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检测题:古代诗歌鉴赏(一)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古典诗歌鉴赏练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XXX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XXX。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通过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同时,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XXX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XXX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XXX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XXX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XXX城头过。
其二一别XXX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XXX酒人。
答案: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要意象。
2020-2021备战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习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西船行(宋)李浩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①任天理【注】①《论语》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行藏”一词,后来指行迹、出处。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歌首联写东船因为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仿佛风送鸿毛。
B. 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讥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汗流浃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
C. 诗歌颈联写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変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讥笑东船。
D. 这首宋诗主要运用对比方法,语言平白如话,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却引人深思。
(2)这首宋诗蕴含哲理,启迪人生,请分析其带给人的哲理启迪。
【答案】(1)B(2)①人生不会总是处于顺境或者逆境。
处顺境不可自骄,处逆境不必自馁。
②遇到顺境,洋洋自得讥笑他人,一旦困境来临,其下场比平时处于逆境者更惨。
③操纵的主动权应在自己手中,无论处境顺利与否,顺其自然,便能怡然自适。
【解析】【分析】(1)B项,“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讥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分析错误,颔联“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意为“却笑那西去的船夫,汗流如雨,不知撑折了多少竹篙”,联系首联“东船得风帆席高”,即“东行的船遇到顺风,帆席高挂”,上下对比理解,答案应是东行的船只笑那西去的船。
故选B。
(2)首联“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表现出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的状态;颔联“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展现出逆风行使的船只,艰难而上,辛苦撑船,汗流浃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
顺风,逆风好比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颈联“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変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讥笑东船。
这就好比人生的境遇,否极泰来,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也无永远的坎坷迷茫,重要的是不管处于人生何种境地都要“我但行藏任天理”,保持怡然自适的姿态,不要嘲笑他人遭遇。
2020诗歌鉴赏全国卷高考题附带解析
2020年全国卷一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全国卷二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2020高考真题汇编:1.古诗文默写2.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020高考真题汇编:1.古诗文默写2.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文章出处:语文阅刊1、全国Ⅰ卷(安徽、湖北、福建、河南、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名篇名句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有所反映。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3)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全国Ⅱ卷(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名篇名句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感甘冽。
(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 ”;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
参考答案:(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3)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3、全国Ⅲ卷(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名篇名句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劳动者珍惜夏日时光,不顾劳累,也忘记了炎热。
2020届高考二轮语文查漏补缺:古代诗歌鉴赏题型专练(一)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专练(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年。
②翻:反而。
③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询问年龄。
"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抒写伤别之情。
"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
"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追踪检测题《古诗歌鉴赏语言类题》附答案详析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追踪检测题《古诗歌鉴赏语言类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景中蕴情,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
B.三、四两句直接抒发旅途的孤寂愁闷、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悲情感慨,凄婉动人。
