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复述_的艺术_论当代先锋作家的文学批评_叶立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0 ·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当代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趋边缘化,文学批评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尽管批评界和学界为解决这一问题,在革新文学批评的话语模式与理论资源等方面作了各种努力,但却收效不大,而90年代中后期看似热闹的批评景观,实际上也只不过是一种表象的繁荣:无论是文化研究的兴起、媒体批评的发达,抑或学院派批评对于学术规范性的自我追求,都不过是当代批评话语与文学诗性本源不断疏离的诸般明证。在此背景下,当代先锋作家的文学批评,因其对文学经典的诗意表达和复述改写,以及对小说与批评两种异质文体的创造性转换,从而在时下重构文学批评话语谱系的实践过程中,具有了某种可资借鉴的实践和理论价值。
一
若以时间而论,先锋作家的文学批评活动可追溯至85新潮初始之日。彼时为彰显自身的革新意识,马原、余华、残雪等先锋作家均以创作谈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文学理念。这种针对自我创作发言的批评行为,起初与传统意义上的作家批评并无二致,两者都以私人化的审美经验和思想旨趣为批评依据。但在具体的话语实践层面,先锋作家的文学批评却显示出了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其中,马原的《方法》、余华的《虚伪的作品》等文皆名动一时。进入90年代以后,先锋文学作为一种创作潮流已然式微,但这一低谷却是先锋作家在动摇了现实主义的文学规范之后,开始提炼自我创作经验并藉此重构文学秩序的一个历史起点。为达此目标,许多先锋作家都不约而同地从小说创作转向了文学批评。迄今为止,结集成书且影响较大者,计有余华的《我能否相信自己》,马原的《阅读大师》,格非的《塞壬的歌声》,残雪的《灵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解读博尔赫斯》、《艺术复仇》、《永生的操练——解读“神曲”》、《把生活变成艺术》等等。
就文体而言,先锋作家的这些批评文字,尽管常常以随笔性的“文学笔记”命名,而且其主
体内容也大多是对中外经典作品的解读,“但在文学批评的表象背后,却暗含着80年代以来先锋作家自身的文学经验。这些潜在的文学经验,一旦被转换为批评的武器,便拓宽和延伸了批评对象的意义空间;相反,经过阐释的经典作品,又在为先锋作家提供崭新文学经验的同时,改变着先锋写作的原有面貌。因此,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文学笔记’,就不仅仅是先锋写作从小说向文学批评
“复述”的艺术
——论当代先锋作家的文学批评
叶立文
内容提要 作为一种新型的写作方式,先锋作家的文学批评不仅对经典作品进行了诗意表达和“复述”改写,而且还以艺术化的创作行为,不断游走于小说与批评这两种异质文体之间。在此过程中,先锋作家普遍遵循了对原作故事情节的“复述”原则,并以个人化的思想旨趣与审美经验,在“心理填空”和“心理代入”式的情节补写中,实现了与批评对象的精神对话。先锋作家这种跨文体的批评方式,在重申现代小说之艺术本源的同时,也为重构当前文学批评的话语谱系提供了参考价值。
“复述”的艺术
·181 ·
的文体转换,更是先锋作家对80年代先锋小说创作的某种延伸与转化”。这种游弋于小说与批评两种文体之间的批评方式,就文体特征来说,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一种“复述”的艺术。
所谓复述,指的是先锋作家在解读文学经典时,并不像学院派批评那样以某种理论方法为批评依据,也不像媒体批评一般热衷于简单随性的价值判断。他们的批评方式,首先是一种对经典作品故事情节的“复述”,即“用写作者的感觉去追随别人的写作”。把别人写下的故事缝缝补补再讲一遍,而且还在瞻前顾后的复述进程中左右逢源,通过不断融入自己的写作感觉与阅读经验,达到与批评对象展开精神对话的研究目标,如此多元复调的批评奇观自会令读者耳目一新。
作为一种基本的批评方法,“复述”普遍存在于各个先锋作家的批评文本之中。这种复述,实际上是批评者对于文学经典的阅读理解:在追随莎士比亚、但丁和卡夫卡等文学大师的写作过程中,先锋作家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情节复述,以自己的叙事方式重组了故事进程。譬如重新设定原作的时间叙事,将经典作品中以心理时间结构故事情节的方式予以叙事还原,通过梳理隐含于原作中的叙事逻辑,呈现人物隐秘曲折的内心之旅;又或以“心理填空”的复述方式,补写原作中省略空缺的心理内容,同时辅以旁白般的插入式叙事,向读者揭开经典作品自身所秉有的艺术本源……。在此过程中,批评者的叙述声音直接融入了批评对象的叙述进程,所谓复调式的叙述景观便由此渐次形成。在这两种声音的交相辉映下,批评者与批评对象其实已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先锋作家的复述式批评并不以完整还原作品的故事情节为重点——毕竟他们的批评本意远非是普及名著,而读者亦无望借其速读经典。实际上,这种复述式批评在很多时候都是以提取原作中的若干叙事情境为契机,适时插入批评者自身的思想感悟与经验体会。就此而言,先锋作家对于文学经典的复述追随其实也是一个重写过程。在这种以写作者自身文学经验为蓝本的重写过程中,文学批评常见的过度阐释与思想误读自会比比皆是。但对于先锋作家来说,复述与重写仅仅是体现批评者和文学大师之间对话意识的一种手段,知识
学层面的求真目标也远非批评者的创作初衷。他们的真正目的,其实是想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复述与重写,在与文学大师们的精神对话中,审视和检讨中国当代文学的方向性问题,并试图以此揭示现代小说的艺术本源。那么,如何复述?怎样重写?现代小说的艺术本源究竟如何?凡此种种,皆在不同的先锋作家笔下得到了深入阐发。
二
由于先锋作家的批评理念主要植根于个人化的思想旨趣和审美经验,故而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不同的批评者即便是在分析同一位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时,其关注重点也不尽相同。大致来说,先锋作家的文学批评可分为以下三类:其一是以马原和余华为代表,关注经典作品中叙述(形式)问题的文学批评;其二是以残雪为代表,侧重发掘人物精神世界的文学批评;其三是以格非为代表,试图融合学院派与作家式批评的文学批评。这三类文学批评尽管在话语实践中形态各异,但万变不离其宗,都能反映出先锋作家对于现代小说之艺术本源的独特理解。
首先来看看马原和余华的文学批评。在他们的批评实践中,叙述方法一直是一个核心话题。尽管这两位作家对于经典作品的解读,也有析其思想要义、赏其美学韵味的批评取向,但他们更关心的,却是那些作为批评对象的文学大师,例如海明威、福克纳、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究竟是用什么叙述方法对一个故事、某段情境,甚至一种情绪进行了结构、营造和铺排的?作为批评者的马原和余华,实际上最想弄清楚的问题是,那些文学大师为何要如此这般地去进行叙述?这种叙述给读者造成的阅读感受又如何?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原和余华所讨论的叙述问题,本身就暗含了叙述方法和叙述功能这两个层次。他们复述经典的目的,是要在还原作品故事情节、辨析某段叙事情境的基础上,提炼出原作者的叙述方法,并讨论这一方法的功能性效果。就此而言,由叙述方法的提炼到叙述功能的说明,便构成了马原和余华在批评实践中最为基本的叙述逻辑。
不过与学院派批评擅用的叙事学方法不同,这两位先锋作家在批评实践中对叙述问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