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时期伊拉克与美国关系

萨达姆时期伊拉克与美国关系
萨达姆时期伊拉克与美国关系

版权所有Ζ西亚非洲杂志社

?论 坛?

萨达姆时期

伊拉克与美国关系

田宗会 姚大学

内容提要 萨达姆执政时期,伊拉克与美国关系经历了25年的风风雨雨,期间,既存在过尖锐的对立关系,也有过短暂的“蜜月”关系。两伊战争时,伊美关系出现了建设性接触。冷战结束后,伊美引发了海湾危机及海湾战争。随后两国展开了12年“遏制”与“反遏制”的激烈斗争。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对伊拉克进行重点打击。面对美国的打击和威胁,萨达姆实施了不屈不挠的内外政策,凸显他的强硬政治手腕和外交风格。然而,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2006年“宰牲节”之日,萨达姆被处以绞刑,自此结束了伊拉克的萨达姆时代。但局势并没有好转,伊拉克的重建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萨达姆 伊拉克 美国 关系

作者简介 田宗会,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讲师、历史学硕士(通辽 

028000);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世界史研究所所长、教授(通辽 028000)。

2003年3月20日,美、英绕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将萨达姆政权推翻。2006年12月30日,萨达姆被处以绞刑,最终在伊拉克结束了萨达姆时代。萨达姆执政的25年,是伊拉克与美国发生数不清纠葛的25年。

伊美关系“建设性接触”

1979年7月,萨达姆继任伊拉克总统。同年11月伊朗人质危机的发生,使美国与伊朗关系彻底破裂;同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又使美国极度担心苏联在海湾地区继续南下而威胁美国在中东的

利益。这一地区形势的变化为伊拉克和美国重新接近提供了条件。

①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后,美国虽然在表面上批评伊拉克入侵伊朗,但实际上还是倾向于伊拉克。美国不断地向伊拉克提供直接和间接的支持,包括向伊拉克提供战场情报、对伊朗实施武器禁运、支持联合国通过两伊停火决议,以及向伊拉克出售军民两用产品和提供军事技术等。以至

于有人认为,伊拉克入侵伊朗的计划事先曾和美国人讨论过。②为表达对美国的谢意,萨达姆答应对

美国驻伊拉克代表视为大使对待。时任副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下称乔治?布什)还谴

?

23?①②伊拉克与美国直接发生双边关系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冷战的爆发,美国对外战略的当务之急是遏制苏联向南扩张,而当时控制中东地区的老牌殖民帝国英、法的势力日渐衰弱,已无力主导中东。这就为美国介入中东提供了一个绝好时机。美国一方面极力排挤英、法在中东的势力,另一方面加强遏制苏联。一直亲近英国的伊拉克便成为美国重点拉拢的对象,伊美关系由此拉开了序幕。到萨达姆执政以前,伊美关系大体上经历了从接近、疏远到敌对的过程。

See John Bull och &Harvey Morris,The Gulf W ar -Its O rigins,H istory and Consequence ,Methuen Lond L td 1,1989,p 1751

责以色列1981年摧毁伊拉克奥西拉克核反应堆“不符合国际惯例”,并支持联合国“抗议以色列行动”的决议。这样,伊美关系开始解冻,并逐步走向“蜜月期”。

里根上台以后,美国继续支持伊拉克。1981年3月,美国国务院决定向伊拉克出售飞机,一年后,美国又将伊拉克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删除。同时,美伊之间的一项农业计划在“日用品信贷公司”的赞助下开始启动,该计划通过美国进出口银行向伊拉克提供贷款,用以向美国购买

伊拉克急需的粮食。①此举是当时美伊关系进一步改善的重要标志之一。里根总统为改善美伊关系,

1983年12月曾派特使访问伊拉克。②此后,美国开始为伊拉克提供军事情报和军援。实际上,当时

美国政府知道伊拉克正在研制甚至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美国并未表示反对。为了能把伊拉克拉向美国一边,1984年,美国同伊拉克复交,并容忍了伊拉克的许多“冒犯”行径。据悉,20世纪80年代,伊拉克从美国购买了大量可以用来制造生物武器的培养菌,美国政府对此采取默许态度。美国

甚至通过埃及向伊拉克秘密提供美制坦克。③据统计,1988年,美国以信贷方式向伊拉克提供了价值

28亿美元的农产品,这是当时美国向外国政府提供最大一笔信贷。80年代后期,伊拉克是美国第二大出口贷款接受国和第七大出口补贴接受国,共收到约40亿美元。美国提供了伊拉克所需25%~33%的农产品,④从而大大增强了伊拉克对伊朗战争的能力。

1988年3月,伊拉克军队用化学武器镇压库尔德人起义,造成数以千计的库尔德人死亡。美国参众两院当即通过了对伊拉克进行全面制裁的决议案。此事件引起伊拉克的强烈反感,伊拉克媒体指责美国与以色列和伊朗勾结,支持库尔德人的反政府起义。然而,伊拉克意识到自己仍需得到美国支持,为了消除两国间的紧张状态,1988年7月,一位伊拉克高官表示,一旦两伊停火生效(1988年8月20日生效),伊拉克仍需美国“控制伊朗”。他还强调两伊战争后,伊拉克将继续与约旦、埃及、

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保持密切关系,称“与这四国的关系将是我们的阿拉伯政策的支柱”⑤,以此来

消除美国对伊拉克的不信任感。正是由于伊拉克率先做出反应,所以在两伊停火后,里根政府为了继续维持与伊拉克的关系,否决了“两院”对伊拉克制裁的提案。时任助理国务卿墨菲还表示,“美国

与伊拉克的关系对我们在海湾长期的政治和经济目标来说仍然是重要的”⑥。可以说,正是由于伊美

“建设性接触”,在美国和海湾有关国家的支持下,伊拉克才坚持了为期八年的两伊战争。

伊美接触与防范并举和军事对抗

乔治?布什政府上台后,继续支持和安抚伊拉克,以实现两国政治、经济关系的正常化(尽管美国政府各部和情报部门的很多官员都对这种做法发出过警告),直到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并直接威胁到亲西方的各石油生产国的安全时,乔治?布什政府才开始转变态度,把萨达姆看成“新希特勒”。

(一)乔治?布什政府在执政初期同伊拉克接触与防范并举

乔治?布什政府执政初期,对伊拉克一方面继续“接触”,推动伊拉克向美国希望的方向演变;另一方面开始对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加以防范。因为美国开始担心伊拉克靠这些武器威胁周边国家,特别是以色列乃至美国的利益。例如,乔治?布什入主白宫的第一天,美国就把向伊拉克提

供的信贷担保额增加一倍,达到每年10亿美元。⑦1989年春,在乔治?布什总统发表的第26号“国

?

33?萨达姆时期伊拉克与美国关系 

①②

④⑤⑥⑦参见赵伟明著:《中东问题与美国中东政策》,时事出版社,2006年版,第296页。

See Christ opher D ickey &Evan Thomas,“How Sadda m Happened ”,N e w s w eek ,Sep te mber 23,20021I bid .Ep stein,“The World Embargo on Food Exports t o Iraq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Sep te mber 25,1990.

赵伟明著:前引书,第299页。

同上。

同上书,第301页。

家安全指令”中,重点仍然放在了加强两国关系方面。指令强调,美伊之间正常关系将服务于我们的长期利益和促进海湾与中东的稳定。美国政府应该在经济和政治上激励伊拉克缓和其行为,并提升我们对伊拉克的影响。①1990年1月,乔治?布什总统宣称,“伊拉克是海湾的一个军事大国,其在

阿拉伯世界的影响日益提高。它还是美国石油市场的一个重要供应国。保持现有的经济和政治激励,鼓励伊拉克缓和其行为,提高我们有效地与伊拉克打交道的能力,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我们还希

望为美国公司争取参加战后伊拉克经济重建的机会”②。

尽管如此,乔治?布什政府对伊拉克的未来走势仍然把握不准。因此,海湾危机发生前美国政府不同部门在对伊拉克政策上常常表现出矛盾的态度。如1989年1月,美国农业部宣布将向伊拉克提供1015亿美元贷款。随后,美国政府却发现伊拉克在整体财政状况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将部分贷款用于购买与导弹相关的技术,这样,在国会的压力下,美国农业部将贷款额削减为4188亿美元,到1990年5月则完全停止。此外,1990年3月,美、英发现伊拉克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从美国经英国走私与核武器有关的部件。美国国会对此反响强烈,国务院轻描淡写。在行政部门的反对下,国会最终也只好不了了之。同时,美国国务院也一直力促恢复对伊拉克的贷款,就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三天前(1990年7月30日),美国国务院还对参议院通过的停止对伊拉克贷款的决议表示不满。因此可以说,海湾战争前美伊之间是“非敌非友”,“由敌向友”发展,并时有波折,接触与防范并举是这一时期伊美关系的主要特点。

