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合集下载

粉尘爆炸实验的再次优化

粉尘爆炸实验的再次优化

粉尘爆炸实验的再次优化作者:李胡摘要面粉爆炸实验是一个比较难做的实验,成功率很低。

本人改变了原来的做法,提高了爆炸的成功率,还极具观赏性,同时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

正文字体大小:大中小粉尘爆炸实验的再次优化江苏省徐州经济开发区大庙镇中心中学李胡邮编:22112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一节课题之一“爆炸”的教学中,有一个粉尘爆炸的实验,具体是这样的:[观察与思考]如图:取一只容器为500ML-1000ML的圆筒形纸罐,在接近纸罐底部的罐壁上打一小孔,将一根长约10cm的乳胶管插入孔中,将一小匙干燥的淀粉堆放在罐底靠近小孔处。

将乳胶管另一端与洗耳球相连。

将一约绿豆大小燃着的酒精棉球投入纸罐中,立即盖上罐盖,挤压洗耳球,观察发生的现象。

针对这个验证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爆炸的成功率。

我在教学中把它设计如下:1 、.取2药匙淀粉放在小石棉网上,并用火柴点燃(学生很惊奇,想不到淀粉能燃烧)。

老师问:此实验现象什么,可得到什么结论?学生答:淀粉点燃后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

结论:淀粉是可燃物。

老师问:一些可燃物如鞭炮类的燃烧常常引发爆炸现象,你有办法让淀粉燃烧时发生爆炸现象吗?学生答:根据鞭炮爆炸原理可将燃烧着的淀粉放入一个密闭的小盒内。

2、教师将正在石棉网上燃烧着的淀粉放入纸罐内,盖上盖。

老师问:为何没有发生爆炸现象呢,请你猜想一下原因?学生答:可能是淀粉燃烧不够剧烈的缘故。

老师问:如何在空气中使淀粉剧烈燃烧呢?学生答:增大淀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教师先把一段乳胶管与吸耳球连接好,然后一手捏瘪洗耳球,一手将乳胶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淀粉的袋中,松开捏洗耳球的手指,如同钢笔吸水,把淀粉吸入乳胶管内,接着把乳胶管一端接近酒精灯火焰,快速挤压洗耳球。

如图:老师问:此实验的现象?学生答:淀粉由乳胶管内喷出,被酒精灯火焰点燃后剧烈燃烧。

老师问:淀粉燃烧为何剧烈了?学生答:淀粉颗粒被吹散开了,每一个颗粒都能与氧气充分接触,遇到火焰,温度达到着火点,就会急速燃烧起来。

九年级化学上册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素材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素材新人教版

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一改进的理由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课题1有一个粉尘爆炸实验。

据我所知,很多教师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试验,不仅成功率很低而且效果不佳。

我们学校的两名化学老师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反复论证和多次对比实验,终于将这个实验做到了既安全又环保,由于装置透明,便于学生观察爆炸发生的全过程,且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归纳出来,与大家交流。

二改进的方法(1)实验器材洗干净的塑料色拉油桶(5升)和营养快线瓶子(1.5升)各一个、中间插有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两个、乳胶管一段(1.2米),细铁丝一根(30厘米),蜡烛两支(5厘米长)、打火机一个、封口胶带一卷,铁架台(带铁夹)一个,刚炒过的干燥面粉两小烧杯(50毫升的烧杯),小刀一把,细绳一根。

(2)实验过程1、将装色拉油的塑料油桶洗净,将贴在上面的商标用水侵泡后除干净,再将桶底中间挖一个圆形的孔(直径约8厘米),用餐巾纸将桶内的水擦干。

2、将两个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用乳胶管连在一起;再将其中一个橡皮塞塞紧色拉油的桶口,另一个橡皮塞塞紧营养快线瓶口(即气囊)。

3、用铁夹夹住色拉油桶桶口并使桶口朝下,桶底朝上,固定在铁架台上。

用细绳将桶身固定在铁架台的主杆上,以免在爆炸过程中歪倒。

4、用50毫升烧杯向油桶中加入刚炒过的精制面粉(或汤圆粉)两杯。

5、用铁丝的一端将长短相同的两支蜡烛帮在一起,铁丝的上端折成一个小于90度的弯钩(弯钩的长度以接近油桶半径长度为宜),放进油桶中试试高度(铁丝总高度以接近桶身高度但不要超出为宜,便于封口)。

目的是能方便地将蜡烛放入桶中并能使蜡烛站立在面粉之中,防止蜡烛歪倒,同时避免蜡烛太靠近桶壁而将桶身烤破。

6、将封口胶准备:因封口胶宽度不够,根据色拉油桶底园孔的大小将几段封口胶部分重叠在一起(重叠宽度以1厘米为宜),形成一块较大的封口胶,以便它能将桶底园孔完全封严。

7、将点燃的蜡烛放入油桶中,迅速将准备好的封口胶封住桶底园孔(此时速度一定要快,以防止瓶中的氧气被消耗完导致蜡烛熄灭),要尽量封严。

[粉尘爆炸实验改进] 初三粉尘爆炸实验现象

[粉尘爆炸实验改进] 初三粉尘爆炸实验现象

[粉尘爆炸实验改进] 初三粉尘爆炸实验现象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

”化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会使初学化学的初中学生很感兴趣。

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兴趣十分必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但长期以来,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变成一种形式,失去它的探究功能,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积极性。

许多教师甚至取消部分课堂实验,而用口述等方法讲解。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是:1)演示实验不易做成功,达不到预期效果;2)实验耗时长,过多占用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计划。

