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及其特点
国防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国防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纵观国防科技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通览其社会功能及发展的外部条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科技的发展具有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属性,并遵循科技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学技术领域,其发展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一系列自身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一、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的特点和规律国防科技的巨大军事、政治、经济和科技功能以及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等条件对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影响,使国防科技的发展明显地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和规律:政治的特别是军事的需要,决定一个国家国防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而经济能力特别是技术条件,决定一个国家国防科技发展的可能性及可达到的规模、速度和水平。
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国防科技的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发展计划、发展项目。
所谓“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正是这一特点和规律的高度概括。
可将之简称为国防科技发展的宏观规律。
国防科技是第一战斗力。
国防科技的发展决定武器的发展,而武器装备对作战方式方法、战略、战役、战术及军队的组织编制和军队指挥等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发展国防科技成为一个国家增强军事实力、达到军事目的,并谋求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最重要手段。
军事史、国防科技发展史都证明:军事上的需要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动力,军事上的需要“?牵引”国防科技的发展。
古代如此,近代如此,现代更是如此,将来也仍然如此。
因为从古至今,作为国防科技发展直接成果的数以千计的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都是在军事需求的刺激下而研制出来的。
仅注意到军事需求对国防科技发展的“牵引”作用是不够的。
还必须重视经济能力和技术条件对国防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国防科技的发展要消耗大量财力、人力、物力资源,必须以强大的经济能力和较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或条件为基础。
否则,只有军事需要的牵引,一个国家并不能保证国防科技实现所需要的发展。
各国经济、科技和国防科技发展的历史?现实都证明这是一个真正。
建立全球领先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之路
建立全球领先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之路摘要文章从国家创新体系起源和发展的角度,探讨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道路和关键点,并指出美国在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二战形成了一个以政府、大学、企业三者伙伴关系为特点的创新体系,从而促进了美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同时,美国科学技术也是在应对外部挑战而寻求变革中得到发展的。
文章认为科学的自由和自主精神、基础研究与应用的结合、多元化的投入体系以及创新文化环境是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军事上和经济上的头号强国,成为科学技术的头号强国。
美国不仅在基础科学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发明和发展了一系列影响美国和世界发展的高新技术;同时,美国的大学还是世界科学与教育的中心,长期吸引各国青年学生前往深造。
为什么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强大的国家,并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人们很容易想到的一个原因是,二战前后有大量的欧洲科学家来到美国,以及后来世界各国科技人才纷纷涌向美国,为美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或许更重要的是美国在战后形成了一个激励创新的组织体系和研究环境,使各方面人才的热情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推进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这是一个需要从多方面研究的现象。
笔者曾从历史根源、政府政策和制度界变(bounded change)3个方面对此做了探讨。
本文则从创新体系起源和发展的角度为主,探讨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道路、关键的发展事件及转折点和成功经验。
1、二战以前的发展:学习、追赶、自立从建国到二战前,美国的科学技术走了一条学习、追赶和自立的道路。
到二战之前,美国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已经赶上欧洲先进国家,并形成了促进科学技术与创新的体系,为二战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1 美国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北美殖民地的科学来源于欧洲,在与欧洲科学交流的过程,美洲科学开始成长。
美国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军民一体化发展新动向
992020年第2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美国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军民一体化发展新动向吕 彬 李晓松 李 洁摘 要:军民一体化是世界主要国家促进国防科技创新,提升国防科技创新和武器装备建设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来,美国在军民一体化推进方面,整体上呈现出全面联动、创新突破、深度协同、弹性可塑、安全可控、持续优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了美国强化战略引导和作战牵引、体制机制改革、军民信息交流、竞争性采办、国防工业弹性安全发展、新兴领域等推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做法,为我国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军民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军民一体化;体制机制;国防工业弹性;竞争;快速采办中图分类号:E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47(2020)02-0099-0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咨询项目(7184105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18JDW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GL294);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0ZDA091) 作者简介: 吕彬,男,陕西武功人,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管理政策、信息系统;李晓松,男,安徽宿松人,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管理政策、数据分析;李洁,女,安徽临泉人,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管理政策。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推进,航天、运输飞机、飞机发动机、卫星、网络、通信、微电子、先进材料、大数据等领域军民通用性越来越强,军民界限越来越模糊、聚合点越来越多、融合度越来越高、融合面越来越宽。
