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高翻会议口译经验
高分考入上外高翻学员会议口译专业TIPS
高分考入上外高翻学员会议口译专业TPS编辑点评:张鑫,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学生,以高分考入上外高翻学员会议口译专业。
她同时报考了北外高翻和上外高翻——口译学习者心中的圣地啊!看完她的这篇经验总结+感想之后,大家又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上外高翻VS 北外高翻首先,北外高翻除了英汉同声传译专业外还有复语同传专业,即三种语言的同传。
这些专业毕业后都是硕士研究生学位,因此入学考试就是国家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上外高翻除了有硕士学位的口译笔译专业外,最有特色的就是2003年设立的会议口译专业,也就是我即将入读的专业。
这是上外和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合作的项目,专门培养国际会议口译人才。
特色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精英教学,每年招生不超过10人(今年全国招了8个人);淘汰制,第一年有个淘汰考试,不合格者将不予升入第二年;无学位,最后考出来的是会议口译专业证书”(Professional Diploma in Conference Interpreting);海外实习,第二年有机会去联合国总部实习。
很多人问我:你两个高翻都考,难道不冲突吗?现在这个问题就清楚了吧!北外高翻英汉同传专业我是10月中报的名,参加1月份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而上外会口是在3月笔试前几天报的名。
可见二者考试并不冲突。
至于上哪个还应该综合考虑:北外依托北京这个政治中心,毕业后进个国家部门如外交部商务部做翻译应该不难,其实这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传说中北外整体学习氛围更好,老师和学生关系更紧密。
上外会议口译专业呢,高强度,高风险,高学费,时刻面临淘汰危险,最后还不一定能考出那个证书。
想稳妥就选北外,想挑战就选上外。
这就要看个人性格和实力了。
我最后选择读上外,的确是想挑战一下,看看自己在那种高压的环境中到底能释放出多大的潜力。
2009年10月14号报名,2010年1月9日考试,三个月的时间坚守图书馆,结果:成绩超过录取分数线40分由于准备工作开始的晚,我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而政治几本书要背,法语三本教材要自学,压力可想而知;保研的同学轻松自在,出国的同学offer陆续拿到,无形中又增添了紧迫感……现在回想起来,考研这段经历告诉我一个道理:为一个目标而坚持奋斗的感觉真好。
比较好的高级口译备考经验
【原创】高口经验谈和资料分享(超长)一直想写写关于我的高口经历的事情,一方面为了纪念自己这一段不算太成功经历,另一方面也希望给所有备战高口的同学一点点经验。
在我自己备战的时候,我几乎寻遍了网络上所有的高口经验谈,这类资料实在不算太多,有的早已过时,因此我希望自己的这些东西能够为后来人提供一点点帮助吧。
(我会提供网上比较少的从2000年到2008年二阶段口试的真题和录音材料以及其他一些复习资料)2009年12月9日,我在上海市口译网上查到了高口口试通过的结果,实话说,在点击“查询”按钮到成绩出来的几秒钟,我是忐忑不安的,正如我前一次查询那样,我不想看到历史重演,幸运的是,历史并没有重演,我通过了。
后来才得知,口试结果在一个星期前已经公布了,而我在12月初登陆的时候,公布的时间还明明是12月9日,在这九天中,我没有登录那个网站,只是在默默等待着,我感觉这一切太戏剧化了,当我按下查询按钮的时候,其实我已经通过了,而我还在那里忐忑不安,sigh……我考高口完全是因为兴趣,并不是因为我的专业或者是为以后的前途着想,作为一个理科生,又拿到了直研的资格,其实完全不需要为这样的考试而卖力,但这毕竟是我两年前的一个梦想,我想把它完成。
大二的时候,我开始对口译感兴趣,完全没有理由,只是觉得能把奇妙的中文翻成更加奇妙的英文很有趣,特别是很多人反感的中国特色词汇,我觉得能把它们翻成英文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尽管很多翻译往往不太到位。
抱着这样的兴趣我大二两学期连续选修了康志峰的中级口译和丁小龙的高级口译两门课,而那时我还没决定要报名高口。
相比起来丁小龙老师的课更加有趣,期末考的形式和高口口试一致,而我那时候连笔试什么样都没见过,最后当然只拿了B+,但我觉得这门课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
于是那年夏天去昂立报了个班,顺便也报了那年9月份的高口笔试。
为了让大家有个了解,我先大体说说我的英语水平。
我高中时英语还行,当了三年的英语课代表。
口译笔译经验秋季上海中高级口译过关经验总汇 备考资料
口译笔译经验秋季上海中高级口译过关经验总汇备考资料心得:A、备考背书配合实际练习是很有必要的,我是早上7:30那场的,第一段e2c就是书上的----偏偏那篇文章我没看;后面的c2e 和书上会议讲话的套路如出一辙,轻松拿下,B、应试因为要7:15就进场,所以我在上外旁边找了个小招待所住了一晚,前一晚好好睡觉,不给自己太多压力。
考试当天早早起来吃个早饭然后去便利店买了瓶vc饮料,进场时我把它喝掉好维持大脑兴奋。
首先大家都是在待考室里等,我带了mp3进去的,放教材录音的e2c内容调整耳朵。
这时候看书没必要的,还不如把精力用在适应听力上面。
我是第三个被叫进去的,备考室先发口语题目,我们的题目是新鲜水果与vc药片哪个更好。
自己想好说什么后就在口试证反面简单记录一下,考官不关心考生阐述的观点只关心考生表现出来的语言水平,所以啥观点都无所谓只要自己说的方便。
口语很快,大约2分钟就会进入口译局部。
开头的e2c是讲澳大利亚教育的,课本我没看到的局部......当时我就有被人一枪爆头的感觉:这都什么跟什么,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我怎么会知道。
但是不管听的懂不懂,自己说的时候一定要说,笔记记过得一定要说出来,前后编也要编圆滑点。
开头2段很可能被X,我自己也知道不妙。
不过不能放弃,后面还有6段,我还最喜欢玩翻盘战。
第二段说非洲人权问题,感觉比前面一段好一些。
同样坚持“笔记记过得一定要说出来,前后编也要编圆滑点”的原那么做完。
然后2段c2e,一个介绍新加坡一个是杭州纺织论坛开幕讲话,都是会议官话,我听到后开始得意:翻盘的时机来了。
这个时机一定要牢牢抓住好好表现,语言组织和流利程度都要给考官好的映象。
当中有一个“杭州纺织论坛”,纺织二字卡壳了一小会,你知道大脑太兴奋有时候会有副作用;然后我决定用fangzhi 拼音应付过去好给后面句子留下时间----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这一个词上面。