但这将影响课堂效果,学生不能直观地获得知识,而仅仅通过教师讲授来学习。

为此,笔者以“燃料及其应用”一课中的“可燃性粉尘的爆炸实验”为例,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改进方法,使实验更简易,成功率更高。

粉尘爆炸是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浮游,当一种火源给予一定的能量后发生的爆炸。

在现实生活中,粉尘爆炸是化工、煤炭、冶金、木器加工等行业最常见的安全隐患。

粉尘爆炸具有规模大且易发生二次爆炸的特点,所释放的能量比一般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汽要大很多,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极为严重。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发生了近300起的粉尘爆炸,造成100多人死亡。

其中,2008年美国皇家糖厂由于对输送设备没有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维护,导致粉尘从生产工艺设备逸出到车间工作区域而发生粉尘爆炸,造成13人死亡,40人受伤[1]。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实验5:实验改进与创新设计——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一、【问题的提出】1、实验在课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燃料及其利用》单元中,在介绍“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时提到: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

学生对面粉能引起爆炸很怀疑,教材为此创设了一个问题探究情景,设置了粉尘爆炸实验来探究可燃性粉尘能否发生爆炸。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粉尘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了解粉尘爆炸的危害性。

因此,实验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对可燃性粉尘发生爆炸及爆炸条件的认识。

但按照教材的设计去做,实验几乎无一人成功,以至本来是一个趣味性极强的演示实验,而教师在教学时不得不选择“以说代做”了事。

改进该实验,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提高实验成功率,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因而本小组选用该实验进行改进。

2、教材的实验:(1)实验装置图:(2)实验操作过程: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 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

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3)不足之处: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实验成功率很低,几乎为零,研究发现该实验设计有以下几点不足:a) 若面粉不是特别干燥, 则不易被点燃, 这是该实验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b) 爆炸所用罐体为金属材料, 不透明, 学生不能看到罐体内部蜡烛与面粉的燃烧情况。

c) 用小瓶装面粉,鼓气时易形成孔洞,导致实验难以控制。

d) 塑料盖与金属罐之间密封不严, 即使面粉偶尔被点燃, 爆炸效果也不理想。

e) 鼓气量不好控制。

吹入的气流太少,面粉不能充满金属罐;吹入气流太多,扬起的粉尘易使烛火熄灭,导致实验失败。

f) 塑料盖太重、太紧,不容易被掀开。

g) 点燃蜡烛、盖容器盖、鼓气吹面粉要一气呵成。

否则,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消耗过多,会导致粉尘燃烧时氧气不足,无法产生爆炸声。

二、【问题解决设想】(1)改进设想:a) 改进火源的选用:①将实验所用蜡烛引燃改为电火花引燃:在220V的电压下,在两根导线中连接两根从铜导线抽出的细铜丝,当打开电源,两根细铜丝承受不了过重的负荷瞬间烧断并放出电火花引爆。

【化学课件】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化学课件】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操作过程:
剪去空金属罐和小 塑料瓶的上部, 并在金 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 盖住罐。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 观察现象.
塑料盖 金属罐
按照教材上的方法 进行实验很难成功: 1.用金属罐看不到面粉燃烧的现象。 2.用小瓶装面粉,鼓气时易形成孔洞,导致实验难以 控制。 3.塑料盖密封不好,难以引起爆炸。 4.鼓气量不好控制。吹入的气流太少,面粉不能充满 金属罐;吹入气流太多,扬起的粉尘易使烛火熄灭,导致 实验失败。 5.塑料盖太重、太紧,不容易被掀开册第 七章在介绍“易燃易爆 物的安全知识”时提到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有 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 发生爆炸,学生对面粉 能引起爆炸很怀疑。通 过本实验,学生可以观 察到粉尘燃烧引起的爆 炸现象,了解粉尘爆炸 的危害性。
粉 尘 爆 炸 事 故 现 场 煤 矿 粉 尘 爆 炸
塑料盖 金属罐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4材 料 易 得 . 所 用 的材 料 都 是 生 活 中 常见 的物 品 , 生 【 以 在 家 中 进行 学 j 丁 实验 , 有 实 用 性 和 普 及 性 。 过 这 个 实 验 . 学 q 的 动 手 能 力 具 通 使 三 和实 验 探 究 能 力得 到提 高 , 养 了学 生 利 用 身边 的 实 物米 进行 培
1操 作 复 杂 .
把 蜡 烛 放 人 金属 罐 的 合适 位 置 使 其 固定 并 点 燃 的操 作 , 把
玻 璃 管 伸 人 小 塑 料 瓶 底 部 小 孑 的 操 作 , 有 一 定 难 度 . 时 费 L 都 费
_ ) 3
1操 作 简 单 .
由于 蜡 烛 和 小 塑 料 瓶 位 置 已经 固定 , 以准 备 工作 只 是 放 所
实 践 讲 堂
粉 尘爆 炸 实验 的 改 进
董 娜 ( 连市 一零 七 中学 , 宁 大 辽 大 连 16 0 ) 1 1 6
摘 要 : 学 中 学 习爆 炸 的 时 候 . 常 会 做 到 一 个 实验— — 化 经 粉 尘 爆 炸 实验 。 学 生 对这 个 实 验 都很 好 奇 , 见 的 面 粉 怎 么能 常 够 燃 烧 甚 至发 生爆 炸 呢 ?学 生 非 常想 看 到 这 个 实验 达 到 的 预 期 去 探 究 身 边 的 物 质 。 通 过 学 生 亲 手 实 验 , 可 以提 高 学 生 的科 既
3成 功 率 低 . 整个 实 验 耗 时 3 5分 钟 , 功 率 却 只 有 5 %。 — 成 0
二 、 进 目 的 改
3 功率 高 . 成 只 要 蜡 烛 与 小 塑 料 瓶 的位 置 合 适 . 面粉 f , 功 率 可 达 : 成 操
9 % 以上 。所 需 时 间 少 ,0秒 钟 即 可 完 成 . 5 1 .