同时,世界各国军事战略不断调整、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在这种新形势下,美国等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纷纷采取军民一体化发展路径,通过发展战略、政策法规、规划计划、军民市场、军民资源、军民信息等方面的军民相互融合,把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同更大的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结合起来,组成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实现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在技术、工艺、人力、设备、材料和设施等方面深度协同发展,提高了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和武器装备建设质量效益。
美国军事战略的人工智能化趋势及其影响
美国军事战略的人工智能化趋势及其影响作者:刘胜湘李志豪来源:《国际展望》2024年第03期【内容摘要】近年来,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影响下,美国对其军事战略进行了人工智能化调整,试图沿袭技术制胜的军事思想传统,围绕在大国战略竞争中取胜这一目标,以新兴技术推进军事能力建设,打造一体化协同作战部队和军事情报系统,塑造针对特定目标进行精准打击的能力。
为此,美国发布了一系列战略文件和具体方案推动人工智能的军事化应用。
美国国防部建立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和管理系统,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加大新技术研发的军费投入,推动军民产业和技术融合,加强与盟友的技术合作。
美国军事战略的人工智能化调整会刺激其他国家进行相应变革,进而加剧以人工智能竞争为焦点的大国战略竞争。
人工智能技术难以溯源和易于扩散的特点将削弱核威慑的效用,其广泛军事化应用将催生新的战争形态。
基于此,中国应密切关注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和美国军事战略变化的动向,做好应对准备。
【关键词】人工智能美国军事战略科技革命大国竞争战略调整【作者简介】刘胜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上海邮编:200083);李志豪,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上海邮编:200083)【中图分类号】E7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68-(2024)03-0051-23【DOI编号】10.13851/ki.gjzw.2024030042017年以来,美国对其军事战略进行了人工智能化调整。
学界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军事的具体领域,包括情报获取与分析、武器制造、决策指挥、人机关系等。
二是从国家安全视角探讨美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强调人工智能对增强美国在国际格局中权力的积极作用及对竞争对手的“威胁”,尤其强调保持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竞争优势。
三是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视角分析人工智能的作用、影响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世界军事科技强国军民融合的演变特征与启示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习总书记立足我国国情、军情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赢得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新优势的重大举措[1]。
世界军事科技强国早已开展军民融合并取得相当成效,借鉴其有益经验,对推动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世界军事科技强国军民融合的演变特征(一)美国军民融合的演变特征1.军民融合历经“民参军、军民隔离、军民并举、军民一体化”四个阶段。
美国军民市场的“两张皮”,整体呈现出“融合、分化、再融合、一体化”的趋势。
二战时期的“民参军”,是美国军民市场的早期融合,特别是二战时盟国对武器装备大量需求,倒逼美国强制性实施战时紧急调动,即使非军工企业也快速具备了军工生产能世界军事科技强国军民融合的演变特征与启示高自旺陈璐常帅男【摘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我国推进经济和国防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等军事科技强国早以不同形式开展军民融合工作并取得相当成效。
文章在综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推动军民融合的重要特征,对我国进行顶层设计及规划政策制定、军工研制承担商体系构建、核心军事科技能力建设、军贸及军工国际合作改革等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军事科技强国;军民融合;重要特征【基金项目】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型举国体制’下保障高科技供应链安全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研究”(20BJY013);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打造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成为河北经济新动力的路径与对策研究”(20200203104)。
【作者简介】高自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南开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陈璐,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常帅男,中国工商银行唐山市分行,南开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
美国三大国防科技创新机构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三大国防科技创新机构对我国的启示作者:程远陈灏赵广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1年第17期程远陈灏赵广摘要: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一直引领世界潮流,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DARPA、SCO 和DIU的特点和经验对我国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防科技;创新;启示技术创新一直是提升国防科技实力、赢得未来战略博弈主动的重要手段。
美国十分注重借助军民一体化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引导军地创新资源良性互动,主动塑造科技创新态势,确保美国始终引领世界军事潮流,领先对手数步。
为此,美国成立了一系列颠覆性技术研究机构作为提升创新能力、落实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抓手, 其中以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战略能力办公室(SCO)、国防创新小组(DIU)最为典型,DARPA 享誉盛名已久,大国竞争加剧以来,美国防部建立起新机构SCO和DIU 以拓展创新边界,形成“远近衔接、高低搭配”格局。