(二)海湾战争与伊美军事对抗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大举入侵科威特。美国出于在海湾地区的战略与经济利益考虑,最先做出反应并实施制裁。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仅仅数小时,乔治?布什总统就举行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别会议,研究采取军事行动的方案,并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要求伊拉克“立刻无条件地撤军”。随后,乔治?布什总统签署了禁止同伊拉克进行贸易和冻结伊拉克与科威特财产的紧急行政命令,并呼吁其他国家也采取类似行动。同时,美国政府的外交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8月5日,乔治?布什总统公开宣称伊拉克的行径是“赤裸裸的侵略”,是“不能容忍的”,

表示美国“不能按兵不动,不能置若罔闻”。③美国还推动联合国通过了关于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

议。此外,,要求约旦停止与伊拉克的一切贸易往来,并先后宣布对伊拉克进行海上和空中封锁。

在政治上谴责和外交上警告的同时,美国还在军事上做出了反应。1990年8月2日,美国国防部下令位于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附近的“独立”号航空母舰战斗群驶向阿曼湾。“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战斗群也受命驶向了东地中海,准备进入红海。8月7日,乔治?布什总统正式签署“沙漠盾牌”计划,宣布美国出兵海湾。他强调“任何人都不应怀疑我们的和平愿望,但也不能低估我们对付侵

略的决心”④。此后,美国积极展开外交斡旋,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决议对伊拉克进行全面

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为美国进一步采取军事行动寻找法律依据,并加紧组织部署联合国多国部队,企图以强大的军事威慑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

1991年3月2日,伊拉克军方接受了联合国第686号决议,海湾战争正式结束。3月10日,8个阿拉伯国家的外长在沙特阿拉伯开会,宣布支持乔治?布什总统向美国国会提出的四点计划,该计划要求扩大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美国继续与海湾阿拉伯国家进行军事合作。数日后,美国与海湾国

?

43? 西亚非洲 2008年第2期

③④See The W hite House,p residential docu ments,Presidential Deter m ination N um ber 90-7of January 17,1990,App licati on of Ex port -I m port Bank Restricti ons in Connecti on with Irap,p 111See The W hite House,p residential documents ,M e m orandum of Justification for a W aiver of EX I M Restrictions w ith Respect to Iraq ,January 17,1990.

[美国]科林?鲍威尔著;王振西主译:《我的美国之路》,昆仑出版社,1996年版,第519页。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海湾战争全史》,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第85~86页。

家达成协议,将美国中央司令部从佛罗里达的坦帕迁往卡塔尔。美国最终确立了在中东的优势

地位。

①海湾战争后“遏制”与“反遏制”斗争

海湾战争结束后,从乔治?布什经克林顿到乔治?沃克?布什上台之初,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基本上是“遏制与威慑”,萨达姆政府面对美国的“遏制”政策进行了一系列“反遏制”的斗争。

(一)美国对伊拉克经济制裁政策

1990年8月~1992年10月,联合国先后通过了14项针对伊拉克的决议,其中大部分涉及对伊拉克陆、海、空的全面经济制裁和贸易封锁。面对美国操纵的联合国制裁,伊拉克政府针锋相对。萨达姆总统于8月12日发表讲话,号召伊拉克人民节衣缩食,以战胜外国的制裁。他在向伊拉克妇女发表的一篇讲话中说:“美国和犹太复国主义正在图谋发动一场针对伊拉克的战争。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更需要伊拉克妇女的帮助;有你们的帮助,有真主的保佑,我们就会打败任何入侵

者……。”②伊拉克政府进一步降低了食品配额,对居民实施粮食和日用品的配给供应,对药品实行限

制。政府颁布了惩罚囤积粮食者的法令,下令对囤积食品的人处以死刑,囤积或以高价出售粮食者将被处以15年监禁。伊拉克政府还采取了鼓励走私以打破禁运的措施,鼓励走私者经有关边界走私,

强调“走私”就是一项“国家义务”③。

(二)围绕武器核查的较量

1991年5月~2000年初,伊拉克与美国围绕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核查工作展开斗争。期间,先后发生了4次较大的危机。1991年4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国的推动下通过第687号决议。根据该决议,联合国负责监督和销毁伊拉克核、生、化武器的特别委员会成立。伊拉克政府认为,武器核查侵犯了伊拉克的国家主权,因而拒绝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到伊拉克执行任务,特别是在克林顿执政初期,伊拉克的态度非常强硬。后来迫于美国的压力,伊拉克政府于1993年11月26日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第715号决议,允许国际社会对伊拉克的国防工业进行长期监控。1994年6月14日,

伊拉克宣布已经全部销毁其化学武器。④第一次武器核查危机得以解决。1997年11月,伊拉克与美

国因武器核查问题爆发第二次危机。由于伊拉克多次驱逐美籍核查人员,而美国借口伊拉克拒不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伊拉克多次大兵压境,双方矛盾激化。后来在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安理会通

过第1137号决议,决议强化了对伊拉克的制裁,并禁止伊拉克高官出国访问。⑤伊拉克毫不示弱,

将武器核查小组工作人员驱逐出境。后来,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俄罗斯的积极调和下,萨达姆同意包括美国人在内的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重返伊拉克。11月21日,武器核查小组全体成员从巴林回到伊拉克,恢复了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工作。第二次武器核查危机得以解决。1988年伊拉克与美国爆发第三次武器核查危机。同年1月11日,伊拉克指责当日抵达巴格达的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人员结构有问题,认为该核查小组是美国的“傀儡”,不能代表联合国的意志。并表示除非联合国重新更换武器核查小组成员,否则,伊拉克将从13日起不允许该小组在伊拉克进行任何活动。13日,奥尔布赖特发表讲话,称美国将不惜使用武力迫使萨达姆就范,并声称美国已在海湾地区集结强大的海军和

?

53?萨达姆时期伊拉克与美国关系 

①②③④

⑤参见赵伟明著:前引书,第327页。

商裔:《一个人的抵抗———走进萨达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203~204页。

同上书,第205~206页。

See David Lea ed 1,A Political Chronology of the M iddle East ,London:Eur open Publicati ons L i m ited,2001,p 190.I bid 1,p 191.

空军力量,对伊拉克施加军事压力。①萨达姆政府重申:除非联合国解除对伊拉克的制裁,否则,将

终止核查小组在伊拉克的任何活动。②后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前往巴格达,经过3天的艰难谈

判,最终达成了一项《联合国与伊拉克谅解备忘录》,伊拉克同意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重返伊拉克。第三次武器核查危机结束。数个月后,伊拉克与美国在武器核查问题上发生了第四次危机。1998年8月3日,伊拉克副总统阿齐兹宣称伊拉克已无任何违禁武器,要求联合国取消对伊拉克的制裁。但联合国特委会认为伊拉克仍隐瞒了不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未申报,双方发生争执。10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134号决议,要求伊拉克同特委会继续合作,否则将加重制裁。伊拉克宣布中断同特委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切合作,以示抗议。12月17日凌晨,在没有事先发出警告的情况下,美、英军队向伊拉克发动了一场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军事行动。克林顿宣称:“这次进攻就是要打击伊拉

克的生物、化学和原子武器,削弱伊拉克威胁邻国的军事力量。”③“沙漠之狐”行动持续了70多小

时后宣告结束。

在历时十余年的武器核查中,联合国特委会共向伊拉克派出了397个核查和监督小组、3500多人次,对伊拉克全境7000多个地点进行了2万余次核查,并重点对400多个“藏匿疑点”逐一进行

了严格核查,经核查销毁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数量约等于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所摧毁的两倍。④因

此,有关军事专家普遍确信,伊拉克事实上已不可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

(三)美国实行遏制伊拉克的单边行动

美国在英国配合下单方面宣布建立“安全区”和“禁飞区”,支持伊拉克反对派推翻萨达姆政权。为此,伊美两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首先,建立“安全区”和“禁飞区”。 1991年4月,英国提议在伊拉克北纬36度以北建立库尔德人“安全区”,规定伊拉克政府军必须停止在该地区的一切军事行动并撤离,并明确规定伊拉克北纬36度线以北地区为“禁飞区”。1992年8月26日,美国继而以保护伊拉克南部什叶派穆斯林免遭政府军围剿为由,宣布在伊拉克北纬32度线以南地区建立“禁飞区”,禁止伊拉克任何飞机进入区域内。1996年9月,美国又宣布将伊拉克南部“禁飞区”的范围由北纬32度线扩大到至少33度线,使“禁飞区”范围直逼首都巴格达近郊。美国在对区域内加强空中巡逻和监视的同时,还经常以伊拉克违反联合国有关决议,尤其是不配合武器核查为由,对区域内实施军事打击。伊拉克对此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不时向敏感地区派驻地对空导弹部队,向多国部队战机开火。

1993年1月4日,美国安全部门宣称,伊拉克把S A -2和S A -3地对空导弹运进“禁飞区”。1月6日,美、英、法、俄驻联合国大使向伊拉克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它在48小时内把导弹撤走,否则将遭到军事打击。同日,伊拉克国防部长马吉德声称,伊军随时准备解放北部及最南端的“伊拉克领土”。1月7日,副总理阿齐兹表示,“伊拉克有权在本国境内的任何地方部署防空武器,伊拉克

飞行员有权在本国领空飞行。”⑤1月13日,约80架美、英、法战斗机在约30架其他军用飞机的掩

护和支援下,对伊拉克南部的塔利尔、纳杰夫和巴士拉等地的防空导弹进行了约30分钟的轰炸。继而,在乔治?布什和威廉?杰斐逊?克林顿交接班期间,美国和西方盟国又对伊拉克发起了7次空袭。

从“安全区”和“禁飞区”的设立至2002年7月,美国在区内实施例行“巡逻”任务的战斗机多达28万架次,对伊拉克近300个目标动用了上千种武器,摧毁了伊拉克大量大口径高射炮、雷达、

?

