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应用解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部应用解剖

Applied Anatomy of Ear

颞骨的解剖 Anatomy of Temporal Bone

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外耳包括耳郭及外耳道;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内耳包括骨迷路及膜迷路,膜迷路藏于骨迷路内,分为耳蜗、前庭及半规管。中耳和内耳皆位于颞骨内(图1)。

图1

图2

颞骨位于头颅两侧,为颅骨底部和侧壁的一部分。它为一复合骨块,由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组成。其上方与顶骨相连接;前方与蝶骨和颧骨相连接;后方与枕骨相连接(图2)。

(一)鳞部

鳞部位于颞骨前上部,形似鱼鳞,有内、外两面及后上、前下二缘。外面光滑略外凸(图3)。有颞肌附着,表面有浅细的颞中动脉沟,内面呈凹面,为大脑颞叶所在区(图4)。有大脑沟回的压迹及脑膜中动脉沟。鳞部下方是颧突及其前后根,颧突后根接颧突上缘,向后延伸为颞线,颞线常作为估计颅中窝硬脑膜平面的标志。颧突后根与外耳道后壁之间有外耳道上三角,内含有许多小孔,故称此区为筛区。外耳道后上方有高1mm、长5mm条状或三角形突起,称外耳道后上棘。外耳道后上棘和筛区是乳突手术时指示鼓窦位置的重要解剖标志。颧突前根接颧突下缘,有圆形隆起,为关节结节。

图3

图4

(二)鼓部

鼓部位于岩部之外,鳞部之下,乳突部之前,为一“U”形骨板,构成外耳道前壁、下壁和部分后壁。鼓部的前下面形成下颌凹的后壁。鼓部内侧端有一小沟,名鼓沟,鼓膜边缘的纤维软骨环嵌入沟内,鼓膜附着于

图5

此。鼓部前上缘内侧与岩部形成岩鼓裂,外侧与鳞部形成鼓鳞裂。在鼓鳞裂后的鼓部外侧骨质形成外耳道后上棘。鼓部后上缘与乳突部形成鼓乳裂,成人此裂多已闭合,而儿童多留有痕迹。茎突自鼓部的下面伸向前下方,有茎突舌骨韧带、茎突下颌韧带、茎突舌肌、茎突咽肌、茎突舌骨肌附着。在茎突根部的稍后方有面神经通过的茎乳孔。婴幼儿的乳突因乳突尚未发育,位置很浅,施行耳后切口时不应向下延伸,以免伤及面神经(图5)。

(三)乳突部

位于颞骨鳞部后下方,呈一锥形突起。外面有一不恒定的孔,名乳突孔,有乳突导血管穿过,乳突尖内侧有深沟名为乳突切迹,二腹肌后腹起于此处。切迹内侧有一浅沟,枕动脉由此经过。乳突内侧面形成颅后窝的一部分,面向小脑,内侧面有一弯曲的深沟名乙状沟,乙状窦位于其内。乙状沟的深浅、宽窄及其骨

壁的厚薄因乳突气房发育程度不同而异,正常人乙状沟前壁距外耳道后壁约为14mm,有2%~5%的人乙状沟前壁前移与外耳道后壁融合,约有8.7%的人乙状沟骨壁凸人乳突腔。因此术前应仔细阅读X线摄片,确定有无乙状沟前移而必须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图6)。

图6

(四)岩部

为一长形的三棱锥体,位于颅底,嵌在枕骨与蝶骨之间。它有一底、一尖端、三个面和三个缘,听觉和平衡器官均位于其内。岩部的底与颞骨鳞部和乳突部融合,尖端向内前方微向上,嵌于蝶骨大翼后缘和枕骨基底部之间,有颈动脉管内口穿过,并组成破裂孔的后外界。

1.前面:主要为岩部前面,组成颅中凹的一部分,与鳞部的脑面以骨缝相连。其中部有上半规管形成的弓状隆起,其外侧稍凹,为鼓室盖。弓状隆起的内侧有两个小沟与锥体长轴平行,外侧是岩浅小神经沟,内侧是岩浅大神经沟,两沟向后延伸达面神经管裂孔。两沟的前内近岩尖处有一浅凹,名三叉神经压迹,为半月神经节所在处(图7)。

图7

2.后面:组成颅后窝前壁,和乳突部内侧面相连。在后面的中部有内耳门通内耳道,为面神经、听神经和基底动脉的内听支所经过。内耳道的外下方,有一个被骨板遮盖的裂隙,即前庭导水管外口,为内淋巴囊所在处。

3.下面:组成颅底外面的一部分,凹凸不平。在下面近尖处为腭帆提肌和咽鼓管软骨附着处。尖端的后外方有颈内动脉管的外口。颈内动脉管外口后方有颈静脉凹。颈静脉凹与颈内动脉外口之间是一薄骨嵴。嵴上有鼓室小管下口,为舌咽神经的鼓室支所经过。颈静脉凹内有乳突小管口,迷走神经耳支由此穿过。颈静脉凹内侧,有一三角形小窝,内有蜗小管外门,外淋巴液通过小管向蛛网膜下腔引流(图8)。

