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合集下载

读陶渊明心得(精品5篇)

读陶渊明心得(精品5篇)

读陶渊明心得(精品5篇)读陶渊明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读陶渊明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读陶渊明心得(精品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读陶渊明心得篇1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隐逸诗人。

他以自然为本,倡导“自然之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返璞归真,追求自由、独立和尊严。

陶渊明的诗歌充满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他的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值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他曾经出仕,但很快就感到厌恶,并且通过对当时的政治现象和官僚腐败的深刻揭露和批判,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隐逸思想。

他的诗歌具有简洁自然、朴实清新的特点,通过拟人化、象征等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感情,从而使诗歌充满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

通过阅读陶渊明的作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他追求自由、独立和尊严,呼吁人们回归自然、回归本真,追求一种简朴、自然、自由的生活方式。

这些思想对于后世文学、哲学和文化艺术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以自然为本,倡导“自然之道”,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隐逸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自由、独立和尊严的追求,也领略到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我相信,陶渊明的作品将会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影响和启迪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

读陶渊明心得篇2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人生哲学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可以概括为“自然本真、隐逸自在、乐天知命、忠诚至上”。

首先,自然本真是陶渊明的人生哲学的核心。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自然本真的生活方式,同时体验自然的美妙。

他反对人为的虚荣和功利,强调人的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本性。

其次,隐逸自在是陶渊明的人生哲学的重要方面。

他主张远离纷扰的世俗,回归自然,享受自在隐逸的生活。

在这种生活中,人可以自由自在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探索自己真正的内心世界。

第三,乐天知命是陶渊明的人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人应该对命运保持乐观的态度,不抱怨、不怨天尤人,而是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和变化。

最后,忠诚至上是陶渊明的人生哲学的基石。

他强调忠诚、正直、诚实、公正的品质,认为这些品质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也是一个人成为真正自由的人的必要条件。

总之,陶渊明的人生哲学是围绕自然、隐逸、乐观、忠诚等关键词展开的一种整体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这些思想和文化的遗产对中国古代文学、哲学、艺术、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 -。

陶渊明的人生观及人生哲学

陶渊明的人生观及人生哲学

陶渊明的人生观及人生哲学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以诗歌和散文刻划了许多深刻的人生哲学和人生观。

这些思想在古代影响深远,到今天依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来阐述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一、自然与人生在陶渊明的作品中,自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认为,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源头,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与自然保持联系。

他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自然常态的追求以及他对自然美丽的赞美之情。

同时,陶渊明也认为,自然的美丽是具备道德意义的。

他强调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变化,而不是强行改变它,这样才能保护自然,让大自然得以延续这种美好。

他表示:“山阴路远,了不可至,得樵夫传火,得以微适。

”这说明了他认为自然有它存在的意义,而通过顺应大自然,人也可以从中获得启示,以求追求良好的人生。

二、清心寡欲、随遇而安陶渊明写下了很多关于人生哲学的诗句,其中最著名的是:“庐山谷口无人迹,何处草花飞不起。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句话表达了他“清心寡欲”的观念,认为只有将物质欲望控制得非常好,才能感知到真正的自由。

他不参与富贵权势的斗争,不为名利所动,而是随遇而安地生活。

三、追求灵魂的自由除了对自然和人性的追求外,陶渊明还关注了灵魂的自由。

他认为,一个人的灵魂是自由的,这种自由要通过真正的艺术来体现,并创造出一种自我教育的精神境界。

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万户捣衣石,缘何不念做家铭。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若将今夕比朝霞,梁间更觉啼狐狸。

”这句话表达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虽然生活遭遇寒来暑往,但他仍然坚持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这种精神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四、让人生变得有益陶渊明认为,一个人的人生只有变得有益,才算是完整的人生。

他曾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师表无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师表无负闲事,少年将挽强弓,骑马走千里。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人生哲学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人生哲学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人生哲学陶渊明(AD 365~AD 427)生活在东晋末年和南朝宋时期,他以诗文才华和理想的人生哲学而闻名于世。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抒发了对尘世世事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看法。

下面将从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和人生哲学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他对诗歌和人生的理解和看法。

首先,陶渊明以其纯真而质朴的诗风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描绘着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类生活的思考。

他的诗作以山水田园为背景,抒发了对自然的依恋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例如他的《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些诗句通过描绘清新的自然景色,表达了陶渊明对简单宁静的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他认为自然是真实而美好的,人们应当要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其次,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中融入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他曾经历了家族衰败和政治乱象的时期,对世事的冷漠和痛苦让他产生了对现实社会的失望。

