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科学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德罗尔政策科学

德罗尔政策科学

德罗尔的政策科学理论文献综述摘要:德罗尔是世界上著名的政策科学理论专家,尤其是他的逆境中政策制定原则对我国的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要理性认识制定政策所要应对的逆境,加强决策机构的权威,提高政府应对逆境的能力,适当采取有选择的激进主义模式,坚持政策的产出价值优先等原则,提高政府应对逆境的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

关键词:政策科学逆境中政策制定启示一、政策科学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一)政策科学的概念拉斯韦尔认为政策科学是以制订政策规划和政策备选方案为焦点,运用新的方法对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

那格尔认为“政策研究可以总的定义为:为解决各种具体社会问题而对不同的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及效果的研究。

克朗认为,政策科学是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探求对人类系统的了解与改进,它的研究焦点之一是政策制定系统。

我国的政策科学学者给政策科学或政策学下过一些定义,可以概括为这样四种基本看法:一是认为政策科学主要研究政策制定的理论和方法,是研究如何制定优化政策、避免错误政策的学科领域;二是认为政策科学是关于制定政策方案、规定政策的实施、评价政策的结果、预测政策的方向的一门学科;三是认为政策科学是研究政策的属性及特点、政策制定和执行规律的科学;四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界定政策科学,认为广义的政策科学是对不同的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和结果进行的研究,狭义的政策研究可以界定为对目标、方案及社会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德罗尔认为政策科学或政策研究的核心是把政策制定作为研究和改革的对象,包括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以及具体的政策问题和领域;政策研究的性质、范围、内容和任务是:理解政策如何演变,在总体上特别是在具体政策上改进政策制订过程。

【1】(二)政策科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1、政策科学产生的背景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新的世界格局和大量新的社会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社会公众对政府提出了强烈的实现社会正义和公平的诉求。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与政策研究综述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与政策研究综述

据 估 计 ,全 球 陆 地 地 面 以 上 总 的 生 物 质 量 约 为 1.8 Mt, 海 洋 中 约 40亿 t, 土 壤 中 约 1.8 Mt。 年 净 生 产 量 陆地 地 面 以上 约 为 11 50亿 t,海 洋 为 550亿 t(日本 能 源 学 会 ,2006 o在 美 国 ,利 用 生 物 质 资 源 的市 场 数 量 正 在 增 加 ,主 要 的使 用 者 包 括 :传 统 热 能生 物 质使 用 ;出 口 (主要 给 欧洲 ); 生 物 质 塑 料 和 生 物 质 产 品 ;生 物 质 燃 料 ;生 物 质
电 力 。在 欧 洲 (特 别 是 瑞 典 和其 他 北 欧 国家 ),用 于 热 能 的生 物 质 使 用 量 更 高 ,68% 的生 物 质 使 用 用 于 居 民 热 能 ,12% 的 生 物 质 用 于 加 热 过 程 (Emily et a1.,2012 o在一 些 发展 较 落后 的地 区 , 传 统 的 生 物 质 利 用 仍 然 是 能 源 供 应 的 主 要 方 式 , 如 位 于非 洲 东 北 部 的埃 塞俄 比亚 ,生 物 质 能 源 供 给 约 为 9900亿 t,其 中 ,木 材 生 物 质 占了 总 供 给
收稿 日期 :2018—05—24 基金项 目:中国社会科学 院登 峰战略优势学科 (产业经济学 )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 院创新 项 目 “能源领域重大问题研究 ”成果 作者简介 :袁惊柱 ,博 士 ,助理研 究员 ,研 究领域为能源经济与农业经济 。
生物质 能利用技术 与 政策研 究综述
袁惊柱 ,朱 彤
(中 国社 会 科学 院工业 经 济研 究 所 ,北 京 100836)
摘 要 :为 了减 少 环境 污 染 、降低碳 排 放 ,实 现 可持 续 与绿 色 的发 展 ,各 国 已相 继 加快 能 源 转 型 ,推进 经 济转 型 发 展 。生 物 质能 作 为一 种 清 洁可 再 生 能源 ,对 于促 进 能源 系统 的转 型具 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目前 ,世 界 上 技术 较 为 成熟 、实 现规 模 化开 发 利用 的生 物质 能 利用 方 式 主要 包括 生 物 质发 电 、生物 液 体燃 料 、沼 气 和 生物 质 成 型燃 料 等 。 欧洲 、美 国等发 达 地 区和 国家 已 经基 本 具 有发 展 成 熟 的技 术体 系 ,中 国等 发展 中 国家 还有 一些 关 键 技术 需 要 攻坚 ;在 生物 质 能 的政 策 方 面 ,欧 洲 、美 国 、 日本 都具 有 系 统 化 的政 策体 系 ,贯 穿 生 物质 能 项 目运 行 的不 同阶段 和生 物 质 能产 业链 , 中国等 发展 中 国家 的政策 不 成体 系 ,只是 在相 关 领域 政策 中被 提及 到 。

