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自主管理的五大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自主管理的五大策略
莱州市双语学校赵福庆
所谓“自主管理”,就是要唤醒管理对象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赋予其自主管理的权力,并为其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平台,促进其自我发展与主动发展。对于学校而言,组织及其成员一旦具有了这种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就会张显出强大的活力和激情,使其获得不可逆转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这也是一所创新学校应该拥有的一种产品和产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主管理的水平的提高都要经历从自主意识的唤起到自主行为的
形成,到自主能力的提高的过程,经历从个体自主到群体自主,形成团队自主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在宏观管理上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措施。
一、自主管理应从培养情感基础开始
不论是谁,新到一个单位,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适应的快与慢,除了性格上的原因,主要在于人对单位的认同感。如果对这个单位感到满意,人就会积极地适应这个单位。所以我们认为,认同感是自主的萌芽,是人生发自主的原点。
相反,即便长期身处一个组织内,也未必对组织产生认同,可能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何为认同感?我们认为产生认同感的特征是:(1)组织成员开始融入组织时就对组织有良好
的印象,或者随着对组织的认识,逐步对组织产生良好的印象;(2)组织成员认为组织中的文化符合自己的身份和价值;(3)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很快接纳自己,或自己因属于这个组织而自豪。
针对认同感的特征,学校从建校至今一直注重这方面的文化建设,努力通过有效的活动或文化载体使教师产生良好的认同意识。比如,建校初期,面对百废待举,满目荒凉的学校环境,教师们对于学校的现实是不会有认同感的,对自己的前途也会感到茫然。在这个时候,学校通过精神文化影响让教师们产生进一步认识学校的意愿,适时地开展了“我与双语有缘”系列活动,打出缘份牌,提出“苦战一千天,我与双语共发展”的口号。当经过三年的同甘共苦的建校历程,学校初步显示出它的大气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时,教师们对由自己亲身参与建起的学校产生了情感。在创建适合教师身份的学校文化方面,我们也特别重视这方面的体现。双语的教师大多数是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根据这些教师的特点,我们适时地开展“名师工程”,“青兰工程”,“健身娱乐工程”等,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学校是一块适合他们生长的土壤。双语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每年都融进许多新教师,为使新进的教师在短时间内对学校产生印象,每年教师节前都搞一个很重要的欢迎新教师见面会,通过让他们参观学校,聆听校长讲述学校发展史,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认同感对于唤起人的自主管理意识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对于所在单位的归属感。按照马斯洛的需要
层级理论,归属感属于人的中等层次的需要,是通往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桥梁。归属感的建立需要满足下列条件:(1)组织能够满足成员生存及生活的需要;(2)成员在组织中能得到尊重;(3)成员在组织中能够得到公平竞争和不断发展的机会。基于此,在双语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努力为教师们提供生活方面的
条件,小到我们搞的“饮水工程”、“馒头工程”,大到为教师每人解决一套住房,让老师们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为体现“家”感觉,3年校庆之后,学校在全体老师中开展了“我是双语人,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双语”的系列活动。教师们利用博客这一平台,深情地抒发着“兄弟姊妹是一家”、“你行,我也行”平等互助、相互勉励的情感。
认同感产生于对组织的信赖,归属感产生于对组织的依赖,而责任感则是由此而产生的对组织的责任意识,归属感越强,人对组织的责任感就越强。责任感与责任不同,责任是指对任务的一种负责和承担,而责任感则是一个人对待任务、对待组织的态度。为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自2004年起,学校开展了“我的生命与双语同在”的主题系列活动,这既是双语文化的更高境界,也是学校发展体现在学校文化上的必然归宿。这种责任感已经从把学校建设好转变为提升学校的品牌价值,教师们自觉提出了“双语振兴我的责任”的响亮口号,“育优生,做名师,建名校”成为教师们共同的追求,绝大部分教师已经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学校的兴衰紧紧地挷定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同进共退,荣
辱与共”的情感。实践证明,当责任感随着组织中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的时候,成员自主管理的愿望就会变成他们自觉的行动。在责任感的驱使之下,紧迫感、使命感和危机感都会得到加强,这不仅是对组织中的成员自身而言,也是成员对组织发展的责任意识。
二、自主管理要关注个体自主的发展阶段
从自主管理的理论上讲,人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依
赖期、独立期和互赖期。人也就是在由依赖到独立、进而互赖的循序渐进中,完成自主能力的养成与自我价值的构建。
(一)从依赖期到独立期
顾名思义,依赖期是围绕着“你”这个观念,所做各事都要靠别人来完成,一旦有差错,便全然怪罪于你,没有了自我价值观的追求。而独立期则着眼于“我”的观念,自理,自立,强调思考、创造、分析、组织等,形成心智与情感相对统一的自我独立。因此,独立要比依赖成熟得多。
当前,学生、教师以及领导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学生由于年龄原因依赖性较强,他们缺乏思考与分析力,喜欢推诿责任,加之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病态的家庭教育模式,更从客观上加重了学生这种自私自利、过分依赖的心态。教师则由于制度化教育的弊端和自身素质的规限,而多为教学经验的沿袭者或教育改革的应声虫,他们缺乏自我人格的魅力,教育目的也很模糊,更不用说自觉的研究与探讨,所以很难真正达成教育
的自主与创新。领导阶层也由于“宝塔式管理”的缺陷,而带来一定程度上教育思考力的缺失,一直以来让上级牵着鼻子走,难以走出自己的路。
要想从依赖期过渡到独立期,至关重要的就是完成知识、心理、情感上的独立,事事主动积极,而非受制于人,拥有自我评价和思考力,建立自我价值观。
人性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培养每一个人的独立人格,是我们发展的努力方向和坚定信念。学校将“个性”作为最重要的发展特色之一,提出了“挑战自我,主动发展,张扬个性”、“个性因创新而精彩”等口号,并将它们悬立在学校最显眼的位置,学校的操场上、植物园、草坪里也处处可见有关“个性”的宣传栏和标语,时时叮嘱每位领导、老师、每个学生,要将自我的个性作为自我发展的重心。这就创设了一种尊重个性、张扬个性的大氛围。
在学生个性培养上,学校注重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和自信心的建立。学校开展了“百项小明星争章”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个性。每项争星活动都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在小组里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责任感倍增,独挡一面,不仅捧回了各色各样的省市乃至国家的奖杯和奖状,,更重要的是不断引导孩子们走向独立。
为了让教师拥有自我,我们引导教师在建立教育价值观上下功夫。学校每年寒暑假都要聘请省内外著名教育专家到校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