对粉尘爆炸实验装置的再改进

对粉尘爆炸实验装置的再改进



。 ≯=专: 了 : = -
/ i ; 斗I 、、 、 、
, ,

③用 电阻丝 、 细铜 芯 线 和 4号 胶 塞 制作 一 个




,,

电热 点火 器 ( 电阻丝需绕 成细小 的螺旋 管状 , 便 方
火 柴 插 入 ) 。
7 操 作 方 法
① 在 电 热 点 火 器 的 螺 旋 管 状 电 阻 丝 中插 入 一
_ , / |

பைடு நூலகம்圆形透 明塑料 保 鲜盒 1 、 个 4号胶 塞 1 、 个 镍 铬合 金 电阻 丝 l 、 段 乳胶 管 1段 、 料笔 杆 ( 尖 塑 带 头) 节 、 I 洗耳球 1 、 个 细铜 芯线 和 导线 若 干 、 燥 干
面粉 少许 、 4纸 I 、 柴 I 、 A 张 火 盒 电池组 ( 4节 I 号
电池 ) 。
6 制 作 方 法
①将保 鲜盒 盖用 电烙 铁 ( 其他工 具 ) 去 内 或 切
圆 部 分 , 沿 部 分 留 作 压 紧 纸 盖 ( 4纸 片 ) 。 外 A 用
一 一 f H{
一 一

②在保 鲜盒 中部用 电烙铁烫 一个 与 4号胶 塞
大小 合适 的圆孔 。在保 鲜盒另 一侧底 部用 电烙 铁
根 火柴 , 点 火器塞入 小孔且 塞紧 。 将 ②在 保鲜 盒 内塑料 笔杆尖 头端相 对应 的地方
堆 放 2药匙 干燥 面粉 。 ③用 合 适 大 小 的 A 4纸 片 盖 住 盒 口, 用 保 再 鲜盒 盖外 沿将 A 4纸片 压紧 。
④将 点 火 器接 通 6 V电源 , 1s 右 , 看 约 5左 可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的实验改进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的实验改进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的实验改进
一、改进实验名称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粉尘爆炸实验》
二、改进实验目的
1、增强实验现象的可视性
2、提高实验的操作性能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透明塑料壶、胶皮管、带盖小塑料瓶、蜡烛、面粉、火柴、剪刀、螺
丝刀、便携式气筒或气囊等
四、实验装置说明
装置图示
实验装置的制作:
1、将透明塑料壶从上部第一个凹陷处从中剪开,去掉上部向内扣的那部分边缘,使之
上下好合好分且紧密,形成一个有限的空间。

2、在塑料瓶盖上打一些筛状小孔,以使面粉从小孔中均匀喷出;再将带盖小塑料瓶靠
底部侧面用螺丝刀打一小孔,以将塑料瓶固定在塑料壶内壁上。

3、在塑料壶底侧打孔后将塑料瓶固定,并用胶皮管将塑料瓶与打气筒相连。

五、实验操作
1、取适量的面粉于塑料瓶中,旋紧瓶盖;
2、将一小段蜡烛固定在壶底后点燃;
3、盖好透明塑料壶上部分,用打气筒或气囊快速鼓气。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⑴装置简单,材料易得,具有实用性、普及性、趣味性;
⑵实验现象更为明显,不仅能观察到爆炸现象,还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粉尘的燃烧引起爆炸,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⑶操作简便、安全,可让学生参与,连接好装置后可连续多次演示。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正式版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正式版
乡的天空下开车,会突然感到纳闷:我在哪儿?这就是我家吗? 我家,在不同的路标之间。
这世界上唯一扛的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 1、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曾几何时,我们做了 世上那最柔情的人,为一朵花低眉,为一朵云驻足,为一滴雨感动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 逐流。如果出现了绝壁,那么就越过它,就能把绝壁变成桥了一曲终了,繁花散尽,伊人已逝,只余一声空叹。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有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情, 我们可以去安慰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所谓的王,乃最贪婪,最豪爽,最易怒之人。且清且浊,追求极致人生。为臣者,因之而仰 慕,追随其左右。因此,臣民才会有称王之志,追寻自己的理想。 这个世界其实从不曾有一个人能取代另一个人的位置,所谓的取代,只是以前的那个人被遗忘 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 空有一身疲倦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岁月易逝 一滴不剩你穷,是因为你没有野心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课本实验
塑料盖 金属罐
操作过程:
剪去空金属罐和小 塑料瓶的上部, 并在金 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 盖住罐。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 观察现象.
不足之 处
塑料盖 金属罐
按照教材上的方法
进行实验很难成功:
加好面 粉后
点燃蜡 烛后
用打气 筒
自我评价
1.装置简单,材料易得,具有实用性, 普及性,趣味性.
2.实验现象更为明显,不仅能观察到爆 炸现象,还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粉尘的 燃烧现象,增强感性认识.

