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
社会管理的现状及其创新

( 江水 利水 电专 科学 校 , 江 浙 浙
【 8
改革开放 以来, 国社会 管理水平显著提 升 , 我 但在社会转型期 , 其面临着理 念、 制度和模式创新的不足
以及民众参与度低的 窘境。 应积极更新社会管理理念 , 转变社会 治理模式 , 完善社会管理机制 , 强化社
一
避 免 发生 由人 民 内部 矛 盾 引发 的群 体性 事 件 。三是
要树 立 积极 的服 务 理念 。社会 管 理 的过 程 说
建立健全权益保障机制 。要努力缩小城 乡和地 区间 基 本公 共 服务 差距 ,着力 建 立 健全 城镇 和农 村 居 民 在 医疗 、 养老 、 教育 和就业等方面的保 障制度体 系 ,
普 遍 存在 发 育不 良的问题 ,导致 其不 能 有效 表 达 民 众 的利 益 ,使得 民众 参与 社 会管 理 缺乏 有 效 的 中介
与平 台 。
的主客体关 系缺乏科学认识 , 仅把 “ 以人为本 ” 当做
口号 , 把 社 会 管 理看 作 是 “ ” “ 的领 导 和管 仅 官 对 民” 理, 因而 片 面强 调 “ 治 ” “ 管 ” 干群 之 间缺 乏有 整 和 监 , 效 沟 通 和交 流 。 由此 导致 作 为 “ 理对 象 ” 管 的社 会 成
行政命令手段 , 依靠 自 上而下的行政干预来实现。个 别 地 方过 分 迷信 权 力 的作 用 ,习惯 于 以高压 的手 段
处 理 社会 突发事 件 , 果 不仅 难 以化 解 矛盾 和 问题 , 结 反 而 导致 矛 盾 和 问题 的进 一 步激 化 ,造 成一 些 地方
盾并未得到根本性遏制。其突出表现是 : 非法集资 、 非法经营销售假 冒伪劣商品等现象没有根除 ;重大
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价值

以及 稳 定 和 谐 的社会 局 面是 实 现 经 济 社 会 科 学 发 展 的 重 要 保 障 , 是 加 强 和 创 新 社 会 管 理 的 基 本 目标 和
重 要 使命 。
了当前 中国经 济社 会 发展 中的 冲突 现状 与矛 盾 结构 ,
其 结 论 来 源 于 对 大 量 统 计 数 据 的 整 理 和 分 析 , 有 较 具
下 , 国产 生 了一 系列 的结 构 性社 会 矛 盾 , 成 了一 中 形 系 列 的 根 本 性 社 会 问 题 。 比较 突 出 的 有 : 市 场 化 改 革 和 市 场经 济 发 展 中就 业 问 题 突 出且 严 重 。 就 业 问 题 是 最 大 的 民生 问题 , 关 系 到 经 济 社 是 会 持 续 发 展 的 重 要 问题 , 是 影 响 到 社 会 稳 定 和 谐 的 也 经 济 飞 速 发 展 , 展 速 度 惊 人 , 展 势 头 强 劲 , 我 国 发 发 但
人 为 本 的 执 政 发 展 理 念 ,妥 善 解 决 和 科 学 处 理 改 革
形 势
市场 经 济 改 革 取得 政 治 、 济 、 化 和社 会 建 设 经 文 巨 大 成 绩 的 同 时 , 使 中 国 进 入 了 经 济 社 会 的转 型 和 也
变 革期 , 会 问题 反 复显 现 、 会 矛 盾逐 步 增多 、 会 社 社 社
范 社 会 基 本 秩 序 的 执 政 勇 气 ,是 经 济 社 会 转 型 期 科
学发 展 思 想 、 念 和 思维 的全新 阐释 。安定 有 序 的社 理 会 秩 序 、 熟 理 性 的 社 会 结 构 、 范 顺 畅 的 社 会 关 系 成 规
间 的 矛 盾 ; 治 行 政 体 制 方 面 的 矛 盾 ; 革 的 社 会 期 政 改 待 与 改 革 进 程 之 间 的 矛 盾 ; 理 理 念 与 现 代 化 发 展 之 治 间 的 矛 盾 ” 以 上 的列 举 基 本 上 正 确 反 映 和 高 度 概 括 。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管理的创新

