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学牛羊课件)牛流行热腹泻恶性卡他三合一
牛羊病防治—恶性卡他热(动物传染病防治课件)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培养鉴定、动物试验 和血清学诊断等。注意与牛巴氏杆菌病、口蹄疫、牛病毒性 腹泻/粘膜病等的区别。
防治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禁止牛和羊的接触。 2. 发病时应及时隔离,消毒,对症治疗。治疗可用肾上腺皮质
激素、抗生素、氯化钙、强心剂和葡萄糖生牛恶性卡他热是由恶性卡他热病毒引起的牛等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 热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其特征为持续性高热,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 发生卡他性纤维素性炎症,并伴有角膜混浊,神经症状,淋巴结肿大。
本病散发于世界各地,但具有很高死亡率。该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B 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
虹膜睫状体炎和进行性角膜炎 可能在8h内变得完全不透明
趾间溃疡糜烂
鼻甲骨黏膜出血、坏死
舌糜烂
症状
硬腭糜烂
真胃黏膜和肠黏膜出血性炎症 有部分形成溃疡
小肠糜烂和出血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依临床症状而异。除上述眼、鼻、口和皮肤 病变外,全身淋巴结肿胀和出血;胃肠粘膜充血出血;脑 膜充血,有时可见出血。脾肿大,心肌变性,心外膜有点 状出血。
症状
3. 肠型 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为特征。高热稽留,严重腹泻,粪便如水
样,恶臭,内含有坏死组织和血液。
4. 皮肤型 体温升高,皮肤出现丘疹、水疱,关节显著肿胀,淋巴结肿大。
症状
牛羚感染后症状不易察觉
病畜鼻腔可见大量的脓性黏性分泌物
症状
鼻咽部有大量的 黏性脓性分泌物
虹膜睫状体炎 和进行性角膜炎
流行病学
1. 易感动物:本病主要发生于1~4岁的黄牛和水牛,绵羊和鹿也可感染,但症状不 易观察或无症状,成为病毒携带者。
《牛羊传染病》课件2

羊痘
总结词
接触传染、皮肤丘疹、呼吸道症状
详细描述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皮肤损伤和呼吸道传播 。病羊出现皮肤丘疹、发热、呼吸道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口蹄疫
总结词
高度传染性、水疱性病变
详细描述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消化道传播。病畜口腔、蹄部出现水疱性病 变,高热、食欲不振等症状,但恢复后产生免疫力。
诊断方法
采集病牛血清进行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 试验,同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治疗效果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病牛康复,未再出现异 常症状。
某地区牛瘟的预防措施
地区概况
某地区养牛业发达,但近年来牛瘟时有发生,给养殖户带来巨大 损失。
预防措施
加强检疫和疫苗接种,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对病死畜进行无害化处 理,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
《牛羊传染病》ppt课 件
目录
• 牛羊传染病概述 • 常见牛羊传染病 • 牛羊传染病的症状与诊断 • 牛羊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 案例分析
01
牛羊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牛羊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 牛羊体内,经过一定潜伏期,表 现出的一组具有共同发病特 Nhomakorabea的 过程。
特点
具有流行性、传染性、地方性、 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对牛羊 养殖业危害极大。
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地区牛瘟发病率明显降低,养殖户的经济 效益得到提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牛羊传染病的症状与诊 断
症状识别
01
02
03
04
发热
动物传染病学-牛病串讲PPT课件(精品)

