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辑、《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副组长吴斌老师曾说:对音乐教育的基本认识应定位在两个层面,就是“音乐中的教育”和“通过音乐进行教育”。作为一线音乐教师,认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也应体现在“欣赏中的教育”和“通过欣赏进行教育”两个方面,这既是欣赏教学的途径,更是欣赏教学所要达成的目的所在。

音乐欣赏教学学生感受鉴赏

音乐欣赏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理性的满足(欣赏中的教育);另一方面,通过欣赏使学生的鉴别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得到增强,音乐艺术审美评价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欣赏进行教育)。那么在欣赏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感受与欣赏音乐呢?

一、细心倾听,增强对乐曲的整体感受力

一是感受乐曲表达的听觉效果。音乐是用声音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要欣赏音乐,就必须用耳朵去细细倾听。二胡独奏《赛马》使用多种二胡演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在草原上狂奔之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聆听二胡拨奏的技巧发出模仿马蹄的声音,并让学生想像赛马比赛中马蹄急驰、你追我赶欢快热烈的场面。急促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宽紧相间,刻画了群马像

离弦之箭飞奔而去的沸腾场面,将学生引入到美丽的大草原的情境中,充分感受到马场上群马飞奔的沸腾景象。

二是提高对乐曲基本要素的听辨能力。如在欣赏《瑶族舞曲》时,我采用创设情景、聆听感受、创造表现等教学环节,设计了随音乐律动、哼唱主题旋律、打节奏为乐曲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透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三是强化对乐曲结构的整体感受。如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结构严谨,是带再现的单三步曲式。第一乐段旋律流畅,婉转,二部复调的写法使旋律连绵起伏、情趣盎然;第二乐段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等方面与第一乐段有着鲜明的对比,音乐形象活泼,灵巧,富有童趣。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但音乐更加紧凑、明快,在渐弱的乐曲结处,明亮的高音给人回味无穷的感受。在给学生欣赏这一音乐作品时,请他们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作品的不同段落,注意倾听音乐中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以及它们是怎样按一定的规律组成了旋律、乐段、乐章;倾听它们产生了什么样的和声、复调与配器效果。

二、重点强化,培养对乐曲主题的记忆力

一首音乐作品中,作者往往用同一乐曲素材的重复、变化或多种音乐素材的对比、并置等等手法,如果欣赏者缺乏对乐曲的记忆力,前面出现过的素材(比如音乐主题)没有留下印象,那么他也难以很好地领会后面出现旋律,不能从乐曲的前后对比和发展中获得整体的印象。我们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时,

通过“春景”、“爱情主题”、“英台抗婚”、“化蝶”即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这些乐段的欣赏,就很容易了解这首乐曲所表现的主题和结构了。另外,对于小学生来说,演奏所用乐器对于孩子分辨角色、增强音乐主题的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如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如能够辨认并记忆各种乐器的不同音色,就能感受角色的性格特点与矛盾冲突。如扁哨发出的嗄嗄声可使人联想到鸭子的扁嘴巴和蹒跚步伐,用单簧管低音区的跳音奏法描写小猫在捕捉猎物时的那种机警和灵敏的神态,用大管所特有的浑厚又低粗的声音描写老爷爷的龙钟神态,以及在节奏音调上又着意刻画了老人喋喋不休地规劝孙儿和自言自语的形象。

三、激发引导,深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特定情感

感受乐曲的情感对于音乐欣赏教学来说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我把握好两点:

一是力求准确地体会音乐作品本身所表现的感情内容。音乐作品(特别是器乐作品)不像文学作品那样,能用具有明确概念的文字来具体描述某种感情,它只能通过高低、强弱、节奏不同的音乐音响来进行概括性的表现。因此,我们在欣赏音乐时就需要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力,通过细心的体会,首先努力去了解作者在这首作品中,究竟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内容。

二是把对作品感情的体会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密切结合。如果欣赏者把欣赏音乐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密切结合起来,使自己不是纯客观地去体验音乐作品,而是把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感情和自己在生活

中所体验过的感情融为一体,变成切身的感受,就能更深地、更强烈地体会作品的感情内容。比如,我们在欣赏《野蜂飞舞》一曲时,听到音乐中对野蜂飞舞时发出的忽强忽弱、忽高忽低的嗡鸣声的模拟,便会自然地联想到野蜂在空中时远时近、时上时下地飞舞的生动景象。再如交响童话《龟兔赛跑》,作者根据童话《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采用模拟和描述性的手法作了音乐的陈述。以管弦乐器特有的音乐和表现力,塑造了小兔子和乌龟的形象以及他们各自的动态。乐曲发挥了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了林中的清晨景色和龟兔赛跑的热闹场面以及欢乐愉快的舞会等情节。乐曲通俗易懂,特别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儿童一边听故事一边听音乐,更能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从中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和关于管弦乐队的知识。

三是唤起对音乐的想像和联想。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我启发每一个学生用心感受乐曲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欣赏后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于是“过年了”“丰收锣鼓”“兴高采烈”“舞”“闹新春”等名字诞生了。因此,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想像和联想来补充音乐所不能直接表达的这些方面,使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更加丰富、深刻,就显得格外重要。

四、了解领悟,深入体会乐曲表现的思想内容

声乐作品由于明确的歌词,能够具体地表现出作品的内容,而要理解器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就困难得多。在教学中,我课前搜集大

量的相关资料,尽可能地做好案头工作,给孩子们讲解乐曲创作的背景及时代特征。在欣赏《第九合唱交响曲》的教学中,以介绍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入手,让同学们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贝多芬是怎么样的人?全面了解乐曲产生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坎坷经历和生活,以及平等博爱的伟大思想和杰出的艺术成就等,让学生充分了解乐曲的创作意图,更好地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通过了解背景、欣赏乐曲,使学生充分感受贝多芬伟大而崇高的思想及与命运搏斗的顽强精神,以及其心中对平等、和平、博爱的向往,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有效的教学策略较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使他们获得了美好的音乐享受,初步养成了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培养学生对音乐兴趣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使他们成为有审美情趣的人。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学会欣赏、乐于欣赏,让思维在音乐欣赏中漫步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