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爱在人间第2课《小巷深处》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爱在人间第2课《小巷深处》教案1沪
教版五四制
1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感悟文学创作中的形象。
2、交流与沟通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3、通过与文本对话理解母爱,使学生能够心存感激的面对生活。
4、养成思考生活的习惯。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母爱,能够心存感激的面对生活。
难点:感悟文学创作中的形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感悟文学创作中的形象。
2、交流与沟通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3、通过与文本对话理解母爱,使学生能够心存感激的面对生活。
4、养成思考生活的习惯。
4.1.2学时重点
理解母爱,能够心存感激的面对生活。
4.1.3学时难点
感悟文学创作中的形象。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讲授新课
(1)文中哪些地方是盲母对女儿的爱的表现?
1.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的收入收养了“我”。——(第2段)
2.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的积蓄换住处。——倾囊安家:第三段“拆”、“搬”、“所有的积蓄”、“真正拥有一个家”——(第3段)
3.为了“我”,她改变了泼辣的性格。——第四段“骂”、“从未泼过”——(第4段)4.为了“我”,她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烈日下守卖:第六段“雕像”、“古铜”、“最毒”、“血汗”——(第6段)
5.把“我”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并为“我”读书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以我为荣,广为宣传:——第八段“珍藏——(第7、8段)
▲总结:课文中母亲这一形象一开始就给读者深刻印象,在秋风落叶的环境中在围观人们的冷漠中,母亲向“我”敞开了她“瘦瘪却温暖”的胸怀,为了“我”,她“拆掉了自己住了十几年的小木棚,搬进了小巷最深处那间门口有两个滑溜溜石凳的小房子”。她的这一举动耗尽了她“所有的积蓄”,可见她对女儿的爱是多么的无私、大方!她为了“我”,甚至改变了她以往的泼辣性格,可见爱的力量是多么神奇!母亲为了“我”,在炎热的夏天,“她如同一尊雕像”一样,“执着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柜箱旁”,任凭太阳的炙烤,为了“比别人多赚的每一分钱”而无怨无悔!一年四季的忙碌,换来的是“饭桌上经常能见到的荤菜”,和“我”见不到补丁的衣服,母亲的爱女之心真是令人感动。
和千万母亲一样,她也为“我”的点点进步而激动,陶醉!“我”的一篇作文成了她的“珍
藏”,老师夸赞“我”的一句话竟让母亲“高兴得落了泪”。一位母亲的自豪之心写得多么动人!
6.当“我”为家的贫困,母亲的卑微而沉默,回避同学甚至厌恶这个家,想离开这个家时,她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的很平静。(第11、13段)十一段的“他依旧满面春风”。十三段的“她轻轻的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
▲母亲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她的心却是非常细腻的,课文第9——13自然段通过哪些细节写出了母亲的内心痛苦,她是怎样对待“我”的感情变化的?
答:如第11自然段。面对我对“我”对母亲和家的感情变化,母亲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她不让人看出她内心的孤独和痛苦;又如第13自然段。母亲听出“我”话的弦外之音,“终于,她点点头,顺手取过那根不知啥时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仍然为“我”弄好吃的。
点拨:母亲以她特有的敏感,感觉到了我对她的冷漠和对家的厌恶,但她仍然抑制住内心的痛苦,用她的乐观和豁达从容面对,她对邻居们说的话,既有对女儿努力学习的自豪,又有对女儿不能与她相伴的自慰,母爱是无私的,在母亲眼里女儿永远是“对”的。
7.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营养品和生活费,可是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默默地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的回家。——背后支持、默默守候:第二十五、二十六段“倚”、“央”、“摸”、“交”——(第15、25、26段)
▲课文写母亲最感人的情节在哪里?课文中哪几个段落最让人感动?
答:写母亲克服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却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让别人默默地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地回家。第25、——28段最让人感动。
▲这几段写母亲,用了描写人物的什么方法?
人物的肖像描写。
作者在叙述情节上别具匠心,直到课文结尾部分才揭开“谜底”:在“我”上高中的三年中,母亲总是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每月为“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母亲又是那亲的“善解人意”,她默默忍受内心痛苦,为了“我”有出息,也为了“我”的面子,让我们用心揣度一下,母亲的内心是多么复杂,多么痛苦啊!但为了爱,她抑制住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很平静,她忍受着孤独、寂寞、清贫,一切为了女儿她的爱女之心是多么深远无私!
(2)、“我”对母亲的感情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满足、自豪:第五段“代替”、“搀”,第九段“倚”、“及自由地吃”。
2)厌恶、自卑:第十段“我”是弃婴,母亲是瞎子,“不同一般”第十一段“不再”、“泡”。
3)淡忘、隔绝:第十五段“遵守诺言”。
4)感动、醒悟:第二十七段“泪眼”、第二十八段“虚荣”、“无知”。
5)深深悔悟:第二十九段“还记得”。(此点可不要)
原因:虚荣、无知
▲“我”开始回避同学,“厌恶我的家”的原因表现在哪一自然段中?
回答:第10自然段。
▲这篇散文的主线是什么?
“我”的感情变化是此文的主线。
▲对着一直默默守候的母亲,女儿告诉她:“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文章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中“回来”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联系上文具体指什么“回来”了?
“我”的心曾逃避,曾离开过母亲。文中“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经历过变化。由经历的那些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通过结尾部分全文的高潮的领悟,知道女儿终于懂得了母亲的心。从而感悟全文主题。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