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一、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的概念。

- 形如√(a)(a≥slant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其中“√()”叫做二次根号,a叫做被开方数。

例如√(4),√(x + 1)(x≥slant - 1)都是二次根式。

2.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 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即对于√(a),a≥slant0时二次根式有意义。

例如在√(x - 2)中,x - 2≥slant0,解得x≥slant2时该二次根式有意义。

3. 二次根式的性质。

- √(a)(a≥slant0)是一个非负数,即√(a)≥slant0。

- (√(a))^2=a(a≥slant0)。

例如(√(3))^2=3。

- √(a^2)=| a|=<=ft{begin{array}{l}a(a≥slant0) - a(a < 0)end{array}right.。

例如√((-2)^2)=| - 2| = 2。

4. 二次根式的乘除。

-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b)=√(ab)(a≥slant0,b≥slant0)。

例如√(2)×√(3)=√(2×3)=√(6)。

- 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a))/(√(b))=√(frac{a){b}}(a≥slant0,b > 0)。

例如(√(8))/(√(2))=√(frac{8){2}}=√(4)=2。

5. 二次根式的加减。

- 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 最简二次根式满足两个条件: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例如√(8)=√(4×2)=2√(2),2√(2)就是最简二次根式。

- 同类二次根式是指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例如√(12)=2√(3)与√(27)=3√(3)是同类二次根式,可以合并,2√(3)+3√(3)=(2 + 3)√(3)=5√(3)。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勾股定理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判定: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 +b =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定义:满足a +b =c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实数定义: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无限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有理数总是可以用有限循环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来表示)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定义:在一个平面内,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移动称为平移。

平移不会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也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定义: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篇:有理数的加减运算1.有理数的概念与性质: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有理数对加法和乘法封闭,零是唯一的加法单位元。

2.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有理数a的相反数记作-a,绝对值表示有理数的距离。

3.有理数的加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相反数相加为零。

4.有理数的乘法:同号为正,异号为负;零乘任何数都为零。

5.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括号内按照四则运算顺序进行。

第二篇:平方根与立方根1.平方根的定义与性质:若数a的平方等于b(a²=b),则称a为b 的平方根,√b表示b的正平方根。

2.平方根的求法:分解质因数法、列竖式的开方法等。

3.平方根的化简:将根号下的数化为平方数与其他因数的乘积。

4.立方根的定义与性质:若数a的立方等于b(a³=b),则称a为b 的立方根,³√b表示b的正立方根。

5.立方根的求法:通过猜测和试探的方法求得。

第三篇:多项式的运算1.多项式的概念与性质:由数或变量的幂和系数乘积的和构成,幂是非负整数。

2.多项式的加法:将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指数相同。

3.多项式的减法:通过加上相反数等方式进行。

4.多项式的乘法:将每一项的系数相乘,指数相加。

5.多项式的乘方:将多项式每一项的系数和指数都进行乘方运算。

第四篇:平面图形的面积1.长方形面积: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乘以高。

2.正方形面积: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

3.平行四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乘以高。

4.三角形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乘以高的一半。

5.梯形面积: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与下底之和乘以高的一半。

第五篇:图形的相似与全等1.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性质:相似图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三边成比例、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角相等。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角对应相等。

