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名词解释
材料工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铝热焊:焊接时,预先把待焊两工件的端头固定在铸型内,然后把铝粉和氧化铁粉混合物(称铝热剂)放在坩埚内加热,使之发生还原放热反应,成为液态金属(铁)和熔渣(主要为Al2O3),注入铸型。
液态金属流入接头空隙,形成焊缝金属,熔渣则浮在表面上。
砂型铸造:在砂型中生成铸件的铸造方法,基本原料:铸造砂,型砂粘结剂,铸型由外砂型和型芯组合而成。
为了提高铸件的表面质量,常在砂型和型芯表面刷一层涂料。
涂料的主要成分是耐火度高、高温化学稳定性好的粉状材料和粘结剂。
注射成型:塑料在注塑机加热料筒中塑化后,由柱塞或往复螺杆注射到闭合模具的模腔中形成制品的塑料加工方法。
此法能加工外形复杂、尺寸精确或带嵌件的制品,生产效率高。
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没法恢复。
这个压强叫做屈服强度。
退火:将金属构件加热到高于或低于临界点,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缓慢冷却,从而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与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回火:将淬火后的钢,在AC1以下加热、保温后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工艺。
Q195:是一种碳素结构钢。
屈服强度195MPA。
45:优质碳素结构钢,平均含碳量为0.45%9CrSi:含碳量为0.9%,铬、硅含量均小于15%的合金工具钢胶合板:是由木段旋切成单板或由木方刨切成薄木,再用胶粘剂胶合而成的三层或多层的板状材料,通常用奇数层单板,并使相邻层单板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胶合而成。
纤维板:采用木材加工的废料或植物纤维做原料,经过破碎、浸泡、制浆、成型、干燥和热压等工序制成的一种人造板材。
熔模铸造又称失腊法。
通常是指在易熔材料制成模样,在模样表面包覆若干层耐火材料制成型壳,再将模样熔化排出型壳,从而获得无分型面的铸型,经高温焙烧后即可填砂浇注的铸造方案。
压力铸造:实质是在高压作用下,使液态或半液态金属以较高的速度充填压铸型(压铸模具)型腔,并在压力下成型和凝固而获得铸件的方法。
金属型铸造:又称硬模铸造,它是将液体金属浇入金属铸型,以获得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
材料制备新技术的名词解释
材料制备新技术的名词解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材料制备新技术成为了当今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些新技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出更高性能、更可靠和更环保的材料。
本文将对材料制备新技术进行解释,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技术。
1. 碳纳米管制备技术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组成的细长纳米结构,具有优异的电子、力学和热学性质。
碳纳米管制备技术主要有两种:电弧放电和化学气相沉积。
电弧放电技术通过在惰性气体中使用导电材料产生弧光,使之燃烧并形成碳纳米管。
化学气相沉积则是通过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将碳源分解并沉积在基底上,形成碳纳米管。
2. 二维材料制备技术二维材料是指厚度为单原子或几个原子的薄层材料,具有特殊的电子、光学和力学性质。
目前,最常见的二维材料是石墨烯。
二维材料的制备技术主要有机械剥离、化学气相沉积和溶液剥离。
机械剥离技术是通过将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剥离,得到单层或多层材料。
化学气相沉积则是使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基底上逐层沉积薄层材料。
溶液剥离则是将材料浸泡在适当的溶液中,通过超声或热处理等方法剥离得到单层材料。
3. 纳米颗粒制备技术纳米颗粒是指尺寸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的颗粒,具有特殊的光学、电子和力学性质。
纳米颗粒制备技术主要有溶胶-凝胶法、溶剂热法和球磨法。
溶胶-凝胶法是将溶胶液中的前驱物通过凝胶化反应得到纳米颗粒。
溶剂热法则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利用溶剂的热和溶解能力将前驱物转化为纳米颗粒。
球磨法是通过机械碰撞和磨擦使粉末颗粒逐渐变小,最终制备纳米颗粒。
4.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物理化学原理为基础,通过逐层堆叠材料,以加工实现物体的制造过程。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制备复杂结构的材料,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定制形状和尺寸。
常用的3D打印技术包括光固化、熔融沉积和选择性激光熔化等。
光固化技术是利用紫外光固化树脂打印物体,熔融沉积则是通过将材料加热至熔点,并利用传感器控制喷头进行材料的加工。
材料制备的名词解释
材料制备的名词解释引言:材料制备是指通过一系列加工和处理步骤,将原始材料转化成可应用于各种工程和科学领域的实用材料的过程。
本文将对材料制备的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材料制备的过程和技术。
一、原始材料原始材料是指用于制备材料的最初物质,通常来自于自然界或其他生产过程。
原始材料可以是金属、塑料、陶瓷、纤维或复合材料等,其选择取决于所需的最终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在材料制备中,原始材料的品质和纯度对最终材料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二、合金合金是由两种或更多金属元素以及非金属元素混合而成的材料。
合金的制备通常通过将金属加热至高温使其熔化,然后混合不同比例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最终再进行冷却和固化。
合金的制备可以改变金属的特性,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等特点,从而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三、陶瓷陶瓷是一种由非金属原料经过加工和烧结制备而成的材料。
