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中国城镇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城镇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城镇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途径。

随着中国人口的逐渐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那么,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一、中国城镇化的现状1.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19年底,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从不到10%上升到了60.6%。

其中,1997年后城镇化进程加速,不仅城镇人口比重快速提高,而且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2.城镇化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尽管城镇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

一些发达的城市与地区城镇化率接近甚至超过了100%,而一些相对较为欠发达的地区则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3.户籍制度困扰农村流入城镇人口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户籍制度成为限制农村流入城镇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户籍迁移困难,农村人口往往难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教育、社保等福利,制约了城镇化的进程。

4.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也日益旺盛。

特别是交通运输、电力、居民社区、环境治理等方面,对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城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1.城镇化进程将持续推进未来,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将持续加速推进。

特别是在城市化和城市群化的浪潮中,中国城镇化将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加速推进,成为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2.城市化与乡村振兴将同步进行未来,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将同步进行。

随着乡村人口逐渐减少和经济转型,传统农村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将更注重“城乡融合”,将城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城市化与乡村振兴”的双重战略。

3.城镇化因地制宜发展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将逐步改变。

不再仅仅是以单向“城市化”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而是将更加注重地方发展的特色,实行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推动城乡发展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一、背景介绍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问题分析⒈城镇化进程不平衡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城镇化进程较快,而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不平衡的发展现象,加剧了地区间的差距,同时也限制了城镇化进程的整体发展。

⒉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一些地方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给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⒊土地利用不合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地方存在大量闲置土地,而一些城市却面临土地供给紧张的情况。

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也限制了城镇化进程的发展。

⒋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

例如,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

这些问题既是城镇化建设的难题,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短板。

三、对策建议⒈加快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对于相对滞后的地区和行业,应加大对其城镇化进程的支持力度。

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等措施,促进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⒉优化城镇化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城镇化规划和城市建设中。

加强治理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推动城镇化建设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⒋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增加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附件:本文档附件为相关数据统计表格和调研报告。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同名13848)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同名13848)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2年11月13日编者按: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始终以两倍于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步伐高速发展。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否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明晰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背景链接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这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非均衡道路;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非规整道路;是以抑制农村、农业、农民的经济利益来支持城市发展,导致不能兼顾效率和公平的非协调道路;是片面追求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而以生态环境损失为代价的非持续道路;是以生产要素的高投入,而不是投入少、产值高,依靠科技拉动经济增长的非集约道路。

传统的城市化存在着诸多弊端,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必须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关于《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该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担任主编,组织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研究成果。

这是继2009年之后专门研究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第四部年度报告。

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的非同步投资与消费失衡: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数,尤其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达到95%以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了8.7个百分点;而同期的消费贡献率只有45.4%,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点数只有4.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40.6%,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也出现了负值。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中,一直存在着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发展问题。

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和战略

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和战略

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和战略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密度不断增加,城市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城市化具有很多优势,如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等。

但城市化也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城市化不均衡、环境恶化等。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和战略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城市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的过程。

城市化发展的路径有以下几个阶段:1.初期阶段这个阶段基本上是农民向城市迁移的阶段,城市形态还比较原始,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水平都不高。

城市经济主要以小商贸和手工业为主,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也比较落后,通常只有一些必要的设备和服务。

2.快速扩张阶段这个阶段是城市化的快速增长阶段,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得到了空前的迅速扩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化速度越快,城市化阶段也就越短,这个阶段通常有5到10年的时间。

快速扩张阶段的城市,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户籍管理混乱等。

3.调整阶段这个阶段的城市,已经完成了城市化的扩张期,开始进入了调整期。

调整期的城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发展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新领域。

这个阶段的城市,有较强的政府规划和管理能力,能够维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的城市,已经成为大城市,城市经济繁荣、人口密集、城市规模庞大。

城市作为国家的行政、文化和购物中心,服务、教育、健康等领域的配套设施齐全,居住和生活环境稳定、舒适、安全。

这个阶段的城市不仅有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城市管理也相对得到不断改善。

二、城市化的战略城市化的战略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化的战略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化城市化结构当前,城市化进程不平衡,其中一个问题是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城市散布不均也会影响其发展能力。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现状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复杂过程。

