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合集下载

材料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材料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材料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材料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材料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类本科专业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8 个专业,还包括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6 个特设专业。

相关专业包括机械类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与使役性能等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主要涉及物理学、化学、计算科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的综合型交叉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对材料研究的需要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尽管材料的使用几乎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古老,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只有约50 年的短暂历史。

在仅仅50 年的发展过程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已经充分显示了其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及其它产品的物质。

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个行业,许多领域都与材料制备、性质、应用等密切相关,材料是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材料类专业承担着材料类专门人才的培养重任,直接影响着我国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和传统材料产业的升级,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我国材料类专业规模较大、需求多,国际社会认可度高,使得该专业类成为供需两旺的专业,近年来,不同类型的高校均纷纷开始设立材料类专业。

本世纪以来,材料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格局。

纳米材料与器件、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生物医用与仿生材料、环境友好材料、重大工程及装备用关键材料、基础材料高性能化与绿色制备技术、材料设计与先进制备技术将成为材料领域研究与发展的主导方向。

不难看出,这些主导方向体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即材料科学与工程与其他众多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交叉融合的特征越来越显著。

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双师”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双师”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双师”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制订本标准。

1.“双师”教师概况1.1“双师”教师定义严格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既能胜任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理论教学,又能示范、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

“双师”教师应同时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素养,既能教书又能育人。

(2)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胜任专业理论教学。

(3)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实践能力,能胜任专业实践教学。

1.2“双师”教师名称根据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各方向核心课程及培养的核心技术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双师”教师分为课程“双师”教师和专业(方向)“双师”教师,如表1所示。

1.4“双师”教师能力特征师德高尚、知识宽泛、实践丰富。

具备高校教师基本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具备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或相近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建筑材料生产操作实践能力等。

1.5基本资质要求具备高校教师资格。

1.6培训学习要求1.6.1培训学习方式及课程根据教师本人所讲授专业(方向)相对应的核心课程,定期参加全国建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专门培训。

培训方式分网络自学和现场培训。

培训内容分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生产实践操作。

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学习要求:网络自学至少2门课程,现场培训至少1期(每期24学时,其中生产实践操作20学时、教学方法4学时)。

1.6.2培训师资培训高等职业教育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双师”教师的教师应具有本专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学术水平,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1.6.3培训场地设备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多媒体教室、报告厅和实践教学场所。

