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自我效能理论
老年社会支持理论及实务-教案
老年社会支持理论及实务-教案一、引言老年社会支持是指为了满足老年人各种需求而实施的各种政策、服务和社会活动。
本教案旨在介绍老年社会支持的理论和实务,并探讨如何有效地提供社会支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二、理论基础老年社会支持的理论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是指个体通过社会交往获得的实质或情感上的帮助。
老年人在过渡到退休生活和面临身体、心理变化时,社会支持对于他们的适应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2. 老年发展理论:老年人的需求和问题与其他年龄段有所不同,老年发展理论帮助我们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服务。
3. 自我效能理论: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他们对社会支持的需求和接受程度。
通过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增强他们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的能力。
三、实践方法在实施老年社会支持的实务中,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1. 社区参与:建立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机制,如老年人志愿者活动、社区康复中心等,促进老年人的社交和参与感。
2. 家庭支持:加强家庭对老年人的支持,提供经济、情感和生活上的帮助,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
3. 专业服务:提供专业的老年人护理、心理咨询和健康管理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4. 政策保障: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保障老年人权益,提高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可及性和质量。
四、总结老年社会支持是满足老年人需求的重要手段,通过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探索,可以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支持和服务。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老年社会支持的理论和实务,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自我效能应用于老年慢性病的现状
自我效能应用于老年慢性病的现状发表时间:2020-07-17T16:27:59.110Z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8期作者:陆倩芸通讯作者陈佶萃[导读]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执行某些行为的能力的期望,摘要: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执行某些行为的能力的期望,即人们对自我行为的感知和欣赏。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
其机制是调节人类的认知行为。
自我效能理论越来越多地用于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并且近年来,也进行了有关改善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的研究。
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综述了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综述文献;自我效能;影响因素一、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它是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概念。
它是指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和某种行为下的自信心程度,也就是说,自己面临着一项任务时,是否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这项任务。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对某种行为具有较高自我效能的人在其行为活动中表现出的动机、努力和持久性,从而带来更好的健康结果。
随着心理疾病和行为疾病的增加以及对医疗资源有效利用和医疗服务质量,对护理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自我效能理论自问世以来的30年间引发了许多基础和实证研究,涉及教育、心理学、管理、身心健康和疾病康复等各个领域。
近年来,自我效能理论的研究在护理界变得越来越活跃。
目前,在糖尿病、关节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中,自我效能已成为预测患者健康状况、疾病适应性、康复训练和生活质量的有力预测指标。
二、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影响因素1.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很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食物、营养、环境条件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口的城市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居民的健康等许多因素,导致于些老年患者行为和病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的主要疾病。
老年护理学-3 第二章 老年护理相关理论
缺点
✓ 忽略了人格发展的终身性
35
(一)人格发展理论
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8阶段)
阶段
成年早期 (18~24岁)
成年中期 (24~50岁)
冲突 亲密 VS 孤独
繁衍 VS 停滞
成年晚期
自我完善 VS
(50岁以后) 绝望
(五)老化社会学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 隐退理论 ✓ 活跃理论 ✓ 持续理论 ✓ 次文化理论
四
相关护理理论和模式
51
一、疾病不确定理论
对生命有威胁的慢性疾病,如癌症 出现了一些老人不知道、未被预料、不能理解的症状,
会导致不确定感的产生 应及时向老人提供相关信息,做好预备
52
二、慢性病轨迹模式
复习
平均期望寿命、最高寿命、健康期望寿命 WHO对老年人的定义 老龄化社会的定义 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
1
复习
熟悉虐待老年人的形式 熟悉虐待老年人的原因 虐待对老年人产生的不良影响 虐待老年人的干预措施
2
老年护理学
2020/3/22
授课教师:林晓鸿
3
目录 一 二 三 四
