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25-27号讲解

合集下载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来源: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网站)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公告2013 年第1 号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关于发布《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公告为了适应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准则在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方面的作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2003 年以来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

经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 年1 月1 日起施行。

现行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及1~29 号具体准则同时废止。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3 年8 月20 日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目录第1101 号——内部审计基准则第1201 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2101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第2102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通知书第2103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证据第2104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工作底稿第2105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结果沟通第2106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第2107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后续审计第2108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抽样第2109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分析程序第2201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第2202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第2203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第2204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第2301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第2302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第2303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第2304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第2305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人际关系第2306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第2307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第1101 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22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第3101号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审计报告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部审计准则(2007)二OO七年九月二十日目录中国部审计准则序言部审计基本准则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 号——审计计划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2 号——审计通知书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3 号——审计证据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4 号——审计工作底稿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5 号——部控制审计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6 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7 号——审计报告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8 号——后续审计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部审计督导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0 号—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部审计质量控制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部审计控制自我评估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部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部审计机构的管理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效果性审计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效益性审计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部审计部审计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中国部审计准则序言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约束力、适用围、制定与发布程序、修订和解释权。

一、中国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一)中国部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二)制定中国部审计准则的目标:l.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部审计工作,实现部审计的制度化、规化和职业化。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维护内部审计职业声誉,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当具有的职业品德、应当遵守的职业纪律和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的总称。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遵守本规范,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声誉。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保持诚信正直。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公正、不偏不倚地作出审计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按照规定参加后续教育。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原则,按照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信息。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违反本规范要求的,组织应当批评教育,也可以视情节给予一定的处分。

第三章诚信正直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诚实、守信,不应有下列行为:(一)歪曲事实;(二)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三)进行缺少证据支持的判断;(四)做误导性的或者含糊的陈述。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廉洁、正直,不应有下列行为:(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二)屈从于外部压力,违反原则。

第四章客观性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实事求是,不得由于偏见、利益冲突而影响职业判断。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前,应当采取下列步骤对客观性进行评估:(一)识别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二)评估可能影响客观性因素的严重程度;(三)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者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受损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识别下列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一)审计本人曾经参与过的业务活动;(二)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三)与被审计单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四)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密切的私人关系;(五)遭受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六)内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七)其他。

内部审计准则解读(最新)PPT课件

内部审计准则解读(最新)PPT课件

• 思考题:目前我们的专项审计方案基本上是制度或者控制
• 导向的,你认为这存在哪些弊端?如何更好地落实风险导
• 向理念?
四、关于审计证据
• 定义: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得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支 • 持审计结论、意见和建议的各种事实依据
• 证据种类:书面证据、实物证据、视听证据、电子证据、 • 口头证据、环境证据
• 遵循抽样规范

四、抽样审计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样本量,确定样本
• 量要综合把握充分性和经济性,也要坚持风险导向理念
启示和问题
• 一、学习掌握抽样技术,避免审计抽样中的“拍脑袋”、“摸 • 黑球”现象,“随机抽样”不等于“随意抽样” • 二、增强“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的意识,在作出审计判断和 • 审计评价时,努力避免就事论事现象 • 三、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力争在更多领域实现 • 全覆盖式的审计,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启示和问题(一)
• 问题描述的五要素 • 1、应该怎样—规定的政策、标准和程序 • 2、实际怎样—存在的问题和证据 • 3、危害如何—已经或可能产生的影响 • 4、什么原因—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否可能重复 • 发生 • 5、怎样改进—如何解决问题、需要做什么 • 最佳实务:描述清晰、定性准确、分析深刻、建议 • 可行
• 独立性、客观性的关系?
二、关于职业道德规范
• 职业道德:职业品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
• 一般原则:

1、诚信正直

2、保持客观

3、专业胜任

4、保守秘密
准则解读
• 一、诚信正直:诚实、守信、廉洁、正直

负面清单:歪曲事实、隐瞒问题、缺乏证据、含糊陈述、以权
谋私、屈从压力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传统内部审计理论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管理、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等职能。

yjbys店铺下面为你整理了关于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全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绩效审计工作,提高绩效审计质量和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绩效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本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经济性,是指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或者服务及其他成果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效率性,是指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投入资源与产出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效果性,是指组织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绩效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充分考虑实施绩效审计项目对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需求,合理配置审计资源。

第五条组织各管理层根据授权承担相应的经营管理责任,对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负责。

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绩效审计不能减轻或者替代管理层的责任。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确定绩效审计对象,既可以针对组织的全部或者部分经营管理活动,也可以针对特定项目和业务。

第三章绩效审计的内容第七条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绩效审计可以同时对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也可以只侧重某一方面进行审查和评价。