63? 西亚非洲 2008年第2期

②③④⑤See Daniel By man,“Kenneth Pollack and Matthe w W ax man,Coercing Sadda m Hussein:Less ons fr om the past ”,Survival ,(Lon 2don ),Autumn 1998.

See David Lea ed 1,op 1cit 1,p 192.W illia m J 1Clint on,“Address t o the Nati on AnnouncingM ilitary Strikes on Iraq ”,Dece mber 16,1998,Public Papers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1998,W ashingt on DC:U 1S 1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9,p 12182.

高祖贵主编:《全球变局:美国与伊拉克》,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34~35页。

商裔:前引书,第250~251页。

导弹发射器、导弹指挥车,以及通讯等防空设施,同时也炸死了上千名无辜平民。

①其次,美国支持伊拉克反对派,企图推翻萨达姆政权。 1991年5月,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签署了颠覆萨达姆政权的秘密指令。指使中情局收买萨达姆共和国卫队或保安人员及亲信,以政变方式赶萨达姆下台。于是,有3个人成为美国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一是伊拉克“国民大会”主席艾哈迈德?沙拉比。这个在伦敦流亡的伊拉克银行家,在40多年的流亡生涯中,一直从事反对伊拉克政府的活动。二是伊拉克前陆军参谋长尼扎尔?哈兹拉吉。他参与了两伊战争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动,坚信伊拉克军队已经做好起义的准备,只要美军炮火瞄准目标,摧毁伊拉克主要防御工事,就能里应外合,一举推翻萨达姆的统治。三是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第五机械化军团前参谋长纳吉布?艾尔?萨利希。他在1995年叛逃国外,建立“自由军官运动”的流亡组织,从事以推翻萨达姆统治为目的的活动。据统计,在海

湾战争以后,以暗杀而闻名的美国中情局为干掉萨达姆先后花掉了两亿多美元。

②最后,美国公开敦促伊拉克人民推翻萨达姆政权。 海湾战争期间,乔治?布什总统明确表示,

“有另一种方法可以阻止流血,即伊拉克军队和伊拉克人民把问题掌握在自己手里”③。在美国的鼓动

下,1991年3月11日,来自伊拉克235个反政府团体的代表在黎巴嫩贝鲁特聚集,共同策划夺取全国政权的行动纲领,谋求建立反萨达姆的统一阵线。1992年和1993年,伊拉克各主要反对派又分别在维也纳和伊拉克库尔德人聚居区召开大会,初步建立“联合行动委员会”和“国民大会”等统一机构。1998年9月,克林顿政府撮合“库民党”和“库爱盟”实现和解,组建地方自治政府。1999年10月29日~11月1日,伊拉克“国民大会”在纽约召开,各反对派300多人与会,美国数名政要也列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游说伊拉克反对派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共同推翻萨达姆政权。会议还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会及7人组成的新领导机构。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下,伊拉克反对派势力一度迅速发展至上百个,但由于组织涣散、派系林立,加之彼此猜疑,因而未能形成强有力的反对萨达姆的统一战线。

九一一事件后“改变萨达姆政权”的战略

九一一事件后,乔治?沃克?布什政府迅速将伊拉克问题纳入“反恐”范畴,美国对伊拉克战略由“遏制与威慑”转变为“先发制人”,以达到“改变萨达姆政权”的目的。

(一)美国“改变萨达姆政权”战略的形成

乔治?沃克?布什政府内部在对伊拉克的问题上大致分为3派:以国务卿鲍威尔为代表的“鸽派”,主张以最小的代价遏制伊拉克,以便解决更为重要的对外政策问题;以副总统切尼为代表的“温和的鹰派”,主张“更为积极的遏制”办法,但是认为此举具有潜在的代价和风险;以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为代表的“极端的鹰派”,主张依靠反对萨达姆政府的力量———诸如伊拉克“国民大会”等和美国空中力量来改变伊拉克政权。九一一事件后,美国民众对恐怖袭击的反应使“鹰派”的政策主张变得更有可行性,同时也促使政府重新评估改变萨达姆政权的风险,认为,萨达姆是一个“狂人”,“他曾用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给所在地区造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不稳定”,因此,如果

在伊拉克问题上继续“玩遏制游戏”,那么政策选择将“比较有限”。④于是,改变萨达姆政权这一

隐性战略,迅速上升为美国对伊拉克的基本战略。

2001年11月13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控制的坎大哈被攻破之后,乔治?沃克?布什总统表示:“阿富汗只是个开端,如果任何人庇护恐怖分子,他们就是恐怖分子;如果他们资助恐怖分子,那他

?

73?萨达姆时期伊拉克与美国关系 

①②③④高祖贵主编:前引书,第36页。

商裔:前引书,第267页。

Robin W right,“America ’s Iraq Policy:Ho w D id It Co me t o This?”,The W ashington Quarterly ,Su mmer 1998,p 155.

Bob Woodward,Plan of A ttack ,Si m on &Schuster,2004,p 127.

们就是恐怖分子;如果他们为恐怖分子提供藏身之所,那他们也是恐怖分子。……至于说萨达姆,他需要让武器核查人员返回他的国家,并向我们表明他没有指使人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①这是乔治?沃克?布什政府对萨达姆政权公开发出的警告。2002年1月29日,乔治?沃克?布什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将伊拉克列为“邪恶轴心”国之一。6月1日,他在西点军校发表讲话,将伊拉克的威胁提升为美国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并申明美国对付此类威胁的战略就是“先发制人”。10月11日,美国国会众参两院经过激烈辩论后通过决议,授权总统“在必要时”以“必要且合适的方式保卫美国的国家安全免受伊拉克的持续威胁”。②与此同时,实施军事打击的战略部署也初步就绪。

(二)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与萨达姆时代的终结

2003年3月20日,美国联合英国,悍然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4月9日晚,美英联军推倒了矗立在巴格达中心广场的萨达姆雕像,巴格达陷落。中旬,美英联军控制了伊拉克全境。5月2日,乔治?沃克?布什总统在“林肯”号航空母舰上宣布伊拉克战争基本结束。12月13日,萨达姆在其家乡提克里特被美军抓获。此后,美国国防部于2004年1月9日正式宣布萨达姆为战俘。后来,为了摆脱在伊拉克问题上的难堪境地,又匆忙决定将萨达姆等人转交给伊拉克临时政府。继而,伊拉克临时政府恢复了原伊拉克法律中的死刑制度,以便置萨达姆于死地。6月30日,萨达姆及其手下11名高官被美军正式“从法律上移交”给了伊拉克临时政府,并定于当地时间7月1日首次出庭听取有关方面宣读对他们作出的指控书。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法庭对萨达姆进行了多次审判。2006年11月5日、伊拉克高等法庭再次开庭对萨达姆案进行审判,萨达姆被判绞刑。萨达姆就其死刑判决提出了上诉。26日,伊拉克上诉法庭宣布,维持对萨达姆死刑的判决。12月30日,萨达姆被执行绞刑。

结 语

萨达姆执政时期,伊美关系既存在过剑拔弩张的“对立”时期,也有过短暂的“蜜月”阶段。两伊战争时期,伊美关系开始了建设性接触。冷战结束后,伊美为了各自的战略目标,引发了海湾危机及海湾战争。随后美伊之间展开了长达12年的“遏制”与“反遏制”的激烈斗争。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又借反恐之名推出了“改造中东”的战略构想,将伊拉克定为“邪恶轴心”,并把它当做美国全球反恐战争第二回合的重点打击对象。面对美国的相关威胁,萨达姆政府采取了边缘抗争、利诱感化等相应的内外政策,从而凸显萨达姆个人的强硬政治手腕。然而,美国对伊拉克战争将萨达姆政权推翻,继而,把萨达姆匆忙地推上了绞首架。自此,萨达姆时代结束。由于萨达姆张扬的性格、强硬的政策,最终葬送了伊拉克,也葬送了他自己。他先后挑起了3次以失败而告终的战争,对政治对手的残酷迫害,对伊拉克人民的疯狂镇压,说萨达姆犯有死罪恐怕也无可厚非。然而,他的逝去在国际社会却引起了众多不同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时起,许多做法就存有争议。一是未经联合国授权悍然侵入伊拉克;二是发动战争的两个最重要原因至今仍查无实据;三是审判萨达姆的法庭有不合法嫌疑;四是由伊拉克总理一人签署萨达姆死刑令也不符合伊拉克法律。

时至今日,伊拉克局势并未因萨达姆时代结束而有所好转,相反,教派纷争难以化解,自杀性爆炸接连不断,民众生活在贫困和动荡不安之中。这究竟应由谁来买单呢?伊拉克的重建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徐 拓 责任校对:詹世明)

 西亚非洲 2008年第2期

①②Re marks by the President in W elcom ing t o the W hite House the A id Workers Rescued Fr om Afghanistan,Nove mber26,2001,htt p//

www1whitehouse1gov/ne ws/releases/2001/11/20011126211ht m l.

