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呼吸作用

合集下载

04呼吸作用

04呼吸作用
放的自由能,促使ADP形成ATP的过程,
称 为 氧 化 磷 酸 化 作 用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
2. 磷酸化的类型
• (1)底物水平磷酸化指底物脱氢(或脱水),其 分子内部所含能量的重新分布或集中,即可生 成某些高能中间代谢物,再通过酶促磷酸基团 转移反应直接偶联ATP的生成。(P112:琥 珀酰CoA→琥珀酸) • (2)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指电 子从NADH或FADH2脱下,经电子传递链传递 给分子氧生成水,并偶联ADP和Pi生成ATP的 过程。
有 氧
乙 醛 有氧
乙酰CoA 三羧酸循环
乙醛酸循环 乙酸 乙醇酸 乙醇酸循环
CO2+H2O
中间代谢产物是合成糖类、脂类、蛋白 质和维生素及各种次生物质的原料
第二节 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
一、糖酵解
1.概念:
糖酵解(glycolysis)是指在细胞质内所发 生的、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释放能量的过 程, 研究糖酵解途径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三位生 物化学家:Embden, Meyerhof和Parnas,又把糖 酵解途径称为Embden-Meyerhof-Parnas途径, 简称EMP途径。
二、呼吸底物对呼吸商的影响因素
(1)呼吸底物为糖类(G)而又完全 氧化时,R· Q为1。 C6H12O6 + 6O2 6CO2 + 6H2O R· = 6CO2 / 6O2= 1 Q
3.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1)TCA 循环是生物体利用糖或其他 物质氧化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2)从物质代谢来看,TCA循环中有许 多重要中间产物与体内其他代谢过程密 切相连, 相互转变。可以说,TCA循环是 糖类、脂肪、蛋白质及次生物质代谢和 转化的枢纽。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一 呼吸作用的概念
• 呼吸作用(respiration)是指生活细胞内的
有机物,在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成
简单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 依据呼吸过程中是否有氧参与,可将呼吸 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型。
二、呼吸作用的类型
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利用分子氧(O2), 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释 放能量的过程。 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总反应式为: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G'=-2870kJ/mol
羟基丙酮磷酸
ATP
小结:
1 分子的葡萄糖通过糖酵解: 产生4分子ATP ,消耗2 分子的ATP——净产生2分子 ATP ; 产生2分子NADH+H+ 产生2分子丙酮酸 总反应式: C6H12O6+2NAD++2ADP+Pi 2 H3COCOOH+2NADH +2H++2ATP
丙酮酸去路: 有氧——进入线粒体,进入三羧酸循环
一 糖酵解(EMP)
葡萄糖在细胞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己糖活化 己糖裂解 ATP和丙酮酸的生成 己糖 葡萄糖—1—磷酸 葡萄糖—6—磷酸
果糖—6—磷酸 ATP ADP 果糖—1,6—二磷酸
ATP ADP
甘油醛—3—磷酸
ATP 丙酮酸 PEP 甘油酸—1,3—二磷酸 甘油酸—3—磷酸 甘油酸—2—磷酸
氧化阶段
ATP ADP NADP+ NADPH NADP+ NADPH
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
6-磷酸葡萄糖酸
核酮糖-5-磷酸
CO2
非氧化阶段
C3—C7糖的异构 6mol的核酮糖-5-磷酸

