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111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方案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方案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原理。

2.能够独立地应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原理2.正弦定理的应用教学难点:1.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2.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正弦定理的相关知识和实例。

2.准备教学案例和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并简要介绍正弦函数。

2.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ABC,问学生能否推导出三角形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最终得出正弦定理的原理。

Step 2: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原理(30分钟)1.教师给出正弦定理的定义和公式,并解释每个符号的含义。

2.教师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应用正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3.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概念和原理。

Step 3:正弦定理的应用(30分钟)1.教师提供更加复杂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

2.学生分成小组,自主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

3.学生代表小组报告解题思路和结果,让其他同学参与讨论。

Step 4:归纳总结(15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正弦定理的重要概念和应用。

Step 5:延伸拓展(15分钟)1.提供一些更加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挑战运用正弦定理解决。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用正弦定理解决。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一些选择题和应用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并及时讨论解答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和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正弦定理》优秀教案

《正弦定理》优秀教案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锐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的探索,发现正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能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以及利用正弦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以前学习过的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采取从特殊到一般以及合情推理的方法发现并证明正弦定理,使学生体会完全归纳法在定理证明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应用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的理解定理及其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面向全体学生,创造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发现并证明正弦定理。

从发现与证明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探索性与创造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培养学生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和探索数学规律的推理能力,并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通过对锐角三角形边与角关系的探索,发现、证明正弦定理并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难点:①正弦定理的发现与证明过程;②已知两边以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解的个数的判断。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所需主要基础知识有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相关知识。

在教法上,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首先从学生熟悉的锐角三角形情形入手,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起密切的联系,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学生经历正弦定理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通过猜想的得出、猜想的探究、定理的推导等环节逐步得到深化。

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动手实践,通过对定理的推导、解读、应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总结、归纳解答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形成一般结论。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方案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方案

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正弦定理的推导. 2.正弦定理的运用教学难点:1.正弦定理的推导. 2.正弦定理的运用.二、理念: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学生“会观察”、“会类比”、“会分析”、“会论证”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策略:运用“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尝试指导—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展示辽阳白塔、千山、太子河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何能够实现不登山而知山高,不过河而知河宽;(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某人站在太子河岸边点B位置,发现对岸A处有一个宣传板,如何能够求出A、B两点间的距离?(备用工具:测角仪和皮尺)引导学生理清题意,研究设计方案,并画出图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发现问题实质是:已知△ABC中∠B、∠C和BC长度,求AB距离.即:已知三角形中两角及其夹边,求其它边.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探究三角形的边(三边)、角(三角)关系.探寻提出特例猜想:回顾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如图:小组交流,在教师引导下得出:利用c边相同,寻求形式的和谐统一,即:在Rt△ABC中引导学生经历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寻求联系,发现规律深化学生对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理解.提问:思考:在斜三角中,上式关系是否成立1、小组交流合作2、小组长上黑板展示:正弦定理及其推导在锐角三角形中作CD AB于D,有在钝角三角形中作CD AB于D,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寻求问题结论和解决办法综上:(1)正弦定理展现了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和谐美和对称美;(2)解三角形:一般地,我们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和它的对边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3)思考:直接应用正弦定理至少需要已知三角形中的几个元素才能解三角形?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充分理解正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的结构特征,启发学生思考正弦定理可以那些解决解三角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正弦定理所体现的美学价值,挖掘正弦定理的应用(1)正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另两边和一角的问题.例1:(2)正弦定理也可用于解决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和角的问题..例2:例1由学生给出条件结合两道例题,引导学生总结:(1)已知两角一边,解三角形,解的情况唯一;进一步深化对正弦定理的认识和理解变式训练:利用作图法总结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解三角形时解的情况讨论完成变式训练六、教学评价设计这堂课由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探索研究三角形中边角关系,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数学探究过程。

正弦定理数学教案优秀5篇

正弦定理数学教案优秀5篇

正弦定理数学教案优秀5篇《正弦定理》教案篇一《正弦定理》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一数学第五章《三角比》第三单元中正弦定理的第一课时,它既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拓,也是坐标法等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运用,是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正弦定理揭示了任意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一种等量关系,它与后面的余弦定理都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本节课其主要任务是引入证明正弦定理及正弦定理的基本应用,在课型上属于“定理教学课”。

