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四章教育制度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基础《第四章 教育制度》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四章教育制度知识点汇总一、教育制度的概念: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二、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三、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有经济、政治、文化。
四、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原始时代没有教育制度;古代阶级社会产生了古代教育制度,但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没有严格的年限规定、学校类型很少,层次简单,只有蒙学和大学,无中学;现代社会形成了系统、完善的现代教育制度,其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
五、终身教育的概念: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属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同一综合。
六、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
★★★★七、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学制(西欧)、单轨学制(美国)、分支学制(苏联)。
★★★八、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从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九、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了解)1.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02 年,壬寅学制;2.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04 年,癸卯学制;3.1922 年,壬戌学制,即“六三三”;4.解放后,1951 年颁布新学制;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破坏。
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含以下几个层次: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今后发展方向将是通过高中综合化走向单轨学制。
★★★十一、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适度发展学前教育;完全普及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
第四章教育学基础 教育制度
教育改革的重点要放在构架终身学习的社会。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学习----内在的财富》提 出,终身教育是围绕着四种学习安排的,这四种学习 是将21世纪人生的知识支柱
1.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
2.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学会各种职业技能;学会
有效地应付变化不足的社会;学会参与创造未来; 3.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 (1)发现他人的多样性; (2)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双轨制的产生一方面保留了古代教育的等级性, 同时也与资产阶级维护自身特殊利益有关,更为根 本的是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存 在严重的分离有关,也就是说,与生产力低有关。
生产力水平不发达,因此对脑力劳动的质量要 求不高。可以说,双轨制的形成有其客观的生产力 基础。
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劳动者 接受更多的教育,于是双轨制逐渐消亡。
(二)经济
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 础和相应的客观需要。当前,人类进入了知识经 济时代,这个时代出现的许多新型高科技产业必 将对教育的种类、科类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发生 深刻的影响,从而影响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改革。
(三)文化
教育活动既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又承担着一定的文化功能,如文化选择、文化传 承、文化整合与文化创造等。不同的文化类型必 然会影响到教育的类型,影响到教育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途径形 成了三种基本的现代学制:即单轨制、双轨制 和分支型学制。
“自上而下”是指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 的预科阶段相下延伸,形成中等教育系统,与 初等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学校系统。 “自下而上”是指原来的平民子弟的初等教 育系统向上延伸,与中等教育连接起来。
第四章学校教育制度
•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谢谢!
(4)1922年的“壬戌学制” (又称新学制或六三 三学制)
– 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 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 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2、新中国的学制沿革
• (1)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 1951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学制 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五)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选择)
•
• 1、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
育
•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 的道路
•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 2、我国学制改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
2.制度化教育
•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 起近代学校教育系统,大致说来,严格意义上的学 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教育实 体从简单到复杂、从游离状态到形成系统的过程, 正是教育“制度化”的过程,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 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 随着学历社会的出现,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制 度化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制度化教育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和各个方面,甚至可以用“学历社会”来描述制度 化教育对于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制度化教育对 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对于社会、政治、文化乃至 个人发展的影响,已经为社会所普遍地接受。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套规范教育活动的体制和机制,包括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学校管理体制以及教育经费等。
教育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对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公平机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教育学原理第四章教育制度为基础,详细探讨教育制度的组成与运行。
教育制度包括国家层面与学校层面的制度安排。
首先,国家层面的教育制度起着整合、引导和监督作用。