弹状病毒的粒子形态。
三、流行病学
主要侵害牛,特别是奶牛和黄牛。 患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源,经吸血昆虫叮咬传播。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10月是流行高峰。 该病传播力强,迅速传播,呈流行性发生,在牛
群中呈跳跃性传播,具有明显的周期性,3~6年 流行一次。
四、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眼结膜充血, 眼睑水肿,流泪。口腔发炎,流涎,浆液性或黏 液性鼻涕。呼吸加快,腹式呼吸,皮温不均。
牛羊的传染病
• 牛瘟(1956已消灭) • 牛流行热 •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 牛恶性卡他热 •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 • 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 • 牛羊出败 • 地方性牛白血病 • 牛羊痘
• 小反刍兽疫 • 羊梭菌性疾病 • 蓝舌病 • 山羊病毒性关节炎-脑炎 • 茨城病 • 羊传染性脓疱 • 绵羊痒病 • 阿卡斑病 • 边界病 • 羊肺疫
牛病毒性腹泻:小肠黏膜出血、坏死,并形成栓子。
牛病毒性腹泻:小脑发育不全(右);正常(左)。
六、诊断
初步诊断:根据病史、症状和病变可初步诊断, 确诊需做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
病毒鉴定:分离培养、免疫荧光、PCR 。 血清学检查:中和试验、ELISA和补体反应。
充血、流涎。 唇、腭、舌、咽部形成伪膜或烂斑。 肠道黏膜出血、糜烂,形成伪膜。
口腔 小肠
食道 膀胱
五、防制
免疫预防:牛瘟兔化弱毒疫苗、山羊化兔化弱毒 疫苗、绵羊化兔化弱毒疫苗。
牛流行热
(Bovine epizootic fever)
一、概述
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
鼻眼有浆性分泌物;口流涎,呼吸有臭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牛羊传染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动物疫病防治课件)

流行病学
本病可感染黄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鹿及小袋鼠,家兔可实验感染。 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病毒。绵羊
多为隐性感染,但妊娠绵羊常发生流产或生产先天性畸形羔羊,这种羔羊也成为传染 源。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直接或间接接触均可传染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而 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 本病的流行特点是,新疫区急性病例多,不论放牧牛或舍饲牛,大或小均可感染发病, 发病率通常不高,约为5%,其病死率为90%~100%,发病牛以6~18个月者居多;老 疫区则急性病例很少,发病率和病死率很低,而隐性感染率在50%以上。本病常年均 可发生,通常多发生于冬末和春季。本病也常见于肉用牛群中,关闭饲养的牛群发病 时往往呈暴发式。
发病机理
一般认为病毒侵入牛的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行复制,然后 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再经血液和淋巴管进入淋巴组织。
病毒血症一般结束于中和抗体的形成。 在不给初乳的犊牛实验感染中,以循环系统中的淋巴细胞坏死,继而
脾脏、集合淋巴结等淋巴组织损害为特征。 由于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及黏膜脱落而形成黏膜糜烂也是本病的特征。Leabharlann 第四胃黏膜严重出血,水肿、糜烂
诊断
在本病严重暴发流行时,可根据其发病史、症状及病理变化初步诊断,最后 确诊须依赖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检查。
病毒分离应于病牛急性发热期间采取血液、尿、鼻液或眼分泌物,剖检时采 取脾、骨髓、肠系膜淋巴结等病料,人工感染易感犊牛或用乳兔来分离病毒; 也可用牛胎肾、牛睾丸细胞分离病毒。血清学试验目前应用最广的是血清中 和试验,试验时采取双份血清(间隔3~4周),滴度升高4倍以上者为阳性, 本法可用来定性,也可用来定量。此外,还可应用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 抗体技术、琼脂扩散试验以及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来诊断本病。
牛恶性卡他热ppt课件

