循行 属胃络脾→腹里→气冲。足阳明经联系的脏腑器 官有鼻、目、上齿、口唇、喉咙、乳房,属胃,络 脾。 其支脉至足大趾与足太阴经相接。
梁门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 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第 七、八、九胸神经前支的外 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腹壁浅静 脉。深层有腹壁上动、静脉 的分支或属支,第七、八、 九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主治 Indications】 胃痛,呕吐,腹胀,食 欲不振,泄泻。
【刺法 Method】
直刺0.5~1.0寸。
厉兑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甲根。布有足背内侧 皮神经的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网。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重要经络,它与胃相
互关联,共同调节人体的消化系统功能。

足阳明胃经起于足大趾内侧,沿着胫部向上直至膝关节内侧,再经过股骨外侧直上至髌骨上缘,然后沿着督脉的轨道上行至胸腹部,最后上行经过面部,直至颊车骨下方。

根据中医学理论,足阳明胃经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节消化功能:足阳明胃经与胃紧密关联,对消化系
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当人体消化功能失调时,可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

2. 调节水液代谢:足阳明胃经在面部与脾经相通,对水
液代谢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可增加水液的代谢和排泄,有助于解决体内水湿过多或过少的问题。

3. 疏通经络:足阳明胃经贯穿全身,与其他经络相互关联。

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可以疏通全身经络,调和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4. 调节情绪:足阳明胃经与情绪的变化密切相关。

通过
刺激足阳明胃经,可以调节人体的情绪状态,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常常运用足阳明胃经的穴位理论进
行治疗。

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包括足五里、足三里、天突、大迎、下巨虚等。

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治疗胃病等效果。

总之,足阳明胃经是中医经络学中的重要经络之一,具有调节消化功能、调节水液代谢、疏通经络、调节情绪等多种作用。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充分利用足阳明胃经的特点和穴位理论,可以辅助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维护人体的健康与平衡。

3.足阳明胃经

3.足阳明胃经
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痫证,下肢痿痹。
2023/10/14
经脉
应用: 痰多咳喘配肺俞。〔《聚英·玉龙赋》〕 痰湿头痛配阴陵泉。 水肿配复溜。〔《资生经》〕 痫证配照海、陶道。
操作:直刺1~1.5寸。 备考:络穴。
2023/10/14
经脉
解溪 Jiexi
ST41
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心凹陷中,当 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2023/10/14
经脉
内庭 Neiting ST44
定位: 其次、三趾间,趾蹼缘前方赤白肉际处。 取法:足背其次、三趾间缝纹端。 作用:健脾和胃,清泻胃火。 主治: 齿痛,口歪,喉痹,鼻衄,腹胀腹痛,胃痛
吐酸,痢疾,泄泻,热病,足背肿痛。
2023/10/14
经脉
应用: 腹胀腹痛配委中。 痢疾、泄泻配天枢、上巨虚。 齿痛,咽喉肿痛协作谷。
2023/10/14
经脉
足阳明胃经小结
❖ 经脉走向:起于鼻翼旁〔迎香〕,到目眶下 沿目中线下行〔四白、地仓〕,在下颌角前 分成两支,一支上额角〔颊车、下关、头 维〕,另一支下缺盆,循,夹脐旁两寸〔天 枢〕,沿下肢前侧下行〔伏兔、足三里、上 巨虚、下巨虚、丰隆〕,经足背〔解溪、内 庭〕,止于足次趾外侧端。胫部支脉从足三 里到中趾外侧,跗部支脉到大趾内侧端,与 足太阴脾经相接。
痈,下肢痿痹。
2023/10/14
经脉
应用:配天枢、气海治腹痛。 配幽门、太白治痢疾〔《资生经》〕。
操作:直刺1~1.5寸。 备考:小肠经下合穴。
2023/10/14
经脉
丰隆 Fenglong ST40
定位: 外踝尖上8寸, 胫骨前缘外两横指。 作用:化痰宁神,健脾和胃。 主治: 痰多,咳嗽,哮喘,胸痛,头痛,咽喉肿痛,

