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定语后置加练习

合集下载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含练习参答)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含练习参答)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句式有:判断句(包括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固定格式。

提醒:在文言的翻译中要注意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

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判断词“是”来联系。

如:“鲁迅是绍兴人。

”但也有不用判断词的。

如:“鲁迅,绍兴人。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1.“……者,……也”格式。

“者”表提顿,“也”表肯定。

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环滁皆山也夫战,勇气也刘备,天下枭雄。

(“者也”不用)2.“……是……”格式。

如:自言本是京城女。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斯是陋室。

《陋室铭》3.动词“为”表判断。

“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吾翁即汝翁。

”(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

)《汉书、项籍传》“吾村十里皆平原。

”《冯婉贞》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5.否定判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第1页(共8页)特别提醒: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较全、有练习题2016-01-11 11-22-30)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较全、有练习题2016-01-11 11-22-30)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 汝、尔
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词 的帮助,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 “之”和“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 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何陋 宋何罪之有? 有何罪 唯你是问 (唯问你) 唯利是图 (唯图利)
4、介词宾语的前置。 如:
四、定语后置(定语本应放在名词中心语的前面,
为了强调定语所表达的内容,临时置后。)
1、马之千里者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尝贻余核舟一(枚)。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五、被动句。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帝感其诚,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判 断

言 句

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6、陈涉乃立为王。
7、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8、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六、判断句。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3、此为何若人? 7、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1、忠之属也 13、环滁皆山也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4、中轩敞者为舱。 8、鱼,我所欲也 10、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12、夫战,勇气也 14、醉翁亭也
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
1、甚矣,汝之不惠。
3、帘卷西风。
2、潇潇暮雨。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
1、何以战? 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时人莫之许也。 7、会宾客大宴。 2、微斯人,吾谁与归? 6、问女何所思。 8、何苦而不平?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完整版)文言文之定语后置句

(完整版)文言文之定语后置句

文言文之定语后置句学习目标:1、回顾已学过的定语后置句,探究定语后置句的构成规律。

2、掌握定语后置句的句式特点并学会翻译。

学习重点:归纳小结定语后置句的构成规律,并学会翻译句子。

计划学时:1学时学习过程课前预习: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句子中前置的中心语并在原句中还原为现代汉语语序。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中心语:)翻译: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中心语:)翻译: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中心语:)翻译: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中心语:)翻译: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5、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中心语:)翻译: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中心语:)翻译: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7、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中心语:)翻译:8、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孟子•梁惠王下》(中心语:)翻译: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9、遂率子孙担荷者三夫(中心语:)翻译:10、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中心语:)翻译: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以上是定语后置句的几种形式,但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切不可简单地“对号入座”,而应从句子词语间的结构关系上进行深入思考,特别是要认真分析“者”的词性和作用,否则极易出现错误。

课堂巩固:1、下列选项中不含有定语后置的一项是()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城北徐公,齐之美丽者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天下官吏趋势利者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A、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B、古之人不余欺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楚人有涉江者3、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之二虫又何知?B、卿欲何言?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夫晋,何厌之有?4、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例句:人马烧溺死者甚众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高中语文文言文综合解例——定语后置的用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综合解例——定语后置的用法

文言文综合解例——定语后置的用法【高频考点】熟悉定语后置的结构模式,利用定语后置的规律判别句式。

【知识要点】定语后置的特点。

1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

2标志词:中心词后有“之”,定语后有“者”。

标志词可能省略。

【方法例析】材论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①?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②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

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④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⑤,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

”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

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寡矣。

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⑥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⑦,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⑧别矣。

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以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论》)注释:①形:外貌。

何以:以何,凭借什么。

②画策:出谋划策。

③上之人:在上位的人,这里指统治者。

④皋、夔、稷、契:皋,皋陶,姓偃,相传曾被舜帝任为管刑法的官。

夔,舜时期的乐宫。

稷,是厉山氏的儿子,名农,能种植百谷。

契,相传为舜帝的司徒官,主管教化,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朝的祖先。

⑤“犹锥之在囊”二句:比喻有杰出才能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

囊,口袋。

末,尖端。

⑥顿:整顿,这里指拉。

⑦绝勒:断了马笼头。

绝,断。

勒,带嚼口的马笼头。

⑧骐骥与驽骀:好马和劣马。

⑨“试之之道”二句:意思是考查一个人的方法,在于让他们担任适合自己的工作。

例1. 研读短文,翻译下列句子,关注句式特点。

1且人之有材能者。

2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

【例题精讲】1. 结构分析:“人之有材能者”的结构:人+之+有材能+者=中心词+之+定语+者。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含练习、参答)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含练习、参答)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句式有:判断句(包括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固定格式。