国际社会政策研究近期发展综述:理论、领域和视角

国际社会政策研究近期发展综述:理论、领域和视角

式。 权力资源理论认为 , 社会保障制度 的发展是由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2 — 1 0
作者简 介 : 李姿姿 , 中央编译局 副研 究员, 研 究方向: 欧洲社会政策、 比较政府与政 治。

60 —
< 甘肃行政 学院学报} 2 0 1 4年第 1 期
社会 治理与建设
< 甘肃行 政学院学 ̄) 2 o 1 4 年第 1 期
社会 治理理论、 领域和视角
李姿姿
( 中央编译 局 , 北京 1 0 0 0 3 2 )
【 摘 要】 自 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 国际社会政策研究在理论上取得 了很多新的突破 , 以制度和企业为核心的 理论对原有建 立在阶级 冲突基础上 的权 力资源理论 带来 了挑 战 ,为不 同学科 的交流和对话提供 了机会 , 推 进 了社会政策理论 的完善 。 此 外, 随着各 国对 劳动 力市场政 策和 家庭政 策的重视 , 社 会政 策的研 究领域得到
劳资双方的力量对 比决定 的,经济上处于弱势的 工人阶级通常要求提 高社会保 障,而处 于强势地 位的企业雇主则倾向限制福利扩张。 基于此 , 他们 认 为 二 战后 资本 主 义 国 家福 利制 度 的发展 是 工 会
和左翼政党力量壮大的结果 。 不过 , 自 2 0 世纪8 0 年 代末 以后 ,随着福利国家危机加深和福利削减压 力增大 , 权力资源理论 的解释力受到局 限, 客观上 要求 新 的理 论来 概 括 福利 国家 改革 过 程 中 出现 的 新 问题 。 而福利 国家的“ 新政治学” 就是替代权力 资源理论的一种重要的理论取 向。 福利国家“ 新政治学” 的代表人是美 国学者皮 尔逊( P a u l P i e r s o n ) 。 1 9 9 4 年, 皮尔逊对撒切尔和里 根执政 时期 的英 国和美 国的社会政 策进行 了考 察 ,结果发现福利削减并不如权力资源理论所预 期 的那 么明显 。皮尔 逊指 出 , 在很 多发 达工业 化 国 家, 工会和左翼政党的力量显著下降 , 但是这对福 利国家并没有带来 十分明显 的影响 ,社会项 目并 没有 出现大规模 的削减 ,福利国家呈现出很强的 惯性和适应性 。【 地 认为 , 既有理论 与现实之 间存 在差距的原 因在于 ,战后3 O 年福利国家扩张已经

政策研究方法与案例

政策研究方法与案例

政策研究方法与案例
政策研究方法是指用于分析和评估政策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政策研究方法及其案例:
1. 文献综述: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分析与综述,总结和评估政策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

例如,对于气候变化政策研究,可以通过综述已有的学术论文和政府报告,了解各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实证研究:使用定量或定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对政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例如,对于教育政策研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和教师的数据,分析不同教育政策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的影响。

3. 案例研究:通过深入研究个别案例,了解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教训。

例如,针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可以选择一个具体城市作为案例,研究该城市如何制定和执行可持续发展政策,并评估政策的成效和影响。

4. 政策模拟:使用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模拟政策实施的可能结果和影响。

例如,对于经济政策研究,可以使用经济模型模拟不同政策措施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评估政策的经济效果。

以上是常见的政策研究方法及其案例,不同的政策问题和研究目标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案例研究。

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现状综述环境保护是全球共同的关切事项,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国内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现状在国内,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制定了多项政策来减少污染和保护生态系统。

其中,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是一个重点领域。

政府采取了限制工业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和加强监管等措施,以改善大气质量。

此外,水资源管理也是一个关键领域。

政府实施了排污许可制度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政策,以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

除此之外,生态保护政策也备受关注。

政府加强了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

国外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现状在国外,各国也积极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欧盟是环境保护的先驱,其采取的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欧盟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和措施,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美国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

其实施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来保护空气和水资源,例如《清洁空气法》和《清洁水法》等。

此外,其他国家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

例如,日本通过限制工业排放和推广可再生能源来保护环境。

研究现状综述综合来看,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各国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法律来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然而,环境保护问题的复杂性和全球性使得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如何解决跨国污染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政策研究,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经验和最佳实践。

同时,需要深入研究环境政策的实施效果、监督与评估机制以及政策间的协调性。

总体而言,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挑战和改进空间。

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合作,我们可以不断优化环境保护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更好的环境质量。

