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前沿理论
管理学理论前沿教学大纲
![管理学理论前沿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f55335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9.png)
管理学理论前沿教学大纲管理学理论前沿教学大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管理学理论也在不断前进和演变。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领导力的管理人才,管理学理论前沿教学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管理学理论前沿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教学大纲。
一、管理学理论前沿教学的重要性管理学理论前沿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领导力至关重要。
传统的管理学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
通过引入前沿理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中的管理挑战。
此外,管理学理论前沿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设计管理学理论前沿教学大纲的原则1. 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大纲应该平衡理论和实践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最新的管理学理论,同时也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来应用所学知识。
2. 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教学大纲应该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学术论文、案例研究、在线课程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3. 团队合作与个人发展并重:管理学理论前沿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个人发展。
通过团队项目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和沟通能力。
4. 反思与评估:教学大纲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估。
学生应该定期回顾自己的学习成果,思考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三、管理学理论前沿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1. 管理学理论概述: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包括管理思维、组织行为、战略管理等。
2. 前沿理论研究:引入最新的管理学理论研究,如创新管理、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等。
通过学习前沿理论,学生可以了解最新的管理趋势和挑战。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案例可以来自不同的行业和企业,涵盖不同的管理问题和解决方案。
4. 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参与实践项目,如企业咨询、商业模拟等。
《管理学与管理理论前沿》教学创新研究
![《管理学与管理理论前沿》教学创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54c3d8284868762caaed545.png)
维普资讯
山东纺 织 经 济
20 0 8年第 5期 ( 第 1 7期 ) 总 4
要求 ,从我校企业管理专业硕 士研究生 的实 际情况 出发 , ( 对 ( 管理学与管理理论前沿 ) ) 课程教学 目标 、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创新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 研究 ,以期提高企业管理专业研 究生 的教学和培养
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 的一些实际问题 ,并从
(0 4 指出管理学课程教学环节 中存在着教学 目的 20)
不清 、手段单一等 问题 ,因此应加强教材和 教学资 料的建设 ,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抓好社 会实践 性环节以及采用 “ 案例教学法” 等来提高教学质量 。 刘传宏 (0 6 2 0 )指出管理学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在遵循教学规律 、把握课程 内容和认知学生个性的
质量。
究式” 启发式”等 多种教学方法 。强化 电化教学 、“ 手段 , 实现 师生互动教学 。 改进考试和考核方法 , 检 测学生综合素质的真实能力。 2 、拟解决 的问题 () 1 管理学与管理理论前沿》 课程教学的 目标 定位 。教学 目标作为教学 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 果和标准 ,它对教学活动设计起着方 向性 的指导作 用 ,并为教学 评价提供依据 。由于管理学和实际工 作联系紧密 ,是一 门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实 用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实践性强的特点之外 ,管理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 5期 ( 08 总第 1 7 ) 4期
山东纺 织 绎
《 管理学与管理理论前沿 》教学创新研究
张太海
( 南京 财经 大学 营销 与物 流 管理 学院
摘
江苏 南京
2 0 4) 106
要 :随 着我 国经济 的迅 速 发展和 改革 开放 的不 断深入 、信 息技 术 在教 学 中的广 泛运 用 以及高
(新)管理理论前沿
![(新)管理理论前沿](https://img.taocdn.com/s3/m/4e9ea008a2161479171128bf.png)
管理理论前沿管理理论前沿动态一: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管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方式,有了组织就出现了管理问题。
管理理论来源于管理实践,是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般认为,管理的观念和实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管理理论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形成一门学科。
纵观管理理论发展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一、管理理论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发生在18世纪至19世纪末。
在管理史上通常把这一阶段的管理称为传统管理,其主要特点可归纳为:强制性,家长式,无标准,凭经验。
18世纪至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厂制度的形成,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实践中的经济与管理问题研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早期的西方管理思想,促成了管理理论的萌芽。