粉尘爆炸实验的再改进

粉尘爆炸实验的再改进

第33卷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3年第3期41㊀实验改进粉尘爆炸实验的再改进湖北省通城县隽水中学(437400)㊀徐㊀宁湖北省通城县实验学校(437400)㊀徐㊀晗摘㊀要:利用日常生活中易寻的生活物品制作的粉尘爆炸实验装置制作简单㊁操作方便㊁可视性强ꎬ学生能直接观察到粉尘扬起㊁燃烧㊁爆炸的全过程ꎬ既适合教师用于多个平行班的课堂演示ꎬ也适合学生自己课外动手制作ꎮ关键词:初中化学ꎻ实验改进ꎻ粉尘爆炸1㊀实验改进的缘起1.1㊀教材中的实验装置粉尘爆炸实验出自人教版9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1中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ꎬ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ꎬ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底侧各打1个比胶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ꎬ连接好装置ꎬ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ꎬ点燃蜡烛ꎬ用塑料盖盖住罐ꎬ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ꎬ使面粉充满罐ꎬ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ꎮ图1㊀教材上粉尘爆炸实验装置该实验是一个取材方便㊁制作简单㊁趣味性强的实验ꎬ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粉尘爆炸的危害ꎬ理解爆炸的原理ꎬ但教材只给出了实验设计的示意图ꎬ没有提供各部件的具体参数ꎬ教师按照教材提示自己制作的实验装置往往效果不佳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金属罐不透明ꎬ学生看不到罐内蜡烛与面粉的燃烧情况ꎬ无法获取面粉由剧烈燃烧发展到爆炸的全过程ꎬ难以真正认识面粉发生爆炸的本质原因且金属罐不易加工ꎮ(2)小瓶装面粉ꎬ鼓气时易形成孔洞ꎬ导致面粉难以飞扬起来ꎬ甚至爆炸后会有面粉进入进气管ꎬ使得下次吹入空气较困难ꎮ(3)给蜡烛点火㊁盖塑料盖㊁鼓入空气要一气呵成ꎮ否则ꎬ罐内氧气消耗过多ꎬ会导致粉尘燃烧时氧气不足ꎬ无法产生爆炸声ꎮ(4)塑料盖与金属罐之间密封不严ꎬ装置气密性不够好ꎬ爆炸威力不大ꎬ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ꎮ(5)用气囊或脚踏打气筒快速鼓入空气的量不易控制ꎬ吹入的气流小ꎬ面粉不能充满金属罐ꎻ吹入气流太大ꎬ易使烛火熄灭ꎬ导致实验失败ꎬ且存在快速鼓入的空气压炸之嫌ꎮ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采用播放实验操作视频的方式代替演示实验ꎮ1.2㊀已有的实验改进为了更好地实现粉尘爆炸实验演示的最佳效果ꎬ很多教师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深入㊁细致的研究与改进ꎮ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2.1㊀反应容器的改进朱清勇等[1]使用550mL塑料矿泉水瓶代替金属罐ꎬ优点是取材容易㊁便于观察现象ꎻ缺点是塑料瓶不耐高温ꎬ容易变形ꎬ影响重复使用ꎮ1.2.2㊀点火方式的改进主要表现为将蜡烛在密封前点火改为在密封后点火ꎮ如朱清勇[1]的电子点火枪点火ꎬ夏彪[2]用电热丝引燃火柴的电热点火方式ꎮ优点是避免了点燃蜡烛再盖盖子时罐内氧气可能提前耗尽而使实验失败ꎬ提高了实验成功率ꎮ1.2.3㊀快速鼓入空气方式的改变快速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使面粉飞起来充满容42㊀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3年第3期第33卷器ꎬ增大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ꎬ使面粉急速燃烧ꎮ王发应等[3]利用玩具风扇对装置内进行鼓气形成连续㊁均匀的粉尘ꎬ点火后获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ꎬ缺点是装置不简约ꎮ1.2.4㊀密封方法的改进塑料盖与金属罐密封不严ꎬ爆炸效果差ꎮ为此ꎬ夏彪老师[2]用A4纸作盖子密封罐体ꎬ王发应等[3]用橡皮膜密封金属罐ꎬ这些改进既增强装置密封性ꎬ又容易炸裂开ꎬ实验效果较好ꎮ此外ꎬ周文荣等[4]利用传感器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效果好ꎬ但对于县域及农村中学来说不易推广ꎮ2㊀本实验的改进2.1㊀制作材料及工具高33cm㊁直径11.5cm㊁容积2600mL的超大透明硬塑料水杯1个ꎬ扎带1根ꎬA4纸1张ꎬ2号橡皮塞2个ꎬ15cm长玻璃管1根ꎬ30cm长橡皮管1根ꎬ塑料漏斗1个ꎬ电子点火枪1把ꎬ直径1.5cm铁管1段ꎬ酒精灯ꎬ热熔胶枪ꎬ打火机ꎮ2.2制作方法2.2.1㊀制作进气管将15cm玻璃管在11cm处弯成90ʎ玻璃弯管ꎬ短的一段(4cm)从橡皮塞的小头一端伸出ꎮ将铁管在酒精灯上烧红ꎬ然后在距水杯底部12cm处两侧对着分别熔出2个小孔ꎬ将带90ʎ玻璃弯管的橡皮塞从水杯里面往外塞入1个小孔中ꎬ短的一段(4cm)在杯外连接橡皮管及塑料漏斗ꎬ用热熔胶枪密封橡皮塞周边ꎬ进气管制作好了(进气管这样设计可有效防止爆炸后面粉堵塞进气管)ꎮ2.2.2㊀制作点火装置将电子点火枪穿过另一个橡皮塞ꎬ并把橡皮塞塞入杯子另一侧的小孔里ꎬ用热熔胶枪密封橡皮塞周边ꎮ将小纸片套在水杯出水口上ꎬ用扎带扎紧ꎬ粉尘爆炸装置制作好了ꎬ如图2所示ꎮ图2㊀改进的粉尘爆炸实验2.3㊀操作过程(1)一次性向水杯底部装入干燥面粉100gꎬ先用电子点火枪直接去点燃水杯底部的面粉ꎬ发现面粉变黑但没有发生剧烈燃烧ꎮ燃烧的急速程度与接触面积有关ꎮ(2)按下水杯上的电子点火枪ꎬ用嘴从塑料漏斗向水杯里轻轻吹气ꎬ可以观察到面粉在水杯内剧烈燃烧ꎬ火焰串出到水杯外面ꎬ非常震撼ꎬ吹气的目的是使面粉飞扬起来ꎬ增大面粉与氧气接触面积ꎬ燃烧迅速进行ꎬ但没有发生爆炸ꎬ是因为面粉的燃烧没有在有限的空间ꎮ(3)拧紧水杯盖ꎬ按下电子点火枪ꎬ吹气ꎬ就会看到一团火光冲起ꎬ随后是听到 砰 的一声ꎬ小纸片炸飞出去ꎮ3㊀实验改进的优点(1)装置制作特别容易ꎬ极易模仿ꎮ1个大号水杯ꎬ2个橡皮塞ꎬ1段橡皮管ꎬ1根玻璃管ꎬ1把点火枪ꎬ1个吹气嘴ꎬ1根扎带ꎬ1小片纸ꎬ按图2所示组装即可ꎮ(2)操作过程简单方便ꎮ盖上盖ꎬ按下电子点火枪点火ꎬ吹口气就能发生爆炸ꎮ(3)实验成功率高ꎬ装置可重复使用ꎮ一次性装入100g干燥面粉ꎬ可以反复使用很多次ꎬ一个班做完后无需添加面粉ꎬ装置拿来就用ꎬ一按一吹即可完美演示实验ꎬ特别适合用于多个平行班教学ꎮ装置不用后只需盖紧盖子ꎬ不让面粉受潮ꎬ来年拿出来也可直接使用ꎮ(4)用大号水杯作实验主体ꎬ用纸片扎带固定水杯出水口(爆炸口)ꎬ很好地解决了装置漏气问题ꎬ实验能给学生强烈的视觉㊁听觉上的震撼效果ꎮ(5)用嘴轻轻地吹气ꎬ既方便控制吹气量ꎬ又解除了打气筒鼓入空气使之爆炸之嫌ꎮ参考文献[1]朱清勇ꎬ孙鹏.粉尘爆炸实验改进两则[J].化学教学ꎬ2018(9):79.[2]夏彪.对粉尘爆炸实验装置的再改进[J].教学仪器与实验ꎬ2008(10):22.[3]王发应ꎬ邓明非ꎬ周风顶ꎬ等.粉尘爆炸实验的创新实验设计[J].化学教学ꎬ2017(2):59 ̄61.[4]周文荣ꎬ倪志凤.利用传感器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设计[J].化学教与学ꎬ2020(3):89 ̄91.收稿日期:2023-03-16。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作者:方洁芳张俊何桂华来源:《化学教学》2021年第04期摘要:结合教材分析文献中粉尘爆炸实验改进的六个要素,进而从容尘器具设计、配合震落扬尘、密封前点火三个要素改进粉尘爆炸实验装置。

