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本体论
论文学的一般本质
答案:
文学是作家由社会生活所决定并且能动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或社会意识
必然性:任何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要受社会生活的决定和制约,不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作家的审美感受、作品中的审美对象和读者的审美需求都是由社会生活所决定的。
能动性:反映什么、怎样反映,就体现出作家的主观能动性。
如何理解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答案:
第一,纪实作品──实际有的人和事
写的是真人真事如,报告文学、抒情散文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朱自清的《背影》等等。
第二,虚构作品──可能有的人和事是作家根据可然律、或然律对现实进行虚构、加工的结果,这是最广泛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作品。
第三,变形──应该有的人和事
是作家在虚构的基础上,对现实进行夸张的结果,主要是浪漫主义的作品形式。
第四,概念化的作品——这同样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不过是曲折的反映。
什么是心灵化,作家是如何对社会生活进行心灵化的改造的
答案:
所谓心灵化就是作家主观对客观对象进行情感投注使其主观化的过程及其显现的结果。作家是从两个方面对客观的社会生活进行心灵化改造的⑴事理化:通过作家的心灵的能动创造,使反映对象更加符合于人对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的认识,即,要透过现象而把握到本质。
⑵情理化:──即理想化,反映对象更加符合于人对社会生活的目的需求,以人的生活理想对生活现象进行加工,是生活的理想渴望的表现。试论作品中的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如何理解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
答案:
(一)联系:
第一 作品中的生活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据和出发点。
第二 作品中的生活真实与否,必须以实际生活作为尺度和归宿(二)区别
第一艺术真实应该比生活真实具有更高的哲学意味,也就是作品中的生活比现实生活更能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和历史前进的规律性。第二 作品中的生活比现实生活更能体现出社会自身的目的性,即更符合人的理想
文学与人文科学的比较
答案:
(一)相同之处:都是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因而也都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地反映。
(二)不同之处:文学活动是情感和形象的审美活动,而人文科学则是思想和概念的认识活动。因此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具有差异性:
第一,反映的出发点不同
文学作品中之所以要反映社会生活,并非是为了认识生活,而是要感受和体验亦即品味生活,它本身就是目的;而人文社会科学则不同,它们之所以要反映社会生活其首要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认识世界,即求真和求善,它是一种手段,目的则在于改造的实践。
第二,反映的对象不同━━生活特征
文学艺术以社会生活的审美特征为反映对象——特征:充分显现出本质的现象。
但人文科学则不同,它反映的对象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它的任务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关注的是事物的共性或普遍的本质,现象的个别的、偶然的、感性的特征对它不但没有意义,还起到了妨碍的作用。
第三反映的方式不同
文学是以情感和形象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的,运用的是具体的和感性的形象思维。
而人文科学则以思想和概念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它运用的是抽象的和理性的逻辑思维。
第四,反映的归宿不同
文学尽管要反映社会生活,但它并不需要再返回到生活中去,审美就是消费,欣赏就是艺术活动的最终结果,而不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或过程。
第五,历史命运不同
文学艺术作品不会随着历史的变化、发展而失去它的原始价值,相反倒是更增加了其历史的审美价值,即后来的艺术作品不能代替以往的作品。
但人文及自然科学则不同,因其具有实用的目的,它的价值要在实践中去证明和检验,后来的理论必然要代替以前的理论,这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了的。
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比较
答案:
A:科学语言━━符号语言──语法意义:传达信息的手段──指称关系:词语→思想→客体──真实陈述:真假的可验证性。
1词语与客体(即能指与所指)之间是一种指称关系,即它们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2言语过程:即具体的说话过程是一种真实陈述过程,它是可以用经验证明或逻辑验证其真假的。它反映的只是客体的属性,是对客体的认识。
3语言作为符号,只是一种信息传达和交流,即传输的手段,符号的意义在于揭示它所负载的信息,重在阐述信息“是什么”上。
4语法意义:言语与语言,具有直接的同一性,科学语言所追求的是规范性,即个人言语与公共语言的差异的最小化原则。
B:文学语言━━情感语言──语用意义:本身即是目的。──象征关系:词语≠思想≠客体。──虚假陈述:真假的不可验证性。
1词语与客体:
即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象征关系。它所描写的客体并非真有所指,而只是表达情感的一种符号。
2言语过程:
是一种情感过程,是释放、表达和激发情感的过程,是一种主观感觉和感受,不是指向客体的陈述,即它是一种“伪陈述”,它无法以经验或逻辑验证其真伪的个人的言语行为。
3言语的目的性:
文学语言并非一种传输信息的手段,而是符号作为一种审美信息的载体,它本身就是目的。
4语用意义:
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其实质就是,以规范的公共语言意义传达自我特殊的情感意味的艺术,即变公共语言为个人话语的技巧。
什么是文学的情感性
答案:
所谓文学的情感性就是,文学要把社会生活转化成情感,并用情感反映社会生活这样一种基本特性。它包括两层意思:
其一,将社会生活转化为情感,即作家通过对生活特征的独特体验,形成情感(兴起、积累),此即将社会生活转化为情感。
其二,用情感反映社会生活,作家通过情感的抒写,表现他对人和事物的审美特征的独特体验,这样当他在文学作品中表现自我的审美感情时,就必然会对社会生活有所反映。
什么是文学的形象性
答案:
就是指文学把社会生活化为形象,并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这样一种特性。
其一,把社会生活化为形象
作家要通过他在感受生活特征时所形成的具体表象,产生和塑造形象,它基于对生活特征的审美感受,而不是理性认识,并且就以这特征为胚胎进行塑造,而不是抛弃它,其最后结果是塑造出典型形象,而不是理性思维之结果的概念,也不能是概念化的形象。概括地讲,即作家对生活的感受是形象,而非理论家的概念,对作家来说,生活即形象,形象即生活。
其二,文学要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作家通过对形象的描写,再现他在感受生活特征时所形成的具体表象,即现实中的独特的、有代表性的人和事,就自然而然的反映了现实。生活特征作为充分显现了本质的现象,它既是形象得以产生的契机,又是塑造形象之材料,是想象的连接点,因而要塑造形象就不可能不反映出社会生活的人和事来。
与音乐和绘画相比,文学在反映现实和表现自我上有何优长(文学与其他艺术的比较)
答案:
首先━━文学在表现情感和塑造形象上的广阔性
A 音乐━━作为以节奏和旋律(具有声响的乐音)在时间中的延续表现情感的听觉艺术形式
第一.从表现情感和塑造形象两方面来看,它只适宜于表现情感。
第二.单从表情一方面来看,音乐比较适合从时间上展开,动态地表现情感的整个过程,不适合于从空间上展开,静态地表现情感的各种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