老化的生物学理论 老化的心理学理论 老化的社会学理论 相关护理理论和模式
21
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
22
二.非随机老化理论
3. 基因程控理论 老化:基因控制下的程序变化 为什么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寿命呢? 蜉蝣不知昼夜,朝生夕死; 彭祖八百岁月,几经沧桑。
23
二.非随机老化理论
3. 基因程控理论 因为不同种类的生物基因不同 ,它所控制的衰老速率不同, 寿命长度也就不同
老年护理学教学大纲32学时
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老年护理学》(供护理学专业本科使用)执笔人:伍永慧审定人:陈偶英学院负责人:罗尧岳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二○一五年十一月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老年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护理本科专业设置的必修课程之一。
它是研究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一门学科,其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老年人健康维护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社会养老的水平。
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可弥补学生今后针对老年个体或群体服务对象开展护理实践的知识空白,适应社会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及要求。
《老年护理学》课程通过介绍和讨论老年护理理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体现老年护理的特点,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不论在医院还是在社区,均能提供保持老年人人生的连续性和个性的护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潜在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老年护理学》的学习,学生的知识、能力应达到以下目标:掌握老年人的护理评估、健康保健,掌握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深刻理解老年人机体在系统形态和功能方面发生的生理性及病理性改变,及其改变所致的老年常见疾病及健康问题;运用人际沟通技巧,对老年人进行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学会恰当运用护理程序对老年人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整体护理。
熟悉常见老年慢性病和精神疾病的护理,进行正确的护理操作,保护老年人安全和促进健康。
了解《老年护理学》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及研究热点,理解其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了解老化理论和衰老变化,了解老年人急诊及其他科室的护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老年人及人口老龄化1.教学内容(1)人的寿命和老年人的年龄划分(2)人口老龄化(3)人口老龄化的对策2.目的要求(1)掌握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2)熟悉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趋势;(3)了解人的寿命、人口老龄化的指标及评价及全球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趋势。
老年人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
老年人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引言老年人健康教育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老年人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理论基础老年人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系统理论:老年人的健康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因素、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等。
生态系统理论提供了分析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的框架。
2. 健康促进理论:老年人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从而预防疾病和提升生活质量。
健康促进理论强调通过教育和行为改变来实现健康的目标。
3.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
老年人健康教育应该注重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效能,从而增强他们参与健康行为的积极性。
实践方法老年人健康教育的实践方法应简洁明了,避免法律复杂性,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多媒体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和图文等,向老年人传递健康教育信息。
多媒体教育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兴趣和参与度,增强教育效果。
2. 社区参与:将健康教育活动融入社区生活,组织老年人参与健康促进活动和讨论。
通过社区参与,老年人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信息,提高健康素养。
3. 个体化计划:根据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
这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和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 健康合作伙伴:与医疗机构、社区组织和志愿者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老年人健康教育。
合作伙伴可以提供资源和支持,扩大健康教育的影响力。
结论老年人健康教育是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都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
通过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我们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健康教育服务,促进他们的健康和幸福。
社区中老年人群自我效能对健康素养的影响
能感 ≥ 2 为 高 分 组 , 2 为 低 分 组 。结 果 O分 < 0分