Bob Woodward,op1cit1,p19.

U1S1-I raq Rel a ti on s i n Saddam Hussi em Age

Tian Zonghui&Yao D axue pp132-38

During the Age of Sadda m Hussie m,Iraq and U1S1had kep t co mplicated relati ons f or about25 years1There were ti m es of confr ontati on and ti m es of honey moon during that ti m e.Iraq and U1S1conducted constructive contacts during the Iraq-Iran War.After the end of Cold War,the Gulf Crisis and Gulf War br oke ou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of strategies be2 t w een Iraq and U1S1After the Gulf War,Iraq and U1S1conducted12years’fierce struggle f or“Contain2 ment t o Anti-contain ment”After the event of Septe m2 ber11,U1S1added the signs“axis of evil”and “r ogue states”t o Iraq.But Sadda m Hussie m still carried out a str ong policy against U1S1and showed his stubborn political and f oreign attitude.A t last, U1S1and UK bypassed the UN and launched the war against Iraq,and overthrew Sadda m Hussie m re2 gi m e.Sadda m Hussie m was gibbeted on the day of Corban in2006and ended the Age of Sadda m Hus2 sie m.Now the situati on in Iraq re mains in tur moil and there is a l ong way f or rebuilding the s ociety of Iraq.

“Am er i can i za ti on”and Israel’s Tran sforma ti on to M odern

Con sum pti on Soc i ety

———A V i ewpo i n t from the W ay of Culture

W ang X iaode pp139-45

The most i m portant ele ments t o li m it econom ic gr owth in the M iddle East are the issues of sustain2 able devel opment,es pecially,the issue of water shortage is the do m inant ele ment.I n order t o res olve the issue of water shortage,such kinds of efforts may be useful:adjusting the p rices of res ources,making p r oper distributi on of water,adop ting ne w effective technol ogy,and conducting wide-ranging interna2 ti onal cooperati on.For the issue of polluti on,the f oll owing measures may be adop ted for the M iddle East states:revising devel opment strategy;readjus2 ting system of p rices;i m p r oving the structure of powers;opening up measure of abs orbing invest m ent and conduct internati onal cooperati on.

Afr i can Stra teg i c Cho i ce Ba sed on I nd i genous Knowledge ———O utli n e of Afr i can I nd i genous Knowledge Stud i es(2of2)

L iu Hongw u&Zhang Yonghong&W ang Tao pp151-56

Though the indigenous knowledge in Africa originated fr om ancient ti m es,its value and means were popularly e mphasized in modern s ociety This phenomenon reflects that peop le try t o rethink the fault and weakness of modern s ociety.Peop le try t o set up a bridge t o link the modern science and indig2 enous knowledge,and de molish the dualis m struc2 tural confr ontati on in devel op ing countries.The re2valuati on of indigenous knowledge just reflects hu2 man being’s more diligent and equality eff orts.For African states,the functi on and s pecial modern meaning of indigenous knowledge can be used in such fields like envir on ment,ecol ogy,res ources and civilizati on devel opment,and it is necessary t o re2 mark and advocate this ne w value of indigenous knowledge.

 W EST AS I A AND AFR ICA No.2,2008

中国石油伊拉克公司哈法亚项目

1 / 5 中国石油伊拉克公司哈法亚项目 关于泥浆服务(三套人员设备)的招标公示 招标公示编号: TA/20100428/02/S 公告有效期: 2010年4月28日上午10:00至2010年5月14日上午10:00 (北京时间) 2010年4月28日早上5:00至2010年5月14日早上5:00 (巴格达时间) 招标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哈法亚油田作业方。 相关背景:在伊拉克石油部2009年12月12日举行的伊拉克第二轮石油投标框架内,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为首的联合作业公司于2010年1月27日与伊拉克米桑石油公司签署了为期20年的哈法亚油田开发生产服务合同。由中国石油担任作业方,合作伙伴包括法国道达尔勘探与生产伊拉克公司,马来西亚石油公司和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 哈法亚油田位于米桑省,距离阿玛拉市东南35公里,合同区面积为288平方公里。 公告目的:上述油田开发生产服务合同于2010年3月1日起正式生效,为此,中国石油诚邀全球潜在合作伙伴参与国际公开竞标。 此公告将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28日上午8点在中国石油的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35029383.html,/ptr/及2010年4月28日凌晨3点在伊拉克米桑石油公司的官方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835029383.html,/同时发布。

1.投标信息: 泥浆服务项目(三套人员设备) 招投标信息文本费用: 500.00美元。(只接受现金) 标书文件领取时间: 2010年4月28日上午10:00至2010年5月14日上午10:00 (北京时间) 2010年4月28日早上5:00至2010年5月14日早上5:00 (巴格达时间) 截标时间: 2010年5月14日上午10点。(北京时间) 2010年5月14日早上5点。(巴格达时间) 技术标与商务标开标时间: 2010年5月14日下午2点。(北京时间) 2010年5月14日上午9点。(巴格达时间) 报价有效期: 自截标之日起90天内。 设备数量: 3台/套。 合同信息招标方式: 国际公开竞标。 合同期限: 1 年+1年(可选)。 币种: 美元。 报价模式: 见招标文件。 项目情况工作区域: 伊拉克哈法亚油田 工作类型: 为3部钻机提供泥浆药品和泥浆服务. 泥浆类型: - 高粘般土浆,26” 表层井眼(150m) - 聚合物泥浆,17-1/2” 井眼(1350m) - 有机盐泥浆,12-1/4” 井眼 (1970m)、8-1/2” (or 6”) 井眼(至完钻) 基本地质数据: - 压力梯度: z 正常范围1.10-1.18 2 / 5

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冷战后随着苏联的垮台,美国也几乎是筋疲力尽,所以九十年代是美国的战略收缩期,美国的主要目标是重振经济.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 进入二十一世纪,布什上台改变了对华的战略,911是一个转折点,美国利用这次事件在中国的周边大势扩展自己的影响力,但美国因为伊拉克战争消耗过大,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重振经济,所以现在又重新进入战略收缩期.最近民意对中国的敌意有所增加也证明了美国的力量有所削弱,但伊拉克战争让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又进了一步,美国现在主要是享受伊战对美国的战略利益.因为美国对中国的遏制采取的是釜底抽薪(控制石油) 的方式.所以现在的形势对中国是不利的,近年来我国军事实力迅速发展是为了防止美国在不久的将来占领伊朗而完全控制中东的石油.因为没有航空母舰,蕴藏丰富石油的南海被一些小国侵占也是近来加强军事发展步伐的最大原因. 因为欧洲人已经被美国捆住手脚,俄罗斯扮演坐山观虎斗的角色,而印度则一心要同我们竞争,所以中国必须发展强大的军事实力保护自己的战略资源不被美国控制. 911事件所带来的是全球的反恐高潮 如果911没有发生就不会那么快的有伊拉克战争 对中国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因为当时美国在911以后大幅度的增加了军事支出 而刺激了中国响应做出的军事力量提升以达到平衡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 其他象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家也是一样的 1.中国不是未来面临,是现在就一直面临国防安全的问题. 而且现在美国在战略上已经非常重视中国啦. 所以中国的国防安全这个时期非常严峻. 虽然网上有一些爱国人士要打倒美国. 希望中国外交,以及国防上强硬一些. 如果这样实际上会更引起美国的注意. (暴露中国各方面的政策,美国可清晰的判断中国的发展方向.) 除了在经济上,政治上更加挟制中国. 在军事上对中国更加挟制. 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国防政策是对的. 从现实角度来说. 中国现在还不具备和美国对抗的实力. 中国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中国各方面都还是比较落后. 美国打一次伊拉克战争花费几千亿美元. 我们中国有1.6万亿美元的储备. 但这些是保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杠杆. 是战略上对美国进行一种非常有限的牵制作用. 现在美国救市又拿出7千亿美元. 所以在军事上,我们实力的确没办法比. 经济上又不能保证战略上的军事优势. 所以我们中国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都要"暗渡陈仓"式的慢慢发展.等待时机.