经络学足阳明胃经

经络学足阳明胃经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
足阳明络脉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 其病,气逆则喉痹卒瘖。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 (《灵枢·经脉》)
9.陷谷 Xiàngǔ (ST 43) 输穴
陷谷
【定位 Location】 在足背,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腱→趾短伸肌腱内侧→第二骨间背侧肌→拇收肌斜头。浅层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静脉网。深层有第二跖背动、静脉。 【主治 Indications】 1.目赤肿痛,面浮身肿。 2.肠鸣腹痛,腹胀满喜噫。 3.足背肿痛,足痿无力。 【刺法 Method】 直刺0.3~0.5寸。
内庭* Nèitíng (ST 44) 荥穴
内庭
【定位 Location】 在足背,当第二、第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皮肤→皮下组织→在第二与第三趾的趾长、短伸肌腱之间→第二、第三跖骨头之间。浅层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的趾背神经,足背静脉网。深层有趾背动、静脉。 【主治 Indications】 齿痛,咽喉肿痛,口喎,鼻衄,热病。 腹痛,腹胀,泄泻,痢疾,便秘。 足背肿痛。 【刺法 Method】 直刺或向上斜刺0.3~0.5寸。
巨髎
【主治 Indications】 口眼喎斜,齿痛,鼻衄,唇颊肿。 眼睑瞤动。 【刺法 Method】 直刺0.3~0.6寸。
【定位 Location】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第七、八、九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腹壁浅静脉。深层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七、八、九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及穴位图胃经共四十五穴,原穴为冲阳穴,络穴为足太阴脾经之公孙穴。

阳明象征阳气极盛的经絡,故在适应力量上,对里热和实症就容易发挥它的特点。

起自眼球正下方之承泣穴,目眶下缘为四白穴(疗穴),直下行至嘴角之地仓穴(疗穴),再下行后交至咬肌前缘之大迎穴,咬肌凸起为颊车穴(疗穴),再沿下颔耳前上行至顴骨弓下凹窝內是下关穴(疗穴),至额角尖角处发际之头维穴(疗穴)。

脉行返地仓、大迎穴间,下行经结喉旁、劲动脉后之人迎穴,经水突、气舍,至锁骨上缘中点,下对乳头中线之缺盆穴,再下行经气戶、库房、屋翳、膺窗至乳中穴,再偏外由乳中线(离任脉中线四寸)下行,至不容穴脉向中线减两寸,经承满穴,循脉下行齐任脉中脘穴为梁门穴(疗穴),下行经关门、太乙、滑肉门穴,至齐脐为天枢穴(功穴),天枢穴下为外陵穴,下二寸为大巨穴(疗穴),再下一寸(关元旁)是水道穴(疗穴),经归来穴至腹股沟上气冲穴,经大腿根部是髀关穴(疗穴),大腿中伏兔穴,至膝蓋外线上三寸之阴市穴,上二寸为梁丘穴,下行至膝蓋下外缘凹窝之犊鼻穴,犊鼻下三寸为足三里穴(合穴),犊鼻下六寸为上巨虚穴,下八寸为条口穴,下九寸为下巨虛穴,经外踝上八寸之丰隆穴(疗穴),下至脚弯前正位两筋中凹窝中之解蹊穴(经穴),再由第二、三趾前行,至足背高骨(最高处)之冲阳穴(原穴),至第二、三蹠骨之间为陷谷穴(俞穴),第二、三蹠骨之缝为內庭穴,止至于第二趾外侧末端之历兑穴(井穴)。

承泣穴ST1(足阳明胃经)承泣【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主治】目赤肿痛,夜盲,迎风流泪,眼睑润动,口眼歪斜,近视。

【刺灸法】先固定眼球,沿缘缓慢直刺0.5-0.8 寸,不宜提插,以免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attachimg]45701[/attachimg]承泣(Chéngqì,ST 1)阳蹻、任脉、足阳明之会【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正坐,两目直视,瞳孔之下0.7寸,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取穴【解剖】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內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功能】散风清热,明目止泪【主治】①目疾,眼目赤痛、迎风流泪、夜盲、眼睑润动;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配伍】配太阳治目赫肿痛,配阳白治口眼歪斜【操作】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足阳明胃经知识