他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疑惑和对人性的深思。

例如他的《桃花源记》讲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并通过这个故事批判了现实社会的虚伪和险恶。

陶渊明的作品中渗透着他对人性本善的信仰,他认为人们应当保持纯真和善良,追求内心的安宁和快乐。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是对尘世的厌倦和对桃花源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一种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探索。

最后,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他的人生哲学密不可分。

他认为人生应当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回归自然和孤独的田园生活是实现这种追求的途径。

他以自己在山水田园中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感慨人性的善恶和尘世的纷扰。

他的诗作中常常倾诉个人的心情和思考,通过咏史抒怀、吟咏山水、描绘宁静田园等手法表达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他的人生哲学强调了内心的满足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应当保持纯真和善良,追求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他的诗歌在反映自然景色之外,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的表达。

陶渊明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哲学思考

陶渊明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哲学思考

陶渊明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哲学思考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生命意识和哲学思考。

一、生命意识。

陶渊明的诗歌中常常表达着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

他认为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应该好好地珍惜和享受。

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眼中的生命是一种无价的财富,它比金钱和地位更为重要,因为它是我们渺小的存在变得有价值的根源。

他的《桃花源记》就是一篇宣扬生命自由、尊重自然的著名文章。

文章中,他描述了一个美丽而自由的桃花源,人们在那里不用受到束缚,可以尽情享受自然的美好,彰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二、哲学思考。

陶渊明的诗歌中还蕴含着许多深刻的哲学思考。

他在诗中常常表达出他对生命、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和思考,深刻揭示出他的哲学思想。

他认为人生是一种矛盾体验的集合,酸甜苦辣都需要一起面对,只有适时地处理好这种矛盾体验,才能享受到生命的美好。

他的诗歌中还反映了他对自然、人性和道德等问题的思考。

他强调人性的本善,认为人天生就有善良的本质,只是被社会环境所扭曲。

同时,他也对世间的道德伦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人们应该以真善美为标准,摒弃虚浮、奢华和虚荣,追求真正的精神自由和追求。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意识和哲学思考,这些思考和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真谛和探索生命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与哲学思想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与哲学思想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与哲学思想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被誉为“东篱赋、西涧序之风神”。

他的诗歌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风格与哲学思想影响了很多人。

本文将介绍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与哲学思想,并探讨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陶渊明的诗歌风格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主要表现为清新自然、豁达超脱和情感深沉。

他善于以自然为背景,以心灵为主角,表达内心的喜悦和愁苦,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生命力。

例如《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桃花源,是一个美丽而纯净的世外桃源,暗含着陶渊明超脱尘世的意境。

陶渊明的诗歌表现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他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现情感的深广和复杂性。

例如《归去来辞》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落红为比喻,表现人生的无常和转变。

此外,陶渊明的诗歌还有着独特的语言风格。

他喜欢运用古风、通俗、平实、质朴的语言风格,与我国古代文化传统相契合。

例如《桃花源记》中句句含蓄,字字抒情,流露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二、陶渊明的哲学思想陶渊明是一位对人生、世界、自然、人性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的哲学家。

他善于从自然、诗歌、写作等角度来探讨人生和人性的真谛。

1. 儒家思想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儒家思想。

他深受《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的影响,强调“仁爱”、“中庸”、“和平”等思想。

2. 遁逸思想陶渊明善于借用辞藻,表达出对人生的放逐和流浪的思想。

他崇尚遁逸之道,认为逃避纷扰才能真正体验自然的美妙和个性的自由。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等作品体现了这一思想。

3. 大众化思想陶渊明不同于其他哲学家的是,他的思想具备了一定的大众化特点。

他不以高深的思想和难以理解的语言为享乐的对象,不拘泥于书本和学术,而是倾向于自然和实际。

他试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更多的人传递自己的思想。

三、陶渊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陶渊明的创作风格和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以自然为基点,体现了中华文化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浅论陶渊明诗作中体现的隐逸思想

浅论陶渊明诗作中体现的隐逸思想

浅论陶渊明诗作中体现的隐逸思想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隐士,其诗作中体现了浓郁的隐逸思想。

隐逸思想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是一种追求内心自由与宁静、远离尘世烦扰、追求自我完善与卓越、行持道德的人生哲学。

隐逸思想渗透在陶渊明的诗作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首先,陶渊明的诗作中体现出隐逸的山水情怀。