2016对外投资伊伊拉克国情概况

丝路65国国别市场指引连载——伊拉克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国土面积约43.7万平方公里。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两河在库尔纳汇合为夏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主要港口有乌姆盖斯尔港和贝克尔港。伊拉克主要出口原油、天然气、椰枣、化肥等,进口各种生产资料、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伊国内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网遍布全国。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伊公路和桥梁受损严重,目前,多数公路已经修复,但路况较差。 伊铁路主要有以巴格达为中心的三条干线:巴格达-基尔库克-埃尔比勒线,巴格达-摩苏尔-土耳其线,以及前苏联援建的巴格达-乌姆盖斯尔港线。尽管伊拉克的轨道交通在2009年底已基本恢复,但安全难以保障、沿线站点不健全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轨道交通的发展。伊交通主管部门认为,线路、车站以及服务恢复是伊拉克轨道交通重回正轨的先决条件,励志通过大力投入以及吸引外国企业的投资,扩展该国铁路线。巴格达、巴士拉、埃尔比勒、苏莱曼尼亚四个城市有国际机场,哈迪塞、基尔库克、摩苏尔有相对较小的民用机场。 伊拉克固网发展缓慢,移动用户发展非常迅速,互联网业务发展较快,用户不断增加。中国华为公司和中兴通讯公司在伊拉克设有分

公司,与伊拉克通讯部和运营商有良好合作,均取得了较好回报。伊拉克对通讯设备和网络,如GSM移动电话、其它移动通讯网络技术和设备,包括电线电缆、各种接口、通讯塔和天线、公共网络设备、安全系统、多媒体、屏显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维修设备和自动交换机等需求大。 在电力基础设施方面,伊拉克需要大量投资。除美国政府援助外,伊政府拟通过招商引资进行设备和系统更新。2015年,伊总装机容量为2000万千瓦,实际可用装机容量估计仅为一半左右。根据伊拉克政府的规划,到2020年底,伊拉克电力部将把国内总装机容量提升到3300万千瓦。 伊拉克已探明石油储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位于世界第二,天然气储量约3.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2位。2015年,伊拉克计划在5年内新建6000公里的输油管道、新钻油井7000口;计划在10年内投入大笔资金用于炼油、石油化工、管道工程等领域的开发,加快经济振兴步伐。其中库尔德地区油气开发潜力巨大,地质条件良好,勘探成功率较高。地方政府采用产量分成合同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财税政策比较优惠。 由于伊斯兰极端势力在伊拉克受挫,伊拉克投资环境有所改善,中资企业应继续加强对伊拉克投资环境的跟踪与研究,注意收益与风

-以美国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为例论国际经济制裁的有效性

以美国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为例论国际经济制裁的有效性 摘要: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经济外交成为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济制裁逐渐成为世界大国尤其是以美国和欧盟为主的西方大国处理外 交事务的常用手段。但是,在这个所谓的“制裁的时代1”,经济制裁是一把双刃 剑,好的结果是解决国际争端获得短暂的和平,同时埋下冲突的祸根;坏的一面 是引发的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而使得经济制裁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面临着越来越多 严峻的挑战。本文将以90年代以来美国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失败而在2003年诉 诸军事武力而结束为案例来探讨国际经济制裁所面临的有效性危机和政治成本过 高,并进一步就国际经济制裁机制的规范性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制裁;美国;伊拉克;人道主义危机 进入冷战以来,由于“大众民主”、“大众战争”和“大众传播”的不断发展,军事战争与冲突的残酷本性已经越发深入人心,使得当代民族国家行为体进行军事战争选择的决策成本大大加重,因此,对民族国家而言,经济制裁便成为军事行动的一个相对来说有吸引力的和可接受的替代选择。另外,由于人类对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破坏力的担忧,民族国家在解决政治和安全冲突时,也更容易倾向于以经济制裁来取代其他强制性方法2。但是,从多年来各国的制裁实践来看,经济制裁的效果相当有限,而且由于制裁所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有时一点也并不亚于战争所带来的后果。经济制裁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一、美对伊经济制裁的案例 美国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是冷战后历时最长(1990-2003年)、范围最广、人道灾难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制裁3。从1990年8月2日到2003年5月23日,美国对伊拉克实施了长达13年的经济制裁。虽然一直都是顶着联合国的旗号,但是,美国自身的利益和政策取向在整个过程中显露无疑。 根据制裁的目标不同,美国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 1David Cortright and George Lopez, The Sanctions Decade: Assessing UN Strategies in the 1990s (Boulder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2000), p. 2. 2张曙光:《经济制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页. 3石斌:《有效制裁与“正义制裁”》,《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8期,第44页.

西方国家与海湾石油

西方国家与海湾石油 概述 海湾地区,又称波斯湾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资源贮藏地,i广袤的中东地区,拥有约4亿人口,1640×104 km2的面积,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极度匮乏,然而油气资源蕴藏量却非常惊人,被誉为世界能源宝库。丰富的油气资源在给中东国家带来了滚滚美元的同时,也给中东带来了连年不断的战火硝烟。因此,中东石油与政治息息相关、与经济难分难解、更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石油最集中的消费市场,其对石油的依赖,以及石油在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已经不是能够仅仅将其作为普通的能源资源来对待了。那么西方国家与石油之间,究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海湾地区油气资源 在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11个成员国中,海湾地区就占了6席,即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这6个国家的油气资源不仅能左右着OEPC,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左右着整个世界的油市。根据《油气杂志》报道,至2002年1月1日,世界石油探明可采储量140704 Mt,而海湾地区的石油探明储量就达93515 Mt;世界天然气估算探明储量154.36×1012 m3,而海湾地区的天然气估算探明储量就达55.91×1012 m3;2001年世界石油产量3184.74 Mt,而海湾地区的石油产量达893.605 Mt。就石油探明可采储量而言,位居世界前5位的依次是沙特、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和伊朗;天然气估算探明储量位居世界前5位中海湾地区就占据了4位,分别是伊朗、卡塔尔、沙特和阿联酋。海湾地区主要国家的油气估算探明储量、油气产量见表1。 表1 2001年海湾地区国家油气探明储量和油气产量

谈对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的看法

谈对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的看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美洲史专题研究 谈对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的看法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谈对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的看法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美国同阿富汗、伊拉克展开了激烈的正面军事冲突。那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是伊拉克、阿富汗?为什么不是索马里?为什么不是津巴布韦?美军在索马里阵亡的人员还不到伊拉克的零头,为什么就立刻放弃了索马里? 是国家体制的原因么? 如果美国这么在意国家体制,又怎

么解释美国一直和君主独裁国家沙特阿拉伯交往甚密?埃及军政府上台为什么不会导致美国的抵制和制裁?更不必说美国当年颠覆智利民选政权扶植独裁者上台、颠覆伊朗民选政权扶植独裁者上台。 我认为,意识形态、民主自由,并不是美国对外行为的主要考量。自身利益才是其首先考量的问题。 那么我们具体来看看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情况。 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一:首先说阿富汗。 导火索:911以后,美国立刻要求塔利班交出本拉登,并驱逐基地组织。塔利班则回应说,仅在美国拥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本拉登是元凶的情况下才会递解。而本拉登则宣称他与911无关。于是美英联军于10月7日发动了进攻。 分析:总体上说,这是美国在受到攻击时的一个决定。在做出决策时,未必有非常强烈的其他考量。但这并不意

味着这不符合美国的地缘战略考量。 阿富汗素有帝国坟场的“美誉”,英国、苏联都曾经入侵过阿富汗。这个地方,虽然本身非常贫瘠,却处在接近欧亚大陆中心的位置。因此地缘战略价值非常高。对于美国来说,这是在伊朗旁边插下一根钉子,在中国背后打入一个自己的行动基地,在俄罗斯最为重视的中亚地区放置一个能够释放自己影响力的灯塔。 美军面临的问题:美军势如破竹。但在随后的占领并不顺利。他们碰到了极端宗教主义,或者说极端民粹主义。极端民粹主义对民众的发动能力是极其强大的。与极端民粹主义的对抗,是很难胜利的。最终只有三种,要么是用经济手段实现普通人的良好生活,拖垮极端民粹主义生存的土壤;要么是自告失败,退出战场;要么,是实施大屠杀,杀光所有敌对平民。现代国际社会,实施大屠杀已经不可能了。因此可行的道路只有前两条。美国极力想促成第一条