在健 康 素 养 的 健 康 信 念 、 康 行 为 方 面 , 健 自我 效 能 感 高 分 组 与 低 分 组 比 较 有
差异 ( < O 0 )健 康 素养 中 的 健 康 知 识 、 康 技 能 方 面 , P .5 ; 健 自我 效 能 感 高 分 组 与 低 分 组 比较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 0 0 ) P . 5 。结 论
s mp ig meh d we ea o td t x r c h u jcsfo Ho g ig c mmu iyi io u o h t d . a l t o r d p e o e ta tt es be t r m n x n o n nt nJa z of rt esu y
a d a l e l e i nt n c m m u t ge nd e d ry r sde si o niy。a d t e e lt ea i ns p be we n he lh lt r y a ef e — n o r v a her l to hi t e a t ie ac nd s l— f fc c S s t r i e a r f r nc o c r y ou om muniy wo k a v l pm e a g t d he lh p o— ia y, O a o p ov d e e e e t a r t c t r nd de e o ntoft r e e a t r
皖医《老年护理学》教学大纲
《老年护理学》教学大纲(Gerontological nursing)(供护理本科专业使用)一、前言课程简介:《老年护理学》是一门护理专业必修的临床护理课程。
是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社会科学、信息学科等为理论基础,研究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和疾病特点与预防的学科。
其内容主要包括:人口老龄化和衰老的相关概念、老年人的健康评估保健和养老照顾、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精神护理、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老年人安全用药与护理、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和老年人常见疾病与护理,运用护理程序对老年人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门重要的护理学科。
本课程可开阔学生学科视野,拓宽知识面,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并使其感受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老年人护理的基本工作过程,掌握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并能在家庭、临床以及社区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发现和处理老年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维持老年人最佳的健康状态,提高生命质量。
根据护理本科学生的特点和职业岗位对护理人才能力的需求,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关爱老人的精神。
学时学分:28总学时;1.5学分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教材:主编:化前珍,老年护理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参考资料1、《精神疾病学》郝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2、《护理心理学》杨艳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3、《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4、《护理学基础》崔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5、《内科护理学》张静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出版评价方式:平时成绩(考勤、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占总成绩30%;理论考核成绩占总成绩70%。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课程目标1.掌握老年护理学概念、老年人的年龄划分以及老年护理的目标和原则;2.熟悉老年护理的道德准则,人口老化的对策;3.了解人口老化的现状和趋势以及老年护理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 老年护理相关理论
一、人格发展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弗洛伊德创立了科学心理史上的第 一个人格心理学体系,即精神分析,又称发展理论。
他认为,婴幼儿期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强调婴幼 儿期的生活经验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意义,主张人格发展经历 5个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弗洛伊德
随机老化理论认为老化的发生是随机损伤积累的过程。随机老化理论的代 表主要有:
1.体细胞突变理论 2.分子交联理论 3.自由基理论
细胞突变
二、非随机老化理论
非随机老化理论认为与年龄相关的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变化都是受基因程控的, 老化是程序控制的过程。非随机老化理论的代表主要有:
1.神经内分泌理论 2.免疫理论 3.基因程控理论 4.端粒-端粒酶假说
三、老化的生物学理论与护理
1.护士可借助各种生物老化理论,结合不同个体的生理心理表现、生活经 历及文化程度,指导老年人正确面对老化甚至死亡。
2.在疾病护理及健康宣教的过程中,护士可借助这些理论,解释老年人一 些生理改变及疾病发生的原因。如:应用免疫理论解释老年人对某些疾病易感 性的改变。
第二章 老年护理相关理论
第一节 老化的生物学理论
老化或衰老:是指生物体生长发育到成熟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退行性变化及机体功能的逐渐丧失。
老化的生物学理论:又称为生物老化理论,其重点探究老化过程中生物体的 生理改变的特性和原因。分为随机老化理 论与非随机老化理论。
人的生长对比
一、随机老化理论
三、持续理论
持续理论是从哈维格斯特(Havighurst)等发表的堪萨斯市成人生活研究 中发展出来的理论,1989年由阿奇利(Atchley)正式提出。持续理论较活跃理 论更加注重的是老年人的个体性差异,它以个性的研究为理论基础,主要探讨 老年人在社会文化约束其晚年生活的行为时,身体、心理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 调试。
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自我效能感 作为一种认知信念,被认为在老年人心理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深入 探讨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提升老年人的自我效 能感,从而改善其心理健康。