因此,做好“正弦定理”的教学,不仅能复习巩固旧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的有用的知识,体会联系、发展等辩证观点,学生通过对定理证明的探究和讨论,体验到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进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对高一的学生来说,一方面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解直角三角形,任意角的三角比等知识,具有一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对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理解、应用往往会出现思维障碍,思维灵活性、深刻性受到制约。

根据以上特点,教师恰当引导,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注意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设计思想: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这个观点从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知识不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在教师指导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本节“正弦定理”的教学,将遵循这个原则而进行设计。

四、教学目标:1、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和处理几何图形的常用方法出发,探索和证明正弦定理,体验坐标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论证的严谨性。

1.1.1正弦定理教案

1.1.1正弦定理教案

1.1.1正弦定理一、教学目标: 1、能力要求:①掌握正弦定理,能初步运用正弦定理解一些斜三角形; ②能够运用正弦定理解决某些与测量和几何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正弦定理。

②在探究学习中认识到正弦定理可以解决某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和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难点: 理解和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三角形解的个数的探究。

三、预习问题处理:1、在直角三角形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可以由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和角。

那么斜三角形怎么办?确定一个直角三角形或斜三角形需要几个条件?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

3、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C B A ,,和它们所对的边c b a ,,叫做三角形的 ,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它元素的过程叫做 。

4、用正弦定理可解决下列那种问题① 已知三角形三边;②已知三角形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③已知三角形两边与第三边的对角;④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⑤已知三角形两角与任一边;⑥已知三角形一个内角与它所对边之外的两边。

5、上题中运用正弦定理可求解的问题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四、新课讲解:在ABC Rt ∆中,设90=C ,则1sin ,sin ,sin ===C c b B c a A ,即:C cc B b c A a c sin ,sin ,sin ===, CcB b A a sin sin sin ==。

问题一:对于一般的三角形,上述关系式是否依然成立呢? 设ABC ∆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角。

如图(1)过点A 作BC AD ⊥于D ,此时有bADC c AD B ==sin ,sin ,所以C b B c sin sin =,即C c B b sin sin =.同理可得CcA a sin sin =, 所以CcB b A a sin sin sin ==。

高中数学教案正弦定理

高中数学教案正弦定理

高中数学教案正弦定理
主题:正弦定理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原理;
2. 熟练运用正弦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
2. 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
设三角形ABC中,a为边BC的长度,b为边CA的长度,c为边AB的长度,A、B、C分别为角A、角B、角C的对边,则正弦定理可以表示为:
$$\frac{a}{\sin A}=\frac{b}{\sin B}=\frac{c}{\sin C}$$
2. 正弦定理的应用:
通过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一些不易直接求解的三角形问题,例如求解未知边长或角度大小等。

四、教学方法:
1.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原理;
2.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正弦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3. 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正弦定理的概念;
2. 讲解:介绍正弦定理的公式及推导过程;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熟练运用正弦定理;
4. 总结:总结正弦定理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

七、教学评估:
1. 练习题成绩;
2. 学生对正弦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
1.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2. 加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高中数学必修5《1.1.1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5《1.1.1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5《1.1.1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1000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正弦定理的概念,掌握求解三角形边长的方法。

2. 学会运用正弦定理求解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数学必修5》第1章第1节,“正弦定理”(1.1.1)。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点?”2. 让学生回忆一下高中数学所学的定理,比如勾股定理和角平分线定理。

3. 引入正弦定理的概念,让学生对正弦定理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知识讲授1. 讲解正弦定理的概念及其公式。

2. 分别对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它们的定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 通过图示让学生知道在不同情况下如何使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

4. 给学生提供几个具体例子,让他们练习运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1. 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比赛项目为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复习与总结1. 以课堂小测验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性总结,让学生对正弦定理的应用有更全面的了解。

【教学重点】1. 正确掌握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

2. 熟练掌握正弦定理的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1. 正弦定理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运用。

2. 正确判断在不同情况下使用正弦定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

2. 案例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知道如何使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

3. 组织竞赛法:通过小组竞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是从基础数学知识逐步深入的,正弦定理是高中数学重点内容之一,更为复杂的三角函数内容的基础。

学习正弦定理需要有良好的基础数学知识,同时也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需要从基础知识入手,渐进进行教学。

【教学建议】1. 为了保证课堂效果,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法,如讲解法、案例法、练习法等。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正弦定理的概念及其应用领域;2.掌握正弦定理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3.能够灵活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问题。