管理思想酝酿诞生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这些人物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生产管理、人事、工资、成本管理方面。
此外这一阶段还有詹姆斯·小瓦特和马修·博尔顿、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麦卡勒姆、安德鲁·尤尔等人。
二、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这一阶段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克里德·泰罗、“管理理论之父”——亨利·法约尔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泰罗的追随者们有弗兰克·吉尔布雷斯与莉莲·吉尔布雷斯夫妇、亨利·甘特和亨利·福特分别进行了动作与工时等效率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
其中贡献较为突出的是英国的林德尔·厄威克与美国的卢瑟·古利克。
此外还有亨利·路易斯、勒·夏特里尔、詹姆斯·道奇、约瑟夫·刘易斯、汉斯·雷诺、哈林顿·埃默森、安德烈·米什林等人。
当代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
![当代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833e6f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c.png)
当代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当代管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学科,它不仅关注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组织,还关注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全球竞争的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当代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以下是我将要探讨的当代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1.组织变革管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崛起,组织变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何管理和引导组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变革,是当代管理学的热门问题之一。
解决步骤:- 制定明确的变革目标和策略。
- 建立变革团队,确保团队成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经验。
- 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参与,增加其对变革的理解和接受度。
- 监测和评估变革的进展,并及时调整策略和计划。
2.创新管理:创新是推动组织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关键。
如何管理和促进创新成为当代管理学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不断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解决步骤:- 建立创新文化和环境,鼓励员工的创新思维和行为。
- 建立创新团队,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 引入创新管理工具和方法,如设计思维、敏捷开发等。
- 不断与外部合作伙伴和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获取新的创新思路和技术。
3.员工激励和激励机制:员工是组织的核心资产,激励和激励机制对于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满意度至关重要。
如何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激励机制成为当代管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解决步骤:- 根据员工的需求和动机设计激励政策,如薪酬激励、晋升机会、培训发展等。
- 为员工提供有挑战和发展机会的工作任务。
- 鼓励员工的参与和参与度,例如提供员工反馈机制和参与决策的机会。
- 持续监测和评估激励政策的有效性,并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4.多元化和包容性管理:多元化和包容性管理是当代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
如何理解和应对来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员工之间的差异和冲突,成为当代管理学的一个前沿问题。
解决步骤:- 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的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管理学前沿与研究方法论
![管理学前沿与研究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518874c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1.png)
管理学前沿与研究方法论一、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研究关注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则关注如何有效地配置和管理人力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在前沿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如何通过创新的管理模式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潜力,以及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兼顾个体需要和组织利益。
二、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研究关注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在前沿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如何应对不确定性和风险,以及如何通过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来适应市场变化和实现战略目标。
三、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研究关注企业与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关系。
在前沿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和物流优化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以及如何应对供应链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四、创新与创业:创新和创业研究关注企业如何通过创新和创业来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前沿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如何促进创新和创业的生态系统建设,以及如何通过开放创新和跨界合作来推动创新和创业。