1. 了解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程度。在老年人 中,自我效能感通常与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应对挑战的能力相关联。高 自我效能感的老年人更有可能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从而更容易保持良 好的心理健康。
2. 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与其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具有较高自我效能 感的老年人往往更具有积极的心态,更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 战。相比之下,自我效能感较低的老年人容易陷入消极情绪,感到无助和沮丧, 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态。
3. 提升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
a.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帮助老年人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是提升其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可以通过鼓励 老年人回顾自己的成功经历,强调他们的优点和能力,从而增强其对自己的信心。
b. 提供支持和鼓励
家庭成员和社区组织可以提供老年人所需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 难,增强自信心。定期与老年人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可 以有效地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4. 结语
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提升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对于改 善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提供支持和鼓励、提供 培训和教育、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 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让我们共同 关注并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
老年人群 心理学名词解释
老年人群心理学名词解释老年人心理学涉及多个名词,以下是一些与老年人心理学相关的重要名词及其解释:1. 老年心理学(Geropsychology):- 老年心理学是研究老年人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分支学科。
它关注老年人的认知、情感、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老年人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和适应性策略。
2. 老年学(Gerontology):- 老年学是研究老年人及老龄化过程的跨学科学科。
它涵盖了生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旨在全面理解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以及社会参与。
3. 老年期(Old Age):- 老年期是指一个人生命周期的晚期阶段,通常从60岁或退休后开始。
这一阶段伴随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包括身体健康、认知能力、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调整。
4. 老年痴呆症(Dementia in the Elderly):- 老年痴呆症是一组影响记忆、思维和行为的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等。
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对患者和家庭成员都带来重大挑战。
5. 老年抑郁症(Geriatric Depression):- 老年抑郁症是指在老年人中出现的严重抑郁情绪和心理症状。
它可能与生活变化、慢性疾病、社交隔离等因素有关。
6.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心。
在老年人中,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密切相关。
7. 社会孤独(Social Isolation):- 社会孤独是指个体在社会关系上的疏离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子女离家等原因容易陷入社会孤独状态,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8. 生命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 生命满意度是指个体对自己整个生活的满意程度。
在老年人群中,生命满意度与健康、社会支持等因素紧密相关。
这些名词涵盖了老年人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更好地关注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过程。
护士对老年人营养护理评估自我效能量表的汉化及应用
专家数据
邀请从事老年护理、营养学、心 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就量表的汉 化及实际应用问题进行咨询和讨 论,收集相关数据。
实际应用数据
将汉化版量表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收集相关的实际应用数据。
04
汉化过程及内容
汉化过程
翻译
将英文版本的护士对老年人营养护 理评估自我效能量表翻译成中文。
统计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护士在使用自我效能量表后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情况。
结果显示
护士对自我效能量表的评价较高,认为它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同时,通过使用该量表,护士能够更好地了解老 年人的营养需求并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自我效能量表具有良 好的信效度
经过对原始量表进行汉化处理后 ,该量表仍能保持较好的信度和 效度,可以用于评估护士对老年 人营养护理的自我效能。
05
张丽, 王爱红, 姜晓丽,等 . 护士对老年人营养护 理评估自我效能量表的 汉化及应用研究[J]. 中 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35(13):1009-1013.
王世英, 王晓伟, 王鸿雁, 等. 老年患者营养护理 中护士自我效能现状及 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 护理管理, 2020, 20(1):80-84.