国家层面的教育制度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教育经费的分配等。
教育方针政策是国家教育工作的总体思想、战略和目标,其中包含教育和发展的方向,政府将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法律法规则是对教育活动的各种规范和制度的具体表达,通过法律法规来确保教育的合法性、公平性和公正性。
教育经费的分配则保障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学校层面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
这些规章制度包括学校办学方针、教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育评价等。
学校办学方针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结合自身特点和定位制定的发展目标和教育理念。
教育教学计划是学校对于教育过程的总体规划,包括学科知识的组织结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将教育教学计划分解为各个具体课程的过程,包括对课程的分层次、分年级、分学科的设置。
教育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的评估,通过评价结果来了解和改进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制度的运行离不开各个主体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在国家层面,教育部门要对教育政策的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进行政策调整和优化,确保教育政策的顺利实施。
同时,教育部门还要加强与学校和教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学校层面,校长要负责学校的整体运行和管理,制定并执行学校的发展规划,组织和协调各项教育活动。
教师作为教育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负责教学工作,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学原理,章节测试 第四章
第四章教育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学校内部的机构、组织及其相应的规范措施属于()A.宏观教育制度B.微观教育制度C.显性教育制度D.隐性教育制度【解析】B 教育制度的类型。
微观教育制度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机构、组织及其相应的规范措施。
2.西方古代最早的学校教育制度中最为典型的是雅典教育制度和()A.斯巴达教育制度B.古罗马教育制度C.古希腊教育制度D.古巴比伦教育制度【解析】A 西方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西方古代最早的学校教育制度以斯巴达和雅典最为典型。
3.我国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制定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壬子一癸丑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解析】D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922学制是1922年11月由当时的留美归国人员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制定的,又称“壬戌学制”和“六三三”学制。
4.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子一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1951学制【解析】B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912~1913学制又称“壬子一癸丑学制”,该学制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制。
5.教育制度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是面向整个教育系统而言的。
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A.阶段性B.历史性C.强制性D.客观性【解析】C 教育制度的特征。
教育制度作为教育系统活动的规范是面向整个教育系统而言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对个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
6.教育制度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划分。
下列属于从教育阶段角度划分的一种教育制度是()A.高等教育制度B.特殊教育制度C.奖惩作息制度D.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解析】A 教育制度的类型。
从教育阶段来说,教育制度有学前教育制度、基础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继续教育制度等。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包括()A.幼儿园和小学阶段B.小学和初中阶段C.初中和高中阶段D.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解析】B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全日制普通中学分两段,初中3年,高中3年。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
一、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回顾
1950《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 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化的文化教育,……应以提高人民的文 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 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 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1957年,毛泽东在国务会议上指出:“我 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 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 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 年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指 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 级政治服务。
2、单轨学制 19世纪后半期开始形成,代表国家:美国 特点是:一个系列多个分段,小学——中学— —大学 优势:平等性、公平精神 不足:效益低下,发展失衡,质量悬殊
3、中间型学制(Y学制) 出现最晚,代表国家:二战前的日本、苏联和 中国 特点:义务教育单轨,再往上则实行学术教育 与职业教育分轨,但保留适当的贯通性。 试图兼顾公平与效益。
3、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规定了实现教育
目的的根本途径。
三、当代我国教育方针丰富与发展
1、突出素质教育思想 2、强调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 3、强调社会实践 4、强调美育地位与作用
四、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
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
人的道德和审美情趣的高度发展 ;
七、当代中国学制改革
1、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我国的学制趋于灵 活和弹性 2、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规定了“九年一 贯、六三分段”基本学制 3、为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正逐步完善高中 阶段教育结构 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高等院校类型 趋于多样化
教育学第四章
1.什么是教育制度及学制?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实施教育 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学制: 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 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规章制度。包括学校行政制 度和学校管理制度。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类型?
