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若干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9中国外语博士论坛,大连

宁波大学教授范谊

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若干问题

内容提要教材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处于中枢地位,它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要改进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改革大学英语的教材体系和体例。改革的方向是按照交际教学法的基本原则,重新构建大学英语的教材体系,突出语言能力培养。改革的进路是实现教材教案化,设计具体的交互活动,改变现行课堂教学模式。适当降低课文语言难度,适当增加长度,有利于学生课内课外开展语言交际活动,促进语言技能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设计

1.教材在教学诸多环节中的地位

在大学英语教学诸多环节中,教材处于中枢环节的地位。大学英语教学不同于英语专业教学,也不同于专业英语(如法律英语等)教学,它面对的是全国近1200所高校的数百万大学生。它要求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水平测试,因此它不可能象英语专业或专业英语教学那样,主要由教师来考虑、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的教学指导思想,是通过大学英语教材变成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教材的设计模式很大程度上规定了课堂教学模式,而课堂教学模式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1)。一种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教材,必然造成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种按语言交互活动(interactive classroom activities)为中心而设计的教材,教师想要满堂灌也很难做到,除非他撇开教材另搞一套。

就一般情况而言,教师和学生是通过教材去理解、体会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指导思想。他们每天

和教材交道,而不是和大纲打交道。这一点我们和国外的教学传统有很大的差异(2)。按大纲描述的教学指导思想,由教师自由地选用教学材料(teaching material),就我国现有教育资源来看,还很难做到。绝大部分学校、教师还只能按教材(textbook)来实施教学。因此,要真正改变我国大学英语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从被动接受语言知识,转移到主动参与语言交互活动,首先要改革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体系。

2.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体系的弊端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使用最普遍的教材是由复旦大学董亚芬教授总主编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含精读、泛读、听力、语法和练习、快速阅读共五种。该套教材由国内九所重点大学磨砺六年,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现在已为全国80%以上的高校采用。平心而论,这套教材优点很多,是建国以后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诸多教材中最成功的一套,无愧于它所获得的各种荣誉。然而,在一片赞扬声中人们似乎忽视了这套教材在教学实践上的一些致命弱点。

这套教材始编于八十年代中期,86年出版试用本,92年出版正式本。它虽然及时吸收了刚刚兴起不久的交际教学法的某些思想和教学原则,但在本质上它还是以语言知识为教学中心的。全套教材以《精读》为核心,正好与当时的教学大纲所设计的课程体系相配合。一套《精读》教材,课文生词率高达8—10%,配以大量的词语练习;词汇知识、语法知识、篇章知识无所不包、使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只能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交际技能的培养和发展,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查国荣,1997:10)。因此,从普遍意义上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是“精读教学模式”(范谊、芮渝萍,1998:210-218)虽然教学目标定位在交际能力的培养上,但实际教学过程却还是以语言知识灌输为中心(3)。教师的理由很简单:一要应试,二是教材就这么编的。

然而,一套教材不管其设计多么周密,材料多么丰富,它的有效性还取决于这套教材在教学上的可实践程度(pedagogical practicability)。一种教材的可实践程度至少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教材难度是否与学生已有知识相符合;二是可用于实施的教学时数是否充足。从这个角度看,这套教材的可实践程度还是有问题的。

首先看口语训练。《精读》教材的确设计有口语训练活动。然而,由于“精读模式”使然,教材必须保证有较高水平的语言新知识输入量。其课文难度必须保持在一定高度上。以生词量为例。英语教学

专家John Greenwood(1985:95)认为,供阅读的课文生词量在2%是合适的。生词量超过5%的文章就应该放弃,而寻找其它更适合学生语言水平的文章。随意抽检《大学英语.精读》第二级的第十课。课文长度980词,专用名词不算,编者例出的生词总量就有81个,占课文词汇总数的8.3%,远远超过Greenwood的标准。因此要正确、充分地理解《精读》课文,一般要在教师的精心讲解下才能实现。以此为材料来进行口语训练,除极少数优秀生外,一般学生是很难上口的。更糟糕的是,强迫学生进行这样的口语训练,除了浪费大量时间以外,还会在学生心理上造成“口语恐惧症”、使他们更不敢开口。(4)

再看写作训练。由于大学英语教师现在普遍授课三个班以上,周学时至少12,学生人数按每班40人计算,他也要面对120人。如果每课一次作文,他要批改120篇。依笔者的经验,批改一篇作文至少要15分钟,批改120篇作文就需要30小时,这还不包括讲评、面批的时间。因此,虽然《精读》教材设计有写作训练项目,但从实际操作来看,也是名存实亡。一般的做法是把汉译英的几个句子权当写作练习。一学期真能做两、三次作文也就不错了。连《大学英语精读(5)》的主编翟象俊教授也很担心课时与教材内容的矛盾,把对作文的要求降为“不低于五篇”(翟象俊,1993:2)。

配套教材的使用也很有问题。由于《精读》教材知识含量大,内容丰富,在课堂上很难顾及其它配套教材,只能布置课外自学,辅之以课堂抽查。但是,根据笔者对8个4级班的调查,没有一个人说,他学完了《大学英语》1-4级全套材料。而绝大部分同学说,他们只学《精读》教材和《听力》教材。而听力是必须专门训练的。由于设备和干扰等原因,听力课也无法放在精读课堂进行。每周4节大学英语课(5)要处理这五种教材根本就不可能。即便是教师布置,学生自学,课堂抽查和反馈(如对照作业答案),也很难操作和完成。事实上,很多学校只好采取务实的态度,只使用《精读》和《听力》两种教材。

《大学英语.精读》的修订本,已于1998年正式启用。以上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修订本新增设了“复习练习”(主要是词语练习和翻译)、“句子练习”(句子释义和句型转换)、“翻译练习”(汉英互译,有句子翻译和成段翻译),“完形填空”增加了一篇,还增设了“科普读物及配套练习”。第四册每课平均达到29页之多,比修订前净增1/3以上,而增加的大部分是笔头练习,实在给人一种题海战术的味道。

现在,精读教学的内容与课时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姑且不讨论其它配套教材的使用问题,仅仅为了精读课赶进度,就只能牺牲学生课堂语言交互活动的时间。然而,语言交际能力恰恰只能在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