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必修二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作业2

合集下载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名师精编作业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名师精编作业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目标导航 1.简单列举化石记录中的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3.比较渐变论和点断平衡论的区别与联系。

一、化石展示生物进化历程1.在太古宙的早期出现了________形式的生命。

35亿年前的细菌化石,类似现代丝状________。

到了太古宙,地球进入了________的时代。

元古宙中期,________逐渐形成。

蓝细菌为整个生物界提供了________,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于是全球平均温度________,使大面积的稳定地块形成并发展。

在5.9亿年以前,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占优势的时期,它们占地球生命史4/5的时间。

在这之后,是________占优势的时期。

古生代的前三个纪,所有的生物都是________的。

紧随植物登陆之后,脊椎动物也经历了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进化。

2.蓝细菌出现的意义早期地球大气是还原性大气,无氧气。

蓝细菌可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从而使大气中的游离氧缓慢积累,臭氧层逐渐形成,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减弱。

蓝细菌捕获太阳能,使二氧化碳还原为糖,为整个生物界提供了能源。

蓝细菌大量固定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于是全球平均温度下降,使大面积的稳定地块形成并发展。

蓝细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为真核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3.生物进化的顺序(1)简单→复杂;(2)水生→陆生;(3)低等→高等;(4)异养→自养;(5)厌氧→需氧;(6)无性→有性;(7)单细胞→多细胞。

二、寒武纪爆发、灭绝与适应辐射1.寒武纪爆发:寒武纪的这种________________的突增,在动物进化史上,还没有哪个时期可以与之相比,将它称为寒武纪爆发。

2.寒武纪初期,原先在生物界占统治地位的________已经走向衰落,多细胞的________逐步取而代之。

3.集群性灭绝:在地球生命史上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2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 作业

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2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  作业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决定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方向B. 只有产生新基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 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生物不一定发生进化D. 同种生物之间隔开较长时间,必然形成生殖隔离【答案】A【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因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产生新基因的变异只表示基因突变,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C错误;同种生物之间隔开较长时间,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而成为两个物种,D错误。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有性生殖出现推动了生物进化是因为增强了生物的变异B.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的不断形成过程D.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不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答案】A【解析】有性生殖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A正确。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主要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也可以是在互利的条件下,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错误。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D错误。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②④⑤⑥⑦B. ②③④⑥C. ①②⑤⑥D. ①②③⑤⑥⑦【答案】C【解析】突变和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①正确。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是种群,②正确。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丰富多样的现存物种来自共同祖先练习含答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丰富多样的现存物种来自共同祖先练习含答案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丰富多样的现存物种来自共同祖先基础过关练题组一现在的生物是进化而来的1.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所以它的鹿角发达。

按达尔文的观点,鹿角发达的原因是()A.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B.鹿角被经常使用,因而发达C.鹿角的变异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发展D.雄鹿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而使鹿角发达2.关于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特创论”和进化论争论的焦点是()A.生物能否适应环境B.生物能否将性状遗传给后代C.生物之间是否有亲缘关系以及物种是否会发生改变D.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是否为自然选择3.遗传学家研究一种月见草的遗传时,发现一株月见草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由原来的2n=24变成4n=48,成为四倍体植株。

该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A.属于两个物种,因为二者之间杂交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B.属于两个物种,因为二者之间不能杂交产生后代C.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的染色体是同源的D.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可以杂交产生后代题组二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证据4.(2021浙江宁波北仑期中)蝙蝠的翼手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

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A.多样性 B.适应性C.统一性D.遗传性5.所有脊椎动物的发育早期都有一个相当大的尾,有鳃裂,脑子很小,这属于进化的()A.胚胎学证据B.生物化学证据C.比较解剖学证据D.古生物化石证据6.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其结构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

下表是人与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一事实从分子水平上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重要依据B.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不同的氨基酸数目越多C.各种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不同是变异和自然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D.恒定区与细胞色素c的功能无关,可变区对细胞色素c的功能很重要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练1.A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鹿角发达为有利变异,在生存斗争中存活下来,而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5.3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素材 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5.3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素材 浙科版必修2

