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剧语言的翻译

合集下载

浅谈戏剧语言的翻译

浅谈戏剧语言的翻译

浅谈戏剧语言的翻译在人类历史上,不论哪一个国家、哪一种文化、哪一个时期,人们都有着演戏的欲望。

戏剧发展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甚至在文字形成之前戏剧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

人们在原始社会的祭奠鬼神的仪式上所作的表演可以被看作是戏剧的萌芽状态。

早在小说诞生之前戏剧已经活跃在古希腊的舞台上。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等戏剧家以神话传说为题材创作了诸如《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亚》等一系列悲剧,阿里斯托芬则创作了大量喜剧。

这些伟大的戏剧家所创作的古希腊戏剧至今仍旧是西方戏剧的典范。

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在欧洲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时期的戏剧为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从十六世纪八十年代起,英国戏剧进入了它的繁荣时期。

马洛是“大学才子”中最激进的人文主义剧作家,他将中世纪戏剧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他的作品《铁木耳大帝》、《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和《马耳他的犹太人》等从不同侧面体现他对个性解放和个人权力的追求。

这一时期英国戏剧界的领袖人物则非莎士比亚莫属。

莎士比亚一生写过37个剧本。

就创作风格而言,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开始创作到1600年止,作品主要以喜剧和历史剧为主,如《错误的喜剧》、《第十二夜》、《约翰王》、《里查三世》等。

第二个时期从1601年到1607年,作品以悲剧为主,如《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这四部悲剧标志着莎士比亚登临了戏剧艺术的颠峰。

第三个时期从1608年至1612年,作品以神话和传奇剧为主,如《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等。

莎士比亚的的作品开创了西方戏剧的新纪元,对欧洲戏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是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戏剧精品。

莎士比亚去世之后,以讽刺喜剧见长的本?琼生成为英国戏剧界的领导者。

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上半叶英国戏剧的发展始终处于低潮之中。

十八世纪下半叶英国戏剧舞台出现了喜剧的短暂复兴,歌德斯密和谢里丹是这一时期的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剧作家。

目的论指导下的戏剧翻译——对比分析《茶馆》的两个英译本

目的论指导下的戏剧翻译——对比分析《茶馆》的两个英译本
2 理 论依 据 、
里一个复杂句 , 但英若诚将此复杂句分为两个简单 句。在 翻译人 物对 白时 . 洁明快 的简单句更能体现语言的 1语 化特征 。在此 简 : 3 例 中. 英若诚 的译文更接 近原语特征 。 3. . 2动作化 2 戏剧语言 的动作性是戏剧的又一典型特征 。那么 , 么是语 什 言的动作性 呢?“ 能够集 中概括地说 明人物内心复杂细致 的思想 活动 的台词 . 才叫做有行 动性 : 能够 叫人听 了一句 台词 , 就懂得 了很 多存在于他心里而并未说 出来 的话 .这才 叫语 言有行动性
3 . 格 化 .3性 2 戏剧语言除 了口语化 . 动作化 之外 . 另一个重要特征便 是性 格化。如何在有 限的时空条件下 . 有效地传达鲜 明生动的人物个
321口语 化 .. 口语 化是戏剧语言最 突出的特征之一 。 口语化 的语言 在戏 性 , 塑造典型 的戏剧形象 . 是戏剧及其 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 老舍是语言大师 。 他对戏剧人 物语 言的要求是 “ 到人 到” 话 . 剧创作 中大量被使用 . 它能 拉近演员与观众 的距离 。译 本语 言同 样需遵循 这一规则 .从而使译本 在译人语 文化 中也能被大众 理 即要求作者始终把 眼睛盯在人物 的性格 和生活上 。以期 开 口就 解 和喜爱 响, 闻其声 知其人 , 言两语就勾 出一个人物形象 的轮廓来。《 茶 《 茶馆》 的语言是老舍从活 的 口语 中提炼 出来 的 , 生动形象 , 馆》 中几 十个 人物 。 大多数人物 性格鲜 明 , 原 因就 在于这 些 绝 其 表达 力强 这就需要译者选取 口语化 的词 汇与句型来体现 这一 人物的语言富于个 性 特征 。 例 3原文 : . 老林 : 还有个娘 J f ( U J 老舍 ,0 0 3 ) 2 0 :6 ! 例 1 . 原文 : 仲义 : 不 但 收 回 房 子 , 且 把 乡下 的 地 , 里 秦 我 而 城 英 若 诚 译 :a i: s n w ma 19 :1 ) L oLn U da o n(9 9 17 ! a 的房子也都卖 了( 老舍 ,0 0 1 ) 2 0 :5 。 霍华译 : l Ln O r r e20 : 1) O d i: u i ( 1 19! bd 0 英若诚译 : ihn y: h y sI a. o ol teh ue, u QZ o gi0 , e, n N t ny h oss b t c 在汉语 中. LH 娘J ' 是一种对 妇女带有贬义 的称 谓 . 这种极 f 但