植物生理学第4-1章章呼吸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4-1章章呼吸作用

戊糖磷酸途径 (PPP)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在高等植物中,还发现可以不经过EMP生成丙酮酸而进行有氧呼吸的途径,就是PPP途径。即葡萄糖被胞质溶胶和质粒中的可溶性酶直接氧化,产生NADPH和一些磷酸糖的酶促过程。 6G6P+12NADP++7H2O 6CO2 +12NADPH + 12H+ +5G6P+Pi 发生在细胞质中 在成熟和老年组织中及逆境时发生较多
葡萄糖 ATP ATP 磷酸葡萄糖 → 磷酸果糖 二磷酸果糖 磷酸甘油醛 乙醇 2 NADH 二磷酸甘油酸 乙醛 2ATP 2ATP 丙酮酸 磷酸烯醇 磷酸甘油酸 式丙酮酸
淀粉、葡萄糖或果糖在细胞质内,在一系列酶的参与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C6H12O6+2ADP+2NAD++2Pi
2丙酮酸+2ATP+2NADH+2H+ +2H2O
对高等植物来说,不管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糖的分解都先经过糖酵解阶段,形成丙酮酸, 然后才分道扬镳。
葡萄糖→→丙酮酸 无氧 →无氧呼吸→酒精或乳酸 有氧 → TCA循环→CO2
呼吸代谢途径※
糖酵解途径(EMP)---在细胞质进行
乙醇发酵和乳酸发酵---在细胞质进行
三羧酸循环 (TCA)---在线粒体进行
磷酸戊糖途径(PPP)---在细胞质进行
乙醛酸循环---在乙醛酸体、线粒体进行
乙醇酸氧化途径---在细胞质进行
第二节 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
糖酵解(EMP) Embden,Meyerhof,Parnas
无氧呼吸(发酵) 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高等植物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或乳酸: C6H12O6 2C2H5OH+2CO2 +Δ G(-226kj) C6H12O6 2CH3CHOHCOOH+Δ G(-197kj) 苹果、香蕉等贮藏过久有酒味,稻谷酿酒。 胡萝卜和甜菜的块根等贮藏过久有乳酸味。 无氧呼吸是植物适应生态多样性的表现。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四章呼吸作用一、名词解释1、呼吸作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通过氧化还原而产生CO2,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由细胞质进入线粒体逐步氧化分解,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生物氧化:指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放出能量的过程。

5、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氧分子的总轨道。

6、氧化磷酸化:在生物氧化过程中,电子经过线粒体的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分子),同时使ADP被磷酸化为ATP的过程。

7、呼吸商:又称呼吸系数。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植物组织释放CO2的摩尔数与吸收氧的摩尔数之比。

8.糖酵解:胞质溶胶中的己糖在无氧或有氧状态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二、填空题1、呼吸作用的糖的分解代谢途径中,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在细胞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途径在线粒体中进行。

三羧酸循环是英国生物化学家Krebs 首先发现的。

2、早稻浸种催芽时,用温水淋种和时常翻种,其目的就是使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当植物组织受伤时,其呼吸速率加快。

春天如果温度过低,就会导致秧苗发烂,这是因为低温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呼吸“空转”,缺乏能量,引起代谢紊乱的缘故。

3.呼吸链的最终电子受体是 O2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结偶联,将影响_ ATP _的产生。

4.糖酵解是在细胞细胞基质中进行的,它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呼吸的共同途径。

5.氧化磷酸化的进行与 ATP合酶密切相关,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解偶联将影响__ ATP__的产生。

6.植物呼吸过程中,EMP的酶系位于细胞的细胞基质部分,TCA的酶系位于线粒体的线粒体基质部位,呼吸链的酶系位于线粒体的嵴部位。

7. 一分子葡萄糖经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可净产生__38__分子ATP,•需要经过__6_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一、名词解释。

1、呼吸作用:是植物代谢的中心,是一切生物细胞的共同特征,是将体内的物质不断分解,并释放能量以供给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属于新陈代谢的异化作用方面,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生活细胞在O2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并形成H2O,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4、P/O比:在以某一底物作为呼吸底物时,每利用一个氧原子、或每对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给氧所酯化无机磷的分子数,或每消耗一个氧原子有几个ADP被酯化呈A TP。

它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5、氧化磷酸化:电子经过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的过程中,伴随A TP合酶催化,使ADP和磷酸合成A TP的过程。