足阳明胃经知识

足阳明胃经知识《聊聊足阳明胃经那些事儿》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足阳明胃经这个厉害的玩意儿。

这足阳明胃经啊,就像是我们身体里一条超级重要的“营养专线”。

你想啊,咱吃下去的那些美味食物,都得靠胃来消化吧,而这胃经就和胃息息相关呢。

先说说这胃经的循行路线,那可是相当有特点。

它就像是个巡逻的小兵,从我们的眼睛下面开始溜达,一路经过脸蛋、嘴唇,再到脖子、胸部,然后到肚子。

这么一看,它走的地儿还真不少,几乎涵盖了咱上半身的好多关键部位呢。

它要是闹点别扭,那可不得了。

要是胃经不通畅,就像交通堵塞了一样,后果那是相当地严重。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脸上老爱长痘啊,那说不定就是胃经在给咱敲警钟呢,提醒咱该注意它啦,可别小瞧了这些小信号哦。

还有啊,要是它不高兴了,肚子可能也会跟着胀胀的,消化都不好了,吃嘛嘛不香,多郁闷呐。

不过别担心,咱还是有办法和它搞好关系滴。

平时按摩按摩那些有胃经经过的穴位,那感觉就像给它做做放松操一样。

就比如说足三里这个穴位吧,那可是个宝啊!没事就揉揉按按,据说对肠胃可好啦。

咱可以一边按一边想象自己在和胃经聊天呢,“嘿,胃经兄,咱可得好好处啊,你舒服我也开心呀!”哈哈,是不是有点好玩呀。

当然啦,饮食上也得照顾好它的情绪。

别老吃那些重油重辣的东西去刺激它,时不时地来点清淡的、好消化的食物犒劳犒劳它。

这样它才会开开心心地给咱服务呢。

咱可得把这足阳明胃经给重视起来呀,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和它好好相处,让它好好工作,我们才能吃得香、睡得好,每天都活力满满呀。

大家也都快来和我一样,好好关注关注自己身体里的这条特殊“营养专线”吧,让咱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怎么样,一起行动起来吧!。

足阳明胃经的功能主治

足阳明胃经的功能主治

足阳明胃经的功能主治1. 背景介绍足阳明胃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络,起始于足大趾,向上延伸至头顶。

它与胃脾相关,主要负责运化食物、排泄废物等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足阳明胃经的功能主治。

2. 功能主治足阳明胃经的功能主治包括以下方面:2.1 消化功能•足阳明胃经与胃脾相互关联,对消化功能有重要影响。

•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肠道的蠕动能力,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调节胃液分泌,保持胃酸和胃液的正常平衡,预防胃溃疡、胃炎等胃部疾病的发生。

2.2 排泄功能•足阳明胃经对排泄功能有着重要调节作用。

•可以促进大肠蠕动,增强大肠对废物的排出能力,避免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帮助清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维持身体的内部环境稳定,防止中毒。

2.3 调节水液代谢•足阳明胃经对水液代谢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调节体内水分的平衡,避免因体内水分紊乱导致的浮肿、尿频等问题的发生。

•参与身体对水分的的吸收和排泄,保持体内水分的稳定。

2.4 影响血液循环•足阳明胃经对血液循环起着重要影响。

•调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维持心脏的正常工作。

•促进血液循环,保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正常供应。

2.5 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足阳明胃经与情绪和精神状态有着紧密的联系。

•经络的通畅与否会影响身体的气血运行,进而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

•经常按摩足阳明胃经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人保持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

3. 总结足阳明胃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一条经络,其功能主治涵盖了消化、排泄、水液代谢、血液循环以及情绪和精神状态等多个方面。

了解和维持足阳明胃经的健康状态对于人体的整体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适当的饮食、运动、按摩等方式,可以保持足阳明胃经的通畅与活力,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左右共九十穴)【胃腑之图】胃之上口,名曰贲门,饮食之精气,从此上输于脾、肺,宣播于诸脉。

