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数学教学中践行新课程理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数学教学中践行新课程理念

发表时间:2014-06-12T14:06:03.827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4月供稿作者:许瑞廷[导读] 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许瑞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 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我们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的机会,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和归纳。如:教学比的应用这一课时,在学生求出了玉米地的面积与大豆面积的比为3:

2 后,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3:2 的概念,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进一步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个比,能联想什么?”在学生回答出:玉米的种植面积是大豆的;大豆的种植面积是玉米的;玉米的种植面积是总面积的,大豆的种植面积是总面积的……在这过程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教师则始终处在“导”的位置,学生哪怕是有一些误差,也是可取的,使学生真正感到师生间的平等、民主与合作。积极参与、敢于尝试,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灵活的思路选择余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2 善于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数学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及现实的实例,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以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对话表演,操作实验,多媒体投影等形式出现,然后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交流,质疑,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以学生课前搜集的大量信息,儿童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对搜集的信息让学生进行加工整理,使之创设成为有价值的情境。例如:在教学利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去银行调查利率,同时可以实际操作,拿100 元到银行进行定期存款,观察存单。上课时,教师出示一张定期存单,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懂了什么?从而引出了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的概念。

3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3.1 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能够想象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多思考这样的问题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

3.2 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3 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4 应用拓展,解决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尝试问题的解决。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组开展讨论、交流,然后由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这样由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获取教科书中未能表达的知识层面。解决问题中的交流与合作不能流于形式。交流前要有明确的目标,讨论的问题要有思维的价值。另外,合作探索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必须以学生的独立探究为基础。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可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也可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加以引导,千万不能教师代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才能成为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需要。解决数学问题后,学生已掌握了获取新知的方法,但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数学走进生活的现实中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不是单纯地做练习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向社会,搜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新课程的宗旨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面对着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既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又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作为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实践,才能真正把新课程理念,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作者单位:河北省威县方营学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