研究方法论则是研究者在开展管理学前沿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和研究设计。
在进行研究时,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研究者在开展研究时所选择的整体研究框架和方向。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选择不同的研究设计,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实验研究等。
二、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采集数据的方法和途径。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方法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
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研究者在获取数据后,通过统计或质性分析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SPSS统计分析、质性数据编码和主题分析等。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类型,选择适合的数据分析方法。
管理学前沿理论的综合运用
![管理学前沿理论的综合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fba786c79ec3d5bbfd0a74a6.png)
理 论 能 很 好 地 解 释 成 功 企 业 长 期
实 践 。 如 何 解 决 这 个 问 题 ? 当 务 之
竞 争 优势 存 在 的原 因 , 同时也 为其 它 企 业 的 发 展 指 出 了 一 条 走 向 成 功
急 是 要 加 强 对 管 理 学 前 沿 理 论 综 合
联 盟 理 论 、虚 拟 组 织 理 论 、知 识 管
直 将 战 略 置 于 学 术 研 究 的 前 沿 地
位 , 从 而 推 动 战 略 管 理 理 论 的 发
理 理论 、人本 管 理理 论 、团 队 管理 理 论 、 柔 性 管 理 理 论 等 。 这 些 新 的 管 理 理 论 相 互 之 间 既 有 联 系 又 有 区
一
从单一企业战略到战略联盟 ,
综 合 运 用 上 述 战 略 管 理 方 面 的 前 沿
种 管 理 理 沧 或 管 理 思 潮 进 行 了 单
理 论 ,必 须 紧 紧 抓 好 下 四 方 面 _ = [
作。
项 的 研 究 ,没 有 将 所 有 的 管 理 理 论 作 为 一 个 整 体 进 行 系 统 探 讨 。 这 样
本
一
、
以 战 略 管 理 为 核 心 .提 升
企 业 的 核 心 竞 争 力
自 2 O世 纪 6 0年 代
“ 略 ” 用 战
等 内外 环 境 的变 化 ,导 致 企 业 管理 面 临 许 多 前 所 未 有 的 新 情 况 和 新 问 题 .对这 些 新情 况 和新 问题 的探 讨 与 研究 的结 果 ,促 使新 的管 理 理 论 如 雨 后 春 笋 般 涌 现 。 近 年 来 较 为 流
管理学前沿概述
![管理学前沿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bf2fc4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6.png)
管理学前沿概述管理学前沿概述管理学前沿概述管理学的前沿理论主要包括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供应链管理、顾客价值管理、人本管理等。
(一)企业再造[v1]1993年,迈克尔·哈默(M.Hammer)与詹姆斯·钱皮(J.Champy)发表了《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一书,提出了企业再造理论。
哈默对“再造企业”的最初解释是:“推动企业对经营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从最基层的地方出发,思考企业经营的全部问题。
”“企业再造这一理念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企业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这里实际是指对整个企业的改造。
哈默根据多年的“再造”实践之后,在其新著《企业行动纲领》(Agenda-what Every Business Must Do to Dominate the Decade)一书中对其当初的本意作了明确的否定,“不再把根本性看作阐释‘企业再造’这一经营理念的核心概念……最能够准确表达‘企业再造’理念的词汇是‘过程’这个词”“对企业来说,‘过程’就是在经营中实施业务流程[v2] 。
”“‘业务流程’是一个技术术语,它具有准确的定义:有组织活动,相互联系,为用户创造能够带来价值的效用。
” 用通俗语言概括地归纳哈默的定义,则“流程再造”就是“互有联系的一组业务活动过程。
”对于能力要素和过程要素对我国企业的不同意义,有的学者指出:相对于活动过程,能力要素更为重要,能力要素不仅是活动过程的基础,也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业务流程的改善只是企业综合能力的补充。
哈默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出台的历史背景是在市场经济中发展成熟的美国企业,其能力较为成熟,但对业务流程的认识和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认识较晚。
对于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企业能力要素发育尚不充分,首先应当考虑基本能力的再造。
(二)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营造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管理学前沿问题探讨
![管理学前沿问题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b3a034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d.png)
管理学前沿问题探讨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探讨组织和管理的原理,为实践提供指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管理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展,涉及到一系列前沿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当前管理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包括新兴技术对管理的影响、多样性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等。
一、新兴技术对管理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给组织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比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工智能可以自动化招聘、薪资管理和绩效评估等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也使得管理者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市场动向和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决策。
新兴技术的应用给管理者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工具,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比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
因此,如何合理应用新兴技术,并解决其带来的问题,成为了当前管理学的前沿问题之一。