6、能荷:说明腺苷酸系统的能量状态,是ATP-ADP-AMP系统中可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度量。

细胞中的腺苷酸的总量是恒定的,若腺苷酸全部为ATP,则能荷为1.0,细胞充满能量;若腺苷酸全部为ADP,则能荷为0.5;若腺苷酸全部为AMP,则能荷为0,细胞能量完全被放出。

7、能荷调节:通过调节能荷维持细胞内ATP、ADP、AMP三者间的动态平衡。

8、末端氧化酶:指处于生物氧化还原电子传递系统的最末端,最终把电子传递到分子氧并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酶。

9、巴斯德效应: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即氧对发酵作用的抑制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10、底物水平磷酸化:由底物的分子磷酸直接转到ADP,最后形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11、抗氰呼吸:在氰化物存在的条件下,某些植物呼吸不受抑制,把这种呼吸称为抗氰呼吸。

抗氰呼吸电子传递途径在某些条件下与正常的NADH电子传递途径交替进行,因此又称为交替途径。

12、呼吸速率:也称为呼吸强度,是衡量呼吸强弱的生理指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鲜重或干重植物组织或原生质释放的CO2的体积或所吸收的O2的体积或有机物质的消耗量来表示。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氧电极法
CO2释放量
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
2 呼吸商
• 呼吸商: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CO2
的量与吸收O2的量之比,又称呼吸系数
(RQ )。
• 反映了呼吸底物的性质和O2供应情况
• RQ =
放出的CO2量 / 吸收的O2量
• 呼吸底物种类不同,呼吸商也不同。 1、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且完全氧化时,呼吸商是1 C6H12O6 + 6O2 →6CO2+6H2O RQ = 6/6 = 1.0
海芋
玉簪 天南星科
马蹄莲
白鹤芋
花烛
南蛇棒
(三)线粒体外的末端氧化酶
处于生物氧化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只催化H2O和H2O2 的形成,而不产生ATP。
1 线粒体内:细胞色素氧化酶和交替氧化酶; 2 线粒体外:黄素氧化酶、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 乙醇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
细胞色素氧化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与O2的亲和力最高,占 一般呼吸中耗O2量的4/5。 交替氧化酶: 对CN-不敏感,放热
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1.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氧化有机物,将其中的化学能以ATP形式贮存起来。当 ATP分解时,释放能量以满足各种生理过程的需要。 呼吸放热可提高植物体温,有利种子萌发、开花传粉受精 等。抗氰呼吸 2.中间产物是合成植物体内重要有机物质的原料 呼吸产生许多中间产物,其中有些十分活跃,是进一步合成其他 有机物的物质基础。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有机物质通过一系列的生
物化学反应被氧化成CO2和H2O,并释放 能量的过程。
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型:
1、有氧呼吸
指生活细胞在 O2 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 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并形成H2O,同时释

第四章 呼吸作用

第四章 呼吸作用

第二节 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一 、呼吸途径
糖酵解(EMP)-酒精或乳酸发酵 主要途径有三条: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TCA)
磷酸戊糖途径(PPP)
各途径之间的关系见下图
° ² ì Û µ Á Ï Æ ¶ Æ » µ ´ Á ³Å û Æ ³Å ±Á » µ Ì ¯ ¶ û § µ ±Ç Å Ì õ ² ² A £ ¨½ ±Ë  õ é µ  Šë Á ³Å È Æ » µ ³Å ë Á ¸ ± » µ È Æ Ç ¸ Ä Ç ² Í © ² Ð ¸ © ²µ Ð ¸ Å
NADPH2
第三节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内部因素:代谢类型、结构差异
外部因素:水分、O2与CO2浓度、温度、底物供应等
一、内部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生长快的植物呼吸也快。主要取决于细胞原生质的比例。
二、外部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一)温度 呼吸的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称温度三基点。
最高与最低温度都是呼吸的极限温度。
四、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
许多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呼吸首先降低,然后 突然升高,而后又降低,这种呼吸突然升高的过程 称呼吸跃变或呼吸峰。 果实贮存不能降低水分,通常采用降低温度和 O2浓度,提高CO2浓度的方法。 “自体保鲜法” 就是把果实放在密封的袋子中,
利用自身呼吸释放CO2和吸收O2,使袋子中O2浓度
患病后呼吸的增强与植物抗病性成正相关
通过呼吸作用可以产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物质,
抑制病斑的继续扩大。在病原菌侵入植物体时,体
内产生对病原菌有毒的化合物(酚类化合物),以 防止病原菌侵染,这些化合物称为植物保护素,简 称植保素。 植物体内还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如生物碱、单宁、 苦杏仁苷等,对侵入的病原菌有毒杀作用或防御反 应,能减轻病害。