缺乏实践应用研究
本研究主要关注了护士对老年人营养 护理评估自我效能量表的汉化及信效 度检验,但尚未涉及该量表在实践中 的应用情况。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该 量表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如何 通过培训和干预措施提高护士的自我 效能感,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营养护 理服务。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02
03
04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及关系研究
4.合理饮食: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饮食,控制摄入盐分和脂肪,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
5.适量运动:鼓励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提高身体的代谢和循环,有助于控制血压。
2.4 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
1. 健康知识水平: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对高血压的认识越清晰准确,患者就越能有信心进行有效的管理。
2. 心理状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降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影响他们的管理行为。而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和管理行为。
2.5 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的措施
1.教育和培训:通过专业的医生和护士进行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培训,提高他们对自身健康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网络,包括家人、朋友、以及同样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互相支持和鼓励,共同管理健康。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这两者的因素。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自我管理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为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旨在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提高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从而更好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分析,可以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和康复。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是指患者对自己管理高血压疾病的信心和能力。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的信念和看法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成就。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包括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方面的信心和能力。
中文版自我效能评定量表在社区居住老年人中应用的信效度研究
中文版自我效能评定量表在社区居住老年人中应用的信效度研究金佳瑶;张会君【摘要】目的翻译并评价预防社会隔离的自我效能评定量表(CSES)在社区居住老年人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 2017年1-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辽宁省沈阳市、锦州市、鞍山市、辽阳市、盘锦市、大连市对1 023名符合要求的社区居住老年人发放问卷.采用中文版CSES、中文版社会网络量表(LSNS-6)、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定量表(GSES)对其进行调查.评价中文版CSES的效度与信度.结果共发放问卷1 023份,回收1 009份,有效问卷982份,有效回收率为96.0%.CSES总分与LSNS-6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9 (P<0.001);CSES总分与GSES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83 (P <0.001).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750~1.000,平均CVI值为0.910.主成分分析法抽取2个维度,累积贡献率达67.67%.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拟合指标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41,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85,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为0.972,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90.平均条目-总分相关系数为0.71,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86,社区网络Cronbach'sα系数为0.84,邻里守望Cronbach'sα系数为0.83,重测信度系数为0.90.结论中文版CSES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社区居住老年人预防社会隔离的自我效能评估.%Objective To translate the Community's Self-efficacy Scale (CSES) into Chinese and assess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in order to offer a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social isolation in this population.Methods From January to April 2017,a random sample of 1 023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 aged 60 or above were selected from 6 cities (Shenyang,Jinzhou,Anshan,Liaoyang,Panjin,Dalian) in Liaoningprovince,China.All the participants were administere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CSES,Chinese version of Lubben Social Network Scale-6 (LSNS-6),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for assessing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CSES.Results One thousand and twenty-three returned the questionnaires,982 of them responded the survey effectively,with a response rate of 96.0%.Its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coefficients for LSNS-6 and GSES were 0.79 (P < 0.001) and 0.83 (P <0.001),respectively.The CVI of each item ranged from 0.750 to1.000,averaged 0.910.Two domains were extract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which contributed 67.67% to the total variance.The results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were RMSEA =0.041,GFI =0.985,AGFI=0.972,CFI =0.990.The average item-tot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0.71.Cronbach's alpha for the entire CSES,community network and neighborhood watch were 0.86,0.84,0.83 respectively.The test-ret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90.Conclusi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CSES is proved to be a reliable and valid tool for the assessment of self-efficacy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 to provide support for preventing social isolation among such a population.【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7(020)029【总页数】4页(P3665-3668)【关键词】自我效能;社会隔离;老年人;信度;效度【作者】金佳瑶;张会君【作者单位】121000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121000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社会隔离,即缺乏社交网络,包括与他人的联系和社会支持(情感、信息和帮助)不足[1]。