结构转型与制度创新——浅谈当前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管理的创新有学者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已经从一个“整体性的社会”转变为一个“多样化的社会”。
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阶层结构为“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相对比较单一。
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他们之间的利益是高度趋同的,基本不存在根本性的冲突。
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纷纷出现,社会阶层结构由简单化到多元化,由封闭转向开放,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已基本形成。
新的社会阶层与传统社会阶层之间,新的社会阶层内部由于利益获取模式的不同往往会发生各种冲突与纠纷,这些冲突与纠纷极易引发社会问题。
社会管理是一种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的动态更加活跃,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带来空前的社会变革,各类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浮出水面,近年来社会的发展跨越了温饱,实现了小康。
但是,在老百姓吃饱穿暖的同时,对政府的意见也不断增多,社会诉求在提高,群众愿望在升级;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多样多发,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流动人口大幅增加,既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也给社会管理带来巨大压力;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但刑事犯罪居高不下,公共安全事故频发,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突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快速发展,但管理服务问题突出;互联网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也给社会管理带来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等。
面对社会领域复杂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过去的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已难以完全适应。
没有社会的稳定,就不可能有社会的繁荣发展。
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迫切需要社会管理的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社会转型期推进我国政府文化管理创新的路径探索

社会转型期推进我国政府文化管理创新的路径探索摘要:我国正处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而深刻变革的转型期。
我国政府本来就有的文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在当下的新时代和新环境之下,已经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
现今,我国政府文化管理应该是一种引导式的管理,以管理观念创新带动文化理念创新,在包涵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机制三个方面中,培植出我国政府文化管理的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体系。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文化管理;管理创新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050-02当前,我国正处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而深刻变革的转型期。
转型期的到来是跟随着创新发展而应运而生的,只有创新才能为转型期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也只有创新才是转型期发展的生命之源。
在转型期中,我国政府在文化管理当中起的作用应该是一种宏观式的、引导式作用,以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代替陈旧的管理思想,以一种崭新管理体制代替陈旧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坚持不懈地发展,我国政府文化管理的进程才不至于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一、社会转型期推进我国政府文化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从国际的角度来观察,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处在大发展的变革期当中,单极世界格局在悄然发生改变,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文化思想、科学技术的多样化、大融合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文化的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占的比例、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高、越来越大,各国在保持自己国家的文化独特性、安全性的要求变得愈发急迫,同样的,我国在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和保护我国中华文化独特性方面的要求也更加急切。
从我国国内角度观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1]。
转型期社会管理创新的问题与消解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 珠海市行政学院 赧
2 1 第 期 01 4 年
转变为 “ 社会人 ”,社会 结构 的转变对 社会 管理 灵 问题 。但新 时期我 国社会 组织管理仍面 临着社
带来不少难题 。其 中最突 出的问题是在政府和分散 会 管理 主体 身份 的合 法性缺 失、生存 空间狭 小、 的“ 社会人”之 间,原有 的单位 组织管理 网络被弱 社会组 织形态衔接 转换 的复杂 性、社会 弱势群体 化,而新 的社 区管理 网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 来,以 阶层 自治组 织培 育等 问题 。与强政府相 比,发 育 至于在部分 地 区和某 些环节 出现 了管理缺 失的现 迟滞 的社会 组 织仍然 无法有效克服 政府失灵和 市
迫 的现 实课题 。
社会 转型与体 制转轨交 织在 一起 ,使 中国社会 转
型呈现 异常复杂 的局面 。特 别是 在市场化 的进程
一
、
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 中国几千年积累起来 的文明美德 几乎被冲 击 得 荡然 无存 ,社会 对道德 约束 的底 线被 击穿 了。
从 社 会 变 迁 的 角度 看 , 中 国社 会 已进入 快 如果道德 约束力下降 了、撕 裂了,再多法规可 能 速转型 的新 阶段。在这个 阶段 ,是 一个 “ 黄金发 都不 能解 决 问题 。 因此 ,经 济转轨和社 会转型 的
个 平均 主义盛行 的 国家 ,转变为贫富差距现象严 政府 的干预 由 “ 有形”变为 “ 无形”。由于政府 重、基尼系数大大超过 国际警戒线 的国家。20 年 在社会 管理 中仍处于主导地位 ,并直接从 事大量 08
下半年,亚洲开发银行公布 的 《 亚洲的分配不均》
微 观而具体 的社会管理 活动。政府疲 于应 付各种
(创新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改革的新任务