山水自古以来就是士人们隐逸乐土,陶渊明的诗歌也是如此。

他的《桃花源记》就是一个隐逸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隐居在深山中的理想之乡,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他的诗歌中也融入了对山水的理解和热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三》)“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桃花源记》)这些诗句抒发了他内心对山水的向往和追求,反映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其次,陶渊明的诗作中体现出对清静的渴求。

陶渊明对于清静的追求可以从其诗作中得到明显的体现,清静成为他思想和行为处处呈现的特色。

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羁旅深山,愁闻空蝉,徘徊榆关”(《归园田居·其二》)的无尽孤独,甚至可以感受到他的隽永清寂,“野望千里,烟光袅袅。

”(《饮酒·其七》)这些深情的句子表达了他对平静、清闲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此外,陶渊明诗作中还往往流露出对世俗的蔑视和对道德的关注。

他在《桃花源记》中对当时封建社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批判,表现出了对世人的不满和对清高高洁的向往:“闻道无妻先隐泪,有妻空更试比年。

”(《归去来兮辞》)这一句诗表现出了他对于世俗婚姻制度的蔑视与调侃。

而《杂诗·其二》“是以嘉乡者,游避胜于市,退身卫其真,得非相之事。

”则表明了他坚持道德清高的主张。

总之,陶渊明的诗作中体现了浓郁的隐逸思想,他一方面具有对山水的爱好和崇尚清静的追求,另一方面对世俗的蔑视和对道德的关注,体现出一种深沉的隐逸情结。

这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即便到现在,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和价值意义。

陶渊明的思想体系

陶渊明的思想体系

陶渊明的思想体系陶渊明的思想体系陶渊明素有“田园诗人”的称号,从小到大,我们读到过好一些陶渊明的诗文,一直认为陶渊明就是专门写农家乐田园派诗人,从来没有真正地去理会他诗文中包含的抽象义理和哲学思想。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陶渊明的思想体系,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儒家思想奠其基陶渊明出自显宦之家,书香门弟,虽然家道中衰,但家中藏书丰富,又受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养成陶渊明爱好读书的习惯。

对於儒家诗书,六经之类的书籍,自少年时代起就有所偏好。

如温柔敦厚的诗教,给予他人格、性情的影响很深。

他的诗句引用论语的地方颇多,古直、陶靖节诗笺注,曾统计过渊明用论语典故的地方,共有三十七次之多。

由於他先受儒家思想的薰陶与奠基,虽处於乱世,始终固守峻洁傲霜的气节,未曾随波逐流,难怪梁启超说他是一位极严正—道德责任心极重的人。

道家思想启其知朱熹说:渊明之辞甚高,其旨出於老庄。

渊明虽不像孔子那样,但他自己尽其在我,抱扑含真,确保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本色,这是我们首先探讨渊明的意识里,为何没有走上儒家路线的原因。

陶渊明后来转而接受他一意不变的接受全部儒家思想外,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风气与学术思潮,也是原因之一。