戏剧语言的风格及其翻译-精选文档

戏剧语言的风格及其翻译-精选文档

戏剧语言的风格及其翻译戏剧自产生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

在中国,戏剧源于古代的原始舞蹈。

在西方,戏剧被认为始于古希腊的悲喜剧。

国内外的学者尝试给予它科学的定义。

Barnet ( 1997:536)等人认为:戏剧不是简单的文学语言,而是表达性语言,是着了装的表演者在特定舞台上的台词,常伴随各种肢体动作。

林克欢 (1993:4,10)则认为定义戏剧难如定义人类,他指出:戏剧是时间和空间上的视觉和听觉的表演,涉及到音乐、舞蹈、艺术和文学语言,演员和观众同时出现。

上述的定义都涉及到了戏剧的语言,戏剧语言之重要性可见一斑。

本文拟以中国著名翻译家英若诚所译《茶馆》为例,探讨戏剧语言的风格及其翻译。

一戏剧和戏剧语言综合Barnet 和林克欢等人对于戏剧的定义,我们可以对戏剧认识如下:首先,戏剧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形式,它凭借语言、动作、音乐、舞蹈、服装等来实现故事的叙述;其次,戏剧也属于一种文学形式,其效果和影响有赖于剧作家、导演和演员的合力,同时戏剧的欣赏讲究共时( spontaneous )和瞬间 ( immediate )。

戏剧语言是整个戏剧的基础。

剧作家使用它来介绍故事情节,连接各个剧幕,刻画人物等。

戏剧语言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说明语言;另一个则是表演语言。

说明语言是戏剧的附体语言,主要用来辅助说明舞台上与听觉和视觉相关的信息,包括叙述、解释和描写。

说明语言应该正式并且简洁。

表演语言是主体语言,是演员在舞台的台词,它包括独白、对话以及旁白等,正是通过这部分语言,戏剧的情节才得以发展,人物个性才得以刻画。

因此,表演语言得到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Nicoll (1985:95)认为表演语言应该“经济且艺术”;Backer (1985:426)认为这种语言需意义明确,利于故事情节推进,且一致于人物性格;蓝凡(1992:474)认为表演语言有三个特点,即可表演、个性化和诗化。

尽管学者们对戏剧的表演语言风格提出了种种看法,对其特点各抒己见,但结合他们的共性,笔者认为戏剧语言的风格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口语化和个性化。

浅论戏剧的翻译

浅论戏剧的翻译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儿童文学是指专门为儿童创作,以丰富儿童知识、娱乐儿童生活、培养儿童 良好品德为目标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 不仅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伴侣,还能促进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儿童文学的翻译也显得尤为重要。
内容摘要
儿童文学翻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翻译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让国内外的孩子们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知识和价 值观,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其次,儿童文学翻译可以为 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孩子们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不同文 化的魅力,促进跨文化交流。
4、可读性和可发音性:商标应易于阅读和发音。避免使用难以发音或拼写的 单词,以免消费者难以记住和传播。
三、英语商标翻译的策略
三、英语商标翻译的策略
1、直译:对于一些具有明显特点的英文商标,我们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这 种方法可以直接传达产品的特点,使消费者更容易理解品牌含义。例如, “Coca-Cola”可以直译为“可口可乐”。
三、英语商标翻译的策略
4、混合译:对于一些英文商标包含多个词汇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混合译的 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将部分词汇进行直译或音译,同时保留部分词汇的发音或意 义。例如,“Microsoft”可以混合译为“微软”。
三、英语商标翻译的策略
5、创新译:对于一些没有现成中文对应词汇的英文商标,我们可以采用创新 译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根据产品特点和品牌价值创造一个新的中文名称。例如, “Starbucks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将成为戏剧翻译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戏剧作品的翻译、排练和演出,提高工作 效率和质量。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