考完之后我才开始担忧,因为开始e2c表现有可能不通过。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口译复习经验分享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口译复习经验分享一、个人情况介绍我是二战的考生,第一年马虎大意,备考策略出现了无可挽回的差错。
对于英译汉没有一点的准备,觉得英语翻汉语是信手拈来的很自然的事,没想来翻译时全用初中的大白话,一个四字成语都没有,再就是综合英语考过了之后直接打击了我的信心。
所以考翻译时也是三心二意,没有集中精力。
没想到成绩下来综合英语是105,翻译104.出来成绩让我大跌眼镜。
综合100分以上的翻译却如此之低的实属罕见,说不出的滋味。
第二年备战本以为还有悔改,可惜还没是忽视了EC。
二、初试复习:1、综合英语:综合英语我没有做任何的复习,觉得那是十几年学英语的积累,无法短期内有所提高,所以就一心准备翻译了。
很多考生完形填空坐了一大堆,各种题型都做了大量练习。
最后也未必有效果。
不过可能要看个人的情况,不提倡有所为就是有所不为。
最后自己的综合考了108,本以为会高点,毕竟第一年那么难就考了105,虽然第一年传言说老师放水。
2、翻译:翻译就是张培基的两本,看多了就是没用,千万别去视译,要有耐心,思考了一个句子如何翻译再和原文对照,有时一个句子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琢磨,总之翻译就是思维的练习,词汇的积累,看上去简单的翻译翻译起来未必那么得心应手。
另外,翻译时我喜欢做笔记,好的表达都记下来,没事时翻一下。
翻译练习量一天一篇为好,太多了没效果,不要因为翻了一篇被打击了就急着翻译下一篇以拯救自己的自信心。
最后,要点就是,不要忽视任何的句子,即使再简单或者再难,都要琢磨最好的翻译方法。
句型要多样,至于用不用大词,还是用浅显的词汇因人而异,很多人用大词也能得高分,用小词也可以,只要拿捏的好,都是可以的,以前认识一位用小词的高手,词汇量不是很大,但基础很扎实,基本不用生僻的词汇,最后翻译考了140多,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而用大词的人也就最多130.低点就只有120了。
用大词还是小词一直是考生争论的话题。
很多考生综合英语考的不到90,但翻译考的很好,120多,140的都有,说明翻译不要过于仰仗大词。
大神级学长传授宝贵经验 备考上外俄语口译的正确姿势
大神级学长传授宝贵经验!备考上外俄语口译的正确姿势大家好,我是你们上外高级翻译学院俄语口译专业的学长,今天起我会给大家介绍和教授上外MTI俄语口译的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
众所周知,上外MTI俄语口译一向以录取比例之低而著称,按照2018年的报考数据,保研共有5人参与,计划录取四人,最终录取两人。
考研初试报考人数为四人,进入复试为两人,最终录取一人。
2018年总报名9人,总录取3人,计划招生5人。
纵观2017年的数据,保研共有5人参与,计划录取5人,最终录取一人,考研初试报考人数5人,进入复试1人,最终录取0人。
也就是说,2017年总报名人数10人,总录取1人。
2016年的报录比为10比2,其中,推免生录取一人,统考生录取一人。
分析三年来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上外MTI高级翻译学院俄语口译方向几乎从未招满过学生,也就是说,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招生。
三年的报录比分别为9比3,10比1,10比2。
综合录取率在百分之10—百分之30之间。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作为亚洲第一翻译学院,世界八大翻译学院之一,为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输送了一批批的优秀译员,他们活跃于国际舞台,彰显着上外高翻的品质,眼界与格局。
而俄语MTI口译作为上外高翻学院的优势专业,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底蕴和数一数二的市场竞争力,在全国高翻学院俄语专业排名中稳居第一。
给大家简单地介绍完历届的报录情况和专业情况之后,我来给大家着重讲解一下俄语MTI初试备考的难点。
初试主要分为俄语翻译基础(150分),汉语百科与写作(150分)和基础俄语部分(100分)其中我们将重点讲解专业课部分,也就是总分占250分的俄语翻译基础部分和基础俄语部分。
首先是俄汉繁育基础部分,这一部分分值为150分,主要分为俄译汉,汉译俄两个题型。
2018年这一题型的分值分配如下;俄译汉部分70分,主题为俄领导人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汉译俄部分80分,主题为杭州峰会中方代表发言。
根据考生反映,汉俄互译的最大难点就是时间不足,长短句翻译不恰当,考生容易顾此失彼。
上海高翻经验谈
原文地址:转来的上外高翻经验谈。
作者:Jason上外高翻的题型:A. 综合考试:(8:30-)1. Essay writing(三选一)(600-800字)(1)面对贫穷问题,政府和国际组织应该做更多还是更少?(2)80后的时代青年是墨守成规的终结者吗?(3)不详2. Cloze (无选项)陈冯富珍在追忆已故的李博士并接手其工作任务的讲话3. Vocal (词语匹配)比GRE还复杂B. 语音测试(12:00-13:30)C. 翻译(14:00-16:30)Us and them: thepower of enduring in nationalism民族/种族问题;美国怎么处理的;以色列为啥不承认自己是犹太国家;新移民怎么向影响边界一样影响国内的方方面面文化题:Ex: Yang liwei : China first man in space; China capital: Beijing(中英文答都可以)OEMWIKI茅于轼贾庆林黄道婆龙应台同义句改写:要求尽量接近原文的内容,可以保留划线的中心词,句型要改变,OF,AND等词可以用。
(1)什么什么问题将牵涉到我们生活的各各方面。
(2)和谐的家庭需要成员间共同学习,运动,娱乐,而不要直接给钱。
中心词family(3)虽然人类在科技和医疗方面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发展,但是面对资源枯竭,疾病的扩散和经济的萧条还是比较棘手的。
中心词technology, medicine.(4)我们等下还有事情,这个新的题目可能会诱发一系列的新问题,请大家注意,尽量简明扼要。
中心词meeting(5)由于非洲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时间观念,很多外国客商都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这就导致了非洲公司想要在出口方面获得利润就比较困难。