一、设立背景(一)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上世纪50 年代苏联的技术突袭给美国国内各界造成了严重恐慌,为重振技术代差优势,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应运而生,承担起占领科技研发制高点、保持美军战略领先地位的重任。
DAPRA 侧重于基于技术能力的长期开发,始终将国家军事目标作为首要关注点。
其承担的科研项目着眼于未来国防需求,为解决国家安全的中长期问题提供高技术储备和支持,许多设计理念都体现“一代半”的思维,其成果因特网、隐身技术、GPS 全球定位、无人驾驭等颠覆性技术不仅使美国军事科技实力冠绝全球,也深刻改变了世界。
(二)战略能力办公室由于DARPA 的技术发展周期较长,美国意识到在应对全球范围内新兴大国的崛起、中小国家挑战和恐怖袭击等跨地区、跨领域的“混合战争”等方面需要重获许多能力。
2012 年战略能力办公室(SCO) 在此环境下诞生,力求通过赋予商用技术和传统武器平台以新角色,重构现有的国防部、情报机构和商业系统,提供的是现在而不是5 年或者10 年后的选项通过在短时间内帮助美国建立优势,为DARPA 争取一些时间,确保远近衔接、持续领先。
国防科研院所及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研究
中国军转民54研究与探讨DISCOVERY摘要:产学研结合能有效配置智力和财力资源,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及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
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
本文通过对国防科研院所(非涉密的项目或科技成果)及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探索研究,为国防科技成果和高校资源深度融合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产学研;模式;成果转化;合作;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宏观层面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微观层面能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产学研主体的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合力。
产学研结合是指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行为,通常是指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按照企业的需求研发其需要的技术和产品。
产学研结合能有效配置智力和财力资源,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及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
本文中研究的国防科研院所可进行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均为非涉密的项目或科技成果,国防科研院所以下简称科研院所。
一、国外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分析(一)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美国是世界上产学研合作最成功的国家,最具代表性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①科技园区模式。
美国AURP将科技工业园区界定为:具备私立或公立的研究开发设施、高技术或科学技术导向型企业、以支持性服务为目的而开辟的土地或建筑物。
②企业孵化器模式。
企业孵化器是一种为新产品和小企业诞生与成长提供帮助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
③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模式。
美国专利保护的范围很广,包括发明专利、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和职务专利。
专利许可在美国产学研合作中具有很特殊的作用。
技术转让是产学研合作知识得以流动的另一个重要渠道。
军民融合的例子
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是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深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领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层次相结合,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美国建立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就是“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的典型例子。
根据美国国会的一份研究报告,国防和民用技术的整合每年为美国国防部节省300亿美元,相当于其总采购成本的20% 以上。
2015年,习首次提出,国防和民用技术的整合发展应升级为国家战略。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处于“军民融合”阶段。
1958年,毛泽东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后,开始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揭开了国防科技工业由军转民的序幕。
这一时期,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形成了各自的体系。
虽然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国防工业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下的管理制度,但军队和政府的职能并不明确。
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提出了“军民结合”、“兼顾双方、协调发展”、“增强军民相容性”的思想,有力地促进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
同时,江泽民指出,中国应走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特点的国防现代化道路,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进入了“军民融合”阶段。
在邓小平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人民当家作主”的十六字方针后,国防科技工业开始实行军民结合,要求国防科技工业服从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大局,服务于经济建设,以四个现代化带动国防现代化。
为了与国民经济相结合,国防科技工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和市场化改革,将航天、航空、武器、舰船等军工总公司改组为10家集团公司,实行承包制,实现了政企分开、供需分离,使中国国防工业走上了“军民兼容”、“军民融合”的道路。
国防科技工业真正融入国民经济,从单一的国防建设方向转变为服务工业、科技、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大力发展民用产品生产和第三产业。
国防科技工业涉及哪些金属材料和军工材料
国防科技工业涉及哪些金属材料和军工材料作者:李科来源:《中国军转民》2018年第04期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无论是推进大飞机、高速列车、电动汽车等重点工程,还是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还是海洋开发、情报信息和军事装备等国防军事和工业领域都面临着一系列关键材料技术突破的问题,材料技术突破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技术创新的标志之一。
国防军工重点企业一览中国重工:公司作为我国航母建造的重要参与方,是我国海军装备的龙头企业,未来将极大受益于我国航母战斗群的建设。
目前公司的海军装备、海洋工程、舰船装备、高技术船舶、重大能源装备、特种交通装备均属于高端装备制造范围。
中国船舶:公司大股东一中船工业集团旗下的江南造船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黄埔造船等企业都是中国重要的海军装备供应商,但都未纳入600150上市公司的范畴。
中国船舶上市公司定位民船及其关键装备的造修,与军工产品暂无直接关系。