在如此大的动乱中,老庄哲学思想,便乘机而来,应运而兴。

研究老庄,既成一股风气,影响所及,陶渊明亦必有所涉猎,在儒家思想方面所无法解决的,所不能满意的,陶渊明必定想在老庄哲学中求得解决,求得满足。

他吸取老庄哲学中的精华,排斥其中的糟粕,这也是由於渊明的识见超拔不同凡俗,有以致之。

庄子养生重在去欲致静,养神所以致虚静,养形所以去物欲,都是合乎自然而泯於私智的良方。

而其处世态度,却是崇尚自由平等。

至於老庄哲学中的政治哲学和生死论,对於渊明的影响,则是在他归隐以后,才有较明显的表现,这是他思想转变的重要关键。

释家思想助其成南北朝时,中国思想界又有大变动。

盖於是时,佛教思想有系统的输入,而中国人对它亦能了解。

高僧传说:慧远能引庄子义为连类,於是惑者晓然。

陶渊明的自然哲学

陶渊明的自然哲学

陶渊明思想的核心就是崇尚自然,这也是他生活和创作的最高原则。

《归去来兮辞》说:“质性自然”,即是说自己天性接近自然。

《形影神序》说:“神辨自然以释之。

”即是以自然的法则来排遣忧思。

陶渊明认为,人既秉受天地之灵气而生,就应避免世俗的牵扰。

隐居山林、躬耕田园最符合人的本性。

返回自然的思想,包涵着对世俗社会和名教礼法的厌恶与鄙弃。

虽然他的方式只是消极地逃避,但其中却有反抗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积极意义。

陶渊明返回自然的思想和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开辟了新的途径。

陶渊明的“自然”,并非一般所谓的自然。

陶渊明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倾向于嵇康、阮籍一派,以自然对抗名教。

陶渊明的《杂诗》、《饮酒》、《拟古》,与阮籍的《咏怀》思想感情一脉相通。

陶渊明的崇尚自然、反抗名教,又有不同于嵇、阮的一面。

陶渊明虽然也处于朝代交替之际,但像司马氏那样以名教为武器,大肆诛戮异己的事并未重演,他反抗名教也就不必采取嵇康、阮籍那种荒诞不经的方式。

他可以从容地实践他崇尚自然化的主张,使他的生活和诗歌接近于自然的境地。

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思潮。

玄学在思想上倾向老庄的道家思想,反对传统儒家名教的束缚,主张放任自然。

近代哲学家汤用彤先生指出,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一种“新学”,它“鄙视汉代‘象数之学’,抛弃阴阳五行等旧说的传统”,带来了学术思想的重大变化。

陶渊明的思想便是在玄学这种新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特别是玄学中具有进步的反抗名教的一派,如嵇康、阮籍,对陶渊明影响最深。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为人准则。

他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如“匪道曷依,匪善奚敦”(《荣木》)两句诗显示出作者以遵循大道、追求至善为根本的生活原则。

他特别推崇颜回、袁安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纯洁的品德节操,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

陶渊明虽崇尚自然,但并没有完全摆脱名教的束缚,他仍希望立善求名。

自然与名教的交战,集中表现为归隐与出仕的矛盾。

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陶渊明是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诗人和文人之一,他的人生哲学主
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返璞归真:陶渊明主张人们要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摆脱尘世
的纷扰和浮华,追求内心的安静和自然的生活状态。

2. 快乐心态:陶渊明认为人生在世,应该抱有一种豁达宽厚、快
乐的心态,用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生命中的各种艰难和挫折。

3. 正直品行:陶渊明强调人应该保持一种正直的品行,重视道德
和品德的修养,注重内心的清明和自律。

他深信只有具备这样的品行,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风景中立足。

4. 多元价值观:陶渊明不将任何一种价值观绝对化,相反,他认
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行为方式,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包
容和理解。

5. 文学情怀:陶渊明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
笃爱文学,同时也将文学视为人生的一种抒发和实践方式。

6. 追求自由:陶渊明强调人应该追求自由,摆脱一切桎梏和束缚,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他认为,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人才能真正
体验到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总之,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强调了人应该追求自然、正直、快乐、自由、多元和美好,这些理念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人们,对于人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价值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陶渊明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

他的哲学思想,融
明学、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陶渊明哲学”。


把“尚德”作为人生乐趣和精神扶助,主张“虚怀若谷”,反对封建社会的“死板、僵化”。

陶渊明哲学思想对文化圈产生了深远影响,深刻影响
了唐宋以后的文化,并一直影响着今天的文化。

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其关于“心”的观点,使知识圈的人们受到
了深刻的教育、鼓励和激励。

根据陶渊明的哲学思想,求学者要拥有
渊博的知识,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追求更高的理想,要“立志
守礼德,持正心中诚”;要把学习过程作为成长过程,让“心流深、求
实体”,真正体现“心有所知,心有所得”。

另外,陶渊明所奉行的“自然朴素”哲学,强调谦虚和安宁,批评“显贵”,表达了对贪婪和暴力的反对。

在体制上,陶渊明提倡民主原则,反对
封建制度,认为官吏应该以民主的态度接触百姓。

他也倡导仁政,以“讲情义”、“仁者见仁”的原则,努力改革封建的体制。

最后,陶渊明还主张和平,反对卷入政治纷争,努力实现自然和谐。

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受到了中外学者普遍重视,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
精神影响。

他的著作多次被翻版,被编入学校必修课内容,成为中国
古典文学及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及全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哲学
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文化,激发了普遍追求真理的热情,且有利于和平的发展,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极具意义的哲学思想。

浅议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浅议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浅议陶渊明的哲学思想10级中文系杨承标2104051297【摘要】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人物。

他一生接受了儒和道两种思想,年轻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曾怀着“大济苍生”的宏愿,想将来建功立业。

然而,东晋社会,黑暗动荡,门阀制度,等级森严,使出身“寒门”的陶渊明处处碰壁,郁郁不得志。

当他断断续续度过了13年的为官生活后,道家“出仕”精神逐渐显现并成为他思想性格中的主导方面。

在道家思想的浸润下,他创作出清淡自然的辞赋和诗作,形成了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陶渊明;归去来兮;桃花源记;老庄哲学【正文】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陶渊明出身于一个没落官僚家庭,他的曾祖陶侃做过晋朝的大司马,祖上的殊勋伟业,让他心中的儒家“出仕”思想占据上风。

