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讲 教育消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目前,公立高等学校的学费每生每年基本上在6000元左 右,部分名牌大学和专业的学费已不止这个数,6000元 学费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经常性成本的30%~40%。民办高 校或普通高校的独立学院其学费更高,基本上是全额收 费。如普通高等学校的独立学院,每生每年的学费一般 都在10000元以上,这还不包括每年1000元左右的住宿 费。 在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同时,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也 在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革,如民办高等教育的崛起、经 济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办大学、以产业方式运作的教育 集团的兴起、独立学院的创办、公立大学民营化等。高 等学校收费制度的实行和高等学校新的办学模式的出现, 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不再仅 仅是一种国家的权利和责任,而是一种消费,一种服务 消费。于是,大学生的角色悄然发生了变化,大学生不 再仅仅是一个受教育者,而是这种服务消费关系中的一 个消费者,一个特殊的教育服务消费者。
4

投资依赖于消费——凯恩斯 在他看来,资本需求(或投资需求)最终来自消费 需求,如果没有消费需求,归根结底,最终将使资 本需求(或投资需求)化为乌有,因此消费需求对 投资需求起着最终制约作用。凯恩斯的认识揭示了 投资需求依赖于消费需求的深层次联系,纠正了消 费与投资对立的观点,无疑是对消费与投资关系认 识的一个巨大的进步。但他又认为,国民收入达到 均衡的条件可以简化为投资等于储蓄,当消费需求 不足,使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可以通过投资来恢 复总量均衡。事实上,在消费需求不足引起大量消 费品积压的情况下,不去扩大消费需求,而去扩大 投资品(生产资料)需求,很容易产生总需求结构 与总供给结构错位,招致滞胀危机。
第十讲 教育消费
1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学费水平的提
高,高等教育消费成为拉动内需、刺激国民经济 增长的重要手段。 高等教育消费的急剧扩张对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 的影响,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第四季度关于 “储蓄目的”的调查显示,“攒教育费”成为居 民储蓄的首要目的。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 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也显示,子女教育费 用在居民总消费中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 各种迹象表明,在我国教育消费已经成为居民家 庭支出的重要方面,教育消费问题已经成为人们 研讨的热点问题。

6
3.教育消费的性质 教育消费应属于文化生活服务费用支出的范畴。消 费的主要构成为三类:耐用品、非耐用品以及服务。消 费的服务领域包括各种文化生活服务。教育消费是人们 精神文化消费的重要方面,应属于文化教育消费范畴, 是居民对文化教育服务的消费。 高等教育消费是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从消费层次 上看个人消费可分为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 消费。生存型消费主要是指“吃、穿、住”等基本生活 消费,显然高等教育消费是一种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 费。 高等教育消费是一种投资性的消费。高等教育消费具有 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性质,是当前的消费和对未来的投资。
(2)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 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是导致非理性教育消费 的重要原因。在相同的条件下,人们追逐重 点大学和热门专业,抬高了优质教育资源的 价格。加之消费之间的攀比效应的存在,加 剧了此类非理性消费行为。优质教育资源也 是相对的,说明教育供给存在大量的劣质产 品和服务,教育市场泡沫现象存在。
7
高等教育消费是一种效用持久的消费。高等教育是 一种特殊的消费品,是一种耐久性的商品,“教育 之所以能满足消费者,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耐久性, 不象食品那样容易消费掉,但它却极象经久耐用的 消费品。” 高等教育作为商品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它不象一般商 品那样消费完成就消失或再没有消费的价值,对高 等教育消费一旦完成,它就转化为个体的精神和力 量。所以,个人在消费高等教育过程中,不仅获得 当前的满足,而且同时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其消费的效用可以维系人的一生。

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个人高等教育消费的非理性行为分析


在解释消费行为的过程中,经济学依赖于一个基本的前提假 定,即人们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最高价值的那些物品和服 务。 经济理性主义认为,经济行为是理性的(Rational)或合乎 理性的(Rationality),而不是感情用事或本能的冲动,这是 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分析和关于人类行为的一个基本假说。所谓理 性的经济行为,是指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个人利益或利己心的 动机所驱使,人在作出一项经济决策时,总是深思熟虑地对各种 可能的抉择权衡比较,以便找出一个方案,这个方案能够使他用 最小的耗费(包括劳动和金钱)买进的一种或多种消费品所提供 的总效用为极大值。与此对应的非理性行为,则是指作经济决策 时,没有对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全面的比较,以至于最终可能是耗 费过大或者收益过小,对消费者来说,就是一种消费风险。哈佛 大学的鲍尔认为,将消费行为视为一种承担风险的行为可能更为 合适,他指出“消费者的任何行为都将产生他不能完全肯定的某 些后果,这些后果,有些可能是相当令人不愉快的。从这一意义 上讲,消费者的行为是存在风险的” 。
18