C.“为问寒沙新到雁”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归雁来喻思归之人,表达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
D.“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轻声一问,把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地表现了出来。
E.这首诗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富有情韵,给人以深致地回味。
★(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
(6分)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灞上①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
②致此身: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描写了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
B.颔联写诗人他乡秋夜,独对寒灯,以乐景衬哀情,与首联相互映衬,对比强烈,形成一种无限凄婉的情调。
C.颈联中,“空”“孤”二字虽是白描,却很好地衬托出凄凉、清冷的环境氛围。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进取无门、孤寂难耐的愤懑,感情真实,读来颇为动人。
E.本诗前三联借景抒情,为尾联作者悲愤情感不能自已的爆发蓄势,尾联直抒胸臆,情绪昂扬愤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这首诗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高考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10篇 一(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10篇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①白居易遥夜凉风楚客②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③位尚卑。
词赋檀名来已久,烟霄④得路去何迟。
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⑤欲荐谁?[注]①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
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事、朋友。
②楚客,指贾谊。
③袍,官袍。
④烟霄:喻显赫地位。
⑤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王音推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B.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
C.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
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
D.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乌夜啼陆游金鸭①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
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
冷落千秋伴侣,阑珊打马②心情。
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
【注】①金鸭:金鸭形的香炉②打马:是宋代妇女闺房中的一种游戏。
(1)下面对宋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金鸭余香”是指金鸭形的香炉中余香袅袅,且点明了身份,贵妇人。
此句之意境近于戴叔伦《春怨》诗“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看似幽雅,实则透露了孤独无聊。
B.“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这两句写了女主人美丽的头发染了香气很浓的“兰膏”,午后睡在床上,玉钗下坠时滑润无声。
女主人公虽衣着雍容华贵,但遮掩不了她的孤独无聊情绪。
C.“打马”之戏,女词人李清照精于此道,她的《打马图经序》中说到“打马爰兴,樗蒲遂废。
”也就是说“打马”这种棋艺游戏在深闺中逐渐盛行,而投色子的游戏已衰退。
而此词中的“阑珊打马”指妇女们游戏的兴趣正浓,以此反衬诗人的孤独寂寞。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这首七律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
②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
范蠡经商有道,号陶朱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登临览景,古今勾连,营造了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
B.颔联意在写“今”,鸟去鸟来,人歌人哭,描绘一时见闻。
C.颈联所绘之景,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时间上不连续。
D.前三联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的历史兴亡、人世变迁之感。
15.与汪遵的《五湖》“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
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相比,两诗写到范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14.B"意在写今"有误,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既是写"今",也是写"古";"一时见闻"也有误,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这些景象都不是诗人一时之所见所闻,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了。
15.(1)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范蠡的缅怀仰慕之情。
(2分)(2)不同:①杜诗表达了无因会见范蠡、无法像他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这是诗人归隐之志的体现,诗人厌倦官场,寄情山水,向往隐士生活。
(2分)②汪诗主要表达诗人对范蠡的"功成身退,善始善终"的做法的赞美之情。
(2分)诗歌赏析:本诗抒写了诗人在开元寺水阁上,俯瞰宛溪,眺望敬亭时的古今之慨。
2020年高考天津版高考语文 (一)古典诗歌鉴赏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 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语言诙谐、风趣或辛辣。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想象丰富奇特,气魄雄伟宏大,意境辽远壮阔, 感情横溢豪迈,胸襟豁亮旷达。
例句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是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 “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描写,更是对其神韵、品 格的高度概括。
7.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例句
分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
考点清单
清单一 诗歌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
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分类
人物形象:A.“我”——诗中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事物形象:咏物诗中描绘的事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诗人形象:
