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09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论家弗莱的“原型”概念
➢“原型” :指一种在文学中 反复运用并因此而成为约定性 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
➢约定性的历史起源,可以上 溯到古代仪式中去,但其更为 深远的源头则永远是潜在的, 不仅存在于文学中,而且也存 在于生活中。
伏羲女娲像
《山海经》刑天像 格萨尔
三、文学的早期形态
从前文学向文学的过渡
• 自然节律说
弗莱: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四季更替一样, 文学史上的喜剧、传奇、悲剧和讽Fra Baidu bibliotek文学 等,分别对应于春夏秋冬四季。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发展和繁荣最深刻的根源 与最强大的动力,在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动力。
人类各社会历史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状况与其物 质生产状况,总体上相互一致。
文学发展“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定的作用和相互作用,并体现出一定的独 立性。
• 2.物质生产社会生活对文学的推动,有一
系列中介:政治治乱、社会心理、文化变 革、各民族文学交流。
三、文学传统及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刘勰:通变之数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陈子昂:汉魏风骨
案例:艾略特论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雅典学园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达芬奇
胡适
陈独秀
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
审美意识(精神活动)与文学的发生
➢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原型”概 念 ➢“原型” :指神话、宗教、梦 境、幻想、文学中不断重复出现 的意象,它源自民族记忆和原始 经验的集体潜意识。
荣格 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
弗莱Northrop Frye (1912—1991)
原始艺术多种形态与劳动实 践有着多重密切关联,比如贯 穿诗歌、音乐、舞蹈的一个重 要因素“节奏”就直接与劳动 活动相关。
二、语言、审美意识与文艺的发生
原始思维与神话意识
具有主、客体不分的相互交融性
具有极强的表象性、形象性与情感性
案例:文学作品中的神话原型— —以《驶向拜占庭》为例
语言的发展与前文学的萌芽
第四编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第九章 文学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人类实践活动与文学的发生
一、劳动实践与文艺的发生
劳动实践是人的生存活动的基本形式
劳动为人的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劳动为文艺发生创造了客观的生存、发展条件。 劳动分工为文艺发生创造了客观的社会条件。
案例:李泽厚论原始艺术的发生
原始艺术与劳动实践的关系
第三节 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 文学风格 ❖ 文学流派 ❖ 文学思潮
一、文学风格
“风格”,是指作家创作主体个性在文学作 品中的客观显现,它是文学体裁、形式存在的 本体特色,是作品赖以存在的本体品格,其审 美价值也正在于此。
文体风格
时代风格
地域风格
个体风格
流派风格
群体风格
民族风格
文学风格的特点
创作个性与共性或个体性与群体性、 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
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 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刘勰:夫情动而言形,理 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 因内而符外者也。
※“风格”一词最初属于修 辞学的概念,强调作品中语 言的修辞特色。 ※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的 高明就是风格。
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
※非风格化:“零度写作” ※对今天的作家来说,追求一 种非风格或一种口头风格, 一种零度或一种口语写作方 式,不管从哪方面考虑都是 一种同构社会状态的预知。
罗兰·巴特 1915—1980
文学风格的要素
❖心理驱动力与激情 ❖作品的声调 ❖认识的力度美 ❖节奏、色泽、音容之美
文学风格的分类
个体风格分类
混融性 口头性
昔葛天氏之乐,三 人操牛尾,投足以歌 八阕:一曰载民,二 曰玄鸟,三曰遂草木, 四曰奋五谷,五曰敬 天常,六曰建帝功, 七曰依地德,八曰总 禽兽之极。
甘肃嘉峪关黑山岩画狩猎舞
《吕氏春秋•古乐》
云南沧源第Ⅳ地点岩画
在原始人的集体表象中, 客体、存在物、现象,能够 以我们不可思议的方式,同 时是它们自身,又是其他东 西。它们也以差不多同样不 可思议的方式发出和接受那 些在它们之外被感觉的、继 续留在它们里面的神秘力量、 能力、性质、作用。
文字的发明
口头有声语言
仓颉造字
从审美意识形式到诗歌的生成
➢在艺术审美活动中存在三类不同的 想象力:“虚构的力量”、“拟人 化的力量”、 “创造激发美感的纯 形式力量”(“构型力量”)。
卡西尔:《人论》
文学的早期形态
早期文学具有杂文学性、多功能性,教化、识 别自然与社会、交往(与天地、神灵)、表情达 意等功能往往交织在一起。
布封 1707—1788
※著名演说:《论风格》
※风格即人
※风格是当我们从作家身上剥去那 些不属于他本人的东西,所有那些 为他和别人所共有的东西之后所获 得的剩余和内核。
案例:钱锺书论“文如其人”
施皮策尔 1707—1788
※把一切在一位作家的风格方 面所值得注意的事情都统一起 来,并使它们同他们的人格发 生关系。
曹丕:“气之清浊有体” 刘勰:“气有刚柔” 姚鼐:“阳刚”“阴柔” 西方美学: “崇高” “优美”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 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 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得于阴 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 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 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 鸣而入寥廓……观其文,讽其音,则 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原始口头神话、传说、记事,在流传中不断被 加工,逐渐成为书面形式。
产生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传统而以不同的民 族语言为载体的文学开始出现分化的趋势,最终 形成不同的文学传统。
第二节 文学活动的历史发展
• 一、文学发展动力的各种学说 • 时代变化说
刘勰:文变染乎世变,兴废系乎时序。
• 理念变化说
黑格尔:绝对理念在其感性的辩证运动过 程中,总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性变化,由此 产生文学的不同类型。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二、文学发展中的平衡与不平衡
•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在总体上具有平 衡性
•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在局部上具有不 平衡性 a.某些文艺体裁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
b.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总是同步的
• 不平衡的原因:
• 1.文学发展也会反过来对物质发展产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