根据塑料和金属两种不同的材质,在实验中发挥其各自的优点,落实和推广实验教学。

另外,从制作和操作等方面分析了改进装置的特点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粉尘爆炸实验;粉尘爆炸极限;实验改进文章编号:1005-6629(2021)04-007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1研究背景1.1已有的部分研究粉尘爆炸实验是201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实验,也是能极大程度激发初中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实验之一。

教材上实验装置(如图1)采用鼓风扬尘的方式,即将反应容器和容尘器具打孔,再用胶皮管连接后鼓风,设计相对复杂。

初中人教版教材以粉尘爆炸实验为例介绍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此类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引起爆炸的实验装置是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

对初中粉尘爆炸实验装置的改进进行文献综合研究,发现该装置主要从六个要素进行改进:反应容器、密闭方式、容尘器具、扬尘方法、火源种类、点火时刻。

其中反应容器主要在于容器材质的选择,包括塑料、金属和有机玻璃。

密闭方式有盖式和塞式两种,个别在侧面开孔密封。

容尘器具即放置粉尘的装置,和扬尘方法的配合有助于达到爆炸极限。

目前扬尘方法主要为鼓风扬尘,其改进的方面包括鼓风工具、蜡烛位置、容尘器具的选择及其在反应容器中的位置。

震落扬尘方法研究较少,一是利用纱布容尘并贴在塑料盖上。

二是制成带60目钢丝的铁丝架放置粉尘,盖上容器盖,再轻轻敲盖子。

三是用天然气喷火枪点燃蜡烛,再用遥控器控制电机转轴转动,进而带动塑料粉刷,使塑料盒中面粉均匀洒落。

震落扬尘操作简单,容尘器具一般放置在反应容器顶部,但文献已有的容尘器具制作较繁琐复杂。

对可燃性气体爆鸣及可燃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对可燃性气体爆鸣及可燃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对可燃性气体爆鸣及可燃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66页中氢气爆鸣及可燃的粉尘爆炸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会怎样呢?原教材实验如下:取一个去盖、底部钻有小孔的塑料筒,用纸团堵住小孔,用排水法集满一筒氢气,倒置时筒下垫木条使筒的下边缘一端稍稍抬起,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注意观察至有什么现象发生(人要离远些,注意安全)。