宝石学专业发展、定位与核心课程探讨

宝石学专业发展、定位与核心课程探讨

第20卷第3期2021年5月南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Vol.20No.3May2021宝石学专业发展、定位与核心课程探讨郭家增1,刘凯2,王笑梅1(1.南阳师范学院珠宝玉雕学院,河南南阳473061;2.南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南阳473061)摘要:宝石学是地质材料衍生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主要研究宝石的性质合成、鉴定分级、优化处理、勘探开采、研究开发、加工设计、评估营销等,专业定位为地质学、材料学与加工贸易交叉的理工科专业.然而,由于材料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缺少专业核心课程示例,某些院校开设宝石学专业招收理工科学生,却通过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来培养珠宝首饰设计人才,致使专业定位不准,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不符.因此,我们依据专业特点与材料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初步探讨了宝石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议有关部门规范宝石学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避免由于专业定位不准导致毕业生学无所长,同时也为其他交叉学科的专业定位与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宝石学;历史现状;专业定位;核心课程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132(2021)03-0071-06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简称宝石学,是以矿物学和岩石学为基础,并与材料学、加工贸易等互相渗透发展起来的工科专业.宝石学在国外主要以职业教育为主,我国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规范珠宝市场秩序,传承珠宝玉石文化,20世纪末将宝石学逐步纳入了学历教育范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宝石学列于工学材料类特设专业,专业代码080410T.然而,在宝石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部分高校专业定位不准、培养方案不明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完善材料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引领宝石学专业教育健康发展.1宝石学专业发展概述1.1宝石学专业发展历史宝石源于矿物岩石,宝玉石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期.宝石学是矿物岩石在珠宝首饰领域的应用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要到20世纪初.1908年英国首先创立宝石协会(FGA),并在1913年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宝石学考试[1].1931年美国成立了宝石学院,后来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成立了宝石协会,开展宝石教育研究工作.国外宝石学教育发展较早,其教育机构主要由民间组织宝石协会进行职业教育并颁发宝石学鉴定分级证书闵.我国宝石学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珠宝首饰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宝石学研究受到了矿物学家的重视.1982年召开了第一届矿物物理、矿物材料和宝石学会议,第二届会议成立了宝石矿物学委员会,选举刘国彬为主任⑷.1988年,宝石矿物学委员会在西安举办了全国宝石学研究及其应用进展研讨会,来自原地矿部、原外贸部、原化工部、原能源部、原冶金部、中科院和有色金属总公司7家单位上百名代表参会⑷.宝石矿物学委员会与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学会宝石矿物学委员会联合举办宝石培训班,并准备招收宝石大专班学员,与英国宝石协会举办FGA宝石学家函授考点[4-5].1989年,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开设工业分析(宝玉石)专业招收本科生血旳.1991年,中国宝石协会成立,后更名中国宝玉石协会,现在叫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隶属于自然资源部.1992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立珠宝学院,以职业教育培训为主,同时为地大本科生、研究生开设宝石鉴定课程⑴,第二年推出了宝石鉴定师资格考试49]1993年原地质矿产部发布了地质行业国家标准《珠宝玉石鉴定方法》与《珠宝玉石鉴定标准》;1996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珠宝玉石鉴定》《珠宝玉石名称》《钻石分级》三个国家标准,对指导宝石学收稿日期:2020-12-06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202400410238);南阳师范学院教改研究项目(2019-JXYJYB-26)作者简介:郭家增(1979-),河南南阳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矿物学与宝石学方面的研究.■72■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第20卷教育、规范国内珠宝市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工科本科引导性专业目录中没有宝石学专业,同时矿物岩石材料专业也并入了矿物物理专业,因此早期各院校宝石学专业招生名称不一.1998年全国高考河南招生专业目录(河南招生报HN98-0018)第一批录取的理工类本科专业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宝石学方向)专业招生4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宝石及工艺学专业招生2人;第三批录取的理工类专科专业中成都理工学院以宝石加工及鉴定专业招生1人,石家庄经济学院以宝石学专业招生2人.2000年教育部门正式批准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试办宝石材料工艺学专业⑼.2001年8月公布的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中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080208W)成为昆明理工大学的增设专业.同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发起并主办了首届全国“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建设研讨会〔则•2003年全国高考河南招生院校专业目录(招生考试之友No.12-22)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北地质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院校本科招生专业名称统一为宝石与材料工艺学.1.2中国宝石学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全球珠宝首饰行业市场深度调查与2014-2018年投资发展分析研究报告》统计近20年我国珠宝产业销售额年增长率超过15%,珠宝产值翻了上千倍,从业人员增加近百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在鱼龙混杂的珠宝市场,弄虚作假、欺诈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以鉴定贸易为主的宝石学专业应运而生•作为工科材料类特设专业,宝石学开设的院校越来越多,目前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昆明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河北地质大学、金陵科技学院、长春工程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保山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保定理工学院、上海建桥学院、郑州工商学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等20多所.为了满足宝石学研究教育发展需求,我国宝石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在一级学科地质学下面开设宝石学硕士点的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它们同时具有宝石学博士点•桂林理工大学在地质学专业下设有宝石矿物学方向,河北地质大学则在矿物、岩石、矿床学专业下面设有宝石学方向,同济大学海洋科学专业下面也设有岩石矿物与宝石学方向,昆明理工大学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下面设有珠宝首饰材料及加工方向等.2宝石学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专业定位不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规范珠宝市场秩序,传承珠宝玉石文化,提升我国宝石教育的国际地位,教育部特批准开设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本科专业,培养宝石鉴定、材料开发、加工营销与文化教育专业人才.随着人们对珠宝首饰工艺款式不断提出要求,珠宝首饰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开始逐步走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等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产品设计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生培养珠宝首饰设计人才,与理工科宝石学专业并行发展•所以目前我国本科阶段涉及珠宝的专业有两个: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与产品设计(珠宝首饰),但它们的学科性质不同,招生类别、培养目标、核心课程与实践环节差别明显.以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为例,宝石学是理工科材料类专业,招生有物理、化学与地理基础的理科生,培养宝石鉴定、合成、评估与销售人才;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方向)属于艺术学,招生有绘画基础的艺术生,培养珠宝首饰设计加工人才,如表1所示•内地某高校也开设了宝石学专业,按理工科类别招生,但其核心课程、实践环节却与中国地质大学开设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比较接近.宝石学专业招收理工科学生,按照产品设计方向的课程与实践培养,理工科专业偏向艺术专业必然面临一系列问题.首先是理工科学生高中没有绘画基础,到大学被迫改成学习艺术设计,会招致学生反感厌学,造成第一志愿报考率低;调剂来的学生想转专业,转不走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想退学•其次是学生精力与培养课时有限,一个专业同时培养科学与艺术人才,必然导致专业不专,毕业生四不像•理工科学生按艺术专业课程培养的结果是老师和学生都不能发挥所长,艺术设计难学好,宝石鉴定分级、合成优化与评估营销没时间学,毕业生学无所长很难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立足.再次,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专业名称不一致,进一步学习深造也会受到影响•这样培养的学生继续考研深造,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第3期郭家增,等:宝石学专业发展、定位与核心课程探讨•73•没有高中绘画基础很难竞争过专业的艺术生;报考宝石、地质或材料类专业,由于专业课程缺乏或学习课时偏少导致专业基础薄弱,考研率也很难提高.表1不同院校宝石学与产品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环节比较学校专业名称招生类别核心课程实践环节培养目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理工晶体光学、现代测试技术、物理化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材料学概论、岩石学、宝石鉴定原理和方法、有色宝石学、宝石加工工艺学、宝石包裹体、中国玉器概论、钻石学、材料工艺学、晶体生长与合成宝石、宝石改善、贵金属材料工艺、观赏石、珠宝商贸、珠宝玉石评估、宝石矿床学、专业英语、首饰设计、首饰镶嵌等北戴河地质实习、珠宝认知实习、宝石加工实习、宝石鉴定实习、宝石商贸实习、毕业设计珠宝鉴定销售产品设计(首饰设计)艺术素描、色彩、图案、构成、首饰设计专业理论与技法、宝石学基础、首饰镶嵌与制作等工艺实践、市场调研、艺术设计采风、毕业实习等首饰设计中国地质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理工地质学基础、结晶学与矿物学、宝石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材料学导论、材料化学与材料物理、宝石学鉴定仪器、宝石鉴定、首饰设计及制作工艺学、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中国古玉器与玉文化、宝石颜色成因、宝石资源、珠宝商贸规则、珠宝经营管理等计算机课程设计、珠宝商贸见习、珠宝企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珠宝鉴定销售大学(武汉)产品设计(首饰设计)艺术美术设计原理、首饰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首饰工艺基础、传统首饰工艺、珠宝镶嵌工艺、综合首饰工艺、玉雕、首饰设计、首饰制图、电脑首饰设计、宝石琢型设计与加工工艺、首饰包装及展示设计、首饰现代生产工艺、蜡雕与铸造、金属编织工艺、首饰课题创作等首饰设计采风、商务首饰设计、首饰工艺实习、毕业实习及考察、毕业设计及展示首饰设计内地某高校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理工宝石学、岩石学、首饰材料学、首饰制图、计算机辅助珠宝设计、首饰效果图技法、设计学概论、中外工艺美术史、蜡雕与铸造、宝玉石鉴定原理及方法、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基础图案、构成基础、装饰雕塑、美术鉴赏、玉文化概论等课程艺术写生、艺术考察、宝石认识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珠宝设计鉴定2.2培养方案不明宝石学是适应近年来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而设置的材料类特设专业,高校应准确把握理工科材料类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开设课程应与社会需求和研究生教育接轨.造成宝石学专业定位偏颇的原因有三:一是材料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缺少宝石学专业核心课程示例,地方高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参照标准;二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者不了解宝石学专业定位与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因人开课,任意组合专业课程体系;三是宝石学专业依托院系专业不同导致课程与培养方向差别明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桂林理工大学与河北地质大学等都是依托传统地学基础,结合材料学开办宝石学专业,招收理工科学生培养珠宝鉴定合成与加工销售人才;而内地某高校依托工艺美术与雕塑专业开设宝石学专业招收理工科学生,主要开设艺术课程来培养珠宝首饰设计人才•跨学科培养的学生素质能力与专业名称不符,就业与深造都会受到影响.