改革开放近30年来。

中国城市化发展极为迅速,城镇人口比重已由1978年的18.6%提升到2005年的43.3%,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50%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但是,我国城市化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据世界发展报告统计资料,2000年,全世界城市化水平已达47%,中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一般都在50%以上,高收入国家为79%。

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

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全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差距过大我国城市分布相对集中在东部地带,东中西三大地带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从城市数量看,2000年全国667个城市中,东、中、西部分别为300个、247个和120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4.98%、37.03%和17.99%。

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比中、西部地区明显要快。

尤其是在沿海地区的珠三角、宁沪杭、京津唐等大城市群区域,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集聚了中国大量的财富、劳动力与高新技术,使沿海许多城市经济繁荣,市场活跃,生活水平提高,环境逐步改善,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中部地区正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西部地区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2、生态环境恶化,资源问题严重城市中聚集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及人口,但由于工业的粗放型发展和人口的高度聚集,污染物的排放量激增,造成了大气污染、垃圾满城、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噪音不绝和光磁污染等各种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城市的生态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从水资源来看,随着城市大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大量增加,加之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了江河表面水的丰盈,超量和无度的开采又造成地下水的枯竭。

同时。

禁而不止的工业污染和污水的超标排放,致使江河湖泊和水源地以及地下水水质遭受严重污染,使得我国66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面临水资源问题,200多个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有的城市被迫限量供水。

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规划

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规划

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规划近年来,中国城市发展呈现出以快速urbanization为特征的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成为大势所趋。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以及相应的规划措施。

一、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1.人口集聚与城市扩张中国的城市发展受到人口集聚的驱动。

由于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种人口集聚加速了城市的扩张,使得城市人口密度增大,新城区的建设不断推进。

2.经济中心的集中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经济中心也呈现集中化的趋势。

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成为了国内外企业和投资的首选地点,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源。

这些城市以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先进的产业结构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3.城市功能的多元化中国城市发展逐渐从单一的工业和商业功能发展为拥有多元化功能的现代化都市。

随着人们对品质生活需求的提高,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满足了居民各方面的需要。

二、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划1.生态环保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中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生态环保规划。

例如,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加大了环境监管力度,对高污染行业进行了整治等措施。

2.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城市建设需要注重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行低碳发展模式,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城市更新与改造规划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中国积极推进城市更新与改造规划。

通过对老旧建筑、交通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城市的整体功能和形象,并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

4.乡村振兴规划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农村发展落后的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该战略旨在通过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使农村地区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城市化发展是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趋势之一,城市的规模、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扩张,而这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三个角度,探讨城市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城市化发展的现状近年来,城市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到8亿,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

同时,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人口向大城市集聚,城市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

城市化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企业的涌入,使各种资源得到了更好的配置和利用。

但是,城市化发展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如人口过度集聚、环境污染、社会隔离等。

二、城市化发展的问题1.人口过度集聚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城市,大城市的人口数量呈现出激增的趋势。

这样的集聚会使得城市的人口密度过高,城市内部的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需求,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2.环境污染城市化带来的大量工业企业和人口进入城市,导致大量的废气、废水排放,严重污染了生活环境,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工业企业和人口的涌入也会加剧城市的交通压力,使交通拥堵严重,进一步加剧环境的污染。

3.社会隔离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过快,使得人口进入城市的行为相对单一,主要是工作和生活,很难充分融入到城市的社会文化中。

这使得城市的社会结构出现了严重的隔离现象,城市间贫富差距加剧,社会矛盾也随之加剧。

三、城市化发展的对策1.优化城市规划要优化城市规划,尽量避免城市人口过度集聚,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的生态环保水平。

同时,规划当中也要协调好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的水、电、路、暖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和工作。

2.加强环境保护要加强环境保护,控制工业企业和人口涌入,减少城市的废气、废水排放,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同名13848)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同名13848)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同名13848)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2年11月13日编者按: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始终以两倍于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步伐高速发展。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否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明晰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背景链接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这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非均衡道路;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非规整道路;是以抑制农村、农业、农民的经济利益来支持城市发展,导致不能兼顾效率和公平的非协调道路;是片面追求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而以生态环境损失为代价的非持续道路;是以生产要素的高投入,而不是投入少、产值高,依靠科技拉动经济增长的非集约道路。