教学重点:1.正弦定理的概念及其应用领域;2.正弦定理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1.正弦定理推导过程的理解与应用;2.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白板、多边形模型(如棋盘、积木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准备多边形模型,并让学生观察、讨论其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测量边长和角度来确定未知边长或角度。

2.提问:在三角形中是否存在一种关系能够通过已知边长和角度来确定未知边长或角度?引出正弦定理的问题。

Step 2 理解1. 通过展示由对边、对角所形成的三角形及其关系,引出正弦定理的概念。

并将其定义为“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a、b、c分别为与之对应的边长,A、B、C分别为与之对应的角度,则有a/sinA = b/sinB =c/sinC。

”2.在白板上写下正弦定理的公式,并解释公式中各个量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用途和意义。

Step 3 推导1.根据在多边形模型上得出的直观性结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已知边长和角度推导出正弦定理的公式。

2.分组讨论,每组根据现有的已知量(如三角形的两个边长和一个对角)进行推导,然后汇报给全班。

Step 4 操练1.针对不同情况,设计一些能够通过正弦定理解决的实际问题。

例如:已知一幢高楼的高度、观察角和距离,求观察角对应的距离。

2.引导学生使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讲解。

Step 5 总结1.通过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正弦定理的概念、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2.强调正弦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提醒学生关注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Step 6 拓展/应用1.将正弦定理与三角函数的关系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弦定理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2.设计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4篇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4篇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4篇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学问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内容,与学校学习的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基本关系有亲密的联系与判定三角形的全等也有亲密联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也时常有解三角形的问题,而且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数联系在高考当中也时常考一些解答题。

因此,正弦定理的学问特别重要。

学情分析:作为高一同学,同学们已经把握了基本的三角函数,特殊是在一些特别三角形中,而同学们在解决任意三角形的边与角问题,就比较困难。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内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探究及证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推断解的个数。

(依据我的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以及教学重难点,我制定了如下几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析:学问目标:理解并把握正弦定理的证明,运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力量目标:探究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用归纳法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通过推导得出正弦定理,让同学感受数学公式的干净对称美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法学法分析:教法:采纳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同学自主和合作沟通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发觉”为基本探究内容,以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同学的思维由问题开头,到猜测的得出,猜测的探究,定理的推导,并逐步得到深化。

学法:指导同学把握“观看——猜测——证明——应用”这一思维方法,实行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学问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探究。

让同学在问题情景中学习,观看,类比,思索,探究,动手尝试相结合,增添同学由特别到一般的数学思维力量,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布疑激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假如一节课有个好的开头,那就意味着胜利了一半,本节课由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工人师傅的一个三角形的模型坏了,只剩下如右图所示的部分,∠a=47°,∠b=53°,ab 长为1m,想修好这个零件,但他不知道ac和bc的长度是多少好去截料,你能帮师傅这个忙吗?”激发同学关心别人的热忱和学习的爱好,从而进入今日的学习课题。

正弦定理教案

正弦定理教案

正弦定理教案正弦定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索,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证明,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并学会运用正弦定理解决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数学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不畏艰辛的创新品质,增强学习的成功心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合情合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平面几何、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正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猜想提出过程。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学生准备计算器,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结合实例,激发动机师生活动:师:每天我们都在科技楼里学习,对科技楼熟悉吗?生:当然熟悉。

师:那大家知道科技楼有多高吗?学生不知道。

激起学生兴趣!师:给大家一个皮尺和测角仪,你能测出楼的高度吗?学生思考片刻,教师引导。

生1:在楼的旁边取一个观测点C,再用一个标杆,利用三角形相似。

师:方法可行吗?生2:B点位置在楼内不确定,故BC长度无法测量,一次测量不行。

师:你有什么想法?生2:可以再取一个观测点D。

师:多次测量取得数据,为了能与上次数据联系,我们应把D点取在什么位置?生2:向前或向后师:好,模型如图(2):我们设正弦定理教学设计,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CD=10,那么我们能计算出AB吗?生3:由正弦定理教学设计求出AB。