提醒:在文言的翻译中要注意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

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判断词“是”来联系。

如:“鲁迅是绍兴人。

”但也有不用判断词的。

如:“鲁迅,绍兴人。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1.“……者,……也”格式。

“者”表提顿,“也”表肯定。

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环滁皆山也夫战,勇气也刘备,天下枭雄。

(“者也”不用)2.“……是……”格式。

如:自言本是京城女。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斯是陋室。

《陋室铭》3.动词“为”表判断。

“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吾翁即汝翁。

”(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

)《汉书、项籍传》“吾村十里皆平原。

”《冯婉贞》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5.否定判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第1页(共8页)特别提醒: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定语后置文言文

定语后置文言文

定语后置文言文
定语后置是一种常见的句式结构,在古代文言文中经常出现。

它是指在一个名词或代词后面添加一个修饰成分来进一步说明或描述
这个名词或代词。

在古代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常用来修饰名词,可以是形容词、动词的过去分词、状语、介词短语等。

这种句式结构可以使句子更加简练,突出修饰成分,增强修饰效果。

例如,古代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定语后置的句子有:
'明月'指天空中的明亮的月亮,'何时'则是在问明亮的月亮何时能出现。

这个句子中,“明月”作为名词,后面的“何时”作为修饰成分,进一步说明了“明月”出现的时间,使用了定语后置的结构。

另外一个例子是:
'高山'指海拔较高的山,'流水'指山上的泉水,'哪知'则是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

这个句子中,“高山”和“流水”作为名词,后面的“哪知”作为修饰成分,进一步描述了高山上流水的情景,使用了定语后置的结构。

定语后置的使用在古代文言文中非常常见,它可以使句子更加简练,修饰成分更加突出。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后置的使用相对较少,但仍然可以在一些文学作品或者诗歌中见到。

文言文之定语后置加练习

文言文之定语后置加练习

④得双石于潭上 ⑤居则曰:不吾知也
⑥竖子不足与谋
• ⑦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⑧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⑨念乡人有客于 泾阳者
• ⑩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卮酒
• A、①⑧/②⑦/③⑤/④/⑥⑩/⑨ ⑩
B、①⑤/②⑦/③⑥/④⑨/⑧
• C、①⑧/②⑤/③⑥/④/⑦⑩/⑨ ⑨
C、①⑧/②⑤/③⑥/④⑩/⑦
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第9页/共26页
状语后置
•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 补语。
•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第10页/共26页
介词结构“于……”
• 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常放在谓语动词后 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 动词前作状语的。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 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置”,或 “介词结构后置”。
第15页/共26页
按现代汉语的规律,调整下面各句的语序:
•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 2.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于帝告之
•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于星火急
第16页/共26页
课堂巩固:
• 1、下列选项中不含有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 •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B、城北徐公,齐之美丽者也 •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D、天下官吏趋势利者
第24页/共26页
• 9、将下列文言语句按不同句式归类
•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凌万顷之茫然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④臣未之闻也 ⑤洎牧以谗诛 ⑥军中无以为乐, 请以剑舞 ⑦不能容于远近 ⑧人固有一死,或 重于泰山 ⑨战于长勺 ⑩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⑾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⑿何故不使知

文言文之定语后置

文言文之定语后置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A.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徐公, 城北徐公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皆白衣冠以送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E.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军书十二卷,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F.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格式二:中心词 之 定语 定语+者 格式二:中心词+之+定语 者
翻译下面句子, 翻译下面句子,并找出其共同点
①马之千里者(《马说》) 马之千里者( 马说》 千里者 译文: 千里马” 译文:“千里马” 僧之富者 富者不能至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 译文: 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国之孺子之游者 游者( 勾践灭吴》 ③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 译文: 吴国出游的年青人” 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人” 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铿然有声者。(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译文: 铿然有声的石头” 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
(翻译:于是召集谢庄里精通武术的少年) 翻译:于是召集谢庄里精通武术的少年)
B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疆土之新辟者, 疆土之新辟者 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贤于己者
定语后置句小结

文言特殊句式定语后置

文言特殊句式定语后置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
《促织》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荆轲刺秦王》
再如:中心语+定语+者
❖ ①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 ❖ ②人马冻死者相望。 (冻死者人马相望) ❖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 ④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好者女) ❖ ⑤楚人有涉江者 (有涉江者楚人)
析:ABD都是定语后置句;C是宾语前置句。
二.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它的形式

