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神童 莫扎特 中外音乐作品鉴赏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92年在维也纳去世,年仅35岁。
艺术生涯一 LOGO
初露锋芒(1762~1773)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3岁起显露极 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 曲。 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 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 演出,获得成功。
艺术生涯二 LOGO
成熟时期(1774~1781) 莫扎特返回萨尔茨堡,在父亲的辅导下,弥补被 中断了的音乐与文化的学习,同时利用旅行中获 得的知识与素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这一时期莫扎特的作品严谨,在内容上反映了当 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要 素。常常改换主题出现的次序,有时对主题材料 也进行了不同于呈示部的处理 。
艺术生涯三 LOGO
维也纳时期(1781~1791) 在维也纳的10年,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10年。 1785年,一度倒闭了的维也纳民族剧院恢复,莫 扎特有了从事歌剧创作的机会。在维也纳,莫扎 特发现了J.S.巴赫的作品。他对巴赫的复调技法 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这对他后期的创作起 了重要影响。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
主讲人:刘 苗
音乐神童 莫扎特 LOGO
惠古民典一音中乐基代本表能人力专题讲座 LOGO
莫扎特
生平简介 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时期)
的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莫扎特有很多兄弟 姐妹,他是家中的第7个孩子;
其中最出名的歌剧是《费加罗的婚礼》和《唐璜》 和《魔笛》
音乐作品
LOGO
《魔笛》这首乐曲是莫扎特1791年逝世前几个月 写完和演出的最后一部歌剧。歌剧取材于维兰德 的神话《露露》。通过主人公为追求理想而进行 艰苦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光明必 将战胜黑暗的思想。这部歌剧所反映的思想,和 莫扎特追求启蒙主义和对“共济会”的自由、平 等、博爱的理想有密切的关系。它标志着18世纪 德奥小歌剧发展告一段落,并为后来德国的浪漫 主义歌剧的产生打下了基础,成为后者的先驱。
惠音民乐一作中品基本能力专题讲座
LOGO
他一生的36年中,有25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 写了22部。G大调小步舞曲和三重奏(作品第1 号,即K.1) 、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6)(作于 巴黎)、葬礼音乐(K.42)(萨尔茨堡)、一首宗教 音乐,C大调(K.141)、咏叹调(K.79) 、乡村舞曲, 降B大调(K.123)、小夜曲(K.126)、《我多么 不幸》(艺术歌曲)(K.147)、《秘密的爱情》(艺 术歌曲)(K.150)、梅塔斯塔西奥(K.208)、八 首钢变奏曲(K.352)、后宫诱逃(歌剧) (K.384)、小伙子漫游(K.486)、魔术师 (K.472)、其中《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 《魔笛》最具代表性。
作品分析
LOGO
尾奏:由两个八小节的乐句构成,这16小节的音型基本 上仍是以三连音位主,而且旋律一直缠绕在下属调上,到 了第29小节处,突如其来的出现如号角一般的动机,似 乎这才真正呈现出乐曲的高潮并预告着乐曲的结束,而音 乐在此也回到主调上,同时以类似的交响区般灿烂的结束。
作品评价
LOG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魔笛》虽然一向被称为第一部德语浪漫主义歌剧, 但实际上它是一部无法分类的多样化歌剧。莫扎 特在这部歌剧中使用了歌剧的所有要素,并使之 在表现上得到了统一: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的风格 与德意志歌曲的风格被巧妙地融合为一体,并且 还含有维也纳风格的民谣曲调和意大利喜歌剧的 要素;不仅如此,它还包含了一些巴洛克风格。 莫扎特的《魔笛》,可以说是歌唱剧的最后集大成 之作,《魔笛》创造出真正的综合性古典歌剧