运用自我效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运用自我效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段秀华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卷),期】2016(036)007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的发生,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均会发生变化,如不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最终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
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几方面[1],通过自我效能的干预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自我效
能的作用自我效能主要是人体对自身潜能的发挥,在健康方面表现为人们为追求健
康能力的信念,能够提高自信心和成就感;利用自我效能理论通过鼓励及健康教育等
方法能够增强自我效能的认识和水平[1]。
【总页数】2页(P1765-1766)
【作者】段秀华
【作者单位】甘肃省妇联第二保育院,甘肃兰州 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如何运用自我效能感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 [J], 徐泽黔
2.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提高中职生计算机学业成绩 [J], 吴燕珊
3.运用网络教学提高口语学习自我效能感 [J], 王林燕
4.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J], 李红霞;庞爱莲
5.以心理学方法提高自我效能感在高职贫困生工作中的运用 [J], 董蓉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在老年人中的使用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 SES)在老年人中的使用申继亮,唐 丹(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摘要】 目的:检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 eneral Self-E fficacy Scale)是否适用于中国老年人。
方法:对236名60~85岁北京老年人施测G SES,进行区分度、信度、效度分析。
结果:量表有良好区分度和信度,但量表的单维度特性发生变化,有两个项目包含了自我评价以外的内容。
结论:G SES基本适用于中国老年人,其中两个项目需要修改。
【关键词】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信度;结构效度中图分类号:G449.1 文献标识码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04)04-0342-03 U se of G eneral Self-E ffiacy Scale(G SES)in Chinese Aged PeopleSHE N Ji-liang,T ANG DanInstitute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Beijing N 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Abstract】 Objective:T o examine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G eneral Self-E fficacy Scale(G SES)used in Chinese aged people.Methods:G SES was administered to236aged people living in Beijing.R esults:The reliability and discriminate index were satis fied.But the uni-dimensionlity of the scale changed.Conclusion:G SES can be used for Chinese aged perple,but tw o items must be revised.【K ey w ords】 G eneral Self-E fficacy Scale(G SES);Reliability;C onstruct validity 自我效能感(Self-E fficacy)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在1977最早提出[1],他认为人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和判断在环境和人的行为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理论
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人类自我评价和信念系统的形成和变化机制。
本文将深入探讨该理论的内涵、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其对实际生活中个人和组织的影响,并分析当前研究景观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自我效能理论的内涵和特征自我效能理论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和对控制自己生活的信念,它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自我效能理论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它并不是单纯关注个体的能力水平,而是注重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以及能否实现目标的信念。
自我效能与人的成长、学习和成就紧密相关。
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评价、信念系统和行为。
首先,个体的自我评价指的是个体自身在各种任务中的能力和表现。
其次,信念系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实现目标的信念,包括目标设定、对任务的期望以及评估标准。
最后,行为指的是个体在不同任务中的行动和表现。
自我效能理论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自我效能与任务性质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任务对自我效能的影响也不同。
第二,自我效能可以预测个体的行为选择、信心程度和成就表现。
第三,个体自我效能的形成机制复杂多样,不仅与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有关。
二、自我效能理论的形成机制自我效能的形成相对复杂,与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及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验影响:个体在完成任务时的实际表现会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
表现得好会加强自我效能信念,表现不佳则会削弱其信念。
2. 视觉体验:同龄人的成就或成功的经验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来提高自我效能信念。
3. 情感因素:自我效能的形成与个体的情感状态密切相关,例如焦虑和压力会降低自我效能。
4. 语言与社会因素:他人的评价和社会反馈会影响自我效能信念的形成。
三、自我效能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不同领域的个人和组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区老年人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的研究
l %和 P 0 H>9 %的 条 目 , 5 条 目。 同时 发 现 约 一 半 调查 对 0 共 个
11 研究对象 .
于 2 0 年 4月一 2) 07 (】 5 随机 调 查 沈 阳市 (7年 月
青年社区 、 星南社区 、 景 中山 社 区 、 江 西 社 区 老 年 居 民 15人 , 荆 8
自我 效 能 (e —e i c ) 由 B n ua于 17 年 提 出 的 , sl fc y是 f fa ad r 91 为
人们对 自我组 织和执行特定行为的能力判断 :而运动 自我效
能 (xri l fcc ) 为 人们 在 各 种 困难 情境 中对 自我 组 ee s s f c e e —e i y 则 a 织 和 执 行 运 动行 为 的 能 力 判 断 ? 国外 多 项 研 究 表 明 , 动 自我 运 效 能 与 规 律锻 炼 显 著 相 关 - , 用 自我 效 能 理 论 进 行 干 预 , 2 运 3 结 果干 预组 老年 人 开 始 积 极 地 参 加 规 律 锻 炼 项 目, 组 在 自我 效 两
老年护理相关理论
1. 护士可应用什么理论向家属解释李某的行为? 2. 护士可向家属提供哪些护理指导?