中船股份: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重要的海军装备供应商,大型舰船制造厂,随着航母战斗群发展的推动,我国将进入大型舰艇建造的高峰期,这将长期利好该股。
西飞国际:战机、轰炸机、运输机、支线客机及部件生产为主。
哈飞股份:直升机及部件生产占90%。
洪都航空:航空产品占90%(教练机等)。
航空动力:发动机制造。
公司看点在于战斗触发发动机需求;资产注入预期强;发动机发展空间大,将进行进口替代。
成发科技:发动机部件占70%,(以转包为主),房地产占30%。
其中航空发动机为主,也包括汽车和摩托发动机。
中航动控:发动机控制及部件占80%,其余为转包等。
中航电子:航空电子系统及产品,军品为主。
航天动力:电机、泵、传动产品等。
大部分民用,少部分军用。
航天六院,主要产品是火箭发动机,民品包括动力配件等。
海兰信:主营航海电子设备,涉及海事、军工和环境监测三大主业。
是中国海军的合格供应商之一。
北方导航:前身为中兵光电。
产品包括70Km、150Km、300Km远程制导火箭弹、火箭炮、无人侦察机、无人车、导引头等,军工占60%以上,其余为能源化工产品。
美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22卷第3期2022年3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2No.3 Mar.2022美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秦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38)摘要:美国在统一之前便开启了工业化进程,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科技赶超。
两次世界大战奠定了其科技强国的地位,冷战促使其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至今科技实力仍保持全球第一。
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程中,美国率先将科学队伍建制化、走军民科技一体化发展道路、高度重视科技人才、打造全球科创中心等,这些做法是其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科技强国;工业革命;军民融合;科创中心;国家实验室;战略科技力量中图分类号:G32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22)3-81-12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2.3.0082016年5月30日,“科技三会”①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科技强国建设三步走战略,即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修正“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为“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并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由此,“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共识。
当前,我国已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迈进。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
鉴于此,研究世界主要科技强国的建设经验,对我国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而这其中又以科技实力最雄厚、科技强国建设历程最长的美国为典型代表。
因此,本文试图对美国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并注重经验总结,找到对我国的有益启示,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美国国防,合同类型
美国国防,合同类型美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及其特点美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及其特点2007-01-13 12:12:45| 分类:国防工业|举报|字号订阅1947年7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国家安全法案并组建新的国防部,1950年签署国防产品法案,标志着美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形成。
美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以国防部为主导、以私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寓军于民、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体系。
一、美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美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主要由国防工业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科研组织结构、中介服务组织、宏观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体系等部分组成。
——产业结构体系美国是一个军事大国,兵器工业、军用航天、航空、电子、舰船、核工业等国防工业产业门类齐全。
美国又是一个军事技术先进的国家,产业结构先进程度比一般国家都要高。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以及20世纪以来几场高技术战争的刺激,美国国防工业产业结构正在不断朝着高级化的方向发展。
美国组建的军工集团,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电子等高科技领域。
在最大的10家军品承包商中,有6家是航空航天工业公司。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品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人工智能、定向能、微波、激光、动能等新概念武器装备不断涌现。
——企业组织体系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划分角度看,美国的国防工业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私有私营企业。
私人所有和经营的国防工业企业在美国的国防工业中占绝大部分,它们同政府保持合同关系,享受国家的种种优惠政策,如政府提供生产设施、预付款、贷款担保、科研资助、低税率等。
同时受到政府采办法规的制约。
二是国有国营单位。
二战以后美国一度出现大量各式各样国有国营国防工业单位,后来逐渐被转卖或关闭,现在的国有国营单位主要是一些军内科研实验单位和军工厂,承担军用技术开发、特殊军品研制生产和武器系统维修等业务。
三是国有民营企业。
国有科研生产设施除政府经营的以外,还有一部分以合同的方式交给承包商经营管理。
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国防科技动员特点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为加强国防科技建设指明了方向。
提升我国国防科技动员能力也需借鉴他国的经验: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国防科技动员特点汪玉明国防科技动员能力的强弱事关国家国防现代化程度的高低,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强化和提高本国的国防科技动员能力,尤其是一些发展成熟的科技、军事强国如美、日、英、法等国,经过大胆探索,不仅在理论层面,而且在实践层面取得了值得借鉴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经验。
利益引导与机制保障相统一国防科技动员必须贯彻利益引导原则。
国防科技动员作为一种政府行为,有其政策性和计划性,但同时它又是一种资源配置行为,必须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实现利益最大化和最优化是其内在要求。
美国、日本等国家历来重视通过利益引导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到国防科技动员中来。
美国一直把确保国防科技优势作为其保持军事超强地位的重要支柱,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军事技术开发,同时美国还把重大的战略性技术研发纳入到国防科技研发计划中,使国防科技工业成为推动美国整体科技发展的“领头羊”。