4 呼吸作用

4 呼吸作用


糖酵解生化历程
EMP的终产物丙酮酸在生化上
十分活跃,可通过氨基化作用生 成丙氨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三 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2和H2O; 在无氧条件下生成乳酸或乙醇; 还可以进行糖酵解的逆转生成淀 粉。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由高能化合物水解,放出 能量直接使ADP和Pi形成ATP 的磷酸化作用。 通式: X〜P + ADP→ X + ATP 糖酵解总反应式 C6H12O6+2NAD++2ADP+2H3PO4→ 2CH3COCOOH+2NADH+2H++2ATP 每1mol葡萄糖产生2mol丙酮 酸时,净产生2molNADH和 2molATP
草酸 甲酸 乙醇酸氧化途径 琥珀酸
乙醛
植 物 呼 吸 代 谢 的 主 要 途 径
糖酵解
糖酵解
(glycolysis) 1940年得到阐明。 为纪念在研究这一 途径的三位生化学 家: G.Embden,O.Meye rhof和 J.K.Parnas ,把糖酵解途径简 称EMP途径(EMP pathway)
(三)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TCA循环的总反应式 为:CH3COCOOH+4NAD++ FAD+ADP+ Pi+ 2H2O→ 3CO2+4NADH+ 4H++FADH2+ATP 1.获得能量的有效途径 TCA循环中脱下5对氢 原子,4对用以还原 NAD+,一对还原FAD。 生成的NADH和FADH2, 经呼吸链将H+和电子传 给O2生成H2O,同时偶联 氧化磷酸化生成ATP。
历程
3.丙糖氧化(12~16) 甘油醛-3-磷酸氧化脱氢形成 磷酸甘油酸,产生1个NADH和1个ATP ,磷酸甘油酸 经脱水、脱磷酸形成丙酮酸,并产生1个ATP,有烯 醇化酶和丙酮酸激酶等参与反应。

第四章呼吸作用

第四章呼吸作用
O
H2O
2. 无氧呼吸
是指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某些有机 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 能量的过程。
二. 生理意义
1. 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还原力
2. 中间产物是合成重要有机物质的原料
如:呼吸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PPP:E–4-P
莽草酸
Trp
IAA
EMP:PEP TCA:OAA Asp Met S-腺 苷蛋氨酸(SAM) 1-氨基环丙烷-1羧 酸(ACC) 乙烯
3.在植物抗病免疫方面有重要作用
• 植物受到病菌侵染或受伤时,呼吸速率升高,分 解有毒物质或促进伤口愈合。 • 伤呼吸,加速木栓化或木质化,减少感染 • 促进具有杀菌作用的绿原酸、咖啡酸等的合成, 增强免疫能力。
§4-2.呼吸代谢的多样性
◆植物呼吸代谢并不只有一种途径。 植物、器官或组织、生育时期、环境条件。 ◆汤佩松(1965):提出呼吸代谢多条线路的观点, 主题思想是阐明呼吸代谢与其它生理功能 之间 控制与被控制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4.氧化磷酸化
(一)磷酸化的概念及类型 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自由 能,促使ADP形成ATP的方 式。一般有两种,即底物水 平的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1.底物水平磷酸化 (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指底物脱 氢(或脱水),其分子内部所 含的能量重新分布,即可生 成某些高能中间代谢物,再 通过酶促磷酸基团转移反应 直接偶联ATP的生成。
(三)、末端氧化酶的多样性
末端氧化酶:能将底物所脱下的氢中的电子 最后传给O2,并形成H2O或H2O2的酶类。 交替氧化酶:线粒体中还存在一种对氢化物 不敏感的氧化酶,可将电子传递给O2,称为 交替氧化酶,又称抗氢氧化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和交替氧化酶都属于线粒内 末端氧化酶。 其它都属于线粒外末端氧化酶。

