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西南小镇的巨变(文建明工作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西南小镇的巨变——四川省营山县城南镇党委工作方法的调研报告

一个西南小镇的巨变

——四川省营山县城南镇党委工作方法的调研报告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过去、现在是天壤之别。

2003年春天,文建明走马上任。虽说城南镇是城郊镇,外号却叫“城烂镇”。听说来了新书记,30多拨讨债的人冲进了镇政府。如今,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8年翻三番,镇村债务全部归零,村民送给镇党委8面锦旗。

乡亲还是那些乡亲,是什么改变了他们?

“文建明工作法”,也称“乡镇党委三二工作法”,改变了城南镇的经济社会发展面貌,更彻底改变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三制”:分类式推进工作

乡镇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过去一些乡镇干部忙于应付,顾此失彼。文建明推行了“三制”,工作有重点、有分类,推诿扯皮少了,效率自然就高了。

2009年9月,甲流来势汹汹,营山县卫生局局长杨茂康一筹莫展:县上的传染病区由于土地纠纷无法隔离,即便隔离又没有施工队愿意接那儿的活儿。传染病区位于城南

镇,杨茂康找到了文建明。

甲流应急工作组迅速成立。第一天,文建明和工作组人员走访了11户人家,刁难的,说理;困难的,补助。土地纠纷很快得到解决。第二天,150人的应急队伍进驻施工。3天后,传染病区的围墙拔地而起。

一堵围墙,见证了城南镇“三制”的效率:对业务工作实行“常抓制”,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确保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对中心工作实行“分组制”,组建由分管镇领导牵头负责的工作小组,建立领导责任制,分组联村包片,确保中心工作专人抓、重点抓;对应急工作实行“集中制”,建立应急工作预警制、全民动员制,集中力量攻坚。

■“三定”:绩效式管理干部

刚到城南镇,第一次开干部大会,文建明就吃了一惊:70个镇干部、192个村组干部。

“有利的事抢着干、没利的事绕着走,做事凭感情、上班看心态。”村民办事找不到人。村镇的弊端人人知,谁都没个长久之计。

必须制度管人!经过仔细调研,文建明拟定了“三定”:定岗:打破行政、事业界限,整合人员资源,将乡镇机构重新布局,组建两办四中心,即党政综合办、督查考核办,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财务结算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政策法规服务中心。

定员:年初,对书记、镇长以外的所有干部,严格程序公开竞岗。上岗人员一岗多责、统一调配、动人不动编。落岗事业人员保留编制,发放基本工资和生活津补贴,鼓励到村社任职或自主创业,可参加第二年新一轮竞岗。

定酬:上岗人员的报酬是“工资+生活津补贴+工作绩效补贴”。其中,业务工作实行定补制,按出勤情况计发;中心工作实行积分制,按完成进度和实际效果积分;应急工作实行奖励制,根据任务轻重、完成情况给予奖励。

“全体起立、重新上岗”的方案一公布,全镇上下炸了锅。在质疑声、埋怨声中,21个镇干部、34个村组干部层层选拔、脱颖而出。

改革出活力。仅仅两周,机构消了“肿”,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工作运转井然有序,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三教育”:全员式教育引导

在城南镇,找媳妇、贷款,都要问问是几星文明户。外地人听着纳闷,城南镇的百姓都对“三教育”如数家珍。

一进镇政府大门,墙上贴的就是“三教育”,细则醒目。

群众“十好”教育,每月一次形势教育、每季度一次法制教育、每半年一次感恩教育。每年评选一批“十好家庭”、“十好文明店铺”等。对“十好”,公开授牌;对后进,专

人帮扶。

党员党性教育,每月一次党课,每年一次民主评议,表彰一批优秀党员。

干部爱民教育,每月一次干群恳谈会;每半年一次点评会,领导点评和干部互评相结合;每年一次群众评议,干部双向述评,接受满意度测评,评选表彰一批爱民干部。

有的干部爱赌,文建明想出了“土法子”——自制“戒赌牌”,印上自编的《戒赌歌谣》,要求爱赌的干部像小学生那样整天高声诵读。这一招立竿见影。

如今,在城南镇,广播电视每天早、中、晚轮流播放“十好”评选结果,评上的脸上有光,没评上的心里发慌。全镇形成了人人都是“追星族”、家家争当“星级户”的好风尚。

■“两下”:寻访式解决问题

去年春天,一个马蜂窝在光荣村一家村民屋顶上落了户。没想到,这件让村民闹心的事,从村报到镇,又从镇协调到县,县消防队派出消防员,三下五除二挪走了马蜂窝。

牵一发而动全身。借这件小事,全镇进行了一场安全隐患拉网大排查。电网安全、燃气安全、房屋安全等,事无巨细一一解决。

翻开《城南镇下访寻问题解决督办通知》,生活小事、拆迁修路的大事,每一件都处理得妥帖到位,都工整地记录

着来龙去脉。

“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干部眼睛向下,党和群众贴得更近了。”文建明向我们详尽讲述了城南镇推行的“两下”。

“下访寻问题”。每月1日至5日,镇村干部带着“寻问题解决表”进村入户,建立台账。6日至10日,村党支部召集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研究解决方案。11日,镇党委研究村解决不了的难题,发《督办通知》交镇村及村民代表联动解决。实行回访评价,对未办结和效果不佳的责令限期整改,群众不满意台账不销号。

“下村解难题”。实行干部联片包村,每周两三天,各包村干部深入村组,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推行民事代办,在村里设置“民事代办”服务站。开通“110”服务热线,干部电话印发到每家每户,群众“电话一打”,干部“服务到家”。

近3年,全镇寻访问题1985个,解决率达99%,7个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600多个信访问题解决在一线,镇村干部先后下村为群众解决问题2万余个,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

■“两集中”:便捷式服务群众

镇村财务混乱,糊涂账比比皆是,镇上债务高达2000多万元,村民怨声载道。一个改革的新点子浮现在文建明的

脑海——实施“两集中”。

集中服务。设立政务集中办事大厅和村务集中办事点,把村上公章集中到镇上,每逢赶集日,镇村干部集中办公、一条龙服务。推行“百姓经济”,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指导、群众主导原则,实施“户户创家业、能人创企业、老板创大业、回乡创新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

集中理财。在镇设立财务统管结算中心,用电脑取代手工作账,财务直接核算到村组、项目、农户,资金支配使用权仍归属各村(社区)、各部门,实行收支分线、村财镇管、财务统管。

很多百姓也从“两集中”中尝到了甜头,走马村村民李隆轩过去给女儿办结婚证明,折腾了两周;现如今,办理建房手续只花了10分钟。

近年来,全镇新建14.7公里的环形村道水泥路,惠及1.1万人。建立“支部+市场”、“支部+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多个,建立1个失地农民创业就业示范园,培育种养大户135户,引进投资2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20余家。

这不是一个人的道路,而是新时期乡镇党委的一条出路。如同一面多棱镜,“文建明工作法”继承了党的光荣传统,又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特点;折射了当前基层党组织面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