萨达姆时期伊拉克与美国关系

版权所有Ζ西亚非洲杂志社 ?论 坛? 萨达姆时期 伊拉克与美国关系 田宗会 姚大学 内容提要 萨达姆执政时期,伊拉克与美国关系经历了25年的风风雨雨,期间,既存在过尖锐的对立关系,也有过短暂的“蜜月”关系。两伊战争时,伊美关系出现了建设性接触。冷战结束后,伊美引发了海湾危机及海湾战争。随后两国展开了12年“遏制”与“反遏制”的激烈斗争。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对伊拉克进行重点打击。面对美国的打击和威胁,萨达姆实施了不屈不挠的内外政策,凸显他的强硬政治手腕和外交风格。然而,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2006年“宰牲节”之日,萨达姆被处以绞刑,自此结束了伊拉克的萨达姆时代。但局势并没有好转,伊拉克的重建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萨达姆 伊拉克 美国 关系 作者简介 田宗会,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讲师、历史学硕士(通辽  028000);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世界史研究所所长、教授(通辽 028000)。 2003年3月20日,美、英绕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将萨达姆政权推翻。2006年12月30日,萨达姆被处以绞刑,最终在伊拉克结束了萨达姆时代。萨达姆执政的25年,是伊拉克与美国发生数不清纠葛的25年。 伊美关系“建设性接触” 1979年7月,萨达姆继任伊拉克总统。同年11月伊朗人质危机的发生,使美国与伊朗关系彻底破裂;同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又使美国极度担心苏联在海湾地区继续南下而威胁美国在中东的 利益。这一地区形势的变化为伊拉克和美国重新接近提供了条件。 ①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后,美国虽然在表面上批评伊拉克入侵伊朗,但实际上还是倾向于伊拉克。美国不断地向伊拉克提供直接和间接的支持,包括向伊拉克提供战场情报、对伊朗实施武器禁运、支持联合国通过两伊停火决议,以及向伊拉克出售军民两用产品和提供军事技术等。以至 于有人认为,伊拉克入侵伊朗的计划事先曾和美国人讨论过。②为表达对美国的谢意,萨达姆答应对 美国驻伊拉克代表视为大使对待。时任副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下称乔治?布什)还谴 ? 23?①②伊拉克与美国直接发生双边关系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冷战的爆发,美国对外战略的当务之急是遏制苏联向南扩张,而当时控制中东地区的老牌殖民帝国英、法的势力日渐衰弱,已无力主导中东。这就为美国介入中东提供了一个绝好时机。美国一方面极力排挤英、法在中东的势力,另一方面加强遏制苏联。一直亲近英国的伊拉克便成为美国重点拉拢的对象,伊美关系由此拉开了序幕。到萨达姆执政以前,伊美关系大体上经历了从接近、疏远到敌对的过程。 See John Bull och &Harvey Morris,The Gulf W ar -Its O rigins,H istory and Consequence ,Methuen Lond L td 1,1989,p 1751

浅析美国干涉伊拉克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违背

浅析美国干涉伊拉克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违背 9’11 恐怖袭击事件是21世纪美国历史,人类历史和国际社会众的具有里程事件。一方面,反恐问题日益成为全球性的热点。另一方面,反恐也为美国扩充势力范围,进入中东提供了机会,除关注巴以冲突之外,美国似乎更关注富有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伊拉克。美国与亲密盟友英国,就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名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结果发现,伊拉克的萨达姆政府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我们可以从国家主权原则的角度,分析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违背了国际法和国际关 系的基石国家主权原则。其次,从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原则出发,而分析美国采用“先发制人”的反腐法发动伊拉克战争,违反了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原则和国家自卫权的行使条件和程序,接着从不干涉内政原则入手,论述了不干涉内政原则的确立和内容,进而分析美国对伊拉克战争后重建干涉了伊拉克的内政。最后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的着手,论述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确立,尤其是论述了联合国的和平解决争端机制,进而指出美国打击伊拉克不仅违反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而且违反了联合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机制。 其实从美国的行为,对伊拉克战争后重建,美国的行为都违反了国际法的可信原则及 国家主权原则,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美国在伊拉克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国际法谴责的行为。 美国入侵伊拉克侵犯了伊拉克的主权 今年年来,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为某些心存“霸道”的国家开辟了渠道,对他国国家主 权恶意侵犯的行为显现。尤其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由于”反恐”形势和国内安全保卫的 需求,美国先后对两个主权国家-阿富汗与伊拉克实施了军事打击。虽然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 受到的重创是国际社会对于美国出兵阿富汗的正义性,以及维护美国的国家主权和安全表示了 认同,但2003年,美国与英国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而对伊拉克的武力侵占则没有符合国际 法对主权行使的约束限制。美国认为伊拉克政府掩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其构成恐怖威胁, 因而实施了”先发制人”的武力打击。 伊拉克是一个主权国家,其与美国,英国一样同为联合国会员国,在国家主权原则的充准下享有平等的国家主权,包括处理国内事务的权威性和处理国际事务的独立性。伊拉克作为主权 国家存在,其主权的完整性和不可侵略性受到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规范,任何理应遵守主权原则的 国家都不可违背。《国际法原则宣言》中也充分体现了有关”主权”的实施和解释应坚持”权利与义 务相统一”的观点,它一方面规定国家享有主权,每个国家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有权自由决定自 己的命运,另一方面规定每一个国家在享有上述权利的同时均有尊重他国主权,不得借口行使自己的 主权而侵略他国的主权,破坏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也就是说,美国等在维护本国国家主权的同时,部 得以侵略伊拉克国家主权为代价,只有互相尊重国家主权,才能使本国的国家主权得到切实保障。 但美国对尊重他国国家主权竟有独特的见解,斯蒂尔在《美国治下的和平》中说,美国认 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强大,政治上最积极的国家,所以美国有能力推翻整个社会,并予以重建。经过2003年战争,目前的伊拉克政局混沌,社会动荡,百姓没有安宁的生活,根本无从谈起美国是在帮 助伊拉克人民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享受人权平等的生活。美国造成伊拉克政治,社会,经济倒退 的事实证明,无论如何再好的政府,再好的制度也不能以武力强加给他国人民,伊拉克人民对当权 政府不满绝不能成为美国发动战争的理由,国际社会对伊拉克的制裁并不当然赋予美国可以随

石油与经济

论石油价格与经济命脉 ————“液体黄金”的经济影响力 一、经济与能源 无论哪种类型的能源都是现代工业生命的基础,并广泛地影响着经济。 自从石油成为主要能源以来,它在产油国和消费国的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国家政府都把拥有的和未来拥有的能源矿藏置于管辖之下,以便获得利润。 二、石油价格变动与经济影响 关于未来世界石油价格的变动趋势,专家们有不同的预测。 美国能源情报局的预测是:世界石油价格从1999年的17.35美元/桶上升到2000年的27.60美元/桶,在2003年跌落到20.50美元/桶,并沿预计轨道返回,重新上升到22美元/桶(以1999年美元计算),预计到2020年上升到36美影桶。 国际能源机构(2000年世界能源展望)的预测是:假设世界经济的年增长率为3%,在这一前提下,原油的平均价格在2010年之前不会过高,但到2020年的时候,会上涨到(以今天的价格计算)平均每桶28美元。而该机构在1995年的预测则是:到2000年原油价格在22~28美元/桶,到2010年将为29.46美元/桶。 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的预测是:到2000年原油价格将升到19.31—21.15美元/桶,到2010年将升到24.12-28.99美元/桶。 我国专家原来认为,国际油价是涨是落还是个未知数。但近期内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这是因为据国际能源署最近对当前国际石油成本的分析,1981年至1998年,非欧佩克产油国的生产成本(发现成本+开发成本+开采成本)从21美元/桶直线下降到9.4美元/桶,如果把融资成本和国际大公司可接受的利润率(15%)考虑进去,其出售石油的最低价格就是13美元/桶。在13美元/桶之上,非欧佩克产油国能够从容获利,其合作限产促价的压力不迫切。可见现在油价下降还有一定空间,非欧佩克和欧佩克达成限产协议并严格执行的可能性不大。

美国攻打伊拉克

美国攻打伊拉克 (和平的世界天会更蓝、更美) 张秀梅(建环092班) 也许是为了权利,也许是为了石油,也许是为了巩固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开始了对阿富汗、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战争。好多国家也想从中得到点什么利益,从而也加入了这些战争之中。但中国,始终坚持反对,因为世界需要和平、人民更需要和平。战争只会给人民带来痛苦,带来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无家可归。为什么联合国会让美国这样为所欲为呢?为什么美国就这么没有人性呢? 阿富汗战争开始不久,美国领导人便发出了要将反恐战争扩大到伊拉克的信息。从布什执政后坚持“单边主义”立场的强硬态度看,人们普遍估计美国会言出必行,这场新的反恐战争有可能在今年春季或夏季打响。然而,时间过去了半年多,海湾地区的黎明仍然静悄悄。莫非美国政府改弦更张了?不是!军事科学家们认为,新的伊拉克战阵之所以迟迟没有打响,是因为美国遇到了不少难题。 西方盟友普遍反对美国再次攻打伊拉克,是美国领导人不敢贸然作出开战决定的一个因素。自布什宣布准备再次攻打伊拉克至今,除英国以外,美国的西方盟友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示了不赞成、不支持的态度。即使英国首相布莱尔从一而终地支持布什开战,但不久前英国国防大臣、外交大臣已发表了与布莱尔极不和谐的言论,表明英国内阁成员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了重大意见分歧。西方国家的广大民众反对美国对伊开战,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已出现数万人上街游行示威的状况。西方国家的政府若是无视民众意愿,一意孤行地跟随美国开战,那末就要冒国内政局混乱之风险,这是任何一个政治家都不愿意触及的“炸药包”。在此情况下,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虽然可以独自赢得战争,但是却要得罪大多数西方盟友,在政治上显然不划算。 穆斯林国家,尤其是中东、海湾地区的穆斯林国家反对美国对伊开战,使得美国犹豫