陶瓷通常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损性、耐高温性和优异的绝缘性能。
其制备过程涉及原料的混合、成型、干燥和烧结等步骤。
陶瓷材料可以用于制作陶瓷器具、建筑材料、电子元件等多个领域。
四、纤维纤维是由连续或离散的纤维形状物质组成的材料。
纤维可以由天然纤维(如棉花、亚麻、丝绸等)或人工纤维(如聚酯纤维、碳纤维等)制备而成。
纤维的制备过程包括纤维原料的提取或合成、纤维的拉伸和纺织等步骤。
纤维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和优秀的绝缘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
五、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更多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新材料。
通过合理地组合不同材料的特点,复合材料可以在性能上取得协同效应。
例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由纤维和基体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刚度和轻质的特点,可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体育器材等领域。
制备复合材料涉及到材料的选择、预处理、层叠和固化等工艺。
结论:材料制备是一项涵盖多个领域和技术的复杂过程。
通过合理选择原始材料,并通过熔炼、混合、烧结、拉伸和固化等加工步骤,可以制备出各种具有特定功能和性能的材料。
其他成型工艺及设备概述
其他成型工艺及设备概述成型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加工步骤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的过程。
除了常见的注塑、压铸和挤压等成型工艺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类型的成型工艺及相应设备。
首先是吹塑成型工艺。
吹塑是一种将塑料材料通过加热融化后,通过气流在模具中吹气成型的工艺。
该工艺适用于生产中空的塑料制品,如瓶子、容器等。
吹塑机是相应的设备,它由一个加热和融化材料的挤出机和一个吹气系统组成。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吹气压力等参数,可以获得不同形状和容量的塑料制品。
其次是热压成型工艺。
热压成型是一种将加热软化的原材料放置在模具中,然后施加压力使其成型的工艺。
这种成型工艺适用于可塑性较好的材料,如塑料、橡胶和蜡等。
热压机是相应的设备,它通过加热和冷却系统控制温度,并通过液压系统施加压力。
热压成型可以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如密封件、电子元件和装饰品等。
另外,还有真空成型工艺。
真空成型是一种将加热软化的材料放置在模具中,然后通过负压使其成型的工艺。
该工艺适用于可塑性较好的材料,如塑料和橡胶等。
真空成型机是相应的设备,它通过加热系统加热材料,并通过真空系统施加负压。
真空成型可以生产复杂形状的产品,如外壳、包装盒和零件等。
此外,还有喷涂成型工艺。
喷涂成型是一种将溶液或涂料喷涂在模具表面,然后使其固化成型的工艺。
该工艺适用于加工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等。
喷涂机是相应的设备,它通过喷嘴和喷枪将溶液或涂料均匀地喷涂在模具表面。
喷涂成型可以生产具有特殊外观和表面性能的产品,如涂装件、工艺品和装饰品等。
总的来说,成型工艺及相应设备有吹塑、热压、真空和喷涂等多种类型。
每种工艺都有其适用的材料和产品类型,可以满足不同行业的制造需求。
这些成型工艺及设备的应用广泛,为各行各业的生产提供了关键的制造技术和手段。
除了吹塑、热压、真空和喷涂等成型工艺外,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类型的成型工艺及相应设备。
这些工艺和设备的出现,不仅为不同行业的制造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也促进了产品的多样化和质量的提升。
工艺名词解释(1)
工艺名词解释1、水化:一种物质从无水状态变成含水状态的过程称为水化。
2、石灰饱和系数:指熟料中全部氧化硅生成硅酸钙所需的氧化钙含量与全部氧化硅生成硅酸三钙所需氧化钙最大含量的比值。
以KH表示。
也表示熟料中氧化硅被氧化钙饱和形成硅酸三钙的程度。
3、固相反应:各物料间凡是以固相形式进行的反应称为固相反应。
4、粘散料:物料不易烧结,在烧成带料子发粘,冷却时料发散,产生很多砂子状的细粉,这种熟料称为粘散料,又称为飞砂料。
5、烧成过程:水泥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原料脱水、分解、各氧化物固相反应,通过液相C2S和CaO反应生成C3S,温度降低,液相凝固形成熟料,此过程为烧成过程。
6、阿利特:是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主要矿物,是硅酸三钙中含有少量的其它氧化物的固溶体。
7、f-CaO: 在熟料中没有被吸收的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氧化钙称为游离氧化钙,记作f-CaO。
8、完全燃烧:燃料燃烧时其中的可燃物质完全氧化生成CO2、水蒸气、SO2等称为完全燃烧。
9、白火焰:回转窑内燃料从着火燃烧至燃烧基本结束的一段流股为燃料与空气中氧气激烈化合的阶段,此时产生强列的光和热辐射,形成一定长度白色发亮的高温火焰称为白火焰。
10、熟料的单位热耗:指生产每千克熟料消耗的热量。
11、烧流:当烧成温度高时,液相粘度很小,像水一样流动,这种现象在操作上称为烧流。
12、荷重软化点:指耐火材料在高温下对压力的抵抗性能。
13、硅酸率:表示水泥熟料中氧化硅含量与氧化铝、氧化铁之和的质量比,也表示熟料中硅酸盐矿物与熔剂矿物的比例。
通常用字母n或SM表示,其计算式如下:SiO2SM(n)=Al2O3+Fe2O314、生料制备过程: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与少量校正原料经破碎后,按一比例配合,磨细,并调配为成分合适、质量均匀的生料,此过程称为生料制备过程。
15、回转窑的筒体:是回转窑的躯干,用钢板事先做成一段段的圆筒,然后把各段铆接或焊接而成。
筒体外面套有几道轮带,座落在相对应的托轮上,为使物料能由窑尾逐渐向窑前运动,因此筒体一般有3%-5%的斜度,向前倾斜,为了保护筒体,内砌有100-230mm厚的耐火材料。
工艺技术与设备
工艺技术与设备工艺技术与设备是指在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具体工艺方法和相关设备的组合。
工艺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操作和处理方式,将原材料转化成加工品的方法和技术。