然而晋宋“政风腐败、世道昏浊、阀阅专权,骏才者不免沉沦,庸碌者反得显赫”的现实环中,许多名士在异常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被卷进政治旋涡,甚至被无辜杀害。

陶渊明在13年黑暗的官场生活中处处碰壁,提心吊胆,郁郁不得志。

他四十一岁那年,陶渊明坚决辞掉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从此终生不再出仕,一直隐居耕种在农村,直到六十三岁逝世。

改变的原因除了不愿依附门阀权贵苟求禄位,极端厌憎污浊的官场的现实原因外,还有他的崇尚自然的本性。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望云惭归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为形迹拘。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从这些诗中我们可看出年轻的陶渊明并不为儒家思想所拘锁,疾伪贵真,返于自然的思想已经在他的心中滋长,“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更是直接道出了他本性中对自然的渴求。

读陶渊明心得

读陶渊明心得

读陶渊明心得读陶渊明心得篇1读陶渊明的心得,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比如个人生活经历、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启发性的主题:1.生活经历: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从小接受着良好的教育。

他曾经担任过一些官职,但最终辞官归隐,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了解他的生活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和哲学思想。

2.思想观念:陶渊明是一个儒家思想家,他主张“仁爱”、“礼制”等儒家思想。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而不是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

了解他的思想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和哲学思想。

3.文学艺术:陶渊明的文学艺术成就非常高,他的诗歌、散文、游记等作品,都充满了诗意和思想性。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了解他的文学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和哲学思想。

总之,读陶渊明的心得,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包括他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

只有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并从中获得启示和灵感。

读陶渊明心得篇2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思想家,他的诗歌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陶渊明的一些心得体会:1.自然主义哲学:陶渊明主张回归自然,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的诗歌中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文明的批判。

这种自然主义哲学对后来的文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生命观念:陶渊明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

他认为生命是短暂的,应该珍惜每一天,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这种生命观念对后来的文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化批判:陶渊明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他认为当时的社会虚伪、贪婪、残酷,应该回归自然、真诚和善良。

这种文化批判精神对后来的文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语言艺术: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练、优美,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陶渊明集田园诗人的自然哲学

陶渊明集田园诗人的自然哲学

陶渊明集田园诗人的自然哲学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以其独特的田园诗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充满了自然的图景,流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陶渊明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抒情,更隐含了他独特的自然哲学。

陶渊明笔下的自然景色常常与人类的心灵世界相联系,他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思考。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山水、花鸟、田园等自然元素,并以此描绘人类的情感、志向和追求。

他强调大自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认为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观点体现了他独特的自然哲学。

陶渊明的自然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是他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景色、物象以及自然力量的赞叹和敬仰。

他描绘山峦起伏、江河流淌、花草茂盛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景色之美以及对自然力量的庞大之观感。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意义,任何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

陶渊明的这种自然哲学倡导了人们对自然界的保护与珍惜。

此外,陶渊明还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他认为,人类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遵循自然界的节奏生活,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相互保护。

他通过描绘农田耕作、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田园景象,表达了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他的诗作中流露出一种回归自然、与自然融合的理念,强调人类应该摈弃繁杂的世俗纷扰,回归纯朴的生活方式。

这种自然哲学思想与当今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呼吁不谋而合。

陶渊明的自然哲学中还包含了一种对人类追求真理和内心自由的思考。

他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农田劳作等自然元素,反映了他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思考和渴望。

在他的诗作中,他强调人类应该深入思索自己的人生意义,超越物质欲望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他提倡通过与自然的联系来获得内心的宁静,这种哲学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他的作品展现了深深的自然关怀以及独特的自然哲学。

明代陶渊明的人生观和哲学思想

明代陶渊明的人生观和哲学思想

明代陶渊明的人生观和哲学思想明代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文化人物,他开创了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哲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的人生观和哲学思想是他的鲜明特点,具有很高的思想意义和文化价值。

一、陶渊明的人生观陶渊明的人生观是浓郁的田园情怀和理想主义信仰的体现。

他对自然、人生、社会、道德等问题有着独特的看法。

1.自然陶渊明非常热爱自然,他认为自然是最美的艺术品,是造物主赐予人类最宝贵的礼物。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追求、感悟和欣赏。