音乐风格 LOGO
就是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无与伦比的流畅性和歌 唱性。这显然源自他天生对音乐的亲和感;
尤其是莫扎特的钢琴音乐时是怀着一种高尚的宁 静来细细咀嚼的,仿佛是走进了一个繁花似锦的花园, 静静的享受着古典的建筑,庭中小径,月光下的路灯,小 草鲜花,清亮的流水声,漫天的星斗倒影在小池中…… 一曲终了,可以怀着安逸悄然入睡。
作品分析
LOGO
第一变奏:和声的惊醒基本上与第一主题一致,旋律的 变化则是由上下倚音组成。 第二变奏:转入同名小调(e小调),这是古典时期变奏 曲经常采用的一种惯例,索尔自然也不例外。。 第三变奏:回到E大调。以下声部旋律和16分音符的分解 和弦为主,在着一个变奏的旋律与主题其实是同出一辄。 第四变奏:谱上注明了速度加快(P i u mosso),所以不 难理解这是一个比较活泼轻快的变奏。 第五变奏:谱上同样也注明了P i u mosso,基本上这一 个变奏的旋律是隐藏穿插在三连音所组成的快速分解和弦 中,中止处连续的低音,使音乐毫无间隙地导入了高潮的 尾奏。
作品分析
LOGO
主题:中庸的行板(Andante moderato)、2/4 拍子,主题有16小节,由两个八小节的乐句构成, 所以可以将它视为二段式A(a,b)+B(a’,b’)的 结构(事实上所有的变奏都同样为二段式)。在 这个a—b—a’—b’的四个乐句中,恰巧吻合着文 章写作中的“起、承、转、合”,不过在B段反 复的地方(14小节)要注意,旋律是第一次以六 度音进行,第二次则为三度音。
音乐鉴赏
LOGO
作品分析
LOGO
这首咏叹调的开始是由长笛奏出的富有童趣的绚 丽的旋律,而在乐曲的最后是一个强烈的富有信 心的结尾。
全曲分为序奏、主题、五段变奏和尾奏(Coda)) 等几个部分,且各个部分均有不同的细腻技巧及 丰富的音乐性,详细地分析如下:
作品分析
LOGO
序奏:宽阔的行板(Andante Largo)、4/4排子, 有三个八小节的乐句构成。第一乐句是管弦乐般 的序奏,由4小节的前乐句和4小节的后乐句相对 呼应。第二乐句的八个小节,前乐句是含有三连 音伴奏的旋律声部,后乐句则是以音节和半音阶 交错而成的三声部旋律。第三乐句前半段以三度 音的主旋律和泛音构织而成,此处节奏仍然是以 三连音进行,而在后半段中间声部的经过音上下 来回,合成停留在属和弦上,为进入主题预留了 完美的伏笔。
谢谢
艺术生涯一 LOGO
初露锋芒(1762~1773)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3岁起显露极 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 曲。 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 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 演出,获得成功。
艺术生涯二 LOGO
成熟时期(1774~1781) 莫扎特返回萨尔茨堡,在父亲的辅导下,弥补被 中断了的音乐与文化的学习,同时利用旅行中获 得的知识与素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这一时期莫扎特的作品严谨,在内容上反映了当 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要 素。常常改换主题出现的次序,有时对主题材料 也进行了不同于呈示部的处理 。
艺术生涯三 LOGO
维也纳时期(1781~1791) 在维也纳的10年,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10年。 1785年,一度倒闭了的维也纳民族剧院恢复,莫 扎特有了从事歌剧创作的机会。在维也纳,莫扎 特发现了J.S.巴赫的作品。他对巴赫的复调技法 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这对他后期的创作起 了重要影响。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
主讲人:刘 苗
音乐神童 莫扎特 LOGO
惠古民典一音中乐基代本表能人力专题讲座 LOGO
莫扎特
生平简介 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时期)
的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莫扎特有很多兄弟 姐妹,他是家中的第7个孩子;
其中最出名的歌剧是《费加罗的婚礼》和《唐璜》 和《魔笛》
音乐作品
LOGO