牛恶性卡他热
2.头眼型 本型多见,其症状为本病的典型 症状,体温升高达41~42℃;双眼羞明流泪, 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潮红,流出黄褐色脓性 及纤维素性分泌物,继而发展为角膜炎和角 膜混浊,甚至溃疡穿孔;口腔粘膜潮红、糜 烂或溃疡,覆盖黄色假膜,流涎;鼻腔粘膜 充血、鼻腔流出的分泌物为粘稠脓样,有时 形成黄色长线状物直垂于地面,如分泌物凝 固阻塞鼻孔而引起呼吸困难;脑和脑膜发炎, 病牛兴奋不安,高声哞叫,磨牙,冲撞,肌 肉震颤等神经症状;体表淋巴结肿大。病程
三、流行病学
牛恶性卡他热
1.易感动物 本病主要发生于1~4岁的黄牛和水牛,绵羊和鹿也 可感染,但症状不易观察或无症状,成为病毒携带者。
2.传染源 带毒绵羊是本病的传染源,许多工作者早就注意到, 发病牛多与绵羊有接触。一般认为健牛与病牛直接接触并不感 染。
3.传播途径 本病自然感染的方式目前尚不清楚,但认为有与吸 血昆虫、胎盘及带毒绵羊接触时经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4.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冬季和早春,多 呈散发,有时呈地方流行性。多数地区发病率较低,而病死率
可高达60%~90%
四、症状
牛恶性卡他热
• 潜伏期长短差别很大,一般为4~20周,最常见的为 28~60d。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最急性型、头眼型、 肠型和皮肤型。以上各型可混合出现,但头眼型最 多见。
二、病原
牛恶性卡他热
本病病原为牛恶性卡他热病毒,属于疱疹病毒 科、恶性卡他热病毒属。核酸类型为DNA,有囊膜。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牛的血液、脑、脾等组织中。 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不能抵抗冷冻及 干燥。血液中的病毒在室温下24h失去毒力,因而 病毒较难保存。较好保存方法是将枸橼酸盐脱纤 的含毒血液保存在5℃环境中。常用消毒药都能迅 速将其杀死。
牛羊传染病—牛流行热(动物疫病防治课件)

症状方面牛流行热仅是鼻流粘性线状粘液,口角流出泡沫状粘液,而 无鼻镜、口腔黏膜的溃疡与糜烂病变;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除在鼻 镜、口腔黏膜有病变外,腹泻是很明显的。 牛口蹄疫在高热期也有流涎、口角挂满大量白色泡沫状唾液,且发病 率高、死亡率低,与牛流行热比较相似。
(2)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于炎热多雨,蚊蝇孽生、吸血昆虫 繁衍的季节流行,北方8~10月份,南方6~9月份多发。
(3)本病的发生呈一定的周期性。在我国,一般每隔3~5年发生一次地方 性流行,每7~12年出现一次大的流行,在有些地方也出现过两年一次的小 流行。
(4)本病的发生与牛的品种、性别和年龄有一定的关系。主要侵害奶牛和 黄牛,水牛较少发生,以3~5岁牛多发,1~2岁和6~8岁的牛次之,犊牛和 9岁以上的老牛发生的少。
音粗厉,发生苦闷的呻吟声。 食欲废绝,咽喉区疼痛,反刍停止。 多数病牛鼻炎性分泌物成线状,随后变为粘性鼻涕。鼻镜干热,口腔
发炎、流涎,口角有泡沫。
临床症状
有的患牛肌肉、四肢关节浮肿、僵硬、疼痛,病牛站立不动并出现跛 行,最后因站立困难或麻痹而倒卧不起。
皮温不整,特别是角根、耳、肢端有冷感。 有的便秘或腹泻。 发热期尿量减少,尿液呈暗褐色,混浊,妊娠母牛可发生流产、死胎、
(5)本病的流行程度受风力的影响,风是加速本病传播的因素之一。 (6)过度疲劳的疫牛和产奶量高的奶牛发病率高。
临床症状
潜伏期3~7天。发病突然,体温升高达39.5~42.5℃,维持2~3天后, 降至正常。
在体温升高的同时,病牛流泪、畏光、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 呼吸促迫,呼吸次数每分钟可达80次。肺部听诊肺泡音高亢,支气管
动物医学课件:牛流行热