浅谈戏剧语言的翻译

浅谈戏剧语言的翻译

浅谈戏剧语言的翻译在人类历史上,不论哪一个国家、哪一种文化、哪一个时期,人们都有着演戏的欲望。

戏剧发展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甚至在文字形成之前戏剧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

人们在原始社会的祭奠鬼神的仪式上所作的表演可以被看作是戏剧的萌芽状态。

早在小说诞生之前戏剧已经活跃在古希腊的舞台上。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等戏剧家以神话传说为题材创作了诸如《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亚》等一系列悲剧,阿里斯托芬则创作了大量喜剧。

这些伟大的戏剧家所创作的古希腊戏剧至今仍旧是西方戏剧的典范。

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在欧洲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时期的戏剧为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从十六世纪八十年代起,英国戏剧进入了它的繁荣时期。

马洛是“大学才子”中最激进的人文主义剧作家,他将中世纪戏剧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他的作品《铁木耳大帝》、《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和《马耳他的犹太人》等从不同侧面体现他对个性解放和个人权力的追求。

这一时期英国戏剧界的领袖人物则非莎士比亚莫属。

莎士比亚一生写过37个剧本。

就创作风格而言,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开始创作到1600年止,作品主要以喜剧和历史剧为主,如《错误的喜剧》、《第十二夜》、《约翰王》、《里查三世》等。

第二个时期从1601年到1607年,作品以悲剧为主,如《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这四部悲剧标志着莎士比亚登临了戏剧艺术的颠峰。

第三个时期从1608年至1612年,作品以神话和传奇剧为主,如《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等。

莎士比亚的的作品开创了西方戏剧的新纪元,对欧洲戏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是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戏剧精品。

莎士比亚去世之后,以讽刺喜剧见长的本?琼生成为英国戏剧界的领导者。

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上半叶英国戏剧的发展始终处于低潮之中。

十八世纪下半叶英国戏剧舞台出现了喜剧的短暂复兴,歌德斯密和谢里丹是这一时期的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剧作家。

戏剧话语的语言功能与戏剧翻译

戏剧话语的语言功能与戏剧翻译

Language Functions of Dramatic Discourse and
Drama Translation
作者: 王子颖 孟伟根
作者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出版物刊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页码: 96-101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期
主题词: 戏剧话语 语言功能:翻译
摘要:运用德国戏剧符号学家Manfred Pfister的戏剧语言“多功能性”理论,对戏剧话语所隐含的六大功能:指称功能、表情功能、诉求功能、寒喧功能、元语言功能和诗学功能作分析研究,指出戏剧翻译者要注重对源语和译入语在语言功能方面的差异研究,最大限度地再现戏剧源语言信息的功能。

懂一点戏剧之戏剧语言

懂一点戏剧之戏剧语言



a)读书报告(二选一): i.纪君祥《冤报冤赵氏孤儿》:阅读(现代汉语翻译版、原 版都可以)并通过视频或到话剧院欣赏这个话剧。对比《哈 姆雷特》,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12月7日交。 ii.《骆驼祥子》《茶馆》: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和《茶 馆》,并通过视频或者到剧院欣赏话剧(最好是人艺的), 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12月7日交。 b)预习: 练习排演丁西林《一只马蜂》或《荆轲刺秦王》。

②独白/独唱:剧中人物独自抒发感情和愿望
《白毛女》链接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③旁白/旁唱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如何鉴赏话剧语言——台词

①品味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准确把握人物的 性格特征 ②品味人物语言的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 神情举止、内心活动 ③品味人物语言中蕴含的潜台词。


作业:
Chu king failed to make fun of Qi state while Yan Zi defend the dignity of his country.

话剧的三要素有哪些?
1.人物2.冲突3.语言

话剧的特点是什么?
1.时间、空间的集中性2.尖锐的矛盾冲突3.语言高度个性化与动作化
语言的智慧》》》
sān cùn bú làn zhī shé 三 寸 不烂 之 舌
说明:学生和外交官轮流扮演新闻记者 采访对方。 1、先是学生向外交官们提问。 2、外交官们向学生们提问。

语言是智慧的舞台!
请看短剧,回答问题: 话剧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妈妈B:
(另一个孩子同样被石头跘倒了,孩子因为 摔痛了哭着) 妈妈B(走向孩子):汤米!你走路能不能看 着点?以后不要跑得这么快! (孩子听了,停止哭泣,慢慢站起来,一瘸 一瘸地走开了。)