传统的城市化存在着诸多弊端,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必须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关于《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该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担任主编,组织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研究成果。

这是继2009年之后专门研究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第四部年度报告。

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的非同步投资与消费失衡: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数,尤其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达到95%以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了8.7个百分点;而同期的消费贡献率只有45.4%,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点数只有4.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40.6%,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也出现了负值。

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一、引言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断加快的态势,并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对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1.城市化的进程加速2011年前后,我国城镇化率突破了50%的关口。

此后,城镇化率持续攀升,迅速超过60%。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65%。

这意味着,全国范围内有6.5亿人口居住在城镇地区,这个数字比2000年时增长了5亿人口。

2.城市经济发展良好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也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

目前,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良好,其中一线城市和部分二三线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同时,较强的城市经济发展也持续推动了国家的经济转型和升级。

3.城市群发展迅猛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城市群建设不断加强。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截至2019年,我国已经建立了11个城市群,分布在全国范围内。

城市群发展的目标是将周边城市的经济和人口引入到主城区,并减缓一线城市承担的压力。

三、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1.城市化进程将继续推进尽管当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接近65%,但是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中国政府仍将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以提高城镇化率和采取适当措施保障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发展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将城市化提升至高质量发展上升到更为重要的地位。

从经济发展方式角度来看,“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3.城市群建设将加速推进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在未来,中国的城市群建设将会更加加速推进,建立更多更大的城市群。

城市群建设的目标是将周边地区的经济和人口引入到主城区,提高主城区的经济和人口密度,同时减缓一线城市的压力。

四、总结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以加速,尤其是在21世纪初期,城市化进程取得了质的飞跃。

城镇化的我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城镇化的我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城镇化的我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化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

城市化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条件,而且也加快了产业转型和升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对城镇化的我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一、城镇化的现状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我国城镇化率较低,只有不到20%,此后,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我国城镇化率得到了快速提高,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突破了50%。

但是,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并不平衡。

在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70%,而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则不到40%。

此外,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城市居民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远高于农村。

二、城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1、加快推进农村转型和现代化建设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我国政府需要加快推进农村转型和现代化建设。

通过加强农村的经济产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

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待遇,促进城乡人口的流动和城市化的发展。

2、加快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我国城市治理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安全管理不足等。

因此,需要加强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城市文化和社区建设,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发展模式目前,我国的城市化主要是以城市扩张为主。

然而,这种发展方式会面临很多问题,例如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城市的空洞化。

因此,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发展模式非常重要,包括重点发展中小城市、提高旧城改造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城市群的发展等。

4、发挥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不仅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而且能够推进城市智能化、绿色化和社会化。

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

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

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逐渐取代了农村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城镇化发展趋势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城镇化发展趋势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业集聚地转移,实现城市化进程。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逐渐下降,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60.6%。

这一转变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得城市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第三,城镇化发展趋势还催生了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城市功能的升级。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人口流动和城市人口增加,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各种需求,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公共服务的投入,包括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各个领域。

同时,城市也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功能,而是不断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硬实力。

然而,城镇化发展趋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城镇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大中城市的发展较快,而大部分小城镇的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发展的差距日益加大。

这使得资源配置不均衡,社会矛盾和问题逐渐突出。

其次,城镇化进程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和资源压力。

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同时也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如土地占用、房地产泡沫等也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

此外,城镇化发展还面临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民工问题、户籍制度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挑战。

需要政府及各界共同合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总的来说,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城镇化进程中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浅谈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政策建议

浅谈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政策建议

浅谈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政策建议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城镇化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然而,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以实现更可持续、包容和高质量的城镇化进程。

目前,中国新型城镇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6%,城镇人口超过8亿人。

然而,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发展不平衡。

城市群和特大城市发展速度较快,而一些中小城市的发展相对较慢,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其次,城市扩张和用地规模问题引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张,土地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的收入分配不公和社会不平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政策建议:首先,加强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推动中小城市的发展,可以减轻大城市人口压力,提高区域发展均衡性。

