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甲基苯胺汽油抗爆剂综述

合集下载

N-甲基苯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N-甲基苯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N-甲基苯胺化学品英文名:N-methylaniline化学品别名:-CAS No.:100-61-8EC No.:202-870-9分子式:C7H9N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吞食后有毒。

跟皮肤接触有毒。

吸入有毒。

长期暴露有损伤健康的危险。

对水生物有剧毒,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急毒性-口服,类别3;急毒性-皮肤,类别3;急毒性-吸入,类别3;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吸入会中毒,长期或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预防措施: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漱口。

收集溢出物。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生成的蒸气或气溶胶(雾、烟),可对身体产生毒害作用。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引起毒害作用。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接触会中毒,吸收后可导致全身发生反应。

N-甲基苯胺

N-甲基苯胺

N-N-甲基苯胺化学品安全技术甲基苯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N-甲基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n-methylanil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671CAS No.:100-61-8 分子式:C 7H 9N 分子量:107.15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可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组织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损害。

急性中毒:表现为口唇、指端、耳廓紫绀,出现恶心、呕吐、手指麻木、精神恍惚;重者皮肤、粘膜严重青紫,出现呼吸困难、抽搐等,甚至昏迷、休克。

可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和肾损害。

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紫绀、贫血和肝、脾肿大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N-甲基苯胺 100-61-8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N-甲基苯胺安全数据单(SDS)

N-甲基苯胺安全数据单(SDS)

数据单N -甲基苯胺 安全数据单常州市宝隆化工有限公司SDS根据GHS 第四修订版化学品中文名称: N-甲基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 N-methyl aniline生产企业名称: 常州市宝隆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魏化路1号 邮编: 213127传真号码:+86-519-85720728 企业应急电话:+86-519-85720727 物质安全数据表编码: DG1213313C生效日期:2012年12月17日联合国GHS (第四修订版)规定的标签要素象形图信号词 危险危险说明 H227 可燃液体 H301 吞咽会中毒 H311 皮肤接触会中毒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1 吸入会中毒H373 长期或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H40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 禁止吸烟。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

P301 + 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

P302 + P352 如皮肤沾染: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

P304 + P340 如误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休息姿势。

P337 + P313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P305 + P351 + 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P403 + 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3 + P235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低温。

P501 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汽油中8种醚类和苯胺类添加剂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汽油中8种醚类和苯胺类添加剂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汽油中8种醚类和苯胺类添加剂邱丰;费旭东;魏宇锋;赵波;王文青;张继东【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汽油8种醚类和苯胺类化合物.采用强极性离子液体色谱柱(SLB-1L 11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样品,质谱中选择电喷雾离子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以苯乙酮为内标物进行定量分析.8种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在10~10 000 mg·kg-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在0.2~2.0 mg·kg-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1.2%~11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在0.18%~3.0%之间.【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年(卷),期】2015(051)006【总页数】5页(P790-794)【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甲基叔丁基醚;乙基叔丁基醚;苯胺;汽油【作者】邱丰;费旭东;魏宇锋;赵波;王文青;张继东【作者单位】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63甲基叔丁基醚(MTBE)、乙基叔丁基醚(ETBE)和苯胺类化合物(包括N,N-二甲基苯胺、N-甲基苯胺、苯胺、邻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和间甲基苯胺)作为添加剂加入汽油具有提升汽油辛烷值,降低发动机爆震的作用[1-3]。

但是醚类化合物极易溶于水,美国已发现MTBE污染地下水的情况并立法禁止其使用[4]。

国家标准GB 17930-2013规定了汽油中氧的质量分数不得超过2.7%[5],限制了醚类抗爆剂的大量添加,亦规定了汽油中不能人为添加苯胺类物质。

苯胺类化合物虽具有良好的抗爆性,但加入汽油后油品颜色变深,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胶质和积炭,导致汽车发动机受损[6-7]。