戏剧翻译_精品文档

戏剧翻译_精品文档
---Howard-Gibbon
② Simple sentence structure
Example: 常四爷:是呀,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说了句“大清国
要完”,叫您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 宋恩子:您的记性可也不错!混得还好吧?
—老舍《茶馆》
Chang: Yes, you have a good memory. In 1898 I made the remark here, “the Great Qing Empire is about done for!” For that I was arrested by you two, and imprisoned for more than a year!
All literature is made up of words, but dramas are made up of spoken words. (所有的文学都由文字组成,但戏剧是由口语 化的文字组成)
--- Boulton (戏剧研究学家)
To Achieve Colloquialism
① incomplete sentences Incomplete and simple sentences help to establish the playwright’s colloquial style. If the translator wants to keep this style, he must make the characters speak simple language in his translation.
◆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difficulties of idiom, slang, tone, style, irony, word-play or puns)

论戏剧剧本中的前景化语言及其翻译对策——以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为例

论戏剧剧本中的前景化语言及其翻译对策——以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为例

论戏剧剧本中的前景化语言及其翻译对策——以奥尼尔《送
冰的人来了》为例
王占斌;吴凡
【期刊名称】《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5)001
【摘要】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的剧作早已被译介到中国.我国对奥尼尔及其作品的研究可谓全面、深入,但单就其作品的翻译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却寥寥无几.鉴于此,本文根据英国著名语言学家G.Leech的质量前景化和数量前景化理论,运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奥尼尔晚期杰出戏剧《送冰的人来了》中的前景化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并尝试性地提出戏剧翻译中前景化语言的三种翻译策略,力图引起广大译者对前景化语言的关注,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总页数】7页(P95-100,105)
【作者】王占斌;吴凡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134;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1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尤金·奥尼尔的《送冰的人来了》——一部充满狂欢精神和多重复调的戏剧 [J], 曹萍
2.从模因论视角分析余华小说语言的"前景化"——以《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人物对话为例 [J], 王娇娇;张智慧
3.认知诗学视角下的戏剧剧本分析:以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为例 [J], 李彭湃
4.从模因论视角分析余华小说语言的“前景化”——以《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人物对话为例 [J], 王娇娇;张智慧;
5.认知诗学视角下的戏剧剧本分析--以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为例 [J], 涂雨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戏剧翻译

论戏剧翻译

3.文化转向
在《翻译研究》中,巴斯奈特认为译者要考虑的核心 因素是“译文的演出性以及译文与读者的关系。”另外, 还必须考虑“可表演性”与当代观众的接受程度的相容性。 然而,1985年后,她又否认了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 她还认为文化有特殊性,不同的文化对潜台词和语言的动 作性的存在有不同的理解,一种文化中可以表演的在另外 一种文化中却不可表演,因而反对戏剧“可表演性”的普 遍性。 她提出了新的解决办法:将戏剧视作文学的起点去研 究戏剧文本,戏剧翻译应该注重文本的语言和副语言成分 的分析和翻译(Bassnett,1985),尤其要细致地分析原文 和译文中的指示单位(deicticunits),分析它在原语中的 功能 。
纽马克主张,在以表达功能为主的文本中,作者独特的 语言形式和内容应视为同等重要,翻译方法应以语义翻译 (semantic translation)为主,即在译语语义和句法所能容 忍的范围内,尽可能再现作者的原意,忠于作者;翻译以 信息功能为主的文本和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文本,宜主要采 用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的方法,也叫通达 型翻译,类似动态对等的效果,强调忠于读者,便于读者 接受译文。按照纽马克的观点,戏剧当然是属于表达功能 文本,应该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以原语文本为重点,首 先忠实于原作者,其次是译文语言,最后才考虑读者,努 力传达原文的信息。
戏剧翻译的理论与原则
• 奈达(Nida):动态对等 • 纽马克(Newmark):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 巴斯奈特(BassHale Waihona Puke ett):文化转向1.动态对等
作为翻译行为的两种基本方向和准则,奈达认为形式 对等和动态对等的区别在于各自目的的不一致性,形式对 等希望达到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的对等,并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原文词汇、语法、句法结构等语言上的特点;而动态 对等的目的是希望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 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它把焦 点放在了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上(Nida,1964)。 由此,奈达成功地把人们对翻译研究的焦点转移到不 同翻译策略可能导致不同译文的效果上来。奈达提倡“读 者反应说”。他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或言语接受 者,要评价译文质量的优劣,必须看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何, 同时必须把这种反应和原作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进 行对比,看两种反应是否基本一致。

