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八讲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第八讲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8472c00763231126edb1194.png)
第八讲 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产 生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不仅 是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体系和追求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还是一种以 否定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为目标的现实 运动。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主义成为世 界上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取得了辉煌成就, 也遇到了重大挫折,但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 不断发展前提。
18世纪的平均共产主义 主要著作: 摩莱里(1720—1780)的《自然 法典》(1755); 马布利(1709—1785)的《论公 民的权利和义务》(1758)和《论法制 和法律的原则》(1776); 巴贝夫(1760—1797)的《平民宣 言》和《在高等法院的终审辩护词》。
共同特点:
1、以理性为武器,对于共产主义作出直接的理论论 证。(“人性论”与“自然状态”说) 私有制违 反人性和自然法;公有制合乎人性和自然法。
邓小平:“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 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 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 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 化了。”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 139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三个时期
74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 命的胜利至1929年,这期间是列宁的 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实践时期,即列宁 对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 主义的探索时期。
空想社会主义的含义:
指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追求社会主义社会 为目标的社会政治学说。它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的 利益和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以莫尔、康帕内拉为代表的16和17世纪早期空想 社会主义。 ★以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为代表的18世纪平均共 产主义 。 ★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19世纪批判的空 想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产 生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不仅 是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体系和追求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还是一种以 否定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为目标的现实 运动。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主义成为世 界上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取得了辉煌成就, 也遇到了重大挫折,但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 不断发展前提。
18世纪的平均共产主义 主要著作: 摩莱里(1720—1780)的《自然 法典》(1755); 马布利(1709—1785)的《论公 民的权利和义务》(1758)和《论法制 和法律的原则》(1776); 巴贝夫(1760—1797)的《平民宣 言》和《在高等法院的终审辩护词》。
共同特点:
1、以理性为武器,对于共产主义作出直接的理论论 证。(“人性论”与“自然状态”说) 私有制违 反人性和自然法;公有制合乎人性和自然法。
邓小平:“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 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 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 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 化了。”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 139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三个时期
74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 命的胜利至1929年,这期间是列宁的 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实践时期,即列宁 对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 主义的探索时期。
空想社会主义的含义:
指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追求社会主义社会 为目标的社会政治学说。它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的 利益和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以莫尔、康帕内拉为代表的16和17世纪早期空想 社会主义。 ★以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为代表的18世纪平均共 产主义 。 ★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19世纪批判的空 想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PPT课件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8e8ff027284b73f3425030.png)
目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内容:
第一,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第二, 加快市场体系(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 技术劳务市场、信息、房地产市场等)的 培育;第三,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 度(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的改革; 第四,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2)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目标: 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意义
(2)实践意义
第一,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 人民群众是智慧、力量的源泉;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 第二,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立足于社会、 服务于社会: 树立全心全意为什么服务的思想; 树立一切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思想。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 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构成 人类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大多数;人民群 众是构成人类历史活动的主要担当者和体现 者。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马克思:“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 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 家为首的社会。”
(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群众路线:
第一,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第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意义
(1)理论意义
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 国化、实践化的结果。 是唯物史观的实践化: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辩证法、认识论原理的实践化: 群众--领导--群众 特殊--一般--特殊 实践--认识--实践
内容:
第一,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第二, 加快市场体系(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 技术劳务市场、信息、房地产市场等)的 培育;第三,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 度(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的改革; 第四,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2)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目标: 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意义
(2)实践意义
第一,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 人民群众是智慧、力量的源泉;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 第二,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立足于社会、 服务于社会: 树立全心全意为什么服务的思想; 树立一切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思想。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 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构成 人类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大多数;人民群 众是构成人类历史活动的主要担当者和体现 者。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马克思:“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 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 家为首的社会。”
(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群众路线:
第一,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第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意义
(1)理论意义
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 国化、实践化的结果。 是唯物史观的实践化: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辩证法、认识论原理的实践化: 群众--领导--群众 特殊--一般--特殊 实践--认识--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PPT精品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7853eb0912a216147929f4.png)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PPT论坛: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情景导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 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 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 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 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 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件(共42张PPT)高三高考思想政治(新高考通用)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件(共42张PPT)高三高考思想政治(新高考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efa855a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9.png)
(国际视野、公共参与)
《法律与生活》
(法治意识)
《逻辑与思维》
(科学精神)
专题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考点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考点二: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
考情清单
考点
考频
考向
课标要求
社会基本矛盾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
人类社会发展的 历史进程
2年10考
考点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3.封建社会
生产力
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②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③手 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④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②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