这就亟须我们对宝石学本科专业进行定位,完善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课程示例,明确专业培养方向与核心课程体系,避免因人开课发生.3宝石学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建议3.1专业定位准确宝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宝石就是各种美丽的石头,来源于自然界的矿物晶体、岩石与生物化■74■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第20卷石等,因此,宝石学是以地质学为基础衍生的应用型本科专业.随着市场需求与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合成、人造、再造与拼合宝石材料也成为宝石家族成员,广义宝石就扩大到了天然宝石、优化处理宝石与人工宝石材料等•宝石学成为地质学与材料学交叉的理工科专业,既有传统的地学特色,又有新兴材料学特征,这也许就是宝石学列为材料类特设专业的原因•宝石材料鉴定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采用物理、化学、地学与材料的原理与方法对宝石样品进行测试分析,根据样品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等特征来判定宝石种类名称,结合地质与地球化学等方法判定是否人工合成、优化处理及产地特征等•宝石鉴定分级是为贸易服务,所以需要无损鉴定,这就区别于传统的岩矿鉴定.宝石学专业主要依托的院系及专业研究生教育归属学科都表明了该专业的理工科专业定位与性质•宝石学专业基本开在地质、材料类的理工科院系,主要原因是珠宝鉴定加工、合成优化与勘探开发等都需要地质材料专业的原理方法,依托地质与材料类实验仪器设备•开在艺术院系的宝石学专业如果没有专业的师资与实验条件,毕业生的宝石鉴定分级、合成优化等基本专业素质能力很难培养.宝石学也涉及珠宝设计,但专业核心是宝石材料的鉴定合成、加工分级与评估贸易,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高校应准确把握专业定位与性质,保证专业名称、培养方向与核心课程设置一致,否则专业名不副实,毕业生很难就业深造.3.2培养目标明确从专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宝石学以地质学为基础,并与材料学、评估贸易、加工工艺等互相渗透,集宝石鉴定分级、合成改善、加工设计、评估贸易、勘探开采、材料研发等内容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复合的应用型本科专业[11'15].±百个品种、天然与合成、鉴定与分级、优化与处理、开采与加工、评估与营销、研究与开发的珠宝产业呼唤以鉴定分级、合成优化、加工商贸为主的宝石学专业人才•国外宝石学职业教育培训颁发的证书主要是宝石鉴定与钻石分级,我国人社部也推出了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其他相关单位也推出了各自的宝石鉴定资格证书•毕业生可在珠宝质量监督机构、珠宝鉴定与销售企业、海关、考古、教学、科研等单位工作.3.3课程设置合理材料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与使用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掌握本专业所涉及的各种材料的制备、性能检测与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作为材料类特设宝石学本科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珠宝玉石的勘探开采、性质合成、鉴定分级、优化处理、加工工艺、评估贸易与研究开发等的原理方法,培养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创新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天然宝石的勘探开采、研究鉴定等以矿物学、岩石学和矿床学为基础,宝石合成开发、加工处理需要材料学的合成加工与测试分析方法•宝石学专业课程涉及性质合成、鉴定分级、加工镶嵌、评估营销及专业实践等方面,表2是建议宝石学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与学生素质能力的关系矩阵(H表示相关性高,M表示相关性中等).综合宝石学专业特点与材料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考其他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12J6-21]推荐了宝石学专业核心课程示例(表3)主要包括地质学与材料学专业基础课程(序号1-6)、宝石学专业核心课程等.本科阶段注重专业通识教育,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开设专业选修课程来拓宽学生视野,古玉鉴赏与玉文化、观赏石与陨石、地质旅游、素描与电脑制图、工艺美术史等选修课程建议开设.高校也可以根据地方产业实际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突出特色办学.当然,作为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大学化学、计算机等)与人文课程(大学英语、思想政治、体育等)都是必修课程.宝石学专业课程实践性强,强调原理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12'2°-21],很多课程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讲授、学生实验与专业实习(地质、市场与鉴定)三者缺一不可.另外,理工科专业课程逻辑性强,开课顺序要合理,如晶体光学与造岩矿物需要开在结晶学与矿物学之后,矿物学、岩石学与矿床学开课顺序不能颠倒,宝石学专业课开在地质材料学基础之后等.总之,宝石学作为地质学、材料学与加工贸易交叉的学科,包括宝石鉴定分级、合成优化、勘探开采、研究开发、加工设计、评估营销等•作为材料类的特设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核心课程不明确,致使一些院校的宝石学专业定位不准、培养目标不明、课程设置不合理•建议有关部门完善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引导交叉专业规范办学,对培养合格毕业生、建设应用型一流学科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第3期郭家增,等:宝石学专业发展、定位与核心课程探讨・75・表2宝石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毕业生素质能力的关系矩阵(H相关性高,M相关性中等)专业课程专业素质能力勘探开采鉴定分级优化处理合成开发加工设计评估贸易研究教育地球科学概论H材料科学基础结晶学与矿物学H MHHM M HHHH MH晶体光学与岩石学材料合成与测试分析H HH H HHMHM宝石矿床及勘查方法H H M H 宝石学M H M H H H H 钻石学H H M H H M H 宝石优化处理M H H H 人工宝石学H H M H 宝石鉴定原理与方法H H H M H 宝石加工工艺M H H H 宝石市场评估H H H M 宝玉石市场营销H H H H M 贵金属首饰镶嵌工艺H H 玉石雕刻工艺H H M 观赏石与陨石H H H M 古玉鉴赏与玉文化H M H M 素描与电脑制图H M宝石地质实习宝石市场实习H HH H H HH 表3宝石学专业核心课程示例序号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实验1地球科学概论544212 2材料科学基础726012 3结晶学与矿物学724824 4晶体光学与岩石学725418 5材料合成与测试分析725418 6宝石矿床及勘查方法543618 7宝石学544212 8钻石学361224 9宝石优化处理361224 10人工宝石学543618 11宝石鉴定原理与方法541836 12宝石加工工艺541836 13宝石市场评估362412 14宝玉石市场营销541836 15贵金属首饰镶嵌工艺541836 16玉石雕刻工艺541836 17观赏石与陨石362412 18古玉鉴赏与玉文化362412 19宝石地质实习两周20宝石市场实习两周致谢:感谢刘宗豪、王长秋、施光海、余晓艳、阮青锋、秦宏宇、杨金瓯等老师的指导!■76■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第20卷参考文献[1]薛秦芳.关于宝石学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1996(4)=40-42.[2]马婷婷,廖宗廷.国内外宝石学教育对比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5(1):98-100.[3]陈丰.第二届矿物物理、矿物材料和宝石学学术会议在贵阳召开[J].矿物学报,1987(4):297.[4]陈伟邦,刘国彬.我国宝石学研究进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8(3):172-173.[5]李娅莉.注重行业特点培养社会急需宝石鉴定人才[J].中国地质教育,1996(3):25-26.[6]邓燕华.我院的珠宝教育和科研[J].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91(Sl):5-6.[7]申柯娅.中国珠宝首饰业10年发展评述[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0(2):53-56.[8]何雪梅,穆佳.中国珠宝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9,28(3):19-23.[9]李娅莉,袁心强.中国珠宝教育的特点及发展方向[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2(1):45-47.[10]朱勤文,苏煌.中国珠宝教育界的盛会:首届全国“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建设研讨会综述[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1(4):49.[11]吴瑞华.国外宝石教育和宝石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介绍几个国外知名宝石教育组织[J].中国地质教育,1996(3):71-73.[12]何雪梅.宝石学专业课的教学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1997(3):24-25.[13]亓利剑,裴景成.中国宝石和宝石学研究现状与进展[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1):3-5.[14]廖宗廷,周祖翼,朱静昌,等.宝石学学科创立、建设与人才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2001(4):16-19.[15]FRITSCH E,RONDEAU B.Gemology:The developing science of gems[J].Elements f2009,5(3):147-152.[16]HAYES anizing an Undergraduate Gemology Course[J].Journal of Geological Education,1986,34(4):268-273.[17]祖恩东,赵旭刚,业冬,等.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67-70.[18]吴新国,王礼胜,栾文楼,等.地质学知识体系在宝石学专业中的设置与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06(2):77-79.[19]白峰.“宝石与材料工艺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8(1):80-82.[20]刘自强,廖望春.高校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的构建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8(4):45-48.[21]刘喜锋,何静瑶,刘嘉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探讨: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164.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orientation and core curriculum of gemologyGUO Jiazeng1,LIU Kai2,WANG Xiaomei1(1.School of Jewelry and Jade Carving,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Nanyang473061,China;2.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Nanyang473061,China)Abstract:Gemology is an applied undergraduate major derived from geology and materials,which mainly studies the nature and synthesis,identification and grading,optimization and processing,exploration and mining,re­search and development,processing and design,evaluation and marketing of jewelry etc.Gemology is positioned as a major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the intersection of geology,material science and processing trade.Gem­ology is a special major of materials but the examples of core courses are missing from National Standards for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NSUTQ).Therefore,some colleges set up gemology but recruit science students to train jewelry design talents by off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product design,which results in inaccurate pro­fessional positioning and discrepancies between training goals and professional directions.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gemology are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cipline and NSUTQ for materi­als.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re advised to standardiz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curriculum settings of gemology to avoid the inaccurate professional positioning resulting in graduates have no expertise.At the same time,it also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professional positioning of other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NSUTQ.Key words:gemology;historical status;professional orientation;core curriculum。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建筑材料适用专业:古建筑工程技术总学时:32学分: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建筑材料》是古建筑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古建筑工程技术必须具备的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特性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合理选用材料和制品;了解常用古建筑材料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了解有关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