(创新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改革的新任务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改革的新任务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等均已经和正于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权力高度集中、政府统管壹切的社会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现实要求。
这也是大量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的壹个重要原因。
因此,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理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构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既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重要前沿课题,也是人们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
有鉴于此,本报理论版今天于“前沿关注”专栏刊发有关专家的文章,对这壹问题进行阐述。
——编者社会管理通常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于内的社会管理主体于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领域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权力高度集中、政府统管壹切的社会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然而,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仍难以适应快速而深刻的社会变迁的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观念,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壹个突出特点,就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政治保持总体稳定、社会问题多发凸显。
社会问题多发凸显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壹个重要因素就是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而深刻的变化。
这就迫切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面临壹些重大变化的挑战。
壹是阶层结构的变化。
原有的利益分化较小的、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干部和知识分子组成的简单阶层结构,已经转化成利益分化较大的、由许多不同利益群体组成的复杂阶层结构。
社会转型期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着力点

理主体多元化 。要强调公 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到社 会管理 中去 , 注重公 民社会的 自我建设和发展 , 给 予 民众 自我治理 、 自我控制的权利 和空间; 要注重
社 会管 理 的信息 化 , 各级 政府 应该 充分 利 用 各种 先
范。因此 , 要依据《 行政许可法 》 对 涉及 行政 审 ,
政治与公共 管理
不高 , 责任心不强等问题。电子政府是政府管理方
滋 长蔓延 而且越 来越 严重 , 因之 一是 与监 督 机制 原
式的深刻革命 。它不仅是政府对信息技术 利用 的
简单 问题 , 本质上是政府管理对服务方式的深刻革
命 。根本 目的是利 用 网络 技术 全 面 再 造 政 府 和革
制 约
批 的 法 律 、 规 、 章 进 行 全 面 清 理 , 经 济 性 法 规 对 事 务 实 行 原 则 自由 、 外 审 批 , 社 会 性 事 务 实 例 对
行最 小限度保 留 , 最大 限度 减少 审批核 准事项 ,
对需 要精 简 的行 政 审批 事项 进 行 合理 界定 , 不
进的信息技术 , 以电子政务为平台, 通过构建完善 便捷的信息化管理平 台 , 更好地服 务于公众 ; 在社 会管理信息化进程 中, 宜疏不宜堵。第 三, 要加快
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政府 的职能是掌舵 而不是划桨 , 政府必须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 为, 政
府 的职能必 须转 向宏 观 调节 、 场 监 督 、 会 管 理 市 社
极传统文化 的影响, 有些政府和官员在履行社会管
理职能时 , 其价值取向不是从公民本位 、 社会本位 、
权 益本位 的理 念 出发 , 是 从 官 本位 、 家本 位 和 而 国
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

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以及公民意识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这种社会转型给社会治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适应和改革。
首先,社会结构的变化是社会转型的重要表现之一。
传统的社会结构以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为主,而现在,城市中不断涌入的农村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等,使城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城市中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也在不断涌现。
这样的社会结构变化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社会治理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和保障各个社会群体的权益。
对于农村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社会治理应该关注他们的身份问题、居住条件、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服务。
对于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应该加强对他们的权益保护和适当引导,确保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其次,价值观念的变化也是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变化,对于权威的质疑和解构也不断增加。
这种多元的价值观念使社会治理需要更加灵活和开放,不能再以统一的标准来对待和管理不同的个体。
在社会治理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和容纳不同的价值观念。
这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
首先,政府应该做好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来源,鼓励公民从多个角度了解问题和形成意见。
其次,社会组织和媒体也应该加强多元声音的表达和传播,推动公众的参与和讨论。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注重培养公民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精神,使其具备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最后,公民意识的觉醒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开始关注个人权益和公共事务,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管理和决策。
这种公民主体性和社会参与度的提高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社会治理中,重要的一点是要激发公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这需要我们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的机制和渠道。
转型期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创新路径选择