❖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 答案:村中一个多事的少年驯养了一只虫。 ❖ 形式:中心词+定语+者 ❖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 答案: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随着歌声而相和伴奏
。 ❖ 形式:中心词+定语+者 ❖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 答案:能不改变自已志向的官员,全国这样大的地
文言特殊句式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概述
现代汉语里,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 中心语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 在古代汉语里,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 在中心语之后,叫做“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
谓语 (定语)宾语
【状语】 <补语>
例句 中心语 定语
中心语
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翻译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再如: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 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二吏缚一人诣王) ❖ ②尝贻余核舟一。 (尝贻余一核舟) ❖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荷担者三夫子孙) ❖ ④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比至陈,六七百乘车,千余骑,数万卒) ❖ ⑤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或尽一石粟)

文言文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概述
现代汉语里,通常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语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叫做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曹军被)烧死淹死的人马很多”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
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愚公)就带领能挑担的儿孙三人
客有吹洞箫者《李凭箜篌引》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愚公)就带领能挑担的儿孙三人
2)、中心词+之+定语(形容词)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3)中心词+之+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定语后置汇总

定语后置汇总

• 2、与“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 项是( 项是( ) • A、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 B、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之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战》) C、富者曰:“子何恃而往?”(《为学》) 为学》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 • 答案】 【答案】B • [解析 例句和 句皆为定语后置句。A句是主谓倒置 解析]例句和 句皆为定语后置句。 句是主谓倒置 解析 例句和B句皆为定语后置句 句是宾语前置句, 句是状语后置句 句是状语后置句。 句,C句是宾语前置句,D句是状语后置句。 句是宾语前置句
中心语+之 定语+者 中心语 之(而)+定语 者,“之”是 定语 定语后置的标志 。 • ⑤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附操者荆州之民) (附操者荆州之民) • ⑥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 ( 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 • ⑦国之孺子之游者。 国之孺子之游者。 (国之游者孺子) 国之游者孺子) • ⑧僧之富者不能至。 僧之富者不能至。 富者僧不能至) (富者僧不能至)
1.中心语+定语 者 .中心语 定语 定语+者
• ⑥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亦具体而微者雁荡) (亦具体而微者雁荡) • ⑦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 (有吹洞箫者客) • ⑧人马冻死者相望。 人马冻死者相望。 冻死者人马相望) (冻死者人马相望) • ⑨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好者女) (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好者女) • ⑩楚人有涉江者 有涉江者楚人) (有涉江者楚人)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tty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tty

(国之游的孺子)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 (富者僧不能至)
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 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秦王以千斤金购之)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为五人,为八窗)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铸以为十二金人)
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 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荷担者三夫子孙) 尝贻余核舟一。 (尝贻余一核舟)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比至陈,六七百乘车,千余骑,数万卒)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一双白璧 一双玉斗)
定语后置四种情况:
1.中心语+定语+者 2.中心语+之+定语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 4.用数量词作定语 应注意的是 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 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如:城北徐公, 齐之美丽者也)
定语后置句练习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B )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析:ACD都是定语后置句;B是状语后置句。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析:ABC都是定语后置句;D是状语后置句。
D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 A.僧之富者不能至

文言文倒装句-定语后置

文言文倒装句-定语后置

文言文倒装句—定语后置在文言文学习中,文言句式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在中高考中,文言文句式是必考项,尽管讲解的无数遍,但遇到具体问题还是会出现各种错误。

文言文句式,也叫特殊句式,在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主要分: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前三种句式相对简单,后一种倒装句比较难。

今天讲倒装句的定语后置。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主要由形容词、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短语)、分词、定语从句等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来充当。

汉语中常用“……的”表示,现代汉语定语多前置,但是文言文中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或者是出于强调定语,使语气流畅等等目的,有时就将定语放在了中心词后面。

在文言文中,定语后置一般有四种情况。

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者”是标志)1.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中心词是‘人马’,‘烧溺死’是限制修饰‘人马’的定语。

正常语序:烧溺死者人马甚众。

烧:烧死。

溺:溺死。

人马:人和马。

甚众:很多。

翻译:(曹军)被烧死和溺死的人和马很多。

2.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赤壁之战》中心词是‘战士’,‘还’是限制修饰‘战士’的定语。