中心词African----------------------------------------------------------------------------------------------------------------------------- 考试分上午,下午两场。
上外考研高翻学院口译翻译硕士英语备考建议
上外高翻学院MTI口译翻译硕士英语备考建议
其实就是基础英语/综合英语。
翻硕英语题型比较固定,一般是无选项完型+阅读理解+作文。
上外往年都是给篇文章,完形填空挖去几个空让你直接填,没有选项,接着回答几个关于文章的问题,无选项完型真的很难,最后一篇作文。
但是17年没有考完形了,但是阅读难度猛增!是一篇有关黑格尔的哲学以及一个女研究者对黑格尔思想的批判。
黑格尔那部分语言类似莎士比亚和狄更斯作品(没有简化过的、相当于英语的文言文)那种,没有一定功底是不太好懂的。
简答题围绕文章展开,记得有一个是问作者对这个女研究家的观点到底什么态度。
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文章里写的比较隐晦一点,而且很绕。
今年的作文让结合古希腊政治思想对当今西方政界的影响写篇文章。
这要求我们不仅写作好,还要知道古希腊到底哪些,当今世界又是什么形势。
复习百科时千万不要偷懒,觉得上外只考中国的知识就不看这些!
那怎么复习呢?上外偏爱考时政和经济,建议要平时坚持看Financial Times 或者Economist的文章,看看里面的固定搭配,动词,连词等的使用,多揣摩。
买堆经济学人来,好好读!难度肯定会大一点,但是每天坚持啃,哪怕只是半页!到考试时应该至少彻彻底底消化了5本。
阅读理解和作文可以直接拿专八的材料来练习。
作文是议论文,定期要练一篇,考前3个月建议每周一篇。
可以推荐一个网站“批改网”,写完之后放到上面自测看有多少分,然后它会给出扣分点什么的,自己以后就可针对性改正。
但只供参考,毕竟机器批改。
1。
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
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
摘要:
1.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会议口译专业简介
2.会议口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
3.会议口译专业的实习与实践机会
4.会议口译专业的就业前景与优秀毕业生案例
正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会议口译专业简介】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会议口译专业(CI)是我国知名的会议口译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知识的高级会议口译人才。
【会议口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
会议口译专业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包括口译理论与技巧、同声传译、交替传译、视译、口译专题讲座等。
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国内外会议口译专家和学者,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实践机会。
【会议口译专业的实习与实践机会】
学院与会议口译相关的国际组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保持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与实践机会。
学生可在各类大型国际会议、商务活动、政府高层次会晤等场合锻炼口译技能,积累实战经验。
【会议口译专业的就业前景与优秀毕业生案例】
会议口译专业毕业生在我国会议口译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就业前景广阔。
优秀毕业生可在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外企等领域担任会议口译工作,如
联合国、外交部、世界银行等。
此外,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成为口译教育与研究领域的专业人才。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会议口译2011年经验分享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会议口译2011年经验分享一、我的基本情况记得我准备考试的时候就很想知道那些考上的人都是什么水平的,所以我也大概介绍下我自己,让有志报考的人心里有个底。
1、我现在就读于上外新闻传播学院,今年9月份大四:这里也许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大三可以考?因为会议口译不是研究生项目;而且我们大四的课很少,基本不会与高翻的课程发生冲突(记得上一届有个学姐也是这样)。
2、大二时考的高口;专四92分;大六612分(话说考得不太理想)二、备考情况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这要真算起来,应该是去年暑假。
但去年暑假到去年年底这段时间的准备更像“预热”,强度并不很大,再加上我们大三课不少,所以基本属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从今年寒假开始后的两个多月才是真正进入状态的复习。
复习内容如下:1、阅读The Economist。
高翻网站说要通读——我也想通读——但实在觉得文章太多,每篇精读还是很耗时间的,所以我每周大约读三分之二。
在读的过程中,①划出生词和常用/经典短语,②熟悉国际时事、政经常识,并且③在量的积累上体会一篇严谨而幽默的文章如何炼成。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阅读是重中之重,虽然考试中没有阅读这一块,但阅读是所有的基础,这是“输入”——没有“输入”,何谈“输出”?2、翻译。
我基本每天练习一篇翻译,中英/英中轮换,所以一周大约在五六篇左右(周日不做翻译,而用来练习写作)。
EC翻的就是The Economist上的文章:我每周去经济学人中文网上去领1~2篇文章来翻,翻完后还能和大家讨论,非常有价值! CE的材料找起来就费周折了,翻过搜狐评论之类的文章,但总觉得没有英语译本参考很难提高;后来发现FT中文网很好,中英对照,而且都与时事相关(一直以为考试的翻译内容一定是时事——失策啊!这个一会儿再说,总之大家要吸取我的教训,翻译练习的内容要适当地广泛些,所谓适当就是说像科技、医学等太过专业的不在复习范围内)。