师:很好,我们可否换个角度,在正弦定理教学设计中,能求出AD,也就求出了AB。

正弦定理教案

正弦定理教案

正弦定理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高中数学中的正弦定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它来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2. 掌握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3. 能够灵活运用正弦定理解决相关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正弦定理的概念介绍;2. 正弦定理的公式推导;3. 正弦定理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通过一个生活场景引入正弦定理的概念,例如: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如何确定高楼的高度或是河流的宽度等等。

2. 学习正弦定理的公式推导a. 引导学生对三角形中的角和边进行编号,并介绍正弦定理的公式:$\\frac{a}{\\sin A}=\\frac{b}{\\sin B}=\\frac{c}{\\sin C}$;b. 利用几何图形和三角函数的知识,推导正弦定理的公式。

3. 练习应用a.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运用正弦定理解决;b.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需要使用的公式和计算步骤;c.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

4. 总结与展示a. 总结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b. 引导学生思考:正弦定理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板书:正弦定理的公式推导过程、实例问题和解决步骤;2. 视频或图片素材,用于引入新知识。

六、教学评估1.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进行评估;2. 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3. 对学生对正弦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七、教学延伸1. 可以引入余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与正弦定理进行比较和应用;2.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应用正弦定理求解一些实际问题;3.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他们对正弦定理的理解和应用经验。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正弦定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最新4篇)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最新4篇)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最新4篇)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基本关系;同时在必修4 ,学生也学习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等内容。

这些为学生学习正弦定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正弦定理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的延伸,是揭示三角形边、角之间数量关系的重要公式,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解三角形,几何计算等后续知识的基础,而且在物理学等其它学科、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等常常涉及解三角形的问题。

依据教材的上述地位和作用,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定理的内容,探索证明正弦定理的方法;②简单运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初步解决某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直角三角形边角数量关系的研究,发现正弦定理,体验用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

②在利用正弦定理来解三角形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设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理,使其主动参与双边交流活动。

通过对问题的提出、思考、解决培养学生自信、自立的优良心理品质。

通过教师对例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的学习态度。

3.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内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基本应用;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及证明;教学中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突破上述重难点,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和谐、愉悦教学环境。

根据本节课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启导法、感性体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指导学情调动:学生在初中已获得了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初步知识,正因如此学生在心理上会提出如何解决斜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疑问。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猜想——证明——应用”这一思维方法,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学习,再通过对实例进行具体分析,进而观察归纳、演练巩固,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深化。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正弦定理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正弦定
理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正弦定理的概念,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正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
题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15分钟)
1. 正弦定理的定义:在一个三角形ABC中,对应顶点为A,B,C,对边长分别为a,b,c,边角分别为∠A,∠B,∠C,则有sinA/a=sinB/b=sinC/c。

2. 通过几个示例,讲解正弦定理的具体应用方法。

3. 解释为什么正弦定理成立。

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巩固正弦定理的应用。

2. 给学生几道实际问题,让他们尝试用正弦定理解决。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让学生展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讨论解题过程中的不同思路。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正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5分钟)
结合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出合理安排。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相信学生能够轻松掌握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
能力和思维能力。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理解正弦定理的概念;- 掌握应用正弦定理解决三角形中的问题。

2.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笔和计算器。

3.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问题- 引入问题: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个关于三角形的问题。

假设有一座高山,你站在山脚,直线距离山顶为a米,你抬头仰望山顶,角度为A度;然后,你行走到山腰位置,此时山腰高度为b米,抬头仰望山顶的角度为B度。

问:山顶的高度是多少?(学生可以思考一下)步骤二:引入正弦定理- 引导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思路,提出使用正弦定理求解。

并介绍正弦定理的基本概念: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边a对应的角度为A,边b对应的角度为B,边c对应的角度为C,则有正弦定理:- 强调正弦定理的应用前提:三角形为普通三角形(即无特殊角度)。

步骤三:示例分析- 通过一个实际的三角形示例来进行分析。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边a=10cm,边b=15cm,角A=30°,求边c和角C的值。

- 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sinA/a = sinC/c,代入已知数据,解方程即可得到结果。

步骤四: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若干道练习题。

例如:1. 已知三角形ABC,边a=8.5cm,边b=6.2cm,角A=40°,求边c和角C的值。

2. 已知三角形ABC,边a=12cm,边b=9cm,角A=65°,求边c和角C的值。

3. 已知三角形ABC,边a=7.3cm,边b=5cm,角C=75°,求边c和角A的值。

步骤五:总结- 总结正弦定理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需要注意角度的单位是度。

-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正弦定理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场景。