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与美国之间的关系

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与美国之间的关系 历史师范091 0901042025 王苏新早在罗马帝国时代就有人认为,谁控制了中东,谁就控制了世界。中东在政治地缘史上历来就是较为开放的地区,它是欧、亚、非三大洲的结合部和交通枢纽,是世界上最具战略意义的地区之一。自从在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和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发现石油以后,以石油为特征的中东地缘铣力更加突出,从而成为群雄逐鹿、兵家必争之地。古往今来,它始终是大国谋求中东霸权的一颗重要的战略棋子。但是美国同伊拉克之间建立实质关系的时间比较晚,并且两国的关系随着伊拉克政局的动荡而发生变化。1979年7月萨达姆任伊拉克总统到2006年12月30日, 萨达姆被处以绞刑,结束其在伊拉克的统治,在这期间是伊拉克与美国发生数不清纠葛的25年,突出反映了其相互之间关系变化的戏剧性色彩。 伊美关系的演变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67-1984年,伊美关系从中断至恢复外交关系。 上世纪70 年代末期,美伊关系有所缓和,开始采取政治和经济相分离的原则调整其中东政策。1979年7月, 萨达姆继任伊拉克总统。同年11月伊朗人质危机的发生, 使美国与伊朗关系彻底破裂; 同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 又使美国极度担心苏联在海湾地区继续南下 而威胁美国在中东的利益。这一地区形势的变化为伊拉克和美国重新接近提供了条件。对美国来说想达到三个目的:第一,美国需要伊拉克的石油来保障能源安全,加快经济发展;第二,中东是美国销售军

火的主要场地,打入伊拉克的武器市场更是美国军火商梦寐以求的愿望和意图;第三,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所以改善与伊拉克的关系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抵抗苏联。对伊拉克来说,改善与美关系既能够加速发展民族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可以扩大武器来源和减少对苏联的依赖,也开始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1982年,美宣布不再将伊列入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接触对伊出口的限制,并表示尊重伊主权,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恢复两国关系。1984年伊拉克照会美国政府,表示了复交愿望。美立即作出反应,并先后派遣总统特使等访伊。同年11月26日,伊美宣布恢复中断了17年的外交关系。 第二阶段、1980——1988年,伊美关系升温,易被称为“蜜月期”。 美国并不喜欢强硬的萨达姆总统和伊复兴党政权,但更厌恶和 害怕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因此,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后, 美国虽然在表面上批评伊拉克入侵伊朗, 但实际上还是倾向于 伊拉克。美国不断地向伊拉克提供直接和间接的支持, 包括向伊拉克提供战场情报、对伊朗实施武器禁运、支持联合国通过两伊停火决议, 以及向伊拉克出售军民两用产品和提供军事技术等。以至于有人认为, 伊拉克入侵伊朗的计划事先曾和美国人讨论过。为表达对美国的谢意, 萨达姆答应对美国驻伊拉克代表视为大使对待。正是在美国和海湾有关国家的支持下, 伊拉克才坚持了为期八年的两伊战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由此,伊美关系逐步走向“蜜月期”。然而,由于双方各怀

中国石油伊拉克公司哈法亚项目

1 / 4 中国石油伊拉克公司哈法亚项目 关于哈法亚油田营地临时储油设施及加油站EPCC 工程服务的招标公示 招标公示编号: TA/20100826/01/S 公告有效期: 2010年8月26日上午10:00至2010年9月26日上午10:00 (巴格达时间) 2010年8月26日下午3:00 至2010年9月26日下午3:00 (北京时间) 招标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伊拉克分公司,哈法亚油田作业方。 相关背景:在伊拉克石油部2009年12月12日举行的伊拉克第二轮石油投标框架内,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为首的联合作业公司于2010年1月27日与伊拉克米桑石油公司签署了为期20年的哈法亚油田开发生产服务合同。由中国石油担任作业方,合作伙伴包括法国道达尔勘探与生产伊拉克公司,马来西亚石油公司和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 哈法亚油田位于米桑省,距离阿玛拉市东南35公里,合同区面积为288平方公里。 公告目的:上述油田开发生产服务合同于2010年3月1日起正式生效,为此,中国石油诚邀全球潜在合作伙伴参与国际公开竞标。 此公告将于北京时间2010年8月26日下午3点在中国石油的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35029383.html,/PetroChina/xwygg/ywgg/及2010年8月26日上午10点在伊拉克米桑石油公司的官方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835029383.html,/petrochina/petrochina/同时发布。

1.投标信息: 哈法亚油田营地临时储油设施及加油站EPCC工程服务招标 招投标信息文本费用: 200.00美元。 银行账户信息: 开户公司名称: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开户账户类别:CALL ACCOUNT USD 开户银行账号:010******* 开户银行名称:Citibank UAE 开户银行地址:Oud Metha Road, Al Wasl Branch, Dubai, UAE 银行国际代码:CITIAEAD 标书文件领取时间: 2010年8月26日上午10:00至2010年9月26日上午10:00 (巴格达时间) 2010年8月26日下午3:00至2010年9月26日下午3:00 (北京时间) 截标时间: 2010年9月26日上午10:00。(巴格达时间) 2010年9月26日下午3:00。(北京时间) 报价有效期: 自截标之日起90天内。 合同信息招标方式: 国际公开竞标。 合同期限: 24个月。 币种: 美元。 报价模式: 见招标文件。 项目情况工作区域: 伊拉克哈法亚油田营地(距阿玛拉市东南约35公里,距巴士拉市约180公里)。 合同工作范围: 储油设施及加油站工程的详细设计、采购、施工、试运投产(EPCC)。 作业方式: 满足完成本合同工程范围的机械及人工作业方式。 主要设备要求: 开挖、施工等满足本合同工程要求的设备及机具。 2 / 4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在全世界引起强烈震动,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战争。在未能获得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在全世界人民的反战浪潮中,以查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帮助伊拉克人民实现一个更好的未来”为由,美国公然挑起伊拉克战争。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飞今天,战争无疑是让大多数人讨厌的。在大部分民众的心目中还是希望,战争的结果能够最终消灭战争。但是,即使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伊拉克战争还是爆发了,这场战争给世纪上半叶的世界格局和世界秩序造成重大的影响。 历史需要沉淀,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清和应对未来。“只有通过审视过去,我们才能获得一种衡量的标准,即用来衡量我们今天经历的变化的速度和力量的标准。”'伊拉克战争能够带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它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领悟人类社会的现实,而且对于我们研究各种复杂的问题和谋求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伊拉克战争是人类进入世纪以来离我们最近的一场战争。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是美国因怀疑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发动的全面战争,共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波兰、以色列以及伊拉克等国参与作战。伊拉克战争本是一场局部战争,但美国发动战争的战略目的是全面控制欧亚大陆和世界油库,使美处于世界地缘战略中心,强化美国在世界上一超独霸的地位。它不可避免地加剧了世界安全形势的动荡与不安,使联合国权威受到挑战,导致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一.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背景及战略目标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美国企图建立其在中东乃至全世界的霸权地位。小布什上台时,正是美国实力强大,傲视全球之际。然而,“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得布什政府对传统联盟中共同利益、安全、盟友等的看法极大改变。小布什当政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受新保守派的影响较多,从而使美国外交政策逐渐趋于追求国家利益至上、单边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受此影响,小布什开始调整美国战略思想,以新保守主义的“新帝国论”为指导。奉行强硬的、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当时被小布什政府看成是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最大威胁的恐怖主义随即成为其军事打击的首选目标,美国决不允许世界任何地区存在威胁其主导作用的其他势力。尤其是在中东地区,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反美立场及其对海湾霸权的觊觎都是美国无法容忍的,伊拉克战争一触即发。 1.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控制力受到其他竞争对手的挑战 在布什政府的国际战略中,很多大国与美国都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这些国家的强大无疑是对美国全球战略的最大挑战。因此,美国控制了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就控制了这些潜在挑战者的经济命脉,使它们无法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构成威胁和挑战。 2.布什政府认为国际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主要威胁 2001 年的“9·11”恐怖袭击给美国造成的损失惊人。在这次恐怖袭击中超过5500 人失踪和死亡,47 个国家的人民在死亡和失踪的名单上。世贸中心倒塌后,有300 多名消防员和警员失踪,直接物质损失超过2000 亿美元,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达到1 万亿美元,美国的资本市场因为恐怖袭击而导致的损失超过了1000 亿美元自此之后,美国开始对其全球地缘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重点进行全面调整,开始将恐怖主义视为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主要威胁。 3.美国国内社会矛盾凸显,政府急需转移民众的注意力 美国无视联合国的权威迅速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就美国自身的原因来看,小布什政府是由于当时美国国内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的,包括对美国国内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考虑。长远利益考虑,美国是为了加强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力,从而控制世界能源的供应命脉。 4.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反美立场威胁到美国重整中东战略秩序 伊拉克处在中东地理位置的中心,不仅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还是阿拉伯国家中战争验;