3、作文。
每周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北外高翻上外会口考试经验分享
北外高翻上外会口考试经验分享站在今天回想几个月前的自己,心里不禁有万分感慨。
几个月前的我还是一个对自己的考研心里完全没底的人,现在的我已同时被北外高翻和上外会口录取,过着大学期间最后一个轻松悠闲的暑假。
想要提笔写这份帖子,一是希望能给有志于考北外高翻或者上外会口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因为当年无助又彷徨的我也是看了各种各样的经验贴,从师兄师姐的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一步步前进的。
二是希望自己不要忘记自己曾经走过的路。
从去年(2013)9月到今年(2014)5月所走过的这段路是一段艰辛又意义非凡的路,记录着我为自己的人生所做的奋斗。
我觉得,记住过去的努力,将来就会更加努力,因为唯有这样才能不辜负自己过去的努力。
好了,废话不多说,先来跟大家讲讲北外高翻和上外会口这两个国内翻译(口译)领域内的黄金专业的具体情况。
说这两个专业是黄金专业,是因为它们的教学质量很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也很理想。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这两个专业之所以炙手可热,也是因为它们招生人数很少。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有MA和MTI两个专业,虽然大家普遍认为MA专业较好,这两个专业其实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我考的是MA专业,2014年的招生比率是21:1000+(2013年大概是1047,2014年的21个人里不包括保研的人,加上保研的人就一共30人),具体的数据大家在北外的官网上可以找到。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会议口译系2014年的招生比率是10:170。
所以,这两个黄金专业的高挑战性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也不要被这些数字震慑住,心里不要恐慌,没考之前我心里也没什么底。
但再难的事情,等你真正去做了,就会觉得其实也没想象中这么难。
那么既然我两个专业都考上了,大家会好奇我最终究竟选择了哪一个专业对吧,我最后选择了北外高翻。
这是我纠结了很久才做出的决定,直至现在,我内心还是为放弃了上外会口而觉得十分遗憾。
那么为什么选择北外高翻呢?我请教了我非常尊敬和佩服的三个老师,他们的意见惊人一致,都让我选择北外高翻。
上海外国语大学保研英专口译学经验分享
上海外国语大学保研英专口译学经验分享一、个人情况介绍本人上外本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成绩自认为还算拿得出手,大六640+,专业四级优秀,去年9月份考了高口笔试,220,紧接着10月份考了口试,一次性过了,BEC高级B,大概就是这样。
二、备考我大学前三年一直都坚定着毕业就工作的信念,偏偏今年的暑假受到某些事情的触动突然就萌生了读研的念头,并且很明确只想读英语专业下的口译方向,虽然这个方向好像是公认地在七个方向中最难考的一个……因为自己不确定能不能拿到直研名额,所以一直朝着参加全国统考的方向着手准备,悲催的是由于我不是英语专业,没上过二外的课,因此暑假里的时间除了大实习就基本花在自学法语上面了。
当然英语也没完全丢掉,做完了冲击波的改错和星火的专八标准阅读100篇,这两本书做完之后收获很大,特别是阅读,刚开始可能有些许不适应,但是只要用心研究不难发现大部分阅读题都是一个信息重现再paraphrase的过程,所以做题的时候除了积累词汇还要揣摩出题的用意,形成自己的一套做题方法,相信只要下了功夫后期正确率达到80%以上不是什么难事。
另外我还买了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时间有限所以总共只看了几十页,背了部分专八单词,就这样仿佛是恍惚之间已经是九月份的返校日了,这时候直研报名也正式开始了。
(直研报名就是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直研申请表,学院根据大学前三年的绩点、奖学金、思想道德和获奖情况进行加权,最后算出一个分数进行排名。
)等到直研名单出来,知道自己有资格。
二、参考前一个月备考参加考试已经是九月中旬了,而今年的考试定在10月8日,所以复习备考的时间也只有不到一个月。
这段时间内我做了几件事: 1、买了本GRE3000词汇,规定自己必须在15天内背完它,这样算下来每天2个list,也就是200个单词,这样突击的效果肯定是背一个忘一个,而且过程会很痛苦,但是最后事实证明这真的是最明智的决定之一。
2、做完了最近十年的专业八级真题和两套模拟题,每一套都做听力,写作文。
关于上外高翻和口译
1. 高翻不是专业,是学院(全称:高级翻译学院)2. 高翻各专业近几年课程设置有所变动,但网站()长年不更新,因此报考时注意参考本帖3. 高翻各专业都在虹口校区生活学习4. MTI不是MIT(麻省理工学院),论坛一位高人说过,MIT一般在波士顿上课,很少来虹口5.本帖所说的“全国统考”即考研6.本帖比较罗嗦,只求通俗易懂高翻现有五个专业1.会议口译(CI)2.翻译学(MA)3.翻译硕士英语笔译(MT)4.翻译硕士英语口译(MI)5.翻译硕士法语口译(MI)一、会议口译(CI)1.非全国统考,其实是上外高翻办的口译培训班,可以既报考CI又参加全国统考,考试时间不冲突,详见。
二、翻译学(MA)1.全国统考,学术型硕士;学制2.5年;学费3万(入学缴1.5万,研二再缴1.5万);无公费,第一年学业奖学金参考入学成绩,第二年参考研一学业成绩,一等奖1.5万,二等奖75002.课程设置:学术型,论坛有2010级一年级课表,可参考3.网报时需要选择方向(口译研究、笔译研究或译学理论研究),这只是例行程序,与日后选择导师无关4、入学一两个月后双向选择导师注意:翻译学以前也叫“笔译系”(相当于现在的翻译学+翻译硕士英语笔译)三、翻译硕士英语笔译(MT)1.全国统考,全日制专业学位(专硕);学制2.5年;学费5万2.课程设置:实践型,论坛有2010级一年级课表,可参考3.今年新出现的方向问题,得请各位到时候补充了四、翻译硕士英语口译(MI)1.全国统考,全日制专业学位(专硕);学制2.5年;学费8万2.课程设置:实践型,论坛有2010级一年级课表,可参考3.今年新出现的方向问题,得请各位到时候补充了4.中期会实行分流,一部分学生只学交传,不进一步学习同传五、翻译硕士法语口译(MI)法语翻硕10年也有招生,但是复试人数为零,不知是无人报考还是没人上国家线。
详情未知。
本文转自校内。
论坛内也有人发过。
现放在这里,希望有相似疑问的不要再提问了。
上外高翻MTI经验分享及参考书目推荐转载整理