体 。单 纯依 赖政 府处 理 所有 社会 管 理事 务 ,不 可能
实 现社会 管 理 目标 ,甚 至 可能会 加 剧社 会 矛盾 而 出
1 3
■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现相 反 的效 果 。在后 面 这一点 上 ,2 0 0 8 年; 川 地 震
的理 念 。各个 领域 要采 用不 同的方法 和途 径 ,具 体
一
理 和公 共服 务发 展相对 滞后 , 不能 满足 公 众的基本 需
求。
,
社会 结构 的 中下层 在逐 步 缩小 ,农 业 劳 动者 不
断 向其 他 社会 阶层流 动 ,同时 商业 服 务业 人员 和 产
业 工人 阶层也 在 分化 之 中 ;第 二 ,社 会 中间 阶层 已 经 开始 出现 ,并 且正 在 不断 壮 大 。社会 上 的 大部 分 成 员处 在 中等 和 中上 层 ,只有少 数 人处 于 高层 和较
社 会 流 动机 制 已经 出现 ,并正 在 逐渐 取代 传 统 的流 动机制 。 中国 的社会 转 型 ,由于经 济 体制 改革 以及工 业 化 和 城市 化 的推 动 ,在 社会 结 构 的转 变过 程 中部 分
题 和社 会事 务 的方 面看 ,还存 在一 些 明显 的缺 陷甚
至 是 空 白地带 。对 于社 会 组织 的管 理 ,没 有专 门的 法律 来 赋予 社 会组 织 明确 的权 利义 务 ,必 然导 致社 会组 织 的活 动 开展受 到 极 大 的限制 ,从 而也 就 约束 和 限制 了社 会 组织 在社 会管 理 过程 中本 来可 以发挥 的积极作用 。 三是社 会 管理 主体 单 一 ,社 会 各 方力 量参 与 不
群 体 的利 益受 到 了损 害 ,从 而 出现 了非均 衡 发展 的 态 势 ,因此 ,中国 的社会 转 型 又具 有着 高 度 复杂性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路径选择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路径选择【摘要】在新时代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迫在眉睫。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在通过背景介绍和问题提出引出文章主题。
正文部分分析了新时代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揭示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创新的意义,并提出了创新路径选择的原则,包括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促进社会自治组织发展以及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结论部分强调了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为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提供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新时代、问题、政府职能、基层社会治理、社会自治组织、机制完善、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社会治理体制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
在新时代下,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从传统的经济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社会结构和社会需求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治理体制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传统的治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我们需要对社会治理体制进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不断探索创新,加强改革,完善制度,才能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础,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
对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将直接影响到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
1.2 问题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变化,人口老龄化和城乡发展差距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边界模糊性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浅议新时期创新社会管理的加强

浅议新时期创新社会管理的加强摘要:社会管理是维系人类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要求,我国的社会管理职能一直以来都没有被深入理解,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基数庞大,相对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管理应该承担更加艰巨的任务,本文将针对我国当前社会管理的现状,从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浅议新时期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设与加强。
关键词:社会管理基本国情创新加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等等得以迅速发展,社会组织的结构域形式、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彻底性的改变,社会问题与矛盾日益尖锐,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为了解决这一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我们务必要加强和创新我国的社会管理。
本文将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进行简要阐述,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见解和思路。
一、我国社会管理的发展以及问题(一)我国社会管理的发展自我国建国以来,社会管理体系随着管理体制的演变经历了大致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1949年到1978年,属于传统社会管理体制的巩固和发展阶段,各级政府是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社会秩序的运行是依靠严谨的社会管控来实现的,平均主义以及计划经济限制了个人发展的积极性,严格制约了社会创造力;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背景下的1978年到1992年,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逐步被瓦解,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施改革开放的工作重心,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政府的社会管理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影响,人民公社为代表的全能政府管理体制不复存在;第三阶段是1992年到2002年,此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市场逐步完善,为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国际社会风雨突变,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所有制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城市社区建设逐步完善,村民自治也进入看规范化管理,民间的自发组织管理也得到了合法依据,不过政府反而被淡化,失去了一部分自身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责。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摘要]在加快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根据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理论的要求,文章阐述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内涵;联系实际分析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方向;重点论述法治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保障,法治要求在立法方面要建立更加严谨规范的法律制度体系,在司法和执法方面要做到公平严格有序,政府组织与全体社会成员要增强法律意识,不断强化权利监督与救济。
从而,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
[关键词]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法律在当代我国加快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步伐的背景下,全面构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局面,才能有效地调和社会利益关系、规制社会行为、处理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公正、有效降低与控制社会风险,从而实现我国社会的全面和谐有序稳定,因此就需要积极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内涵(一)关于社会管理众所周知,社会管理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管理活动。
所谓社会管理,它是当代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必要构成部分,也就是对人的管理活动。
然而,当代的社会管理活动又不只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它还涵盖了其他社会主体以及社会的自我管理活动。
通常来说,当代的社会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政府的社会管理活动;二是社会的自我管理活动和社会自治管理活动。
总的来说,当代的社会管理是以政府管理与协调为先导、非政府组织参与管理为桥梁、社会基层组织自治为基石以及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
(二)关于社会管理创新所谓社会管理创新,指的是在当前社会管理背景下,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全面使用已有的条件,按照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社会的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按照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以及社会管理的有关价值标准与科学理念,积极探索并实施新的社会管理规范、理论、科技、方法和机制等内容,对固有管理模式及对应的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着力构建科学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从而实现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宏伟目标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实施的动态过程。
创新社会管理 努力实现社会转型期的平稳和谐