二、多样性管理多样性管理是指如何有效管理不同性别、年龄、种族、文化等背景的员工,以促进组织的创新和竞争优势。
在全球化进程中,企业面临着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多样性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管理议题。
科学研究证明,多样性可以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创造力,但同时也会增加沟通和协调的难度。
因此,管理者需要学会如何平衡团队中的差异,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并创造一个包容和互相尊重的工作环境。
多样性管理需要管理者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并了解和尊重不同背景的员工的习惯和价值观。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多样性管理已经成为了管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前沿问题。
三、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承担起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环境问题的突出,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了管理学里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企业不再只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是将社会和环境因素纳入到企业的战略决策中。
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
同时,企业社会责任也需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承担更多的成本和责任,这对管理者的能力和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管理学前沿及其研究方法论
![管理学前沿及其研究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2d4207e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8.png)
4. 顾客的议价能力。
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远景管理
vision vv
远景( visi ion),或译作愿景、远见,在90年代盛 极一时。所谓远景,由组织内部的成员所制订,通过 团队讨论,获得组织一致的共识,形成大家愿意全力 以赴的未来方向。所谓远景管理就是结合个人价值观 与组织目的,通过开发远景、瞄准远景、落实远景的 三部曲,建立团队,迈向组织成功,促使组织力量极 大发挥。
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
确定目标, 制定战略, 以及开发分 计划以协调 活动
组织
决定需要 做什么, 怎么做, 由谁去做
领导
指导和激 励所有参 与者以及 解决冲突
控制
对活动进行 监控以确保 其按计划完 成
导致
实现组织 宣称的目
的
三、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我为什么要学管理,我要成为会计师。” “我为什么要学管理,那全是常识。” “我为什么要学习管理,经验是最好的老师。”
3、生产制造 全球运筹管理 标竿管理 外包 企业流程再造 供应链管理 企业资源规划 核心专长 六个标准差 4、行销 顾客关系管理 电子商务 大量客制化 体验行销 一对一行销 直效行销 特许经销权
90年代
5、财务管理 风险管理 会计开放式管理 结果导向管理 时间管理
企业再造
Re-engineering
钱皮在其《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指出,由于现今经营环境巨变,企 业必须进行从内到外、从上到下的全面组织改造,内涵 为结构性、行为性与科学性。
企业再造也称为组织重建、流程改革。所谓企业再造出 发点在解决组织流程的欠缺效率、不顺畅,目的在改变 组织传统的金字塔形结构,改采专业分工、权力下放的 小组操作,化繁为简,提高企业的效率,简化企业的层 级架构,以达顾客满意。
管理学前沿--企业再造理论(完整版)
![管理学前沿--企业再造理论(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ce5de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0.png)
管理学前沿--企业再造理论管理学前沿--企业再造理论90年代以来,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m.hammer)和詹姆斯·钱皮(j.champy)以《再造企业--工商业革命宣言》一书(1993),在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中掀起了一场工商管理革命。
企业再造理论以一种再生的思想重新审视企业,并对传统的管理学赖以存在的基础--分工理论提出了质疑,是管理学发展史中的一次巨大变革。
一、变革的背景--分工和低效率企业再造理论的出现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突出表现在感受到来自其他国家企业严重挑战的同时,美国企业不得不针对自身竞争能力的不断下降反思自身存在的总是西方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进程逐步进入工业化/信息社会后,人们的需求层次逐渐提高,需求的内容日益多样化,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企业之间竞争不断加剧。
在全球企业经营环境变化迅速的过程中,一些早先业绩颇佳期的美国企业由于墨守成规、因步自封,没有及时采取快速变革的措施以适应新的竞争形势,从而丧失了在日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的优势地位。
LoCAlhOst80年代以后,美国企业开始积极向日本的同行学习,并简单地认为将日本的成功经验移植过来就可以取得成功,但实际情况表明,这种改良式的变革没有给美国企业带来明显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者认识到,必须对现有的企业管理观念、组织原则和工作方法进行彻底的重组再造,做一次伤筋动骨的大手术,才能帮助美国企业迅速获得再生,重新夺回世界领先的位置。
企业再造理论的出现,一个明确的指向就是亚当·斯密认为“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斯密,1776)分工带来的效率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分工可以推进劳动者生产知识的专业化,促使劳动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熟练性技能迅速提高,从而形成生产中的高效率;(2)分工可以使劳动者长时间专注一项工作,从而节约或减少因为经常变换工作而耽搁时间;(3)分工可以促使大量有得于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作方法的出现。
管理学前沿理论课件
![管理学前沿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b7a84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c.png)
价值链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通过优化价值链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顾 客价值。价值链分析包括内部价值链分析和产业价值链分析。
战略管理的实践应用
01
差异化战略