•双轨制——一轨是自上而下的教育系统(以大学为起点的延
伸);一轨是自下而上的教育系统(以劳动人民职业教育为目 的)
•单轨制——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学习
•中间型学制——“Y”型学制或“分支型”学制,义务教育阶段为
单轨制,往上实行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分轨。
二、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一)1951 年的学制:奠定了我国新学制的基础,反映了当时政
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批判地吸取了旧学制中某些可用的因素,对 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 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
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 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
题 • 发展任务: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
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 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 支持特殊教育。 • 改革创新 • 保证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加强经费管理;加快教 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推进依法治教全面推进 依法行政,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开展改革试点;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 的领导。
第四章 教育制度
预习 问题导学
1. 什么是教育制度及学制?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类型? 3.我国现行学制的类型与结构? 4. 义务教育制度的含义、目的和特征?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制度
教学制度试题一、单选题(共9小题,每题2分,共18分)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A.国名教育制度B.教育制度C.学制D.义务教育制度2.现代学制中,双轨制以()为典型,单轨制以()为典型,学制以()为典型A.欧洲国家,美国,前苏联B.美国,欧洲国家,前苏联C.中国,欧洲国家,美国D.欧洲国家,美国,中国3.()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A.《关于教育三厅的指标》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行实行素质教育4.现代教育制度诞生于()A.我国唐代B.美国C.日本D.欧洲5.现代教育制度诞生是以下列哪种哪种教育制度出现为标志A.教会教育制度B.行会教育制度C.国家教育制度D.中等教育制度6.《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为教育法》是哪一年颁布的?A.1983B.1986C.1995D.19977.新中国成立以后废除旧学制推行新学制是在哪一年()A.1949B.1950C.1951D.19538.确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的教育结构的文件是()A.《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9.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戌学制B.葵卯学制C.壬寅学制D.六三三制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C.政治经济支付决定教师的任免D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2.教育制度的特点有()A.客观性B.规范性C.历史性D.强制性3.职业教育在当代最突出的特征是()A.基础教育薄弱B.层次多样化C.类型多样化D.规范性三、判断题(共5个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的学制是单轨制()2.单轨制最早产生于中国()3.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4.古典文科中学的出现是中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5.沙皇俄国时代的学制属分支型学制()三、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教育制度2.学校的教育制度3.义务教育4.终身教育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几个层次2.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3.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4.简述终身教育有何意义五、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5分,共15分)(一)根据我国教育实际情况,你认为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应该怎样改革?。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制度-我国近代四个学制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史进程壬寅学制1902年癸卯学制1904年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壬戌学制1922年名称:《钦定学堂章程》地位:第一个颁布① 体育课程首次登上历史舞台② 首次规定职业教育体系 【实业教育】③ 首次确立师范教育体系 ④ 首次把小学纳入义务教育⑤ 首次以法定形式确立班级授课制并在全国推广⑥ 首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学制体系 ⑥ 修业年限最长【三段七级】壬寅学制1902年癸卯学制1904年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壬戌学制1922年名称:《奏定学堂章程》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特点:六一、最长地位:第一个实施壬寅学制1902年癸卯学制1904年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壬戌学制1922年人物:蔡元培指导思想: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创造精神内容: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将学堂改为学校;设补习科,增设补习学校地位: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壬寅学制1902年癸卯学制1904年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壬戌学制1922年指导思想: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借鉴:美国内容:首次以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教育阶段的依据以职业代替事业,标志着教育体系正式确立蒙养院改为幼稚园,首次将幼稚园纳入学制体系地位:延用时间最长易错点-对比点别称《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最长修业年限最长延用时间最长地位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布的现代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实施的现代学制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别称时间借鉴学制系统修业年限特点女子义务学前师范职业其他地位。