试论戏剧翻译的标准

试论戏剧翻译的标准

第"期
试论戏剧翻译的标准
!
的对等是不可能的。在不同的剧场里, 有时由于观众各自的 身份和社会地位不同, 反应也不尽相同。 比如, 有一次在德国 的萨尔布品肯演出老舍 《 茶馆 》 时, 于是之饰演的王利发在第 二幕中向特务说明为什么把房子租给大学生时, 剧场里轰堂 大笑, 掌声雷鸣。 王利发: 这年月, 做官的今天上任, 明天撤职; 做买卖的 今天开张, 明天就许关门; 只有大学生能够按月交房租, 没钱 是这么一笔帐不是 $ 的上不了大学啊# 您看, 原来, 萨尔布品肯一所高等学府的大学生正好那天晚上 来看演出。 一般说, 西欧的大学生钱都不多, 许多人经常拖欠 房租。由此看来, 中国观众与德国观众对大学生经济能力评 估的差异是由不同的社会背景造成的, 随着文化交流和相互 了解的增多, 观众的反应会越来越趋于一致。 四、 翻译调整 在戏剧翻译中,为了使译文更适合舞台演出,获得动态 对等,有时对原文的内容做些调整是必需的,正如英国翻译 理论家纽马克所说: “ 戏剧的即时达意的重要性通常较诗歌 与严肃小说为甚,因此 % 在人物性格与情境均已传达的情况 下 & 译文有时要做些调整,而这在小说中是极为罕见的。 ” %〔 :() & 这些调整一方面是为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 ’〕 碍, 另一方面是使译文在节奏、 语气上符合译入语规范。 翻译不同语言的戏剧作品, 需调整的多少和程度也不尽 相同。比如俄语中人名有姓、 父称、 名、 小名、 爱称、 卑称等多 种形式, 用作称呼时中国观众不容易区分其中的人物关系和 感情色彩。如果戈里的 《 钦差大臣 》 中: 安娜・安得列芙娜 他们上哪儿去了,上哪儿去了# 哎 哟, 我的天哪 # …… % 开门 & 他爹 # 安托莎 # 安东 #
《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T7;832: 7M D5E5128 <35=98>5?@ % U15V 07G 0G5 )

戏剧英文作文素材带翻译

戏剧英文作文素材带翻译

戏剧英文作文素材带翻译英文:When it comes to drama, I think it is one of the most expressive art forms. It allows us to explore complex emotions and ideas in a way that is both entertain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Drama can take many forms, from tragedy to comedy,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 It can be performed on stage or on screen, and can range from small, intimate productions to grand, spectacle-filled extravaganzas.One of the things I love about drama is its ability to transport us to other worlds and times. For example, a play set in ancient Greece can transport us back to that time and place, allowing us to experience the culture and ideas of that era in a way that is both educational and entertaining. Similarly, a play set in a dystopian future can make us think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f our actions today, and what kind of world we want to create for the future.Another aspect of drama that I find fascinating is the way it can use language to convey meaning and emotion. The words spoken by the characters can be just as important as their actions, and a well-written play can use language to create a powerful emotional impact on the audience. For example, the famous "To be or not to be" soliloquy from Shakespeare's Hamlet is a masterclass in the use of language to explore complex ideas and emotions.Overall, I think drama is a vital and important art form that has the power to entertain, educate, and inspire. Whether you are watching a play or performing in one, drama can be a transformative experience that allows us to explore the depths of human emotion and thought.中文:谈到戏剧,我认为它是最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浅谈戏剧的语言特点和翻译原则

浅谈戏剧的语言特点和翻译原则

浅谈戏剧的语言特点和翻译原则摘要: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

剧本之于戏剧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由于受到时间、空间、对象和目的的影响,戏剧文学有着有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集中体现在戏剧的语言中。

本文通过分析得出戏剧语言主要呈现出视听性、动作性、个体性、通俗性、艺术性和富于潜台词等特点,这些特点给戏剧的翻译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本文立足于等效原则视角,探讨戏剧翻译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戏剧语言翻译一、引言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戏剧的内涵有广狭之分,狭义的戏剧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首先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

广义的戏剧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

文学上所讲的戏剧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更准确的讲,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学剧本。