通过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 务,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从 而获得竞争优势。差异化战略 需要企业在研发、设计、品牌 、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
02
03
领导力发展
组织行为学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 地理解员工的需求和行为,提高 领导效能和领导力水平。
04
03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概述
1
战略管理定义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 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 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 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 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 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
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分析工具,通过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状况 和环境,为制定合适的战略提供依据。
五力模型
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是分析行业结构的重要工具,包括行业内竞争、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商和购买 者的议价能力。五力模型有助于企业了解行业的竞争状况和盈利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框架
人力资本理论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将人力 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相结合,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实现组 织战略目标的过程。
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组织的人力 资源是一种独特的资源,能够 为组织带来竞争优势。该理论 强调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和 保护。
高绩效工作系统
高绩效工作系统是指组织中一 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旨 在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组织 的整体绩效。
14管理学及其前沿问题
![14管理学及其前沿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7c149a949649b6648d747bb.png)
管理学前沿教学课件
五、管理学前沿问题概述
1. 管理活动的趋势
不再局限于单个组织的内部,而是扩展到整个价值链、供 应链和业务流程; 集中所有资源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战略联盟、虚拟 企业等新型组织形式应运而生。
2. 管理学发展趋势
研究对象 不只是组织内部的事务,更加关注组织与全球的关系;
管理使命 不再是提高效率,首要任务将是精心培植核心竞争力;
管理学前沿教学课件
三、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1.研究对象不同
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更关注人“趋 利避害”的自然属性; 管理学研究组织目标的实现问题,更关注人依赖于环境 的社会属性。
2. 人性假设不同
1)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主要体现为“经济人”假设
人是自利的,一切活动都是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 人是最大化取向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最大化行为是理性的,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促进 社会总体福利的增加。
迈克尔 ·波特的竞争理论 波特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 《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 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理论 企业只从事自己最擅长的 核心业务,非核心业务外包,与最优秀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
伙伴关系,实现“TQCSF”。
5)1990年以来:核心竞争力 1990年,美国企业管理专家Parahalad首次提出了“核心 竞争力”概念。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竞争优势的根源。
Who-谁去做?
How-如何做?
管理学前沿教学课件
4)组织 优良组织的功能 避免集合在一起的个体力量相互抵消, 寻求对个体力量进行汇聚和放大的效应。在1+1=2的基础 上,形成1+1>2的效应,整体功能大于局部之和。 系统原理 结构决定功能-结构调整。 结构就是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组织结构表现在纵横两方面。 横向结构 部门的划分-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地 区部门化;艺流程部门化; 纵向结构 上下部门间的权力分配-直线制;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
管理学前沿ppt课件
![管理学前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fbbd39a2161479171128f5.png)
2、“管理”一词的历史考证
• “管”的本义,是专指一种竹制六孔吹奏乐器,
所以用竹作部首。最早的“管”字出现于大约三 千年前诗经中“箫管备举”的诗句。以后才逐渐 派生出别的字义。 按《辞源》所列,主要包括:“细长圆形中空之 物”(如《庄子· 秋水》中的“以管窥天”); “笔杆”(执笔亦称“握管”);“钥匙”(《左传》 有“郑人掌北门之管”的记载)——大概就是由钥 匙的功能产生联想,“管”字演绎出了“枢要” 即关键的意思;《荀子· 儒效》中说:“圣人也 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 矣”。
The Operations Management System External environment
Customer or client participation
Inputs
• • • • • • • • Workers Managers Equipment Facilities Materials Services Land Energy
Organizational Levels
Top Managers
Middle Managers
First-line Managers Non-managerial Employees
© Prentice Hall, 2002 1-21
企业管理的7M要素
• Men:人事 • Money:金钱 • Methods:方法 • Machines:机器 • Material:物料 • Market:市场 • Morale:工作精神
involve people and duties that are ceremonial and symbolic in nature. receiving, collecting, and disseminating information.