第四章呼吸作用思考题

第四章呼吸作用思考题

第四章呼吸作用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戊糖磷酸途径;乙醛酸循环;呼吸链;氧化磷酸化;抗氰呼吸;呼吸作用氧饱和点;无氧呼吸的消失点;未端氧化酶巴斯德效应呼吸速率;呼吸商;呼吸跃变;能荷;生物氧化。

(二)写出下列缩写符号的中文名称,并简要说明其生理意义EMP;TCAC;PPP;GAC;ETS;PEP;Cyt;CoQ或UQ;P/O比;R.Q.;FP;SHAM;DNP。

(三)问答题:1.植物呼吸代谢多条路线有何生物学意义?2.TCA循环的特点和意义如何?3.抗氰呼吸的生理意义有哪些?4.油料种子呼吸作用有何特点?5.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为什么会使植物受到伤害?6.以化学渗透假说说明氧化磷酸化的机理。

7.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通过EMP-TCA循环、呼吸链彻底氧化,可以生成多少ATP?能量转换效率是多少?8.呼吸作用的反馈调节表现在哪些方面?9.呼吸作用与谷物种子、果蔬贮藏有何关系?10.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关系如何?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压力流动学说;收缩蛋白学说;细胞质泵动学说;代谢源;代谢库;源-库单位;转移细胞;韧皮部装载与卸出;叶面积系数;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

(二)问答题:1.如何证明植物同化物长距离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2.同化物在韧皮部的装载与卸出机理如何?3.简述压力流动学说的要点、实验证据及遇到的难题。

4.试述同化物运输与分配的特点和规律5.提高作物光射利用率的途径有哪些?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缩写1 .AP 动作电波,也叫动作电位2 .CaM 钙调素3.PI 磷脂酰肌醇4 .PIP 磷脂酰肌醇-4- 磷酸5 .PIP2 为磷脂酰肌醇-4 ,5- 二磷酸6.IP 3 肌醇-1 ,4 ,5- 三磷酸7 .DG (DAG )二酰甘油8 .PLC 磷酸脂酶C9 .PK 蛋白激酶10 .PP蛋白磷酸酯酶11 .PKC 蛋白激酶 C12 .cAMP 环腺苷酸名词1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细胞内外的信号,通过细胞的转导系统转换,引起细胞生理反应的过程。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第一节影响呼吸作用的指标一. 呼吸作用的指标1. 呼吸速率又称呼吸强度,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干重、鲜重、蛋白)的植物材料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或吸收氧气的量来表示。