生产关系
身自由;③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保留一部分
考点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5.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
统一性 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
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受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等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 多样性
解体
考点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1)实行公有制是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条件下较高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生产力 发展
剩余产品 出现
贫富分化 私有制
氏族 首领
战俘
债务人
奴隶主 奴隶
(2)私有制的产生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生产力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法律与生活》
(法治意识)
《逻辑与思维》
(科学精神)
专题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考点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考点二: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
考情清单
考点
考频
考向
课标要求
社会基本矛盾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
人类社会发展的 历史进程
2年10考
考点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3.封建社会
生产力
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②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③手 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④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②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
生产关系
身自由;③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保留一部分
考点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5.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
统一性 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
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受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等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 多样性
解体
考点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1)实行公有制是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条件下较高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生产力 发展
剩余产品 出现
贫富分化 私有制
氏族 首领
战俘
债务人
奴隶主 奴隶
(2)私有制的产生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生产力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cd808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c.png)
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后备力量建设, 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响应。
国家安全体系的完善与保障
01
完善国家安全战 略
制定全面的国家安全战略 ,明确国家安全的目标、 任务和重点领域。
02
加强国家安全法 治建设
完善国家安全法律法规, 强化国家安全法治保障。
03
建立健全风险评 估与应对机制
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 全风险,采取有效的应对 措施。
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
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 善)。
精神文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建设主要是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意识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主要是推进科技创 新、发展教育事业、繁荣文化事业等方面的工作。
02
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新常态
适应新阶段
质量与效益
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适应了经济发 展阶段性特征,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从 高速向中高速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 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经济结构 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做 优增量并举转变,发展动力从传统增 长点向新增长点转变。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更加注重质量和 效益,不再单纯追求速度和规模,而 是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 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完善党内法规体系
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 对党纪的执行和监督,推进党 规党纪与时俱进。
全面深化改革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八章-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PPT课件
![第八章-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686b227e21af45b307a87c.png)
• (录像)
19
.
• 苏东剧变是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既有深刻的历史 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
• 从历史原因来说,苏东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存在僵化,推进改革 的成效不大,经济发展战略上的错误和国际战略、外交政策上的错误诱发 了国内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
12
.
13
.
•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初,只是一个在欧洲大陆游荡的弱小 “幽灵”。然而,到20世纪中叶,世界上已有近1/4土地上 近1/3的劳动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实践。
• 社会主义在欧洲、亚洲和美洲一些国家的发展,初步改变 了这些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 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加速了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推 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发 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在改革开放 的实践中,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 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
• 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发展,展现出光明的发 展前景。
• 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恩格斯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 导,先后领导了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等国际无产阶级组织, 并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为感召,推动了 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11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既提高了生产社会化 的程度,又推动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 发展到垄断,垄断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 加深。
18
.
•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针对
•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相继开始尝试进行体制上的改革。 但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还发生了许多严重失误。特别是从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改 革中推行一条错误的路线,作出一系列错误决策,使社会主义 改革走上了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歧途,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 挫折并陷入低潮。
19
.
• 苏东剧变是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既有深刻的历史 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
• 从历史原因来说,苏东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存在僵化,推进改革 的成效不大,经济发展战略上的错误和国际战略、外交政策上的错误诱发 了国内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
12
.
13
.
•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初,只是一个在欧洲大陆游荡的弱小 “幽灵”。然而,到20世纪中叶,世界上已有近1/4土地上 近1/3的劳动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实践。
• 社会主义在欧洲、亚洲和美洲一些国家的发展,初步改变 了这些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 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加速了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推 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发 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在改革开放 的实践中,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 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
• 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发展,展现出光明的发 展前景。
• 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恩格斯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 导,先后领导了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等国际无产阶级组织, 并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为感召,推动了 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11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既提高了生产社会化 的程度,又推动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 发展到垄断,垄断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 加深。
18
.
•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针对
•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相继开始尝试进行体制上的改革。 但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还发生了许多严重失误。特别是从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改 革中推行一条错误的路线,作出一系列错误决策,使社会主义 改革走上了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歧途,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 挫折并陷入低潮。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PPT教学课件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8d7f424afe04a1b171de75.png)
教学模块(二):原因
思考:
为什么有很多生 物濒临灭绝? 又有很多生物已 经灭绝?
数据显示:
随着人类无节制地对大自然的开发,已经使世界 上300多种鸟类、100多种两栖、爬行类和近200种兽 类灭绝。濒临灭绝的鸟类有6000多种,兽类有4000多 种,两栖、爬行类有3000多种,比自然淘汰的速度快 2000倍。
阅读材料, 得出建立保护区等
拓展视野, 七里海湿地保护区
教学反馈, 设计动物园标语
保护 落实
观看视频,学习榜样, 白头叶猴的故事
分析材料, 我们该如何做?
思考,我们该如何做? 学习潘教授的什么精神?