通过建筑材料知识应用模块的建立,进行模块理论与实践教学,掌握建筑材料应用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完成模块学习中,培养诚信、刻苦、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全面、协作和团结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计、情境学习、课时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根据后续课程如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古建筑施工技术等一系列专业课程的要求,以后续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导向,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要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主要以建筑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充分体现模块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模块,以模块为单位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模块学习中加深对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34学时。

1—3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严谨、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认真观察事物、接受新鲜事物的素质。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工作任务通过课程的学习,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检测过程,掌握相关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

2—2课程目标2—2—1知识目标1)具备建筑材料的类型和特性等基本知识。

2)具备建筑材料所需专业术语的基本知识。

3)具备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与应用的基本知识。

4)具备常用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

2—2—2技术目标1)能认识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pdf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pdf

2.4能够应用工程知识并参考文 献资料,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 程问题进行求解,并获得有效结 论。
课程目标2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
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工程领域 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 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 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
4.2掌握实验技术基本技能,能 够对机械工程相关的物理现象、 材料特性等进行实验和验证。
1. 工程材料的性能
2. 材料的结构与组织
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 3. 工程材料的塑性变
特点和适用范围,理解材料 形与强化
组织结构-工艺-性能之间 4. 钢的热处理 2
的相互关系,具备合理选材 5. 钢铁材料
++
+
和初步制订加工工艺规程 6. 有色金属材料
的能力。
7. 非金属材料
8. 复合材料及特殊性
二、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本科层次,机械工程专业。
课程代码:176101021
学时分配:48学时(讲授42学时,实验6学时)
赋予学分:2.5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金工实习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材料力学、机械制造工艺学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团队负责人:张福豹
责任教授:黄明宇
执 笔 人:张福豹
仪器设备对材料进行组
织结构分析和性能测试
的能力。
总计
100%
100%
100%
100
(七)持续改进
本课程根据平时作业、问题讨论、期中测验、期末考试等考核情况,以及学生、教 学督导的反馈意见,及时对教学中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改进提高, 确保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
(八)附录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建筑工程类各专业学生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以及建筑材料的检测、贮运、保管、选用等实践操作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建筑材料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I.依据建筑工程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建筑材料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建筑工程类从业人员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建筑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建筑工程材料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从事材料员岗位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特点,会根据工程需要选用相关建筑材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1.熟悉常用建筑材料的组成、特点,理解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掌握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2.了解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了解石膏、石灰、水玻璃、水泥、建筑钢材、墙板等的技术性质,能设计计算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等常用建筑材料配合比。

建筑材料类——新型建筑材料技术专业教学标准530705

建筑材料类——新型建筑材料技术专业教学标准530705
2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以及产品标准、 技术规程或技术规范。
(三)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能运用计算机软 件进行绘图与设计; 5.能独立进行新型建筑材料配合比优化设计; 6.能协同进行新型建筑材料生产工艺控制; 7.能正确进行新型建筑材料原料、半成品和产品的质量检验; 8.能正确进行新型建筑材料生产现场管理和装配施工现场指导; 9.能正确操作与维护新型建筑材料工厂工艺设备和质量检验仪 器; 10.能正确处理常见质量技术问题和一般生产工艺故障。 七、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设置 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1. 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 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可将党史国史、劳动教育、应用文写 作、信息技术、高等数学、公共外语、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 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 专业课程 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
6
体设备和教学用具,提供互联网接入和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安装应急 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 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地)基本要求 (1)绿色建材评价/CAD 实训室 配备黑(白)板、计算机、投影仪、绿色建材评价软件、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软件、AutoCAD 软件等设备。能够开展绿色建材评价、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AutoCAD 等实训。 (2)新型墙体材料实训室 配备黑(白)板、砖用卡尺、钢直尺、低温箱、水槽、鼓风干燥 箱、沸煮箱、收缩测定仪、碳化箱、抗渗装置等设备。能够开展墙体 材料的尺寸、外观质量、体积密度、吸水率和饱和系数、孔洞率及孔 结构、干燥收缩、石灰爆裂、冻融、泛霜、碳化、抗渗等实训。 (3)水泥性能实训室 配备黑(白)板、水泥细度负压筛析仪、数显勃氏透气比面积测 定仪、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标准稠度及凝结时间测定仪、水泥胶砂 搅拌机、水泥胶砂振实台、水泥标准养护箱、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 雷氏夹测定仪、沸煮箱、水泥试块养护槽等设备。能够开展水泥及熟 料的细度、密度、标准稠度需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制备等 实训。 (4)混凝土实训室 配备黑(白)板、混凝土试验用搅拌机、坍落度测定仪、混凝土 贯入阻力测定仪、混凝土抗渗仪、混凝土压力泌水仪、混凝土拌合物 含气量测定仪、混凝土标准养护设备、混凝土加速养护箱、混凝土振 实台振动台、混凝土强度试验机、细集料亚甲蓝指标检测装置、砂浆 稠度测定仪、砂浆密度测定仪、砂浆分层度测定仪、砂浆凝结时间测 定仪、电热鼓风干燥箱、震击式标准振筛机、容量桶(容积升)、压

大学工程专业认证方案

大学工程专业认证方案

大学工程专业认证方案背景工程专业的认证是国家教育部门和业界对于工程教育质量的评价和保证。

工程专业认证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工程师培养提供了更加规范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大学工程专业认证的相关知识和方案。