同时,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其城镇化意愿。

其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战略。

城市扩张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的有机融合。

同时,要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三,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和土地政策。

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推动城市用地的合理利用。

遵循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同时,加强土地收储和供应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四,解决城市化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力度,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缩小富有和贫困之间的差距。

同时,加大对农民工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就业和创业机会,提高其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最后,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融合发展。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国内外发展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国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源泉。

加快推进城镇化便是一个很好选择,同时城镇化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1) 我国城镇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城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限制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城镇化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优先支持工业化的体制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一直存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

一、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到2012年,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衡量,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处于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但用城镇化率衡量,我国城镇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只有52.6%,还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很显然,我国的城镇化已经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二、 城镇化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现状来看,由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全国平均>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虽然东部地区在四大地区中无论是工业化率还是非农化率都最高,但城镇化发展与工业化和非农化发展最为协调的地区是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则居其次;而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发展的现象最明显,甚至超过西部地区;三、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基本合理,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要求不同规模等级城镇之间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中间不出现断层也不缺少环节;四、人口流动的促进作用在增强;五、大城市的中心地位得到加强;六、中小城市数量发展出现迟滞;七、小城镇发展仍需引导和扶持等等。

(2) 我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1、规划体制不健全,土地制度存在弊端,规划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规划缺乏前瞻性,城镇建设只谈城镇,忽视了农村的发展,不能将城乡建设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城乡分割。

而且,政府的一些政策严重向城镇偏移,子女上学、社会保障、廉租房建设等一系列为农民进城做保障的政策缺失,政府城镇建设规划与农民实际需求不相符,不利于城镇的长远发展。

另外,土地制度的弊端也为城镇化的推进带来了障碍,土地产权不明晰、流转制度不规范制约着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自由流动,而且农民依靠土地所带来的收入相当低,农民物质基础薄弱,很多农民处于亦农亦工的状态,辗转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不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快速转变;2、城乡分割严重,二元结构明显。

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与问题

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与问题

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与问题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现状与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城市化进程的现状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化进程的现状1.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城市人口的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3.9%。

2.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城市化进程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

为了满足城市人口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城市不断向外拓展,城市建成区面积逐年增加。

据测算,2019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6万平方公里,比2010年增长了约25%。

3.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城市产业结构由传统的以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变。

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4.5%,比2010年提高了10.5个百分点。

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在城市交通、供水、供电、环保等方面,投入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例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里程截至2020年底达到7970公里,较2010年增长了约1.5倍。

5.城市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环境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环保投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如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等。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1.城市人口结构性问题虽然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城市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

一方面,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导致城市拥堵、房价居高不下等问题;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人口增长缓慢,部分地区出现人口空心化现象。

2.城市用地效率低下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市发展的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用地效率低下的问题。

中国主要城市化规划及发展战略

中国主要城市化规划及发展战略

中国主要城市化规划及发展战略城市化作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当前,中国城市化已进入关键时期,如何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中国主要城市化规划及发展战略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城市化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化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和规划的过程,旨在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的协调发展。

合理的城市化规划对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功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城市化现状截至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60.6%,城市数量达到680个。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城市扩张过快、城市规划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

因此,未来中国城市化规划和发展战略需要紧紧围绕解决这些问题展开。

三、主要城市化规划及发展战略1.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化规划的核心内容。

未来中国城市化将注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大城市、特大城市核心引领作用,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承载能力,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

2. 强化城市功能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中国城市化规划将注重强化城市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物流等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同时,充分发挥城市在创新、创业、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3.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市化发展的关键。

中国城市化规划将坚决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城市绿化、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4. 促进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中国城市化规划将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5. 完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石。

中国城市化规划将注重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化发展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城市化发展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城市化发展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思路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城市化发展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摘要:主要对城市化发展带来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展开了探讨,详细阐述了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系列改善城市化建设问题的对策,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化;基础设施;人口流动;私家车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发展也在不断加速,但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化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对策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在确保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保障社会环境的和谐。

1 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结晶,也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城市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交通拥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迅速增加,私家车大量增长,导致交通问题日益加深。