第3节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人类的远祖起源于中国吗?人类的故乡在哪里?这是一个在国际学术界早已解决的问题。

通过比较人和黑猩猩的DNA 序列,我们知道人类的远祖在5到7百万年前与猿类分手,形成了新的一科:人科。

目前已发现的人科化石,包括南方古猿的几种、能人、直立人、智人等,其中最早、最原始的南方古猿和能人,都只在非洲发现。

近年来发现的最早的人科化石,南方猿湖畔种和地面猿始祖种,约生活于四百多万年前,已非常接近根据分子遗传学推算的人与猿分离的时间,而它们也都是在非洲出土的。

因此,非洲,特别是东非,是人类的故乡,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共识。

分子遗传学的多项研究结果也与这种看法一致。

一般认为,只有人科化石才能称为人类远祖。

因此,见到国内报刊最近纷纷报道“人类远祖起源于中国”,宣布“科学新发现有力地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说法”时,我还以为在中国挖掘出了最早的人科化石。

细读之下,才发现新发现的这种曙猿化石并非人科化石,不是单独属于人类的祖先,而是高级灵长类的共同祖先,所以也可以说它是猿类的远祖、猴类的远祖。

可以说“猴类、猿类和人类的共同祖先起源于中国”,却不能单单说“人类的远祖起源于中国”,否则我们是不是也要把原始灵长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脊椎动物、动物乃至最早的细胞都称为人类的远祖?毕竟,追根溯源,人类就是这么一步步进化来的嘛。

去年也的确有人这么干过,在云南发现斑鳞鱼化石时,也被记者耸人听闻地报道为“在中国发现人类的共同祖先”。

中国的确一度被视为人类的故乡。

达尔文曾非常准确地预测非洲是人类的故乡,但他的追随者、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却认为亚洲才是。

当二十年代“北京人”出土时,就被认为在中国找到了人类的远祖。

但是后来“北京人”不再被当成半猿半人的猿人。

他虽然还具有某些猿的特征,却已是相当完善的人,因此被归为直立人。

就连“北京人”是否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也很成问题。

按照现在获得分子遗传学支持的单一起源学说,世界各地的直立人后来都灭绝了,所有的现代人都是大约二十万年前生活于非洲的一个人群的后代。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二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练习含答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二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练习含答案

第二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基础过关练题组一理解种群1.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内普遍存在着变异B.种群内个体间的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形成适应的前提C.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D.一个种群中具有2个等位基因的座位数是n,则该种群中可以产生3n种基因型题组二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2.(2022浙江9+1高中联盟期中)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动力B.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人工选择会改变某些种群的进化方向D.能交配并产生后代的两种生物不存在生殖隔离3.(2022浙江舟山中学月考)如图为抗青霉素细菌的产生过程,表示死亡的个体,a、b表示两个阶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阶段使用青霉素后少部分细菌产生抗药性存活下来B.b阶段存活细菌种群中抗药基因频率增大C.经过a→b阶段的选择导致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D.b阶段存活的细菌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的产物题组三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遗传平衡定律4.(2022浙江北斗联盟期中联考)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深受全球消费者喜爱,大熊猫是其设计原型,大熊猫最初是肉食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

现在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的B基因频率为7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大熊猫种群中所有的B和b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B.大熊猫食性的改变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纯合子约占56.3%D.该种群中的大熊猫个体之间只要存在着变异,自然选择就可以发生作用5.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体色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

若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6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2%,则基因B 和b的频率分别是() A.54%、46% B.36%、64%C.20%、80%D.88%、12%6.(2021浙江丽水二模)许多因素能够打破遗传平衡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动,下列关于自然种群遗传平衡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害突变和有利突变均容易引起种群基因库发生较大变化B.种群之间的单向迁移将会引起种群内变异量增加C.非随机交配现象会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但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自然选择对遗传平衡的影响,可通过不同基因型个体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得以体现7.设某个随机交配的种群中所有个体都是纯合子,即基因型为AA,某种原因导致20%的个体基因型由AA变为Aa(A对a为完全显性),若不考虑迁移、选择等因素,则在其第三代中基因型AA的频率为() A.64% B.80% C.81% D.32%题组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8.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解释是()①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④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⑥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化⑦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⑦9.(2021浙江温州月考)下列过程不会导致种群进化的是()A.杂合的圆粒豌豆逐代自交B.外来物种入侵C.不同性状个体间繁殖率出现差异。

