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1《小石城山记》课件(3)(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 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是唐 代著名的文学家。
其父柳镇,是一位正直而富学识 的中下级官吏;其母卢氏也很有 文才。
柳宗元四岁读书,十三岁就能写 出漂亮的文辞。二十一岁中进士。 年轻的柳宗元才华横溢,学识渊 博,有很高的声誉。
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柳宗元 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又升为礼部员 外郎。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等人的 “永贞革新”运动,但不久改革即 告失败。
唐宪宗李纯上台后,王叔文被杀, 柳宗元等八位改革人士被贬到边远 地区当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八司马事件”。司马为编外闲职, 实为流放之别名。柳宗元为永州司 马。
• 柳宗元自贞元二十一年(805)起,在永州谪居十年。 在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生平最为困顿最为艰难,心情 也最为孤独寂寞抑郁的十年。
• 一代文豪,十年楚客。但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 所伏”,这十年,却造就了一个古文大家的绝世风范, 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取得了一生中作 最光辉最杰出的成就。
• 他写诗抒发自己的孤寂苦闷之情, 还写出了《三戒》、 《捕蛇者说》、《童区寄传》等寓言、散文和史传文学 作品,揭露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 • 最为出色的是他寓居愚溪五年中所写“清莹秀澈,锵 鸣金石”的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址
《钴姆潭记》原址
《钴姆潭西小丘记》原址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原址
《袁家渴记》原址
《石渠记》原址
《石涧记》原址
《小石城山记》原址
朗读课文《小石城山记 》
•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 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 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 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 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封土壤而生嘉 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 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正音
shāo wù cù yǎn
少北而东
gēng
堡坞
疏数

偃仰
tǎng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第一段以写景为主,第二段以议论 抒情为主
研读第一段 ①此文与《小石潭记》都属于 “永州八记”,请用自己的话 概括一下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 么内容?
• 写了小石城山的奇特景 物。
②作者主要抓住小石城山的什么特点来写?
试用一个字概括。

③小石城之奇表现在哪些方面?在课文中
话出来。
④翻译
⑤文中所写的洞穴很深,你 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用原文 回答。
•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 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 越,良久乃见。
⑥此段文字的详略是如何 安排的?
•第一条路写得简略, 第二条路写得详细。
⑦举例说明这段文章所运用 的表达方式。
• 记叙,例如:“自西山道口径北, 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 描写,例如:“其上,为睥睨梁 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 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 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 见。”
• 从西山道口一直向北,越过黄茅岭,有两条路: 其中一条路向西伸延,沿路寻求没有发现胜景; 另一条稍稍向北又折向东,在不过四十丈之处, 地层断裂,被一条河水分开,有积聚的山石横截 在路端。 • 它的上面,构成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耸 出一座天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 往里看去一片浓黑,将小石子投进去,从很深的 地方传出咚咚水声.那声音十分响亮,过了很久 才消逝。环绕而行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很远的 地方。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优美的树 木和竹子,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 密,或俯或仰,恰似有才智的人精心布置的。
研读第二段 ①在作者眼中到底有没有“造物者”呢?
• 没有,从“神者傥不宜如是。”一 句,以及对“或曰:“以慰夫贤而 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 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 少人而多石。”这两种观点的不相 信都可看出。 ②翻译
③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 么样的“身世之慨”?
• 抒发了自己被贬于荒远 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 抱负的悲愤心情。
• 哦!我怀疑创造万物的神有没有已经很久了,到 了这里便越发地以为确实是有了。 • 又奇怪神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景,而将它 放在偏僻的荒远之地,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向人 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 • 神灵或许不应该这样做吧,那么难道确实没有神 吗?有人说:“这是神用来安慰那些贤德而在这 儿受屈辱的人的。” • 有人说:“这儿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伟大的人物 而却唯独造就了这些奇妙景致,因此楚地之南人 才少而怪石多。”这两种说法,我是都不相信的。
• 文章主旨
• 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 的奇观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贬于荒远 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 •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 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 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 荒,英雄无用武之地。字里行间,隐隐含有 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聩不明的强烈讥刺。
• 文章特色 • ⑴凝炼而生动的语言 • ⑵后半篇的议论抑扬宛转,余 味无穷。 • ⑶將个人的身世之感放入山水 景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物 我合一
本文的象征手法,即物我相融的具体表现
小石城山被冷落象征这什么?
柳宗元遭贬不遇的处境
小石城山上的幽景奇师象征这什么?
柳宗元峻洁孤高的人格
小结
解读
讨论:思考· 探究· 练习一
• 明确:此句是影射自己,蕴藏着深厚的 思想感情。他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 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 正是借以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 遭打击的不平之鸣。在同病相怜的情况 下,能够努力发掘、欣赏这遗弃的美好 风景的只有柳宗元,而能够安慰孤苦受 辱的柳宗元的也就是这些山水了。
讨论:思考 探究 练习二
• 气之灵:第一段 • 结合前文,议论反复抑扬, 反映了作者心潮起伏,无限 愤懑之情。显然,上天根本 没有什么造物主,而人间却 有多少不平事啊!
课文小结
• 大意:(一)记叙小石城山景(奇, 类智者所施设也)。 (二) 抒写美景“千百年不得一售” 的叹惜之情。 • 主旨:(藉小石城山奇景不在中州, 疑造物者之无)抒写自己怀才不遇, 遭受贬谪的感叹。
讨论:思考 探究 练习三 • 参考译文
• 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 里,经常惊恐不安。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 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 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 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 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 起来后即回家。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 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 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瞭望西山才 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 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 高处才停止。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 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 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 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 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 眺望都是一样。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丘同 类。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 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倾倒,不知道太阳落山了。 昏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 不想回家。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 为一体。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 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
作业
课后练习三
• 1、为加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惴栗(lì ) 施施(yì ) 榛 (zhēn)莽 B、茅筏(fá) 箕踞(jū) 衽 (rèn)席 C、岈(xiā)然 培塿(lǒu) 攒 (cuán)蹙 D、遁(dùn)隐 灏(hào)气 引 觞(shāng) 2、下面句中加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则披草而坐 披:披着 B、缘染溪,斫榛 莽 斫:砍 C、穷山之高而上 穷:(登)尽 D、外与天 际 际:相连接
3、下面加红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皆在衽席之下 B、始指异之 C、其高下之势 D、而未始知西山 之怪特 4、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 A、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译:青山连绵,白云缭绕,与天相接,四望 浑然一体。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译:看到这些,我才感到这矗立的西山特别雄 伟,与一般的小土堆不是一类。 C、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我的心像凝固了,形体像消散了,我与万物 融为一体。 D、故为之文以志 译: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来表达我的志向。
参考答案:
1、B 解析:对生字词的注音和解释,一要注意书下的注释, 二要勤查字典,多记忆,多积累,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B中“踞”应该读第四声。 2、A 解析:对文言实词的识记,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二 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A项的“批”在这里是“用 手分开”的意思。 3、B 解析:对文言虚词的识记,也要注意积累。B项中的 “之”是代词,其他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 4、D 解析:对文言文的翻译,要注意对重点词语的把握。 D项中的“志”是“记”的意思,而不是“志愿、志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