而设备则是指用来实现工艺技术的工具和装置。
工艺技术与设备紧密联系,相互依赖。
一方面,高效的设备可以提高工艺的效率和质量。
针对不同的加工要求,合适的设备可以提供更快、更精确的操作。
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工艺技术可以充分发挥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提高生产效益。
只有将合适的设备与先进的工艺相结合,才能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
具体来说,工艺技术与设备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应用。
例如,汽车制造行业需要使用各种设备进行焊接、钣金、喷涂等工艺操作。
在食品加工行业中,需要使用设备进行搅拌、烘烤、包装等工艺操作。
而在电子制造行业中,则需要使用设备进行印制电路板、组装零件等工艺操作。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工艺技术与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
例如,传统的手工加工逐渐被自动化制造取代。
自动化设备可以减少人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设备也逐渐开始应用。
智能化设备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感知和调节,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工艺技术与设备的发展还受到一些方面因素的制约。
首先是成本因素。
一些先进设备的价格较高,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投资成本可能较高。
其次是技术因素。
一些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需要专业的操作和维护,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培训和投入。
再次是人力资源。
一些新型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操作能力的人才,但是人才供给不足。
总的来说,工艺技术与设备在制造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成本、技术和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制约,不断进行创新和研发,以提高我国的制造水平和竞争力。
材料合成与加工名词解释
粉碎法:是借用各种外力,如机械力、流能力、化学能、声能、热能等使现有的块状物料粉碎成超细粉体。
共沉淀法:使混溶于某溶液中的所有离子完全沉淀的方法溶胶:是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分散的粒子是固体或者大分子,分散的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
凝胶:是具有固体特征的胶体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形成连续的网状骨架,骨架空隙中充有液体或气体,凝胶中分散相的含量很低,一般在1%~3%之间。
溶胶-凝胶法: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
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粒度累积分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一粒径的粒子占全部颗粒的百分含量,累积分布是频率分布的积分形式。
CVD:是一种制备材料的气相生长方法,它是把一种或几种含有构成薄膜元素的化合物、单质气体通入放置有基材的反应室,借助空间气相化学反应在基体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工艺技术。
烧结:是减少成形体中气孔,增强颗粒间结合,提高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的工艺过程挤压成型:是指粉末体或者可塑性泥团在压力作用下,通过成型模嘴挤成预期的制品。
注射成型:它是将粉末与成形剂均匀混合使之在一定温度下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然后将这种可塑性粉末注射模具中,冷却后可得到所需的零件生坯。
热压烧结:是指在对置于限定形状的石墨模具中的松散粉末或对粉末压坯加热的同时对其施加单袖压力的烧结过程。
热等静压:压力通过传力介质均匀地作用于待压粉末上,可形成结构均匀、性能优良的制品。
热喷涂法:利用氧乙炔(丙烷)火焰、电弧或等离子等高温热源将欲涂覆的各种涂层材料熔化或软化,并用高速射流使之雾化成微细颗粒液滴或高温颗粒,喷射到经过预处理的基体表面工件表面,从而与基体形成一层牢固的涂层的技术,达到高度耐磨、减摩、耐蚀、耐高温以及修补恢复尺寸等目的激光加工:激光表面处理采用大功率密度的激光束、以非接触性的方式加热材料表面,借助于材料表面本身传导冷却,来实现其表面改性的工艺方法。
制作材料与工艺
制作材料与工艺
制作材料与工艺是指在制造产品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和所采用的工艺方法。
制作材料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 金属材料:如钢、铁、铜、铝等,常用于制造机械设备、汽车、建筑结构等。
2. 塑料材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常用于制造塑料容器、电子产品外壳等。
3. 木材材料:如桦木、橡木、松木等,常用于制造家具、建筑结构等。
4. 纺织品材料:如棉、麻、丝、毛等,常用于制造衣物、家纺产品等。
制作工艺是指在制造产品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
不同的产品和材料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工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制作工艺:
1. 加工工艺:包括切割、冲压、铣削、钻孔等加工方法,常用于金属材料的制作。
2. 成型工艺:包括注塑、挤出、压延等成型方法,常用于塑料、橡胶等材料的制作。
3. 焊接工艺:包括电弧焊、激光焊、气体焊等焊接方法,常用于金属材料的连接。
4. 组装工艺:包括螺纹连接、胶水粘接、焊接连接等组装方法,常用于将多个零部件组装在一起。
5. 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喷涂、电镀、抛光等处理方法,常用于提高产品外观和耐腐蚀性能。
通过合理选择制作材料和采用适当的工艺方法,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材料制备技术