第四章 教育制度
一、教育术语解释1.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2.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从纵向来谈的,终身教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了人的一生。
从横向来讲的,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潮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
不同学派的教育学家都把它作为“现代教育学的重要主题”进行探讨。
4.双轨学制:现代学制主要由两种结构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二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
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学制原来的西欧学制属双轨学智。
5.单轨学制:现代学制主要由两种结构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二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
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学制。
美国的学制属单轨学制。
6.分支型学制:介于单轨和双轨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叫分支型学制。
苏联的学制是最早出现的这种分支型学制。
7.“六三三学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又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于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
这个学制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强调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的发展,注重生活教育,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个学制虽几经修改,但基本没有变动,影响深远。
8.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二、选择题1.教育制度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制度相比较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ABCD )A.客观性B.取向性C.历史性D.强制性2.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主要有( ABC )A.政治B.经济C.文化D.自然和人文环境3. 苏联的学制是最早出现的( A )学制A.分支型学制B.单轨制C.双轨制D.并轨制4.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也称(A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六三三学制D.壬子学制5.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制度
•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1)取决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状况 (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3)以青少年的年龄特征为依据 (4)受各国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的影响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案例链接
南京试行教师轮岗制——江南时报
思考:轮岗制的出发点是什么? 轮岗制的现实推进困难在哪里?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2)195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指 出:“现行的学制是需要积极地妥当地加以改革的。各省、市、自治区 党委和政府有权对新学制积极地进行典型试验,并报告中央教育部。经 过典型试验取得充分经验之后,应当规定全国通行的新学制。
但是由于“左”的影响,由于急躁冒进和盲目发展,不仅使学制改革 的试验不可能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进行,而且一大批新创办的各级各类 学校,由于师资、设备跟不上,也难以维持。在中央的及时觉察下, 1961年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特别是制定了大 、中、小学工作条例,在肯定一些积极成果的同时,对当时各种“左” 的表现作了纠正。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三种类型学制示意图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一)双轨型学制
是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之一,主要存在于20世纪中叶之前的 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和法国等。这个学制把学校系统分 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 学、中学、直到大学,他们受到比较高深的、完备的教育, 以便成为生产管理、商业经营、科学研究和从事其他社会活 动的人才,具有精英教育性质。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 立的,学生读完初级小学之后,不允许进入文法中学或公学, 只能进入高等小学或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成为适合生产需 要的工人。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制度
一些常识 1.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 等教育 2.义务教育:初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 3.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职业高中、 中等专科学校、中等师范学校 4.中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高中阶段 教育 5.学历:专科、本科、研究生 6.学位:学士、硕士、博士
•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1985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和1993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大致了 解,抓住要点即可。
引 言
小毛:我妈妈是硕士,爸爸是博士。 小新:有什么了不起! 小毛:你爸妈是什么士? 小新:我爸爸是男士,我妈妈是女士。 这个笑话之所以产生,就在于不了 解常识。为了掌握一些教育现象中的常 识,就有必要学习教育制度。
• 10.26号,湖北:430万元奖励“教育 制度创新”
• 湖北今年首评“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 拿出430万元鼓励各地创新教育制度, 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诸如“减负”、 择校等热点难题。
单轨学制