八年级下册数学必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必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必知识点第一章统计1. 范围- 区分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 定义范围的概念- 计算范围的方法2. 算术平均值- 了解算术平均数的概念- 计算算术平均数的方法- 通过算术平均数分析数据3. 中位数- 定义中位数的概念- 计算中位数的方法- 比较中位数与平均数4. 众数- 定义众数的概念- 计算众数的方法- 分析众数对数据的影响5. 频率分布表- 定义频率分布表的概念- 制作频率分布表的方法- 分析频率分布表的信息第二章几何1.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 点、线、线段、射线- 角度、三角形、四边形、圆形- 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2. 相似三角形- 定义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证明方法- 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3. 三角形的面积- 定义三角形面积的概念- 了解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利用三角形面积解决实际问题4. 圆的面积和周长- 了解圆的定义及性质- 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的方法- 利用圆的面积和周长解决实际问题5. 体积和表面积- 了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几何体的定义及性质- 计算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利用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第三章代数1. 代数式- 定义代数式的概念- 了解代数式的构成要素和运算方法- 利用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2. 方程- 定义方程的概念-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及分式方程的解法-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 不等式- 定义不等式的概念- 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4. 函数- 定义函数的概念- 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5. 图形的性质与函数- 了解各种图形的性质及函数与图形的关系- 利用图形的性质和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数据分析1. 统计图表- 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表示方法- 分析统计图表的信息2. 计算误差- 定义误差的概念- 了解算术平均误差和百分数误差的计算方法- 利用误差计算和分析数据3. 相关- 定义相对的概念- 了解相关系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利用相关系数分析数据4. 概率- 定义概率的概念- 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 利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5. 实验与事件- 定义实验和事件的概念- 了解频率和概率的关系- 利用实验和事件计算概率。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所有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所有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所有知识点一、代数1. 小数1.1 小数的定义1.2 小数的四则运算1.3 小数的比较1.4 小数的化分2. 代数式2.1 代数式的定义2.2 代数式的基本性质2.3 代数式的加减法2.4 代数式的乘法2.5 代数式的因式分解3. 方程式3.1 方程式的定义3.2 方程式的解法3.3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应用3.4 一元二次方程式的解法及应用4. 不等式4.1 不等式的定义4.2 不等式的性质4.3 不等式的解法4.4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4.5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二、几何1. 相似1.1 相似的定义1.2 相似的判定1.3 相似的性质1.4 相似的应用2. 三角形2.1 三角形的分类2.2 三角形的性质2.3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2.4 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2.5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3. 四边形3.1 四边形的分类3.2 四边形的性质3.3 矩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应用3.4 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应用4. 圆和圆周角4.1 圆的性质4.2 圆的刻画4.3 圆上的重要定理4.4 圆周角的性质及应用5. 三维图形5.1 空间直角坐标系5.2 空间的位置关系5.3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及体积公式5.4 空间中重要的定理及应用三、数据与统计1. 统计表1.1 统计表的定义及构成1.2 统计表的分类1.3 统计表的读取及分析2. 统计图2.1 统计图的定义及构成2.2 统计图的分类2.3 统计图的制作及分析3. 常见的统计指标3.1 平均数的计算及应用3.2 中位数的计算及应用3.3 众数的计算及应用3.4 极差及标准差的计算及应用四、概率1. 基本概念1.1 随机事件1.2 样本空间1.3 事件的概率2. 概率的运算2.1 事件的互斥和独立2.2 联合事件的概率2.3 条件事件的概率3. 应用3.1 掷骰子与正反面3.2 抽样调查与比例估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一、代数式1. 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5. 代数式的加减乘除、化简和因式分解。

6.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7.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8. 质因数分解和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9. 分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几何1. 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3. 三角形的相似性质和判定方法。

4. 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其计算。

5. 空间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6.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

