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雨霖铃柳永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柳永鉴赏
《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 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为大家分享了《雨霖铃》鉴赏,欢迎欣赏。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 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 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 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 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 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 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 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鉴赏:
词是文学
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 至宋代已极为繁荣。“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宋代不仅词家众 多,且风格亦多样。词本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柳永是 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 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雨霖铃》便是 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 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 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后人有“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揉酥左与言”的
谑语。柳永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 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 “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 “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由于失意 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 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
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传诵至今,这确实 有很值得研究。探其中缘由,固然与作者坎坷的身世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雨 霖铃》的成功还在于其独到的表现手法:层次分明,语意明确,铺叙景物,倾吐 心情,绝少掩饰;善于用“点染”法,反复涂抹,渲染效果。下面就《雨霖铃》 作一粗浅分析: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 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 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 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词的起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事件是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晚上, 阵雨才停,知了发出凄切的鸣叫,长亭送别,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 这蝉鸣助添悲凉,而一开始即道出“凄切”,为这首词定了调子。这一层展开了 一个凄凉的氛围。“都门”两句,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 舍难分之际,客船却不断催促。心理矛盾,欲饮无绪,欲留不得。由此可窥见留 恋之情深。“执手”两句,再加深涂抹,在“执手”、“相看”、“无语”中更 使人伤心失魄。这一层极写留恋之情。以上两层极尽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 足以使人为之呜咽。“念去去”以后,则大气包举,一泻千里,似江流出峡,直 驰平川,词亦直抒胸怀。以“念”这一领字带起,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辽远,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全是 写景,实际上全含的是情,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 限。换头以情起,叹息从古到今离别之可哀,“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旨。“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句又将推进一层,更何况正在冷落清秋的时节呢,这是多么难 以忍受啊!这是把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 两者结合起来,提炼出这两句。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句中,更赋予以 新的意义。“今宵”二句,又进一步推想别后的凄凉,然而景物清丽真切,真象 别者酒醒后在船中之所见。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 经
·采薇
》)也是写离别的。离别的人一看到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 就会浮现出赠柳昔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杨柳岸”三字明写眼 前景而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几如身历其境,忘其是设想了。“此去” 二句,再推想别后长久的寂寞,虚度美好年华。“便纵有”两句,再从上两句的 遭遇,深入下去,叹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以 上第三层真是“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柳永轶事典故
眠花宿柳 柳永生在一个典型的奉儒守官之家,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的系统训练,养成 功名用世之志,然而,他一旦出入“秦楼楚馆”,接触到“竞赌新声”,浪漫而 放荡不羁的性格便显露出来,因此,青楼成了他常去之处。科举落第后,柳永沉 溺烟花巷陌,都市的繁华、歌伎的多情,使柳永仿佛找到了真正的自由生活。 在宋代,歌伎以歌舞表演为生,其表演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她们的生活 处境。演出效果取决于演技和所演唱的词,演技靠个人的勤奋练习,而词则靠词 人填写。歌伎为了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观众,往往主动向词人乞词,希望不断获得 词人的新词作,使自己成为新作的演唱者,以给听众留下全新的印象,同时也希 望通过词人在词中对自己的赞赏来提升名气。柳永落第后,频繁地与歌伎交往, 教坊乐工和歌伎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济资助, 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歌伎是柳永词的演唱者 和主要歌咏对象,存世柳词中涉及歌伎情感方面的约 150 首,歌伎激发了柳永的 创作热情,满足了他的情感追求,促成了他的创作风格,也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 白衣卿相 柳永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即暮年及第,又转官落魄,终官不过屯 田员外郎。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 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以毕生精力作词,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表面上看, 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但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希望走上一条通达于仕途 的道路。柳永是矛盾的,他想做一个文人雅士,却永远摆脱不掉对俗世生活和情 爱的眷恋和依赖;而醉里眠花柳的时候,他却又在时时挂念自己的功名。然而, 仕途上的不幸,反倒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据传,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学和 痴情,凑钱替其安葬。每年清明节,又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 柳七”或“吊柳会”,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