2. 呼吸商简称R.Q,又称呼吸系数,是指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或吸收氧气的量的比值.二.影响呼吸速率的内部因素1.底物种类底物种类不同, 呼吸商不同.葡萄糖C6H12O6+6O2→6CO2+6H2OR.Q=放出的二氧化碳/吸收的氧气=6/6=1.0棕榈酸C16H32O2+23O2→16CO2+16H2OR.Q=放出的二氧化碳/吸收的氧气=16/23=0.7苹果酸C4H6O5+3O2→4CO2+3H2OR.Q=放出的二氧化碳/吸收的氧气=4/3=1.332. 遗传特性和代谢类型低等植物的呼吸速率较高,而高等植物的呼吸速率较低;生长迅速的植物呼吸速率高, 生长慢的植物呼吸速率低.三.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一)水分在一定范围内, 呼吸速率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植物严重失水时, 呼吸速率会异常的上升,是由于细胞内水解酶活性提高,产生较多的可溶性糖,以后便显著地下降.(二)温度温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有三基点:最高、最低、最适.最适温度是保持稳定的最高的呼吸速率的温度. 一般温带植物的呼吸速率最适温度30-40度.温度通过对呼吸酶活性的影响而改变呼吸速率.(三) 氧气和二氧化碳氧气浓度的变化对呼吸速率、呼吸类型都有影响。

把无氧呼吸停止进行的最低氧含量(10%左右)称为无氧呼吸的消失点。

从有氧呼吸来看,在氧浓度增至一定程度, 呼吸速率不再增加,这一氧浓度称氧饱和点。

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植物进行正常有氧呼吸。

氧气浓度减少,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植物进行无氧呼吸,时间长了,会导致植物受伤或死亡。

造成的原因有三个方面:(1) 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乳酸等的累计,会使细胞蛋白质变性;(2)释放能量有限,ATP形成少,为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而使植物消耗养分过多;(3)丙酮酸有氧分解受阻,中间产物少,严重影响植物体内物质合成。

植物生理学-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指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释放CO2与吸收O2的数量比值。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释放CO2的量 R·Q = 吸收O2的量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R·Q是表示呼吸底物的性质和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R·Q = 6CO2 / 6O2= 1
1、呼吸底物的性质 (1)呼吸底物为糖类(G)而又完全氧化时,R·Q为1。
乙醇酸氧化E(过氧化物体)
章节一
细胞色素氧化
交替氧化E
酚氧化E
Vc氧化E
乙醇酸氧化E
分布部位
所含金属
对O2亲 和力
对氰 化物敏感
线粒体 线粒体 质体 细胞质 过氧化 微体 物体
若糖类在缺氧情况下进行酒精发酵,呼吸商大于1,异常的高; 若在呼吸过程中形成不完全氧化的有机酸,呼吸商小于1。如G不完全氧化成苹果酸:
三、呼吸速率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的影响 1、不同植物种类,呼吸速率不同。
植物种类 呼吸速率(氧气,鲜重) μl · g-1 · h-1 仙人掌 3.00 蚕豆 96.60 小麦 251.00 细菌 10 000.00
二、呼吸商的影响因素
C6H12O6 + 6O2 6CO2 + 6H2O
R·Q = 4CO2 / 11O2= 0.36
如:油料种子萌发初期,棕榈酸先氧化为蔗糖。
(2)若呼吸底物是富含氢的物质,如蛋白质或脂肪,则呼吸商小于1。
C16H32O2 + 11O2 C12H22O11 + 4CO2 +5H2O
乙醇酸氧化途径
PPP在G降解中所占的比例与生理过程有关:
感病、受旱、受伤的组织中,PPP加强 植物组织衰老时,PPP所占比例上升 水稻、油菜等种子形成过程中,PPP所占比例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

呼吸作用糖的分解代谢途径有3种: 糖酵解 戊糖磷酸途径 三羧酸循环 进行的场所: 胞质溶胶和线粒体内进行
植物的有氧呼吸过程

糖酵解(glycolysis)
己糖在无氧状态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通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糖酵解亦称为 EMP途径(EMP pathway),以纪念对这方 面工作贡献较大的三位德国生物化学家:G. Embden,O. Meyerhof和J.K. Parnas
发酵作用(fermentation)—无氧呼吸 酒精发酵: CH3COCOOH → CO2 + CH3CHO(丙酮酸脱羧 酶) CH3CHO + NADH + H+ → CH3CH2OH + NAD+ 酒精发酵(alcoholic fermentation)主要在酵母菌 作用下进行,可是高等植物在氧气不足条件下, 也会进行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lactic acid fermentation)的反应式如下: CH3COCOOH + NADH + H+ → CH3CHOHCOOH + NAD+(乳酸脱氢酶)