上外考研MTI经验分享及参考书目推荐一、关于初试:MTI英语笔译与英语口译初试内容相同,包括政治(100分)、翻译硕士英语(100分)、英语翻译基础(150分)、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150分),来年进入复试考试内容才有区分。
上外初试的排名看技术分,即翻译硕士英语+英语翻译基础+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总分×10%,可见政治所占比例少之又少,只求过线。
专业课是重点。
1、政治(100分)①题型:单选+多选+简答②参考复习策略:政治国家线基本是不到60分的样子,MTI只要过线即可。
如果高中是文科生,这段可以不用认真看,最后随便复习一两个月一定能过线。
如果你和我一样高中是理科生……还是稍微认真对待一下政治吧,万一差半分没过线多难过。
不过话虽这么说,我除了最后半个月,此前也并没怎么认真对待……我是从十月份开始复习政治,每周一三五草草地翻看红宝书(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半小时,再和肖秀荣的《命题人1000题》奋斗半小时到一小时。
12月出了肖老头的《考点预测(背诵版)》和8套题,做题中发现错的有点心虚,才开始狂背《考点预测》;12月下旬出了4套题,把上面的选择和简答从背到尾。
最后真正记住的大概只有肖四的那些简答题,好在14年那几道题押的都蛮准。
个人觉得MTI这种用技术分排名,只求政治过线的考试,政治考研班就没什么必要报名了,自己认真看看就行,理科生背起来吃力一点,不过事实证明也是没问题的。
最后,我愿意为所有可歌可泣走上翻译不归路的理科生送上一个深情的拥抱,亲爱的孩纸们你们一定行的。
③推荐书目/网站:《考研思想政治考试大纲解析》(传说中的红宝书)《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1000题》《风中劲草》(沪江出的。
有不少前辈推荐。
相当于精简版的大纲,可以查漏补缺用)《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考点预测(背诵版)》《肖秀荣考研政治冲刺8套卷》《肖秀荣考研政治最后4套题》2、翻译硕士英语(100分)①近几年题型:一篇一千字左右文章大约是《经济学人》或者《纽约时报》的难度,共三道大题。
05年上外高翻会议口译专业入学考试经验
同声传译训练影子练习 (shadow ing) 又叫原语或单语复述练习。
就是用同种语言几乎同步地跟读发言人的讲话或事先录制好的新闻录音、会议资料等。
该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译员的注意力分配(distri buteattent ion) 和听说同步进行的同声传译技能。
做影子练习时,开始的时候可以与原语同步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以在原语开始后片刻,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以在原语开始后片刻到一句话跟读原语。
跟读原语时不仅仅是鹦鹉学舌,要做到耳朵在听(原语)、嘴巴在说(同种语言复述)、脑子在想(语言内容)。
在跟读完一段 5-8 分钟长度的讲话或新闻之后,应该可以概述出原语的主要内容。
在影子练习的后一阶段,可以安排“ 干扰” 练习,就是在听、说同步进行的同时,手也动起来。
要求学员从999 开始写起,按倒数的形式往上写 999 、 998 、997… 。
影子练习视个人的基础可以进行3-5 周(每周 2-4 小时)的训练,练习形式相对自由,在听广播、看电视、听报告时都可以做此练习。
学员在练习中产生了想用译语同步陈述时就可以转入下一阶段的练习了。
原语概述练习是在影子练习的延续。
就是学员用原语跟读完一段讲话内容后,停下来凭记忆力对刚刚跟读的内容用同种语言进行概述,归纳讲话内容的核心思想。
如:“On April8 we have notice d the news of Japane se PrimeMinist er Morihi ro Hosoka wasresign ation.This is an intern al affair s of Japan. PrimeMinist er Hosoka wa has madea valuab le effort to promot e Sino-Japane se friend ly relati ons.We hope that Sino-Japane se relati ons can contin ue stable and health ful develo pment.” 就可以概括为:“Japane se PrimeMinist er resign ed.We hope this will not have impact on Sino-Japane se relati ons.” 开始做该类练习时,间隔时间可以相对短一点,在学员掌握要领之后再逐渐加长。
通过上海高级口译的经验
通过上海高级口译的经验这是我第一次考高口,本来是抱着见识下考官长啥样的心态去考试的,没想到一下子就过了。
好开心哦。
我很愿意和大家探讨考高口的经验。
不过我不知道大家都想知道虾米,所以这次就简单说说。
如果有什么问题就问我好了,我一定尽力回答。
高口从开始准备到现在大概半年时间。
上半年3月到5月我在上海新东方上高口,因为当时学校还在上课,所以课后也没有花很多时间。
可以说课上完以后书都是新的,一方面新东方的教学也完全脱离教材。
正是开始复习是在暑假。
那时候主攻听力和阅读。
听力花的时间比较多,主要是做教材,反复听,听熟为止,因为考试很有可能会撞到一模一样的段落。
其次是历年真题,我手头只有新东方发的真题集,带听力的大概六套,时间都比较早,主要是感受考场气氛。
听力之外是阅读,就像六级一样,赢得阅读就赢得一切。
因为如果听力真的考到书上内容的话,差距是拉不大的,主要还是阅读拉分。
阅读的100分能拿50分就有可能过笔试,60分可能性很大,70分稳过。
但阅读又是最难的。
我还是按照新东方的指点做阅读——它那套快速阅读法还是满有效的,但前提是已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用的还是真题,(阅读教材是没有用的)同时记历年出现过的单词——高口单词的复现率还是满高的,记记总有好处。
新东方推荐外延社出的一本新闻英语单词,我买了,看看也觉得满好,但没有时间去背它。
翻译我几乎没弄,书是新的。
个人以为翻译拉不开差距,复习也米用,而且这东西不是靠突击出来的(不像阅读和听力)。
后来事实证明考的东西和书上完全不搭介。
考前我完整得做过六套真题。
平均分数在200分左右。
而且翻译是照60分算的。
当然了,其中包括不少我自己主观少扣的分。
总之,那时对考笔试我是有信心的。
单词我觉得考高口的基础是六级单词,如果六级单词没有背过的话就有点困难了。
那些巨难巨烦的专业词汇撇去不谈,出现率最高的还是六级单词。
因为我准备六级和准备高口是同时的,所以在这方面很有感触。
而且六级是大学英语的基础,比一些专业英语单词实用,所以建议大家如果这方面还不是很有把握的话巩固一下比较好。