2 年 l o 第o l 期 2
snaT ccne 篙 ied盏 e
mtsc eRa ner eh
2 1 0N 0 l 0 2.
di 0 36 /.s .0 0—79 . 0 2 1 .4 o:1 .9 9 ji n 10 s 6 5 2 1. 00 4
创新 社会管理 努 力实现 社会转型期 的平稳和谐
体制改革再创新 的经验 ,对创新 社会 管理的理论研 究和 实践探 索具有 重大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 关键词 :创新 ;社会 管理 ;发展模 式 ;社会 转型 ;平稳和谐 ;广 东省 中图分类号 :C 1— :F 0 9 0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 0—79 (0 2 O一 13— 5 6 5 2 1 )1 0 9 0
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管理创新

广东省肇庆市第六中学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各组气体中,在通常状况下能共存,并且都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SO2、H2S、Cl2 B.SO2、O2、NH3C.SO2、CO2、O2 D.HCl、H2S、HI参考答案:C2.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Al3++3OH-===Al(OH)3↓B. 用NaOH溶液溶解Al2O3:Al2O3+6OH-===2[Al(OH)4]-+H2OC. 铝片碱洗时常有气泡:2Al+4OH-===2[Al(OH)4]-+H2↑D.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水玻璃”中:CO2 +SiO32-+H2O=CO32-+H2SiO3↓参考答案:D【详解】A.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故A错误;B.反应前后原子不守恒,故B错误;C. 铝片碱洗时常有气泡,反应前后原子不守恒,方程式为:2Al+2OH-+2H2O=AlO2-+3H2↑,故C错误;D.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水玻璃”中,CO2与硅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硅酸,故D正确;故选D。
【点睛】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方法:“一看”电荷是否守恒:在离子方程式中,两边的电荷数及原子数必须守恒;“二看”拆分是否恰当:在离子方程式中,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拆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不能拆分,要写成化学式;“三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离子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必须是客观事实相吻合。
3. 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OH-+H+=H2OB. 澄清石灰水与醋酸溶液反应:Ca(OH)2+2CH3COOH=Ca2++2CH3COO-+2H2O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D. 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盐酸:2H++CO32-=H2O+CO2↑参考答案:A点睛: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
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

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在不断变革和转型,这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决定了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效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首先,经济的转型对社会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这种转型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在资源配置和社会保障方面起着主导作用,社会治理也以政府为核心。
但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市场的作用不断扩大,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新的调整。
这使得社会治理需要更多的参与者和多元化的决策,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
其次,社会的价值观念转变也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传统社会中,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相对固定,社会治理主要是依靠传统文化和道德约束来维持秩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个体主义、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兴起,要求社会治理更加关注个体权益和多元化需求。
这也意味着社会治理需要更加灵活和包容,以应对多元化社会的挑战。
此外,科技的快速发展也改变了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手段。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自由和快捷,人们的参与度大大提高。
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让个体的声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表达。
这对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也让社会治理需要更加注重信息的流通和民众的参与。
政府和社会组织需要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以更好地与市民沟通和互动,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
然而,社会转型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增加。
在转型过程中,失业、贫困、医疗问题等社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这要求社会治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其次,而随着社会的转型,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增加了,治理日趋复杂。
当代中国社会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当代中国社会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当代中国社会在不断变化,如今已经进入了社会转型期,社会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成为了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
中国拥有着广阔的土地、众多的人口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
然而,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社会面临了多重挑战,社会结构和发展模式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创新。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当代中国的社会体制改革与创新。
一、政治方面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改革和进步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代中国的政治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2018年年初,中国实施了深刻的国家机构改革,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次里程碑事件。
重组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取消并入他机构,重新建立新的机构,以目标为导向进行各部门的协作,促进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
此外,在改革中进一步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地位。
2. 反腐败斗争:为了打击腐败,中国启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反腐斗争。
中国从中央纪委推行巡视制度,不只是限制最高层,其政策措施全方位覆盖到了基层。
这一反腐斗争的强烈意志和坚定决心,在全国形成了一种很强烈的道德压力,不仅为中国的政局稳定奠定基础,也提高了中国政治的道德水平。
3. 全球化的推动者: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权利和影响力不断增长。
中国倡导平等互相尊重、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普惠共享的全球化理念,同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同时,中国与各种世界性组织的合作关系也随之增强,成为推进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二、经济方面经济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
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结构失衡:中国经济依赖重工业,而轻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这导致中国经济结构失衡。
因此,政府要加强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发展尖端技术,鼓励政府和企业加强对轻工业和服务业的投资,加速转型升级。
2. 贫富差距加大: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中国贫富差距也逐渐加大。
谈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途径