国家教育部门认证机构国家教育部门认证机构主要有两家,分别是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China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ssociation,简称CEEAA)和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中心(China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Center,简称CEEC)。

CEEAA是由教育部工程教育专家提出,由28所高校、10个工程领域的重点单位和18个工程教育机构和企业自愿组成的协会,它是一个非营利性机构,致力于工程教育质量认证工作。

CEEC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独立、非营利的全国性工程教育认证中心,是国家教育部实施工程教育质量认证的唯一机构,负责对大学工程教育进行认证评估。

工程教育认证是由CESP(China Engineering Synergy Plan)启动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高校工程教育“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窗口。

认证标准与程序目前国家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工程学科学位类专业认证指南(试行)》、《工程学科本(专)科类专业认证指南(试行)》、《工程技术学科类专业认证规程》。

工程专业认证程序主要分四个阶段,即材料准备阶段、初审阶段、现场评估阶段和结论评定阶段。

在材料准备阶段,学校需要对材料进行齐全性检查,完善申请材料。

在初审阶段,认证机构对学校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进入现场评估阶段。

在现场评估阶段,认证机构对学校进行现场实地考核和详细了解其实际情况。

在结论评定阶段,认证机构根据现场评估情况和审核结果,做出认证结论和建议性意见。

认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申请工程专业认证过程中,学校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材料齐全性和准确性:学校需要准确、详细地提供申请材料,包括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实验室设备和管理、教师队伍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32049使用专业:工程造价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52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使学习者掌握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同时,它也是建筑工程造价及相关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起着先导性和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特点,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条件合理选用建筑材料,掌握建筑材料的验收、保管、贮存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并具有进行建筑材料试验检验及其质量评定的基本技能。

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后续课程:《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建筑工程测量》、《钢筋翻样与算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二)课程的基本理念本标准的设计以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就'也为导向,根据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岗位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

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三)课内试验(一)任务教学法该方法为教师提出明确的任务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也可采取告诉学生课程任务项目内容要求应涵盖的知识点,以此“任务驱动”展开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当中。

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了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

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附件1: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1、评审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10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

23附件2: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4附件3: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联系人信息表学院(盖章)5附件4:全国2006~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分专业配额表(高职)6附件5: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做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规范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确定联系人第一条教指委确定1名国家精品课程推荐申报联系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推荐申报的行政联系、组织及材料报送等工作。

请将联系人个人信息报送教育部高教司(本科相关学科教指委报送高教司理工处,高职相关专业教指委报送高教司高职高专处,联系人信息如与上年相同无须再报),其相关信息将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上予以公布。

二、组织申报与评选第二条教指委推荐申报的课程必须是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一经推荐,该课程不得另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第三条教指委应根据学科、专业类的特点,制定具有针7对性的评选标准和要求并向社会公布,优先鼓励不同种课程申报,优先推荐体现专业特色与教学改革方向的课程。

第四条教指委须以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的形式遴选产生最终推荐课程,其中会议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人,通讯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应为所在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全体成员。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规范.doc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规范.doc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规范(550105)——水泥方向教育部高职高专材料类教指委2009年5月目录第一部分《材料工程技术(水泥方向)》专业办学条件 (1)一、师资队伍 (1)二、教材及图书资料 (1)三、教学设施 (1)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 (2)第二部分《材料工程技术(水泥方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3)一、毕业生具备的知识 (3)二、毕业生具备的职业能力 (3)三、毕业生具备的综合素质 (3)第三部分《材料工程技术(水泥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一、培养目标 (5)二、基本学制 (5)三、招生对象 (5)四、服务面向 (5)五、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结构及课程体系(见附图) (5)六、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5)七、毕业条件 (8)第四部分《材料工程技术(水泥方向)》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 (9)《水泥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9)《水泥工艺技术》课程标准 (17)《水泥热工设备》课程标准 (22)《粉磨工艺及设备》课程标准 (28)《新型干法窑操作技术》课程标准 (33)第五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推荐方案(草案) (38)第一部分《材料工程技术(水泥方向)》专业办学条件一、师资队伍(1)生师比学生∶教师≤18∶1。

(2)师资结构配备专业带头人和教学管理人员;高级职称比例达20%;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及以上学位比例达20%。

(3)师资质量专业带头人知识和能力素质符合要求,有适应教学的科研能力,累计职业工作经历不少于半年;专业教师重视自身师德师风;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主持或参与高职教育教学科研项目;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服务,积极参与各种生产和经营管理项目的实践,主持或参与专业科研项目;有适应教学的科研能力与成果。

(4)有一支能够满足专业教学、实践教学需求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双师结构比例达30%。

二、教材及图书资料1.教材能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有自编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面达到30%。

材料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材料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材料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材料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类本科专业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8 个专业,还包括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6 个特设专业。

相关专业包括机械类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与使役性能等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主要涉及物理学、化学、计算科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的综合型交叉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对材料研究的需要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尽管材料的使用几乎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古老,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只有约50 年的短暂历史。

在仅仅50 年的发展过程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已经充分显示了其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及其它产品的物质。

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个行业,许多领域都与材料制备、性质、应用等密切相关,材料是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材料类专业承担着材料类专门人才的培养重任,直接影响着我国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和传统材料产业的升级,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我国材料类专业规模较大、需求多,国际社会认可度高,使得该专业类成为供需两旺的专业,近年来,不同类型的高校均纷纷开始设立材料类专业。

本世纪以来,材料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格局。

纳米材料与器件、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生物医用与仿生材料、环境友好材料、重大工程及装备用关键材料、基础材料高性能化与绿色制备技术、材料设计与先进制备技术将成为材料领域研究与发展的主导方向。

不难看出,这些主导方向体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即材料科学与工程与其他众多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交叉融合的特征越来越显著。

建材行业建筑材料质量标准

建材行业建筑材料质量标准

建材行业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一、引言建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分析建材行业的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二、建筑材料分类与标准1. 细骨料标准细骨料是建筑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它对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骨料主要包括河砂和人造砂。

其主要标准主要包括颗粒级配、粒形、粒度模数、含泥率等。

2. 水泥标准水泥是建筑材料中最常用的胶凝材料之一,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强度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水泥的标准主要包括成分、强度等级、初凝时间、凝结时间等。

3. 钢筋标准钢筋是钢结构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对于保证建筑物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钢筋的标准主要包括材质、截面形状、强度等级、抗拉强度等。

4. 砖瓦标准砖瓦是建筑材料中常用的墙体材料,对于建筑物的隔热、隔音和装饰起着重要作用。

砖瓦的标准主要包括材质、尺寸、强度等级、吸水率等。

5. 涂料标准涂料是建筑装饰中常用的装饰材料,对于保护建筑物表面和美化建筑外观起着重要作用。

涂料的标准主要包括成分、干燥时间、附着力、耐候性等。

三、建筑材料标准的重要性1. 保证工程质量建筑材料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标准化的建筑材料有着稳定的性能和质量保证,能够有效预防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2. 维护消费者权益建筑材料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能够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严格执行标准,消费者可以选择高质量的建筑材料,避免因低质量材料而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和人身安全问题。