4. 拓展练习:- 综合运用正弦定理与其他三角函数定理解决更为复杂的三角形问题,增加难度和深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 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和解题思路;- 强调正弦定理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正弦定理进行实际问题求解。

正弦定理教案

正弦定理教案

必修5《1.1.1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正弦定理是高中新教材人教B版必修⑤第一章1.1.1的内容,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研究,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提出两个实际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研究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从而引导学生产生探索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先由特殊情况发现结论,再对一般三角形进行推导证明.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是在学生学习了必修④基本初等函数Ⅱ和三角恒等变换的基础上,由实际问题出发探索研究三角形边角关系,得出正弦定理。

高一学生对生产生活问题比较感兴趣,由实际问题出发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索研究的愿望。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发现,归纳概括出正弦定理并理解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以及应用正弦定理解决两类解三角形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正弦定理的发现、证明及初步运用。

难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解的情况的讨论。

五、学法与教法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开展“动脑想、严格证、多交流、勤设问”的研讨式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学生“会观察”、“会类比”、“会分析”、“会论证”的能力。

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

教法:运用“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尝试指导—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整堂课围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原则,突出:①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索;②导——教师指导、循序渐进。

111正弦定理

111正弦定理

1. 1. 1正弦定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学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己令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盘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卜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來体现爭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一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己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一一.课题导入.如图1. 1-1,固定AABC的边CB及Z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思考:Z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最关系?. 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ZC的人小的增人而增人。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來?二・讲授新课.[探索研究]在初中,我们己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AABC中•设BC=a. AC=b.AB=c,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西数的定义・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 -^—sinA sinn sine思考1: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由学生讨论、分析)_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如图1. 1-3, (1)当A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上的高是CD,根据任总角三角函数的定义,a h有CD=asin5 = Z?sin/l.则一=—―- sinA sinn同理町得sin万从而誥佥思考: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是什么?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8=竺啤: sinp②己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sinS = ¥sin 〃 b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教案高中数学正弦定理

教案高中数学正弦定理

教案高中数学正弦定理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正弦定理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表述正弦定理;
2. 能够应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正弦定理的表述和使用方法;
2. 能够应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正弦定理的概念及表述;
2. 正弦定理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函数的概念,了解正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讲解:介绍正弦定理的概念和表述,引导学生通过几何图形理解正弦定理;
3. 演示: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应用正弦定理解决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问题;
4. 练习:让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正弦定理的应用;
5. 拓展:提供一些拓展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正弦定理;
6. 总结:总结正弦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通过学习正弦定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关系,提高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
2. 自主选择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加深对正弦定理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函数的性质和正弦定理的应用,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三角形的结构和性质,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5《1.1.1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正弦定理”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必修5)》(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的主要内容,它既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拓,也是三角函数一般知识和平面向量等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可转化为三角形计算问题的其它数学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为什么要研究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怎样发现的?其证明方法是怎样想到的?还有别的证法吗?这些都是教材没有回答,而确实又是学生所关心的问题。

本节课是“正弦定理”教学的第一课时,其主要任务是引入并证明正弦定理,在课型上属于“定理教学课”。

因此,做好“正弦定理”的教学,不仅能复习巩固旧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的有用的知识,体会联系、发展等辩证观点,而且通过对定理的探究,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进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在必修4中,又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和平面向量的有关内容,对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已形成初步的知识框架,这不仅是学习正弦定理的认知基础,同时又是突破定理证明障碍的强有力的工具。

正弦定理是关于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之一,《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定理的探究过程,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学习正弦定理提供一种亲和力与认同感。

三、设计思想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这个观点从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在教师指导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
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本节“正弦定理”的教学,将遵循这个原则而进行设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的边与其对角的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由特殊到一般得到正弦定理等方法,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弦定理的发现和推导
难点:正弦定理的推导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计算器,直尺,量角器。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
教师:展示情景图如图1,船从港口B航行到港口C,测得BC的距离为,船在港口C卸货后继续向港口A航行,由于船员的疏忽没有测得CA距离,如果船上有测角仪我们能否计算出A、B的距离?
学生:思考提出测量角A,C。

教师:若已知测得,,如何计算A、B两地距离?
师生共同回忆解直角三角形,①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可以求第三边及两个角。