材料制备技术
材料制备技术是指将原材料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加工成有一定性能的成品。
材料制备技术是工业生产的核心,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性技术,是推动现代化工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材料制备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等多种方法,以及采用这些方法进行制备的技术。
物理法主要是通过机械加工,如磨削、钻削、磨粉、锻造、热处理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材料或产品。
化学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如熔融法、溶解法、气相合成和沉淀法等,改变物质的组成,获得新的材料或产品。
物理化学法是将物理法和化学法结合起来,有助于改变物质的性能。
材料制备技术的精度要求非常高,既要求有较高的物理力学性能,又要求制备的材料有良好的外观,因此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备工艺,以保证材料制备工艺的精度。
技术的发展使得材料制备技术得到了不断的进步,如激光切割、激光熔化、激光焊接等技术的出现,使材料制备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可以更好地满足生产需求,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材料制备技术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了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材料制备工艺
材料制备工艺
材料制备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原材料转化为所需材料的过程。
在材料制备工艺中,需要考虑原材料的选择、预处理、加工、组装和后处理等环节,以确保制备出的材料具有所需的性能和质量。
首先,原材料的选择是材料制备工艺的关键环节。
根据所需材料的性质和用途,选择适合的原材料,包括金属、陶瓷、聚合物等。
同时,需要检查原材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制备要求。
其次,需要对原材料进行预处理。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清洗、研磨、烘干等。
这些预处理措施可以去除原材料上的杂质,提高原材料的纯度和均匀性。
接下来是材料的加工过程。
加工方法可以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制备要求来选择,包括锻造、压制、熔融、溶解等。
这些加工方法可以改变材料的形状、结构和性能,使其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可能涉及到材料的组装。
组装方法包括焊接、粘接、铆接等,用于将多个部件或多种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制品。
最后,材料制备工艺还需要进行后处理。
后处理方法包括热处理、表面处理、涂装等,用于改善材料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或美化外观。
在整个材料制备工艺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工艺参数,以确保制备出的材料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也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和测试,以验证制备的材料是否符合标准。
总之,材料制备工艺是一项繁琐而有挑战性的工作,它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通过合理选择原材料、进行预处理、加工、组装和后处理等环节,可以制备出具有所需性能的高质量材料。
材料工艺及设备(第二部分)
图3.25 切边或冲孔易变形锻件
图3.26 需增设定位余块的锻件
②毛边槽及钳口的选择 A、毛边槽的选择
图3.27 毛边槽型式
B、钳口的选择 终锻型槽和预锻型槽前端的特制凹腔称 为钳口。钳口的作用是用来容纳夹持坯料 的夹钳和便于锻件从型槽中取出。制造锻 模时,钳口还用作浇铅或金属盐的浇口, 以复制型槽的形状,作检验用。
(手动)双盘摩擦压力机 (脚动) 双盘摩擦压力机
摩擦压力机的外形
5、曲轴锻压机 在曲轴锻压机上进行模锻,有如下优点: 由于曲轴锻压机的刚度大,滑块行程不变, 打击力保持一定,滑块运行时,有较精确 的导轨装置,加之模具有导柱,大大减少 了上下模之间错移,因此,能锻出尺寸稳 定而精度很高的模锻件;因为锻件精度高、 余量和公差小,加上有顶杆装置,可以缩 小模锻斜度,于是大大节约了金属材料。 曲轴锻压机工作时震动很小,工人劳动条 件好。
(b)1.5万吨水压机 示意图
图3.32 水压机结构示意图
锻造操作机
锻造装取料机
第四节 模型锻造设备
1、锤上模锻设备 模锻锤砧座紧固模 座,同时两个锤身都 固紧在砧座上,这就 能保证上模对下模重 合的最大精确度。 (1)锤头上下摆动 (2)单次重击和轻击 (3)连续锻击
图3.33 蒸汽-空气模锻锤外观图
图3.28 钳口的结构
第三节 自由锻造设备
空气锤和蒸汽-空气锤的吨位按落下部分 重力(Kg)计算。空气锤的吨位有40 Kg 、 75 Kg 、150 Kg 、1t等规格;蒸汽-空气锤 最小的为630Kg,最大的有5t,大于5t的被 水压机代替。 1、空气锤 空气锤是应用很广泛的一种自由锻锤, 它可以用于各种自由锻造工序,也可以用 作胎模锻造。
空气锤
2、蒸汽-空气锤 (1)单柱式蒸汽-空气锤
材料合成技术部分名词解释与简答
名词解释1.胶体(Colloid):胶体是一种分散相粒径很小的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短程作用力。
2.溶胶:溶胶是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是指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分散在液相中,不停地进行布朗运动的体系。
分散粒子是固体或者大分子颗粒,分散粒子的尺寸为lnm-100nm,这些固体颗粒一般由10"3个-10"9个原子组成。
3.凝胶(Gel):凝胶是具有固体特征的胶体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形成连续的网络骨架,骨架孔隙中充满液体或气体,凝胶中分散相含量很低,一般为1%-3%O4.多孔材料:是山形成材料本身基本构架的连续固相和形成孔隙的流体所组成。