他喜欢在山水之间游玩、思考人生,这也是他寻求内心宁静和安定的一种方式。

2.人生陶渊明对人生的看法,与他的田园思想密不可分。

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在《桃花源记》中,他写到“去年三月,与人初见,语及桃花。

今年二月,寻芳田邨,又值桃花,遂进入花林,茂盛的芳草萋萋,可爱的桃花满头,十分清新宜人。

”他通过对桃花的描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追求的渴望和向往。

3.社会陶渊明对社会的反思和批判,是他田园思想的深层次体现。

他认为社会的丑陋和不公,使人失去了本真的自我和内心的平衡。

在《归去来兮辞》中,他对当时的乱世和政治腐败深感忧虑:“恐非仁圣之邦,悲乎吾人之异于彼也!虽然,百年之后,孰知道非?陶渊明之人情,尽于此语矣。

”4.道德陶渊明的道德观念,主张崇尚真、善、美之道,反对权力和物质的诱惑,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升华。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吾观自古,贤达人大抵皆以私心为主,岂有不然者哉!然而私者,庸人自难已之,而况君子矣!”这表达了他对私欲、权谋的厌倦和道德上的坚守。

二、陶渊明的哲学思想陶渊明并非从事学术研究的专业哲学家,但他的田园思想天然包含了大量的哲学思考。

他的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和美学哲学三个方面。

1.道德哲学陶渊明的道德哲学主要强调精神上的自由和升华,背离权力和物质的诱惑。

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温和宁静:陶渊明主张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将慢活、闲适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他崇尚田园生活,认为远离尘嚣、亲近自然是人们获得真正幸福的途径。

2. 自由独立:陶渊明倡导个人独立和自由,他追求心灵的自由解放,主张摆脱社会、政治的约束。

他反对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主张远离权谋之地,以保持精神的纯洁。

3. 忠诚和廉洁:陶渊明注重道德伦理,崇尚忠诚正直的行为准则。

他在政治生涯中一直坚守原则,尽心竭力为人民服务,反对贪污腐败现象,提倡廉洁奉公的价值观。

4. 自省与修身:陶渊明注重个人修养和自省,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认为个人的修炼和道德的养成对整个社会的安宁和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5. 爱国主义:陶渊明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始终贯穿于他的一生。

他虽然多次被贬为官,但从未放弃对国家的忠诚。

他对祖国的痛惜和对人民的期望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强调人民幸福是国家兴旺的基石。

也谈陶渊明的哲学思考

也谈陶渊明的哲学思考

陶渊明的哲学思考被誉为“新儒家思想”,它突出强调“择善而从”、“智
体兼收”,赛有趣之处在于将儒学理念拓展至文化精神范畴,实践性更强,影响更为深远。

首先,在实践上,陶渊明从儒家道德准则和自然规律出发,提倡“不尽
人情,不贪财利”的价值观来做事,不仅表现为对人人做仁慈,仁爱扶
助之情,更提倡自己能够去超越身份意识,看待事物全局,在此基础上,实践择善而从的境界。

另外,陶渊明也提出智体兼收的哲学思想,主张精智思考与敬体调养协调共存,以及旨在联系实践、学术和普及
文化等,对实现人过未昧、生活更加充实而得以体现,以期实现真正
的平衡、和谐。

此外,陶渊明还突出了儒学思想在文化界的影响,他强调“节节渐进”,强调文明、礼仪、修养和德行等之重要性,认为一个社会要拥有文明
的内涵,就必须在个人的境界内提升价值观以及趋向真理。

总而言之,陶渊明的哲学思考和实践,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有着深远
的影响。

其隽永的观点及思想,一直激发着后人去实践、去探索真理
的新潮流,犹如长青的青藤在生机勃勃,给人以灵性和无限的鼓舞。

结合作品,谈谈陶渊明的思想与人格特点。

结合作品,谈谈陶渊明的思想与人格特点。

结合作品,谈谈陶渊明的思想与人格特点。

陶渊明(陶潜,365-427年)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展现了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对他的思想和人格特点的简要分析:1.归隐思想:陶渊明的主要思想之一是归隐思想。

他强调返璞归真,远离尘嚣和权谋的激烈竞争,重拾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纯粹。

他在《归园田居》中表达了对隐居退避世俗的向往,抒发了对自然、宁静和纯真生活的欣喜之情。

2.自然与人道的和谐:陶渊明的作品中体现了对自然与人道的和谐统一的思考。

他重视自然和人的相互关系,主张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守护生态环境,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慰藉和启发。

