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复习资料)《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检测(教师版)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必修一《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修一《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修一《游褒禅山记》知识点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 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 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 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 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 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 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 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 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 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状语后置句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五、多义词1.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2.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3.其⑴始舍于其址。

(代词,它的,代华山)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代词,那)⑶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个)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代词,它)⑸其文漫灭。

(代词,它的,代仆碑)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代词,它上面)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代词,它的,代华山)⑻问其深。

(代词,代上文“有*窈然”的“*”,译作“那个洞”。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复习及答案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复习及答案

游褒禅山记翻译全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今义: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今义: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今义: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今义: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今义: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今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今义:三、一词多义1.道①有碑仆道②何可胜道也哉?2.名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3.其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距其院东五里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⑦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二、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有泉侧出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6.而其见愈奇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8. 火尚足以明也9.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10.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1.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三、古今异义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于是余有叹焉。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一词多义盖1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4盖音谬也其⑴始舍于其址。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⑶距其院东五里。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⑸其文漫灭。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⑻问其深。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⑿盖其又深。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

⒁既其出。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⒅其孰能讥之乎?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以1由山以上五六里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夫夷以近4有志矣,不随以止也于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2于人为可讥3余于仆碑夫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良乃入,具告沛公3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道1有碑仆道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4何可胜道也哉5道芷阳间行然1吴广以为然2有穴窈然3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观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2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名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4狄公有盛名重点实词虚词1华山之阳2卒葬之3既其出4咎其欲出者5然力足以至焉6其孰能讥之乎7何可胜道也哉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翻译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
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5.其孰能讥之乎:反诘语气词:岂,难道

1.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连词,表转折,然而 2.有怠而欲出者:连词,表并列 3.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顺接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连词,而且 5.夫夷以近:同“而”,表并列 6.而世之奇伟……:连词,表顺接 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连词,表并列 8.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连词,表并列
“游山洞”与“做学问”趣比
学问平易处浅尝辄止者众
学问精深处获求不易故达成者少
博大精深大学问
在困难或非议面前止步者
求学之力
求学之客观条件
求学应深思而慎取
试解释下边各句中的“其”字: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动词:说出,说明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筑舍定居,名用如动
A.慧褒始舍于其址
照明,形用作动
C.火尚足以明也:
穷也:深:形容词,很深; 穷:走到尽头,形用作动
B.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
下列虚词 解释是否有误?请指出来
之 而卒葬之:代词,那里 古人之观于天地……: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助词,的 此余之所得也:到,往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助词,补语标志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定语标志)
(表结果)
表递进
表递进
表转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2011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重点篇目游褒禅山记课内知识点梳理: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褒禅..山庐冢.盖音谬.也窈.然咎.其欲出者好.游者夫.夷以近昏惑.始舍.于其址有碑仆.道萧君圭.长乐王回深父.二、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2、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三、一词多义卒:①卒葬之②卒相与欢。

(《廉颇商相如列传》)③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④五万兵难卒合观:①古人之观于天地……②非常之观。

③大王见臣列观。

(《廉颇简相如列传》)夷:①夷以近。

②今操蔓夷大难(《赤壁之战》)。

③南抚夷越。

(《隆中对》)相:①无物以相之。

②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③卒相与欢。

(《廉颇商相如列传》)。

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胜:①何可胜道也哉。

②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④终不能加胜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四.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1.始舍于其址。

2.名之曰褒禅。

3.有泉侧出。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6.而其见愈奇。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8.火尚足以明也。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解释下列句中的虚词:【其】⑴始舍于其址。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⑶距其院东五里。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⑸其文漫灭。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⑻问其深。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⑿盖其又深。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游褒禅ft记》知识点完整归纳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②所谓华ft洞者,以其乃华ft之阳名之也。

(……者,……也)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者,……也)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①古人之观于天地、ft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定语后置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省宾语)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宾语)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四)文言固定句式①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②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重点语句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    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一、文学常识1.本文的作者是,字,晚年号半山,谥号“文”(故世称“”),临川人,(朝代)杰出的家和家。