图8

4.上缘:最长,有岩卜沟容纳岩上窦,沟缘有小脑幕附着;内端有一切迹,内含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的后部。上缘尖端借岩蝶韧带和蝶骨连接形成小管,内有外展神经和岩下窦经过。故岩尖炎时可并发外展神经麻痹。

5.前缘:岩部前缘的内侧部分与蝶骨大翼连接形成蝶岩裂;外侧部分形成岩鳞裂和岩鼓裂;在岩部与鳞部之间,有通人鼓室的鼓膜张肌牛管和咽鼓管半管。 6.后缘:连接枕骨,形成浅沟,内含岩下窦;外侧部分和枕骨的颈静脉凹形成颈静脉孔。

外耳的解剖 Anatomy of External Ear

外耳为位于鼓膜以外的部分,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一)耳郭

耳郭借韧带、肌肉、软骨和皮肤附丽于头颅侧面。与头颅约成30°夹角,分前外面和后内面,前外面凹凸不平,有一突出翻卷的边缘名耳轮,耳轮后上部有小结节名耳郭结节。耳轮前方有一与其约相平行的弧形隆起称对耳轮,其上端分叉成为上、下两个嵴状突起,名对耳轮脚,二脚间的凹陷部分名三角窝。耳轮和对耳轮之间有一窄而弯曲的凹沟名舟状窝,或称耳舟。对耳轮的前方有一深凹名

耳甲,它被耳轮脚分为耳甲艇和耳甲腔两部分。耳甲的前面有一突起,遮盖外耳道口名耳屏,耳屏的对侧有一突起名对耳屏,耳屏和对耳屏之间有屏间切迹。对耳屏的下部有耳垂,内无软骨。耳廓后内面稍膨隆,与颅骨侧面形成耳后沟(图1)

图1

(二)外耳道

外耳道起自耳甲底,内至鼓膜,成人全长2.5-3.5em,外1/3为软骨部,内部骨部,两部交界处最狭窄称为峡部,外耳道软骨与耳郭软骨相连续,外耳道顶部则无软骨,形成一个缺口,称耳界切迹,行耳内切口时经此不伤及软骨。外耳道皮肤较薄,与软骨膜和骨膜附着紧密,故外耳道皮肤有炎症时疼痛剧烈。软骨部的皮下组织含有盯聍,易形成盯聍栓塞(图2)。

(三)外耳的血管及神经

外耳的动脉由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和上颌动脉所供给。外耳的静脉流人颈外静脉、上颌静脉和翼丛。外耳的神经由三叉神经下颌支的耳颞神经、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面神经的耳后支、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耳支所分布(图3、4)。

(三)外耳的血管及神经

外耳的动脉由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和上颌动脉所供给。外耳的静脉流入颈外静脉、上颌静脉和翼丛。外耳的神经由三叉神经下颌支的耳颞神经、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面神经的耳后支、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耳支所分布(图3、4)。

图3

图4

中耳的解剖 Anatomy of Middle Ear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四部分。

(一)鼓室

鼓室在鼓膜和内耳外侧壁之间。向前经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向后借鼓窦口与鼓窦及乳突气房相通。鼓室分为3部分:位于鼓膜紧张部上缘平面以上的部分,名上鼓室;位于鼓膜紧张部上、下缘平面之间的部分,名中鼓室;位于鼓膜紧张部下缘平面以下的部分,名下鼓室。鼓室的上径约14mm,前后径约11mm,内外径约2~6mm,以鼓膜处内外径最短(图1)。

图1

1.鼓室:有顶、底、内、外、前、后6个壁。

(1)鼓室顶:由颞骨岩部的前面所形成,亦名鼓室盖,将鼓室和颅中窝分隔,向后和鼓窦盖相接,向前和鼓膜张肌管的顶相连续。鼓室顶有岩鳞裂,硬脑膜的细小血管经此与鼓室相通,鼓室病变可经此裂进入颅腔。

(2)鼓室底:底部借一层薄骨板将鼓室与静脉球分隔,向前和颈动脉管的后壁相连。底部的内侧有一小孔,有舌咽神经的鼓室支穿过(图2)。

(3)内壁:即内耳的外侧壁,内壁中部有一隆起,名鼓岬,为耳蜗度周所在处。鼓岬表面有鼓室丛。在鼓岬的后上方有前庭窗,又名卵圆窗,镫骨底板借环韧带与之相接。在前庭窗的上方有面神经管的水平段,面神经由此经过。在面神经管的上后方有水平半规管凸。在前庭窗的前上方有匙突。在鼓岬的后下有蜗窗,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