浙科版高一生物必修2_《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同步练习

浙科版高一生物必修2_《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同步练习

第三节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一、选择题1.如果有两个小群体的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相近,它们必须具备下列哪一特征,才能归为一个物种()A.能相互交配繁殖并产生能育后代B.它们必须分布在同一地理区域内C.它们的食量要相同D.它们的毛色一定相同2.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在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3.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正确的是()A.指一个种群中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指一个种群中一个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C.指一个种群中所含的对本物种有利的全部基因D.指一个种群中所含的对本物种不利的全部基因4.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

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18%、82%B.36%、64%C.57%、43%D.92%、8%5.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A.环境条件的变化B.基因频率的变化C.自然选择起的作用D.生存斗争起的作用6.下列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某种群中某基因的突变率B.某种群中某种基因的出现比例C.某种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D.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27.人眼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

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有3600人;褐眼有26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000人。

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A.0.64和0.36B.0.36和0.64C.0.50和0.50D.0.82和0.188.基因型AA和aa 的相同物种的两个个体杂交,其F1中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A.60%和40%B.40%和60%C.50%和50%D.30%和70%9.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B.产生了地理隔离C.形成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10.据统计美洲棉尾兔的分布情况是这样的:在美国东部棉尾兔有8种,而在西部多山地区则有23个种,这说明下列哪种因素在物种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A.变异B.遗传C.地理隔离D.生殖隔离11.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③⑤二、非选择题12.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

浙科版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作业

浙科版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作业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练习1.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 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 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 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2•下列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基因频率是指某一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在某个种群中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 基因总数的比例B. 基因频率越大,突变率越高C. 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D. 自然选择会使原来同一种群的基因频率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3.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地理障碍阻碍基因交流,才能达到生殖隔离B. 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C. 基因突变产生了新基因,不定向地改变了种群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最有意义D. 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有利于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 状4. 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 AA 基因型个体占30% aa 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 的基因频率和F i 中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 55唏口 32.5% B . 55渝 42.5%C. 45%^D 42.5%D. 45%^D 32.5%5. 据调查,某地人群基因型为 X B X B 的比例为42.32%、XX 3为7.36%、乂乂为0.32%、X B Y为46% 乂丫为4%求在该地区 X B 和X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 92%,8% B . 46%,8%C. 46%,4%D. 92%,4%6. 在非洲人群中,每10 000人中有1个人患囊性纤维瘤,该病属常染色体遗传。

一对健康夫妇生有一患病的孩子,此后, 该妇女与另一健康男性再婚,他们若生孩子,患此病的概率是 A. 7. A. B. C. D. 8. 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 b 和c 。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 1/25 B. 1/50 C. 1/100 D. 1/200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生物第五章第三节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同步练习浙科版必修2.doc

生物第五章第三节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同步练习浙科版必修2.doc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在1.5亿年前的沉积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

研究人员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 /宽(比值用S表示)进行了测定。

测定结果(该种动物S值的分布)表示成图5-3的P曲线。

在1亿年前的沉积岩中,又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的剑尾动物群体,曲线a、b、。

分别表示三个群体的S值的分布情况。

与1. 5亿年前的剑尾动物相比A.a生活的环境最可能保持未变,b最可能是新出现的种B.b生活的环境最可能保持未变,c最可能是新出现的种C.c生活的环境最可能保持未变,a最可能是新出现的种D.a、b、c生活的环境均可能保持未变,也不可能有新出现的种2.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环境的改变是物种起源的根本原因B.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3.下列各种物质中,能证明人与黑猩猩的进化关系的是A. ADPB.胆固醇C.性激素D.蛋白质(二)简答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前的地层中的_______ 化石。

大约在距今______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真核生物。

32.下面是8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 (一种酶)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组成比较。