他的诗作中常常以自然景观和自然事物为主题,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对人性和人道的思考。

3.忧国忧民的情怀:陶渊明的作品中也流露出对国家和民众的关心和忧虑。

他深感时代的动荡和政治腐败,对国家社会的状况进行了思考和批评。

他的作品中包含了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关爱,呼吁社会和政治的改革,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祝愿。

人格特点:1.温和宽厚:陶渊明以温和宽厚的人格著称,他待人和善,乐于助人。

他倡导以和为贵,主张不争不抢,与人为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

2.清高洁白:陶渊明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原则,追求心灵的明净和思想的清高。

他以傲然自持的姿态,不受外在的诱惑和压力,保持自己清白的人格。

3.审美情趣:陶渊明鉴赏力极高,对自然美和人文美有着敏锐的感受。

他的作品展示了对诗歌和文学的执着追求,呈现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艺术诉求。

综合而言,陶渊明的思想强调归隐理想、自然与人道的和谐,以及对国家和民众的忧愁;他的人格特点包括温和宽厚、清高洁白和审美情趣。

这些思想和人格特点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备受赞誉的文学家和道德楷模。

总结陶渊明思想的深层内涵

总结陶渊明思想的深层内涵

总结陶渊明思想的深层内涵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是中国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作品以田园诗著称,被誉为田园诗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田园派代表之一。

陶渊明的思想深刻而广泛,涉及诗歌、哲学、政治和人生价值等方方面面,其深层内涵可以概括为追求自由与宁静、崇尚自然与真实、反抗社会世俗的束缚以及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越。

首先,陶渊明思想的核心是追求自由与宁静。

他笔下的田园生活被视为世俗纷扰之外的庇护所,是追寻内心自由和安宁的理想之地。

对他而言,自由并不是个体的无约束状态,而是心灵的解放和境界的自由。

他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常常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远离的态度,追求的是内心的安宁和精神境界的净化。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更凝聚着对自由和宁静的美好向往。

其次,陶渊明思想强调对自然和真实的崇尚。

他以自然为师,认为自然是真实和纯粹的,可以使人得到心灵的滋养和启迪。

在他笔下的田园中,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生生不息。

陶渊明通过描绘四季变化、山水风景和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

同时,他也通过对事物的真实描写,尤其是对人性、社会丑恶现象的揭示,呼吁人们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三,陶渊明思想反抗社会世俗的束缚。

他对政治现实的失望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未能实现,使他对朝廷和社会的腐败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陶渊明在田园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借代田园社会来映射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丑陋。

他以神仙、隐士和禽兽等形象进行讽刺和批评,呼吁人们不受世俗的拘束和侵蚀,追求内心的纯净和自由。

最后,陶渊明思想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越。

对陶渊明而言,人的内心是一个纯洁而美好的象征,他追求的是心灵的清静和超脱。

他表达了对人性善良和道德修养的追求,主张通过修身养性、冥思默想来提升心性。

陶渊明通过诗歌创作将个体的心灵感悟和对宇宙的关怀融于一体,寄托了对人生价值的思索和追求。

总而言之,陶渊明思想的深层内涵体现在其追求自由与宁静、崇尚自然与真实、反抗社会世俗的束缚以及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越上。

对陶渊明的看法和感悟

对陶渊明的看法和感悟

对陶渊明的看法和感悟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农学家,被誉为“山水田园诗的始祖”,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启迪。

在我看来,陶渊明的作品不仅仅是诗歌,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感悟。

陶渊明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与我息息相关。

他钟爱山水田园,喜欢远离尘嚣,与大自然亲近。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

与此同时,他也提倡耕读,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他认为农田是国家的根基,农民是社会的基石。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农业的赞美和对农民的关怀。

这种对自然和农业的热爱与我深深resonated,让我意识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陶渊明的作品给我带来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启发。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人生的辛酸和无奈。

他在《桃花源记》中写道:“云际雁声绕船遥,此时凄怆江南春。

独游幽径下山来,遥见村落扣明门。

”这段描写生活的诗句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生的苦难和无奈。

然而,陶渊明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坚守。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段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己追求真理的决心。

陶渊明的作品让我明白,人生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我们需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坚持自己的信念。

陶渊明的作品给我带来了对社会的思考和启示。

他对社会的现实态度让我深感共鸣。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僮僕儿童笑语声,一片风光尽被占。