官至宰相,后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国公,世称“”。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

主要作品集《》。

在政治上积极推行“新法”,反对因循守旧,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这是一篇说理性(文体),以游山为喻,文章前面写游山,后面谈道理,即事说理,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慎取”。

二、文言文知识(一)、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词,并释义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今义:基数词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关联词③于是余有叹焉古义:今义:由于这个、因此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今义:特别,副词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三、一词多义1.道①有碑仆道②何可胜道也哉?2.名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距其院东五里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⑦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⑧而予亦悔其随之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⑩其孰能讥之乎?4.以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5.之①而卒葬之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③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④而余亦悔其随之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6.焉①于是予有叹焉②而人之所罕至焉/ 然力足以至焉四、指出下列句子词类活用,并释义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有泉侧出. ()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6.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7.而其见愈奇.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9.火尚足以明也. ()10. 则或咎其欲出者. ()1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14.往往有得. ()五、指出特殊句式,翻译句子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高中《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整理一、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①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基数词。

)②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底,达到,动词。

今天:表示另提一事,关联词。

)③ 于是余有叹焉(古义:(于是,对此)在这个时候。

今义:由于这个、因此。

)④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同寻常。

今义:特别,副词。

)⑤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治学的人、求学的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三、一词多义1.道① 有碑仆道(道路,名词)② 何可胜道也哉?(说,动词)2.名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命名、取名,名词作动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出名字,名词作动词)3.其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代词,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② 距其院东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③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它,代词,代仆碑)④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代“穴”;后“其”,代词,代好游者)⑤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词,代游客)⑥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它,代词,指华山洞)⑦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前一个“其”,结构助词,不译;后一个“其”,那个,指示代词)⑧ 而予亦悔其随之(自己,代词,指作者)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⑩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4.以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介词)②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③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用来,介词)④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5.之① 而卒葬之(代词,这里)②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它,代指华山)③ 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结构助词,的)④ 而余亦悔其随之(代词,他)⑤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6.焉① 于是予有叹焉(兼词,于此,对这件事)② 而人之所罕至焉 / 然力足以至焉(代词,那里,指险远的地方)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①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侧,从侧面、从旁边)(二)名词作动词①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居住)②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命名、取名)③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出)(三)形容词作动词①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四)形容词作名词①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深度)② 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五)使动用法①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谬误)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游褒禅山记》(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二)词类活用1. 始舍于其址。

舍:2. 名之曰褒禅。

名:3. 有泉侧出。

侧:4.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5.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6. 而其见愈奇。

见:7.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8. 火尚足以明也。

明:9.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10.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11.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l 谬:l 传:l 名:(三)文言固定句式1. 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2. 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文言句式:1.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2.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3.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五)重点翻译句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六)多义词1. 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③良乃人,具告沛公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2. 道①有碑仆道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④何可胜道也哉⑤策之不以其道3. 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4. 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③属予作文以记之④文过饰非5. 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吴广以为然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6. 其⑴始舍于其址。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⑶距其院东五里。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有翻译)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有翻译)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有翻译)第一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有翻译)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一、实词1、道① 有碑仆道:【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道:道路,名词】② 何可胜道也哉?:【哪能说得完呢!】【道:说,动词】2、名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名:命名、取名,名词作动词】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名:说出名字,名词作动词】二、虚词1、其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那,代词,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② 距其院东五里:【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③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只有从它(仆碑)上面残存的字还能辨认出,叫做“花山”】【它,代词,代仆碑】④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问它的深度,连那些爱好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前“其”,代词,代“穴”;后“其”,代词,代好游者】⑤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大概洞内越深的地方,来到的游客就越少了。

】【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词,代游客】⑥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它,代词,指华山洞】⑦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个主张退出的人】【前一个“其”,助词,不译;后一个“其”,那个,指示代词】⑧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自己,代词,指作者】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入而广泛】【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⑩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还能嘲笑他吗?】【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2、以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因为,介词】②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我与四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③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我的体力还足够(用来)前进,火把还足够(用来)继续照明。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