巨大经济利益吸引着众多的国防科技企业、地方科技机构和企业院所争相参与到军事科研中来,极大强化了其国防科技动员能力。
日本则实行“高价订货”方针,通过提高军事订货的价格来变相为接受订货任务的企业追加高额利润,从而使国内民间企业始终保持强劲的国防科技研发势头。
利益引导必须与机制保障相统一。
单纯的利益引导容易产生盲目性,带来资源流动的过于单一化,因此,需要一定的机制保障引导。
所谓的机制保障既包含了政府对国防科技研发方向的宏观调控,同时包含着利益补偿机制的完善,通过具有稳定性的各种保障机制来规范和引导军地科技力量充分发挥潜力。
为克服竞争的盲目性和重复性,美国国防部专门设立了国防研究与工程局负责制定和修改国防科技发展战略,并设立国防技术委员会作为其咨询机构。
航空航天在国防
航天工业是国防工业的一个重要部门。
它是集机械、电子信息、冶金、化工等工业为一体,与空气动力、自动控制、物理、化学和天文学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工业部门。
其特点是技术密集、高度综合,协作面广、研制周期长和投资费用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作用。
航天工业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首先从探空火箭和导弹武器的生产开始,然后扩展到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
60~70年代,美国和苏联的航天工业占垄断地位;80年代,中国、日本、欧洲以及印度、巴西等国家的航天工业兴起,改变了世界航天工业的格局;20世纪末,有20多个国家建立起了独立的航天工业体系,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巴西、印度、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等国家的航天工业已具备相当规模。
全世界航天工业的年度预算约达1000亿美元,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人,美、俄、法、英等国家的导弹生产占全世界总数的80%,年销售额达30亿美元,其中美、俄占70%以上。
一、航天技术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在发展生产力方面起先导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航天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高技术群,荟萃了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的许多最新成果。
航天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包括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以及能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研究与发展,同时各种卫星应用技术、空间加工与制造技术、空间生物技术、空间能源技术大大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水平航天技术的直接应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还将发挥保护人类、保护地球的重要作用。
卫星气象观测能获取全球范围昼夜连续的气象资料,为气象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气象和气候信息,改变了传统手段观测的落后状态,使现代气象学进入到以全球大气为研究对象,以气象卫星为主要观测工具的新阶段。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地球资源勘测,为大面积普查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新手段。
军事理论课程题库
军事理论课程题库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要素1、国防的概念: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的四要素:一是主体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二是对象要素,国防的对象是入侵外敌与武装颠覆;三是目的要素,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四是手段要素,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3、国防的类型扩张型(如美国)、自卫型(如中国)、联盟型(如北约、独联体、美日韩)、中立型:分为全民皆兵型(如瑞士、瑞典)和完全不设国防型(如圣马力诺)。
4、国防的功能:立国、卫国、强国、5、国防的目的:①捍卫国家的主权;②保卫国家的统一;③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④维护国家的安全。
二、国防历史1、中国古代国防中国古代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大约经历了4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近代国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中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可选)一是“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二是“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三是“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四是“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三、主要启示中国数千年的国防历史,有着声威远播、天下归附的武备;有过引而不发、强虏驻足的宁静;有过遍体创伤、不堪回首的屈辱;也有过抗敌卫国、坚守气节的巨大胜利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第二节国防法规一、国防法规的特性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2、司法适用的优先性3、处罚措施的严厉性二、国防法规体系1、国防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P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P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P2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P232、《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美国国防科技管理的主要经验及最新举措
美国国防科技管理的主要经验及最新举措国防科技一般是指新型武器系统型号研制之前开展的国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
美国国防科技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先期技术开发等工作。
长期以来,美国在国防科技管理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并积累经验,有力推动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为确保美国军事领先优势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构建完备的科技战略规划体系,牵引国防科技长远发展国防科技具有基础性、探索性、军民两用性等特点,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多,需要由政府、国防部和军种等部门统筹谋划。
美国将国防科技工作置于重要战略地位,从国家顶层,到国防部和军种,构建了协调配合、上下结合的科技战略规划体系,引领和指导各领域国防科技协调发展。
(一)国家层次出台国家科技战略规划,统筹协调军、地科技工作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是美国重要的科技政策、重大科技计划的牵头制定部门,由该办公室牵头制定的国家创新战略等科技领域战略,从科技发展全局出发提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总体构想、方向重点和政策措施,为各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政策提供了有力指导。