• 在美国特殊的经济条件和文化历史背景下, 美国原双轨学制中的学术性一轨没有得到充 分发展,却被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群众 性小学和群众性中学所淹没,从而形成了美 国的单轨学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 中学、大学。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 它有利于教育的逐步普及,对现代生产和现 代科技的发展具有更大的适应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学和高等学校(12世纪产生,18到20世纪发展完善) 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法国、英国。 ●中学(文艺复兴前后) 英国的文法学校、德国和法国的文科中学 实科中学的出现是中等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小学(文艺复兴前后)第一次技术革命 到19世纪后,许多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普及了初等教育。 ●初级中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 第二次技术革命,把义务教育延长到了八到九年。 ●职业学校(第一次世界大站后) ●高级中学(20世纪中) 第三次技术革命,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一些国家已经普及了高中教育。 ●短期大学和大学(20世纪中) ●幼儿教育机构(18世纪末最早出现) 19世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幼儿教育机构; 20世纪上半叶,第二次技术革命,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机构发展较快; 二战后,个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走向普及。而且,从以保育为主走向以 教育为主。 ●研究生教育机构(19世纪初) 在德国先产生了现代学位,又产生了现代研究生教育机构 ●成人教育机构
第四章 教育制度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学校教 育制度。如今世界上现代的学校已经形成一个复杂的 系统: 按教育程度划分: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机构; 按教育类型划分: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的教育机构; 按受教育的时间划分:全日制、半日制、双休日制、 业; 按教育对象的年龄划分:学前期、学龄期、成人教育、 老年人教育机构; 按主办单位划分:国家办、地方办、企事业办和私人 办 的教育机构。 总之,没有这些学校教育机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 教育就不能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因此学校教育制度 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虽然有学 校,但是都没有严格的大、中、小学之分,更 没有幼儿园。近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 主义的发展,逐步产生了现代大学和现代中学, 特别是随着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国民学校的 产生和发展,教育逐步形成为公共教育,形成 了大、中、小学的严格区分,形成为现代学校 教育系统。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是与现代学校的 产生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教育制度的核 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 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 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 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关 于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国务院1993年2月13日印发了《中国教育改 革和发展纲要》,其中关于教育制度的内容有: 1、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 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 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 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2、调整教育结构。 3、改革办学体制。 4、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5、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
教育学原理重点——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重点——教育制度教育学原理中的教育制度是指教育活动在社会和国家层面上的组织和管理的体系。
教育制度在教育学原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效果的提升起着关键的作用。
下面将重点介绍教育学原理中关于教育制度的几个重点。
首先,教育制度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
教育制度为教育活动提供了一套明确的规范和流程,从而保障了教育活动的有序进行。
教育制度规定了学校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要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使教育活动更加规范化,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育制度对于教育资源的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制度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和有效利用。
教育制度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能够使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减小,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
再次,教育制度对于教育环境的创设起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制度规定了学校的管理体制、课程设置、教学设施等方面的要求,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最后,教育制度对于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制度规定了教师的培养和职业发展的要求,为教师提供了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
教育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育人才,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综上所述,教育制度在教育学原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制度的完善和健全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制度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对教育制度的研究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章教育制度