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
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摘要:一、引言二、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的背景与历史三、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四、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的学生发展与就业前景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简称上外高翻)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学院之一,其中会议口译专业(CI)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外高翻CI 会议口译专业的相关情况。
二、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的背景与历史上外高翻成立于1993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翻译学院之一。
CI会议口译专业自创立之初就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专业技能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会议口译人才。
多年来,该专业已经为我国及世界各地的会议口译市场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
三、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CI会议口译专业的课程设置紧密围绕会议口译实践,包括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口译技巧、口译实习等核心课程。
同时,还开设有多门跨文化沟通、语言学和翻译理论等选修课程,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上外高翻拥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包括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他们具备丰富的口译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
四、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的学生发展与就业前景CI会议口译专业的学生在上外高翻接受严格的培训,不仅具备扎实的口译技能,还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
因此,他们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种国际会议、商务活动、政府官员出访等场合的口译工作。
近年来,CI会议口译专业的毕业生在国内外就业市场上表现优秀,受到了广泛好评。
五、结论综上所述,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在培养会议口译人才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
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1. 介绍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高水平的口译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以满足国内外各类会议的口译需求。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机会和就业前景等方面详细介绍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
2. 培养目标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广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口译技巧的人才。
学生将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掌握国际会议的规范化流程和常用术语,具备快速准确地进行传译和交流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将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不同领域的会议需求。
3. 课程设置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口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等方面。
下面是部分课程的介绍:3.1 口译基础知识•口译理论:介绍口译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口译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声传译:训练学生在同声传译环境下的听译和口译能力,提高反应速度和准确度。
•交替传译:培养学生在交替传译环境下的听译和口译能力,注重准确表达和语言流畅性。
3.2 专业知识•国际关系与外交:介绍国际关系和外交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国际会议的了解和理解能力。
•经济学原理: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培养学生对经济会议的专业知识和术语的掌握能力。
•法律英语:学习国际法和商法领域的基本知识和词汇,提高学生在法律会议中的口译能力。
3.3 实践技能•模拟会议:学生将参与各类模拟会议,进行实际口译训练,锻炼应对不同场景和专业领域的能力。
•实地考察:学生将有机会参观国内外各类会议,并进行现场口译实践,提高应变和适应能力。
•实习机会:学生将有机会到相关机构或企业进行实习,接触真实的会议环境,提升口译实践能力。
4. 就业前景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他们可以选择从事国际组织、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领域的会议口译工作。