②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边和一角,可以求另两边及第三个角。

教师引导:是斜三角形,能否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精确计算AB呢?
学生:(思考交流)得出过点A作AD BC于D(如图2),把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解题过程,学生阐述,教师板书。

解:过点A作AD BC于D
在中,
在中,
教师继续引导:在上述问题中,若AC=b,AB=c,能否用B、b、C表示c呢?学生:发现,
,
教师:引导,在刚才的推理过程中,你能想到什么?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发现即然有,那么也有,。

教师:引导,,,我们习惯写成对称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发现
,是否任意三角形都有这种边角关系呢?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节课有良好的开头,那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

因此,我通过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在解决问题后,对特殊问题一般化,得出一个猜测性的结论——猜想,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思想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数学实验,验证猜想
教师:给学生指明一个方向,我们先通过特殊例子检验
是否成立,举出特例。

(1)在△ABC中,∠A,∠B,∠C分别为,,,对应的边长a:b:
c为1:1:1,对应角的正弦值分别为,,,引导学生考察,,的关系。

(学生回答它们相等)
(2)、在△ABC中,∠A,∠B,∠C分别为,,,对应的边长a:b:
c为1:1:,对应角的正弦值分别为,,1;(学生回答它们相等)(3)、在△ABC中,∠A,∠B,∠C分别为,,,对应的边长a:b:
c为1::2,对应角的正弦值分别为,,1。

(学生回答它们相等)(图
3)
教师:对于呢?
学生:思考交流得出,如图4,在RtABC中,设BC=a,AC=b,AB=c,
则有,,又,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教师:那么任意三角形是否有呢?
借助于电脑与多媒体,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演示正弦定理教学课件。

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形状的变化与三个比值的变化情况。

结论:对于任意三角形都成立。

设计意图:通过《几何画板》软件的演示,使学生对结论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三)证明猜想,得出定理
师生活动:
教师:我们虽然经历了数学实验,多媒体技术支持,对任意的三角形,如何用数
学的思想方法证明呢?前面探索过程对我们有没有启发?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个代表总结。

(以下证明过程,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叙述)
学生:思考得出
(1)在中,成立,如前面检验。

(2)在锐角三角形中,如图5设BC=a,CA=b,AB=c
作:,垂足为D
在中,
在中,
同理,在中,
(3)在钝角三角形中,如图6设为钝角,BC=a,CA=b,AB=c,作交BC的延长线于D
在中,
在中,
同锐角三角形证明可知:
教师:我们把这条性质称为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正弦的比相等,即
教师:还有其它证明方法吗?
学生:思考得出,分析图形(图7),对于任意△ABC,由初中所学过的面积公式可以得出:,
而由图中可以看出:,,
=
=
等式中均除以后可得,
即。

教师边分析边引导学生,同时板书证明过程。

在刚才的证明过程中大家是否发现三角形高,三角形的面积:,能否得到新面积公式
学生:
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经历证明猜想的过程,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论证猜想,力图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学习过程。

(四)利用定理,解决引例
师生活动:
教师:现在大家再用正弦定理解决引例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马上得出
在中,
(五)了解解三角形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解三角形概念,形成知识的完整性。

教师: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a、b、c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设计意图:利用正弦定理,重新解决引例,让学生体会用新的知识,新的定理,解决问题更方便,更简单,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六)运用定理,解决例题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方程思想分析正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

学生:讨论正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类型:
(1)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求三角形的另一角和另两边,如

(2)如果已知三角形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与另两角,如。

师生:例1的处理,先让学生思考回答解题思路,教师板书,让学生思考主要是突出主体,教师板书的目的是规范解题步骤。

例1:在中,已知,,,解三角形。

分析“已知三角形中两角及一边,求其他元素”,第一步可由三角形内角和为
求出第三个角∠C,再由正弦定理求其他两边。

例2:在中,已知,,,解三角形。

例2的处理,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可先让中等学生讲解解题思路,其他同学补充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教科书第5页的练习)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中解题步骤规范的解答。

设计意图:自己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要研究”的主动学习。

(七)尝试小结: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思考交流,归纳总结。

师生:让学生尝试小结,教师及时补充,要体现:
(1)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思想方法。

(2)正弦定理的应用范围:①已知三角形中两角及一边,求其他元素;②已知三角形中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他元素。

(3)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八)作业设计
作业:第10页[习题1.1]A组第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