• 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学制确立 的依据) • (一)政治/依据政治经济制度 • (二)经济/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 • (三)文化 • (四)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 (五)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 制的影响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指的是一 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管理制度。 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 学条件、向性。任何教育制度都体现制定者的 需要。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制度取向体现 阶级性。 • 3.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 的文化背景下,就会有不同的教育制度。 • 4.强制性。教育作为教育系统活动的规范 是面向整个教育系统的。对个体行为有一 定的强制作用。如考试制度、义务教育制 度等。
第四章 教育制度
• • • •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中各种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 管理规则。在教育学中,人们通常把教育机构与组织的管 理规则当作教育管理问题来专门加以论述,这里的教育制 度论述的重点是各级种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 • (二)教育制度的特点 • 1.客观性。教育制度是一定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 制定的。它的制度和废止有它的客观基础和规律可循,即 主要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如近代以来普及义务 教育的提出。
• • • •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一)双轨学制 (二)单轨学制 (三)分支型学制
•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 (一)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 • 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如当前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统一了初等教育, 采用综合中学的形式把初中的两轨并在一起。即 小学、初中单轨,其后多轨。 • 两点结论:第一,义务教育延长到哪,双轨就并 轨到哪,单轨学制是机会均等地普及教育的好形 式。第二,综合中学是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理想 形式,它成为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特种趋势。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制度
统筹安排各类教育活 动,谋求各类教育之 间的联系和统一
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 能力,促进自我发展 注重使人的素质充分 地得到发展
在教育目的 上 在教育功能 上
传统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对比
传统教育 在教育机 主要限定在学校 构上 只能由社会中的 终身教育 扩大到与人们实际生活相关 的各种环境
在施教人 一部分人(教师) 根据时间和情况的不同,由 员上 来施教 社会整体提供教育机会 在教育内 集中于学习抽象的 内容涉及知识、情感、审美、 容上 知识 政治、职业、身体等,并注 意他们之间的联系 在教育方 注重从外部施加 法上 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独立性
用终身教育的眼光建构学校教育制度
•1、建立教育体系的“立交桥”
1912年《壬子癸卯学制》
1922年《壬戌学制》
•2、老解放区
一、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3、1951年10月1日《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4、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
的指示》
“两条腿走路” •5、文革:“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 •6、1978年的三中全会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1840年鸦 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和国内资本主义 势力的兴起,迫使清朝政府不得不对延续了几千年的
封建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于是“废科举,兴学校”,
改革教育,制定现代学制。
一、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1、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 壬寅学制 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教育学第四章详解
内容提要: 1.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 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国家教育制度的主 体部分。 2.学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 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制约。 3.当前我国的教育制度改革发 展成人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加强中等 职业技术和普及义务教育着手。
世界教育的三种类型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 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 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 。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 教育制度是国家内部各种教育机构的系统,泛指有组织 的教育和教学的机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 学校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如:文化馆、图书馆、影 剧院等)、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少年科 技馆、儿童影剧院等)、以及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等。
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可称为高中生诺贝尔奖的世界科学技术 大会的金奖几乎被美国人独占,这就是美国模式教育最大 限度发挥孩子们的擅长才能的结果。实际上,中国的教育 水平很高,可谓处于世界最高峰。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水 平很低,只会加法不会乘除的美国人随处可见。如果给售 货员100美元的纸币买80美元的东西,多半情况下,售货 员先将售出的东西放在面前,念叨着“80美金”,然后将 一张10美元纸币放在货物上,“90美金”,再放上一张 10美元, “100美金”。售货员找钱用加法。美国工人 也用加法清点仓库货物,而不是算一排有多少,一列有多 少,然后用乘法。而在中国则完全不同,幼儿园的孩子就 已学会简单的加减运算,初一教育可分为美国型、中国型、日韩型三类。美国的 特色是不重视学生的成绩,不以成绩区分胜者和败者,其 教育的目的在于个人能力的培养与发挥。中国的特色是重 视提高所有学生的成绩。美国模式是对能力的绝对评价, 中国模式则是相对评价,谁比谁优秀,谁胜谁败成为评价 的关键,不同的教育理念导致各答来决定谁对谁错。而中 国教育为了解谁比谁优秀,就需要区分 同一问题的正解者和误解者,于是与试卷考试形成难以割 舍的关系。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制度
