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创作美学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进入20世纪,散文呈现出更新的气象。中国现 代散文是个性解放的产物,张扬个性20世纪散文的 核心特征。鲁迅先生曾说,“五四”时期,“散文 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鲁迅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现代 散文出现多样化形式,有“文学散文”、“艺术散 文”、“美文”、“纯散文”、“絮语散文”、 “随笔”、“小品文”、“杂文”等等。 中国20世纪散文曾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 五四运动时期,张扬个性,抒发自由解放思想的散 文风起云涌,涌现出梁启超、李大钊、瞿秋白、鲁 迅、胡适、周作人、郁达夫、叶圣陶、许地山、冰 心、朱自清、俞平伯等灿如星海的大批作家。
11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散文创作在真情实感 方面比较肤浅,比如写“陋室”脱不出安贫乐道的传 统观念;写山水依然沉湎于返璞归真的志趣;写生活 的变化浮光掠影,不能揭示生活的真谛;寄情于风云 花草,往往使人觉得分量轻、新意少,缺乏使人沉思 之力。进入八十年代,散文家在感受生活、对生活进 行艺术感受时,能够突破上述传统的审美观念,用当 代人的审美意识书写出当代人深层次的心态和情绪。
13
杨闻宇的散文《墙祭》(《人民日报》1988 年2月18日)首先描述了中国人对墙的种种心态:在 远古时期,有的人筑墙是为了“藏富”;有的人筑 墙是为“藏娇”;有的人是为“藏奸”。进入封建 社会,狱墙是“防止犯人潜逃”;城墙“意在抵御 入侵”;封建统治者“高筑墙”是为现实自己的威 严。到了当代,有形的墙演化为无形的墙,邻里有 摩擦就“高打墙”;同事间厌烦了对方就推崇“多 见面,少说话”;小农的心理没有墙,情绪上就缺 乏安全感;小头看见谁家院墙有缺口,即起不良之 意。文章接着写墙是“老化了的皮肤”,是“人与 人之间的互相戒备”,是“自私灵魂的外壳”,墙 代表着中国人闭关自守、自封自闭、明哲保身的传 统观念,深挖出了民族文化的劣根性。作者对墙赋 予很多的内容,从远古到今天,从有形到无形,进 行全方位思考和表达,表现出了人们心灵深处的各 种困惑以及作者的忧患意识。 14
10
第二次高潮时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了 散文复兴和散文年的景象。杨朔的《香山红叶》、 《雪浪花》、《荔枝蜜》、秦牧的《社稷坛抒情》、 《土地》、何为的《第二次考试》、老舍的《养 花》、刘白羽的《日出》、《长江三日》、吴伯萧 的《歌声》、《记一辆纺车》、冰心的《一只木 屐》、曹靖华的《花》、袁鹰的《井冈翠竹》等散 文佳作。 第三次高潮是90年代再次出现散文热,“文化 散文”、“女性散文”、“学者散文”、“小女人 散文”、“艺术散文”、“复调散文”、“大散 文”、“电视散文”、“媒体散文”、“游记散 文”、“经济散文”、“生活散文”、“网络散文” 等等,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7
第一章 散文的美学特征
8
第一节 艺术感觉的深邃之美
中国文学最早的形式是诗和散文,诗和散文是 中国早期文学的两翼,而且发展得很成熟,比如春 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和带韵文的楚辞 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成就。到了汉代,赋体文章发 展到高峰,魏晋南北朝时期,赋体文章再次出现高 潮,唐宋时期散文出现新的转机,出现了八大家, 明清时期散文沿着中国传统继续发展。
12
贾平凹的散文《梦城》(《贾平凹散文精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1页)在对梦城事 件进行艺术感觉时,将历史上的父子俩“以为地处 遥远,便大肆贪污”与当代现实生活交叉起来;将 历史上的康熙严惩贪污犯与我们的现实交叉起来; 将飞沙走石中令人警惕、令人震撼,叩击着人心灵 的鼓声和天下更多的人不能“看到那空城”,不能 “细辨出那鼓声”交叉起来,从而获得了新异的艺 术感觉,使文章的审美境界进入新的高度,使读者 的审美感知也进入到新的视野和更深的审美层次。
6
二、散文的新形式 散文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真实记录,散文忌讳 胡编乱造。散文因为自由、灵活,写作时不拘一格, 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也可以议论;可 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随笔,甚至可 以写成书信、序跋体文章等。 中国文学最早的形式是诗和散文,诗和散文是 中国早期文学的两翼,而且发展得很成熟,比如春 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和带韵文的楚辞, 都具有很高的成就。到了汉代,赋体文章发展到高 峰,魏晋南北朝时期,赋体文章出现高潮,唐宋时 期散文出现新的转机,出现了八大家,明清时期散 文沿着中国传统继续发展。 进入20世纪,散文呈现出更新的气象。
4wenku.baidu.com
2、西方人的散文概念 郁达夫说:“中国古来的文章一向就以散文为 主要的文体,韵文系情感满溢时之偶一发挥,不可 多得,……中国向来没有散文这一个名字,若我的 臆断不错的话,则我们现在所用的‘散文’两个字, 还是西方文化东渐后的产品,或者简直是翻译也说 不定。”(《中国新文学大系· 散文二集·导言》上 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版)。西方本来也没有 散文这个概念,英文“Prose”、西班牙文 “Prosd” 、希腊文“Logograhia”等均指无需讲究 格律,行文如说话的散体文章。
5
西方还有一种极富个性的文体“Essay” ,我国 翻译为“随笔”,也有人译为美文、小品文、絮语 散文等。这是16世纪法国散文家蒙田创立的文体, 法语写为“Essayer”,这种文体传到英国,经过培 根的改造,就成为“Famiiar essay”,我国最初译 为“家常闲话式的散文”或“絮语散文”,即随笔 。 (《中外散文观之比较》,《散文》1999年12期) 《大英百科全书》认为:“Essay 是一种长度适中 的文学作品,它用随意、粗略的方式对一个主题进 行描述,内容通常反映的是作者的个人体验和和世 界观。16世纪的法国作家蒙田首创了这一形式。”
散文创作美学
1
第一讲 散文的创造之美
2
一、散文的概念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咱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概 念,就是什么是散文? 散文是一种没有韵律的、擅长于通过叙述、描
写和议论等手法,真实、灵活而自由地表达写作者
情感与思想的文学样式。
3
1、我国的散文概念
在我国古代,散文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南宋的 周必大。南宋末年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 “益公(周必大)常举似谓杨伯子(杨万里之子) 曰‘起头两句,须要下四句议论承贴,四六特拘对 耳,其立意措辞贵浑融有味,与散文同。’”四六 即骈文的骈四俪六,这强调的是散文要注意对偶, 立意措词要浑然一体,充满意味。 中国最早的散文是从诗歌脱离出来的韵文,讲 究对偶,有章法结构,而后来的散文不必有韵,而 且也不必对偶。魏饴说:散文 “当指散行不拘,不 受节奏和音韵的限制,并以此区别骈文”。(《散 文鉴赏入门》,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我 国古代散文的概念是“非韵非骈”,散以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