Thank you!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阶段 前轨迹阶段 始发阶段 稳定阶段 急性阶段
逆转阶段 危机阶段 不稳定阶段
下降阶段
临终阶段
描述 疾病发生前;预防阶段;无症状和体征 有症状和体征出现;疾病被诊断 经治疗疾病或症状得到控制;病人维持每日活动 疾病活动期伴有严重而不能解除的症状或并发症;需要住 院治疗 逐步回归至可接受的生活方式 威胁生命的情况出现;需要急救服务 疾病或症状不能得到控制;不断寻求稳定的治疗方案,正 常生活受到干扰;不需住院治疗 生理/精神状态逐渐恶化;伴随不断增加的各种失能及各 种症状出现;每日生活活动不断变化 不得不放弃日常生活兴趣和活动,让其平静离开人世
三、持续理论
Atchley1989年正式提出 主要观点:老年是中年期的延伸,主张老年人应与 中年时代一样从事社会上的工作及参与社会活动
Atchley R. C. (1989). "A continuity theory of normal aging". The Gerontologist 29 (2): 183–190.
三、需求驱动的痴呆相关行为模式
由Algase等人于1996年提出
主要观念:应将痴呆患者常常表现的与社会标 准不相符合的攻击行为、语言性激越行为以及躯体 性非攻击徘徊等症状行为,视为潜在需求未能得到 满足的表现,而在护理中如果能够找出其未满足的 需求并给予正确回应,就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案例
患者,女,79岁,确诊老年期痴呆1年。近1个月来, 患者有时会一边说“回家”,一边就要出门,对家人的解释 置之不理,家人十分困惑和烦恼,通过电话随访向护士求助。
老年病房患者自我效能感研究现状
老年病房患者自我效能感研究现状文章总结了老年人自我效能感的普遍性和专业性评估工具,并指出影响老年人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包括疾病,其他人的评价和言语劝说,心理和身体状况和应对方式,以及心理状态或情绪状态。
提出了提高老年病房患者自我效能的干预措施。
在此基础上,对自我效能理论在老年病房患者临床应用的研究展望进行了展望,使老年病房护士能更好地了解老年患者的身心特征。
以便给临床的治疗和护理给予指导。
标签:老年病房老年人自我效能感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
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家庭面对沉重的养老重负显得力不从心,越老越多的老人走进了老年病房。
然而,受年龄和病情特点的影响,老年人罹患各种疾病的概率增加,是发生跌倒压疮,服错药等各类安全事件的高危人群,因此对老年病房的护士的安全意识及服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老年病房的护士不仅要有超轻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更要对老年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进行分析了解,才能应对有着特殊心理和身体素质的老年患者。
因此,本文结合自我效能理论的具体评估工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老年人住院患者实际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现报道如下。
1老年病房患者的自我效能评估工具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由德国心理学家施瓦策和耶姆萨勒姆联合开发,用于衡量研究对象的一般自我效能感。
外国学者已经开发了多种与老年患者有关的自我效能评估工具,主要分为普遍评估工具和专业评估工具。
普适性自我效能测评工具:常用的包括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SC)、Sherer和Vladdux设计的自我效能测量表。
GSESSC由德国临床健康心理学家Sehwarzer及其同事在1981年编制,中文版由张建新和Sehwarzer开发。
量表分为10个项目,并使用Likert4级量表进行评分。
10 个条目必须回答完全,否则结果无效。
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
该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750.91。
监管情绪自我效能量表(RESES)主要用于衡量表达积极情绪和管理消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赏
THANKS
1.李淑霞,张凌.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概念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 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198-201. 2.张琳,刘新,宁艳花.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 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86-2288. 3.古素娥,欧阳霞,詹春霞.自我效能理论在老年中风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全 科护理,2009,7(11):3094-3095. 4.陈翠玲,唐丹,王大华.老年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6(29):1535-1536. 5.王玉兰,张超,邢凤梅.老年居家不出人群6年后转归及自我效能干预对心理的影 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253-254. 6.冯春,曾欣然.老年知识分子再创造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4,7(24):611-612. 7.李丹,王艳梅.社区老年人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的研究[J].护理科研 ,2008,22(3):746-747. 8.Resnick BM. Testing the effect of the WALC intervention on exercise adherence in older adults [J]. Journal of Geronotological Nursing,2002,28(6):40-49.