分析
梨花盛开时,雪白的花不是一朵一朵的,而是一团一团的,花团锦簇,梨 花压枝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相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势之大, 更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与温暖。
2.比拟: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 写。 作用:使事物栩栩如生,使诗歌更生动,增添情趣。
例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孔雀东南飞》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 1.树木、花草等植物类
2020年高考语文精题分解 古代诗词鉴赏1 精品
2020高考语文精题分解:古代诗词鉴赏11、(2020浙江南马中学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5分)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2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2020·安徽舒城中学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10分)送沈子福之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宋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gǔ)师:渔夫。
诗中借指船工。
②临圻(qí):地名。
1.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①这两首诗都以为题材,诗人都借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
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
(2分)②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后者。
(2分)2.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案:1.①(2分)送别(离别)杨柳②(2分)明快;低沉。
(意思对即可)2.(6分)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1分),从江北到江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1分),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深厚(1分)。
郑诗把原本无形无象的“离恨”,化为可以运载的有形有量之物(1分),仿佛画舸载着诗人的离恨驶向江南(1分),表现出离愁的深重(1分)。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600分冲刺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优练1(含解析)
古诗鉴赏一、(2019·仁寿一中高考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本题共2小题,9分)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①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②.此时③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对杜甫的思念。
杜甫深受感动,便写此诗作答.②何逊在扬州:何逊在扬州见梅花盛开,作有《咏早梅》一诗,何逊是杜甫所喜爱的南朝梁代的诗人。
③此时:指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末、二年(761)初,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唐朝岌岌可危、万方多难之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首联将裴迪与何逊相比以赞美裴迪的咏早梅诗,以此来表达对裴迪和他所赠之诗的推崇。
B.“此时对雪遥相忆”是说裴迪送客时雪中遇梅,突出梅之洁白,衬托裴迪的高洁情操。
C.颔联承“动诗兴”而来,遥想裴迪对自己的相忆,突出了诗人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谊。
D.颈联表达庆幸之意,庆幸裴迪没有折梅寄来,要不然诗人面对折梅一定会感慨万千的。
【解析】“突出梅之洁白"和“衬托裴迪的高洁情操”属无中生有,从诗句内容得不出这一结论.2.诗歌尾联中说“朝夕催人自白头”,是什么催诗人“白头”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6分)【答案】①忆友之情。
从诗歌的颔联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②暮年之愁。
从颈联中的“伤岁暮"可以看出,诗人因自己上了年岁而伤感。
③思念故乡之愁。
从颈联下句“若为看去乱乡愁”可知,诗人唯恐梅花会引发思乡之愁,实际上是表达自己满怀思乡之愁.④忧国忧民、感时伤世之情。
从诗歌的注释来看,国家处于战乱的困境,诗人面对乱世心急如焚。
(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诗首联赞美裴迪咏早梅诗:你在蜀州东亭看到梅花凌冬盛开,诗兴勃发,写出了如此动人的诗篇,倒像当年何逊在扬州那般高雅。
颔联上承“动诗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谊。
2020-2021备战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及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1)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 颔联中的“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C. “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
D.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
(2)请你谈一谈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在表达上的妙处。
【答案】(1)D(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解析】【分析】(1)D项,“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错误;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故选D。
(2)《听蜀僧濬弹琴》这首诗,主要是写作者赞美蜀僧弹琴技艺高超,而用“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收束全诗。
不知不觉中,暮色已经笼罩了青山,秋云黯淡,布满了黄昏的天空,从内容上说,这两句分明是景色描写,写曲终时的景色,用“不觉”写出了诗人沉醉在琴声之中,从手法上说,用景色的变化从侧面来写琴声的魅力。
2020-2021备战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各题。
京口闲居寄两都友人【晚唐】许浑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
一樽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宫阙楚江楼①。
【注释】①凤城,指都城。
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
(1)标题中的“京口”在今天的()A. 无锡B. 镇江C. 南京D. 苏州(2)对划线部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北去”“东流”暗切友人和自己的所在地点。
B. “聚散”偏重“散”,浮云漂泊寓意游子思归。
C. “浮沉”偏重“沉”,大江东流暗示岁月流逝。
D. 此联融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于一体,公正精炼。
(3)赏析颈尾两联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答案】(1)B(2)B(3)颈联实写诗人京口闲居的生活景象:诗人独酌浇愁,然樽空酒尽,却只见青山隐隐,暮霭沉沉;友人千里回信,欣慰之际,抬头又见树逢秋时、叶落枝疏,时光飞逝、美景不再。