7. 圆的基本性质和相关定理。

8.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交角问题和判定方法。

9. 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基本性质。

三、概率统计1. 事件和概率的基本概念。

2. 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

3. 条件概率和独立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和应用。

5.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的定义和联系。

6. 统计分布(频数分布、累积频率分布)和直方图、折线图的绘制。

7. 样本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8. 正态分布的概念和应用。

9.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以上就是八年级数学下册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同时,还应该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多做一些与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有关的题目,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不,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等式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若ab, 则a+cb+c;2、若ab, c0 则acbc若c0, 则ac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反射性:若ab,则bb,且bc,则ac三、解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为1. 四、解不等式组的步骤: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 审题;(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3)设元,(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六、常考题型: 1、求4x-6 7x-12的非负数解. 2、已知3(x-a)=x-a+1r 的解适合2(x-5) 8a,求a 的范围.3、当m取何值时,3x+m-2(m+2)=3m+x的解在-5和5之间.第二章分解因式一、公式:1、 ma+mb+mc=m(a+b+c)2、a2-b2=(a+b)(a-b)3、a22ab+b2=(ab)2二、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1、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2、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3、ma+mb+mc m(a+b+c)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三、把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各项的公因式.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形式. 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公约数;(2)取相同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3)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所有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四、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1)若有-先提取-,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再提取公因式.(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根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五、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分解因式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第三章分式注:1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2分式与整式不同的是: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3分式的值为零含两层意思:分母不等于零;分子等于零.( 中B0时,分式有意义;分式中,当B=0分式无意义;当A=0且B0时,分式的值为零.) 常考知识点:1、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化简.2、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3、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利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第四章相似图形一、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如果a与b的比值和c与d的比值相等,那么或a∶b=c∶d,这时组成比例的四个数a,b,c,d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即a、d为外项,c、b为内项.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ratio)AB∶CD=m∶n,或写成 = ,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两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表示成比值k,则 =k或AB=kCD.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的定义: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点C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 0.618. 引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二、比例的基本性质:1、若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 .如果(b,d 都不为0),那么ad=bc.2、合比性质:如果 ,那么 .3、等比性质:如果 ==(b+d++n0),那么 .4、更比性质:若那么 .5、反比性质:若那么三、求两条线段的比时要注意的问题:(1)两条线段的长度必须用同一长度单位表示,如果单位长度不同,应先化成同一单位,再求它们的比;(2)两条线段的比,没有长度单位,它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3)两条线段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四、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ASA,AAS,SAS,SSS,直角三角形除此之外再加HL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方法有:1.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4.定义法: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5、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在特殊的三角形中,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2、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3、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4、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七、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八、常考知识点:1、比例的基本性质,黄金分割比,位似图形的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2)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4)抽样调查:(sampling investigation):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5)样本(sample):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6)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 (7)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指一组数据中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识记其计算公式.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还要知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刻画平均水平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刻画离散程度用:极差,方差,标准差.常考知识点:1、作频数分布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2、利用方差比较数据的稳定性.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求法.3、频率,样本的定义第六章证明一、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 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 每个命题都有条件(condition)和结论(conclusion)两部分组成. 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一个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线.既可以作平行线,也可以作一个角等于三角形中的一个角.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三、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是:(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四、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是:(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在证明时需注意:(1)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高是斜边的一半.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知识点笔记1.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八下数学知识点

八下数学知识点

八下数学知识点一、小数运算(1)小数的加、减、乘、除。

(2)补数法和借位法计算小数加减法。

(3)常见小数的分等大小比较。

(4)小数化百分数、百分数化小数。

二、代数表达式(1)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形式(字母和数字的组合+运算符号)(2)代数式的分类(单项式、多项式、因式、展开式、系数等)(3)多项式加减法,多项式乘法(知识点:分配律、配方法、乘方规律)。

(4)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知识点:方程的基本形式、变形、因式分解、开方等)。

(5)简单的函数概念(定义域、值域、映射、反函数)及简单函数图像的认识。

三、几何(1)数轴和平面直角坐标系。

(2)平面图形测试:根据定义、性质或给定条件来判断图形的名称或性质,并区分相似图形和全等图形。

(3)空间图形测试:根据定义、性质或给定条件来判断图形的名称或性质,如:棱长、面积、体积等。

(4)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主要是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5)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主要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

四、单位换算与数据的处理(1)长度、重量、容积等常见的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快速换算的方法;(2)含未知数的数量关系的建立、解答;应用问题中应掌握长度、重量、价值等常见量的换算,带单位数值间的运算。

(例如:油箱中有93升汽油,已用去25.6升,还剩多少升?)(3)统计与概率方面的加、减、乘、除和简单的组合运算。

掌握简单统计图的画法和解读方式。

(例如:直方图、饼图等)五、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学习数学,并不是简单地求出一串计算结果,也要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如:分析和转化实际问题,把问题转化为算式,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反思核验等。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推荐7篇)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推荐7篇)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1篇一、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不,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