西方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综述

西方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综述

能 : 1 情 报 。 ( ) 议 。 () 定 。 ( ) () 2建 3规 4 援 引。() 5 实施 。() 估 。() 6评 7 终止 。 功 能过 程 理论 按照 公 共 政 策 的动 态过 程 ,确 定 了公共 政 策 的 参 与 者在 这 个 过程 中的 基本 功 能 , 概 括 了 公共 政 策 过 程 的 基 本 问 题 。 尽 管 一 项 实 际 的 公 共 政 策 过 程 并 非 一 定 要 把 每 一 个 环 节 或 每 一 种 功 能 包 含 无 遗 , 但 这 一 理 论 对公共政策过 程中各种行 为的把握 , 有 利 于 对 公 共 政 策 进 行 动 态 分 析 和 研 究 实 际 的 公 共 政 策 过 程 提 供 了 较 好 的 概 念 框 架 。 这 是 行 为 主 义 政 治 学 观 点 在公 共政策 研 究上 的反 映 。 2 政 治 制 度 理 论 (oiclntuin . P li stt taI i o

意味 着公 共部 门管理尤其 是政府 管理研 究领域范式 的转变 。 上述 功 能 过 程 理 论 、政 治 制 度 理 论 、 政 治系统理论 、 公共选择 理论 、 交易成本 理 论 和 管 理 主 义 理 论 等 理 论 , 不 同 时期 在 影响着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在 2 O世纪 7 0 年代 以前 , 公共政 策学发展 主要受到来 自 政治学途径的功能过程理论、 治制度理 政 论 、 政 治 系 统 理 论 以及 集 团 理 论 ( ru ? G o p
T er) 精 英 理 论 ( leT er)的 影 ho 、 y Ei ? ho t y 响; 到了 7 0年代以后, 经济学途径逐渐居
公共政 策的政 治行为进行 阶段性或 程序
化 的研 究 。

当代中国政策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当代中国政策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及其防治对策:一项基于行为和制度的分析》等,运用政策 科学的方法探讨中国公共政策的一般理论问题,对中国公
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作了系统研究,对于政策科学的中 国化进行了初步探讨。研讨会上,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 会长刘东文指出:“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在多年工作实践 中,深入实际,广泛地进行调查研究,开展学术研讨和政策 科学研究,并为党政机关建言献策,通过每年举办年会和 研讨会,开展学术交流,积累学术成果,拓宽了研究领域与
政策制定需要多方人士的参与,尤其离不开智囊的作
用。南开大学朱旭峰教授认为思想库是影响政策制定的
一支重要力量。但他也对思想库的独立性表示了担忧,认
为“思想库的观点不独立的重要原因在于资金的缺乏,为 了维持生计,思想库将主要精力用在跑关系、拉项目上,很 可能造成专家和利益集团为保持密切联系而影响观点的 独立性。”因此,争取多元化资金来源,加大政府对思想库的 投入力度,是避免思想库成为决策合法化过程中某些利益
持。现将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中国政策科学20年发展历程回顾 本次研讨会是对政策科学研究会成立20年来我国公 共政策理论研究发展的回顾与展望。1986年7月31日,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同志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 谈会上发表长篇讲话,提出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 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后经邓小平、陈云等同志批示, 人民日报1986年8月15日刊发了此次讲话内容,在全国 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也正是在 这一背景下于1992年11月成立。20年来,研究会积极响 应党中央关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精神,稳步推进各项
实践工作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对促进公共政策的
研究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研讨会上,中国行政管理学 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指出:“政策科学研究会的 成立对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自研究会成立以来,一大批研究政策科学的教材和学 术专著相继问世。如陈庆云编著的《公共政策分析》、张金 马主编的《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宁骚主编的 《公共政策学》、陈振明主编的《政策科学》和谢明编著的

政策研究报告范文分享与解析

政策研究报告范文分享与解析

政策研究报告范文分享与解析近年来,政策研究在各个领域中日益重要,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享一份政策研究报告范文,并对该范文的撰写内容、结构、以及分析解析进行讨论。

范文标题:改善国民教育体系的政策研究报告一、背景和问题陈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被越来越多地认为是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石。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教育资源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现有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来改善国民教育体系。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改善国民教育体系的政策研究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教育政策方面的不同做法和成果,并借鉴其中有效的政策经验。

三、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我们对国民教育体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政府应该增加教育预算,并优先保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以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

2. 提高师资质量与数量:加强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激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并加大对教育实施者的培训与支持力度。

3. 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和未来社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4. 引进国际教育先进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推广国际化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四、政策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所提出的政策建议的效果,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如教育投入比例、师资培训参与率、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跟踪和分析,可以及时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五、结论:本报告通过整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国民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旨在改善国民教育体系,并最终提高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政治研究综述模板(超强整合)

政治研究综述模板(超强整合)

政治研究综述模板(超强整合)政治研究综述模板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政治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学者们通过对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研究,深入分析了政治制度、政治权力、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政治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不同研究方向的核心问题和方法。

进展政治制度研究政治研究者一直对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并关注政治制度对政治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研究重点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议会制度等。

方法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比较研究和理论建构。

政治权力研究政治权力一直是政治研究的重要课题。

学者们探讨了权力的来源、分配和运用,揭示了政府、政党、利益集团等各种力量在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案例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

政治经济研究政治经济研究关注政治因素对经济发展和政策产生的影响。

近年来,学者们对政治经济因素在全球化、贸易政策、经济不平等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广泛探讨。