经过实践证明这个实验不易成功,经常出现点火后没有发生爆炸,有时要连续做几次才能成功,由于有一定危险性,甚至连老师自己操作时也躲躲闪闪,引起学生哄笑。

更不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时产生的气浪会把塑料筒向上冲到天花板并反弹下来,弄不好会砸向学生,不太安全,因此在做这个实验时学生们都有一种恐惧感,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增强实验效果和提高兴趣,让实验比较安全,降低实验装置的成本,同时使学生可亲自动手操作,可作如下改进:把原来的明火引爆改为电火花引爆,产生电火花的装置可利用日常生活中废弃的打火机中的压电器制作,为了增强兴趣性,可把引爆装置做成一把手枪的样式,即把压电器两极用导线引出到枪管上,并在枪口安装一个橡皮塞(比常用矿泉水瓶口稍大),按动压电器的地方做成板机,手枪材料可用木料,或者利用废弃的玩具手枪来制作,这样会更美观。

扣动板机,就会在枪头产生电火花。

使用方法:先用透明矿泉水塑料瓶用排水法按最佳爆炸比例收集一瓶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这是本改进方法的优点之一,可以可视化地知道氢气和空气的体积比,原教材中实验方法不能准确知道体积比,只能靠估计),然后安装在枪口的橡皮塞上塞紧,再对着教室内无人的地方扣动板机,就会听到砰的一声,枪口上的塑料瓶应声射出,实验就成功了。

相信初中学生们会非常喜欢这种实验方式,并想亲自试一试,不会产生恐惧感,改进实验不但安全,而且有很强的举趣性,实验成功率几乎达到100%,实验装置成本除人力外几乎为零,实验效果大大加强。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实验的改进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实验的改进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实验的改进一、实验目的粉尘爆炸实验,是初中化学新老教材中必选的经典实验,但是,由于粉尘爆炸实验成功系数较低,一般只能达到燃烧或爆燃,所以,有些老师就放弃了这个实验。

因此,我们重新设计制作了粉尘爆炸实验装置,就是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安全系数。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硬质塑料桶或塑料瓶约500mL1个、电热点火器一个、低压电源1台、塑料膜1块、硝化棉少量、松香粉(或淀粉、面粉)约1.5g。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1.仪器装置图2.仪器组装说明实验仪器由三部分组成:反应容器、塑料膜、点火器。

①将约为500mL的塑料桶或塑料瓶去掉底部,粘上一个有螺口的大塑料瓶口,并配有塑料圈(螺口盖去掉盖即可),用来固定塑料膜。

②塑料膜:剪取11×11cm的塑料食品包装袋(聚乙烯塑料袋,超市常用塑料袋)1块即可。

③点火器可以用电热点火,也可以用打火机、蜡烛、或木条点火。

本教具使用电热点火。

电热点火器的制作:用1个双孔橡皮塞固定2条单根塑料铜导线,取300W的电炉丝3~4个自然圈,固定在2条铜导线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开关、电源线和电源(10~12V交、直流)实验药品:粉尘。

可以选用松香粉、淀粉或面粉。

本实验选用松香粉,其爆炸火焰效果最佳。

而且不易潮湿。

四、实验操作部分1.将少量硝化棉缠绕在电炉丝上,密封固定在瓶口;在去底塑料瓶中加入少量松香粉(约1.5g),再用塑料薄膜盖在瓶底,用塑料圈将塑料薄膜旋紧。

2.塞紧瓶口的双孔胶塞,闭合点火器开关,接通电源。

3.用力振荡塑料瓶,让粉尘充满瓶内空间。

4.打开点火器开关。

电炉丝发热引燃硝化棉产生明火,引燃粉尘剧烈燃烧,在瓶内产生的大量的热使粉尘发生爆炸,瓶底塑料膜被炸破。

五、装置改进的意义1.实验装置上设计安装了一个安全爆炸口。

即在塑料桶(瓶)上端开口处固定一块可更换的塑料膜,由于塑料桶可承受的压力与塑料膜可承受的压力不同,有较大的压差,当粉尘在密闭的有限空间内遇到明火迅速燃烧,瞬间产生的巨大压力使粉尘发生爆炸,塑料膜被爆破,既保证爆炸的应有现象,又保证实验的绝对安全。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作者:彭笑法万如锴邓朝辉来源:《化学教学》2009年第04期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4—0013—01中图分类号:G63318文献标识码:B1、教材中实验的缺点与不足粉尘爆炸实验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实验7-3。

按照课本实验操作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成功率低,按教材说明内容很难成功完成实验;不便于观察,实验过程中看不到燃烧现象;操作不方便,操作要求快捷迅速。

难以把握。

笔者通过对实验仪器进行改进,同时采用更细小的生粉代替普通面粉进行实验,操作方便,现象明显,成功率高。

2、实验改进设计思路2.1实验仪器及用品 2.5 L塑料饮料瓶两只、橡胶塞、橡皮管、洗耳球、回形针、蜡烛、生粉(烹调用的玉米粉)2.2实验装置图及说明制作过程(1)先将两个大饮料瓶一个剪除底、另一只截取上部,然后套接在一起;(2)将一个瓶盖打一小孔,大小能插入乳胶管(乳胶管另一端套人洗耳球);(3)瓶壁中部打一较大孔,大小与橡皮塞一致:(4)将胶皮塞中部插入拉直的回形针,针前端插进短蜡烛中固定。

2.3实验操作与现象实验步骤:(1)取2-3匙干燥的生粉于大塑料瓶中、直立;(2)轻按洗耳球、松开,吸人部分生粉于胶管中(可先挤压洗耳球两次,使生粉分散);(3)拨出橡胶塞,点燃短蜡烛,待蜡烛正常燃烧后塞进饮料瓶中:(4)一手拿瓶,一手按压洗耳球,使生粉鼓入.粉尘扬起,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在扬起粉尘的同时,生粉在瓶内上端燃烧、有火光,产生的气浪将上盖掀起,发出“嘭”的声响及落地的撞击声,再看瓶内残留生粉中见有少量因不充分燃烧变黑。