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等式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解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合并同类项;4、系数化为1。

四、解不等式组的步骤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3)设元,(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

六、常考题型:1、求4x—6 7x—12的非负数解。

2、已知3(x—a)=x—a+1r的解适合2(x—5)8a,求a的范围。

3、当m取何值时,3x+m—2(m+2)=3m+x的解在—5和5之间。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1、变量与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1)解析法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代数知识点1. 代数表达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定义- 合并同类项- 代数式的加减运算- 代数式的乘除运算2.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建立与解法-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解应用题3.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不等式的解集表示-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组的建立- 代入法解方程组- 加减法解方程组- 应用题的解决二、几何知识点1. 平行线与角-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间的角关系2. 三角形-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 四边形- 四边形的基本概念-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四边形的面积计算4. 圆的基本性质- 圆的定义与性质- 圆的直径、弦、弧、切线-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切线长定理三、统计与概率知识点1. 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频数与频率-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条形图、折线图、饼图)2.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概率的计算方法-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四、数列知识点1. 数列的概念- 数列的定义- 常见的数列类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2.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应用3.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性质与应用五、函数知识点1.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图像、表格)2.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定义与图像- 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次函数的应用题3.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定义与图像- 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的应用题六、实数与根式知识点1. 实数- 实数的基本概念- 有理数与无理数- 实数的运算2. 根式-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 根式的运算- 无理数的估算七、解题技巧与策略1. 解题步骤的规范化- 理解题意- 制定解题计划- 执行解题过程- 检查验证结果2. 常见解题误区与避免方法- 忽略题目条件- 计算失误- 逻辑推理错误3. 提高解题效率的方法- 练习典型题目- 分类记忆公式与定理- 定期复习巩固以上是对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一个全面归纳总结。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1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等腰三角形①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③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即位等边对等角④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以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⑤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想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⑥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⑦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⑧定理;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⑩反证法: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2、直角三角形①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④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⑤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⑥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⑦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①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角平分线①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②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初二下册数学知识2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关系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二: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三:不等式的两边都乘(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3、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②一个含有不等式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4、一元一次不等式①含义: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一般地,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相等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初二下册数学知识3第三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1、图形的平移①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②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③一个图形依次沿x轴方向,y轴方向平移后所得图形,可以看成是由原来的图形经过一次平移得到的2、图形的旋转①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按某一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顶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任意一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等于旋转角;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3、中心对称①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它们的对称中心②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线段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③把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4、简单的图案设计初二下册数学知识4第四章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①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也可称为分解因式2、提公因式法①多项式ab+bc的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b,我们把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如b就是多项式ab+bc各项的公因式②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一、分式1、分式的定义如果 A、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 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A/B 叫做分式。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 B 不等于 0,分式有意义。

3、分式的值为 0 的条件分子 A 等于 0,且分母 B 不等于 0,分式的值为 0。

4、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 0 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5、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约分。

6、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通分。

7、分式的运算(1)分式的乘除法: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法: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二、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 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y = k/x(k 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当 k>0 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当 k<0 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3、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即设反比例函数为 y= k/x,把已知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求出 k 的值,从而确定解析式。

三、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a,b,斜边长为 c,那么 a²+b²= c²。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 满足 a²+ b²= c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 a²+ b²= c²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一、实数1.1 实数的定义及分类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比的数,包括整数、分数、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比的数,例如√2和π。

1.2 实数的性质(1)实数具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种运算。

(2)实数具有相反数、倒数等概念。

(3)实数可以进行大小比较。

1.3 实数与数轴数轴是一条直线,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二、整式与函数2.1 整式的定义及分类整式是只有加、减、乘运算,且运算对象为整数的代数式。

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

2.2 整式的运算(1)单项式的运算:加、减、乘、除。

(2)多项式的运算:加、减、乘、除。

2.3 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将一个集合(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值域)中的元素。