尽管有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因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满足交通需求的增长水平,所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该现状。

空气污染城市中工厂的高度集中化使烟尘排放量急速增加,而城市中的汽车尾气也加剧了环境污染。

据有关部门统计,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呈逐年上升趋势。

此外,已引起我国高度重视的环境问题是日益频繁的沙尘暴,据我国气象资料记载,沙尘暴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水资源污染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很多城市严重缺水。

城市化规模的迅速扩大是建立在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基础上的,过量开采的直接后果为城市出现沉降。

我国城市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有80%以上的废水未经任何处理,或经处理后尚未达标。

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导致河段遭受污染,进而使城市水域污染严重,饮水资源无法达到标准。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策略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策略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中国政府为了推动城市化进程,制定了一系列的城市化发展策略。

本文将就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效果与挑战。

1. 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国政府通过城市规划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规划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旨在实现城市结构的合理布局和空间的高效利用。

宏观城市规划包括国家级、区域级和城市级规划,以协调城镇发展和区域协同为目标。

微观城市规划则关注具体城市的土地利用、建筑布局等细节,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产城融合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产城融合发展的策略,即将城市和工业园区有机结合,促进城市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通过产城融合,可以提高城市的产业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同时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这一策略可以增加城市的经济活力,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3. 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减少农民对城市的迁移,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

4. 生态城市建设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旨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生态城市建设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提高城市的生态性能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成为了生态城市的典范,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5. 城市更新与改造中国政府鼓励城市更新和改造,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功能。

城市更新包括旧城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旨在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城市更新,可以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和人居条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尽管中国政府在城市化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城市规划不合理、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其次,城市化进程中贫富差距的扩大、农民工问题等也需要得到妥善解决。

中国的城市发展城市化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的城市发展城市化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的城市发展城市化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的城市发展:城市化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这一进程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中国城市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带来的机遇进行探讨。

一、土地资源受限中国的土地资源有限,而城市化过程中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这导致了土地供应紧张,尤其是城市核心区的土地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城市交通压力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口流动增加,城市交通压力也日益加大。

交通拥堵、公共交通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瓶颈。

解决交通问题需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发展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三、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发展和能源消耗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因此,在城市发展中,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社会资源供给压力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人口涌入,社会资源供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医疗、教育、就业等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亟待解决。

通过加大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能够为城市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持。

机遇一: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使得人口就业集聚,劳动密集型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同时,城市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也带动了相应行业的发展,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机遇二:扩大消费市场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和工业发展加快了中国的城市消费市场。

城市人口对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消费品种类和数量的需求不断增加,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市场的扩大和经济增长。

机遇三:推动科技创新城市化的发展需要解决众多问题,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问题及未来走向

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问题及未来走向

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问题及未来走向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张。

人类社会从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逐步走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

这个逐渐转变的过程也就是城市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我们所能做的只是不断完善这个城市化所带来的产物,让人们的生活得到充分的保障。

城市化应该体现四个方面特征:第一是人口和非农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第二是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第三是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的扩散;第四是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城市价值观念的扩散。

回顾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历程,从政府的态度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以前,基本上就是抑制,当时我国走的是一条非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建国以后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政府努力推动工业化,但是我们的工业化不是和城市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工业虽然发展了,但是城市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到1980年代,学界在积极探讨、推动,而政府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当时的红头文件中基本没有出现城市化这样的术语;1990年代,转变为推进和积极的支持。

目前我们国内的基本状况是,从1978年以来到现在,城市化水平从17.9%提高到2001年的36.1%,到去年是39%。

而今城市化进程趋势更不可阻挡。

在这种飞速发展的情况下逐步的突现了一系列问题。

发展问题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阶段;城市体系的宏观布局、规模、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缺乏在全球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性大都市;城镇密集地区各类城市功能分工不明确,结构趋同;广大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不足,现有城镇的要素聚集、辐射和带动能力弱;城镇质量和管理水平不高,小城镇数量偏多、规模偏小。

资源问题资源短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瓶颈”。

按照近十几年来城市化率达到的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预测,至2020年全国将新增3.3亿城镇人口(现为5.03亿),新增的资源需求量将相当于现有消费量的近三分之二。