复合体Ⅱ(complex Ⅱ) 又叫琥珀酸脱氢酶 (succinate dehydrogenase),由FAD和3个FeS中心组成。功能:催化琥珀酸氧化为延胡 索酸,并把H转移到UQ生成UQH2。此复合 体不泵出质子 复合体Ⅲ(complexⅢ) 又称细胞色素bc1 复合物(Cytochrome bc1 complex),它氧化 还原型泛醌,生成UQH2 ,UQH2把电子经过 1个Fe-S中心,2个Cytb(Cytb565和Cytb560) 和1个Cytc1最后传到Cytc。Cytc是小蛋白体, 疏松地附在内膜的外表面,其功能是在复 合体Ⅲ和Ⅳ之间传递电子。此复合体泵出4 个质子到膜间间隙



乳酸发酵多发生于乳酸菌,但高等植物在低 氧或缺氧条件下,也会发生乳酸发酵,玉米 种子在缺氧下,不同时期形成不同发酵类型: 初期发生乳酸发酵,后来转变为酒精发酵。 无氧呼吸在细胞质中进行 无氧呼吸有机物消耗大,能量利用效率低
产生酒精和乳酸的积累,对细胞原生质有毒 害作用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简写为 TCA环)--有氧呼吸
NADH FMN Fe S UQCytb 、FeS、 Cytc1 … Cytc … Cyta a3 →O2
→Fp→交替氧化
• 交替途径放出的电子也不与磷酸化耦联,所以不产生ATP,只能 放热,或者只能产生1个ATP,P/O=1。 • 抗氰呼吸有什么生理意义? 利于授粉 天南星科海芋 能量溢流 能量溢流假说(energy overflow hypothesis) 增强抗逆性 交替途径是植物对各种逆境(缺磷、冷害、旱害、 渗透调节等)的反应.
Figure 4-6


植物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位于线粒体的内 膜上,由5种蛋白复合体(protein complex) 组成 复合体Ⅰ(complex I)也称NADH脱氢酶 (NADH dehydrogenase),辅基FMN和几 个Fe-S中心组成,作用是将线粒体基质中的 NADH+H+的2对电子即4个质子泵到膜间间 隙(intermembrane space),同时复合体也经 过Fe-S中心将电子转移给泛醌(ubiquinone, UQ或Q)。
高等植物在无氧呼吸时,先形成丙酮酸, 然后转变为酒
B. 乳酸发酵
高等植物在无氧呼吸时,先形成丙酮酸, 然后转变为乳酸的过程。
ΔG0′= -197 kJ•mol-1

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Significances) 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部 分能量 呼吸过程为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为代谢活动提供还原力 增强植物抗病免疫的能力
第三节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dation) 指在生物体细胞的线粒体内的一系列传递氢 和电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中所产生的 NADH+H+不能直接与游离的氧分子结合, 需要经过电子传递链传递后,才能与氧结 合。 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亦称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就是呼吸代谢 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 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 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 组成电子传递链的传递体可分为氢传递体 和电子传递体。


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 在高等植物中,还发现可以不经过无氧呼吸生成 丙酮酸而进行有氧呼吸的途径。又称已糖磷酸途 径(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HMP) 戊糖磷酸途径总的反应是: 6G6P+12NADP++7H2O →5G6P+6CO2+ Pi +12NADPH+12H+ p54