尾联想象自己和友人分别登上都城宫阙和江边高楼、远隔千里彼此相望的场景,登高望远却只见云天杳杳,只能遥寄相思。
两者由实入虚、以虚衬实,渲染出离群索居的孤寂、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两地分离、不得相见的感伤惆怅,含蓄隽永,深化意境,令人产生悠然不尽的遐想幽思【解析】【分析】(1)唐时润州治所在京口,“京口”即今镇江市。
京口汉称京口里,至东吴孙权筑铁瓮城,置京口镇。
晋时置晋陵郡,南朝宋置南徐州,隋置润州,宋升润州为镇江府,并一直沿用至今。
故答案应为B项。
(2)“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
”上句就仰视所见设喻,说白云飘然北去,正如人生不定,离台有期。
下句从俯视所见设喻,说青水悠悠东流,恰似世事浮沉,难以自料。
诗人把俯仰所见之自然景象,信手拈来,化为形象,以“北去”“东流”暗切亲友和自己的所在,并以慨叹语气出之。
抽象的意念与具体形象和谐统一,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分离而兴起的人生感慨,情也随之深沉起来。
由此可知,B项,“浮云漂泊寓意游子思归”不正确。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一)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4.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5.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6.抒怀类意象(或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
(二)古代诗歌中14类语言特色精讲
(三)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3.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4.诗歌中常见的结构手法。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及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名师精选全国真题,值得下载练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苏子瞻哀辞张舜民①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②。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注:①张舜民:和苏轼感情深厚。
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作大盆盛之,数水其上,名其室为雪浪斋。
后来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新修茸雪浪斋,而此时得知苏轼病逝,于是写了这首哀辞。
②丈八盆:指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被贬,墨石也被贬,“石与人俱贬”中的“俱”字,道尽当时的炎凉世态。
B.首联下句是说,苏轼虽然已经去世,但“石尚存”,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
C.“重添丈八盆”体现了作者对苏轼遗物的珍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思念之情。
D.尾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苏轼病逝,作者只能在万里之外的定州为其招魂。
15、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作者写“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两句的用意。
(6分)14、B.“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分析有误。
“人亡石存”,更是悲凉,充满一种物是人非之悲;15、①作者表面上写墨石坚硬厚重的特点,实则以石喻人;②墨石坚重之质,不轻易改变本性,这正是苏轼坚贞品格的象征;③作者借此句表达了对苏轼坚贞品格的赞美及对其逝世的悼念之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登尉佗楼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②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
[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
②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
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
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夜坐韩偓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
格是:已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仰视写远景用虚笔,后俯视写近景是实写,通过星、露、荷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
B.颈联使用副词和叠词来突出情感的表达,既写诗人感叹身体现状的不好,又指出自己隐逸的归宿。
C.尾句运用借代手法来表明两种不同的生活,表明诗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
D.诗中表达方式多样,首联景中含情;颔联叙事与抒怀相结合;后两联融入身世之感,用语较为直白。
2.诗人说“此夕襟怀深自多”,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问题。
塞上曲送元美①【明】李攀龙白羽②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 多少征人马上看。
【注】①元美即王世贞(字元美),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
②白羽:羽书,又名羽檄,古代紧急军事公文,插有鸟羽,表示要迅速传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运用比喻,以“霜”喻“白羽”,既形容鸟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还暗示形势逼人。
B.次句运用拟人,以“胡烽不断”比拟异族频频入侵,战报立入朝廷,局势之严峻尽在不言中。
C.前两句选用白羽、寒塞、胡烽、长安四组意象,强调军情的紧急,为元美的出行渲染气氛。
D.第三句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既衬托情意,暗示时间,又与下文“征人”看月相照应。
E.后两句承上写军士出征应战,节奏由舒缓变急促,内容从战事转抒情,豪放中有缠绵。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雨中花慢苏轼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
2020-2021备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复习含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南康望湖亭①苏轼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②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释】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
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
(1)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
(2)简要概括诗歌后两联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1)①动静结合,“片帆”动,“一山”静;②借景抒情,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
(2)①报国无门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②漂泊异乡的孤苦;③思归不得的忧伤。