Susan Bassnett在Still Trapped in the Labyrinth: Further Reflections on Translation and Theatre(《依旧身陷迷宫:对戏剧与翻译的进一步思考》)一文中将文学剧本的阅读方式分为七类:1,将剧本纯粹作为文学作品来阅读;2,观众对剧本的阅读;3,导演对剧本的阅读;4,演员对剧本的阅读;5,舞美对剧本的阅读;6,其他任何参与演出的人员对剧本的阅读;7,用于排练的剧本的阅读。

可见,文学剧本价值的体现不一定需要借助于表演,它也可以作为纯粹的文学作品供读者阅读。

因此,戏剧本身就存在双重性,即可读性和可表演性。

戏剧文学的这双重性使戏剧翻译成为了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因为译者不仅要处理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而且还要弄清楚语言符号和其它戏剧符号之间的关系。

在翻译剧本时,译者还应该根据翻译的目的调整翻译的策略。

论戏剧翻译的特点和策略

论戏剧翻译的特点和策略

论戏剧翻译的特点和策略翻译作为一门研究文学艺术在世界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连接的数字技术,历史悠久。

其中戏剧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其特点和策略也有所不同,值得深入探讨。

戏剧翻译的特点首先,戏剧翻译需要将一种语言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

戏剧翻译往往采取更接近原文的方式,以保持原有的逻辑、语境和情感。

尤其是一些名句,不能用别的词取代,只能按原文准确地译成另一种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

此外,由于戏剧本身是表演艺术,观众除了观看外,还可以听到表演者的声音。

因此,戏剧翻译必须对台词的时间、语气和情感作出精确的把控,以真实地再现作品的氛围。

戏剧翻译的策略由于戏剧译文是为表演者,翻译者需要考虑台词释义、台词时间、语气和情感,以及表演者如何把握这些内容。

有关台词释义方面,翻译者首先要弄清原文的意思,然后将其转换为本地语言,保持原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为了确保翻译的质量,在本地语言与原文之间可能需要多次迭代,直到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有关台词时间方面,翻译者需要注意,戏剧有着严谨的时间要求,读台词不能太快或太慢,而且中英台词的读取时长应做到尽可能接近原文。

此外,翻译者还需要考虑语气和情感。

戏剧翻译所涉及的内容较为深刻,所以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体会作品的心理深处,并能准确表达出来。

最后,翻译者还必须考虑表演者如何把握翻译文本。

表演者必须精准地把握台词的意思和情感,以达到原作者期待的效果。

鉴于此,翻译者有必要对台词进行翻译、校对和检查,以确保台词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综上所述,戏剧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其特点和策略也有所不同。

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将语言形式、台词时间、语气和情感等方面考虑到位,以便使表演者能够把握台词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只有这样,戏剧翻译才能达到味同嚼蜡,台词才能真实地再现出作品的氛围,才能真正实现其本来的意义。

戏剧语言的五个特色

戏剧语言的五个特色

戏剧语言的五个特色
戏剧语言的五个特色包括:
1. 艺术性:戏剧语言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表现方式。

戏剧语言通过对话、动作、表情、声音等多种艺术元素的结合,营造出戏剧的氛围和情感。

2. 口语化:戏剧语言通常采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更加接近。

这样可以增加观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使戏剧更具亲近感。

3. 对白性:戏剧语言主要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进行表达。

对白是戏剧中最重要的语言形式,通过对话可以展现人物的个性、情感、动机等。

对白的内容和形式对于戏剧的情节发展和角色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舞台性:戏剧语言是为了舞台表演而设计的,它强调视觉效果和表演技巧的呈现。

戏剧语言通过动作、表情、姿态等来传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绪变化,同时也借助舞台布景、灯光、音效等来营造戏剧的氛围和场景。

5. 高度压缩性:戏剧语言通常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故事的叙述。

因此,戏剧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压缩性,通过简练的对白和精练的动作来传达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感,使观众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戏剧体验。

信达雅,可表演——以《茶馆》为例论戏剧翻译的两大原则

信达雅,可表演——以《茶馆》为例论戏剧翻译的两大原则

214张 丹:信达雅,可表演信达雅,可表演——以《茶馆》为例论戏剧翻译的两大原则张 丹(湖南工程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4)作者简介:张 丹(1981-),女,湖南湘潭人,汉族,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师,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及实践,大学英语教学。