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等信息。
病例报告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溯病毒源头,分析疫情发展趋势,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
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同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轻病情和死亡率。
控制策略和措施
隔离与治疗
加强检疫和流通控制,防止疫情扩散和传播,特别是对于跨区域牛群的流通要严格把控。
2023
《动物医学课件:牛流行热》
目录
contents
牛流行热简介牛流行热病毒牛流行热预防和控制牛流行热疫苗牛流行热治疗牛流行热研究进展
牛流行热简介
01
牛流行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牛,尤其是奶牛。
该病以高热、精神不振、厌食、顽固性便秘为特征,同时伴有眼结膜炎、鼻和口腔有粘性分泌物、粘稠样的粪便,以及出现腹泻时带血、严重脱水和贫血等。
继发感染的防治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牛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补充体液等。
对症治疗
在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应激,如转群、运输等,以减少继发感染的风险。
预防继发感染
牛流行热研究进展
06
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病毒基因组变异性和多样性
病毒基因组与宿主相互作用
病毒基因组研究
病毒变异与进化
要点三
病毒变异
研究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异和演化,分析变异对病毒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影响。
要点一
要点二
病毒进化
对病毒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进化历程进行深入研究,揭示病毒的进化和适应能力。
病毒变异与疫苗研发
研究病毒变异对疫苗研发的影响,探讨疫苗的持续保护力和更新换代。
最新[畜牧兽医]羊、牛疾病ppt课件
![最新[畜牧兽医]羊、牛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94ddfe7cd184254a353576.png)
剖检病变
• 最显著的病理变化在消化道,第四胃内往 往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特别是回肠) 粘膜充血,常可见多数直径1—2MM的溃疡, 有的肠内容为红色。
诊断
• 根据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
治疗
• 1. 土霉素0。2-0。3G,或加胃酶0。2-0。 3G,加水灌服,每日两次。
奶牛三日热
• 夏季气温增高较快,一些养殖场内开始零星发生 奶牛流行热,导致产奶量下降。为确保奶牛养殖 安全和效益,奶牛养殖场(户)一定要做好奶牛 流行热的防控。
• 奶牛流行热是弹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发病传播很快,流行面广,发病率高。不同性别、 年龄的奶牛均可感染。大部分奶牛发病后3日左 右可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多发生于夏 季或气温持续较高季节。
流行特点
• 魏氏梭菌广泛生存在于土壤、污水和人畜 粪便、羊只饮食带有病菌污水或饲草经消 化道感染,多为散发,常发生于春末夏初 多雨季节,2—12月龄的羊最易发病,尤以 3—12周的幼龄羊和肥胖羊较为严重。
临床症状
• 羊只突然不安,四肢步态不移,四处奔走,眼神 失灵,严重的高高跳起后坠地死亡。体温一般不 高,食欲废绝,腹胀、腹痛、全身颤抖、头颈向 后弯曲、转圈、口鼻流沫,排出黄褐色或血红色 水样粪便,病程极短的气喘,常发出呻吟声数分 钟后至几小时内死亡。
诊断
• 实验室检查:1涂片检查,用肝脏等实质器 官涂片2动物接种,血液接种小白鼠
• 预防:由于病程极短,往往发病来不及治 疗,必须加强平时的预防工作及隔离消毒 工作,每年的春秋季定期注射四联苗(羊 快疫、猝狙、肠毒、羔痢)
羊肠毒血症
• 羊肠毒血症主要是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 山羊较少发生,又称软肾病,是由D型魏氏 梭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动物医学课件:牛流行热

一些昆虫如蚊、蝇等可能是传播病 毒的媒介,通过昆虫叮咬感染动物 的血液或被污染的昆虫叮咬其他动 物而传播病毒。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机制
病毒感染细胞
病毒通过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进入细胞进行复制,导致细胞破 裂和死亡。
免疫逃逸
病毒具有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作用,可以避免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清 除。
病理变化
06
结论与展望
对牛流行热的认识和防控经验总结
牛流行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 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感染牛,尤其是肉牛和奶牛
。
临床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咳嗽 、呼吸困难、肌肉颤抖和消化紊
乱等。
防控措施包括定期接种疫苗、加 强饲养管理、提高牛舍通风换气
、及时隔离和治疗病牛等。
未来研究和挑战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牛流行热的发病机制和传播途 径,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牛,制定更加科学有 效的防控策略。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牛 流行热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实验室诊断方法
病毒分离与鉴定
采集病牛的血液、组织等样本,在实验室进行病 毒分离和鉴定,确定病毒的种类和基因型。
血清学检测
采集病牛的血清样本,检测其中是否存在病毒抗 体,以确定牛是否感染过该病毒。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RT-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病毒 核酸片段,以快速、准确地诊断牛流行热。
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 生和传播。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牛流行热的爆发与控制
爆发
牛流行热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常常在牛群中突然爆发。该案例将详细描述牛流行热的爆发原因、传播途径和 症状表现。
动物医学课件:牛流行热