《卮言》曰∶胃者汇也,号为都市,五味汇聚,何所不容,万物归土之义也。

《难经》曰∶胃重二斤一两。

胃之下口,即小肠上口,名幽门。

足阳明经胃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

其体大一尺五寸,纡曲屈申长二丈六寸,容谷二斗,水一斗五升,位居中焦。

在五行属土,与足太阴为表里。

其经气血俱多,官与脾同,辰时气血注此。

其见证也,洒然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厥。

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湿淫汗出,鼽衄,口唇胗,头肿喉痹,大腹水肿,膝滨肿痛,循膺乳、气冲、股伏兔、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气盛则身前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色皆寒;胃中塞则胀满。

其经之脉,受手阳明之交,起于鼻两旁手阳明之迎香穴。

由是而上,左右交于额中,过足太阳睛明之分,下循鼻外,历本经承泣、四白、巨,入上齿缝中,复出循地仓,挟两口吻,环绕唇下,左右相交于承浆之分,由承浆循颐后之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胆之客主人,循发际,会足少阳之悬厘、颔厌之分,循下关、头维,会于胆之悬颅,督之神庭∶分支络,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历水突、气舍,入缺盆,行足少阴俞府之外,下膈当上脘、中脘之分,属胃络脾;于此分支,从缺盆下乳内廉,循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下挟脐,历过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诸穴,入气冲中(即气冲);其支行者,自属胃处起于胃之下口,循腹里,过足少阴育愈之外,本经之里,下至气冲,于前直行入气冲者相合。

自此而行髀关,抵伏兔、历阴市、梁丘,下入膝膑中;于此又分正支,经犊鼻,下循外之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下足附之冲阳、陷谷,入中指外间之内庭,至历兑而终。

其抽支自膝下三寸,循三里穴之外;别行而下入中指外间,与前入内庭、历兑正支合。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是中医经络学中的重要经络之一,也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之一。

它主要分布在足部和腹部,起着调节消化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足阳明胃经的特点和保养方法。

足阳明胃经起点是足大趾的正下方,经过足背部和脚外侧,一直向上穿过小腿、大腿,最终连接到胃脉。

它在腹部形成一个环状,被称为胃脐。

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特点是脉络疏通、气血流畅。

在中医理论中,胃被称为“五脏六腑之海”,它的功能是接受和消化人体的营养物质。

足阳明胃经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进而对整个人体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保养足阳明胃经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关键。

中医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建议人们养成定时定量、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饮食习惯。

此外,要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冷过热的食物,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

其次,适量运动也很重要。

中医讲究“运动调气血”,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消化功能。

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这些运动都对足阳明胃经的保养非常有益。

此外,中医还提倡按摩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来促进经络的畅通。

常见的方法有足底按摩和拇指推拿。

按摩足底时,可以用手掌按压足底,从足大趾向脚跟方向按摩,注意力度要适中,不可用力过猛。

拇指推拿是用拇指按压脚背上的足阳明胃经穴位,可以根据自身的感觉来选择按压力度和持续时间。

此外,中医还有一些草药可供选择来保养足阳明胃经。

如白术、茯苓、山楂等,这些草药有益于胃气的运行和调理胃脏功能。

但是,在选择使用草药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自身体质和病情进行调理。

总之,足阳明胃经是人体中医经络学中的重要经络之一,对保持胃部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按摩和中草药的调养,我们可以有效地保养足阳明胃经,促进消化功能的正常运作,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希望本文对大家了解足阳明胃经有所帮助。

足阳明胃经重要穴位

足阳明胃经重要穴位

足阳明胃经(ST)(1)循行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上行,鼻根沿着鼻外侧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交会成浆,循行过下颌,而前指头角主干线从井下胸类型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外形部分循行于胸腹第二侧线底腹股沟处,下旬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二指外侧,缘分支从西下三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和足大趾。

(2)主治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

(3)本经腧穴1.四白「定位」目正式瞳孔直下,当框下孔凹陷中「主治」①目赤痛痒,眼睑瞤动,迎风流泪。

②口眼㖞斜,面痛,面肌痉挛。

③头痛,眩晕「操作」直刺或微向外上斜刺0.3~0.5寸。

2.下关「定位」全弓下缘凹陷处,当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闭口取穴。

「主治」①牙关开合不利齿痛,面痛。

②口眼㖞斜③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

「操作」直刺0.5~1寸。

3.地仓胃经,大肠经,阳跷,任脉之交汇穴「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旁0.4寸「主治」口㖞,流涎;面痛,齿痛「操作」斜刺或平次0.5~0.8寸4.天枢大肠募穴「定位」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①腹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等胃肠疾病。