正常语序:今还者战士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今:现在。

还:归队的。

翻译: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

3.客有吹洞箫者。

《李凭箜篌引》中心词是‘客’,‘吹洞箫’是限制修饰‘客’的定语。

正常语序:有吹洞箫者客。

翻译:有吹洞箫的客人。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中心词是‘宾客’,‘知其事’是限制修饰‘宾客’的定语。

正常语序: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

及:和。

知:知道。

白衣冠:穿白衣,戴白帽。

以:顺接,来。

送:送行。

之:荆轲。

翻译: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注:荆轲是‘死士’,送他的人穿白衣冠,是在‘出殡’,一种尊重。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文言文语法之定语后置

文言文语法之定语后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 冯巍
现代汉语:
定语的位置在主语和宾语前面
如 :
红红的苹果
看书的人 一本书
现代汉语:
定语的位置在主语和宾语前面
如 :
红红的苹果
看书的人 一本书
文言文
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
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
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定语后置
标志词:
中心词+之+定语
①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老百姓的 疾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即民间],就担忧他的国 君。) 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 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③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 列传》(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子,蒙受污 浊的外物[污染]呢!)
①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 刺秦王》)(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 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 传》)(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 有找到。) ③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 武传》(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 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
②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富和尚 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③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发 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①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老百姓的 疾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即民间],就担忧他的国 君。) 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 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③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 列传》(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子,蒙受污 浊的外物[污染]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臣未之闻也 ⑤洎牧以谗诛 ⑥军中无以为乐,请 以剑舞 ⑦不能容于远近 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 泰山 ⑨战于长勺 ⑩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⑾生 孩六月,慈父见背 ⑿何故不使知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
(《岳阳楼记》) 译文:“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
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或身 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忧”
格式四:中心语+而+定语+者
翻译下面句子,并找出其特点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五人墓碑记》)
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 有几个人呢?” 缙绅( jìn shēn):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 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 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7、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 例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A、洞庭君安在哉 B、以勇气闻于诸候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8、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惟兄嫂是依 ④得双石于潭上 ⑤居则曰:不吾知也 ⑥竖子不足与谋
②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③客有吹洞箫者。(《赤壁之战》) 译文:“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 ④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 译文:“从各地来(投奔吴国)的贤人(全国的读书人)”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 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
介词结构“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之间。 4.而大声发于水上。
介词结构“以……”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有时放 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种情况在文 言文中并不多见) 。在今译时,一般 都作状语。
具告以事。
介词结构“乎……”
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有时放 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种情况在文 言文中也不多见) 。在今译时,一般 都作状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 而师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状语后置句小结
状语后置,即将介词短语放在动词 后面作补语, 标志性词语:“以”、 “于”、“乎” 等。
按现代汉语的规律,调整下面各句的 语序: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 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 以状语来理解。
介词结构“于……”
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常放在 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 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 语的。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 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 置”,或“介词结构后置”。
定语后置句小结
1、中心语+定语+者 2、中心语+之+定语+者 3、中心语+之+定语 4、中心语+而+定语+者 5、中心语+数量词(作定语)
翻译注意: 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格式五: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 后面。中心语十数量词(作定语)
翻译下面句子,并找出其共同点 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译文: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
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译文:“一顿饭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③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译文:先用五张熟牛皮,再用十二头牛犒劳军队 乘韦,是五张熟牛皮。
文言句式
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 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
在文言文中 ,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位 置,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 畅,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
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 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格式一:中心词十定语十者
翻译下面句子,并找出其共同点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E.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F.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翻译:于是召集谢庄里精通武术的少年)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D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2.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于帝告之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于星火急
4.蒙辞以军中多务 蒙以军中多务辞
课堂巩固:
1、下列选项中不含有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城北徐公,齐之美丽者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天下官吏趋势利者
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A、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楚人有涉江者

3、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之二虫又何知? B、卿欲何言?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夫晋,何厌之有?
4、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
例句: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5、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 是( )。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非秦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客有吹洞萧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6、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
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 A、戍卒叫,函谷举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格式二:中心词+之+定语+者
翻译下面句子,并找出其共同点
①马之千里者(《马说》) 译文:“千里马”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 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
格式三:中心语+之+定语
翻译下面句子,并找出其共同点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⑦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⑧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⑩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⑨ ⑥/④⑨/⑧⑩
B、①⑤/②⑦/③
C、①⑧/②⑤/③⑥/④/⑦⑩/⑨ ⑥/④⑩/⑦⑨
C、①⑧/②⑤/③
9、将下列文言语句按不同句式归类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凌万顷之茫然 ③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