汽油抗爆剂的发展概况简述

汽油抗爆剂的发展概况简述

汽油抗爆剂的发展概况简述摘要:爆震现象是汽油一种不正常的燃烧现象,可能对车辆发动机造成永久性损害。

为了避免这种损害,汽油抗爆剂被研制出并广泛应用。

本文讨论抗爆剂的工作原理,并重点讨论了抗爆剂的种类与发展概况。

关键词:爆震现象,汽油抗爆剂,发展概况辛烷值是反映车用汽油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体现了一个国家炼油工业和汽车工业水平。

而添加抗爆剂就是提升辛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

从1882年汽车工程师发现爆震现象以来,人类一直在寻找一种高效优良的抗爆剂来消除或减弱爆震。

1912年凯瑟林和米奇里在没有任何理论根据指导下开始了抗爆剂的研究,1916年美国科学家小托马斯米基利发现了第一种抗爆剂--碘,1917年他又和charles kettering发现将乙醇加入汽油中能改进汽油的辛烷值,1921年小托马斯米基利将乙醇和汽油的混合研究成果申请了专利[1],同年12月他又发现了高效抗爆剂四乙基铅(tel),1923年tel开始在车用汽油中大量使用,自此四乙基铅被认为是汽油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1959年tel是唯一被世界使用的辛烷值改进剂,1960年后才开出现新的汽油抗爆剂。

但自1970年日本东京新宿区发生铅中毒事件后,由烷基铅抗爆剂造成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研究结果表明,烷基铅本身和它燃烧后的产物都有毒,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大,1980年以来美国和西欧逐步禁止tel在汽油中添加,我国已于2000年7月在全国停止销售和使用含铅汽油,这就导致了优质不含铅的车用汽油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促使各国都去努力探索高效而经济的途径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

一、汽油爆震燃烧及抗爆剂的工作原理汽油在气缸中按自由基反应机理燃烧,包括链引发、链传播、链分支、链终止等步骤。

爆震是一种当汽油机的压缩比燃料的辛烷值不匹配时出现的不正常燃烧现象,产生的原因为:点火后,随着最初火焰中心在气缸中传播,未燃混合气体受已燃气体压缩和热传递作用,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氧化反应增强,过氧化物迅速分解,自由基支链反应剧增,未燃混合气体局部的温度在最初火焰前锋到达之前超过其自燃点而产生爆炸性燃烧,在气缸内产生两个或多个燃烧中心,各火焰前锋相向推进,形成爆震波,随即产生爆震现象[2]。

《石油库与加油站》2011年第1~6期第20卷总第113~118期总目次

《石油库与加油站》2011年第1~6期第20卷总第113~118期总目次
杨 丽 欣
上 的应用
闫成新
陈建征
2 —7 原油储 罐 区泡 沫灭 火 系统设 计 参数 的
确定 方法 胡艳娇
3 国内外原油海底管道的修复技术 —5
刘欣 刘红 伟
2 1 石 油公 司非 油 品 中央 仓 的 消 防设 计 — 1 与 探讨 邹 秀健
3 9 橇装 式 电动 汽 车充 电站 的设计 张三 卿 —






油 站 第 2 卷 第6 0 期 总第 18 21 年 1月出版 1期 01 2
AN A , A I N V L.0 N 6 N 18t ay D c2 ,0 1 D G SS T O O 2 O. O.1 tl e 0 2 1 T ol
《 石油库与加油站》
21 年 第 1 0 1 ~6期 第2 O卷 总第 1 3 1 ~1 8期 1
5 —1 储罐用浮动式油品调和装置及其应用


5 l 管道 泄漏 检 测 技 术 研 究 应 关 注 的几 一 0
个 问题 岳彬 陶 小俊

李祥 宾
谌 继 刚
4 ・ 4

5 1 大型油 库储 油 罐 区的安 全设 计 — 3
陈雪梅 郝 瑞梅 张 志强 宋义伟

《 油库 与加油站) 0 1年( 2 石 21 第 o卷) 目次 ・ 总
3 1 加 油站 供 电及 电气 保 护 接 地 有 关 问 — 9
题 的探讨 刘焕 信
4 9 C — NG加 气站 地 下储气 井 泄漏 分析
陈 玮
4 —7 油罐金属软管的变形原因及选型和使
用 郭 守香
4 1 金 属油 罐 安全装 油 高度 的确 定 — 1