《动物医学课件:牛流行热》xx年xx月xx日•牛流行热简介•牛流行热病因与诊断•牛流行热治疗方法目录•牛流行热预防措施•牛流行热案例分析•牛流行热未来趋势预测01牛流行热简介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 Fever,BEF)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Reovirus)引起的、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病毒病。
定义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和北美洲的部分地区,其中以亚洲最为常见。
分布疾病定义与分布特点本病以突然出现高热、精神不振、厌食、顽固性便秘为特征。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叮咬、空气飞沫、污染物和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
疾病特点与传播途径临床症状病牛表现为突然出现高热(40-42℃),精神不振,厌食,顽固性便秘,口腔及眼、鼻有粘性分泌物和粘稠样的粪便。
危害本病可导致妊娠母牛流产、不孕和公牛睾丸炎,同时也会降低乳牛的产奶量和肉牛的肉质,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临床症状与危害02牛流行热病因与诊断1病因及致病机制23牛流行热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是引起牛流行热的主要病原体。
病毒病因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也有直接接触感染的报道。
传播途径奶牛、肉牛及黄牛等成年牛均易感,但以3-8岁的青壮年牛最为易感。
易感动物诊断方法与误诊分析临床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需要注意与牛瘟、牛流行性感冒等类似疾病的鉴别。
实验室诊断采用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方法进行确诊。
误诊分析若仅依靠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诊断,易造成误诊,应注意与类似疾病进行鉴别。
010203病理变化与诊断标准次要病理变化如口腔、眼结膜充血,鼻和眼分泌物增多等。
诊断标准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判断,同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主要病理变化肺部出现水肿、出血和炎症细胞浸润,肝、肾等实质器官变性、坏死。
03牛流行热治疗方法牛流行热会导致牛出现高烧和脱水症状,因此需要给牛补充足够的体液,以维持其生命体征。
动物医学课件:牛流行热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进展
牛流行热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传 染病,对畜牧业的发展和动物的 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通过对牛流行热病毒的基因组、 流行病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研究 ,为防控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流行 病学等方法。
该研究机构在牛流行热病毒的基 因组解析、诊断方法、疫苗研发 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进 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
禁止牛与野生动物接触,以防止病 毒的传播。
疫苗接种与药物防治
使用优质疫苗
选择经过批准的牛流行热疫苗,确保疫苗质量和 有效性。
定期接种
按照疫苗接种计划,定期为牛接种疫苗,以保证 其免疫力。
药物防治
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病牛,以减 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控制策略
及时发现和处理
历史与分布
历史
1946年首次发现于英国,后来传播到其他国家。
分布
目前主要流行于印度、东南亚、中国、日本等地,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和流行。
病原学与传播途径病原学Fra bibliotek病毒属于虫媒病毒科,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
传播途径
通过蚊、蠓等吸血昆虫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等经口摄入感染。
02
牛流行热临床症状与诊断
牛流行性感冒导致急性发热,咳嗽,呼吸困难,鼻镜和口腔黏膜潮红,无皮下水肿等其他 症状,与牛流行热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经过不同
03
牛流行热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为牛群接种牛流行热疫苗,以增强 其免疫力。
严格检疫制度
实施严格的检疫制度,对可能携带 病毒的动物进行隔离和检测。
保持环境卫生
牛羊病防治PPT课件