如2015年《美国创新战略》,提出清洁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空间能力与应用、医疗技术和教育技术等七大国家优先创新领域,并提出加强国家基础设施、高速互联网、基础研究等政策措施,对国防部制定科技战略规划提出了指导。
此外,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还通过发布重大跨部门科技计划,如2000年正式发布的“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2013年正式发布的“通过推动创新型神经技术开展大脑研究”(BRAIN,简称脑计划)等,组织军民协同参与,共同推进重大科技领域发展。
▲2015年发布的美国创新战略文件(二)在国防部层次构建国防科技战略规划体系,统筹协调全军国防科技工作▲“一个战略,三项规划”的战略规划体系国防部建立了“一个战略,三项规划”的战略规划体系,包括《国防科技战略》、《联合作战科技规划》、《国防技术领域规划》和《国防基础研究规划》。
美国军工企业运作模式
余家军工企业,几十个科研机构。
冷战结束后,美国军工企业又在政府推动下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和并购,形成了世界最高水平的军工集团,牢牢保持美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世界霸主和头号军火源于1880-年的海军建设。
这次大规模海军建设主要根源于美国海外贸易急剧扩张和对外干涉逐渐增多,同时受到欧洲各国海军建设刺激、全球探险和财力盈余等因素影响。
此外,当时同步进行的海港和要塞建设同样促进了军事与工业的10年,为了准备未来战争,国会授权军队有权编制自己的采购计划和进行经济动员。
数千个工业家加入到了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年武装部队已经不仅是为了战争做准备,而且已经成为经济动员计划中突出的工业因素。
1929年间战争部起草了第一份官方年的“工业动员计划”。
这份动员计划使工业界获得了年,战争部还组织了一个工业委员会帮助把现代工业技术引入到军队,让工业家熟悉军队采购和计划方法,这个委员会成员主要来自美国最大的财团。
这些工业家经常成为助理战争部长的预备役军官。
他们起草采购和动员计划,寻求军事和工业间进一步的合作关系。
在这样的模式下,美国的军事工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二战使美国军事工业体系得以完全建立。
为了赢得战争,美国倾其国力为军事服务,工业和军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进行合作和融合,并成为冷战时期经济、政治、外交和科技的主导力量之一。
二战后虽有短暂的和平及国民经济向和平时期转轨,但朝鲜战争的爆发和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使美国军事开支迅速恢复到二战水平并持续攀升,伴随着越战和里根大规模重整军备,美国军工迎来了发展高潮。
朝鲜战争以后的40余年里,美国全部国防开支每年从来没有低于1500亿美元(以1982年美元计算),或者从来没有低于全部GNP的5%。
这么大规模的军事开支为军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养的美国军工企业膘肥马壮。
二、特征(一)区别于传统商业防研发的大规模增长,与国防相关的职位规模,如电子和航空工程师,核物理学家,数学家,系统分析师与设计、发展、测试和评估高技术武器的计算机程序员等迅速扩大。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国际化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国际化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包括思想观念、体制因素、自身因素及国际因素等方面,从而提出了加快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国际化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标签:国防科技工业;国际化;对策国防科技工业国际化发展正像经济全球化一样,对每个国家都是一把双刃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就能在融入这一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丧失这一机遇,就可能不断被边缘化,成为一个落伍者。
因此,我国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①”。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军工企业必须充分研究、分析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国际化的发展状况及制约因素,以便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军情的国防科技工业国际合作策略。
一、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国际化的发展过程建国60年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顺应国际国内环境的发展变化,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建国初期,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建立自己的国防工业,不断扩大和发展。
不仅实现了常规武器装备、部分高技术武器的国产化,满足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还在原子弹、氢弹和卫星发射上获得重大突破,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这期间,国防科技工业的国际合作由于受到国际形势及敌对势力的封锁和阻挠,进展非常缓慢。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基于对国际形势变化的科学判断,果断实行全党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参与国际合作和发展军品贸易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政策支持。
我国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不仅建立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而且也在有限领域建立了同美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合作。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集体领导下,不仅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且国防建设也进展迅速、成绩斐然,开创了国防科技工业国际合作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美国军工发展历史及对A股投资的启示
美国军工行业发展的历史与启示1.美国军工行业主要发展阶段军事工业作为相对独立产业的诞生和发展,是18 世纪60 年代工业革命和近代殖民地战争以后的事。
诞生后,军事工业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快速发展阶段,冷战期间的持续扩张阶段,冷战后的转型阶段。
从冷战后的转型期开始,西方军工企业开始了规模空前的资本运作和产业并购。
1.1 诞生后的成长阶段:1880-1910年大规模海军建设受“海权论”的影响,西奥多·罗斯福在两任内都推进大规模海军建设。
1880年到1905年,军事开支占联邦比重从20%上升至40%,陆军预算增长了3倍,而海军预算增长了几乎8倍。
海军在联邦预算中的份额从1880年的少于6%增长到1905年的20%。
军工行业特点:(1)混合体制。
政府与私有普通制造业企业签订合同,让其提供基本的钢材和锻件,由政府的兵工厂制造火炮和军舰成品。
实质上是私人企业充当国有军工厂的分承包商。
垄断巨头控制的私有制造业企业未进入核心领域,但能从军工行业上游挣得巨额收益。
(2)军工企业发展阶段:初创期,私人手工作坊。
现在的几大美国军工巨头,最初主要由工程师与冒险家们投资创办,钢铁、石油或汽车等行业巨头参股。
由于当时美国军费有限,这些专业化的军工企业规模较小。
1.2快速发展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军工行业特点:(1)大企业大财团开始参与1939年,罗斯福成立战争资源委员会(WRB),调动大企业和大财团参与军工生产。
1940年7月到1944年9月,政府各种合同总值达1750亿美元,其中2/3被实力雄厚的100家大公司获得,第一位就是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占其获得合同总数的8%。