3、壬戌学制 这是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提出的改革方案。一九二二年九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在济南 召开了学制会议,将全国教育联合会通过的学制系统草案加 以修正。同年十一月正式公布。这就是“壬戍学制”。这个 学制也称“六、三、三”制。它规定小学六年(初小四年, 高小二年),中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至 六年。初中可设职业班。高中分普通、农、工、商、师范、 家政科。其特点是:小学年限缩短,中学年限延长;加强了 职业、师范教育;受美国影响,不提教育宗旨,用选科制; 大学设有预科,上课以分钟计算,中学采用学分制。这个学 制经国民党政府修修补补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一
二
我国教育制度的沿革
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
一 我国教育制度的沿革
(一)我国古代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学制发端于古代,形成于近代,日益完善于现代。 《礼记》中提及的“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蔗老于下 庠”,就是古代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最初的学校教育。我 国夏、商、周时的校、序、庠,在当时既是施政的地方, 也是施教的场所。《学记》上还明确记载了:“比年入 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 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 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里涉及了修业年限, 以及不同年限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汉朝国学复兴,有 太学、
二是教育的管理机构系统。
(二)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 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
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 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返回
二 教育制度的意义
教育制度意义重大。科学而完备的教育制度不 仅对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贯彻、对整个教育 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对青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到了隋代,士族地主已失去政治上 的垄断地位,庶族地主的势力已发展到要求参政的地位。 这样,“九品中正”制就不怎么适应了。隋朝统治者为了 集中选士大权,团结广大庶族地主,于606年开始实行科 举考试,其特点就是专门用考试的办法来挑选人才,而不 是由地方察举。
科举考试是有一定的程序的。如唐代,先由祭酒、 长史选出优秀的“生徒”和地方官吏选出“乡贡”,然 后由礼部定期命题考试;省试中者必须送入国子监的太 学读书,酌加津贴,然后再到尚书省吏部复试,及格者 录用授官,不及格者越三年再试。科举考试越到后来越 脱离实际,弊病多端。特别是到明代,考试之法大为变 更,最突出的则为经义采用排偶文体,称为“八股”, 通常又称“制义”。“八股”文体,一文可分六段,计
作了必要的准备。
2、新学制的建立 全国解放以后,我国学制实际上存在两种系统。一是老解 放区的教育制度;一是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经过初步改造
了的旧教育制度。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使教育
事业能够适应政治、经济的需要,改革学制就势在必行了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关于“人民
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
二是教育的管理机构系统。
(二)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 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
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 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返回
二 教育制度的意义
教育制度意义重大。科学而完备的教育制度不 仅对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贯彻、对整个教育 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对青少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一级五年;第三阶段是高等教育 (11-12年),分三级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分科大 学堂三至四年;通儒院五年。并设有师范、实业学堂,以 及进士馆、仕学馆等。这个学制的特点是:修业年限太长, 从小学到大学通儒院毕业共二十六年;还保留了封建残余, 如专为贵族子弟设进士馆、仁学馆等;女子无教育地位。 一九O五年以后,清政府对这个学制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 如通令设立半日堂,专收贫寒子弟;一九O七年颁布了 《女子小学堂章程》,开始对女子实行初等教育,但男女 分校;还颁行了《简易识字学塾章程》,专为年长失学的 成人而立。
第四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制度
第三节 国内外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 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 教育制度的意义 三 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一 教育制度的概念 (一)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系统的总称。它 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
年身心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素质和社会发展都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国家早出人才、 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三 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一)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
为了巩固与发展自己的统治地位,政治上占主导地位
的阶级,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培养对象等加以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得不
出了贡献,而且早先的那种学术自由、自学讨论的良好学
风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我国近代教育制度
1、壬寅癸卯学制 “洋务运动”,特别是“维新运动”以后,新思想、新技 术影响着我国的教育。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 曾经提出过改革学制的建议。一九O二年,清朝管学大臣 张百熙模仿日本学制,拟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将整个 学校教育分为三段七级,计二十二年。后因荣庆从中作梗, 未能施行。一九O三年,清政府令张之洞、张百熙、荣庆 等人共同重拟学堂章程,以一九O二年制定的学制为基础, 史称“壬寅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学制。这 个学制分三段七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13年),分三级: 蒙养院四年;初等小学五年(七岁入学);高等小学四年。