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生物名称黑猩猩猴马鸡金枪鱼小麦链孑包霉酵母菌与人类细胞色素有差异的氨基酸个数0111321354344⑴真菌、动物、植物和人的细胞内均有细胞色素C ,这一事实说明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人与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项比较从分子水平为生物的提供了证据。

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五章第24课时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Ⅱ)

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五章第24课时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Ⅱ)

第24课时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Ⅱ)目标导航 1.认识自然选择和适应。

2.比较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

一、自然选择导致适应1.适应是________的一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适应。

2.在桦尺蠖蛾种群中,________蛾子逐渐取代了________蛾子。

这是一种________进化,这种进化性变化是________所造成的。

自然选择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________不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________起来。

3.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________的唯一因素。

4.自然选择的实验证据桦尺蠖蛾在不同地区的释放和回收实验,说明环境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环境的变化可以使种群中频率很低的基因________,从而使生物性状朝一个方向迅速发展。

5.自然选择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如抗青霉素细菌的产生。

二、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1.异地的物种形成:一个初始种群,因________________(例如地理障碍)而分隔成两个种群。

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间的________积累,最后达到种群间完全的________。

这是异地的物种形成,也是渐进的物种形成方式。

2.同地的物种形成:四倍体植物和二倍体植物交配,产生的将是________植物。

由于奇数染色体不能在减数分裂时正常进行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分离,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三倍体植物是________的。

相对于二倍体亲本,四倍体植物已是一种新的物种。

这个新物种是在亲本物种所在地区产生的,即所谓同地的物种形成,而且是在一次________过程中形成的。

3.大多数新物种的形成属于渐进式,即先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库发生明显差异,最终导致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

个别情况属于骤变式,即不经地理隔离,直接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4.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浙科版必修二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作业

浙科版必修二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作业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1•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

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A.抗性和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逐渐增强B.“灭鼠灵”抗性个体中RR的比例是1/2C.停用“灭鼠灵”后r的基因频率会升高D.r的基因频率会逐渐下降,最终变为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在“灭鼠灵”的选择作用下,鼠种群中无抗性的个体rr逐渐被淘汰,若长期处在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对维生素K依赖性强的个体RR逐渐被淘汰,A错误;RR个体虽有抗性,但对维生素K高度依赖,因此RR个体逐渐减少,B错误;停用“灭鼠灵”后,只有维生素K含量不足一种选择作用,rr个体对维生素K无依赖,因此r的基因频率会升高,C正确;两种选择作用综合的结果是RR 和rr个体逐渐减少,Rr个体逐渐增多,因此R基因和r基因的频率都逐渐趋近于1/2,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以及潜在价值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D.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答案】C【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以及潜在价值,B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D正确。

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是进化的动力B.自然选择是环境对不同基因的直接选择C.生物多样性的直观表现为基因的多样性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选择提供材料并决定进化方向【答案】A【解析】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的动力,A正确;自然选择是环境对不同表现型的直接选择,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直观表现为物种的多样性,C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环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2 5.3 同步练习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浙科版)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2 5.3 同步练习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浙科版)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同步练习◆选择题1.1983年国际专家小组共同研究了同位素年龄为35亿年的瓦拉伍那沉积岩,一致认定其中保存着微生物遗体化石,有某些类似于现代丝状蓝藻的丝状微化石;同时还发现叠层岩中保存着蓝藻和其他微生物的化石。

这些化石研究的成果充分地证实了()A.早期生命可能是微生物B.原核生物出现于35亿年前C.真核生物出现于35亿年前D.35亿年前出现了光合自养生物2.寒武纪大爆发的主要标志是()A.海洋中植物的大量出现B.海洋中无脊椎动物物种爆发式地迅速形成C.大量生物登陆D.恐龙大量出现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来实现的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4.某一鸟类种群由于自然原因而被分成两个群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经过600万年后,如果把这两个群体的后代放到一起,则它们最可能会()A.具有同样的交配季节B.陷入对相同资源的竞争中C.彼此产生了生殖隔离D.形成种内互助的合作关系5.有性生殖的出现使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这是由于()A.实现了生殖细胞的融合B.后代数量大大增加C.后代的成活率提高D.实现了基因重组6.哺乳类中的海豚、爬行类中的鱼龙以及鱼类中的鳖鱼,因为适应在水中快速游动均具有流线型的身体,它们的这种进化属于()A.协同进化B.平行进化C.趋同进化D.种间相互作用7.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而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这说明()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双方在生存斗争中不分胜负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8.有一种兰花蜂,在繁殖季节,雄蜂专门采集兰花的香味物质。