5.水热法:是指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器(高压釜)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将反应体系加热至临界温度(或接近临界温度),在反应体系中产生高压环境而进行无机合成与材料制备的一种有效方法。
6.溶剂热法:将水热法中的水换成有机溶剂或非水溶媒(如有机胺、醇、氨、四氯化碳或苯等),采用类似于水热法的原理,以制备在水溶液中无法长成、易氧化、易水解或对水敬感的材料。
7.超临界流体:是指温度及压力都处于临界温度或临界压力之上的流体。
在临界状态下,物质有近于液体的溶解特性以及气体的传递特性。
8.微波水热合成:微波加热是一种内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无温度梯度,无滞后效应等特点。
微波对化学反应作用是非常复杂的,但有一个方面是反应物分子吸收了微波能量,提高了分子运动速度,致使分子运动杂乱无章,导致燔的增加, 降低了反应活化能。
9.超电位:实际开始分解的电压往往要比理论分解电压大一些,两者之差称之为超电压。
10.阳极效应:在某些熔盐点解过程中,端电压急剧升高,电流则强烈下降,同时, 电解质与电极之间呈现润湿不良现象,电解质好像被一层气体膜隔开似的,电极周围还出现细微火花放电的光圈。
11.电位序:各元素按照它们的标准电极电位数值的大小排列出来的顺序。
工艺流程中术语
工艺流程中术语工艺流程中的术语是指在制造、生产或加工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特定术语。
这些术语起到了提高沟通效率和准确性的作用,并且在工艺流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工艺流程术语。
1. 原材料: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最基本的原始物质,如金属、塑料、纺织品等。
2. 零件:指在产品组装过程中所需要的各个单独的部件,可以是外加工的或内部加工的。
3. 设备: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工具、设备等。
4. 工艺:指生产过程中的步骤和方法,包括原材料的加工、产品的制造、质量检验等。
5. 模具:指用来制造产品形状、结构的专用工具,可以分为塑料模具、金属模具等。
6. 生产线:指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的自动化连续生产系统。
7. 加工:指对原材料进行切割、打磨、钻孔、焊接等操作以制造零件或产品。
8. 组装:指将零件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进行总装,形成最终的产品。
9. 调试:指在产品组装完成后进行各项工艺参数的测试和调整,确保产品符合预定的功能和质量要求。
10. 检验:指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测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性能测试等。
11. 故障排除: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时,进行问题分析和修复的过程。
12. 保养:指对设备和工具进行定期的检查、清洁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13. 质量控制:指通过控制每一个工序的质量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14. 工时: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常用来对工艺流程进行时间安排和生产计划。
15. 效率: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的多少,常用来评估工艺流程的优化程度。
以上只是工艺流程中一些常见的术语,实际上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中还会有更多特定的术语。
这些术语的准确理解和正确应用,对于保证工艺流程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因此,在工艺流程中,我们要不断学习和熟悉这些术语,以便能够更好地与同事、供应商和客户进行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陶瓷生产技术及设备概述
陶瓷生产技术及设备概述引言陶瓷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医疗、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陶瓷制品具有高温稳定性、机械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陶瓷生产技术及设备进行概述,包括陶瓷生产工艺、陶瓷生产设备以及陶瓷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陶瓷生产工艺陶瓷生产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将陶瓷原料转变为成品的过程。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制备、成型、干燥、烧结和加工等步骤。
1.原料制备:陶瓷原料的制备是陶瓷生产的第一步。
常见的陶瓷原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等。
原料制备包括原料选择、原料混合、研磨等工艺。
2.成型:成型是将陶瓷原料按照一定的形状进行造型的过程。
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注塑成型、压制成型、挤出成型等。
成型后的陶瓷坯体需经过一定的干燥过程。
3.干燥:干燥是将成型后的陶瓷坯体中的水分蒸发掉的过程。
常见的干燥方法包括自然干燥、强制干燥等。
4.烧结:烧结是将干燥后的陶瓷坯体在高温下进行加热,使其变得致密并获得一定的力学强度和化学稳定性的过程。
烧结温度及时间取决于陶瓷材料的种类和要求。
5.加工:加工是将烧结后的陶瓷制品进行后续处理的过程。
常见的加工方法包括切割、打磨、抛光等,以获得所需的形状和表面光洁度。
陶瓷生产设备陶瓷生产设备是实现陶瓷生产工艺的工具和设备。
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和陶瓷制品的要求,陶瓷生产设备可以分为原料制备设备、成型设备、干燥设备、烧结设备和加工设备等。
1.原料制备设备:原料制备设备包括搅拌机、研磨机等。
搅拌机可用于将陶瓷原料进行混合,研磨机可用于将原料进行细磨,以提高陶瓷制品的质量。
2.成型设备:成型设备根据陶瓷制品的形状和规格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成型方法和设备。
常见的成型设备包括注塑机、压力机、挤出机等。
3.干燥设备:干燥设备主要用于将成型后的陶瓷坯体中的水分蒸发掉,常用的干燥设备有烘箱、干燥室等。