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不可灸。

5.犊鼻「定位」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①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病症。

「操作」屈膝90度,向后内斜刺0.5~1寸。

6.足三里合穴,胃之下合穴「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胀泄泻,消化不良、痢疾、便秘等胃肠诸疾患。

②下肢痹痛③癫狂等神志病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症「操作」直刺1~2寸。

7.丰隆络穴「定位」外踝高点上八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穴旁一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痫症等神志病③咳嗽痰多等痰饮症。

④下肢痿痹「操作」直径1~1.5寸。

《足阳明胃经》课件

《足阳明胃经》课件

直刺法
适用于肌肉丰厚处,如足三里、内庭等穴,可深刺1-1.5寸。
斜刺法
适用于不宜深刺的穴位,如中脘、天枢等,可斜刺0.5-1寸。
皮肤针法
用皮肤针叩刺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微出血 为度。
足阳明胃经的艾灸方法
01
艾条温和灸
点燃艾条,对准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
《足阳明胃经》ppt课件
目录
• 足阳明胃经的概述 • 足阳明胃经的经络循行 • 足阳明胃经的常见病证 • 足阳明胃经的针灸治疗 • 足阳明胃经的日常保健
01
足阳明络学说中的一条重要经脉,起始于面部,经过头、颈、胸、腹、下肢等 部位,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
宜进行按摩。
足阳明胃经的运动保健
足阳明胃经的运动保健
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可以促进足阳明 胃经的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
运动时间和强度
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时 间安排适当调整。
注意事项
运动时应避免过度疲劳,以免影响消化功能;运动时应选择合适的 鞋子和场地。
足阳明胃经的走向
起始于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再向下行至口角,沿颈部至胸部, 下行至腹部,沿大腿前侧至膝前,再下行至足背,最终进入第二足趾外侧。
足阳明胃经的生理功能
促进消化
足阳明胃经与脾胃等消化器官紧密相 关,通过按摩、针灸等刺激方法可以 促进胃肠蠕动、增强食欲、帮助消化 。
调节气血
抗御外邪
05
足阳明胃经的日常保健
足阳明胃经的按摩方法
足阳明胃经的按摩方法
01
在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上,采用点按、揉捏、拍打等手法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用:疏经活络,理气和胃。 主治: (1)急性胃痛; (2)下肢病证:膝肿痛,下
肢不遂。 操作:直刺1-1.5寸。
足三里(Zusanli,ST36)合穴 胃下合穴
定位:髌韧带外侧凹 陷下3寸,胫骨前嵴 外侧1横指处。
功用:调理脾胃, 扶正培元, 通经活络。
足 三 里
主治:远治、近治、特殊 (1)“肚腹三里留”:主治一切胃肠疾病 (2)下肢病证的代表穴:下肢痿痹,肿痛 (3)神志病:癫狂等 (4)外科病证:乳痈、肠痈 (5)强壮保健要穴:虚弱、虚劳诸证 (6)双向调整血压
理气止痛, 活血消瘀。
主治:近治、特殊作用
(1)大肠病: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 肠痈(调整肠功能,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 ;肥 胖。
(2)妇科病证:月经不调,痛经(如子宫内膜炎 等)。
操作: (1)直刺1-1.5寸。注意缓慢下针,切忌快速和 用力提插,以防刺伤肠管而致肠穿孔,尤其是肠 麻痹患者,因肠不能蠕动,更需谨慎。
牙痛,三叉神经痛。
操作:直刺0.3-0.8寸或向颊 车方向透刺。(地仓透颊车 治疗面瘫)。
承泣 四白 巨髎 地仓
颊车(Jiache,ST6)
定位:下颌骨前上方1横指 凹陷中,咬紧上下牙时 咬肌隆起的最高点处。
功用:开关活络,止痛 消肿。
主治:局部病证 牙痛,牙关紧闭, 颊肿, 口角歪斜。
定位:目正视,瞳 孔直下,当眼球与 眶下缘之间。
功用:疏风活络, 清热明目。
主治:内眼病:视网膜炎,视神经炎,视 神经萎缩,视力下降等。
操作:固定眼球,沿眶下缘缓慢进针0.50.8寸,不宜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禁 灸。
四白(Sibai,ST2)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 当眶下孔凹陷处。
髀关 伏兔 膝盖
颏唇沟 (承浆)
人迎
横膈 入缺盆
属胃络脾
胫骨外 足三里
过乳头 挾脐
足跗
入气冲
中趾内
中趾外 大趾内