函数具有唯一性、连续性、单调性等性质。

2.4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形如y=kx+b(k、b为常数,k≠0)的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直线。

2.5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形如y=ax2+bx+c(a、b、c为常数,a≠0)的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三、三角形3.1 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2 三角形的分类(1)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小于90∘。

(2)直角三角形:一个内角为90∘。

(3)钝角三角形:一个内角大于90∘。

3.3 三角形的判定(1)SSS 判定: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三个三角形全等。

(2)SAS 判定: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ASA 判定:三角形的两角和它们夹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AAS 判定:三角形的两角和其中一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四、平行四边形4.1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平行四边形是具有两对平行边的四边形。

初二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

初二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

初二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
1. 平面几何
- 直角三角形:
- 定理1: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
- 定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 定理3: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取任意一点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直线的倾斜率
-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 定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2. 空间几何
- 空间中的点、线、面和体的定义
-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公式
- 空间坐标系的引入
- 定理: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3. 线性代数
- 向量:
- 向量的模和特征
- 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 定理: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的公式
- 矩阵:
- 矩阵的形式和运算
- 定理:矩阵的乘法规则
- 矩阵的逆和转置运算
4. 概率论
- 事件的概念和性质
- 事件的发生和不发生的概率
- 定理:事件的和、积、差的概率
5. 统计学
- 数据的分布类型
- 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 数据的离散程度
- 定理:总体和样本的差异
以上就是初二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的概要。

需详细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定义、公式和定理,并进行深入学习和练习。

八年级下册数学总复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总复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总复知识点一. 代数
1. 代数式的基本性质
2. 代数式的加减法、乘除法
3. 一元多项式及其乘法
4. 因式分解
5. 推广因式定理
6. 分式的加减乘除
7. 二次根式及其运算
8. 平方根与立方根
9. 特殊化运算
二. 几何
1. 平面图形的性质:六类三角形、四边形、圆、等腰梯形
2. 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3.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4. 圆周角和弧度制
5. 直线和平面的交角关系
6. 空间图形:正方体、立方体、金字塔等的计算
三. 线性方程组
1. 同解方程组、不同解方程组、无解方程组
2. 单解公式:三元一次方程组
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消元法、代入法
4. 实际问题中的线性方程组
四. 函数
1. 函数的定义:自变量、函数值、定义域、值域、图像
2. 常见函数:多项式函数、绝对值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3.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 函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复合、反函数
5.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
五. 概率
1. 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
2. 概率的基本属性:非负性、规范性、可加性
3. 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贝叶斯公式
4. 事件的独立性、互斥性、全面性
6.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期望、方差
七. 统计
1. 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
2. 典型数据集的描述、统计量:均值、中位数、众数、四分位数
3. 离均差和标准差的计算
4. 一元统计
5. 相关性的度量:相关系数。

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一、分式1. 分式的概念- 分式就像是分数的“升级版”。

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写成(A)/(B)的形式,这里B要是含有字母的整式,而且B不能等于0哦,这样的式子就是分式啦。

比如说(x)/(x + 1)就是分式,而(3)/(5)是分数不是分式,因为分母没有字母。

2.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这就好比给分式“化妆”,只要按照规则来,它的“本质”不会变。

例如(a)/(b)=(ac)/(bc)(c≠0)。

3. 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乘除:分式相乘,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分式相除,就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再相乘。

就像一群小分式在玩乘法和除法的游戏,按照规则就能算出结果。

- 分式的加减: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要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分式,然后再按照同分母分式加减的方法计算。

这就好比把不同的小伙伴拉到同一个“队伍”里,然后再进行计算。

二、反比例函数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

想象一下,x和y就像两个调皮的小孩,它们的乘积是个固定的数(k),但是x越大,y就越小,就像跷跷板一样。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可以把图象想象成两个弯弯的“手臂”,k的正负决定了这两个“手臂”在哪个象限跳舞。

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比如压力一定时,压强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就可以用反比例函数来表示。

这就像我们在雪地里走路,脚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就不容易陷进去,这里压强和受力面积就是反比例关系。

