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教师决定着课改的成败。一个孩子来到学校如果只是上课、下课,上学、放学,那他只是一个受教育的机器,而丧失了孩子的童真、天性,如何让孩子恢复童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变得乐学、善学、会学,成为一个有品格的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要做教书匠,不做机器的操纵者,而要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同时教师个人的成长、一个学校的发展也需要我们向研究型教师进军。

那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呢?我认为,首先要有改革教育教学的热情和意识;有自我反思和批判的意识和能力;有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愿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独立的教学研究精神;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要有改革教育教学的热情和意识

有些教师认为;教科研是专门从事教学研究的人搞的,要花费专门时间和精力。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事情繁杂,每天既要上课,管理学生,还要处理随时发生的事件,没有那么多时间搞研究。还有些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教科研的重要性,就是懒惰,没有养成积累和总结的好习惯,任务布置下来了,临时抱佛脚,东拼西凑,应付完事。其实这是意识问题,没有认识到教科研的重要性,没有弄清楚教学和教研的关系。恰恰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参与研究,既可以减少对“教育教学研究”的神秘感,破除对“研究”的迷信,增强对自己工作的理性解读能力与变革能力,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有改革教育教学的热情和意识,这种意识是教师开展自主学习以及帮助他人进行有效学习的基本保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驱力,它根植于教师的行为规范之中,帮助我们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与发展。

比如,作业的批改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批阅方式是通过对每本作业的精批细改,获得较全面的信息反馈。但这种批改方式,没有学生参与,对教师而言耗时多、负担重,尤其对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无可奈何;对学生而言,作业的负效应增加,知识巩固效果差。针对这种“吃力不讨好”的现象,对小学高年级作业的批改,我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与形式,因事而宜,因人制宜,尝试采用多种批改方式。如:交换对改、当面批改、抽样批改、分类批改、自我批改。另外,还可以紧扣教学内容,精选或设计每道题,使其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积极的思考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要有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要善于思考,只有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两种工作现象,一种现象是教师的工作状态很轻松,学生学得更轻松,教学成绩还比较突出;另一种现象是教师从早到晚扎在作业堆里,或辅导后进生学习,或没完没了指导学生改错题,教师辛苦,学生也辛苦,成绩还一般。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指导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效地学习,教师要多反思,勤思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改进。

三、要有独立的教学研究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因为,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学生,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教师首先要有独立的教学研究精神,掌握和运用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还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面对当前各学校班额过大的现状,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班级人数多,增加了教师组织教学的难度,学生的学习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如何指导大班额学生有效地学习,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当前急于要解决的课题。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法,只能让一部分学生接受,为了挖掘学生中的资源优势,进行“手拉手学习伙伴”的方法,强帮弱,好帮差,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也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要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心,否则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不断为自己充电,更新知识,这样才能为我们的治学提供活水,在课堂上可以做到得心应手,你就会把一堂抽象的课讲得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和掌握知识。我们学习的途径通常有:剪贴、摘抄报刊杂志;阅读科研书籍写笔记;听学术报告;网上搜索下载等。

搞教学研究并不神秘,只要我们用心积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会有一个个惊奇等着我们。传统的教学是“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现实告诉我们:我们成为一根水管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我们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打火机,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学习智慧和思维的火花,还学生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变“教师的课堂”为“学生的课堂”,变“书本的课堂”为“生活的课堂”,给孩子们营造一个真正的“大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