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及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及管理

一、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1.自发趋群性

人是群居动物,求同存异只是一种更好更成熟的生活态度,而在大学时代大学生们更趋向于趋同排异,进而趋同方与被排斥方均会主动结成非正式群体以与对方保持对抗而非单人与群体间对抗。而在组成群体的过程中又会在群体成员交往中主动互相了解,结成新的非正式群体。

2.社会助长

只要其他人在场,即使个体之间互不相识或无竞争存在,也可以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助长影响。大学阶段,大学生的观察力上升以及自尊心等的提升导致了对自身及他人的关注程度达到从所未有的高度。在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后通过对他人他事的观察及模仿,进而升华自我价值观体系。而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间类似的社会生活经历等亲和力更促使了这一过程。比起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成员更容易交换各自的想法,感受等以用来互相激励、激发。3.从众行为

大学生处在朝气蓬勃的年龄段,而未经世事也决定了他们对社会存在过多幻想,对自身认识不完善,这个时期,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较差,自我维护的欲望强烈,对于他人的评价非常注重,自我维护意识强烈,对他人的看法、暗示等往往全盘接受。通常为了维护自己或提升自己而保持与群体的同调性。因此大学生对群体的依赖性更强,从众行为倾向也更加明显。可分为表面从众内心抗拒及表面内心都从众两种。

4.情感约束力

相比于正式群体建立在完整的组织与纪律上,非正式组织更多的建立在群员间的感情基础上。密切积极的交往、相互信任、相互依赖被默认为群体接纳的信号。相反的,则会渐渐被排除在组织之外。情感约束力强时则非正式群体稳定性较高。而当成员间发生矛盾时这种联系往往会被削弱甚至导致非正式群体的解散。

5.有自然形成的领袖。

每一个非正式群体内都有“领袖人物”,他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靠威信自然形成,即所谓的“自然领袖”。“自然领袖”或许既不是班干部,学习成绩也一般,但必定具有果断、讲义气、重交情等个性品质,从而得到有些同学的钦佩,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受到成员们心理上的拥戴。成为非正式群体的发起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其言行往往左右该群体的

成员行为,对其成员有一种内在的号召力。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常常比正式群体的领导更具有权威性。

6.信息沟通迅速、灵敏。

由于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强,群体意识强烈,成员之间感情融洽,活动频繁,相互信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使群体成员之间的思想交流特别畅通。因此,凭借人际沟通网络,不仅消息传递迅速,而且反应灵敏。同时,群体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自卫性,不轻易与外群体成员发生信息沟通。

二、对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1.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了解与引导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不易掌握性,边界模糊性让我们很多时候无法认清究竟针对谁进行管理与引导。而其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更多的时候是利害并存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既满足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又可能导致群体激情等消极影响。针对此特点,需加强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了解其心理生理需求等,潜移默化的加入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并提供相应的意见与引导,化解部分非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间或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间的对抗。趋利避害,使非正式群体的积性得到发挥,消极方面得到控制。

2.加强对正式群体的建设

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根本原因是正式群体不足以满足个人的需求。针对这个原因,必须对现有的大学生正式群体进行加强建设。大学应鼓励学生创建社团,降低社团建立、宣传门槛。并尽量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并加强反馈机制,保留那些真正受学生欢迎的活动项目,合理有计划的建设正式群体以满足大学生的各种发展需要。使正式群体真正成为受大学生接纳。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依托,使其减少对非正式群体的依赖;对具有积极作用的非正式群体,应该支持并鼓励其存在,通过正式群体的认可,赋予非正式群体更高的意义。对于具有成为正式群体资质的非正式群体,具有相关权限的人应当鼓励非正式群体向正式群体的转换,从而扩大该群体受众面,发挥群体的积极作用。使大学生能够在学习之外也能迅速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