谈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途径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政府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都与政府改革不到位、政府改革滞后相关。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已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和在此基础上的社会稳定无论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是建设和谐社会,都对政府转型提出了相当迫切的要求。
因此,“十二五”时期,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出来,成为深化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1.新时期管理创新的内容与意义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政府管理主要包括战略管理、政策管理、资源管理和项目管理。
与之相对应,我认为,政府管理创新能力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战略规划能力、公共政策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因此,管理创新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战略规划能力。
战略规划能力是指管理者和组织者通过思考,在衡量影响组织未来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为组织创设目标、前进方向、焦点和一致性的能力。
战略规划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政府等公共部门长远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到公共部门能否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更大的绩效,甚至还影响到公共部门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公正性。
1.2公共政策能力。
公共政策能力不强,缺乏操作性,是我国许多政府部门的通病。
这表现在:政府部门缺乏根据自身实际来制定的领导者,战略规划制定出来以后,领导者往往出于尽早看到战略实施效果的迫切愿望而匆匆上马,甚至认为制定实施计划是在浪费时间或延误战机;一些政府部门好大喜功,不结合自身资源状况来制定政策,不切实际,根本无法分步实施;公共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的方法,往往凭借管理者的主观臆断和历史经验,而很少运用科学的量化的标准。
1.3资源管理能力。
资源管理能力是指政府部门获取、配置并有效使用管理创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能力。
每个公共组织至少都应该拥有四种可能实现预期目标的硬性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技术资源,除此之外,还应该拥有必要的软性资源,包括信息、制度以及公众的认同和支持等。
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十大挑战