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计量经济学和游说团体分析。

政治行为研究政治行为研究关注个体和群体在政治决策和参与中的行为和动机。

学者们研究选民行为、政治参与、政治社交网络等,以揭示政治行为背后的因素和模式。

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

结论政治研究领域在不同方向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我们深入了解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进一步研究可以在理论上丰富和完善现有研究成果,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以上综述提供了政治研究的一个超强整合模板,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研究目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拓展。

政策研究报告研究

政策研究报告研究

政策研究报告研究
政策研究报告是对某项具体政策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评估的一种专题性研究报告。

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政策信息,并结合实地调查、统计数据和模型分析等方法,以有理论、有战略的方式,对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进行全面研究。

政策研究报告通常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 研究背景和目的:介绍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并明确研究报告的目的和研究的范围。

2. 文献综述:对当前该政策问题的相关文献和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已有研究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3. 研究方法:详细介绍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样本选择、调查方法等。

4. 数据分析和结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统计方法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深入研究政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5. 政策建议: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改善措施,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支持。

6. 结论和展望: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回顾,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政策研究报告的撰写需要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也
需要对所研究的政策问题有深入的理解和洞察力。

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应该紧密围绕研究目的展开,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问题,提出客观、合理的政策建议。

教育政策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政策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政策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教育政策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各国政府和学术界都在不断探讨和研究如何制定和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政策,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近年来关于教育政策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当前教育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教育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1. 教育公平与质量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一直是教育政策研究的核心问题。

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缩小城乡、地区、阶层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议题。

文献中对于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关系、影响因素和政策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2. 教育改革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教育改革与创新成为教育政策研究的热点之一。

如何促进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当前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议题。

文献中对于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路径、策略和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

3. 教育评估与监测教育评估与监测是教育政策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

如何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估体系,有效监测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当前教育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

文献中对于教育评估与监测的方法、指标体系和政策建议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教育政策研究的方法1. 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是教育政策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深入访谈、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式,探讨教育政策的实施过程、影响因素和效果。

定性研究能够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和机制,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2. 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教育政策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量化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验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定量研究能够客观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3.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教育政策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跨国比较、历史比较等方式,分析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情况,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为本国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人才政策研究综述

人才政策研究综述

人才政策研究综述本文对人才政策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对已有人才政策研究进行梳理,就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政策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期为当前我国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信息和依据。

标签:人才政策建议研究综述0 引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作为知识的载体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根本保证。

人才培养是人才开发的重要基础及核心内容之一,人才培养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的人才培养政策所给予的支持。

本文分别从人才政策的概念界定、内容分类、制定原则和依据及其针对人才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1 对国外人才政策的研究国外人才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等方面,以及各国不同人才政策的优势和特点。

吴莲姬根据人才需求层次不同,认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应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对高级科技人才采取一系列的优待措施[1]。

段莉研究了美、德、日、英在人才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诸多环节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

2 国内人才政策的研究我国学者对人才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才政策的概念界定、内容分类、存在问题以及制定依据和完善人才政策的建议等方面。

2.1 人才政策的概念界定对人才政策的概念界定的学者主要有萧鸣政和陈颖。

萧鸣政等认为人才政策是指与发挥人的才能与作用相关的一系列政策与法规,是政府为发挥人才的作用,对人才的培养、开发、利用等活动做出的规定和采取的措施与行动[3]。

陈颖等则认为人才政策是为实现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配置而制定的方针、措施和规则体系[4]。

但两位学者都认为人才政策是各级政府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杠杆,是配置人才、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

2.2 人才政策的内容分类纵观对人才政策进行研究的学者中,大部分集中在对各个地区政府高科技人才政策的研究。

关于双减政策的文献综述

关于双减政策的文献综述

关于双减政策的文献综述一、“双减”政策及其实施的评论与研究(三)基于“双减”政策的相关研究2021年是“双减”元年,因此以“双减”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仅得到57篇文献(搜索时间2021年12月31日,下同)。

对这些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发现排名前三的主要主题是“传统体育”“‘双减’政策”和“民族传统体育”,次要主题分布较多的是“校外培训机构”和“学业负担”。

而以“双减”为主题词进行搜索,仅检索出214篇文章,其中,包括大量媒体报道和期刊卷首语。

可见,目前针对“双减”政策的学术研究不足。

虽然以“双减”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并不如人意,但要看到“新‘双减’”是“旧‘减负’”的延续,对“双减”的研究应基于“减负”研究的积累。

以“双减”的视角对已发表的文章进行筛选归类,这些研究可分为以下六类。

1.意义研究:回归本质、重塑生态、把握契机意义研究,就是要回答“为什么要减负”的问题,研究文献中提及最多的是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回归教育的育人本质,是为了解决课业负担过重带来的教育问题。

有学者分析,当下的教育在“培养人”过程中已经异化,社会机构介入教育,将教育视为“生意”经营,学校忙于制造“做题家”,学生在繁重学业下被塑造成“标准化、机械化工件”。