• 9.罕(稀少) 10.止(中止)
• 11.相(辅助、帮助)
12.焉(代词,那里)
• 13.于(介词,在)
14.有悔(有所悔恨)
• 15.其(反问语气,难道) 16.孰(疑问代词,谁)
• 4.
• 1.于(对于)
2.以(“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
• 3.夫(代词,那些)4.其(古书)
• 5.名(识其本名,作动词)6.胜(尽,完)
• 7.慎取(谨慎地选取)
• 5.通假字 •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三 • 1.对此,对这件事 • 2.不平常,不同寻常 • 3.到了----的地方 • 4.(1)------的缘故 • (2)求学的人 • 5.十分之一
• 1.名词作动词, 筑舍定居 • 2.名词作动词, 命名 • 3.名词作动词, 向上走 • 4.名词作状语, 从旁边 • 5.动词作名词, 见到的景象 • 6.动词作名词, 到达的人 • 7.形容词作名词, 深度 • 8.形容词作名词, 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 9.形容词作名词, 艰险遥远的地方 • 10.形容词作动词, 走到尽头 • 11.形容词作动词, 照明 • 1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错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
• 一、
• 1.浮图(和尚)
2.卒(死)
• 3.以(因为)
4.庐冢(庐墓,指慧褒弟子在墓旁盖

的屋舍)
• 5.以(因为)
6.乃(表判断,为,是)
• 7.(残存的文字) 10.识(辨认)
• 11.言(说)
12.盖(大概)
• 2. • 1.由(从,自) • 3.其(代词,那些) • 5.以(表修饰,而) • 7.且(将要,快要) • 9.又(更) • 11.方(当,正在) • 13.咎(责怪) • 15.之(代词,他) • 17.之(助词,的)

(完整word版)《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docx

(完整word版)《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docx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一、通假字1. 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 男子的美称。

二、 活用1. .始舍于其址。

舍:名 活用 ,筑舍定居。

2. .名之曰褒禅。

名:名 活用 ,命名,称呼。

3. .有泉 出。

:名 作状 ,在一 。

.4. 其深, 其好游者不能 也。

深:形容 用作名 ,深度。

.5. 好游者亦不能 也。

:形容 活用 。

尽,走到 。

6. .而其 愈奇。

. : 作名 , 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 其 至又加少矣。

至: 用作名 ,到达的人。

8. .火尚足以 明也。

明:形容 用作 ,照明。

9. .不得极夫游之 也。

极:形容 作 ,尽情享受。

..10. 而世之奇 、瑰怪、非常之 ,常在于。

:形容 用作名 , 的地方。

. .. 11. 世之 其 而莫能名者,何可 道也哉。

:形容 的使 用法,弄 ,使⋯⋯ 。

: 作名 ,流 的文字。

名:名 作 , 明白。

三、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今所 慧空禅院者,褒之 冢也。

( ⋯⋯ 者, ⋯⋯ 也: “者 ”表停 气, “也”表判断 气)②所 山洞者,以其乃 山之阳名之也。

( ⋯⋯ 者, ⋯⋯ 也)③今言 “ ”如“ ”之“ ”者,盖音 也。

( ⋯⋯ 者, ⋯⋯ 也)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 “此”是主 , “所以 ”相当于 代的“⋯⋯的原因 ”,“也” 气助 ,表判断)⑤此余之所得也(此 ⋯⋯ 也)(二)倒装句1.状 后置句①古人之 于天地、山川、虫 、 ,往往有得。

②唐浮 慧褒始舍于其址2.定 后置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省 )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 之不存。

(省 )④有碑仆(于)道(省介 )(四)文言固定句式①其孰能 之乎?( 道 ⋯⋯ ?)②何可 道也哉! (哪里 ⋯⋯ 呢!)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就是 ⋯⋯ 的 故。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归纳]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归纳]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归纳]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

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

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l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