3. 促进产业升级建筑材料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提高,能够推动建材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通过标准的要求和限制,可以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质量管理力度,使整个行业朝着更高的质量水平发展。

四、建筑材料质量标准的执行和监督1. 强化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建筑材料标准执行的法律依据和责任。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建设面临挑战及对策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建设面临挑战及对策

第40卷第2期2021年2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Teachers'CollegeVol.40No.2Feb.2021D01:10.16276/51-1670/g.2021.02.010“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建设面临挑战及对策王萍萍,何登良,刘树信,唐杰,陈宁(绵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新办材料类专业建设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学校实践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课程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对策,所得结果可为地方高师院校开设相关工科专业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新工科;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挑战;对策中图分类号:G6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612X(2021)02-0048-040引言我国现有大量培养服务于国家基础教育的师范型人才的地方高师院校,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该类院校下设的理、化、生等院系都面临专业拓展与转型的困境,因此许多地方高师院校在原有化学、物理、生物等师范专业的基础上,开办了一系列与原有师范专业紧密联系的非师范理工类专业,其中材料类专业,由于应用性强、需求大及与化学、物理等学科联系紧密等原因,逐渐成为该类院校应用转型过程中新办非师范理工类专业的重要选项之一.近年来,国家高等教育提出进行“新工科”建设,着眼于内涵式质量提升,以适应新产业及技术革命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⑴.但是由于地方师范类院校的历史沿革、学科布局、地缘因素等特点,使得该类院校在举办应用型工科专业时,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服务社会等方面均面临极大的困难与挑战,因此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加快地方高师院校应用型工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就极为迫切23].本文以地方高师院校创办应用型材料类专业为切入点,结合学校实践,系统分析了当前地方高师院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地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课程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对策■1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建设面临的挑战11材料类专业竞争激烈材料类专业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分布较广,目前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主要是综合性大学、理工类本专科院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材料类专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办学层次和庞大的办学规模.以四川省为例,目前开设材料类本科专业的本科高校就已达14所,其中有以四川大学为代表的985高校,也有包含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在内的高水平行业类高校,同时也有攀枝花学院等新兴本科院校,另外以四川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师范类本科院校也加入了举办阵营,同时还有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材料类专业在特定领域也具有较强竞争力,因此四川高校材料类专业已形成数量多,分布广,竞争激烈的发展格局•以师范本科院校为例,目前川内开设材料类专业的院校包括四川师范大学(材料化学)、西昌学院(材料收稿日期:2020-02-17基金项目:绵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Mnu-JY18045、Mnu-JY20040)、四川省应用示范课程建设项目(Sc-nmul906)、绵阳师范学院示范课程项目(MnuJY18156、Mnu-JY1822、Mnu-JY2074)、绵阳师范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Mnu-JY18097).第一作者简介:王萍萍(1983-),女,四川绵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环境友好材料.•48•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科学与工程)、绵阳师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宜宾学院(材料化学),但是师范本科院校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资源、学生就业、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师范院校材料类专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1.2专业定位不准,与师范专业衔接差地方高师院校开设“材料类”专业的院系一般为理化类院系,主要培养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师范型人才,而“材料类”专业属于大类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中对该专业的表述如下:“材料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类本科专业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8个基本专业,以及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6个特设专业”⑷,可以看出材料类专业覆盖面之广•地方高师院校在开办材料类专业时须克服从化学、物理等学科专业跨越到材料类专业的困难”切•部分高师院校往往忽略了材料类专业与原有师范专业基础如师资队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机衔接•具体体现在:(1)专业定位不清,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定位;(2)软硬件准备不充分,简单套用原有师范专业的教学资源及人才培养模式;(3)脱离原有依托院系的现有办学资源,形成不同学科并行发展,使得专业建设投入过大,难以为继•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中规定,对于新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用于实验仪器的添置经费,初期一次性投入一般不低于1000万元;对于新建二级专业,一般不低于300万元⑷;(4)办学模式上大都沿用师范专业,专业建设与管理理念不符合工科专业发展规律.13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短板,不利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师资队伍是专业发展基础-目前地方高师院校的师资结构主要以师范或理科类专业为主,专业师资来源一是原有专业教师转向进入新办材料类专业;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专业教师;三是从其他高校或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地方高师院校与传统材料类强校相比,由于历史沿革、地缘因素、学科布局、软硬件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诸多短板血叫主要体现在:(1)优秀高层次人才引进陷入引不来,留不住的尴尬境地;(2)教师学科专业方向分散,专业课程教学、学科方向凝聚、科研团队建设、教学科研成果孵化等方面举步维艰;(3)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无余力进行专业学科建设;(4)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不足,大部分教师缺乏工科专业的实践经验•14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缺乏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是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要求具有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涉及主要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专业见习、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专业研习等环节•地方高师院校原有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主要体现在:(1)非师范专业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专业认可度欠缺,现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如“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实验室配备不齐全,实验仪器设备种类及数量不足,实习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等;(2)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为生产型企业或研发型单位,实习实训工作开展流于形式,学生难以获得系统的专业训练;(3)由于软硬件的匮乏,学生工程训练程度较低.2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对策针对面临的挑战,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进行建设,实现新办材料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2.1精准定位,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专业定位必须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同时考虑区域内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规划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认真调研,仔细分析区域内开设材料类专业的院校的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差异化人才培养和错位竞争;(2)客观分析依托高校及院系的学科专业特点、师•49•王萍萍,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建设面临挑战及对策资队伍、实践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等条件,做到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3)深入讨论,凝炼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学科专业特色;(4)以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为纲,做好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开展专业建设工作•2.2内培外引,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兴教必强师,高素质师资是专业形成特色和亮点的保障,积极开展“内培外引”,打造“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1)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在学科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及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2)深挖内潜,注重“内培”.通过学历晋升、职称晋升、访学进修、实践锻炼等形式不断优化现有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与素质,形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师资队伍•(3)专兼结合.采用兼职制、导师制、联合培养制等多种方式,把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丰富工程经验的专家、名师、技术能手“请进来”,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4)积极推动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形成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的良好局面,达到平台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5)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与激励制度,促进教师评价的制度化•2.3共享共建,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极为关键.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涵盖课程实验、专业实习、专业见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课程实验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类等学科基础实验;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实验、材料制备与合成实验、材料性能测试实验、专业特色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包括金工实习、专业见习、企业实习、专业研习等;另外毕业论文(设计)需满足一人一题的实际训练⑴问.(2)结合工科专业发展要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高专业教学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和水平•建立与产业链对接的开放式的科研创新平台和综合实验教学平台,重点建设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室、材料制备实验室、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室、大型材料测试表征仪器平台、专业特色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工厂等;(3)创新思维,有效利用共享资源平台•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各类纵向、横向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4)探索创新实践方式,适应工科专业发展.如采用顶岗实习、集中实习、实习实训结合等方式,盘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资源•2.4强化课程建设,打造优质专业课程体系“新工科”背景下,坚持先进性、针对性、应用型、综合化为原则,以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按照“教师适应课程、课程适应专业、专业适应学生,学生适应社会”的课程建设思路,构建与行业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体系.(1)科学梳理专业课程体系,在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材料制备与合成等传统专业主干课程群的基础上,积极开设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群;(2)强化专业课程的行业特色,在课程类型、课程学分、课程内容、课程考核等均符合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形成自身的特色课程群⑺;(3)紧扣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新时代要求,建立涵盖2-3门在线开放课程、1-2门应用型示范课程、1-2门创新型示范课程的优质课程体系;(4)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保证每门专业课程均有完整、科学的课程资源库(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案、教学日历、教学课件、教材、习题库等);(5)课程教学内容要突出创新性、前沿性与时代性,坚持科研反哺教学,及时将学术研究与科研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2.5产学研结合,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基本功能之一•地方高师院校应“准确识变,主动求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打造“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高校与地方融合发展、融合发力的良好格局[14-16].在学校的新办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等方面务必抓住区域经济发展机遇,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联合培养、科研成果转化、联合科研攻关、实践资源共享等形式与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形成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转型•3结语地方高师院校理科院系的专业发展向非师范理工类专业拓展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新工科”建设背•50•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应找准专业建设定位,准确识变,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专业综合改革,解决地方高师院校举办非师范专业的各种挑战,从而推动师范类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与应用转型•参考文献:[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2]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26-35.[3]万明攀,向嵩,张晓燕,等.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路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33):89,[4]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惠群,陈志谦,李路,等.从材料类专业现状看我校材料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山东省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11):36-41.[6]孙延一,王悦辉,瞿晓岳,等.浅谈材料化学专业建设[J].广东化工,2012,(04):256-257.[7]周开发,曾玉珍.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J].重庆高教研究,2017,5(3):22-35.[8]齐亮,王道武,敬凤婷,等.“1341”金属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J].山西青年,2019,(16);26-27.[9]张雪辉,梁彤祥,杨牧南,等.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一以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类专业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20,37(03):85-88.[10]张兴辉,师海雄,李姗姗,等.新工科视域下材料类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探索一以兰州文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02):115-120.[11]谭俊华,翟燕,倪波•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工程德育教育建设途径研究一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J]•山东化工,2020,49(01):116-118.[12]周耐根,唐建成,徐玉华,等.面向新工科的材料类专业校内工程实践场所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4)=242-244.[13]崔振铎,原续波,孙清池,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S1)=52-54.[14]胡文娜,刘伟•应用型高校如何谋划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以蚌埠学院为例[J]•广东化工,2018,45(4):184-185.[15]谭洪生,李爱香,杨彦功,等.体现区域经济特色的材料化学专业建设[J].广东化工,2012,39(03):197-206.[16]陆国栋,李拓宇.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0-26.[17]胡永生.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20-26.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Specialty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y under the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WANG Pingping,HE Dengliang,LIU Shuxin.TANG Jie,CHEN Ni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Mianyang Teachers'College,Mianyang,Sichuan621000)Abstract: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aterials specialty in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According to the school's practice,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rough talent training model,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curriculum construction,and service to society.Th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to set up related engineering disciplines.Keywords:new engineering,local normal university,material specialties,challenges,strategies(责任编辑:陈英)・51・。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2008年1月)1 总则(1)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