一
、
如 何 转 变社 会 管理 的基 本 理 念 , 为社 会 管理 创 新提 供 基 础 和 先 导
思维决 定行 动 , 理念 决定 态度 。“ 任 何 变革都 从 理 念 或者 价 值 层 面开 始 , 同样 , 任 何不 适 应都 是 从 理 念 层 面或者 价值 层 面开 始 的。 ” Ⅲ不 同 的社会 管理 理念 有不 同 的决策 和行 为 , 从 而有 不 同 的社会 效 果 。社 会 管 理创新 是 一个艰 巨复杂 的社 会 系统 工 程 , 只有对 什 么是社 会管 理 , 为什 么要加 强和 创新 社会 管 理 , 以
发 轫于 3 5 年 前 的改革 开放 , 使 我 国开始 了一场 波 澜 壮 阔 、 快 速激 变 的社 会 转 型 。这 一社 会 转 型 , 不 仅 出现 了长 时 间的经 济持 续 快 速 增 长 , 而且 出 现 了全 面 性 的 结 构变 迁 和 社 会 进 步 。这种 空前 的 社会 变 革, 在 给我 国经济 社会 发展 带来 巨大活力 的同时 , 也带 来这 样那 样 的社会 问题 , 而且 由这 些社 会 问题 所 引
四如何在抓好顶层设计的同时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社会管理模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考虑和部署既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各个地方因地制宜大胆试验创设具有不同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转型期我 国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十大挑战
肖文 涛 , 谢 淑珍
( 1 . 福 建 行 政 学 院 应 急 管 理 培 训 中心 ,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1 ; 2 . 福建师范大学 公 共管理学院 ,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7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
本文分析了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要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培育和规范公民社会组织,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
标签:转型期;社会管理;改革;创新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从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结构过渡,并且我国的社会转型表现为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同时进行,在此情况下,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有助于整合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只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秩序相协调的社会秩序。
”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的现状
1、社会管理主体由单一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就是政府和政府授权的公共部门,但由于公共政策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以及寻租与腐败等原因,政府存在“失灵”现象,实际上政府根本不可能解决全部的社会问题。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管理主体由政府单一主体向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公民等多方参与的多元化发展,呈现出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模式。
社会中介组织,非盈利组织等社会组织得到良好发展,并不断参与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
2、社会管理内容不断丰富
在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进程中,社会管理内容逐步丰富,突出表现在对农村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的初步建立,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了全民的医疗保障;再有,每次公共危机过后我国政府部门都积极反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安全事故以及灾后重建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3、社会管理目标由维护社会稳定向促进社会和谐转变
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管理的目标就是尽快恢复社会秩序,把社会民众组织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
改革开放以来,一段时期内,我们主要是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来调整社会管理体制,其直接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由“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调整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调整为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4、公民社会发展相对缓慢
成熟发达的公民社会是社会管理所需要的社会基础,“中国公民社会正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而迅速崛起,并且对中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日益重大的影响”[1],而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公民社会的现状不能为社会管理提供必要的社会基础,极大的限制了在社会的自主、自治和自理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基本管理。
二、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
从根本上说,社会管理的目标是要实现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协调与整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机制层面上的各项创新工作都应围绕着这一目标来进行。
我国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仍存留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强政府,弱社会”的静态社会管理体制,政府“全能型管理模式”尚未完全退化,实际上政府是有所能有所不能的。
同时,政府管理人员不愿放权给市场和社会,减缓了新体制的建立。
2、社会管理理念落后
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社会管理理念逐步提升的过程。
在现行社会管理中,使用行政手段偏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相对不足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总是习惯于从满足政府自身管理的便利和自上而下的内部控制需求出发,常常采用行政强制力,造成管制有余而服务不足,很难形成服务理念,从社会本位出发来满足社会和公民的多样需求。
习惯于包揽一切社会事务的理念和做法,过多地承担社会管理的生产者角色,而弱化作为安排者和监管者的角色。
3、社会管理方式单一、落后
在社会结构整体转型时期,政府虽然加大了社会管理力度,但并未彻底摆脱原有的管理套路和方法,政府更多地是采用行政专制和经济处罚的手段,还是习惯于会议贯彻、文件部署、审批把关、执法检查等行政手段。
政府对社会管理以“单位”为依托,并以条块结合的方式对单位进行管理,主要依靠管制化的行政手段和简单地惩治处罚手段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三、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1、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这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举措
体制改革即变“强政府,弱社会”为“小政府,大社会”;政府的职能不是“划桨”而是“掌舵”、“服务”。
加快政府体制改革,理清政府的职能定位,强化政府规则制定和监管的“掌舵”功能,解决好管什么和怎样管的问题,科学设置政府社会管理机构、划分政府社会管理部门的权限,避免出现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走向“总
揽一切”或“过度退让”两个极端。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涉及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区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包括多层级、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2、转变政府职能,这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环节
政府是掌握和行使公权力的行政机关,在社会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尤其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政府要按照“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加快职能转变,调整社会管理的行为边界,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重点向社会提供基础性、普惠性和全局性的公共服务。
这就要求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界定政府主导社会管理的宏观职能。
[2]政府要善于通过法律和政策手段对社会进行宏观管理,尽快改变社会管理法制化严重滞后的局面。
政府要逐步放松对社会经济事务和公民私人事务的管制,更多地让公民和社会民间组织进行自我管理。
政府管理必须强化规则的制定和监管,而不是直接干预市场,不是与民争利。
3、培育和规范公民社会组织,这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
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期,社会成员日渐从原来高度整合的单位中分化出来,形成多元的利益群体,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组织来进行整合,同时,公民社会组织也是监督政府,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各级政府应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对于不同類别的社会组织,制定不同的法律和法规,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
培育和发展各类公民社会组织,使各类公民社会组织成为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合作力量,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
面对转型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认识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对于协调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重要意义。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能够使我们的党更好地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助于整合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