城市化对能源,包括电、煤、石油、燃气等需求都将有巨大的增长,对生态环境必将产生强大的压力。

浅谈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浅谈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浅谈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城市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然而,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一、人口问题首先,我国人口增长过快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其次,城市间的人口差距也是一个问题。

许多大城市人口过多,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人口过少,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发展不平衡。

为了解决人口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人口调控。

通过制定人口控制政策、限制大城市人口规模等方式,合理引导人口流动。

二是完善城乡人口结构。

加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吸引农村人口留在农村地区。

三是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

合理布局城市,避免大城市过度拥挤,中小城市人口逐步增加。

二、环境问题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保护良好的自然环境。

然而,我国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处理等,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环境监管。

强化环境保护管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二是加强环境治理。

通过采取节能减排、提高工业排放标准等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三是鼓励绿色发展。

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基础设施问题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健全的基础设施支撑。

然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电力供应不稳定等。

为了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推动绿色交通发展。

推广公共交通、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使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三是改善电力供应。

加大对电网的投资和改造,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经济发展问题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稳定的经济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2年11月13日编者按: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始终以两倍于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步伐高速发展。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否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明晰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背景链接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这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非均衡道路;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非规整道路;是以抑制农村、农业、农民的经济利益来支持城市发展,导致不能兼顾效率和公平的非协调道路;是片面追求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而以生态环境损失为代价的非持续道路;是以生产要素的高投入,而不是投入少、产值高,依靠科技拉动经济增长的非集约道路。

传统的城市化存在着诸多弊端,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必须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关于《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该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担任主编,组织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研究成果。

这是继2009年之后专门研究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第四部年度报告。

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的非同步投资与消费失衡: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数,尤其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达到95%以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了8.7个百分点;而同期的消费贡献率只有45.4%,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点数只有4.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40.6%,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也出现了负值。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中,一直存在着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发展问题。

按照国际惯例,发展中的转型国家,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正常水平为30∶70,正常的下限是35∶65,但是我国的投资消费比接近1∶1。

可见,我国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

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失调是我们重建设、轻消费、居民收入水平低下、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原因。

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如果按照三大产业投资水平来看,第二产业投资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向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倾斜。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始终没有取得突破,2010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整个GDP的比重只有43.1%,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只有34%。

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我国主要以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性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不高,发育仍不足。

此外,我国服务业产品创新不足,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在组织规模、管理水平与营销技术上与国外服务业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城市发展的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的非均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依存和协调推进的。

而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属于滞后型城市化发展模式。

2010年我国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约33%,这意味着有13.6%,即1.28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由于没有城镇户口而不能享有城镇居民待遇。

另外,我国长期奉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吸纳的劳动力较少,再加上户籍制度等人为地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向非农产业转移,所以尽管工业产值增大,工业劳动力却增加不多。

这种畸形的工业化也没有相应地带来农民的非农化和城市化,反而使得城市化长期停滞不前。

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的非协调城乡差异:从城乡关系上看,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农村居民内部和城镇居民内部的个人收入增长都是不平衡的,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在客观上推动了收入差别的逐渐拉大,并形成高、中、低各种层次的收入阶层。

2010年,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3.2倍。

据统计,我国城乡居民高低各20%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21.5倍,而城乡居民高低各10%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已达55倍。

地区差异:从三大地区看,地区之间的差别比较大,2007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镇呈现出了东部地区>全国水平>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特点。

这一状况与我国东高西低、东密西疏的人口分布总态势和生产力布局较为一致。

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50%增加到60%以上。

2008年,区域差别还在拉大,最富裕的省级行政区上海的人均GDP是贫穷省份贵州的8.83倍。

从城市化率来看各省份之间的差异。

沪、京、津三大直辖市的城市化率处于全国前三名,而甘肃、贵州、西藏的城市化率最低。

最高的上海与最低的西藏相差近4倍。

由于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导致了人口的流动,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

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从事建筑、城市绿化、垃圾清运、餐饮等脏、乱、差的工作。

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2049元,北京市2011年职工平均工资为4672元,农民工收入偏低、工作环境差,在城市中享受不到公平的待遇。