管理学中的创新管理理论
![管理学中的创新管理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49adf3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a.png)
管理学中的创新管理理论在当今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创新成为企业立足市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管理学中的创新管理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推动创新,提升竞争力。
本文将就创新管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理论进行探讨。
一、创新管理的定义创新管理被定义为通过有效整合和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推动创新活动的全过程管理方法。
它包括创新的发现、创新的选择、创新的开发以及创新的应用等环节。
创新管理旨在培养和构建企业内部创新能力,并通过创新来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管理的重要性1. 提升竞争力:创新是推动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通过引入创新管理理论,企业可以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2. 高效利用资源:创新管理有助于企业高效利用资源。
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方法,企业可以更好地整合内外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促进组织学习:创新管理理论强调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的重要性。
通过培养组织中的学习能力,企业可以不断积累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三、创新管理的理论在管理学中,存在多种创新管理的理论。
以下将介绍其中几种主流理论:1. 开放创新理论:开放创新理论由美国学者Chesbrough提出,强调企业应当积极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创新合作。
根据该理论,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客户、大学等进行合作,共享知识和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的快速拓展。
2. 创新矩阵理论:创新矩阵理论由英国学者Tidd和Bessant提出,将创新分为四大类:前沿创新、突破性创新、平台创新和增量创新。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资源和市场需求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创新策略,并进行适当的组合。
3. 创新网络理论:创新网络理论强调创新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企业应当通过建立和运营创新网络来实现创新。
创新网络包括企业内部的员工、外部的合作伙伴、社会各界等相关方,通过各方的协同作用,促进知识的流动和创新的发生。
近年来管理学理论前沿和热点问题综述
![近年来管理学理论前沿和热点问题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139515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69.png)
近年来管理学理论前沿和热点问题综述
王钦;赵剑波;尚潇阳;肖红军;刘湘丽;张小宁
【期刊名称】《学术动态(北京)》
【年(卷),期】2013(000)027
【摘要】近些年来,管理学对许多前沿的管理理论问题和现实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不懈努力地探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可观的成绩。
目前,大数据、智能制造、无线互联等新技术正在加速应用,使“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轮廓更加清晰。
【总页数】12页(P5-16)
【作者】王钦;赵剑波;尚潇阳;肖红军;刘湘丽;张小宁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61
【相关文献】
1.近年来数字图书馆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J], 刘丽萍
2.近年来图书馆学研究热点问题综述 [J], 宋歌
3.近年来网络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J], 毛勤勇
4.近年来我国道路工程领域研究热点问题综述 [J], 李更良;
5.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反腐败方略几个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J], 季正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管理学前沿理论课程概述
![管理学前沿理论课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5eaff1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9.png)
掌握最新理论
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管理学理论,包括组织行为学、 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等方面的前沿理 论。
实践应用能力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 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真实的管理案例,让学生深入 理解管理学前沿理论的应用和实践。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关注员工的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和激励,以提 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理论关注个体、群体和组织层面的行为,帮助企业了解 员工需求、沟通机制和组织文化,以优化组织效率。
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案例研究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过分析实际企业的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管理理论在实
管理学的重要性
提高组织效率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优 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组 织绩效。
促进组织发展
管理学为组织提供战略规划、组 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 销等方面的指导,促进组织的长 期发展。
培养管理人才
管理学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管 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具备领导力 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前沿理论课程 概述
目录
• 管理学基础理论 • 现代管理学理论 • 管理学前沿理论 • 管理学理论与实践 • 管理学前沿理论课程设置
01
管理学基础理论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活动及其 规律的学科,旨在提高组织效率和实 现组织目标。
特点
管理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 和权变性的特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根据组织 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灵活应对。
管理学前沿理论研究
![管理学前沿理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794ece10975f46527d3e10a.png)
主要内容
• • • • • • • • • • 1 管理学范式: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 2 新现代泰罗主义 3 德鲁克管理学方法论 4 科层制组织 5 战略选择 6 种群生态学 7 奥地利学派租金理论 8 企业经济租金的获取机制与途径 9 后现代管理理论 10 超现代管理理论
1 管理学范式: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
•
德鲁克所强调的“基于知识的,本质上是自我传导的”组织范式,实质上是 一种“自组织”范式。影响方式与科层制组织理论的“他组织”或“被组织” 范式是不一样的。
传统组织理论和科层制组织形式的一个忽略就是没有考虑到专业化的分工之 后所形成的知识分化。
•
5 战略选择
战略选择理论的起源