(2)本标准提供工程教育本科培养层次的基本质量要求。

(3)本标准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组成。

2 通用标准内涵2.1 专业目标2.1.1 专业设置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人才需求。

包括:1.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论证明确充分,有相应学科作依托,专业口径、布局符合学校的定位。

2.学校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培养人才的目标、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

2.1.2 培养目标及要求专业必须具有明确、可衡量的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办学理念。

培养的学生必须达到如下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基本要求: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3.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受到本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5.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6.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7.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8.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2.2 质量评价2.2.1 内部评价应建立适宜的机制,定期对专业培养目标及其达成度进行校内评价。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材料类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以江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材料类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以江
2016年 6月,我国正式加入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组 织,标志着我国工 程 教 育 质 量 认 证 体 系 实 现 了 国 际 实 质 等 效。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覆盖 21个专业类,计划 2020年 实现所有专 业 大 类 全 覆 盖。 我 校 材 料 化 学 专 业 抓 住 机 遇,从 2019年开始 以 成 果 导 向 教 育 (OutcomeBasedEducation,简 称 OBE)模式引导工 程 教 育 改 革,对 人 才 培 养 方 案、课 程 体 系、课 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价体系等进行重新设计和制定,旨在为地 方应用型高校材料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案。
1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及其指导作用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最早出现于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该 理念是注重学生学习成果和技能掌握的教学模式,强调监控教 育教学过程中的 每 个 环 节,使 教 学 活 动 能 够 产 生 预 期 效 果,以 实现教学活动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成果导 向教育模式包含 三 方 面 的 具 体 要 求,即 明 确 人 才 产 出 要 求、有 效地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作为支撑、有持续改进的考核评价制 度 [1]。用人单位、行业 企 业 专 家、教 师 和 学 生 组 成 的 四 方 主 体 基于成果导向教 育 模 式,在 反 向 设 计 阶 段,共 同 提 出 专 业 人 才 的培养目的;对毕业要求及能力进行分解、细化,提出毕业要求 达成的策略和课 程;制 定 多 元 主 体 参 与、定 性 与 定 量 相 结 合 的 评价方式,建立课 程 体 系 持 续 改 进 的 机 制;分 配 相 应 的 教 育 教 学资源,以保证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具有高达成度。在教学活 动实施阶段,同样要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实施以学生为 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在课程目标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以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以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2020年12月第12期 高教论坛HigherEducationForumDec.2020.No.12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以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张 瑞,王吉林,龙 飞(桂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主要着力点。

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指引,大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探索和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课外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20)12-0027-03作者简介:张瑞(1986-),男,湖北枣阳人,博士,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无机发光材料;王吉林(1985-),男,湖北仙桃人,博士,副研究员,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光电半导体材料;通讯作者龙飞(1979-),男,云南丽江人,博士,教授,院长,研究方向为薄膜光伏材料与器件。

收稿日期:2020-07-06 修稿日期:2020-07-28 材料、能源、信息是构成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

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创造材料的历史。

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国家大力培养材料生产和研发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材料类专业是一类涉及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面知识的工科专业,主要培养研究特定材料的性能、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完成新材料的开发工作等方面的人才。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材料类专业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等基本专业和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设计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成型工程、智能材料与结构等特设专业。