第八条绩效审计主要审查和评价下列内容:(一)有关经营管理活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二)相关经营管理活动的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资源取得、配置和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恰当性和节约性;(三)经营管理活动既定目标的适当性、相关性、可行性和实现程度,以及未能实现既定目标的情况及其原因;(四)研发、财务、采购、生产、销售等主要业务活动的效率;(五)计划、决策、指挥、控制及协调等主要管理活动的效率;(六)经营管理活动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的实现情况;(七)组织为评价、报告和监督特定业务或者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及其运行的有效性;(八)其他有关事项。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准则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准则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准则第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员送达审计通知书,做好审计准备工作。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关注信息系统对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影响。

第十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关注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的舞弊风险,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第十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审核、观察、监盘、访谈、调查、函证、计算和分析程序等方法,获取相关、可靠和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意见和建议。

第十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获取的审计证据,以及作出的审计结论。

第十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以适当方式提供咨询服务,改善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第四章报告准则第二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及时出具审计报告。

第二十一条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

第二十二条审计报告应当包括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

第二十三条审计报告应当包含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的声明。

如存在未遵循内部审计准则的情形,应当在审计报告中作出解释和说明。

第五章内部管理准则第二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和监督,并保持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及时、高效的沟通。

第二十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多层级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实行集中管理或者分级管理。

第二十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内部审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结合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手册,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第二十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内部审计质量实施有效控制,建立指导、监督、分级复核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并接受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

第二十八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编制中长期审计规划、年度审计计划、本机构人力资源计划和财务预算。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打算的编制与执行,保证有打算、有重点地开展审计业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依照《内部审计差不多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打算,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审计工作或者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安排。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同意托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样原则第四条审计打算一样包括年度审计打算和项目审计方案。

年度审计打确实是对年度预期要完成的审计任务所作的工作安排,是组织年度工作打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审计方案是对实施具体审计项目所需要的审计内容、审计程序、人员分工、审计时刻等作出的安排。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本年度编制下年度审计打算,并报经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治理层批准;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在审计项目实施前编制项目审计方案,并报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依照批准后的审计打算组织开展内部审计活动。

在审计打算执行过程中,如有必要,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审计打算进行调整。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定期检查审计打算的执行情形。

第三章年度审计打算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打算的编制工作。

第九条编制年度审计打算应当结合内部审计中长期规划,在对组织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依照组织的风险状况、治理需要和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形,确定具体审计项目及时刻安排。

第十条年度审计打算应当包括下列差不多内容:(一)年度审计工作目标;(二)具体审计项目及实施时刻;(三)各审计项目需要的审计资源;(四)后续审计安排。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机构在编制年度审计打算前,应当重点调查了解下列情形,以评判具体审计项目的风险:(一)组织的战略目标、年度目标及业务活动重点;(二)对相关业务活动有重大阻碍的法律、法规、政策、打算和合同;(三)相关内部操纵的有效性和风险治理水平;(四)相关业务活动的复杂性及其近期变化;(五)相关人员的能力及其岗位的近期变动;(六)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重要情形。

企业内部资料审计的具体准则(doc 81页)

企业内部资料审计的具体准则(doc 81页)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严格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

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保持廉洁,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益。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协助。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性原则,按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资料。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应客观地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项。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组织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详解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详解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 号——审计计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审计计划,保证及时、有效地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三个层次:(一) 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二) 项目审计计划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三) 审计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组织的性质、规模、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审计计划层次的繁简。

第五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在下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并报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以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下年度的工作;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应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并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活动。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若有必要,应按规定的程序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年度审计计划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工作。

第九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内部审计年度工作目标;(二)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项目及其先后顺序;(三)各审计项目所分配的审计资源;(四)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

第十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应当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以确定具体审计项目。

第十一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前,应了解以下情况,以评价各审计项目的风险程度:(一)组织的发展目标及年度工作重点;(二)严重影响相关经营活动的法规、政策、计划和合同;(三)相关内部控制的质量;(四)相关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其近期变化;(五)相关人员的能力、品质及其岗位的近期变动;(六)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重要情况。

内部审计-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函证 精品

内部审计-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函证 精品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函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实施函证程序,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印证影响会计报表认定的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以被审计单位的名义向第三方发出询证函,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第三条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函证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第二章函证决策第四条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以下因素确定是否需要实施函证,以获取支持会计报表有关认定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一)重要性;(二)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三)实施其他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能否将会计报表有关认定的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账户或交易的性质、被询证者处理询证函的习惯做法及回函的可能性等,以确定函证的内容、范围、时间和方式。

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银行存款、借款(包括零余额账户和在本期内注销的账户)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进行函证。