胸腹部第二侧线 胸正中线旁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
缺盆 在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 乳中 在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 乳根 在第5肋间隙, 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
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不容 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梁门* 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天枢* 脐中旁开2寸。 归来* 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气冲 在腹股沟稍上方,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
足阳明胃经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 Yangming
目的要求
1.掌握足阳明胃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 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 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 和刺灸方法。
2.熟悉经脉的主治概要。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一、经脉循行
起于鼻旁,上循鼻根→沿鼻外侧(承 泣)下行→入上齿、环唇、会承浆→ 经下颌、耳前→止额角
操作:直刺1-2寸。保健多用灸法。
临床应用
(1)针刺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 (2)穴位注射复方丹参饮手足三里和内
关治疗急性乳腺炎;
(3)针刺治疗胃肠痉挛(对胃功能有良 性调整作用);
(4)穴位注射胃复安治疗化疗时的恶心 呕吐;
(5)针刺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8)配内关治呕吐等。
现代研究
(1)针刺可调整胃电波及胃酸度; (2)针刺产生镇痛作用;促进免疫功能;
调整血细胞成分;
(3)调节内分泌系统:使急性胰腺炎患 者的胰淀粉酶下降;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 糖。
(4) 据报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 足三里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 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 除幽门痉挛。
(2)《千金》孕妇不可灸。
归来(Guilai,ST29)
定位:脐中下4寸, 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用:温经祛寒, 益气固脱。
主治:近治作用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妇科病:小腹痛,疝
气,月经不调,带下, 阴挺。
操作:
(1)直刺1-1.5寸或向耻骨联合处平刺11.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小腹及外生 殖器。
旁开2寸。
(7)据报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 椎”可使其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 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上巨虚(Shangjuxu,ST37)大肠下合穴
定位:足三里下3寸。 (外膝眼下6寸)
功用:调和肠胃,疏经 调气。
主治: (1)肠病:如肠鸣,腹
痛,肠痈,便秘,泄泻 等。 (2)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2寸。
人迎 水突 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犊鼻 (ST 35) 【定位】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 ● 膝肿痛 【操作】 屈膝90о,向后内斜刺1.0~1.5寸。
犊鼻
鼻根部 承泣 沿发际(头维)
耳前(上关)
鼻旁
下颌角(颊车)
入上齿内 环绕口唇
地仓
腮后下方(大迎)
承泣穴针刺时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 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大幅 度提插或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出针时应立即以干棉球按压针孔,再以酒 精棉球消毒。大迎穴前方有面动脉,向前 斜刺时要避开动脉。胸部穴位注意针刺角 度和深度。犊鼻穴向膝中方向斜刺。