[1](2)科技与军事开始结合1941年到1945年,受雇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从8.7万人增加到19.9万人,科研经费从9亿美元增加到15亿美元,这其中大部分与军事有关。
[2] (3)军工企业由中小型私人企业到大型私人企业资料来源:《美国空战史》[1]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4月版,第416 页[2] [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著,《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中)》,第290-291页1.3 持续扩张阶段:冷战时期战事频繁:前期朝鲜战争,中期越战,后期里根主义与海湾战争。
武器装备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军民融合式发展研究
无阻力,融合才能无障碍。
本文系作者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举
在上面论述的基础上,为了进 办的军民融合与科技创新研讨会上
一步理解和把握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的演讲。)
就军民融合的基本特征还要阐述一
武器装备建设国防科技工业
基础军民融合式发展研究
■ 韩雪梅 肖振华 吕 彬
摘要: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促进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是促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式发展,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迫切要求。本文就武器装备建设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 国防科技工业战略产业体系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促进国防科技工业转型 升级的对策建议。
了公司化改造,成立了十大军工集 发展提供环境和政策保障。同时要
团,试图在体制机制上吸取民用工 进一步由面向军工集团公司的管理
业体制机制模式的长处,面对市场 转到面向国防科研生产的公共事务
经济环境,诞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 管理上,由主要抓具体管理转到重
的军工企业资金来源虽然有了一定 点抓好规划和宏观调控。军方要积
第 一, 政 府 行 为 方 面。 一 是 宏
产力、制度、技术等经济因素所影 高技术产品的企业的集合。国防科 观管理方面军民分离,各管一方,
响。强国战略是谋求国家在国际上 技工业的直接目的是提供武器装备。 导致组织、资源、制定、供给等方面,
的地位、名誉、权利的整体和长远 美国定义国防科技工业基础是对武 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战略协同机
诸如 2005 年的“非公经济 36 条”,
业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重要基础
总结以上概念,国防科技工业 2009 年的总装 1 号文件,2010 年的
和支撑力量,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 基础是指以武器装备科学研究与生 “非公经济新 36 条”,2010 年国务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及其特点2007-01-13 12:12:45| 分类:国防工业|举报|字号订阅1947年7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国家安全法案并组建新的国防部,1950年签署国防产品法案,标志着美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形成。
美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以国防部为主导、以私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寓军于民、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体系。
一、美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美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主要由国防工业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科研组织结构、中介服务组织、宏观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体系等部分组成。
——产业结构体系美国是一个军事大国,兵器工业、军用航天、航空、电子、舰船、核工业等国防工业产业门类齐全。
美国又是一个军事技术先进的国家,产业结构先进程度比一般国家都要高。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以及20世纪以来几场高技术战争的刺激,美国国防工业产业结构正在不断朝着高级化的方向发展。
美国组建的军工集团,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电子等高科技领域。
在最大的10家军品承包商中,有6家是航空航天工业公司。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品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人工智能、定向能、微波、激光、动能等新概念武器装备不断涌现。
——企业组织体系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划分角度看,美国的国防工业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私有私营企业。
私人所有和经营的国防工业企业在美国的国防工业中占绝大部分,它们同政府保持合同关系,享受国家的种种优惠政策,如政府提供生产设施、预付款、贷款担保、科研资助、低税率等。
同时受到政府采办法规的制约。
二是国有国营单位。
二战以后美国一度出现大量各式各样国有国营国防工业单位,后来逐渐被转卖或关闭,现在的国有国营单位主要是一些军内科研实验单位和军工厂,承担军用技术开发、特殊军品研制生产和武器系统维修等业务。
三是国有民营企业。
国有科研生产设施除政府经营的以外,还有一部分以合同的方式交给承包商经营管理。
这种企业不多,只有60多家,主要是弹药厂、武器生产厂和核武器研制生产综合体等。
从企业规模和作用的角度看,美国的国防工业企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主承包商。
负责武器系统的总体设计、综合协调和总装。
主承包商一般掌握每个特定武器系统采购费的40%—60%,实际上垄断和支配着整个军品市场。
二是分承包商。
负责制造武器系统主要分系统和部件,如雷达、计算机、发动机和电子设备等,其规模大小不等,有主承包商的下属公司,也有政府所属的军工厂。
它们在转包的项目方面从事广泛的研究,开发出大量的赖以生存的关键的专门技术。
三是零部件供应商。
负责向武器系统或分系统制造商提供零部件和原材料,包括电子组件、集成电路、电池、轴承等。
它们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
——国防科研体系美国的国防科研是由国防部主导的,其科研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军内科研单位。
由美军自己组建和直接控制,主要从事应用研究,也从事部分基础研究和先期技术开发工作。
美军共有研究所70个左右,约占联邦政府科研单位的1/10;雇员总数约6万人,其中半数以上是科技人员。
二是大学。
在美国480所“研究型大学”中,与国防部有合同关系的有250所,它们不仅为国防和科研输送大批人才,而且还承担了许多国防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项目,军队基础研究项目的约50% 是由大学完成的。
三是国防工业企业科研机构。
美国国防工业企业大都拥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一流的科技人员,它们除了从事军品的试制和生产外,还积极从事国防科学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
四是职能部门的研究机构。