【解析】【分析】(1)“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颔联中“片帆”“一山”,一动一静,“急”“孤”透露出诗人的情感,景中含情,结合注释①分析,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
(2)“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表明作者有为国效力之意,然而面对自己不断贬谪的命运,却报国无门,济世无术;“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则表达诗人漂泊异乡,思乡而无法归去的悲苦之情。
故答案为:⑴①动静结合,“片帆”动,“一山”静;②借景抒情,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
⑵①报国无门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②漂泊异乡的孤苦;③思归不得的忧伤。
【点评】(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写景艺术主要包括:①修辞(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借代、设问、反复、用典),②表现手法(对比、衬托),③多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④两个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⑤空间的角度(远近上下高低)等。
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手法,就一定要考虑“借景抒情”手法,这是最基本的手法。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注意运用知人论世和抓关键词句法回答此题。
注意注释和关键词句“孤”“许国心犹在”“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王赞①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一)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注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丹凤城: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D)
A.“催”字用语新奇,写出频频捣衣声催促木叶凋落,视听结合,突出了少妇的心理感受。
B.“白狼河”句照应“十年征戍”句,“丹凤城”句照应“九月寒砧”句,前后衔接自然。
C.结句构思新巧,以有形之境写无形之愁,比前人望月怀远的意境更开阔,抒情性强。
D.本诗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句的写法相同,都是落笔对面见深情。
解析:“落笔对面”错,本诗都是从女主人公落笔。
2.“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试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本诗景和情的关系。
(6分)
答:①乐景衬哀情(反衬)(1分):海燕“双栖”梁上,相依相偎,柔情蜜意的情境,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1分);居室的华美反衬其落寞心情。
(1分)
②哀景衬哀情(正衬)(1分):阵阵寒砧、萧萧落叶的凄清秋景(1分),衬托出女主人公孤独寂寥、思念征人的心情。
(1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只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给2分)
白话诗歌:卢家少妇闺房的四壁用郁金香和泥涂饰,一双海燕栖
息在用玳瑁装饰的屋梁上。
九月寒秋的捣衣声催促树叶凋落,她思念着在辽阳戍守边疆十年的丈夫。
在白狼河的丈夫音讯断绝,在京城中的她总觉得秋夜十分漫长。
有谁能了解她,独自怀思不得相见;偏偏明月透过窗纱,照着流黄帷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9分)
登鹊山①
陈师道②
小试登山脚,今年不用扶。
微微交济泺③,历历数青徐④。
朴俗犹虞力,安流尚禹谟。
终年聊一快,吾病失医卢⑤。
注:①鹊山:因扁鹊而得名。
②陈师道:元符三年任棣州教授。
此诗作于棣州任上。
③济泺(luò):古水名,即济水和泺水。
④青徐:青州和徐州。
⑤医卢:这里指代名医。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D)
A.首联开门见山,语言平白洗练,呼应诗题,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诗人登上高处,看到青徐二州风俗淳朴,河流恬静,不由想到舜禹。
C.尾联思绪从远古回到现实,照应首联,而一个“聊”字,言外有意。
D.本诗与陆游《游山西村》的风格一致,体现了“宋诗主理”的特点。
解析:“体现了‘宋诗主理’的特点”错误。
陆游《游山西村》是“宋诗多理趣”的代表之一,但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轻松爽快的心情,并未表达出理趣。
4.纪昀评价本诗三、四句“有神致”,请简要分析。
(6分)
答:①寓情于景。
诗人登上山顶,极目远眺,眼前济水、泺水隐隐约约流向远方,远处的青徐两州历历在目,表达了轻松愉快的心情。
②含蓄蕴藉。
诗人并没有具体描绘景色,而是通过望远和指点两个动作来概括,含蓄地点明言外的情意,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共6分)白话诗歌:试着登山,发现今年不需亲朋好友的搀扶。
隐隐约约能看到济水、泺水在远方交汇,青、徐二州历历在目。
风土人情浑朴如虞舜治理下的太平盛世,山川河流恬静如大禹治水后的景象。
一年到头难得有这么一回愉快的时候,却因贫穷而得不到名医的医治。
三、阅读下面这组金诗,完成5~6题。
(9分)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①三首
元好问
其一
道旁僵卧满累②囚,过去旃车③似水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其二
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
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
其三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注:①癸巳(1233年),这一年金都汴京陷落,蒙古大军入城劫掠;作者及其他金朝官员被押送出京,于五月三日被裹挟北渡黄河。
②累:通“缧”,捆绑囚犯的绳索。
③旃车:安有毡蓬的蒙古车。
5.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组诗都写蒙古军暴行,但侧重点各异,第一首重在写人,后两首分别重在写物与景。
B.组诗在描绘中运用多种修辞,如第一首诗用借代,后两首均用了夸张、比喻和对比。
C.诗人把直面家国沦丧的沉重情思贯穿于三首诗歌之中,增强了这组诗的整体性。
D.组诗所写乃是诗人亲身经历,与杜甫创作的具有“诗史”性
质的一类诗作主题类似。
解析:第二首有夸张和对比,无比喻;第三首有比喻和对比,无夸张。
6.诗人在诗中不作议论,而是借描绘现实中的典型场景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请选择其中一首,对诗中描绘的典型场景作简要分析。
(6分)
答:第一首诗,诗人于被掳掠的人群中,选取“红粉”即年轻女子的形象和“哭随”“一步一回头”的动作加以勾勒,流露出对她们苦难命运的同情与悲悯,对蒙古军队野蛮暴行的憎恶与愤怒。
第二首诗,诗人选取和描绘了木佛被当作木柴、编钟摆满集市被随意买卖的场景,一艘艘满载的大船似乎运走了整个汴京的情景,流露出对“木佛”被亵渎、“编钟”被毁弃、京城广遭劫掠的痛心,对蒙古军队无耻与贪婪的鄙视与愤怒。
第三首诗,诗人选取和再现了黄河以北战乱后白骨遍野、土地荒芜、只余几处破屋升起缕缕疏烟的凄惨荒凉景象,流露出对战乱中百姓痛苦的悲慨与深切同情,对蒙古军队残暴行径的愤恨。
(场景描述3分,情感分析3分)
白话诗歌:其一:大路的两旁倒卧着满地的俘囚,经过的马车就像那滚滚的水流。
被俘的女子呜咽着跟在蒙古军的马后,究竟是为谁踉踉跄跄一步一回头。
其二:军营里原本珍奉的木质佛像如今比木柴还低贱,弹奏大乐的编钟摆满市场在贩卖。
到底抢掠了多少,你也就无须细问——那一艘艘大船几乎已把整个汴京载来。
其三:森森的白骨纵横交错,遍布原野如同乱麻;几年来家乡毁于战火,变得荒芜。
只以为河朔的万千生灵已经被屠杀净尽,却不料破屋上升起几缕疏淡的炊烟竟还剩几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