浅谈调合油品中的苯胺物质等非常规汽油添加剂

浅谈调合油品中的苯胺物质等非常规汽油添加剂

浅谈调合油品中的苯胺物质等非常规汽油添加剂【摘要】本文概述了苯胺物质、乙酸仲丁酯、甲缩醛、碳酸二甲酯等非常规汽油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对油品质量指标的影响、对车辆使用的影响及其合成和检测方法。

【关键词】汽油非常规添加剂苯胺物质乙酸仲丁酯甲缩醛碳酸二甲酯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并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对车用汽油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这给石油行业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将伴随着沉重的压力。

由于国内石油能源及炼油工艺技术的限制,使得市场上的正规炼油厂生产的油品供不应求,使得大量调合油品充斥市场,造成油品市场波动剧烈。

一般调和汽油主要以混合芳烃、石脑油(轻油)等为原料调合而成,但在原料价格高涨的背景及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一些调油商换成了苯胺、乙酸仲丁酯、甲缩醛、碳酸二甲酯等低价且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工原料,造成众多调合汽油质量问题。

这些添加入油品中的化工原料通常被称为非常规汽油添加剂。

所谓非常规汽油添加剂是指国家标准中未有条文明确规定限量加入或是禁止加入汽油中的化学成分,添加了这类添加剂的汽油其质量指标符合国家车用汽油标准,但对车辆的机动性、安全性和环保性存在潜在危害。

因而对汽油中非常规添加剂及其对油品质量和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燃料油添加剂的种类繁多,按所用于的燃料来分,可分为汽油添加剂、航空煤油添加剂、柴油添加剂和重质燃料油添加剂。

从添加剂的生产工艺来区分,燃油添加剂可分为化学添加剂、生物添加剂及物理添加剂。

燃料添加剂按作用分,主要有抗爆剂、抗氧剂、金属钝化剂、防冰剂、抗静电剂、抗磨防锈剂、流动改进剂、十六烷值改进剂、清净分散剂、多效添加剂、助燃剂等。

汽油是最好的燃料,一般由沸点在54℃~221℃之间的液体烃类化合物组成,含有直链或支链烷烃、环烷烃、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烃、烯烃及由它们任意比例混合而成。

当前由于内燃机技术及社会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燃料油单靠加工工艺的改变是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而必须加入各种添加剂改善油品的性质。

N-甲基苯胺

N-甲基苯胺

N-N-甲基苯胺化学品安全技术甲基苯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N-甲基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n-methylanil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671CAS No.:100-61-8 分子式:C 7H 9N 分子量:107.15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可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组织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损害。

急性中毒:表现为口唇、指端、耳廓紫绀,出现恶心、呕吐、手指麻木、精神恍惚;重者皮肤、粘膜严重青紫,出现呼吸困难、抽搐等,甚至昏迷、休克。

可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和肾损害。

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紫绀、贫血和肝、脾肿大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N-甲基苯胺 100-61-8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N-甲基苯胺100-61-8

N-甲基苯胺100-61-8

https:// 3/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生殖细胞诱变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12 生态学资料
12.1 毒性
对水蚤和其他水生无脊 椎动物的毒性。 半致死有效浓度(EC50)-Daphniamagna(大型蚤)-0.2mg/l-48h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生物降解性 生物的/需氧的 结果: - 不容易生物降解。
12.3 生物积累的潜在可能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Cyprinodontidae - 48 h -250 µg/l 生物浓度因子 (BCF): 2.6
5/5
12.4 土壤中的迁移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此易爆炸产品可以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 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污染了的包装物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进一步的说明: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二氧化碳(CO2)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无数据资料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亚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刺激性(总述) 无数据资料 皮肤腐蚀/刺激 皮肤 - 兔子 - 无皮肤刺激 - 4 h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眼睛 - 兔子 - 中度的眼睛刺激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汽油抗暴剂生产工艺配方