具体的就业岗位包括国际会议口译员、外交官、企业高级翻译等。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口译经验分享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口译复习经验分享一入学考试初试的建议:多看经济学人,参考消息,做FT中文网上文章的笔译,积累百科知识复试的建议:多练习一下演讲的复述,因为这也是入学开始几周课程很重要的一部分,材料可以选TED上的视频,还有一些访谈类的节目二什么样的人能考上不是口译做的非常好的人才能进,但是听力要好,双语表达要好,分析综合能力要强。
我说一下我的程度以便大家更形象一点的了解:考上的时候二级差8分没过,所以不是口译牛人,而且到了上外高翻学院没有任何人会说这么不切实际的话,07年开始接触口译,07年11考二级实务差5分;08-09年时断时续的练习,中间有过两个主要的口译工作;09年回家考研,10年在家又考了一次二级实务52雅思7.5:听力8.5阅读8口语8写作6,之后在一家英语培训做了两个月的全英授课老师。
在我看来二级现在比以前是难了,文章更长,语速更快,和真正的工作场合的情况差的也越来越远,这和上外培养译员侧重的理念不太一样。
所以如果要考上外的MI应该更注重自己对语言感觉和双语转换的训练,而不是翻译技巧的训练(做笔记),这里说的双语转换是:源语>deverbalization >传达的message > re-expression> 目标语。
虽然我不牛,但是我非常热爱口译事业,有理科背景,而且心态也不错,所以这是我的一些优势。
希望那些有意从事口译的非英语专业朋友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我也不是英专出身。
但是平时一定要注意B语言的表达能力练习,我的B 语言表达是通过不断地重复看美剧还有参加英语角积累的,不过我相信大家肯定会有更好的方法。
三上外高翻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我可以很自豪的和大家说这里虽然压力很大,但是很充实,很愉快,而且同学相处很融洽也很有学术氛围,有时候还会有很多口译界的专家来讲座。
我自己本科上的是国内最好几所的大学之一,但是我感觉理想中的大学生活第一次是在这里体验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年上外高翻会议口译专业入学考试经验谈(2007-06-08 21:47:51)转载其实4月22号就接到了上外高翻院的电话通知说我被录取了,到现在10天过去了,总算是清醒下来了。
忽然间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在bbw转悠了1年多,从大家的诸多贡献中也学到了不少,所以想借此机会谈一谈今年的考试情况,也算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对各位的回报。
我想从3个方面谈谈今年的入学考试,即报考、笔试、面试。
1. 报考今年报考上外高翻会口专业的人数将近300。
从地域上看,真是五湖四海的都有,虽说大陆考生占了绝大多数,但一些港胞台胞还有国际友人也把目光投向了这个专业。
从报考人员的背景来看,也称得上是“丰富多彩”,有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老师、记者、专职翻译等等。
并且据官方消息称不少人都纷纷放弃了优厚的工作待遇来报考,这份坚定实在是值得钦佩。
另外,有一点需要澄清,社会上传闻报考上外高翻会口专业需要专业八级或上海高口证,这纯属空穴来风。
确切的报考条件是,只需要有学士学位就能报考。
那些正在读本科最后一年的同学也可以报考。
2. 笔试今年的笔试安排在3月27号,笔试分为3部分:综合能力、视译、笔译。
综合能力8:30-11:00,视译12:00-13:30,笔译14:00-16:30。
大家可以看到,笔试要考一天,对体力也是个挑战。
下面说说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
综合能力第一部分考查外语写作(中国考生写英文,外国考生写中文),2个题目选1个,一个是谈是否应该禁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另一个是谈empowerment of women。
字数不少于850词。
第二部分考查名词解释,这些大多都是名人、缩略语、国家首都。
我记得的有IPR、PLO、MDGs、IAEA、IATA、capital of Kenya、capital of Iran、capital of Australia、Hugo Chavez、Tsang Yam Kuen。
这部分大约有40条需要解释的名词。
最后一部分是完形填空,这不是大家通常所做的选择题,而是自己根据上下文填,每个空所填的词数不限制。
这次考的是一篇科菲安南关于打击恐怖主义的讲话,英文的。
视译看起来持续1个半小时,但实际上是分批次进行测试的。
每批学生进入语音室后会被发给一盘磁带,待试音结束后,考生会被发给一篇文章(中文的),考生会有5分钟来通读文章,文章不算太长,大概300字。
然后就开始正式录音,大家要把文章用英文口头翻译出来,并且有时间限制。
这次的文章是关于对经济学家的炒作现象,里面基本没什么专业术语,还是挺照顾考生的。
但是时间给得太短,后来才知道只给了3分钟多一点。
好多考生都反映没有译完,有的甚至还差3、4句。
可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主要还是强调语音、语调、准确性和流畅性。
下午就是考笔译了,2个半小时其实还挺紧张,确实有人没有做完的。
这次的笔译部分一共2篇文章,一篇英文译成汉语,一篇汉语译成英文。
每篇的长度是A4的纸一面再多几行,小四号字。
英文那篇主题是Democracy stirs in the Middle East,是国外杂志Economist3月份的一篇。
怎么说呢,这篇文章的句子理解也不算太难,就是生词有一些,并且还都是关键词。
但是我个人感觉先读一遍了解个大意会缓解一下心理压力,并且有助于把握基调。
汉语那篇是温总理出席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的讲话,其实在考试之前bbw论坛就已经提供了中英双语的版本,请看/bbs/index.php?showtopic=1668所以我要感谢本论坛。
这篇讲话整体都不算很难,就是翻的时候要注意一些表达的准确性,如救灾、减免债务。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时间分配一定要合理,争取在有限时间内做完。
3. 面试大约在笔试结束2、3天过后就接到了高翻电话,确定了面试时间,所有27名入围面试的考生分别被安排在4月15、16两天(有人会问那不是会先考的会透露试题吗,其实大家考的内容都不一样,但难度和形式是一样的,所以很公平)。
如果没有接到电话通知,那就说明不幸落榜了,就要等书面的成绩单,看看问题处在哪里,好对下一年针对改进。