在美国,许多政府部门都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其中不少从事与国防有关的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例如,能源部有三个研究所主要从事与核武器有关的科研活动,宇航局所属各研究中心的科研项目不少同国防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中介服务体系中介服务组织是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并连接政府和企业,为双方提供咨询服务的官方和民间组织。
在美国这类组织非常发达。
如国防长远规划研究机构;国防合同审计管理机构;国防财务会计服务机构;国防信息系统和情报机构;国防法律服务机构;国防后勤机构等。
正是因为有一大批这类中间组织,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解决了政府与国防企业沟通与合作问题,成为政府与国防企业越来越重要的依靠力量,推动了美国国防工业的发展。
其中,与国防工业关系最密切的是国防工业协会。
美国国防工业协会(NDIA)是1997年由美国防御预备协会(ADPA)与国家安全工业协会(NSIA)合并而成的。
美国防御预备协会创建于1919年,是一个非政治、非赢利的组织,它致力于公共防御和国家安全预备,其基本使命是提高武器技术,改进国防管理,维持一个强大的国防科技工业队伍,促进国防开发、生产、后勤保障和管理。
60至90年代,军工化学协会、军工管理协会和国家培训系统协会先后并入美国防御预备协会,协会的服务领域和功能不断拓宽。
美国国家安全工业协会(NSIA)是所有有关国家安全的工业、科研、法律、教育组织的协会。
1944年成立时称为海军工业协会,也是一个非政治、非赢利并致力于建立政府基本防御能力和支持它的工业系统之间紧密工作关系、双向交流的组织。
协会的活动范围是政府与工业在商业和技术方面的活动,包括政府政策研究及实务、技术研究与开发、后勤保障技术工作等。
国防部成立后,协会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拓宽,1949年正式改名为国家安全工业协会。
1997年美国国家安全工业协会(NSIA)与防御预备协会(ADPA)合并,合并后的组织命名为“美国国防工业协会”(NDIA)。
目前美国国防工业协会拥有850家企业会员和24000个人会员。
承担的工作有:政府和企业间相互交换想法和技术;向政府提供国防企业的技术、信息、教育建议和解决方法;通过国际竞争支持经济增长。
美国国防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源有:每年举办80个左右的座谈会和展览会,内容涵盖与技术相关的各个学科;出版带有前导性的国防杂志,报道科学发展和军事动态;提供国会和政府关于国防工业问题政策及采购计划等。
——宏观管理体系美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宏观管理体系具有集中决策、分散实施的特点。
主要是通过国会、总统、国防部和三军来决策和实施的,其职能划分如下:美国国会和总统是国防工业的最高决策层,负责制定国防科技工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并通过预算拨款和政策对国防科技工业实施宏观调控。
国会负责通过立法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宏观控制审核及批准国防预算。
总统负责领导制订国防科技工业的方针政策及重大采办计划的指示,由总统主持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制订国家安全政策,审议防务目标、军事战略和重要武器计划并提出决策性的建议。
国防部是美国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核心职能机构,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研制、生产、采购、试验、鉴定、维修、保障全过程的统一管理和协调。
陆海空三军总部:作为武器装备采办全过程的执行部门,负责本军种装备研制生产采购维修的具体组织实施。
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承担部分军用航空航天计划;能源部主管核武器工业;运输部所属海事管理署负责舰船工业管理和通过有关政策和法令,对造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宏观调控。
——运行机制体系美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完善运行的机制体系。
这个机制体系包括利益机制、政策机制、计划机制、合同机制和法律机制。
利益机制,是通过市场主体对自身利益的关心而对市场活动发生作用的一种机制,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利益机制在整个国防科技工业运行中的基础性作用,尊重军品生产企业独立自主的地位,通过对企业的军品科研生产给以经济补偿等,满足企业的利益要求。
政策机制,包括军工投资政策、装备采办政策、价格补贴政策、科研补助政策等,引导、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
计划机制,主要表现就是其规划、计划和预算(PPBS)体制。
目前不仅美国继续沿用并不断改善这一制度,而且英国、法国等军事大国也都在采用这一制度。
美国的军品采购特别是武器装备采办主要是通过合同的方式进行的,合同的方式就是市场的方式。
美国的国防科研和生产具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国防科技工业的各项活动都是在严格的法律约束下进行的。
二、美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特点美国国防工业管理体系的特点主要是:——军品生产企业军民兼容美国没有专门的国防工业部门。
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表现出高度的军民兼容性。
美国有1/3以上的民用企业参与国防科学研究和军工生产,几乎制造了所有的飞机、导弹、空间武器、电子设备及其他现代化武器装备,而且大部分研制军品的企业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和摊销军工产品开发成本,从未敢放弃民品的开发。
它们把研制和生产军品所发展起来的电子技术、材料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等,广泛地应用于民用经济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先导作用。
事实上军事高技术对民用经济部门的溢出效应很高。
美国的当代高科技发展史,从计算机、通讯网络、航天航空、核工业,到先进制造业等各个领域,无不和美国的军事工业有联系。
高技术首先产生并应用于竞争最为激烈的军事部门。
军事科学技术开发,又拉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
美国政府一向重视军品生产,指导思想上实行“以军带民”战略,把军品生产看成国家的“战略产业”,当作国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发展综合国力。
——私人垄断企业是军品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在美国,军品生产企业大多数是私人企业,国有企业数量很少,政府只保留少量的科研和军工企业作为研制和生产武器装备的骨干力量,大量的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由军方向私人垄断企业定货。
——国防科研力量雄厚美国1/3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军事部门工作,有3/4的科学技术研究单位从事与军事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直接从事军事科研的有35万人,三军有73 个科研机构,分属国防部、能源部、航空与航天局的64个研究中心,其研究经费占政府科研费的90%以上。
——国防部是军品科研和生产的组织管理者部队装备需求由各兵种提出,防卫机构汇总、评估,提出装备预算,经国会批准,国防部提出采购计划,实施采购。
国防部作为政府部门,是军品的最终用户,同时是军品生产的组织管理者。
国防部主要是通过两种渠道调控军工生产:一是订立军品合同,形成以各承包商为首的工程系统承包制;二是垄断集团聘请大批退役军官和国防部退职官员到公司任职,而国防部又吸收垄断集团的代表到军事部门担任重要职务。
美国军工商品科研生产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采用市场经济方式,在研制、生产中引入竞争机制,统筹全社会的力量,服务于国防工业。
风险不是全部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也要承担相应的开发风险。
政府和企业彼此进行科技情报和技术转让,互惠互利,成果积极用于军民两方面产品的开发上。
这种体制的优点:一是装备供求能力国防部全能掌握,有利于提高决策准确率。
二是工作过程封闭在国防部系统内部,很少关联政府其他部门,决策和工作效率比较高。
三是无论隶属军方还是民间,科研能力、经费可以统筹,避免重复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