糖酵解的化学反应(Chemical reaction of glycolysis ) 可分为3个阶段: 1.己糖的磷酸化 这一阶段是淀粉或己糖活化,将 果糖活化为果糖-1,6-二磷酸, 2.己糖磷酸的裂解 这个阶段反应包括己糖磷酸裂 解为2分子丙糖磷酸,以及丙糖磷酸之间的相互转 化,它的己糖磷酸和丙糖磷酸也可能来自质体。 3.ATP和丙酮酸的生成 这个阶段葡萄糖氧化释放 能量,并形成ATP和NADH + H+,最终生成丙酮 酸,因此这个阶段也称为氧化产能阶段。由于底物 的分子磷酸直接转到ADP而形成ATP,所以一般称 之为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糖酵解过程中的氧化分解是没有分子氧参 与的,它所需的氧是来自组织内的含氧物 质,即水分子和被氧化的糖分子,因此糖 酵解也称为分子内呼吸(intromolecular respiration)。 糖酵解的反应可归纳为: 葡萄糖 + 2NAD+ + 2ADP + 2Pi→2丙酮酸 +2NADH+2H+ +2ATP + 2H2O


末端氧化酶(terminal oxidase)是把底物的 电子传递到分子氧并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 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
细胞色素氧化酶 4cyta(Fe2 ) O2 4H2O 2H2O 4Cyta(Fe3+ )

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在氰化物 存在下,某些植物呼吸不受抑制,所以把 这种呼吸称为抗氰呼吸(cyanide-resistant respiration)





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糖酵解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中,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途径。 2.糖酵解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糖磷酸) 和最终产物丙酮酸,化学性质十分活跃, 产生不同的物质。 3.糖酵解除了有3步反应不可逆外,其余反 应是可逆的,所以,它为糖提供基本途径。 4.糖酵解释放一些能量,供生物体需要, 尤其是对厌氧生物

三羧酸循环反应可写成下列方程式: 2CH3COCOOH + 8NAD+ + 2FAD + 2ADP + 2Pi + 4H2O → 6CO2 + 2ATP + 8NADH + 8H+ + 2FADH2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1.三羧酸循环是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 主来源。 2.三羧酸循环是物质代谢的枢纽

电子在呼吸链上传递的动力是电势梯度, 每个传递体都具有其标准电位。电子只能 从低电位向高电位传递,例如NADH的E0′ 为-0.320 V,UQ为+0.070 V,O2为+0.816 V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在生物氧化中,电子经过线粒体的电子传递 链传递到氧,伴随ATP合酶催化,使ADP和 磷酸合成ATP的过程 关于氧化和磷酸化的耦联的机理 ---(英, 1961)P. Mitchell 提出的化学渗透假说 (chemiosmotic hypothesis)
糖酵解进行到丙酮酸后,在有氧的条件下, 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逐步 氧化分解,直到形成水和二氧化碳为止。这 个循环是英国生物化学家H.Krebs首先发现 的,所以又名Krebs环(Krebs cycle)。 三羧酸循环是在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进行的。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通过氧化脱 羧生成乙酰CoA,然后再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分 解。因而丙酮酸的氧化脱羧反应是连接糖酵解和 三羧酸循环的桥梁。 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yruvic acid dehydrogenase complex)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 CoA和NADH,反应式如下: CH3COCOOH + CoA-SH + NAD+ —— CH3CO~SCoA + CO2 + NADH + H+ 三羧酸循环的化学历程(The processes of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1.柠檬酸生成阶段 2.氧化脱羧阶段 3.草酰乙酸的再生阶段


复合体Ⅳ,又称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含2个铜中心(CuA和CuB),Cyta和 Cyta3。复合体Ⅳ是末端氧化酶(terminal oxidase),把Cytc的电子传给O2,激发 O2并与基 质中的H+结合形成H2O,每传递一对电子时, 有2个H+泵出 复合体V,又称ATP合酶(ATPsynthase),由Fo 和F1两部分组成,所以亦称为FoF1-ATP合酶, 它能催化ADP和Pi转变为AT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