错。

l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l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

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

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

的缘故。

)四、状语后置句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五、多义词1、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2、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3、其⑴始舍于其址。

(代词,它的,代华山)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代词,那)⑶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个)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代词,它)⑸其文漫灭。

(代词,它的,代仆碑)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代词,它上面)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代词,它的,代华山)⑻问其深。

(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 1 知识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 1 知识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 1知识全梳理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1知识全梳理一、知识点梳理1、文体知识“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2、作家作品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卒谥文。

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客观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

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古人,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

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

3、课文解读: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

”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游褒禅山记》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先略述前洞和后洞的概况,然后详记游后洞的经过。

第三段,写游洞华山的心得。

第四段,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第五段,是记游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以及作者籍贯、署名。

这是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二、综合练习题(一)给加点字注音慧褒()庐冢(,)仆道()谬()穴()瑰怪()窈然()(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而卒葬之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有碑仆道4、其文漫灭5、盖音谬也6、有穴窈然7、有怠而欲出者8、不出,火且近9、盖余所至1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11、则或咎其欲出者1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14、而人之所罕至焉15、无物以相之16、其孰能讥之乎17、何可胜道(四)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有泉侧出4、由山以上五六里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7、则其至又加少矣8、火尚足以明也9、极夫游之乐10、常在于险远1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五)翻译下面句子,有特殊句式的请指出特殊句式:1、唐浮屠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到达,到了。
三、词类活用
1、有泉侧出。 1、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始舍于其址。 2、舍:筑舍定居。 3、名之曰褒禅。 3、名:命名,称呼。
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4、谬:弄错,使……错。 5、传:流传的文字。
6、名:说明白。
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7、深:深度。
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8、险远:险远的地方。 7、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9、穷:穷尽,走到尽头。 8、火尚足以明也。 10、明:照明。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
11、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惑的地方
10、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2、极:尽情享受。
13、见:见到的景象。
11、而其见愈奇。
7、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 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 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6、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 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3、往往有得 14、至:到达的人。
13
15、得: 心得,收获。
四、一词多义
其1、既其出。 (语气助词,不译)
2、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 译作“那”)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

游褒禅山记一、通假字无二、古今异义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基数词。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底,达到,动词。

今天:表示另提一事,关联词。

)于是余有叹焉(古义:(于是,对此)在这个时候。

今义:由于这个、因此。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同寻常。

今义:特别,副词。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治学的人、求学的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三、一词多义1.道有碑仆道(道路,名词)何可胜道也哉?(说,动词)2.名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命名、取名,名词作动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出名字,名词作动词)3.其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代词,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距其院东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它,代词,代仆碑)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代“穴”;后“其”,代词,代好游者)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词,代游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它,代词,指华山洞)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前一个“其”,结构助词,不译;后一个“其”,那个,指示代词)而予亦悔其随之(自己,代词,指作者)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4.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介词)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用来,介词)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5.之而卒葬之(代词,这里)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它,代指华山)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结构助词,的)而余亦悔其随之(代词,他)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6.焉于是予有叹焉(兼词,于此,对这件事)而人之所罕至焉/ 然力足以至焉(代词,那里,指险远的地方)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侧,从侧面、从旁边)(二)名词作动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居住)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命名、取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出)(三)形容词作动词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四)形容词作名词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深度)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五)使动用法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谬误)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检测
一、重点实词(28分)
1.有碑仆道道路
2.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3.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刻
4.于人为可讥是
5.盖音谬也大概,错误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使……错
7.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命名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明白
9.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能够
10.往往有得收获,心得
11.此言得之对,正确
12.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13.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不同寻常
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 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于是余又叹焉:对这件事
二、重点虚词(14)
(1)有穴窈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然视其左右(然而,连词)
⑴始舍于其址。

(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

(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

(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

(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

(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

(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三、文言句式(5分)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省略句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判断句
四、句子翻译(3分)
1
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哪能说得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
故。


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得不深入思考而要谨慎选取传闻材料的缘故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