3、装置改进的说明(1)原理更加充分,排除了其他引爆嫌疑,可信度高;(2)选用颗粒细、易吹散的生粉(玉米粉)替代普通面粉,颗粒小更易燃,成功率高;(3)采用透明塑料瓶作反应装置代替原金属罐.现象直观明显,方便学生观察实验的全过程:(4)增大反应空间(用2.5 L饮料瓶),使支持燃烧时间更长,便于操作,安全性好:(5)改进点火位置在容器中部进行,轻松插入即可,使操作简便,且烛焰不易熄灭:(6)重复用该装置做第二次实验只须等瓶内的废气换为空气即可,并且本实验对装置气密性要求不高:。

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一、原实验的不足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128页实验7-3的“粉尘爆炸实验”,其操作过程是: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如图所示)。

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剪去鼓气打一小孔上述实验操作的特点就是采用鼓入空气的方法扬起粉尘。

本人认为这个设计值得商榷。

在密闭体系中鼓入气体,若气流过弱,鼓入的气体不能使面粉飞扬、且弥漫于密闭体系里并急速燃烧;若气流过强,鼓入的大量空气会使蜡烛熄灭,使体系内气压远远高于外界大气压,导致整个实验失败,不但看不到明显的现象,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和效果,而且使实验教学质量大大降低,降低了实验教学的可信度。

本人认为该实验需改进。

二.改进措施1、我的创新(1)有效控制了气流。

将鼓气变为吹气,能平稳控制气流,扬尘能急速弥漫密闭体系,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而且使该实验的设计在理论上更为严谨。

(2)为了防止蜡烛在木板振动时翻倒,用中心挖洞的泡沫塑料板固定蜡烛,以提升成功率。

通过以上改进,该实验的成功率能够达到90%以上。

2. 实验仪器和药品(1)一只直径约12 cm、高约30 cm的去盖且透明的塑料瓶,一根长橡胶管(约1.5m ),一个小塑料筒,一块木板。

(2)取一块长约6 cm、宽约5 cm中心挖洞的泡沫塑料板。

(3)坩埚钳、火柴、面粉若干。

(4)一只高约2 cm的蜡烛。

如图所示:3 、实验操作首先把蜡烛固定在泡沫塑料板上,把泡沫塑料板放入木板上面;再把25g 面粉装入小塑料筒中,用坩埚钳夹住燃烧的火柴点燃蜡烛,待烛火燃得较旺时盖上塑料瓶,然后用嘴吹气。

三、改进后的优点改进后的实验不但能有效控制气流,而且成功率很高,不但能听到“嘣”的爆破声,看到塑料瓶盖被高高掀起,有时甚至能够看到火光冲出,直接感受面粉粉尘的燃烧及爆炸,实验现象明显,教学效果特佳,学生易于接受,教师便于操作,体现了实验在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及演示手段的优化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及演示手段的优化
内。
入 刚才 的塑料 盒 内。
( ) 师把 吸人 大 量淀 粉 的乳 胶 管从 塑 料罐 5教 下端 孔插 入罐 中 , 胶管 口前 放 一燃 烧 的 酒精 棉 乳
球 , 力盖 上罐盖 , 速挤压 洗耳球 。如图 2 用 迅 。
() 3 教师将 瓷板 上 正在 燃 烧 的淀 粉放 人 塑料
≤三 — ≥一
塑盖 料
学生 : 大淀粉 与 空气 的接 触 面积 , 增 即通过 导
管把面粉 吹散 。
图 2
() 4 教师先 把 一 段 乳胶 管 与 吸 耳 球 连 接 好 , 然后一 毛捏瘪 洗 耳球 , 一手 将 乳 胶 管 的另 一 端放
人 盛有 淀粉 的袋 中 , 松开捏 洗耳 球 的手 指 , 淀粉就 会被 吸入乳 胶 管 内 , 着 把 乳胶 管 的 一端 靠 近 酒 接 精灯火 焰 , 速挤压 洗耳 球 。如 图 1 快 。



老 师 : 粉 燃 烧 为 何 剧 烈 了? 淀
罐体 能够相 扣 的塑料罐 。
( ) 适 量 淀 粉 放 在 一 块 瓷 板 , 用 火 柴 2取 并
点 燃 ( 生很 惊奇 , 不到 淀粉 能够燃烧 ) 学 想 。
老师: 此实验 现象是 什 么, 可得 到什 么结论 ?
没有发 生爆 炸 呢? 学生 : 没有 空 间限 制。 应该 像 鞭 炮 一样 用纸
把 火 药包 住 给 它 一 个 有 限 的 空 间 。 所 以应 把 它 放
老师: 可燃 物 的燃 烧 常常会 引发爆 炸现象 , 如 鞭炮 的火 药。你 能根 据鞭炮 的爆 炸原理 设计 出让 淀粉燃 烧 时发 生爆 炸现 象 的实验 吗? 学生 : 燃烧 着 的淀 粉 放 入 一个 密 闭的 小 盒 将

粉尘爆炸演示实验的改进

粉尘爆炸演示实验的改进

粉尘爆炸演示实验的改进湖北省应城市实验初中 吕雄英在现行的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科书中,讲到了粉尘爆炸的演示实验。

一、实验原理:可燃性粉尘在有限的空间中急剧的燃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的膨胀而引起爆炸。

二、实验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蜡烛很容易被鼓起的气流吹灭,使实验失败。

2、有时蜡烛不熄灭,但面粉也没有被点燃,实验也会失败。

3、偶然有爆炸发生,但现象也不明显。

三、实验改进:1、将单孔改为双孔或多孔鼓气,使扬起的面粉更多,更容易到达爆炸极限。

2、将蜡烛由放小孔的一侧改为放在双孔之间,这样两孔的气流相同,蜡烛不容易熄灭,同时靠近扬起的面粉,面粉易点燃,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3、改用大塑料袋鼓气,塑料袋中有充足的气体,可使面粉扬起更高,与空气混合更充分,现象更显剧。