第39页/共184页
防制
韩国在首 都汉城南 部60公 里处准备 掩埋一批 已经感染 口蹄疫的 奶牛。
西班 牙吊 车将 死牛 扔进 处理 厂
第40页/共184页
谢谢!
第41页/共184页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Bovine viral diarrhea— Mucosal disease,BVD)
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又称粘膜病病毒,黄病 毒科,瘟病毒属
1.球型,有囊膜,直径35-55nm,单股RNA; 2.可在多种细胞上培养生长; 3.抵抗力一般; 4.耐过牛可获得长期免疫。
第44页/共184页
流行病学
1.各年龄牛易感 黄牛>水牛>牦牛, 犊牛发病较多;
2.病牛为主要传染源,分泌物、排泄物含毒; 3.直接或间接接触性传播,消化道、呼吸道传播多见,也可垂直传播; 4.全年发病,寒冷季节如冬春多发;
计,将动物疫病分为一、二、三类共157种。 (3)检疫的分类: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国境口岸检疫
第9页/共184页
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扑灭措施
1.疫情报告; 2.疫病诊断; 3.隔离与封锁; 4.紧急免疫接种与治疗; 5.尸体的处理;
第10页/共184页
疫情报告
当传染病病发生时: 将发病动物的种类、发病时间、地点、发病及死亡数、症状、剖检变化、怀疑病
第14页/共184页
紧急免疫接种
主要针对的是在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应急免疫接种。
第15页/共184页
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 治疗措施
1.特异疗法 (高免血清) 2.抗生素疗法 (青链霉素等) 3.化学疗法 (磺胺类药物等) 4.微生态平衡疗法 (益生菌) 5.对症疗法 6.护理疗法 7.中兽医疗法
牛流行热腹泻恶性卡他三合一

治疗方法
使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 止泻药等进行治疗,同时加 强护理,提高病牛抵抗力。
治疗效果
及时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 ,降低死亡率,病牛康复后 产生免疫力。
预防和控制措施
05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牛舍通风良好,避免拥挤 ,及时清理粪便和废弃物,保 持牛舍清洁卫生。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饲 料质量,避免饲料发霉、变质 。
防治
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预防措施包括灭蚊、疫苗接种等。
三合一病例的综合
04
分析
病例概述
1 2
病例来源
某地区牛群中发生流行热腹泻恶性卡他三合一病 例。
发病情况
牛群中突然出现高热、腹泻、卡他性炎症等症状 ,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3
传播途径
病毒传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和直接接触传播。
诊断方法与步骤
01
临床诊断
观察牛群发病情况,记录临床症 状,如高热、腹泻、卡他性炎症 等。
02
03
实验室诊断
鉴别诊断
采集病牛的血液、粪便等样本进 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测 。
与牛流行热、牛腹泻病毒等其他 病毒性疾病进行鉴别,排除其他 可能的病因。
治疗方法和效果
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控制病情,预防 并发症。
牛流行热腹泻恶性卡他 三合一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牛流行热 • 腹泻 • 恶性卡他 • 三合一病例的综合分析 • 预防和控制措施
牛流行热
01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也可通过接 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传
播。
易感动物
黄牛、水牛、奶牛等牛类动物均易 感,且无品种、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
2012年家畜传染病学课件:牛羊传染病

第五章牛羊传染病一、牛流行热(bovine epizootic fever)P245吴清民P386概念:又叫三日热、暂时热,俗称牛流感(其实与流感是两码事),它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起病急骤,病程短促传播迅速,高热,流泪,流涎,鼻痒,呼吸困难,躯体僵直,跛行,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本病起源于非洲,现已广泛流行于亚、非及澳洲。
在我国是牛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虽然死亡率低,但因治疗费用和奶产量降低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却很大。
我国解放前1938年就有,南方比北方严重,北方以河南最严重。
病原:1.分类地位:单股负链RNA目,牛流行热病毒归弹状科,暂时热属。
2形态特征:子弹状,病毒粒子长130-220nm,单股负链RNA(ssRNA)。
有囊膜。
3、体内存在部位:主要存在于发病牛的血清和白细胞中。
4、培养:可在牛源细胞及仓鼠和猴肾细胞上生长。
5、抵抗力: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耐低温,但对温热、酸碱及脂溶剂敏感。
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牛羊均可感染,但只有牛发病,特别是奶牛和黄牛,而且以壮年牛最多见。
其他年龄次之,犊牛较少见。
高产牛,怀孕牛发病率最高,病情也重。
2.传染源及途径: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吸血昆虫叮咬吸而间接传播。
羊为天然贮宿主,在流行病学上有意义。
3.流行特点:季节性,炎热﹑雨季多见,南方6-10月,北方8-10月份多见。
周期性,3-5年大流行一次。
(1954,1958,1966,1970,1976,1983,1988,1991,1995,1997)传播快,流行广,常为流行性或大流行。
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以下。
症状:潜伏期2-7天。
突发高烧至40℃以上,恶寒战栗,精神沉郁,不食,反刍停止。
流泪,怕光,结膜充血,眼睑水肿,痛苦呻吟。
呼吸困难,快而无力,鼻镜干燥,有粘液性鼻涕,呈线状下垂。
口腔发炎,流涎,呈泡沫及线状垂挂。
全身肌肉及四肢关节疼痛,躯体僵硬,步态不稳。
关节肿,跛行或不能站立。
牛羊病毒病ppt课件