及各种政治学校等。此外,还有各级各类补习学校,函
授学校及聋哑、盲人的特种学校。这个学制是符合当时 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的,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明确地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工农干部受
教育的机会,体现了教育为工农服务的方针,明确规定 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院在学制中的地位,保证了各
种专门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
保证了一切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都有受革命的政 治教育的机会,清除了学校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性质, 肃清了国民党对学校的特务统治;它吸收了老解放区的 办学经验,并体现了方针、任务的高度统一性和方法、
等级限制。以后封建社会各朝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基本上
都沿袭唐制。而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技术教育仍然是在 劳动过程中通过师徒传递来进行的。
2、人才选拔制度 它是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选拔人才的标准自然而
然地就成了学校培养的目标,并左右着学校教育的内容。
如汉代实行的选士制度,是由郡国察举,“举贤良方 正”。京畿选送博士弟子入太学叫“贤良方正”;地方
鸿都门学、四姓小侯学,地方则有郡国学,小学——“ 庠”、“序”;私学有书馆。南朝设学校为馆,有儒学 馆、史学馆、文学馆、玄学馆,开我国专科学校之端。 唐代中央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崇文馆、弘文馆、 律学、书学、算学。前五者属大学性质,后三者为专科 性质。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镇学。这是我国古代 封建社会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系统。官学分中央和地方 两级,同时还有私学并存。官学的入学条件有着严格的
制度在我国盛行一千三百年,直到一九O六年才被废除。
这一制度渐渐地使学校成了科举的附庸,学生着重死记 硬背,多少人为求得“功名”,白白地消逝了青春年华。 同时,也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古代书院制度 唐末、五代时,战乱连年,学校几乎停废,加上科 举考试流弊很多,一些学者名流、中小地主为了研究 学术,传播思想,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争取参政, 便选择风景胜地修舍讲学,即形成了我国古代特有的 私立大学——书院。书院其名始于唐,建制于五代。 南唐九三O年左右,开始建书院讲学。它盛行于宋代, 著名的有石鼓、白鹿洞、嵩阳、岳麓、应天府、茅山 六大书院。直到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6年)才废院 建学,约近千年的历史。书院是由私人自筹经费,它 与官学不同,教育非为科举准备,并主张学术自由, 强调自学、讨论,并注重个别指导。这实为自由讲学、
3、壬戌学制 这是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提出的改革方案。一九二二年九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在济南 召开了学制会议,将全国教育联合会通过的学制系统草案加 以修正。同年十一月正式公布。这就是“壬戍学制”。这个 学制也称“六、三、三”制。它规定小学六年(初小四年, 高小二年),中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至 六年。初中可设职业班。高中分普通、农、工、商、师范、 家政科。其特点是:小学年限缩短,中学年限延长;加强了 职业、师范教育;受美国影响,不提教育宗旨,用选科制; 大学设有预科,上课以分钟计算,中学采用学分制。这个学 制经国民党政府修修补补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为八比。第一段为“破承题”。“破题”即解说题意,
二句或三、四句;“承题”是承上接下,四、五句。第 二段为“小讲”,用首二比,是正文初入讲处。第三段
为“提比”,用三、四比。
第四段是“中比”,用五、六比,与三、四比大同小 异而不重复。第五段为“后比”,即七、八比,为一篇 文章最紧要处。第六段为“束比”,是总会全文,咏叹 数句,附二小比于后作结束。其空虚无物,束缚思想莫 甚于此。“八股取士制”到一八八九年才取消。而科举
(三)受制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由于教育的对象是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
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它直接影响着入学年龄、修
业年限的确定,影响着各级各类学校阶段的划分。
(四)还受制于传统学制与国外现行学制的影响。
这是由教育的历史继承性和广泛传播性所决定。 比较符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宗旨。
返回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制度
学方法”的政策精神,继承老解放区教育制度的优良传统 ,批判吸收旧学制中有用的合理的部分,并结合我国当时 的实际情况,中央政务院于一九五一年十月一日颁布了《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
新学制的内容:幼儿教育(3-6岁);初等教育(712岁),包括小学及成人初等学校;中等教育(13-18 岁),包括普通中学、工农速成中学、业余中学、中等 专业学校;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门学院和研究部以
选取名士,经策问录用,叫“孝廉秀才”。此为开选送
学生之始。到了三国时期,士族制度形成,魏国政权的 确立有赖于同士族地主的合作,曹操的用人政策是“唯
才是举”,这是与士族地主的利益相冲突的。曹丕当政
后,就必须改变这种取士制度,以取得士族地主的支持, 为了满足这种
政治要求,当时士族大地主吏部尚书陈群,于黄初元年 (公元220年)提出了“九品中正”制的取士方案。各地 由有声望的人,尤其是士族豪门出任“中正”官,将当地 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九品),政府按品级选用。 前三品限于士族,做大官,为上品,四品以下则从“寒门” 中选,为下品,下品不能上升为上品,形成“上品无寒门,
同阶层的子弟进入不同的学校,这样既为他们培养了
符合其要求的统治人才,也教育出令其满意的劳动者。 换句话说,国家办什么样的学校,规定什么样的人受
什么样的教育,都是由政治制度学技术等因素;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低,没有剩余的劳动资 料,为了生存,所有的人都要参加劳动,这就不可能让 一部分人脱离开具体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活动, 所以学校也就不可能产生;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由于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仍较低,还没有出现专门的 航空、电力等技术学校。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随着 机器大工业的产生,自然科学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急 需各种技术人才,各种职业技术学校便应运而生。在信 息化社会里,随着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 用,教育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如出现了空中学校、 网络学校等,并建立了终身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