八年级下册数学全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全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全章知识点八年级下册数学包括7个章节:利用数据统计、平面图形的认识、角的认识、三角形的认识、相似形的认识、比例和文字题及解方程。

下面将逐一介绍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一、利用数据统计1. 数据的集中趋势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其间的关系。

2. 数据的分散程度数据的极差、四分位数及其间的关系。

3. 经验概率试验次数较多时,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为一定值,即经验概率。

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二、平面图形的认识1. 相似和全等的概念图形的相似、全等、对称及轴对称。

2.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坐标、向量的概念及其坐标表示法。

3. 平面图形的坐标表示法平面图形的坐标表示法,直线的方程及其应用。

三、角的认识1. 角的基本概念角的定义、度数、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及其应用。

2. 角的比较大小角度的比较,角度的加减、乘除及其应用。

四、三角形的认识1.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定义、分类、特殊角和特殊边。

2.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五、相似形的认识1. 相似形的基本概念相似的概念及其性质。

2. 图形的相似变换由相似的概念引入“相似变换”的概念。

六、比例和文字题1. 比例的基本概念比例的定义,比例例题的求解方法。

2. 文字题的常见解法小学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七、解方程1. 解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题方法。

2. 解方程的应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以上就是八年级下册数学全章的知识点。

当然,这只是一份简要的概述,各个知识点都有很多细节需要掌握,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踏实练习,从基础打好数学的基础,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二下学期数学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

初二下学期数学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

初二下学期数学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篇一1、平行四边形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1)矩形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五章数据的分析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篇二第一章分式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2、分式的运算(1)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第二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图像:双曲线表达式:y=k/x(k不为0)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三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大全一、代数表达式代数表达式指由数字、字母及运算符号和括号组成的算式。

在代数表达式中,字母用来代表某一种数或数量未知的数,称为“未知数”。

代数表达式一般包括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

1.单项式只包括一个未知数及其指数乘积的代数式,常表示为:ax^n。

其中a为系数,n为指数。

2.多项式多项式由单项式相加或相减而来。

常见的多项式有两项式、三项式、四项式等,常表示为:P(x) = a_nx^n + a_{n-1}x^{n-1} +a_{n-2}x^{n-2} + ... + a_2x^2 + a_1x + a_0。

其中,a_i是常数,x 是未知数,n是整数。

3.整式整式是由单项式相加或相减所得,包括各种多项式。

其中,常数是零次单项式。

例如,3x+4y和2x^2+3xy+4y^2均为整式。

二、方程与不等式方程和不等式都是数学中常见的代数关系。

方程是等式关系,常表示为:a_1 x+b_1 =a_2 x+b_2,其中x为未知数,a_1、b_1、a_2、b_2为常数。

不等式是不等式关系,常表示为:a_1x+b_1>a_2 x+b_2或a_1x+b_1≥a_2x+b_2。

1.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形如ax+b=0的方程,其中a和b都是常数,x 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去项法”和“代数法”。

2.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ax^2+bx+c=0的方程,其中a、b、c都是常数,x为未知数,a≠0。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配方法”、“公式法”、“图像法”等。

3.一元不等式一元不等式是形如ax+b>c的不等式,其中a、b、c都是常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不等式的方法有“移项法”和“乘除法”。

4.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是形如ax+by=c的方程,其中a、b、c都是常数,x、y为未知数。

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代数法”和“消元法”。

5.二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是形如ax+by>c的不等式,其中a、b、c都是常数,x、y为未知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
b
kx
y+
=(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一次函数
b
kx
y+
=中的b为0时,kx
y=(k为常数,k≠0)。

这时,y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
一次函数
b
kx
y+
=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kx
y=的图像是经过原
点(0,0)的直线。

(如下图)
4.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kx
y=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一次函数
b
kx
y+
=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6、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
kx
y=(k≠0)中的常数k。

确定一个
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
b
kx
y+
=(k≠0)中的常数k和b。

解这类问题的一
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