汽油抗暴剂生产工艺配方

提高燃料抗爆性的添加剂汽柴油添加剂编号A002一抗爆剂概述由于现代汽花器发动机的压缩比逐渐增大,发动机对使用燃料辛烷值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保证发动机在无爆震的条件下获得更大的功率,消耗更多的油料。

因此,制取抗爆性优良的燃料多年来一直是石油炼制工业的重要发展目标。

根据实践,提高汽油抗爆性的途径通常有三种:1.选择良好的原料和改进加工工艺过程,例如采用催化裂化.铂重整等;2.向产品中调入抗爆性优良的高辛烷植成分,例如:异辛烷.异丙苯.烷基苯等;3.在产品中加入能提高燃料抗爆性的添加剂抗爆剂。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上述方法之一,也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方法,以获取辛烷值很高的汽油。

利用改进加工工艺过程来提高燃料的抗爆性,需要改变原有设备,增加新的装置,这就大大提高了工厂的装备费用。

利用掺合高辛烷值成分来提高燃料的抗爆性,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高辛烷值成分,这也会大大增加产品的成本。

在汽油中加入少量效率高的抗爆剂可以大量提高低辛烷值汽油的抗爆性,这是提高汽油抗爆性最有效,而且最经济的途径。

特别是在生产辛烷值很高的汽油时,单纯采用加工方法和调配高辛烷成分很难达到预期目的,一般都要加入适量的抗爆剂。

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汽油中,除极个别有特殊要求外,都普遍加有不同数量的抗爆剂。

一种优良的抗爆剂应该具备下列条件:1.效率高,即添加剂用量很省而效果显著;2.燃烧好,即能随燃料一同完全燃烧而不产生沉淀或残渣;3.无副作用,即对燃料其他品质无不良影响;4.异容解,即添加剂应该易溶于汽油而不溶于水;5.性质安定,即无论添加剂本身或加入燃料中后均应性质稳定,不变质,适于较长期贮存和使用;6.价格低廉,便于生产;7.无毒性,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以上既是对抗爆剂的要求,也是对燃料及润滑油添加剂的基本要求。

要想找到一种抗爆剂完全满足上述要求是很困难的。

因此,一种优良的抗爆剂要求能满足多种条件即可,不足之处可以在配方和使用上设法另行解决。

中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汽油中N-甲基苯胺

中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汽油中N-甲基苯胺
汽油 常 出现质量 问题 , 而利 用 目前 车用 汽油 国标检 测
N一甲基苯 胺
含量的中红外光谱法。实验证明方法可靠 , 并具有操 作简单 , 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 能为汽油质量把关提高 快速分析数据 。
该调和汽油, 却很难发现问题。目前国内没有检测汽 油中 N一甲基苯胺的方法标准。
b y Mi d— — I n f r a r e d S p e c t r o s c o p e
L i a o S h a n g f u L i n g F e i Y u D e q i n g Mo Z h e n g j i e H e Q i a o s a n g D o n g D a n d a n
o b t a i n e d N — me hy t l a n i l i n e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a b s o r p t i o n p e a k;a n d b a s e d o n L a mb e r t— t h e B i l l p i r n c i p l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N — me t h y l a n i l i n e w a s o b t a i n e d . R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F o u i r e r i n f r a r e d s p e c t r o s c o p y me ho t d a l l o w e d f o r t h e a c c u r a t e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g a s o l i n e N — me t h y l a n i l i n e . T h e me ho t d h a d f a s t a n a l y s i s s p e e d,g o o d r e p e a ab t i l i t y a n d l o w c o s t a n a l y s i s .