4.烧结设备:烧结设备是实现陶瓷烧结过程的关键设备。
工艺过程名词解释
工艺过程名词解释
工艺过程是指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特定的方法和步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艺过程名词解释:
1.铸造: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倒入模具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取出,得到所需的金属零件。
2.锻造:将金属坯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用压力使其形成所需的形状。
3.加工:使用机床、切削工具等对金属进行切削、磨削、车削等加工操作,以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
4.焊接:使用热能将材料加热至熔点,并在熔融状态下连接材料,形成一体结构。
5.组装:将多个已加工好的零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产品。
6.涂装:将特定的涂料涂刷在产品表面,以改变外观、提高耐腐蚀性或增加附着力。
7.热处理:通过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并进行适当的冷却,从而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8.成型:使用模具、压力或其他方法,将粉末或糊状材料压制成具有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固体。
9.应力处理:通过施加压力或应变,改变材料内部的原子排列,消除或减小材料中的残余应力。
10.表面处理:对产品表面进行清洁、腐蚀处理、电镀等操作,以改善外观、提高耐腐蚀性或增加功能。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工艺过程名词,每个工艺过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制备的名词解释
制备的名词解释制备是指通过一系列步骤和操作手段,将材料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式进行处理、加工,最终得到所需的产品或材料的过程。
制备过程通常包括材料准备、原料混合、反应合成、脱除杂质、分离纯化等多个环节。
制备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领域,制备指在实验室中合成和提取化合物,用于药物研发、材料制备、新材料合成等方面的研究。
在药学领域,制备是指根据药物配方,通过选取合适的材料和制备方法,制造出符合药品质量和效果要求的药物。
在材料科学领域,制备则是指通过化学反应、物理加工或生物合成等手段,制造出用于制备材料的原料或介质,如纳米材料、聚合物薄膜等。
制备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所需产品不同,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至关重要。
例如,化学制备常用的方法有溶液法、气相法、沉淀法等,其中溶液法是最常见的制备方法之一。
溶液法通过将所需的物质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利用物质之间的化学性质和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和分离,最终得到所需的产物。
除了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也是制备的重要手段之一。
物理制备主要利用物理性质和现象,如热力学、磁性、电性等进行制备。
例如,通过熔融法制备晶体材料,通过加热将原料熔化,然后缓慢冷却使其结晶。
还有薄膜制备中的物理气相沉积法、溅射法等方法,利用原子和分子在真空或气体环境下的各种物理现象,将材料沉积到基材上形成薄膜。
生物制备是一种利用生物体产生的化合物有机物质,通过生物发酵或生物合成等方法进行制备的过程。
生物制备的典型例子是制备食品和药品。
例如,酵母菌发酵可制备出面包、啤酒等食品,而抗生素等药物则可以通过霉菌、细菌等微生物的生物合成过程制备得到。
制备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确操作和严格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效果符合要求。
在化学制备中,需要准确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pH值等,以保证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纯化。
在物理制备中,需要精确控制加热、制备过程中的压力、电流等参数,以确保制备的材料具有所需的性能和结构。
材料工艺与设备范文
材料工艺与设备范文材料工艺是指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和制造过程,转化为最终产品的过程。
通过合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实现对原材料的加工和改造,以达到产品所需的性能要求和外观要求。
材料工艺的发展对于现代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对产品质量和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还对产能和生产效率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合理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材料工艺和设备,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材料工艺的分类材料工艺可以分为原材料处理、加工工艺和成型工艺三个阶段。
原材料处理是指对原材料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其表面的污染物和杂质,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常用的原材料处理方法包括清洗、研磨、酸洗等。
加工工艺是指将经过预处理的原材料进行切割、焊接、冲压、旋压等加工操作,以实现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加工工艺的选择要根据产品的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质来确定。
成型工艺是指将经过加工的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成型方法,转化为最终产品的工艺过程。