第七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会计报表不重要,或函证很可能是无效的。

如果不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

如果认为函证很可能是无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第八条函证的内容通常还涉及以下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一)短期投资;(二)应收票据;(三)其他应收款;(四)预付账款;(五)由其他单位代为保管、加工或销售的存货;(六)长期投资;(七)委托贷款;(八)应付账款;(九)预收账款;(十)保证、抵押或质押;(十一)或有事项;(十二)重大或异常的交易。

第九条注册会计师采用抽样方式选择函证样本时,样本应当足以代表总体,并包括:(一)金额较大的项目;(二)账龄较长的项目;(三)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的项目;(四)重大关联方交易;(五)重大或异常的交易;(六)可能存在争议以及产生重大错误或舞弊的交易。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效率性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效率性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 号——效率性审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审查与评价组织经营活动的效率性,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效率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投入资源与产出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

本准则所称效率性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组织经营活动的效率性进行审查与评价的活动。

效率性审计是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效率性审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审查和评价组织经营活动的投入、产出关系,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经营活动效率。

第五条效率性审计既可以针对整个组织的经营活动,也可以针对特定项目、特定业务。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经营活动特定业务或项目的流程,掌握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工艺标准、流程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信息系统相关知识,运用恰当的审计方法以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并对利用外部专家服务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负责。

第八条效率性与经济性、效果性有密切关系,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同时对组织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进行审查评价,并出具管理审计报告;也可以只对效率性进行审查评价。

如果只进行效率性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关注与其它两种审计之间的联系,以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并出具专项效率性审计报告。

第九条在经营活动特定项目或业务有多种效果性目标时,效率性审计应当根据审计目标的要求对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可能因审计目标的不同,对审计内容有不同的关注程度。

第三章效率性审计的内容与方法第十条效率性审计审查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组织采购、销售等商业活动的效率;(二)组织研发、生产等技术活动的效率;(三)组织筹资、投资等财务活动的效率;(四)组织为确保财产、信息及人员的安全以及对风险的管理所采取措施的效率;(五)组织计划、控制等管理活动的效率;(六)为提高上述经营活动效率所采取的措施是否遵循有关法律、法规;(七)管理层提供的有关效率性方面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八)其他有关事项。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05年开始实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 号——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2 号——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3 号——审计证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4 号——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5 号——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6 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7 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8 号——后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0 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控制自我评估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效果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效益性审计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约束力、适用范围、制定与发布程序、修订和解释权。

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二)制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目标:l.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职业化。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最新2014版全)综述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最新2014版全)综述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维护内部审计职业声誉,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当具有的职业品德、应当遵守的职业纪律和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的总称。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遵守本规范,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声誉。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保持诚信正直。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公正、不偏不倚地作出审计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按照规定参加后续教育。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原则,按照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信息。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违反本规范要求的,组织应当批评教育,也可以视情节给予一定的处分。

第三章诚信正直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诚实、守信,不应有下列行为:(一)歪曲事实;(二)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三)进行缺少证据支持的判断;(四)做误导性的或者含糊的陈述。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廉洁、正直,不应有下列行为:(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二)屈从于外部压力,违反原则。

第四章客观性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实事求是,不得由于偏见、利益冲突而影响职业判断。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前,应当采取下列步骤对客观性进行评估:(一)识别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二)评估可能影响客观性因素的严重程度;(三)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者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受损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识别下列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一)审计本人曾经参与过的业务活动;(二)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三)与被审计单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四)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密切的私人关系;(五)遭受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六)内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七)其他。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行为,保证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控制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董事会及管理层的责任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使之有效运行。

内部审计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促进组织改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

第五条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组织单个或者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关注串通舞弊、滥用职权、环境变化和成本效益等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第六条内部控制审计应当在对内部控制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的内部控制。

第七条内部控制审计应当真实、客观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情况。

第八条内部控制审计按其范围划分,分为全面内部控制审计和专项内部控制审计。

全面内部控制审计,是针对组织所有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所进行的全面审计。

专项内部控制审计,是针对组织内部控制的某个要素、某项业务活动或者业务活动某些环节的内部控制所进行的审计。

第三章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参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相关规定,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通过审查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对组织层面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内部环境要素审计时,应当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各项应用指引中有关内部环境要素的规定为依据,关注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组织文化、社会责任等,结合本组织的内部控制,对内部环境进行审查和评价。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准则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准则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严格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

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保持廉洁,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益。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协助。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性原则,按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资料。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应客观地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项。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组织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 精品

内部审计-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 精品

复制--------------------------------------------------------------------------------搜索数据库搜索当前页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印发〈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等3个准则的通知》的通知【时效性】有效【颁布日期】20XX-06-11【颁布单位】北京市财政局【实施日期】20XX-06-11【法规类别】转发文【文号】京财会〔20XX〕1068号--------------------------------------------------------------------------------复制--------------------------------------------------------------------------------搜索数据库搜索当前页<?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tree></tree>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修订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拟订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经财政部审批同意,并予以发布。