“双减”政策的出台就是为了制止这种异化,回归教育初心,即回归教育的育人本质。

二是重塑学生健康成长的新生态。

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重塑学生健康成长的新生态。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提出,课业负担过重是基础教育生态失衡的结果,基础教育阶段重视筛选、忽视成长是导致教育生态失衡的重要原因,唯有通过“减负”等形式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新契机。

更重要的是,通过“双减”政策引发的教育变革,寻求培育创新人才的新契机。

创新型人才培养历来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和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现实中学段衔接不贯通和改革措施不协调的双重挑战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论者期待在“双减”政策引发的系统性改革下,触发人们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深层思考,借以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契机。

国内农业补贴政策研究综述

国内农业补贴政策研究综述

国内农业补贴政策研究综述近几十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效地稳定了国家粮食供应,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维持了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为实现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政府实施了大量农业政策,其中十分突出的一项政策便是农业补贴。

农业补贴政策是政府采取的一种补偿支出,旨在改善农场的经济状况,提高农民收入,支持农业市场设施,提升农业技术进步等。

农业补贴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先是对农民的补贴,即政府通过补贴手段来支持农民,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其次是政府对农业资源和农产品的补贴,其目的是促进农业资源和农产品的科学开发和科学使用;第三是政府对农业研究与技术发展的补贴,即通过补贴来支持农业研究和技术发展,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政府在农业补贴政策上作出了一系列改革,以支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具体改革措施主要有:针对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生产的价格补贴,改革农业保险体系,改变以前一刀切的落实补贴政策方式,以区域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补贴不同的农业项目,积极支持农民调离耕地,参与城乡产业转移;支持农民参与农业市场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地区建设农业专业市场;支持农民参与农业技术进步;改进农业金融体系,扩大农户贷款规模等。

另外,为了有效实施农业补贴政策,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实施措施,包括加强社会公众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意识,强化社会公众对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加强对农业补贴政策的监督,以确保其有效实施;健全农业补贴管理制度,明确补贴申请、审批、发放、结算等程序;加强补贴资金的管理,以保证政府的财政支出有效规划;设立农业补贴领域的不良行为惩戒制度,防止滥用农业补贴政策的行为。

总的来说,农业补贴政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帮助了我国农业发展,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然而,还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有些补贴仍然有利于大户,造成小户受害;有些政府补贴政策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补贴资金管理不畅,财政支出难以监督,滥用农业补贴政策的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等。

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文献综述

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文献综述

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新能源产业开始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新能源政策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

本文国内外对新能源产业政策的文献进行综述。

国外文献主要从新能源市场化政策、研发政策以及政策的效果进行研究。

国内从新能源产业财政支持政策,对政策体系的建议,对政策效果的评价几方面进行研究。

欧美国家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而表现出较高的前瞻性和先进性,而中国的研究方向较单一,必须加强国内的新能源政策研究,抓紧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

一.国外文献综述1.对新能源市场化政策的研究Soubbotina等(2000)提出丹麦风电发展速度变慢的原因之一是对于未来财政激励机制的不确定性的顾虑。

Berry(2001)对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欧盟成员国经验进行总结,探讨了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实施模式和具体措施。

Niel和Anne(2003)认为对可再生能源项目实行经费补贴政策,如风电机安装以实现其设备容量和总产出率的有效放大,可以减少其市场化的价格阻力。

Langine等(2003)介绍了美国各州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特点,并针对风电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实现进行了评价。

Morthort等(2003)对美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绿色证书制度的实施细则进行探讨。

Ryan等(2006)研究了政策设计中需要考虑的若干因素,包括总体原则和各种设计选择,认为可再生能源配额标准应保持长久性和动态性,随时间逐渐增减并加强责任落实和有效监督。

2.对新能源研发政策的研究Graham等(2003)提出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政府应加大对技术、设备研发和信息交流等环节的财政投入和补贴。

Martine等(2006)用市场模拟的方法对欧盟的新能源技术进行了考察,认为政府投入将有助于风能与生物质能快速发展,并通过预测模型得出,政府在技术领域的投入将使每单位新能源电力(RES-E)的价格将下降1~8美分/度。

《税收激励政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

《税收激励政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

税收激励政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创新激励税制研究起步较早,尝试较多,其专家学者更多运用实证分析对税收激励的效应进行研究。

其主流观点大多认可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自主研发的正向影响,并且不断丰富完善具有可行性的税收政策内容。

在实证研究方面,Yohei Kobayashi(2014)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法修正偏差,实验证明,R&D税收抵免促进了中小企业研发支出的增加。

此外还发现,流动性约束型企业的税收信用效应比不约束型企业的税收信用效应大得多。

Ming-Chin Chen和Sanjay Gupta(201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税收激励仅对盈利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支出有正向影响,并且当税收激励是基于增量研发支出而言的话,可能导致更多的可变性研发支出和税收收入的意外损失。