在国外,学生是消费者的观念早已出现。学生消费 者(Student Consumerism)的观念首先萌发于二战后的 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得以成形。“学生消费者” 就是把学生看作市场中的消费者,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 作为以卖方和买方为前提,以学校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基 础,注重和保障学生权益的“市场管理哲学”。约 克· 柯尔曼则认为,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 形式之一是资助方式的改变,尤其是政府资助方式的转 变,即从功能预算向行为目标预算转变,这种改变加剧 了高校经费对需求者的依赖性,导致了消费者权威的形 成。消费者权威意味着学生作为消费者,有权讨论价格 与质量的比率,有权决定是否购买教育服务。结果,消 费者的选择决定着高校的收入。这种对需求者的依赖性 不但能使高校重视成本核算,而且还要求高校强化竞争 机制,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5
投资与消费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推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推进的互动关 系,消费引导着投资,投资和消费相互推动。 此外,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消费与投资的关系 变得越来越模糊,出现消费和投资相融并存 的局面。 由于投资与消费都是资金使用行为,所以有 时候人们很难区别一种支出行为是投资还是 消费,特别是对教育和住房这些开支比重较 大的项目。事实上,住房和教育两项支出, 既是一种消费行为,也是一种投资行为。
10
不计成本的高额教育费用支出。为了接受高等教育, 部分家庭不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盲目投资和消费, 以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 纯收入推算,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 4.2年纯收入或一个农民13.6年纯收入。西部地区供 养一个大学生相当于其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 入。即便如此,大多数家庭还是不惜一切代价让子 女投身大学,对高等教育消费义无返顾。 不断追求教育的高层次消费。高等教育阶段强调追 求高学历,考研、读博士已经成为学子们执著的追 求目标。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大多数是为了升大学,现 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出国留学的要求越来越多, 致使我们的教育体系、专业设臵、学校的类型趋于 “高移化”。
14
(3)社会阶层消费的示范效应 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根据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 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等级划分,所划分成的许多相对 稳定的同类人群。某人所处的社会阶层是由职业、收入、 财产、教育和价值取向等决定的,它们几乎都与教育有 关,或者可以说教育是这些变量中最基本的一个变量, 这容易让人理解成一旦某个人受教育程度改变了,今后 他所处的社会层次就能够提高,从而教育成为了一个改 变社会地位最简单有效的途径。另外,较高阶层的消费 方式对较低阶层的消费方式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较高 阶层由于在财富占有量上占有优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 投入较大,较低阶层一方面出于想缩小教育不平等的原 因,另一方面也可能出于攀比的心态,不惜减少其他方 面的消费来满足子女受教育上的消费,从而减少与较高 阶层在教育子女上的费用差距,这也是教育非理性消费 的一个重要原因。 15
9
1.高等教育消费非理性现象

教育消费在居民总消费中排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 成为我国特有的消费结构,教育消费与收入水平严重不 相适应,部分地区出现了“因教至贫”现象。在总体教 育消费中,支出比重最大的是高等教育消费,超过50%。 以浙江来说,浙江省城调队2004年对全省24个市县4079 户城镇居民的抽样调查显示,不算生活费,不考虑物价 涨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每户家 庭需花费14.85万元,其中大学四年需花费79824元,占 全部费用的53.8%。
(4)对教育消费风险判断不足 高等教育消费中的风险可以理解为学生的个人收益小于预期的可 能性。由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就业率高, 毕业后工资水平和社会地位明显优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因 此个人收益较高。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特别是高等学校扩 招后,毕业生的个人收益率明显低于以往。有关数据显示2000级 城镇生源的本科大学生,教育投资的个人内部收益率约降低为 17.3%,如果将以前的收益率当成预期收益率,这就带来了高等 教育消费的风险。但是由于教育消费不同于其他消费领域,消费 者与提供服务在专业知识上处于不对等的状态。由于学校教育的 行业发展和运行特点,对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无法完全量化,这使 得人们在教育消费时极易处于被动和无知的状态。 总之高等教育消费持续高涨的背后,我们很难发现在其它消费决 策中通常起决定作用的收入、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而更多的是恰 恰偏离了教育决策中收入、价格的影响而形成的非理性消费行为。
2
一、教育消费和教育投资的关系
1.消费与投资 在经济学领域内,消费被定义为是利用物品或劳务 来满 足人类需要的行为,其追求的直接目的是效用的 最大化。而效用表示满足,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 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一个人从所选择的一定商品 组合中获得的享受水平。 消费是相对生产而言,“它是人们通过对各种劳动 产品(包括劳务和精神产品)的使用和消耗,满足其各 方面的需要,以实现人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和行 为。” 投资是一种为增加未来产出而放弃当前消费的经济 活动。投资是指资本存量的增加(工具、机器、工厂等 的增加)或者任何其他用来提高未来产出的支出。
3
2. 消费与投资的关系 消费与投资相互对立—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 要想增加投资,必须增加储蓄,而增加储蓄又势必 减少消费。这种将消费与投资对立起来的观点后来 被一些经济学家发展到了极点,竟以为消费越少越 好,储蓄越多越好。储蓄越多,投资也越多,经济 增长就越快。始于19世纪初叶,20世纪30年 代发展到高峰并带来毁灭性后果的生产过剩危机, 清楚地表明储蓄过多所导致的消费需求不足,不仅 引起投资大规模下降,而且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 持。
16
三、教育服务消费视野中的大学生权益保护
(一)大学生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 和大学生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者和受 教育者的关系,而且也是一种教育服务提供者和教育服 务消费者的关系。大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同时又是教育 服务消费者。因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 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尤其是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等 教育正在逐步走向市场,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 免费上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逐步提高学费在培养成 本中的比例,加大社会和居民家庭对教育成本分担的份 额,建立起新的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实际上已是 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趋向。

11

过分的功利性。过分看重教育消费的投资性,有违 教育的目的,损害了教育的趣旨,使接受教育不再 是件快乐的事情,学校也不再是“快乐之家”,甚 至愈教育愈痛苦,教育消费的效用大大降低。
12
2.高等教育非理性消费的成因分析
(1)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 消费经济学认为,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从 而影响消费观念。其次,地理亚文化群和年龄亚 文化群对消费者行为影响较大,在中国社会中, 历来有学而优则仕,儿女有出息可以光宗耀祖的 思想,从而造成了重视教育的传统和为了独生子 女的教育不惜付出一切的心理。另外,由于历史 等原因,现阶段45~55岁年龄段中的父母大多数 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 自然而然地加于子女身上,希望子女通过受到高 13 层次的教育以弥补遗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