【摘 要】直白点讲,“信达雅”就是戏剧的文学性,而“可表演性”就是戏剧的舞台性也就是“可表演性”。

将二者融汇贯通起来则是受众的可接受性。

有学者将“信达雅”和“可表演性”对立起来,认为戏剧作品的译介不能两者兼顾,文学性和舞台特征,必须牺牲一方,成全另外一方。

这显然是偏激的看法。

笔者先从理论层面讨论了戏剧翻译的“信达雅”原则和“可表演性”原则,再辅之一老舍先手的名剧《茶馆》的英译本即英若诚版和霍华版,作对比分析,认为融合二者之长,花大力气了解双方文化、用于习惯,并多和目的语的观众、演员和导演等进行深入细致的都通,应该可是兼顾戏剧翻译的这两大原则的。

【关键词】戏剧翻译;信达雅;可表演;《茶馆》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2-0214-02作为中心问题的“可表演性”原则,它与另外一大重要原则“信达雅”共同构建了戏剧翻译工作从内容到形式的一体两面。

与其他文学体裁如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同,戏剧的翻译具有双重属性。

一方面戏剧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具有文学属性,其翻译工作必须要合乎文学作品翻译和评价工作“信达雅”的一般原则;同时戏剧又别具自身所特有的舞台表演性,其翻译工作也就必得要遵循“可表演性”原则。

理论上,优秀的戏剧译作既要忠实于原著,践行文学作品翻译的“信达雅”原则,将剧作家的创作意图真实、完整、高雅地传达给目的语受众;更要充分考虑戏剧作品的表演特质,关注目的语舞台呈现的可行性和可观赏性。

一、译作的“信达雅”和“可表演性”分析:以《茶馆》英语言两译本为例简言之,戏剧作品的译者应该将“为了表演”作为戏剧文本翻译的首要定位。

论戏剧翻译的原则和途径

论戏剧翻译的原则和途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7月,第34卷第4期,J ul.,2004,Vol.34,No.4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收稿日期:2003212225 作者简介:李基亚(19722),女,天津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方向硕士,研究方向为戏剧翻译;冯伟年(19442),男,江苏无锡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翻译方向硕士生导师。

论戏剧翻译的原则和途径李基亚,冯伟年(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摘 要:剧本是戏剧翻译的主体,它既是舞台演出的蓝本,又可作为文学作品单独阅读。

但剧本的阅读与上演是两个不同的方面,因此,戏剧翻译只遵循文学翻译一种途径是不现实的,应根据不同目标群而形成多种途径。

关键词:戏剧翻译;翻译途径;目标群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731(2004)0420161205 戏剧是一门古老的舞台艺术。

东西方戏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

在西方,戏剧主要指话剧;而在中国,19世纪之前的繁多剧种都属于戏曲体系。

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主义者、改良派及革命派为了启迪民众,宣扬革命,引入了新的戏剧形式———西方戏剧。

所以,现代中国戏剧泛指戏曲、话剧和歌剧。

戏剧的内涵十分丰富,它运用了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和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人类生产的发展、都市社会的形成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推动了戏剧的发展。

可以说,戏剧几乎涉及到文化的所有领域,在剧场的短短几个小时的演出中就能反映出一个民族所积淀的文化内涵。

剧本是戏剧翻译的主体,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融合了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等文体特点。

剧本不仅是舞台演出的蓝本,同时,也可单独作为文学作品来阅读。

英语中的closet drama (案头剧、书斋剧)就是指专供阅读而非演出的剧本。

戏剧语言风格英译初探

戏剧语言风格英译初探

戏剧语言风格英译初探Abstract:This article makes a tentative analysis on A. C. Barnes’translation of Cao Yu’s play Sunrise by consulting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drama translation,drama language and literary works translation. Some typical parts are taken as examples from both the original work and the translated version to make a full elucidation of how the style of the write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ama language are embodied in the translated work. Some translations that need reconsideration are also pointed out.Keywords:drama language;style;literary works translation;audience’s reaction本文结合文学作品翻译的一些指导性原则,从戏剧翻译的特点和戏剧语言本身的特点出发,对巴恩斯译的曹禺作品《日出》进行尝试性分析。

为了便于阐释,文中把原著和译本中一些典型的部分作为例子,探讨译者是如何在译文中体现戏剧语言的风格和作者的风格的。

同时,指出了译文中个别地方有待商讨的地方。

标签:戏剧语言;风格;文学翻译;观众反应一、引言提高翻译水平的一种“笨”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优秀的译本拿来和原文对照,和自己译的对照,仔细研读、琢磨、品评、学习。