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
我国在1999年底已建成1146个自然保护区,2002年初我国21个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 卧龙、 鼎湖山、梵净山、 武夷山、 锡林郭勒、 博格达峰、 神 龙架、 盐城、 西双版纳、 天目山、 茂兰、 九寨沟、丰林、南麂列岛、 山口、 白水江、 高黎、贡山、 宝天曼、 黄龙、 赛罕乌拉 )
扬子鳄
大鲵
金丝猴
白鳍豚
我国珍稀植物物种
福建柏
红桧
金钱 松
陆均松
三尖 杉
银杏
水 杉
银
水松
苏铁
侧
珙桐
世界已经灭绝的动物
澳洲小兔猼:1890 年灭绝
纹兔袋鼠:1906年灭绝
东袋狸:1940年灭绝
南极狼:1875年灭绝
亚洲狮:1908年灭绝
西非狮1865年灭绝
中国白臀叶猴:1882年
恐鸟1500年灭绝
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
1 其原因;
树立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
2 识并能够落实在行动上;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ppt8 人民版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ppt8 人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1e98ee5022aaea998f0fe5.png)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2、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
3、你特么的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还是我爱的那个你么?
•
4、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
5、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
•
6、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
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自我测评】 1.(P58)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答案提示 (1)内容:党的基本路线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要敢于 试验;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 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 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和市场不是判断社会性质的本质 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等。 (2)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 事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 深远的意义。
•
15、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
16、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Hale Waihona Puke 17、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
18、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放弃了肯定是失败。
•
19、人活着就要快乐。
•
20、不要死,也不要的活着。
•
21、有努力就会成功!
•
22、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念旧,不要那么执着不放手。
•
40、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
•
41、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八讲-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八讲-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f1c73fb50e2524de5187e21.png)
3.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了世界 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它改变了“资本的逻辑”,确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 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奠定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 第三,它有效地遏制了帝国主义战争,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的重要力量。 第四,它瓦解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支持了第三世界国家的 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为发展中国家找到了实现民族的独立 和解放、人民的富裕和幸福的正确道路。 第五,它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资本主义以 强大的压力,迫使资本主义社会改善劳资关系,对生产关系 和分配方式进行某些改良和调整,使劳动群众的物质生活条 件和社会福利有所改善,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 阶级矛盾。
三、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社会主义的未来
1.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从中国古代《诗经》的“小康”、《礼记》的“大 同”到近代思想家康有为《大同书》的“大同世 界”、民主主义先行者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从古希 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空想社会主义者的 “乌托邦”、“太阳城”、“新和谐公社”,人类 从来没有停止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2.社会主义生命力的充分展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三个方面彰显社会主义的强大 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突破了苏联僵 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给社会主义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点:在所有制上 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指令 性计划管理和高度集权的部门管理;政治权力高度 集中,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实行高度集中的思想 文化管理,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1a263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6d.png)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
我国仍是世界上 最大的发展中国
家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不会一成不变
把“变”与“不变” 这两个论断统一起来
探究三:怎么做——“一以贯之”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催促了人民的权利意识的觉悟和敏感,对特权、腐败 不公正的容忍度非常低。今天我们面对的是“解决饱汉问题比解决饿汉问题 ”更困难的历史阶段。
世 界 之 变 局
我国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 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新时代的到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时代之变,重要的是世界格局之变。
2017 年 12 月6日党外人 士座谈会上 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中国 经济正在开 启新时代。
十九大新修改的党章有这么一句话:“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 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进入新时代。”
理论根源
新问题
历史意义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 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 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光明前景;
世界意义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 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 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 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 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 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历史脉络
•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
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
我国仍是世界上 最大的发展中国
家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不会一成不变
把“变”与“不变” 这两个论断统一起来
探究三:怎么做——“一以贯之”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催促了人民的权利意识的觉悟和敏感,对特权、腐败 不公正的容忍度非常低。今天我们面对的是“解决饱汉问题比解决饿汉问题 ”更困难的历史阶段。
世 界 之 变 局
我国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 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新时代的到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时代之变,重要的是世界格局之变。
2017 年 12 月6日党外人 士座谈会上 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中国 经济正在开 启新时代。
十九大新修改的党章有这么一句话:“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 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进入新时代。”
理论根源
新问题
历史意义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 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 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光明前景;
世界意义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 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 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 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 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 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历史脉络
•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57ca0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7.png)
必备知识
主动思考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原因 一方面,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稳定解决了温 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社会生产力 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另一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2.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 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 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 益增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体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它既表现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又表现为经济发展与社 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还表现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本身不平衡不 充分。
4.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 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必备知识
主动思考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1.判断说明 目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就是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错。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学业质量要求
1.列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领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 2.结合实例,说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3.说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探 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 原因。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ppt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a8633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7.png)
详细描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科技成果转 化和产业化,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还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完善 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