常见的成型工艺包括铸造、锻造、挤压、注塑等。
成型工艺的选择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原材料的特性来确定。
材料工艺的设备材料工艺的设备是指用于实施材料加工和转化的各种机械装置和工具。
根据不同的工艺流程和产品要求,适用的设备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材料工艺设备包括切割机、研磨机、冲压机、焊接机、注塑机等。
这些设备根据工艺的不同,可以实现不同的操作和加工过程。
例如,切割机可以将原材料按照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进行切割;研磨机可以对原材料进行表面处理,提高产品的平滑度和光洁度;冲压机可以将原材料通过压力和模具进行成型,实现复杂的形状和结构;焊接机可以将不同部件进行连接,形成整体产品;注塑机可以将熔化的塑料注入模具中,形成具有预定形状的产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材料工艺设备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例如,出现了数控机床、激光切割机、自动焊接机等先进的设备,大大提高了加工和制造的精度和效率。
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节能和低碳的设备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应用,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材料制备工艺
材料制备工艺材料制备工艺是指根据特定的工艺流程和方法,将原材料加工制作成符合特定要求的成品材料的过程。
在工业生产和科研实验中,材料制备工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从材料制备工艺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和常见的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材料制备工艺的基本概念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将原材料转变成具有特定形状、结构和性能的成品材料。
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和方法,以确保最终制备出的材料能够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在材料制备工艺中,需要考虑原材料的选择、预处理、成型、烧结、表面处理等环节,以及各种加工设备和工艺参数的确定。
其次,工艺流程是材料制备工艺的核心内容之一。
不同类型的材料制备工艺,其工艺流程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的选取和预处理、成型加工、烧结或固化、表面处理等环节。
在工艺流程中,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参数,以确保最终制备出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质量。
同时,工艺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整个制备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另外,材料制备工艺中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机械方法等。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热处理、溶液沉淀、气相沉积等;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溶液法、气相沉积法等;机械方法主要包括球磨法、挤压法、拉伸法等。
在选择制备方法时,需要考虑原材料的性质、制备工艺的要求和成品材料的性能等因素,以确定最合适的制备方法。
综上所述,材料制备工艺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和方法,严格控制每个环节,以确保最终制备出的材料能够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只有不断优化和改进材料制备工艺,才能不断提高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建军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
名词解释(未收录各种成型工艺的定义)
材料工艺:材料的生产工艺就是把天然原料(包括人造原料)经过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变成工程上有用的原材料的工艺技术。
(将任何一种材料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过程称为材料工艺过程)
材料工艺过程:任何一种材料从原料→成品的整个过程。
材料设备?
材料: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材料工艺任务:通过改变和控制材料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把材料加工成人类社会所需的各种部件和成品。
材料的加工性能:即材料被加工的能力。
单晶材料液相法:直接从气体凝固或利用气相化学反应制备单晶体的方法
单晶材料固相法:在固态条件下,使异常晶粒不断长大吞并其他小晶粒而得到单晶的方法。
材料工艺性能:是指材料适应工艺而获得规定性能和外形的能力。
工艺性能的表征方法——相关法:将材料的工艺性能与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力学参量联系起来。
热工:就是指关于热(加热、保温和降温制度)的工程技术。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
材料科学:就是研究有关材料的组成、结构与工艺流程对于材料性能与用途的影响。
水泥磨:水泥磨是指在水泥熟料中添加石膏(调节水泥的硬化时间和硬化强度)、混合料(火山灰、粉煤灰等)后进行混合均匀的简单球磨过程。
喷火口:是挡火墙与燃烧室上部窑墙之间的空间。
陶瓷(广义):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产品的通称。
陶瓷(狭义):以粘土、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煅烧等工艺过程制得的产品。
普通(传统)陶瓷:以粘土及其他天然矿物(长石、石英等)为原料经粉碎、混合、成型、焙烧等工艺过程而制得的制品。
特种(现代)陶瓷:采用高度精选的原料,具有能精确控制的化学组成,按照便于进行结构设计及控制制造的方法进行制造、加工的,具有特殊性能的陶瓷。