4、用橡皮塞与饮料瓶连接代替反应容器对接,可使连接更紧密,能蓄势爆炸。

四、实验用品:底端开口的饮料瓶、简易烛台(一次性注射器的一部分)、塑料袋、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铁钉、铁夹、蜡烛、火柴、面粉、药匙、石棉网等。

五、实验装置图:人教版教科书第128页粉尘爆炸实验装置 改进后的粉尘爆炸实验装置 六、实验设计(操作、现象、结论):操作 现象 结论在塑料袋中装入空气 在橡皮塞的导管口放上面粉 罩上饮料瓶 压尽塑料袋中所有的气体 面粉扬起在塑料袋中装入空气 在橡皮塞的导管口放上面粉 点燃蜡烛 罩上饮料瓶 鼓气面粉剧烈燃烧,听到“砰”的一声,饮料瓶被高高掀起可燃性粉尘在有限的空间中急剧的燃烧是可以引起爆炸的。

七、改进后的优点:现象显剧,成功率高,实验生活化,取材方便,可操作性强。

用这个装置做演示实验,效果很好。

成功率可高达100%。

饮料瓶注射器上的蜡烛塑料袋 导管 铁夹橡皮塞铁钉。

粉尘爆炸规律试验技术改进与安全警示效果评估

粉尘爆炸规律试验技术改进与安全警示效果评估

粉尘爆炸规律试验技术改进与安全警示效果评估粉尘爆炸是一种由可燃粉尘与氧气混合产生的可怕现象,具有巨大的威力。

许多工业领域,如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都存在着粉尘爆炸的潜在风险。

为了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粉尘爆炸规律试验技术的改进与安全警示效果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粉尘爆炸规律试验技术的改进来说,关键是提高粉尘爆炸的可重复性和可控性。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改进来实现。

首先,建立起更加准确的粉尘爆炸实验方法,包括粉尘样本的制备、扩散与氧气浓度的控制等。

其次,加强爆炸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确定关键参数和指标,为后续的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此外,借助先进的流体力学模拟和数值计算等技术手段,建立粉尘爆炸的数值模型,可以定量分析不同因素对爆炸过程的影响,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同时,引入新型材料和装备,例如纳米级粉尘收集器和智能控制系统,提高粉尘爆炸的收集与监控能力。

通过以上的改进措施,可以更好地模拟真实工况下的粉尘爆炸,为粉尘防爆装置的设计和安全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评估粉尘爆炸安全警示效果的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

传统的粉尘爆炸安全警示主要依靠闪光灯和声音警报等方式,但其效果有限,容易被人们忽视或误解。

为了提高粉尘爆炸事故的警示效果,有必要探索一些创新的方法。

例如,可以借鉴火灾逃生预警系统的设计思路,将粉尘爆炸的安全警示与工厂内部的布局和标识结合起来,使人们在事故发生前就能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另外,利用先进的感知技术,如红外线传感器、雷达探测器等,实时监测工厂内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浓度等参数,一旦参数异常超出安全范围,及时发出警报,提醒人们采取紧急措施。

此外,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计一款交互式的粉尘爆炸安全教育软件,利用场景模拟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评估粉尘爆炸规律试验技术改进与安全警示效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一项关键的工作。

在评估过程中,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试验数据和资料,包括工程实践中的案例数据和文献研究成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摘要】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粉尘爆炸”实验不能成功,需要改进,且改进后效果较好。

【关键词】粉尘爆炸;实验;改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中设计了一个关于粉尘爆炸的实验,如按照教材进行根本不能成功,并且看不到粉尘急剧燃烧的过程,多年来该实验一直困扰着我校。

为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我经过无数次地反复实验,终于在2009年年初完成了该装置的设计和制作,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实验在教材中是这样设计的:
如图所示,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

从橡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1.原实验的不足之处
由于上述实验设计所用金属罐过小,用来盛放面粉的塑料瓶过小,鼓气装置及气流冲击的方向都不利于粉尘大量扬起,这就是原实验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同时,教材中使用金属罐缺乏可视性,不能让学生直观看到粉尘燃烧的全过程。

考虑到上述因素,我将该实验改进如下:
2.改进装置结构简图及实物图
3.使用方法
①将打气筒拉杆拉出。

②通过一根较粗玻璃直通管向玻璃漏斗中加入干燥面粉。

③在蜡台上放上蜡烛并点燃。

④在塑料筒上方加上盖板并使之密闭。

⑤通过打气筒打气使面粉充分扬起且剧烈燃烧,产生爆炸现象。

4.实验效果
该实验操作方法简单,学生能直接观察到粉尘扬起、燃烧、爆炸的全过程,使用效果良好。

近两年来我校一直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5.制作方法
①制作一与塑料筒相配套的金属底座。

②在塑料筒内底部中心安装一配有橡胶塞的漏斗。

③制作一金属蜡台(略高于漏斗)。

④用废旧纸壳制作一塑料筒盖板(要求尽量密闭)。

⑤通过乳胶管将漏斗颈部与打气筒连接。

6.注意事项
①所使用面粉一定要在实验前充分干燥(最好用糯米面粉,可采用微波炉进行干燥)。

②蜡烛不宜过长(以增加参与燃烧面粉浓度)。

③在教学中建议在装入面粉前先进行充气实验,以证实纸盖掀起系燃烧爆炸所致,不是因充气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