面试是考生一个一个的进到一间小会议室和考官面对面,今年的考官与去年稍稍不同,一共5个:欧盟翻译司老大爷(我估计刚入花甲之年),戴教授,杜教授,上海外办翻译jj,高翻的柴明院长。
换句话说,就是5个考官每次考1个学生。
面试的形式是做复述、问答和即兴演讲,大体分为4个部分:英文讲话用中文复述,中文讲话用英文复述,英文讲话用英文复述,英文即兴演讲。
复述的那3个部分都是考官现场给你讲述一篇文章,然后你再做复述,文章的长度基本上在3到5分钟,考生在听的时候不能做任何笔记只能用大脑记,所以一定要专注。
做复述的时候要镇定,语速要均匀,声音不能弱。
每篇复述完毕后,考官都会问你问题,都是关于文章内容的。
这些文章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层次清楚,逻辑清晰。
做复述的时候要把大意、结构、逻辑放在第一位。
现在我都有了个后遗症,一听到层次清楚的文章就有做复述的冲动。
3个部分的复述完毕后,其中1个考官会拿3个题目,考生随便选一个准备1分钟就开始讲。
总的说来,这次面试复述的文章和即兴演讲题目都是大家了解的话题。
面试过后一个星期接到了高翻的电话录取通知,没有接到通知的考生会在迟些时候接到考官的电话给分析面试失利的原因。
我认为上外高翻会口的工作真的做的十分周到和人性化。
以上就是这次考试的一些情况,就我自己的准备过程来说,我在准备面试方面也是借鉴了去年考入的lwcy姐姐的经验,训练了一些discovery的碟子,还有就是网上一些关于讲话的听力材料也还挺好。
对于笔试,我还有时看看Economist、Latimes这样的权威网站,熟悉一下发生的一些大事和英文表达。
我个人觉得新浪的国际专题也值得一看,虽然是中文,但很全面,看的效率也挺高。
自己平时也试着翻译一些文章,有条件还可以和权威的译文参照一下,以提高笔译能力。
准备那些名词解释的时候我看了看缩略语归纳。
写作平时也练练笔,基本上都写议论文,写的时候要注意文章的主题鲜明、结构清楚、逻辑清晰。
对于视译,找些中文段子练,训练自己的反应能力和表达的流畅性。
对于即兴演讲,我也是多练,但也一定要注意主题、结构、逻辑,以及说话的语速均匀、吐字清晰。
这些就是这次考试以及我的准备的概况,回顾这1年来,自己真是经历了从去年的面试淘汰之悲,到今年面试过后之忧,再到接到电话通知之喜。
虽然自己被录取,但这还只是第一步,1年后有中期考核,通过不了还要淘汰,通过了还有2年毕业考核,过不了还是要被淘汰,所以自己进去了还要更加努力。
正如中山先生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P.S. Findjia网友说的没错,bbw论坛有3位朋友这次都被录取了,大家也都认识。
希望和大家继续交流。
没办法,被findjia卖了,我也来发几句。
关于报考、笔试和面试,情况大体和s-practicer说的一样,稍微补充一点。
笔试第二部分名词解释中我记得的还有UNICEF、Dafur、HK新特首的英文名等,其它的实在记不住了。
视译的时候我所在的语音室只给了3分钟左右的准备时间,而且是不允许在纸上做任何记录的。
关于笔译,英文那篇是Economist上当月的一篇,考前刚刚出版的,不可能有人提前看过;中文那篇考前我也没有看过。
大家平时还是以提高能力为主,不要寄希望于运气。
进入面试的二七个人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英语系硕士生为主,还有全职译员、电视台主持人、新东方老师,甚至还有上外的副教授和来自香港台湾及国外的考生,本科生也有但不多。
我在面试的时候有6名考官,除了s-practicer说的5位之外还有一位年纪稍大的上海外办jj。
每位考生面试时间1小时左右,可以说水平潜力在1小时之内都得到了充分测试。
我认为面对一堆考官保持沉着冷静不紧张也是测试内容之一,因为这也是译员必不可少的素质。
至于考试准备,我没有花多少时间,也没有专门针对这个考试做太多练习,只是平时一直坚持做些口笔译的练习。
但是我要特别感谢s-practicer在考前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解考试形式和注意事项!我还要特别感谢Donna,谢谢你的鼓励和支持!这里是上外高翻的杜蕴德老师(AIIC会员)为布什清华演讲做的一段同传,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他的中文。
(前面一半是杜蕴德做的,后一半是一个中国译员,个人以为他在用词、节奏和现场把握能力上稍逊于杜蕴德)/course/czwyjx/av/speeches/real/bush222.rmPS.上外高翻的院长是柴明颎(jiong三声,火光的意思)很高兴能成为这个论坛又一个进入高翻学习的人。
一直很感谢论坛给我提供了很多关于口译的讯息,以及训练口译的方法。
口译的圈子的确很小,因此能有这样exclusive的渠道和前辈们交流想法,让我感到很荣幸。
今年上外的笔译考试十分出人意料,并没有像去年一样选几篇领导人的文章作为翻译试题,而是选择了十道中文段落翻译,十道英文段落翻译以及一篇英译汉。
现在还记得其中有要求翻译"依葫芦画瓢"这样的短语。
可见平时积累中文成语的重要性。
翻译总体来说题量很大,几乎来不及完全翻译完整,而且颇具难度。
我想可以提醒大家不要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把精力完全放在政治题材的文章。
出题的老师十分聪明,会避开所谓的"重点"和"热点"。
大家千万不要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押题上面。
推荐大家购买"英语文摘",上面的文章全部取自美国各大报刊,并且有相对应的译文,平时训练的话也可以有标准参照。
上午的综合能力考试作文好像是三选一,有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危害的,几乎全部是和重大国际问题相联系。
字数在八百字左右。
这么多格子要一一填满,就不能信手涂鸦,论据一定要solid。
从去年九月份开始,我就在一直读economist,每一期都不会漏掉。
由于economist是时效性很强的新闻周刊,所以我一般不读过刊。
当时我在淘宝网站中买了电子版的economist,然后用打印机把文章一篇篇打印下来,虽然这样做有点费事,但是完全值得。
打印的文章可以用荧光笔勾画,学习其中的短语词汇一目了然。
这要比买脏兮兮的过刊要好很多。
综合能力另一部分是填空,是一篇关于联合国作用和历史的文章。
以前几位网友都有介绍,就不再重复。
只是今年在填空后面加了中文续写,要求大家在侧重英语的同时,兼顾中文写作。
最后一部分的题目出得最绝,给出二十个词,让你选择其中的十个进行英文解释,然后造句。
很多人考完以后,都觉得败在这道貌似最简单的题目上了。
其实,这里面大部分词汇都是出自economist,大家完全不用花精力去背GRE词汇,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中午还进行了一项视译考试,文章是讲大家对于英语学习急功近利,过于狂热的事情,给的时间十分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