各类文学作品翻译有普遍适用的原则要求,而其中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的翻译又因其各自体裁不同而各具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戏剧语言的翻译
戏剧作品是各国文学艺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作品在各国之间译介、流传的历史也源远流长。

然而,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戏剧翻译给予的关注非常有限。

翻译界对于戏剧翻译谈之甚少的主要原因在于戏剧文本的双重性。

一部戏剧作品既可以被视为文学作品,同时戏剧的本质又决定了它是舞台艺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部戏剧的书面文本和演出文本是彼此依存、无法分割的。

因此,戏剧文本的翻译不同于小说、诗歌的翻译,它不仅涉及到一个特定文本从原语到的语的转移,还涉及到很多语言学以外的因素。

本文通过对戏剧语言特质的分析、归纳,对戏剧翻译理论的综合论述,以及对于具体戏剧译本的个案研究,对戏剧语言的翻译作了多角度的探讨。

在戏剧语言分析一章里,笔者对戏剧文学、戏剧语言的特质进行了分析、归纳。

通过对具体剧本台词的剖析,总结了戏剧语言的六个方面的特质:重诗意、口语化、讲修辞、含蓄性、个性化、动作性。

这六个方面的特质正是构成戏剧语言舞台魅力的基本元素,译者在翻译戏剧文本时,也应该致力于将戏剧语言固有的这些特质移植入译语剧本。

在戏剧翻译理论综述一章里,笔者首先将传统的翻译标准与戏剧翻译相联系;接着分析了戏剧翻译的特点:如戏剧翻译的对象、戏剧翻译的“交流回路”、戏剧演出的时空限制、戏剧符号的多元化等等;然后总结了戏剧表达的特性对于戏剧译者的影响,其中包括译本语言的口语规范,语言的性格化特征、语言与动作的匹配、文化、修辞的处理,以及剧本翻译对于译者的特殊要求;最后探讨了戏剧翻译的策略以及戏剧翻译的研究重&lt;WP=6&gt;点,介绍了巴斯奈特提出的戏剧文本翻译策略
以及马可在此基础上所总结的戏剧文本的译者在作翻译决策时应该参考的三个方面的变量:即翻译的目的是用于阅读还是演出,原语文化背景保留的程度,以及诗剧翻译中译者对语言表达载体的选择。

在可演性的翻译――《罗密欧与朱丽叶》多译本比较一章里,笔者从戏剧语言的口语化、戏剧语言的个性化、戏剧辞格的翻译、戏剧语言的舞台效果、戏剧文化元素的翻译诸方面对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两个译本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提出了文字优雅、书卷气浓厚但却“千人一面”的戏剧译本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戏剧翻译。

戏剧的生命在于它是为舞台而作,因此只有具备戏剧语言所特有的舞台表演魅力――即口语化、个性化、诗意美、修辞美兼具的语言才能够赋予戏剧译本真正意义上的“戏剧味”,才能使戏剧译本不失原语剧作者“为舞台而作”的初衷。

在诗剧的翻译――《哈姆雷特》多译本比较一章里,笔者以卞之琳的诗体译本《哈姆雷特》为例,从诗剧译者的修养、译文对原作形式的亦步亦趋、译文对形式的忠实与戏剧人物塑造的关系、译文对原文多变的语体风格的传达以及译文的可上演性等各个方面对于诗剧翻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尽管在诗剧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对语言表达的载体有所选择,但是理想的载体还是“以诗译诗”。

诗剧的散文译本尽管以译笔流畅、通顺明晓见长,但却忽略了原文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密切关系。

只有集诗剧原作内容与形式之美于一体的诗体译本,才能使读者得到一种听觉上的、视觉上的美感,给人以更高的艺术享受,在最后一章――文化背景的翻译――中国戏剧舞台上的莎剧里,笔者首先介绍了使戏剧译本融入接受端戏剧体系的策略,即剧本可以全文译出、以示对原语剧本的尊重,剧本也可以部分译出或
加以修改,还可以只采用原语剧本的一些思想或是主题。

然后以莎剧在中国的归化译介为例,包括以话剧形式演出“中国化”的莎剧和以中国传统的戏曲形式改编莎剧,&lt;WP=7&gt;提出了尽管运用后两种策略翻译戏剧可以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翻译,更确切地说只是一种改编,但是采用这样的策略进行戏剧作品的译介往往能够使译语剧作更适应接受端的戏剧文化体系,更容易为译语观众所欣赏和接受,收到和原语戏剧“异曲同工”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