城市发展的规模扩张与生态环境的非匹配工业三废:我国工业废气从1997年的113378亿标立方米,上升到2010年的519168亿标立方米,年均排放258535.7亿标立方米。

工业废水有所波动,范围在188亿~ 250亿吨之间,变化范围不大,平均每年排放219.1亿吨。

工业废弃固体逐年上升,由1990年的57797万吨,上升到2010年的240944万吨,平均每年排放106592.4万吨。

空气污染:2007年空气质量达到和超过二级标准的城市数量比重达到60.5%,但是我国城市空气污染依然严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发布的空气质量准则的相关标准,中国城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质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普遍超标,城市空气质量长期处于不健康状态。

在全球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十大城市中,中国占了其中的8个。

水污染: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城市的工厂以国营和私营形式纷纷登场,很少或完全不顾环境问题的现象确实存在。

特别是一些私营小工厂(如纸厂等)只顾自己眼前利益,不顾国家长远利益,根本不关心环境问题。

污水到处排放,结果既污染了地表水,也污染了地下水,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

全国每年废污水大部分是城市所排放。

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流入江、河、湖、海,使地表水地下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水资源严重被破坏。

固体污染: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工业粉尘和农粪,特别是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未经处理,到处堆放。

固体废弃物中的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土壤背景值,这说明工业垃圾及其他废弃物毒性很大,其危害极大。

据有关部门统计,工业垃圾量约为城市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3/4。

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率低,生活垃圾不能得到无害处理。

露天堆放既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又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目前全国已有数十个城市废渣堆存量在1000 万吨以上,可溶物质分解,有害成分向大气、水体、土壤中侵入,造成二次污染。

最终导致人畜疾病的传染,同时影响市容美观,矛盾突发。

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了51.3%。

城市制造业的规模趋于稳定,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导地位,城市的产业结构、用地结构和空间结构都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中国城市化新里程的发展战略城市之间: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大城市战略。

中国人口问题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要求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相应发展来加以缓解。

我们必须积极培育大城市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提高其辐射效应,使之通过生产网络、市场营销网络、信息网络带动周边城市和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造就出像纽约、东京式的国际化大都市,造就出更多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现代化城市群,以提高中国经济整体实力和效益。

只有以这些城市群为依托,我们才能取得对外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对内扩大内需,增强规模效益和提高就业、消费能力的成效。

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中小城市在中国的城镇体系中处于中间环节,起到了联系大城市和小城镇的作用。

中小城市点多面广,承上启下,联系广泛,规模适中,具有大城市的优点,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具有一定规模;在住房、交通等方面不像大城市那么紧张,生产力水平及文化科技基础又比小城镇优越。

因此,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对缓解大城市人口和承载力压力及促进小城镇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小城市处于城市规模结构金字塔的中部,上联大城市,下联小城镇,人口、经济、空间三者之间的矛盾比较少,是县域及县域以上的区域中心,具有大城市和小城镇不可替代的功能。

中小城市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流向地;中小城市是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力量。

另一方面鉴于中国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和经济能力比较低的现实,小城镇接近农村,便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及门槛低等多种优势,小城镇在我国城市体系中具有不可缺少的纽带作用和基础作用。

城乡之间:统筹城乡一体化战略依靠科技和制度创新繁荣农村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今后需要继续加强农业科技研究,通过引进良种,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等措施促进农业丰收,提高农民收入。

与此同时,还需要健全农业社会化的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积极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龙头工商企业与农户合作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要繁荣农村经济,首先需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在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同时,需要探索发展新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稳步推进城市化。

我国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太少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

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太小,粮食和许多大宗农产品,如棉花、油料等生产费用高,使得我国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过高,纯收益率太低。

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就要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稳步推进城市化,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农民人均占有资源量,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改变我国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创造条件。

农民向城镇转移主要靠市场的力量,但是也需要政府加强引导。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特别需要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

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央政府应该逐步增加对于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的转移支付,建立公平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积极探索农村医疗和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问题,为今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创造条件。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税收制度,强化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征管,逐步增加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中央政府对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