但也有部分学者不认可税收政策的激励效应,如Ghazinoory Sepehr和Hashemi Zahra(2020)不否认税收减免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影响,但融资是一种比免税更有效的工具,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

在为税收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方面,D.d’Andria和I.Savin(2018)认为对企业来说,吸引和激励高技术人才更加重要,因此应该直接为员工提供税收减免,对员工收入进行税收优惠,而不是只为雇用公司提供税收抵免。

Bloom,Nicholas和Van Reenen,John(2019)认为针对研发活动和直接投入的费用的税收抵免对于企业短期的创新活动来说是颇有成效的,因此可以借助对于研发费用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

.2国内研究现状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至今,我国针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已经历了几次改革,包括优惠范围、优惠方式等方面的完善。

但是,改革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国内学者也对与创新有关的税收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广泛的分析,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激励政策的效用研究乔健(2016)在研究实践中发现,通过税收激励政策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的效果,和直接将资金发放给企业的效果几乎一样,因此税收政策是可以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

关于政策研究与制定的工作总结

关于政策研究与制定的工作总结

关于政策研究与制定的工作总结政策研究与制定的工作总结政策研究与制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涉及政府决策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我所从事的政策研究与制定工作进行总结,以便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工作效率。

一、工作背景和目标政策研究与制定的工作背景和目标是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国家的治理效能。

在工作中,我始终以此为出发点,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注重问题导向、科学决策和全面协调。

二、工作方法和过程在政策研究与制定的工作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和过程: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政策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和分析,我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了相关数据,并运用统计学和经济学等专业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

在分析的过程中,我注重横向比较、纵向研究,力求找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的方向。

2. 文献阅读与综述政策研究需要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我通过专业期刊、学术论文和政府报告等渠道进行广泛的阅读,对各种观点和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3. 重点问题深入探讨针对政策研究与制定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我在团队和专家的帮助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讨论。

通过座谈会、专题研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形成较为系统的解决方案。

4. 制定方案和报告在政策研究的结果基础上,我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和报告。

方案要求明确、具体,包括政策目标、实施步骤和评估指标等内容。

报告要求准确、清晰,包括问题分析、政策建议和可行性研究等内容。

三、工作成果和影响在政策研究与制定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以下成果和影响:1. 提供决策支持我所参与的政策研究与制定工作,为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可行的参考依据,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效果。

2. 推动政策改革与创新通过对政策研究与制定的工作,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短板,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这些建议得到了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和实施,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发展型社会政策研究综述

发展型社会政策研究综述
本组从诸多文献中,对发展型社会政策背景、含义、理论、发展脉络等方面进行梳理,进一步理清发展型政策发展方向,并探讨这一政策要如何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到对服务对象的服务中去,为服务对象谋求福利,以实现社会和谐。
二、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概念阐释
最早的社会政策概念源于1873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政策学会,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把社会政策定义为“运用立法和行政的手段,调节财产所得和劳动所得之间分配不均的问题”。
第三,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考夫曼在《福利国家所面临的挑战》一书中提到,人口老龄化问题给福利国家带来的负担,人口老化在资本流动加速、经济增长衰退时带来社会保障的负担率加重,有可能会导致社会保障制度的巨额赤字甚至破产。
这些变化都对福利国家原先的社会保护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对非固定就业的职工如何保护,如何化解人口老化的危机等。这一切都迫使福利国家从观念到实践进行根本的变革。原来的福利国家纷纷做出了应对新风险的措施,重新探索新的社会政策理念,社会投资型国家的发展理念造就了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产生。
(3)收入政策,即对工资和福利有直接影响的政策。
(4)政府通过社会保险影响收入保障,如退休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这些构成了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内容。
五、发展型社会政策主要理论及实践策略
发展型社会政策又可称之为社会发展、发展性福利、社会投资、包容性自由主义和能动国家(enabling state)等,从目前的研究状况看,发展型社会政策尚未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理论,其理论体系还需进一步建构和完善。
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核心理论是将社会政策看成是一种社会投资行为,其基本依据是,社会政策对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有直接的作用,社会政策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型社会政策特别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社会的发展。不同学者由于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千差万别,所以对于理论内容及其实现途径等方面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但在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发展型社会政策仍然有着共同的地方,那就是高度关注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注重社会政策的经济产出功能。在共识的前提下,发展型社会政策也显示了不同流派的特征,区分为产出主义(productivisim)、社会投资(social investment)和包容性发展(inclusive development)等三种形态。

我国政府政策的量化研究综述

我国政府政策的量化研究综述

我国政府政策的量化研究综述作者:黄青来源:《消费导刊》2016年第02期摘要:我国政策研究领域,学者们主要以规范性研究为主,研究方法也主要采用定性分析。

关于政策的定量分析研究较少,本文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对我国政府政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归纳。

关键词:政府政策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一、引言长期以来,我国政策分析领域主要以规范性研究为主,研究重点聚焦在政策的定性评价,其结论具有浓重的思辨色彩。