众鸟高飞人尽惊,憔悴登时变白头。

”这段诗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现实的残酷。

然而,陶渊明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通过自己的文字抨击社会的黑暗,呼吁人们追求公正和和谐。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陶渊明的作品让我明白,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我们应该关注社会的不公,努力去改变现状,追求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10级中文系
杨承标
2104051297
【摘要】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人物。

他一生接受了儒和道两种思想,年轻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曾怀着“大济苍生”的宏愿,想将来建功立业。

然而,东晋社会,黑暗动荡,门阀制度,等级森严,使出身“寒门”的陶渊明处处碰壁,郁郁不得志。

当他断断续续度过了13年的为官生活后,道家“出仕”精神逐渐显现并成为他思想性格中的主导方面。

在道家思想的浸润下,他创作出清淡自然的辞赋和诗作,形成了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
陶渊明;归去来兮;桃花源记;老庄哲学
【正文】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陶渊明出身于一个没落官僚家庭,他的曾祖陶侃做过晋朝的大司马,祖上的殊勋伟业,让他心中的儒家“出仕”思想占据上风。

然而晋宋“政风腐败、世道昏浊、
阀阅专权,骏才者不免沉沦,庸碌者反得显赫”的现实环中,许多名士在异常残
酷的政治斗争中被卷进政治旋涡,甚至被无辜杀害。

陶渊明在13年黑暗的官场生活中处处碰壁,提心吊胆,郁郁不得志。

他四十一岁那年,陶渊明坚决辞掉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从此终生不再出仕,一直隐居耕种在农村,直到六十三岁逝世。

改变的原因除了不愿依附门阀权贵苟求禄位,极端厌憎污浊的官场的现实原因外,还有他的崇尚自然的本性。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望云惭归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为形迹拘。

(《始作镇军参军
经曲阿作》)
从这些诗中我们可看出年轻的陶渊明并不为儒家思想所拘锁,疾伪贵真,返于自然的思想已经在他的心中滋长,“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更是直接道出了他本性中对自然的渴求。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反映了他弃官归隐的心境,是崇尚道家思想的标志。

他的归隐是社会、阶级、潮流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当时,只有归隐,才能生存下去。

老子在二十八章中指出:“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
德乃足,复归于朴。

”陶渊明用“知雄守雌”和“知荣守辱”的原则来保身处世,这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

在官场上已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人生该放弃的就放弃。

他总结了自己十三年的官场生活,是“心为形役”。

他的精神生活好像一直处于牢狱之中,内心始终郁闷和愁苦。

归隐之后,“晤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决绝态度。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透露出作者弃官后获得的轻松和喜悦,而“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写出了对家园的急切渴望和热爱。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是对自然生活无可无不可的形象描述,也是对自己出仕和归隐经历的绝妙象征。

亲人的情话,农人的关怀,有规律的耕作,以及四季的流转,这些最朴实、最本真的生活方式,就是田园生活的全部。

在这简单、周而复始的节奏中,作者体会到了充实和安宁,体会到了万物得时、生生不息的大欢乐。

在陶渊明看来,虽然人生短暂,但顺乎自然的生活方式,能给自己带来乐天知命的平静心态。

陶渊明的另一部作品《桃花源记》的故事也表达了这种道家思想,它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神仙,只有普普通通的逃难的人群。

他们比世人更真淳,他们生活的环境是和平的、宁静的、幸福的、和谐的,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的。

这里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赋税和徭役,没有国家的君臣和战乱的纷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们过着淳朴、自得其乐的自然生活。

这其实是老庄所谓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

这一生活画面,正是老子“小国寡民”理想的再现。

《桃花源记》借之对现存制度的否定,表达了作者对平等、自由的“大同”社会的向往。

桃花源人怡然启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存状态,显示了作者追求自然,反对矫饰的人生理想。

同时,作者也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桃花源只不过是一个理想的图景,它远离现实社会,流露出一种不可复得的悲哀。

这篇文章充满了乌托邦的色彩,反映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也反映了动乱时期下层百姓希望
陶渊明的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

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然”的社会。

他把儒家虚构的淳朴无争的上古之世与道家宣扬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结合成一体,作为理想世界来歌颂。

同样的思想,又借助虚构,在《桃花源记》中加以形象的表现。

在这种“自然”的社会中,人人自耕自食,真诚相处,无竞逐无欺诈,甚至无君无臣。

陶渊明只能把淳朴的乡村生活,作为他的社会理想的比较现实然而十分有
限的寄托。

《归园田居》之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结尾两句再一次说明,陶渊明之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参考文献】
[1]赵明.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
[2]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3]陶渊明辞赋中的道家思想(宋海潮)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