人迎、水突、气舍等颈部腧穴深部有颈总 动脉,针刺时应避开动脉。缺盆、气户、 库房、屋翳、膺窗、乳根等胸部诸穴,深 部有肺、心、肝等重要脏器,不可深刺。 面部腧穴一般不宜直接灸,以免引起瘢痕。
主治:近治作用 (1)目疾:目赤痛痒,
迎风流泪,目翳,眼睑瞤 动;(瞤-shùn) (2)面部病证:面瘫,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 (3)胆道蛔虫症。 操作:直刺或微向上斜刺 0.3-0.5寸,不可深刺。
地仓(Dichang,ST4)
定位:瞳孔直下,口角旁约0.4 寸。
功用:疏风活络。 主治:局部口齿病证:面瘫,
操作:直刺或平刺,透 地仓。
下关(Xiaguan,ST7)
定位:在耳屏前, 下颌骨髁状突前方, 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 形成的凹陷中。闭口 取穴。(合口有孔,张
口即闭。
功用:疏风清热, 通关利窍。
头维
下关 颊车 大迎
主治:
(1)面口病证:牙痛,下颌关节疼痛,面 瘫。
(2)耳疾:耳鸣,耳聋,聤耳。 操作:直刺0.5-0.8寸。治疗颞颌关节不利常
四、本经腧穴
本经左右各45个穴位。 首穴承泣,末穴厉兑。
眶上孔:在眶上缘内 侧端,位于眉的内侧 端可摸到一凹陷处为 眶上孔(眶上切迹), 是眶上神经、 血管的出口。 眶下孔:眶下缘的中 点下方可摸到的凹陷 处为眶下孔,为眶下 神经、血管出处。
颧弓:位于耳前方的骨性横嵴。
承泣(Chengqi,ST1)
定位:当脐中上4 寸,前正中线旁开 2寸。
功用:和胃降逆, 消积化滞。
主治:近治作用
胃痛(常用,急性 合梁丘)诸症,胃 下垂。
操作:直刺0.8-1寸,局部酸胀,可出现胃部 沉重感。过饱者禁针,肝大慎针或禁针, 不宜大幅度提插。
天枢(Tianshu,ST25)大肠募穴
定位:脐中旁开2寸。 功用:调和肠胃,
颈→入缺盆 →膈 → 属胃络脾
胸腹部(第二侧线)→气冲→ 循下肢外侧前缘 → 足背→止于第二趾 外侧端(厉兑) 足三里
大趾内侧端交脾经 中趾外侧端
二、联系脏腑器官
属胃,络脾; 与鼻、眼、口、上齿、喉咙、乳房有联系。
三、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 胃肠病 头面五官病 神志病 热病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下巨虚(Xiajuxu,ST39) 小肠下合穴
定位:上巨虚下3寸。 (外踝高点上7寸)
功用:理气调肠。 主治:(1)肠病;
(2)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
丰隆(Fenglong,ST40)络穴
定位:犊鼻与外踝 高点的中点(外踝 尖上8寸),胫骨前 嵴外2横指(中指) 处。
功用:化痰利湿。
(5)据报道,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 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 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 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
(6)据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足三里 ,发现 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 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 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2 小时增加最显著。
(2)注意掌握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以免刺伤肠管。
伏兔(Futu,ST32)
定位:髂前上棘与 髌底外缘连线上,髌 骨外上缘上6寸 。
主治:近治作用
下肢病证:下肢痿 痹,腰胯、腿膝疼痛, 麻木。
操作:直刺1-2寸。
梁丘(Liangqiu,ST34) 郄穴
定位:髂前上棘与髌底外缘连 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
用“齐刺”法。留针时不可张口。
头维(Touwei,ST8)
定位:额角直上,入 发际0.5寸。
功用:清头明目。 主治:头目病证
头痛,目眩,目痛, 迎风流泪,面瘫。 操作:向下或向上平 刺0.5-1寸。
《甲乙》禁不可灸。
胸腹部第二侧线 胸正中线旁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
梁门(Liangmen,ST21)
节疾患:下肢痿痹,踝 关节病,足下垂; (2)远治:头痛,眩晕。 操作:直刺0.5-1寸。
内庭(Neiting,ST44) 荥穴
定位: 足背第2、3趾 间缝纹端。
功用:清泻胃火。
主治:胃火引起的 各种病证,如牙痛, 口臭,咽喉肿痛,足 背肿痛等。
操作:直刺0.5-0.8寸。
五、操作注意事项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丰隆
下巨虚
主治:
(1)痰饮病证首选穴:头痛,眩晕,咳嗽 痰多,哮喘,呕吐,癫狂,痫证,肥胖。
(2)脾胃病:腹胀,便秘。 (3)下肢病证。 操作:直刺1~1.5寸。
解溪(Jiexi,ST41) 经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