• 从某种意义上说,“战略选择理论”是在其与权变理论中宿命论(Fatalism)的 论战中形成的。按照权变组织理论的观点,环境决定了企业组织结构及其运 作模式。 “战略选择论”认为,管理者可以对组织的“营运领域”作出某些决策,进 而创造或选择环境,由此来推动组织及其运作模式的演进。也就是说,管理 者可以通过积极的“战略选择”来改变组织的环境、结构及其运作模式。 钱德勒认为,战略是先于组织机构出现的,公司应首先建立一套战略,然后 摸索创建适应战略的结构,最终付诸现实。钱德勒的研究开创了战略管理领 域的战略一结构一绩效范式。 柴尔德第一个提出“战略选择”,按照“战略选择论”的观点,可以认为组 织战略—环境关系、组织战略—结构关系是管理者选择的结果。
• •
•
• •
经验学派方法论与社会建构方法论的论争
• • • 基于经验研究本体论和实在论的方法论与基于模型或理论的社会建构方法论 在研究的基础和背景方面是存在着巨大的反差的: 1 经验学派方法论与社会建构方法论对知识创造过程的看法不同。 2 两种方法论都认为,作为主体的研究者和作为客体的现象是不可分离的。社 会建构方法论认为,作为主体的研究者所持有的哲学立场决定了他所发现的 东西,知识本身就是社会建构的产物;而经验学派的方法论则认为,管理学 研究是语境驱动的,管理学研究者不再是组织及其管理实践的观察者和立法 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是一个实践共同体的组成部分。 3 两种方法论都认为,理论和实践的分离同样是不可能的。从社会建构方法论 的立场看,理论和实践是交织在一起的;而经验学派的方法论则坚持认为, 知识创造过程或研究过程是一种经验观察和先验范式之间互动的双向过程, 反对社会建构方法论和实证主义将感觉经验绝对化、理想化。
管理前沿读后感
![管理前沿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a57864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9.png)
管理前沿读后感《管理前沿》读后感。
《管理前沿》是一本关于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前沿性书籍,它深入探讨了当今世界各行业的管理趋势和挑战,为读者呈现了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管理的认识得到了深化,也对未来的管理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在书中,作者首先对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管理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管理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他们需要应对来自全球市场的竞争压力,同时也要面对不断变化的科技和社会环境。
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用,管理者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新兴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比如敏捷管理、设计思维、数字化转型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都是基于对当今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它们为管理者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
我认为,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对领导力和团队建设的探讨。
在当今知识经济和创新驱动的时代,领导者不再是简单地下达指令和监督执行,而是需要具备更多的沟通、协调和激励能力。
他们需要成为组织的愿景传播者和文化引领者,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潜能。
同时,团队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只有一个高效团队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竞争。
通过阅读《管理前沿》,我对自己的管理角色和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不断适应和引领变化,才能带领团队取得更好的业绩。
我也意识到,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理念和态度。
只有不断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总的来说,我认为《管理前沿》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管理书籍,它为我们提供了前沿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的管理环境和未来的趋势。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一定能够成为更好的管理者,为组织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管理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管理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6e614a1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3.png)
管理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领导、决策等相关问题的学科,是企业和组织管理实践的理论基础。
对于管理学研究,其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管理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一、管理学研究的理论框架管理学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现代管理思想、管理学基础理论和管理学前沿理论等。
(一)现代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思想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产生的一种新型管理思想,代表性的有西蒙斯、道格拉斯、德鲁克、巴纳德等人提出的社会人类学管理、科学管理、行动管理、人本管理等。
西蒙斯提出的社会人类学管理思想强调管理者与员工的相互沟通与理解,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科学管理思想则主张把作业分解为最小单位,并通过标准化来提高效率。
行动管理思想则注重以行动取代规划、预测和评估,通过反复实践来不断改进。
人本管理思想则注重满足员工的需求和愿望,在员工满意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效率。
(二)管理学基础理论管理学基础理论是指一些基础性的、历史悠久的、与组织管理相关的理论体系,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在经济学领域中,管理学研究的企业决策与经济问题,如企业的决策和资源配置问题,资本与市场的关系等。
心理学则主要关注员工的行为和心理,如员工的动机、态度等。
社会学则关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如组织的文化、结构和动力学等。
(三)管理学前沿理论管理学前沿理论是指目前最新的、最具前瞻性的管理学理论,如领导力、创新管理、企业文化等。
领导力理论注重描述和解释领导者所需要的素质和行为,如经验、知识、能力等。
创新管理理论则关注企业创新和创造力的问题,如如何创造新市场、新产品等。
企业文化则主张把企业的文化塑造为一种竞争优势。
二、管理学研究的方法论管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种。
(一)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在收集和分析非数字化的数据,如面谈、文献分析、观察等。
其特点是采用开放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采集方式,允许研究参与者自由表述意见和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理论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
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W.Taylor,1856-1915)、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1841-1925)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Weber,1864-1920)。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科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为此,泰罗提出了任务管理法和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法约尔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管理过程的职能划分理论,他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阐述了管理职能的划分,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大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马克斯·韦伯在管理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官僚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