功能陶瓷:具有电、光、磁以及部分化学、生物功能的多晶无机固体材料-特种陶瓷。
离子晶体:以离子键结合的晶体。
金属氧化物晶体。
共价晶体:共价键结合的晶体。
玻璃相:玻璃相是陶瓷材料中原子不规则排列的组成部分,其结构类似于玻璃。
晶体相:陶瓷材料最主要的组成相; 其结构、形态、数量及分布决定了陶瓷材料的特性。
气相:坯体各成分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物理、化学作用所生成的空隙。
炻器:一种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制品
生产陶瓷的原料
粘土类原料:具有可塑性且粒度小于几微米的矿物,或粒度小于几微米的层状硅酸盐矿物。
石英: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硅结晶矿物可以统称为石英。
其中最纯的石英晶体统称为水晶。
粉碎:粉碎是指将大颗粒研磨或减小成小颗粒的过程。
筛分:将已经粉碎的物料,放在具有一定大小孔径的筛面上进行振动或摇动,使其分离为颗粒大小近似相等的若干部分。
造粒:将细碎后的陶瓷粉料制备成具有一定粒度(假颗粒)的坯料,使之使用于干压和半干压成型工艺,这个过程称为造粒。
坯料的陈腐:经过细磨后的坯料(可塑坯料、注浆坯料、干压坯料),陈放一段时间后可使水分均匀,性能提高,工艺上称为陈腐。
成型:成型是将制备好的坯料,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体(生坯)的过程。
可塑成型:将可塑性的泥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可塑变形而制成一定形状的坯体
注射成型(传统):利用多孔模型吸收注入其中的泥浆中的水分,在模壁上形成薄的泥层并具有模型赋予的形状,如真空注浆、离心注浆。
注射成型(广义):所有由具有一定液态流动性和悬浮性的浆料得到坯体的成型方法,如热压注、流延成形。
干燥过程:干燥过程即将物料中的水分(分子水)去除的过程。
烧成:将干燥好的坯体放到窑或炉内加热到高温进行煅烧,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预期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从而达到固定外形并获得所预期的性能的过程。
一次烧成:即瓷釉一次烧成
二次烧成:即先素烧后施釉
棕眼和桔釉:由于釉料熔化坯体气体释放不尽造成微细针孔;
流体:液体和气体的总称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科学,即根据理论力学的普遍原理,借助大量的实际资料,运用数学和实验方法来研究流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的一门科学
帕斯卡定律(Pascal law): 是流体(气体或液体)力学中,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封闭容器中的静止流体的某一部分发生的压强变化,将毫无损失地传递至流体的各个部分和容器壁。
损失压头:单位体积的窑内热气体与窑外同体积冷空气具有的损失能差。
(单位体积的流体从一截面至另一截面流动时损失的总能量)
摩擦阻力:由于摩擦力造成的机械能损失。
局部阻力:由于受到某些障碍或干扰使流动方向改变造成的机械能损失。
料垛阻力:由于料垛或散料层造成的气体流动阻力损失。
其它阻力:由于气幕、燃料层、换热器管束、蓄热室格子砖等其它因素造成的气体流动阻力损失。
热流量(Q):单位时间内,经由面积F 所传递的热量。
热流密度(q) :在单位时间内,经由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导热:指物体各部分无相对位移或不同物体的直接接触,依靠物质的分子、原子、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现象
对流:流体的宏观运动从而使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互相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
对流换热:由于流体在运动过程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转移
受迫运动换热--受外力(机械力)影响所发生的流体运动叫做受迫运动,此时所进行的热交换称为流体受迫运动换热。
自由运动换热--由于流体内部温度不同/冷热部分密度不同所引起的运动叫做自由运动,此时流体与壁面的热交换称为流体自由运动换热
辐射: 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播能量(热)的过程。
热辐射:因物体自身温度而发出的辐射能称为热辐射.
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流量Q,与温度梯度以及垂直于导热方向的截面积F成正比:
导热系数(热导率):表示物体内温度降度为1℃/m,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它标志物质的导热能力
牛顿冷却定律:对流换热的热流(Q/q)与流体和固体壁面之间的温度差成正比。
无限空间:,指的是空间尺寸比物体的尺寸大得多的空间,物体换热的结果不致引起空间流体温度的变化.
单色辐射率ελ(T):物体的单色辐射强度与同温度下黑体的单色辐射强度之比。
全辐射率ε(T):物体的全辐射强度与同温度下黑体的全辐射强度之比。
单色吸收率αλ(T):物体对投射辐射中某一特定波长辐射能的吸收百分数。
全吸收率α(T):物体对投射辐射中全波长范围辐射能的吸收百分数。
黑体、灰体、实际物体(自己补充)
角系数:一物体1表面投射到另一物体2表面的辐射能量与该物体表面总辐射能量的比值
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过发出热量并能利用的可燃物质。
热值——1Kg或1Nm3燃料完全燃烧,燃烧产物的温度下降到室温20 ℃时放出的热量。
高位热值:1Kg或1 Nm3燃料完全燃烧,燃烧产物的温度下降到室温20 ℃,且燃烧产物中的水汽冷凝为0 ℃的水时放出的热量。
Q GW (kJ/Kg or Nm3)
低位热值:1Kg或1Nm3燃料完全燃烧,燃烧产物的温度下降到室温20 ℃,且燃烧产物中的水汽冷却为20 ℃的水蒸汽时放出的热量。
Q DW(kJ/Kg or Nm3)
应用基组成:按燃料应用状态进行分析所得的组成称为应用基组成,
干燥基组成::绝对干燥燃料的组成称为干燥基组成。
可燃基组成:不考虑燃料中水分、灰分的燃料组成称为可燃基组成。
理论空气量(L0 ):理论上燃料中的可燃成分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
理论烟气量(V0 ):燃料与理论空气量进行完全燃烧时所得的烟气量。
实际空气量(L a ):实际燃烧过程中所加入的空气量。
实际烟气量(V a ):燃料与实际空气量进行完全燃烧时所得的烟气量烟气组成(体积百分数):烟气中各组成量与总烟气量的比值。
空气过剩系数α: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