25
防治
严禁自有病的国家和地区购入种畜及畜产品、饲料等。严格执行牲畜及其产品的检 疫工作。引进种畜应严格检疫、隔离观察。疫点及其周围受威胁区的动物,应用A、O 单苗或联苗紧急免疫注射。牛、羊口蹄疫病程只1-2周,随后自愈,故应加强护理,喂 麦麸、稀粥等食物,保暖、铺软垫料,多饮水,多吃水果。 处方1 0.1%高锰酸钾溶液 500ml 碘甘油 100ml 用法:口腔患部冲洗后,涂碘甘油。 处方2 3%来苏儿溶液 500ml 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 100ml或100g 用法:来苏儿脚浴后,擦 干,涂布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 处方3 (1)抗口蹄疫同源血清 400ml 用法:一次皮下注射 (2)10%葡萄糖注射液 2000ml 10%安钠咖注射液 30ml 用法:一次静脉注射。说明: 酸中毒时加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也可口服结晶樟脑,每次5-8g ,每天2次。 处方4 贯众散贯众 20g 山豆根 20g 甘草15g 桔梗20g 赤芍10g 生地10g 花粉10g 大黄15g 荆芥 10g连翘15g用法:共为末,加蜂蜜150g,绿豆粉30g,开水冲服。 处方5 青黛3g 雄黄6g 冰片9g枯矾9g 硼砂15g用法:共研细末,吹入口内,每日两次。 处 方6 预防口蹄疫双价疫苗 1-2ml用法:皮下或肌肉注射。牛1-2岁用1ml,2岁以上用2ml, 羊4-12月龄用0.5ml,1岁以上用1ml。免疫期4-6个月。
《牛羊传染病》课件

隔离治疗
对症治疗
一旦发现牛羊患有传染病,应立即隔离, 以防止疾病扩散。同时,对病畜进行治疗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
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消炎 、退烧、补液等,以缓解病畜的症状,降 低死亡率。
特异法
环境消毒
针对不同传染病,采用相应的特效药物进 行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对病畜所处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消灭病 原,防止疾病再次传播。
接种剂量和时间等。
组织实施
组织专业人员实施紧急免疫接种计 划,确保接种工作有序进行。同时 ,要做好人员防护和疫苗管理。
监测与评估
对紧急免疫接种计划进行监测与评 估,了解接种效果和疫情控制情况 ,及时调整和改进防控措施。
06
CATALOGUE
案例分析
某地牛羊传染病爆发案例
爆发时间:XXXX年夏季
案例分析:该地疫情爆发的原因主要是 养殖环境差、防疫措施不到位、养殖户 对疫情认识不足等。
疫苗接种与药物预防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种类,制定合理的免疫 程序,定期对牛羊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 疫力。
药物预防
在某些传染病高发季节或地区,可在饲料或 饮水中添加抗菌药或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 但需注意药物的选用和使用剂量,避免产生 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
05
CATALOGUE
牛羊传染病疫情的应对与控制
正常范围。
食欲减退
牛羊感染传染病后可能 会出现食欲不振,对食
物失去兴趣。
精神萎靡
牛羊感染传染病后可能 会出现精神状态差,反
应迟钝。
呼吸困难
牛羊感染某些传染病后 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
如肺炎等。
诊断方法
01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