【文献综述】车用汽油抗爆添加剂的研究

【文献综述】车用汽油抗爆添加剂的研究

文献综述化学工程与工艺车用汽油抗爆添加剂的研究前言汽油抗爆剂是一类能够提高汽油辛烷值,阻止或降低爆震的油品添加剂。

由于汽车发动机爆震现象的存在,所以汽油抗爆剂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中。

至从1882年汽车工程师发现爆震现象以来,人类一直在寻找一种高效优良的抗爆剂来消除或减弱爆震[1]。

从最初发现的碘具有抗爆性到后来的四乙基铅做抗爆剂,并在汽车中广泛使用。

但是后来发现四乙基铅对环境影响很严重。

所以我们应该对各种抗爆剂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更好的抗爆剂来替代它,通过比较总结出哪种抗爆剂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新型抗爆剂又该具有怎样的特色。

主题发动机的爆震主要同汽油易氧化,自燃点低等性质有关,要是汽油很易氧化,而且形成的氧化物不易分解就很容易发生爆震。

其原理是燃烧室内油气点火后,火焰波尚未完全扩散,远程未燃的油气即因为高温或高压而自燃,其火焰波与正规燃烧的火焰波撞击而产生极大压力,使得引擎产生不正常的没有规律的闷闷响的敲击声[2]。

为了消除爆震,科学家们在没有任何理论依据的情况下开始了对抗爆剂的研究。

首先是美国科学家发现了碘可以作为抗爆剂,由此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抗爆剂诞生了。

之后通过向汽油中加入乙醇来提高辛烷值并申请了专利。

随后又研发了四乙基铅,并在汽油中大量使用,成为必不可少的抗爆添加剂。

并一直沿用数十年,尽管人类经过不懈努力,企图去找到更好的抗爆剂来替代它,但一直未实现。

在1920年到1930年期间,五羰基铁和二茂铁被采用,但因其造成发动机磨损,火花塞锻炼,并易于汽缸粘合等一系列缺点,而最终被人类淘汰[3]。

后来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用苯胺和醇作抗爆剂,但因技术和其它原因这种抗爆剂没有别推广使用。

期间人们对非铅类抗爆剂进行了不懈努力的探索,找到了像芳香胺及其它的含氮化合物一类的抗爆添加剂,虽然它们对辛烷值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其加入量大、毒性过大、排放污染物等问题,尚未形成商品[4]。

直到1960年后才开始出现新的汽油抗爆剂,如锰羰基类化合物中的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五羰基锰、十羰基二锰、环戊二烯三羰基锰等金属类抗爆剂[5]。

n甲基苯胺 西南 催化剂 标准

n甲基苯胺 西南 催化剂 标准

甲基苯胺在化学领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原料,还是一种常用的化工中间体。

而在催化剂的应用中,甲基苯胺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催化剂的研发和应用也成为了该地区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从甲基苯胺的的基本性质、西南地区的催化剂研究现状以及催化剂标准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甲基苯胺的基本性质甲基苯胺(英文名:Methyl aniline,分子式:C7H9N)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见的是间甲基苯胺和对甲基苯胺两种同分异构体。

其物理性质如下:1. 间甲基苯胺分子量:107.15熔点:-57℃沸点:198℃2. 对甲基苯胺分子量:107.15熔点:-25℃沸点:211℃甲基苯胺的化学性质也值得关注,其是一种具有碱性的有机胺,能够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而其在制备染料、医药和农药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西南地区的催化剂研究现状作为我国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之一,西南地区的催化剂研究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纷纷加大对催化剂研究的投入,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西南地区的催化剂研究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新型催化剂的研发西南地区的研究者在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在甲基苯胺的催化合成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突破,还在其他有机合成反应中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进展。

2. 催化剂的性能优化在催化剂的性能优化方面,西南地区的研究者不断完善现有催化剂的性能,提高了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为有机合成反应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3. 催化剂的应用推广西南地区的催化剂研究成果不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还得到了广泛的工业应用。

这些催化剂不仅在甲基苯胺的生产中得以应用,还在其他有机合成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三、催化剂标准化催化剂的标准化是催化剂研究和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够为催化剂的合成、性能评价和应用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