《魔笛》这首乐曲是莫扎特1791年逝世前几个月 写完和演出的最后一部歌剧。歌剧取材于维兰德 的神话《露露》。通过主人公为追求理想而进行 艰苦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光明必 将战胜黑暗的思想。这部歌剧所反映的思想,和 莫扎特追求启蒙主义和对“共济会”的自由、平 等、博爱的理想有密切的关系。它标志着18世纪 德奥小歌剧发展告一段落,并为后来德国的浪漫 主义歌剧的产生打下了基础,成为后者的先驱。
惠音民乐一作中品基本能力专题讲座
LOGO
他一生的36年中,有25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 写了22部。G大调小步舞曲和三重奏(作品第1 号,即K.1) 、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6)(作于 巴黎)、葬礼音乐(K.42)(萨尔茨堡)、一首宗教 音乐,C大调(K.141)、咏叹调(K.79) 、乡村舞曲, 降B大调(K.123)、小夜曲(K.126)、《我多么 不幸》(艺术歌曲)(K.147)、《秘密的爱情》(艺 术歌曲)(K.150)、梅塔斯塔西奥(K.208)、八 首钢变奏曲(K.352)、后宫诱逃(歌剧) (K.384)、小伙子漫游(K.486)、魔术师 (K.472)、其中《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 《魔笛》最具代表性。
作品分析
LOGO
尾奏:由两个八小节的乐句构成,这16小节的音型基本 上仍是以三连音位主,而且旋律一直缠绕在下属调上,到 了第29小节处,突如其来的出现如号角一般的动机,似 乎这才真正呈现出乐曲的高潮并预告着乐曲的结束,而音 乐在此也回到主调上,同时以类似的交响区般灿烂的结束。
作品评价
LOG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魔笛》虽然一向被称为第一部德语浪漫主义歌剧, 但实际上它是一部无法分类的多样化歌剧。莫扎 特在这部歌剧中使用了歌剧的所有要素,并使之 在表现上得到了统一: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的风格 与德意志歌曲的风格被巧妙地融合为一体,并且 还含有维也纳风格的民谣曲调和意大利喜歌剧的 要素;不仅如此,它还包含了一些巴洛克风格。 莫扎特的《魔笛》,可以说是歌唱剧的最后集大成 之作,《魔笛》创造出真正的综合性古典歌剧
音乐风格 LOGO
就是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无与伦比的流畅性和歌 唱性。这显然源自他天生对音乐的亲和感;
尤其是莫扎特的钢琴音乐时是怀着一种高尚的宁 静来细细咀嚼的,仿佛是走进了一个繁花似锦的花园, 静静的享受着古典的建筑,庭中小径,月光下的路灯,小 草鲜花,清亮的流水声,漫天的星斗倒影在小池中…… 一曲终了,可以怀着安逸悄然入睡。
作品分析
LOGO
第一变奏:和声的惊醒基本上与第一主题一致,旋律的 变化则是由上下倚音组成。 第二变奏:转入同名小调(e小调),这是古典时期变奏 曲经常采用的一种惯例,索尔自然也不例外。。 第三变奏:回到E大调。以下声部旋律和16分音符的分解 和弦为主,在着一个变奏的旋律与主题其实是同出一辄。 第四变奏:谱上注明了速度加快(P i u mosso),所以不 难理解这是一个比较活泼轻快的变奏。 第五变奏:谱上同样也注明了P i u mosso,基本上这一 个变奏的旋律是隐藏穿插在三连音所组成的快速分解和弦 中,中止处连续的低音,使音乐毫无间隙地导入了高潮的 尾奏。
作品分析
LOGO
主题:中庸的行板(Andante moderato)、2/4 拍子,主题有16小节,由两个八小节的乐句构成, 所以可以将它视为二段式A(a,b)+B(a’,b’)的 结构(事实上所有的变奏都同样为二段式)。在 这个a—b—a’—b’的四个乐句中,恰巧吻合着文 章写作中的“起、承、转、合”,不过在B段反 复的地方(14小节)要注意,旋律是第一次以六 度音进行,第二次则为三度音。
音乐鉴赏
LOGO
作品分析
LOGO
这首咏叹调的开始是由长笛奏出的富有童趣的绚 丽的旋律,而在乐曲的最后是一个强烈的富有信 心的结尾。
全曲分为序奏、主题、五段变奏和尾奏(Coda)) 等几个部分,且各个部分均有不同的细腻技巧及 丰富的音乐性,详细地分析如下:
作品分析
LOGO
序奏:宽阔的行板(Andante Largo)、4/4排子, 有三个八小节的乐句构成。第一乐句是管弦乐般 的序奏,由4小节的前乐句和4小节的后乐句相对 呼应。第二乐句的八个小节,前乐句是含有三连 音伴奏的旋律声部,后乐句则是以音节和半音阶 交错而成的三声部旋律。第三乐句前半段以三度 音的主旋律和泛音构织而成,此处节奏仍然是以 三连音进行,而在后半段中间声部的经过音上下 来回,合成停留在属和弦上,为进入主题预留了 完美的伏笔。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