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堂表亲属称谓的历时兴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堂表亲属称谓的历时兴替
作者:张世方包小金
字提要本文根据历史资料梳理汉语亲属称谓中堂表称谓的发展演变,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堂表亲属称谓发展变化的文化内涵。文章指出.汉语同堂称谓在历史上经历了从冠“从”称谓到冠“同堂”称谓,再到冠“堂”称谓及冠“叔伯”称谓的历时兴替,而中表称谓则经历了从冠“外”称谓到冠“中衷”称谓,再到冠“表”称谓的发展变化,它们的历时兴替与中国家族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发展关系密切。
关键词同堂称谓中表称谓历时兴替文化内涵
一、同堂称谓的历时兴替
上古和中古时期,多用冠“从”称谓指称堂系亲属,而冠“堂”称谓则是中古以后在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中产生并固定下来且一直沿用到今天的。
1.1冠“从”称谓
从,《康熙字典》368页:“又《集韵》、《类篇》似用切,音颂,同宗也”。《辞源》1081页:“集韵似用切,去,用韵。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叫从……又次者,叫再从、三从。”标音“zong”。《称谓录·卷三·父之兄通称》“诸父、从父”条:“从,从也,言与父类从也”(梁章钜、郑珍,1996:33)。《康熙字典》和《辞源》所记读音略有差异,可能是语音变化所致,但从一些官话方言的实际读音来看,应读同“纵”,如山东单县。
《尔雅》中已出现了大批冠“从”称谓,例如:“父之从父昆弟为从祖父”、“母之从父昆弟为从舅”、“母之姊妹为从母”、“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昆弟”等,其他一些典籍中也可以看到,如《仪礼·丧服·大功章》“从父昆弟”注:世父、叔父之子也;《左传·庄八年》有“连称有从妹在公宫”(梁章钜、郑珍,1996)。魏晋南北朝时期,冠“从”称谓更加普遍。
冠“从”称谓可以分为直接型和曲折型两种,直接型指用“从”直接加直系称谓称述亲属,曲折型指用“从”跟“父、母、祖”等长辈称谓,再加直系称谓。辗转表达。
直接型冠“从”称谓在典籍中使用非常多。例如:
(1)权谓朱异从父骠骑将军据。(《三国志·吴志》)
(2)琨妻即谌从母。(《晋书·卢谌传》)
(3)从子仁景,神龙初。宫至司农卿。(《旧唐书·列伟第八》)
(4)余从昆让山,比柳枝居为近。(唐·李商隐《柳枝五首序》)
其他还有“从舅、从姑、从叔、从兄、从嫂、从弟、从妹、从甥”等,不胜枚举。直接型冠“从”称谓中.“从父、从母、从子、从女”不属于同堂称谓.所以不能用“堂”直接替换,而其他的称谓都可以。“从父”指伯父和叔父.“伯父”历代有“犹父、伯父、伯伯、伯、公”等称谓,“叔父”有“仲父、叔父、季父、叔、阿叔、大人”等称谓(梁章钜、郑珍,1996:33~35)。“从母”指伯母和叔母,伯母历代有“世母、伯母”等称谓,叔母有“叔母、季母、婶”等称谓(梁章钜、郑珍,1996:34~36)。“从子”、“从女”在上古及唐代的一些文
献里称作“犹子”、“犹女”,例如《礼记》:“兄弟之子,犹子也。”(梁章钜、郑珍,1996:57)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张岘妻,是颜荛舍人犹女。”(梁
章钜、郑珍,1996:59)后世“从子”、“从女”分别由侄子、侄女代替了。
直接型冠“从”称谓“从”前又可以加“群、诸、再”等限定词。例如:
(5)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
有封、胡、遏、未。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
(6)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世说新语·忿弱第三十一》)
(7)国夫人重节,宗磐女孙,再从兄之女。(《全史·列传第一》)
冠“从”称谓的曲折形式多为定中结构。“从+上辈称谓(祖、父等)”限定后面的同辈、后辈称谓(兄弟、姊妹、子女等)。例如:
(9)礼,从祖兄弟刺居异财,恩义已轻,服属疏末。(《后汉书·党锢列传》)
(10)元姑二年,封光从父昆弟曾孙阳为博陆侯,千户。(《汉书·霍光金日璋传》)
(11)从母子王昱为拾遗。(《新唐书·列传第一》)
冠“从”称谓的曲折形式间或也有“从+同辈称谓+后辈称谓”的用例。例如:
(12)大司马博陆侯禹与母宣成侯夫人显及从昆弟子冠阳侯云、乐平侯山诸姊妹婿谋为大逆,欲诖误百姓。(《汉书·霍光金日珲传》)
曲折型冠“从”称谓中,“从”不能用“堂”直接替换。
从文献资料来看,冠“从”称谓一般只用在陈述中,而未见面称的用例。
冠“从”称谓在书面语中一直沿用到近代。例如:
(13)论宁远解围功,封魏忠贤从子良卿肃宁伯。(《明史·本纪第二十二·熹索》)
(14)耿有从子去病,狂放不羁。(《聊斋志异·青风》)
冠“从”称谓在现代汉语方言中也并未完全消亡,如山东单县称同曾祖而不同祖的兄弟为“从堂兄弟”,“从”音“纵”。
1.2“同堂”和“堂”
堂,本义为殿。古时称殿或堂,多指正房而言。由于堂多为尊长居住,所以有时用堂指称尊长。如“萱堂”指称母亲,“高堂”指称父母。古代家庭多为几代同堂,同祖不同父的兄弟称同堂当由此而来。可见,冠“堂”称谓中的“堂”是由“堂”的本义引申出来的。
“堂”用于亲属称谓,魏晋时已经出现,但开始不能单独使用,必须用“同堂”,表示称呼者双方之间的关系,指称同祖不同父的兄弟。例如:
(15)成困奏曰:“死丧之戚,兄弟孔怀。同堂亡陨,方在信宿。”(《晋书·傅成传》)
(16)明帝是武帝同堂,思遇如此.尚灭害都尽。舅复焉可信。(《南史·刘
暄传》)
“同堂”后面也可以跟上直系称谓。表相互关系的“兄弟”较多见,也有其他直系称谓如“弟”、“姊”等。例如:
(17)二公孙同堂兄弟耳。(《北吏·公孙表传》) 18)尚书同堂姊为江夏王妃,檀硅同堂姑为南谯工妃。(《南史·檀珪传》)
唐代“堂”才单独使用。钱大听日:“《通典》载宋庾蔚之说,今又谓从父昆弟为同堂,盖六朝人尤称同堂。至唐时乃省去同字。《旧唐书》载中宗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