总结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时代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优化供给 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市场需 求和促进经济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建设的战略意义
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建设是实现高质量 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强创新驱动、质量引领 、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推动全球化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建设是推动全球化 进程的重要力量,需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 系改革和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建设是全面深化改 革的重要阶段,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
式将不断涌现,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与机遇
消费升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消费 升级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镇化进程
中国城镇化进程仍将持续推进,将带来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国际化战略
中国将继续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 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方 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协调发展
新发展理念注重经济结构的协调和优化,促进城乡、区域、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经济 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绿色发展
新发展理念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科技成果转 化和产业化,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还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完善 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
总结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时代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优化供给 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市场需 求和促进经济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建设的战略意义
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建设是实现高质量 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强创新驱动、质量引领 、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推动全球化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建设是推动全球化 进程的重要力量,需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 系改革和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建设是全面深化改 革的重要阶段,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
式将不断涌现,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与机遇
消费升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消费 升级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镇化进程
中国城镇化进程仍将持续推进,将带来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国际化战略
中国将继续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 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方 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协调发展
新发展理念注重经济结构的协调和优化,促进城乡、区域、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经济 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绿色发展
新发展理念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
•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发展了唯物 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且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 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出发,揭示了资 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不仅造就了置其自身 于死地的武器,而且造就了将要使用这种武器的现 代工人阶级,从而得出了无产阶级必然战胜资产阶 级、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
• 从现实原因来说,苏东国家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放弃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 潮甚嚣尘上,从而失去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基础和发展方向。
• 从外部原因来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长期进行“和平 演变”和干扰破坏,同时又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进行诱压;
• 列宁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领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 革命取得了胜利。俄国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开始从理想变 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社会主义苏联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流砥柱,各国共 产党成为反法西斯斗争中最坚决、最勇敢、最有成效的政 治组织。
• 东欧和亚洲一些国家的共产党抓住战争造成的机遇,建立 了人民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并相继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主 义制度由一国发展到多国。
14
.
15
.
16
.
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 任何新生的社会制度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完美无 缺的,都要通过改革来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社 会主义制度也是如此。
• 20世纪下半叶,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深刻地改 变着世界的面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度过了大动 乱的年代,普遍建立了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进入 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17
.
• 以苏联为代表的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的社会主 义国家,遭遇到如何在与资本主义共存和斗争中发 展社会主义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在特定历史条 件下形成的苏联模式有其时代必然性和合理性,而 且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 进一步发展,这种模式日益僵化,产生了很多弊端, 特别是这一模式被当做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加以 坚持和推广,给各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严重的消极影 响。
• 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恩格斯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 导,先后领导了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等国际无产阶级组织, 并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为感召,推动了 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11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既提高了生产社会化 的程度,又推动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 发展到垄断,垄断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 加深。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不仅是一种批判资本主义 的理论体系和追求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还 是一种以否定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现实运动 。
• 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主义成为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社会制 度,取得了辉煌成就,也遭遇了重大挫折,但始终保持着勃勃 生机,不断发展前进。
3
.
18
.
•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针对
•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相继开始尝试进行体制上的改革。 但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还发生了许多严重失误。特别是从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改 革中推行一条错误的路线,作出一系列错误决策,使社会主义 改革走上了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歧途,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 挫折并陷入低潮。
12
.
13
.
•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初,只是一个在欧洲大陆游荡的弱小 “幽灵”。然而,到20世纪中叶,世界上已有近1/4土地上 近1/3的劳动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实践。
• 社会主义在欧洲、亚洲和美洲一些国家的发展,初步改变 了这些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 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加速了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推 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第八讲 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 重大贡献 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光辉前景
1
.
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
2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2
.
• 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伴随着欧洲 资本主义的产生、演进,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也在不断发 展、壮大。
8
.
马克思
9
.
10
.
• 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根本的改造,第一 次揭示了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 力,正确指出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以及走向这一方向的正确 道路——社会主义革命,明确了实现这一革命的现实力量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从而使社会主义有了现实的基础, 由空想成为科学。
• 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在现代意义上使用社会主 义的概念,其本意是指以合作为基础、以消灭财产不平等 和实现大众福利为目标的集体管理制度,它在批判和对抗 以资本为本位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产生。但是,由于 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工人阶级力量弱小、不成熟, 以空想社会主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获得现实力 量的支持。
• 从内部原因来说,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破坏缺乏有 效的对策,结果被逐步分化瓦解。深入研究并汲取苏东剧变的教训,对于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托马斯·莫尔(1478年 — 1535 )以
其名著《乌托邦》(1516)而名垂
4
史册。
.
欧文 (1771-1858),空想社会主6
傅立叶 .
1.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
•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 想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 (录像)
19
.
• 苏东剧变是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既有深刻的历史 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
• 从历史原因来说,苏东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存在僵化,推进改革 的成效不大,经济发展战略上的错误和国际战略、外交政策上的错误诱发 了国内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