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
其中贡献较为突出的是英国的厄威克(L.Urwick)与美国的古利克(L.Gulick),前者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条原则,后者概括提出了“POSDCORB”,即管理七项职能。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
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有梅奥(Mayo,1880-1949)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D.M.McGregor,1906-1960)的“X理论-Y理论”等。
战后40年代到80年代,除了行为科学学派得到长足发展以外,许多管理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对管理学的见解。
这其中主要的代表学派有: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
这些管理学派研究方法众多,管理理论不统一,各个学派都有各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各有自己的用词意义,各有自己所主张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孔茨(H.Koontz,1908-1984)称其为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提出的。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
孔茨和奥唐奈里奇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
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
孔茨继承了法约尔的理论,并把法约尔的理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管理过程学派成为管理各学派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的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和控制以解决企业中生产与经营问题的理论。
该理论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目标是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效果。
社会系统学派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各种组织。
它的特点是将组织看作是一种社会系统,是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的协作体系,它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I.Barnard,1886—1961)是这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经理的职能》对该学派有很大的影响。
决策理论学派是在二战之后,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程序等学科的内容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物西蒙。
西蒙(Herbert.A.Smion)美国管理学家、计算机学家和心理学家,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管理的核心就是决策。
西蒙强调决策职能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以有限理性的人代替有绝对理性的人,用“满意原则”代替“最优原则”。
系统理论学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各项管理业务看成相互联系的网络的一种管理学派。
该学派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应用一般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
系统理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弗里蒙特·卡斯特(Fremont.E.Kast)。
弗里蒙特·卡斯特是美国系统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管理学家。
主要著作有《系统理论与管理》(与约翰逊、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James E.Rosenzweig)合著)、《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方法》(与罗森茨韦克合著)等。
经验主义学派又称为经理主义学派,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当代企业的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
它重点分析成功管理者实际管理的经验,并加以概括、总结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的共性东西,然后使之系统化,合理化,并据此向管理人员提供实际建议。
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彼得·德鲁克(又译为彼得·杜拉克Peter.F.Drucker)、欧内斯特·戴尔(Dale)等。
经理角色学派是以对经理所担任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该学派认为针对经理工作的特点及其所担任的角色等问题,如能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措施,将有助于提高经理的工作成效。
经理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企业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企业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来决定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即要按照不同的情景、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目标和价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
其代表人卢桑斯(F.Luthans)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是系统论述权变管理的代表著作。
法商管理学派是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提出的,他们认为法商管理是一个复合的概念,是由三个子概念组成。
第一个子概念是管理,管理是目的和手段,其涵义在于说明法商管理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手段上,而且明确规定了他的学科归属应该是管理学。
第二个子概念就是商,商在这里把它理解为企业组织的经营活动,也可以理解为商事,在法商管理概念中它是管理的对象。
第三个子概念是法,这里的法主要指与企业商事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集合。
法商管理经过这样的剖析,其概念和内涵应该是比较清晰和深刻的。
以上是关于法商管理概念的演进和解读。
当代管理理论阶段进入70年代以后,由于国际环境的剧变,尤其是石油危机对国际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时的管理理论以战略管理为主,研究企业组织与环境关系,重点研究企业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的不断变化。
迈克尔·波特(M.E.Porter)所著的《竞争战略》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他强调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
80年代为企业再造时代,该理论的创始人是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M.Hammer)与詹姆斯·钱皮(J.Champy),他们认为企业应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进行所谓的“再造工程”。
美国企业从八十年代起开始了大规模的企业重组革命,日本企业也于九十年代开始进行所谓第二次管理革命,这十几年间,企业管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类似脱胎换骨的变革。
80年代末以来,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顾客的个性化、消费的多元化决定了企业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需要,在全球市场上争得顾客的信任,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
这一时代,管理理论研究主要针对学习型组织而展开。
彼得·圣吉(P.M.Senge)在所著的《第五项修炼》中更是明确指出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景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