中国材料标准

中国材料标准

中国材料标准中国材料标准是指在中国国家标准体系下,对各类材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等方面的标准化文件。

中国材料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贸易、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中国材料标准的制定是基于我国国情和行业发展需要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材料标准不仅需要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更需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行业特点。

因此,中国材料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国家政策、行业需求、科技水平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考量,以保障我国材料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中国材料标准的内容涵盖了各类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

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电子、化工、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各个领域,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中国材料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用途,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另外,中国材料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行业发展和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执行材料标准,可以规范生产行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材料标准的实施也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材料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

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贸易,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重视中国材料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不断完善和更新标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标准意识,共同推动中国材料标准的落实和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材料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类本科专业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8 个专业,还包括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6 个特设专业。

相关专业包括机械类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与使役性能等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主要涉及物理学、化学、计算科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的综合型交叉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对材料研究的需要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尽管材料的使用几乎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古老,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只有约50 年的短暂历史。

在仅仅50 年的发展过程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已经充分显示了其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及其它产品的物质。

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个行业,许多领域都与材料制备、性质、应用等密切相关,材料是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材料类专业承担着材料类专门人才的培养重任,直接影响着我国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和传统材料产业的升级,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与需求多,国际社会认可度高,社会发展。

我国材料类专业规模较大、.使得该专业类成为供需两旺的专业,近年来,不同类型的高校均纷纷开始设立材料类专业。

本世纪以来,材料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格局。

纳米材料与器件、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生物医用与仿生材料、环境友好材料、重大工程及装备用关键材料、基础材料高性能化与绿色制备技术、材料设计与先进制备技术将成为材料领域研究与发展的主导方向。

不难看出,这些主导方向体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即材料科学与工程与其他众多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交叉融合的特征越来越显著。

另一方面,新材料的开发更加依赖于材料合成、制备与表征科学技术;材料研究将向着多层次、跨尺度的多级耦合方向发展;材料全寿命成本控制和环境因素须被充分考虑;结构-功能一体化是新材料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新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

面对材料发展的这种新格局,对材料类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从事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提出了严峻挑战。

为了应对这场挑战,本届教指委根据教育部指示精神,制定了“材料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高校材料类专业办学的规范性、科学性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指导性原则。

2. 适用专业范围2.1 专业类代码材料类专业代码:0804本标准适用的专业2.2(1)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2)080402 材料物理(3)080403 材料化学(4)080404 冶金工程(5)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6)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7)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8)080408 复合材料与工程(9)080409T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10)080410T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11)080411T 焊接技术与工程(12)080412T 功能材料(13)080413T 纳米材料与技术(14)080414T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15)080203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机械类)3.培养目标3.1 专业类的培养目标材料类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国际视野、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材料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生产技术开发和过程控制,材料应用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

3.2 学校制订材料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1) 调查研究材料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趋势;(2) 调查分析本校的生源特点、专业历史沿革与特色,以及毕业生的就业特点;(3) 综合考虑上述两方面情况,明确本校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制定相适应的、具体、明确、可达成的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4) 对培养目标定期评估和修订,一般每四年各1 次,确保培养目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培养规格4.1 学制学制一般为四年全日制。

4.2 授予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学专业也可以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4.3 参考总学分或学时学分。

160-190 一般为4.4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4.4.1 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由教育部统一规定。

4.4.2 业务方面(1)掌握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2)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与使役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3)掌握本专业所涉及的各种材料的制备、性能检测与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了解材料类专业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备设计材料和制备工艺、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产品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根据工程应用选择材料等方面的基本能力;(5)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6)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体育方面4.4.3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5. 师资队伍5.1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培养的单位的专任专业教师不少于50 人;按二级专业培养的单位,每个专业的专任专业教师不少于10 人;且生师比不高于18:1。

年龄在55 岁以下的教授及40岁以下的副教授分别占教授总数和副教授总数的比例应适宜,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占比例较高,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级职称教师人数比例不少于50%,中高级职称教师人数不少于总人数的85%;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小于8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不少于50%;学缘结构合理,学缘相同的教师比例原则上不大于50%。

学科带头人学术造诣较高、专业方向分布合理,学科队伍阵容整齐,学术梯队的年龄及知识结构合理,有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可为专业发展所需的学科基础提供基本保障。

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5.2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5.2.1 专业背景85%以上的专业授课教师在其学习经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材料类专业学历,具有材料类专业本科毕业背景的教师人数比例达到60%以上。

.5.2.2 工程背景授课教师具备与所讲授课程相匹配的能力(包括科研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承担的课程数和授课学时数限定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在教学以外有精力参加学术活动、进行工程和研究实践,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

讲授工程与应用类课程的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工程背景;承担过科研项目的教师需占有相当比例,部分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

5.3 教师发展环境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有合理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教师进修、从事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拥有良好的相应学科基础,为教师从事学科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基本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指导学生、学术研究与交流、工程设计与开发、社会服务等。

使教师明确其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专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

6. 教学条件6.1 教学设施要求(实验室、实践基地等)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

教学实验室生均面积大于 2.5 平方米、生均教学设备值大于15000 元。

实验设备完备、充足、性能优良,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和毕业组,大型仪器实验可多1 人1 论文(设计)的需求。

基本实验操作人操作。

实验设备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使得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

保证学生以课内外学习为目的的上机、上网、实验需求。

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能够熟练地管理、配置、维护实验设备,保证实验环境的有效利用,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全体学生提供稳定的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和环境;至少有 3 个相对稳定的专用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要有具体的实习大纲、明确的实习内容和考核方法及标准。

实习带队教师高级职称比例≥30%;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应理解实践教学目标与要求,配备的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具有项目开发或管理经验。

6.2 信息资源要求配备各种高水平的、充足的教材、参考书和工具书,以及各种专业图书资料,师生能够方便地利用;阅读环境良好,且能方便地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

6.3 教学经费要求教学经费有保证,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1000 元,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以满足专业教学、建设、发展的需要。

对于新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用于实验仪器的添置万元;对于新建二级专业,1000 经费,初期一次性投入一般不低于一般不低于300 万元。

7. 质量保障体系各专业应在学校和学院相关规章制度、质量监控体制机制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建立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和学生发展跟踪机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7.1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专业有健全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建有教学活动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目标,对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含实验大纲)编制、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建有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对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执行过程的持续监督,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评价,实现质量监控的全面性、全过程性和全员性。

7.2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有健全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及社会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定期对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等在内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价。

在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的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1)对毕业生做跟踪调查时,要确保跟踪反馈信息的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2)反馈样本数量要达到各专业当年毕业生总量一定比率(各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自行制定),跟踪调研的时间和周期要有要求;(3)在选择毕业生跟踪调查对象时,确保择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应充分考虑地域分布、企业类型、岗位工种等差异;(4)适当加强对优秀毕业生、创业学生、在单位作出特殊贡献的毕业生的调查;(5)形成报告并且能够有效地指导培养方案和目标的调整及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