然后,许多雄蜂聚集在一起,同时将香气释放出来,吸引雌蜂前来交尾。

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课后习题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二节 第2课时 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的形成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课后习题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二节 第2课时 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的形成

第2课时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的形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生活在不同种群中的生物一定不是同一物种C.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关键是看这两个种群的个体间是否能够交配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新的形态结构答案:A解析:同一物种可以分布于不同的区域而形成不同的种群,B项错误。

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关键是看这两个种群中的个体是否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C项错误。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D 项错误。

2.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

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B.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C.同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D.同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不同种地雀答案:A3.某一鸟类种群由于自然原因而被分割成两个群体,它们分别受到了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

经过600万年后,如果把这两个群体的后代放到一起,则它们最可能会( )A.具有同样的交配季节B.陷入对相同资源的竞争中C.彼此产生了生殖隔离D.形成种内互助的合作关系答案:C4.某种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的突变类型,残翅昆虫在大陆上难以生存,但在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残翅昆虫在种群中的比例比大陆上的高。

下列对该现象的有关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不符的是( )A.昆虫适应海岛环境而产生了残翅变异B.海岛上残翅昆虫具有更多的生存和繁殖机会C.环境对昆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D.昆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答案:A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不是昆虫为适应海岛环境而产生了残翅变异,而是残翅变异在海岛环境中是有利变异,经过世世代代的选择,该变异类型具有更多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5.下图为某鼠种群因河道改变而发生的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河道的改变使同一种群的生物变成了不同的物种B.河道的改变使两个种群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C.乙种群和丙种群基因频率的不同仅与环境的变化有关D.地理障碍必然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必然源于地理障碍答案:B解析:河道的改变使一个种群被分割成两部分,从而形成两个种群,这两个种群因河流的阻隔,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但是并没有证据说明乙、丙两种群的生物成了两个物种,故A项错误,B项正确。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课后习题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二节 第1课时 自然选择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课后习题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二节 第1课时 自然选择

第二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第1课时自然选择合格考过关检验1.随着除草剂使用的增加,抗除草剂杂草不断增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变异性是杂草进化的前提B.突变是杂草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C.杂草中全部抗除草剂基因构成了基因库D.种群内的基因朝着抗除草剂增强的方向突变答案:A解析:种群中的变异个体在杂草进化前就已经存在,是杂草进化的基础和原材料,A项正确。

进化的动力是自然选择,B项错误。

基因库指的是一个种群中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一种基因不能构成一个基因库,C项错误。

突变是多方向性的,D项错误。

2.下表列出了A、B、C、D四种鸟的产卵、孵出和繁殖后代的数量,哪种鸟具有更多的进化优势?( )答案:B解析:在四种鸟类中,B种鸟的个体繁殖成功率高,产卵、孵出和繁殖后代的数目相同,说明此种鸟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炭疽杆菌生命力非常顽强,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炭疽杆菌的顽强生命力的形成是由于( )A.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炭疽杆菌的定向选择B.不良环境引起炭疽杆菌发生的多方向性变异C.进化过程中炭疽杆菌产生的定向变异D.进化过程中炭疽杆菌通过DNA复制,逐代积累答案:A解析: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知,生物的变异是多方向性的,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下列关于基因库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等位基因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答案:C解析:基因库是指一个生物种群中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每个个体中不可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只要有一个基因发生变化,基因库的组成一定会发生变化。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基因库随繁殖的进行而不断延续。