• 慢性疼痛
• 骨质疏松症
• 轻度认知损害患者
目录
自我效能理论在老年人慢性病方面的应用
自我效能理论在老年人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 与研究 其他与老年自我效能理论相关的应用与研究
自我效能理论在老年人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与研究
• 陈翠玲[4]等人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 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 • 王玉兰[5]等人在自我效能干预对老年居家不出人群心理 影响的研究中指出,通过在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社区 心理干预,老年居家不出人群的抑郁感和孤独感有所减 轻,降低了居家不出的概率,老人日常活动增加,从而 达到降低或延缓老年人晚年卧床状态的发生,减轻社会 和家庭的负担,节约医疗资源。
直接经验 来自个人的亲身体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力度最大。 替代经验 他人行为改变的成功经验对个体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标设定 目标不但能够为病人指明行动的方向, 还可以激励其积极性。 监控和强化 适时知道行动的结果和不断地给予鼓励可减少目标者的焦虑
, 增加自我效能。
• 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家庭成员、亲戚朋友)
老化的心理学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
知识获取
行为的反应类型
虽然很清楚应该做什么, 但在行为表现上却并不理想
自我效能
概念
自我效能感 Perceived self- efficacy or sense of self- efficacy
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 能力的信心或信念Bandura, A源自 于1977 年 提出作用
• 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 效能判断决定着人们将复出多大努力,遇 到障碍时将坚持多久 • 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 应模式
影响因素
• 直接性经验 • 间接性经验 • 言语劝说 • 其他:性格、身心状态、环境、他人支持
特征维度
• 水平 • 强度 • 广度
理论示意图
目录
自我效能理论在老年人慢性病方面的应用
自我效能理论在老年人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 与研究 其他与老年自我效能理论相关的应用与研究
前言
自我效能理论在老年人慢性病方面的应用
老年高血压患者 相关研究表明[1],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概念和健康行 为的自我效能呈正相关。李淑霞通过调查后指出,护士应在 工作中鼓励患者有规律的运动,加强患者营养知识的宣教,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患者对疾病自我管理的信心,以 提高患者健康行为的自我效能。 张琳等人的研究表明[2],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 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社区护理工作者可以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 能力。
老年中风患者
古素娥[3]等人的研究表明,在老年中风病人健康教育过 程中, 通过增强病人的自我效能,帮助病人积极地进行饮食、 运动药物和康复治疗, 可减轻残疾程度,降低病人功能障碍程 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属和社会的负担。 主要措施: • 激励 • • • •
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适时地鼓励病人,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 调动其自身的潜能, 从而发挥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目录
自我效能理论在老年人慢性病方面的应用
自我效能理论在老年人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 与研究 其他与老年自我效能理论相关的应用与研究
其他与老年自我效能理论相关的应用与研究
• 冯春[6]等人的研究表明,从事再创造活动的老年人比没有从 事再创造活动的老年人的自我效能高(再创造活动指老年人 退休后发明、发现新事物、重返工作岗位、参加一些力所能 及的有意义的活动等),而老年人从事于兴趣爱好相关的活 动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可见, 激发老年知识分子的兴趣 爱好有助于从多方面发挥其才能, 使生活更充实,老年生活更 有意义。 • 自我效能量表的开发 李丹[7]对社区老年人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的开发进行了研究。 • 有关运动自我效能与规律锻炼的关系的研究[8]表明,运用自 我效能理论进行干预,结果干预组老年人开始积极地参加规 律锻炼项目,运动自我效能有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