此种研究范式具有一定利用价值,但其结论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部分研究结论主观性太强,没有经过严格科学手段推到和数据支持。

近年来,伴随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学科之间分化和融合的现象加剧,政策研究领域学者的知识结构趋向多样化,依据具体研究的需要,一部分理工科背景的学者开始投身于政策研究领域。

政策研究人员学术背景的结构变化,使得政策分析方法更加丰富,政策量化分析开始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这促进了政策分析水平整体的跃迁。

二、政策量化分析(一)描述性统计分析政策量化分析是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化的方法对政策现象进行分析,最终获得正确结果的一种政策研究方法。

大部分对政策的定量研究主要针对政策实施结果,其主要研究方法可以归纳为对比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主要包括前一后对比分析、有一无对比分析、投射一实施对比分析以及控制对象一实施对象对比分析四种。

传统统计分析法常运用宏观经济学方法,在选取政策指标方面主要基于政策结果。

但随着政策量化分析的发展,相关的政策实证研究已很少采用这类指标。

其原因在于这些基于政策结果的指标往往受到一些未被观察出来的因素影响,假如这些因素也影响模型的被解释变量,那么这些基于结果的政策指标就会存在内生性问题的可能,最终导致计量结果不准确。

基于此,很多学者开始从政策本身出发,开拓政策量化研究的新视角。

美国学者Gray (1978)最早在这方面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其利用法律变革指数对美国内华达州的采矿法进行了量化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科学研究综述一、政策科学产生背景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对政策的研究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在西方,早在亚里斯多德、柏拉图、阿奎那、马基雅弗利等古代贤哲的政治著作中就有许多有关政策和政策研究的论述,作为现代政策研究组织———思想库前身的智囊及智囊制度在西方国家也出现得很早。

在中华民族5000 多年的文明历史中,不仅涌现了诸如《史记》、《资治通鉴》等一大批与政策和政策研究密切相关的著述,而且还为后世留下诸如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的诸葛亮和对唐太宗敢言直谏的魏征等古人在政策分析和政策评估方面的成功佳话。

然而,作为一门学科的政策科学则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兴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世界,一方面,生产、科技、贸易等诸领域的社会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开创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崭新局面,其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影响广泛等时代特征极为明显; 另一方面,专业化所要求的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使具体领域的社会科学研究在走向深入的同时,其研究范围也变得日愈狭窄。

社会活动规模日益庞大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之间客观存在的矛盾,使当代社会科学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日显不足。

与此同时,因经济、科技和社会的高度协同以及自然、科技和社会各领域的相互渗透与制约趋势而导致的现代社会组织和社会活动日益增强的相互依赖性,也要求社会科学在研究现实问题时有新的突破。

再加之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尤其是系统分析、运筹学等方法论学科的出现,更是从研究方法上为政策科学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政策科学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产生并迅速发展的。

二、政策科学研究的状况(一)、国外政策科学的研究状况政策科学诞生于美国。

早在40年代,美国政治科学家哈罗德·D·拉斯韦尔(HaroldD·Lasswell)便提出了“政策科学”(PolicyScience)概念。

1951年,他和D·勒纳(DanielLerner)合编了《政策科学》一书,首次对政策科学的对象、内容、性质及发展方向作出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

在《政策(学)的方向》一文中,哈罗德·D·拉斯韦尔概括了政策科学的六大特征:(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必须以民主体制作为前提;(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它必须使用数学公式和实证数据建立可检验的经验理论;(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它所选择的政策分析模型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明确的记录;(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它要靠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来确立自己崭新的学术体系;(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后者的实践经验对于政策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它以社会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所以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哈罗德·D·拉斯韦尔是现代政策科学的先驱,《政策科学》则成为政策科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经典。

继哈罗德·D·拉斯韦尔之后,许多经典作家为政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例如,查尔斯·E·林德布洛姆(Charles·E·Lidblom)首先提出政策分析(PolicyAnalysis)概念,并致力于政策分析模型和政策制定过程的研究,针对理性决策的不足提出了渐进主义理论,至今仍有影响。

托马斯·R·戴伊(Thomas·R·Dye)在他的《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中提出了旨在为解释政治生活、分析公共政策的八个著名的决策模型。

查尔斯·O·琼斯(Charles·O·Jones)在他的《公共政策研究导论》中详尽地分析了实际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系统的程序化过程,成为当今理解与分析政策制定系统的普遍接受的理论。

到了60年代中期,政策科学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政策科学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在美国工作的以色列学者叶海尔·德罗尔(Yehezhel·Dror)的努力分不开。

在1968-1971年短短的几年间,他撰写了著名的政策科学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政策科学探索》(1971年),特别是在《政策科学构想》中,他提出了较系统的政策科学理论。

叶海尔·德罗尔的这些著作构成了政策科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叶海尔·德罗尔为政策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政策科学到了70年代已开始成熟。

哈罗德·D·拉斯韦尔提出,政策科学是“以制订政策规划和政策替代方案为焦点,运用新的方法对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