5.据调查,某校高中学生中与某对相对性状有关的基因型的比例为X B X B(42.32%)、X B X b(7.36%)、X b X b(0.32%)、X B Y(46%)、X b Y(4%),则该地区X B和X 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6%、8% B.8%、92%C.78%、92%D.92%、8%答案:D解析:X b的基因频率=(7.36%+0.32%×2+4%)/(42.32%×2+7.36%×2+0.32%×2+46%+4%)=8%,X B 的基因频率=1-X b的基因频率=9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1.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合的是()A .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是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而造成的B.生物体所发生的可遗传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答案】D【解析】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是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而造成的,如多倍体的形成,A 正确;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喷洒农药选择了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强的个体,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C 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D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下列与进化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某地区林场施用农药后导致产生具有抗药性的松毛虫个体B.达尔文从种群层面科学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C.兰花细胞长的花矩与传粉蛾细长的口器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某生物必需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进化为新物种【答案】C【解析】抗药性的松毛虫个体在没有使用农药之前就已产生,农药对其进行选择,使其生存下来,A错误;达尔文只是在个体层面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B错误;兰花细胞长的花矩与传粉蛾细长的口器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能形成新的物种,出现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对进化理论的认识,错误的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一样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种群密度的变化对其基因频率的改变无影响作用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二者都认为变异不定向,自然选择定向, A 正确。

“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

种群密度的变化会影响种群生存,从而影响基因频率,C错。

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保留相关基因型和基因频率,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是进化的动力B.自然选择是环境对不同基因的直接选择C.生物多样性的直观表现为基因的多样性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选择提供材料并决定进化方向【答案】A【解析】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的动力,A 正确;自然选择是环境对不同表现型的直接选择,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直观表现为物种的多样性,C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环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捕食和被捕食有利于生物的共同进化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自然选择的可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D.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同时出现【答案】A【解析】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所以捕食和被捕食有利于生物的共同进化,A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是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往往先出现地理隔离,再出现生殖隔离,D 错误。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狮虎兽”,说明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和灰色桦尺蠖发生的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Abart 松鼠,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答案】D【解析】不同物种间可能进行杂交,但后代不育,A错误;黑色和灰色桦尺蠖属于同一物种,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B错误;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基因频率不变,没有发生进化,C错误;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Abart 松鼠,由于地理隔离,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正确。

【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两个标志”:(1)生物进化的标志: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变化。

(2)物种形成的标志:两个种群之间出现生殖隔离。

7.(2012?江苏)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共同进化的过程,A正确;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B正确;C、外来物种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既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D、突变的可遗传性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故选:D.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8.下图示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0 时间A.通过捕食,甲种群的能量可以流向乙种群B.甲种群可以调节乙种群的个体数量C.甲种群对乙种群的进化起抑制作用D.甲乙种群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形,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所以通过捕食,甲种群的能量可以流向乙种群,故A正确。

甲种群可以调节乙种群的个体数量,因为其是做为食物来源,故B正确。

甲种群对乙种群的进化有促进作用而不是抑制作用,故C错误。

甲和乙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9.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等,不管哪种隔离都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例如染色体变异后产生的新物种,B错误;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C正确;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隔离概念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遗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必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答案】B【解析】拉马克关于进化的观点主要有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即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遗传给后代,生物的某一器官必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B错误。

【考点定位】拉马克的进化理论。

【名师点睛】拉马克的进化观点虽然是错误的,但他却是第一个提出进化观点的人,为后人尤其是达尔文奠定了基础。

11.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A、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如AA和Aa的适应性相同,Aa和aa的适应性不同,B正确;C、环境发生的变化如果影响到某些基因型,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就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如果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影响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适应性,也可能不起选择作用,使基因频率不变,C正确;D、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D错误.故选:D.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2.(2015春?张家口期末)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②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⑤【答案】【解析】试题分析:①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①错误;②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②正确;③④变异是不定向的,③正确;④错误;⑤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变异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⑤正确.故选:B.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13.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中,杂食性的红鳍银鲫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

人工养殖时,主要投喂水蚯蚓、红虫和菜叶等饵料。

请回答:(1)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工池塘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生物,群落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输入该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红鳍银鲫成鱼银鳞闪亮具有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 价值。

红鳍银鲫种群大小的变化会改变其______________ (填“基因”、“物种”或“生态系统”)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