谈对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的看法

美洲史专题研究 谈对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的看法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谈对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的看法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美国同阿富汗、伊拉克展开了激烈的正面军事冲突。 那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是伊拉克、阿富汗?为什么不是索马里?为什么不是津巴布韦?美军在索马里阵亡的人员还不到伊拉克的零头,为什么就立刻放弃了索马里? 是国家体制的原因么? 如果美国这么在意国家体制,又怎么解释美国一直和君主独裁国家沙特阿拉伯交往甚密?埃及军政府上台为什么不会导致美国的抵制和制裁?更不必说美国当年颠覆智利民选政权扶植独裁者上台、颠覆伊朗民选政权扶植独裁者上台。 我认为,意识形态、民主自由,并不是美国对外行为的主要考量。自身利益才是其首先考量的问题。 那么我们具体来看看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情况。 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一:首先说阿富汗。 导火索:911以后,美国立刻要求塔利班交出本拉登,并驱逐基地组织。塔利班则回应说,仅在美国拥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本拉登是元凶的情况下才会递解。而本拉登则宣称他与911无关。于是美英联军于10月7日发动了进攻。 分析:总体上说,这是美国在受到攻击时的一个决定。在做出决策时,未必有非常强烈的其他考量。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不符合美国的地缘战略考量。 阿富汗素有帝国坟场的“美誉”,英国、苏联都曾经入侵过阿富汗。这个地方,虽然本身非常贫瘠,却处在接近欧亚大陆中心的位置。因此地缘战略价值非常高。对于美国来说,这是在伊朗旁边插下一根钉子,在中国背后打入一个自己的行动基地,在俄罗斯最为重视的中亚地区放置一个能够释放自己影响力的灯塔。 美军面临的问题:美军势如破竹。但在随后的占领并不顺利。他们碰到了极端宗教主义,或者说极端民粹主义。极端民粹主义对民众的发动能力是极其强大的。与极端民粹主义的对抗,是很难胜利的。最终只有三种,要么是用经济手段实现普通人的良好生活,拖垮极端民粹主义生存的土壤;要么是自告失败,退出战场;要么,是实施大屠杀,杀光所有敌对平民。 现代国际社会,实施大屠杀已经不可能了。因此可行的道路只有前两条。美国极力想促成第一条道路,但是至今仍不成功。 美军难以撒手阿富汗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扶植的本地政权恐怕不具有可持续性。次要原因可能是不想放弃在这个地区施加影响力的一个支点。另外,如果现政权崩溃,阿富汗也会重新变成一个恐怖分子的天堂。中、俄也不想这种事情发生,毕竟自己家门口出个恐怖分子巢穴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两国和美国虽处于竞争关系,但两者并没有过多的干涉。中国反而还积极在阿富汗投资,除了经济利益之外,可能也希望能稳定当地形势。 二:伊拉克战争就是另一回事了。

美元与石油的关系

石油与美元的关系 正常关系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净进口国,石油价格上涨无疑会给美国的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并导致美元实际汇率的波动。从历史情况来看,历次石油危机都造成了美国经济的衰退,并且是导致美元实际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但是对美元实际汇率走势的分析将不同于前述对一般石油进口国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国际石油交易都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油价的上涨意味着对美元支付需求的上升,因而美元仍有可能继续保持强势货币的地位,从而使分析变得复杂。 学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均表明石油价格的波动是导致美元实际汇 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概括而言,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对美元名义汇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美元实际汇率水平的波动。 首先,油价的上涨会全面提高生产资料成本和生活成本,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水平的上升,而通货膨胀又会提高名义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国内信贷需求水平的上升,进而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美国。国外资本的流入将导致美元汇率的上升。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货币政策又常常会加强美元的升值过程,联储往往在石油价格上升的初期采取提高利率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控制 通货膨胀水平,这样利率水平的升高会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流入从而导致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 其次,油价的上涨使得石油输出国的贸易出现盈余,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增加,产生所谓的”石油美元”,这些石油美元出于逐利的需要会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大量购买美元资产,进而导致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 第三,油价的持续上升会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使得石油进口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不确定性,因而这些国家纷纷提高他们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比率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对美元的需求,导致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在上述三方面影响机制的综合作用下,美元在面临石油价格上涨时出现名义汇率水平上升的情况。在名义汇率上升的情况下,实际汇率水平的变化取决于美国国内的物价水平与国外价格水平之比。由于美国的石油消耗比其他国家要大,因此油价上涨对美国一般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要比其他国家大。这样相对物价水平的上升与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化方向一致,因而在油价上涨时,美元的实际汇率水平将会上升。 当因为需求或者政治因素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时,由于高度依赖进口原油的美国经济会出现衰退。为了保护国内利益,作为世界货币,美金可以透过贬值促进出口以刺激国内经济增长。但专业的投资者为了避免美金贬值所带来的损失,会选择在期货市场上买进大宗商品,如原油,黄金或者农产品以抵消货币贬值所带来的价值损失。而这种投机又会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而过高的期货原油价格又会加剧生产者的忧虑并进一步打压美国经济,造成投资者预期降低和经济环境恶化,反映在股市上就是股市下跌。而下跌的股市又会进一步加剧恶性循环,资金逃离,推高期货,最终导致通胀。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各国央行往往要采取行动已控制货币的供应来避免货币汇率过分波动。 非正常关系--美元走弱反向推高油价 美国经济下滑,用油减少,需求减少,油价下跌。但是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下滑,美元贬值,石油以美元计价,所以,美元跌,油价涨。

美国为什么要打伊拉克

美国为什么打伊拉克 应用生物学3100100248 郭雅琪美国为什么要攻打伊拉克? 美国出兵以前,曾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战争理由:一、伊拉克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威胁世界安全;二、萨达姆勾结基地恐怖组织。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和“采用一切手段”来推翻萨达姆政权,声称只有伊拉克政权变了,“世界才会更安全、更和平”。 伊拉克是个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这些涉及一个国家的内政,美国它没有权力直接干涉。即便伊拉克威胁到了世界安全,威胁到了美国的安全,这也该由联合国出面,召开会议商定是否军事干预。 其实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很多人都在批评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连法德这样美国传统的盟友都反对美国发动战争。可是美国还是义无反顾的攻进了伊拉克。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经过了那么多年还是没有找到。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了,他本人也被处以绞刑。至于萨达姆勾结基地组织的指控,也站不住脚,美国政府已经承认萨达姆和基地组织没有关系。 美国帮助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建立了一个民主的民选政府,这显然不会是这场战争的目的。首先虽然成立了民主政府,可是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并且没有哪个国家会愿意花那么多的钱去帮助别的国家建立一个民主政府,而自己却没有得到好处。更何况,如果美国想要从伊拉克得到一些资源或者其他,一个独裁政府总是要比一个民主政府好控制得多。在我看来,美国帮助伊拉克建立民主政府并,只是迫于舆论压力,给自己的这场战争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有不少的评论说,美国进攻伊拉克是为了石油。事实上,美国媒体通过调查揭示,有将近一半的美国人也认为,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为了石油。 伊拉克境内原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截至2007年底,估计原油储量约为1150亿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位居世界第三。美国又是能源消耗大国。据统计,美国的石油储量不到世界的5%,而石油消耗却占到全球的40%。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分能源依然依赖于动荡不安的发展中国家,一旦危机发生,能源供给很可能发生危机。美国五角大楼曾经直言不讳地表示:有必要对伊拉克采取行动,促成该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使经济和能源自由化进入伊拉克,一旦实现这一目标,就可以用伊拉克的石油来满足美国的需求。 并且,从全球战略考虑,美国控制了中东在控制中亚,这就等于是控制了未来石油输出管道的主要闸门,对美国实施全球战略意义非常大。欧洲对中东石油的依赖非常大,美国控制了石油阀门后,必定会对欧洲经济带来打击,破坏欧洲的经济一体化,给欧元带来冲击。 有人说,这场战争打的不格算,光花掉的几千亿美元的军费就可以买多少的石油了。然而我却认为,石油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得到的。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并非不知道石油的重要性,能够捏住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命脉他们总是乐意的,虽然不一定敢于公开,但一定不会有现在被控制之后给得痛快。更何况,美国得到的不仅仅是石油,最主要目的是得到控制权。 这控制权不止对石油的控制,还包括了对伊拉克的军事控制。美国在伊拉克建立军事基地后,对伊朗形成威慑,展现美国实力,让更多的中东国家听命于美国。同时,加强对中东的控制,进而控制整个中亚,进而威胁中国和俄罗斯。 而这场战争的发动,对于小布什总统,对于美国的经济都是有好处的。 首先,2004年便是美国的选举年。布什是靠了微弱的优势上台的,然而上台后,一系列的政策使得联邦政府财政恶化。在克林顿总统任职期间好不容易实现的财政盈余,在布什上台后就变成了财政赤字。这导致布什的支持率下降到58%。而在9·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之后,布什的民意支持率都曾上升到80%过。为了获取连任,于是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