叶海尔·德罗尔认为,政策研究的核心是把政策制订作为研究和改革的对象,包括政策制订的一般过程以及具体的政策问题和领域,政策研究的范围、内容、任务是:理解政策如何演变,在总体上特别是在具体政策上改进政策制订过程。

罗勃特·M·克朗(Robert·M·Krone)则把政策制定系统作为研究的焦点,政策科学应注重(1)政策战略;(2)政策分析;(3)政策制定系统改进;(4)政策估价;(5)政策科学进展的研究。

尽管政策科学家们对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的定义存在着差别,对政策科学研究的重点的强调也有所不同,政策科学的界限尚未最后确定,但是,他们一般都同意,政策科学以政策及其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政策的性质、原因和效果,研究政策的制订、实施及评价等问题。

其次,政策科学已经取得了相当规模的理论成就。

到了70年代政策科学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为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同的包括学科术语、理论、方法、假设、论证方式、体系原则、操作规则等在内的理论框架。

对此,叶海尔·德罗尔的贡献是举世瞩目的。

政策科学的基本模式是叶海尔·德罗尔的政策科学理论,它包括12项基本内容,其要点是:政策科学研究政策的制定系统,关心政策体制的改善,处理政策过程中的问题,端正社会发展方向;依靠抽象的理论结构和模型,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密切联系起来;重视价值观的作用,鼓励有组织的创造精神,承认超理性因素———创造力、直觉、魅力等在政策过程中的意义;不仅运用一般的研究方法发现知识,而且把个体的经验、社会常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打破了许多学科之间的传统界限,吸收各学科的有益知识而丰富自身;等等。

再次,政策科学的学科建设已经相当完备。

一般地说,一个学科的建设也就是一个学科的机构设置,包括学术团体、基金来源、出版发行渠道、教育培训、职业化等。

政策科学是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实践依据。

从理论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从50-60年代开始,科学技术出现了纵向深入分工,横向交叉融合的趋势,系统分析、管理科学(运筹学)等新学科应运而生。

到了70年代,经济学特别是数量经济学、统计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有了不少新的发展,尤其与政府决策有关的决策心理学、组织理论、大系统模型、应用社会学出现了新的突破。

几乎是同时,一般系统论、控制论在社会研究领域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它们为政策科学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特别是基于优化原则的系统分析的定量方法与社会分析宏观、定性方法的结合,为政策科学提供了可操作性方法,从而为政策科学的建立做好了方法论的准备。

其他传统学科,如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历史学、逻辑学、数学和哲学等也为政策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知识基础。

因此,政策科学不是作为某一现存的学科的更新而出现的,而是全新的跨学科领域,它需要的知识几乎横跨了人类所创造出来的各个主要知识领域。

反过来,政策科学作为一种方法又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从实践上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激化,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使得人类第一次将自己的命运与改善政策质量的问题直接联系起来。

大约从60年代开始,各国政府出于政府决策、商业竞争、军事防务的需要,开始集中力量成立了以解决具体政策问题(如国防、外交、战争、暴力、贫困、犯罪、经济计划、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种族冲突、空间探索、核威胁等)为目标的专业研究中心。

这些组织的建立以及卓有成效的工作探索了不少有用的社会分析方法,积累了大量正反两方面的政策案例。

越来越多的学者、政策顾问、政策家在对国内外政策的研究与实践中深感建立跨学科的政策科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这种实践的基础上,政策科学不断走向成熟。

纵观政策科学的兴起与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出它走过了一条学科化———组织化———产业化的道路。

(二)、国内政策科学的研究状况政策科学在我国的兴起始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极其现实的历史原因。

虽然我国党和政府对政策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但远不能满足现代政府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需要。

从80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在思想解放运动的带动下,通过对过去重大决策失误所造成的严重问题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1986年7月召开的全国软科学学术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的讲话明确地提出了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任务。

随后,中央和国务院的许多决策部门成立了政策研究的专门机构。

一批国外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分析的专著相继翻译出版。

有关决策科学和公共政策学的教科书陆续出版,政策研究和分析的学术论文开始在一些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

从90年代开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大学率先在政治学和行政管理系建立了481政策分析的课程,并开始设置公共政策分析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实施公务员制度以来,公务员的培训受到重视,其中政策科学和公共政策分析的课程成为公务员培训的必修课。

1991年在中国行政学会之下成立了政策科学研究会,为政策科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奠定了基础。

政策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是政策科学的学科建设,主要是为在校的相关学科(包括政治学、行政学、工商管理等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公共政策方面的课程。

其研究着重于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系统介绍,其体系主要借鉴于美国以及台湾与香港的某些研究成果(台湾香港的政策研究体系多来自于美国),并力求与中国传统政治学分析方法和我国国情相结合。

例如,在80年代后期,一些美国的公共政策学的专著和教材被译成中文,如克朗的《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1985)、凯尔曼的《制定公共政策》(1990)、安德森的《公共决策》(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