现将有关通知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关于印发《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等3个准则的通知20XX年4月14日财政部财会[20XX]11号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深圳市财政局: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修订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拟订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经我部审批同意,现予以发布,自20XX年7月1日起施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以政府3E审计准则作为内部审计3E准则主要借鉴的原因。
▪ (1)西方政府审计在该领域已成熟,而IIA及其他内部审计 职业组织尚未对3E审计制定专项准则,因此参照西方政府审 计准则可以更有系统性和权威性;
▪ (2)中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是目前推动中国内部审计发展 的重要力量,长期开展与政府审计同出一脉的经济效益审计, 而政府经济效益审计中主要包含了3E审计内容,因而参照政 府审计来制订内部审计的3E准则,在程序与用语等方面更为 大众所理解和接受,符合我国内部审计职业界的实际情况。
排序,我国内部审计3E准则是根据三者内在的逻辑先 后顺序进行排序,因为对效率性的评价必须建立在对 效果性评价的基础上。
▪ 5、内部审计3E准则的内在联系
▪ 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三者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三者往往是共生关系。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同时对组织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 性和效率性进行审查评价,并出具管理审计报告,也可以 只对其中某方面进行审查评价,但要关注与另外两方面的 内在联系,以增强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此外,三种审计既 可以针对整个组织的经营活动,也可以针对特定项目、特 定业务来开展。
▪ 通俗地讲,准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关注组织的成本管理 水平,要对组织经营活动的资源耗费水平(单位成本水平) 进行审查评价。
▪ 二、对3E准则中“资源”的解读
▪ 准则没有使用传统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概念,而是直接 采用了广义的“资源”一词。
▪ 关注“资源”远比关注传统财力和物力的视野要广阔,这 充分说反映了我国内部审计职业界拓展管理审计领域的强 烈愿望。
▪ 三、经济性审计对组织的意义
▪ (一)对经济性的追求是构建组织竞争力的 重要保障
▪ (二)对经济性的追求追求就是对现代中国社会 的高度负责
▪ (一)对经济性的追求是构建组织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 众所周知,资源耗费水平或成本水平是组织竞争力的最 为重要的标志之一,也是组织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 将“资源”作为审计对象,使内部审计可以履行更多的社 会责任,从而为向社会昭示内部审计的良好形象提供了职 业的舞台。
▪ (一)广义资源和狭义资源
▪ 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 和非物质的要素,既包括一切为人类所需要的自然物,如 阳光、空气、水、矿产、土壤、植物及动物等等,也包括 以人类劳动产品形式出现的一切有用物,如各种房屋、设 备、其它消费性商品及生产资料性商品,还包括无形的资 财,如信息、知识和技术,以及人类本身的体力和智力。
▪ 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对 其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 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 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 (二)对几种非传统资源的认识 ▪ 1、技术资源是指人们可用于创造社会财富的各种现实技
术和潜在技术。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 计
▪ 一、对经济性的解读
▪ 准则所称经济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数量和 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及其他成果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经济 性主要关注的是资源投入和使用过程中成本节约的水平和 程度及资源使用的合理性。
▪ 经济性=耗费资源÷获得一定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 2、信息资源是指可供利用并产生效益的一切信息的总称, 是一种非实体性、无形的资源,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 社会和人类的思维领域之中。
▪ ▪ 3、人力资源以人口为自然基础,指人口中那些已经成年
并且具有和保持着正常劳动力的人,它是由一定数量的具 有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构成的。
▪ (三)广义资源才是组织运营的基础
第七章 3E审计讲解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25、26、27
对3E准则的几点说明
▪ 1、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内部审计准则是当前中国经济 发展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环境的日益完善,促使企业必须 进一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以培育核心竞争力,并积极关注 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鼓励和支持内审人员拓展审计职能、 向所在组织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3E准则的制定可以规范地 引导内部审计人员加强管理审计相关业务,适应向非传统财 务审计领域迈进,它是中国内部审计职业界与时俱进的成果。
▪ 3、内部审计3E准则与政府3E审计准则的主要区别。 ▪ 政府的3E审计,特别是效果性审计往往是针对重大项
目,尤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项目,审计会涉及较多 的社会和政治目标;内部审计的3E准则针对的项目较 为简单,主要针对组织内部管理活动。
▪ 4、未采用政府3E审计准则排序方式的原因。 ▪ 政府审计的3E准则通常以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来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历程,从某种意义 上讲,也是社会资源耗费水平持续下降的历程,中国社 会交易成本水平的持续下降为这种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 的基础。经济体制改革、政企业分开、发展民营经济和 改善政府职能,是社会交易成本水平下降的根源。
▪ 持续加强的成本管理为组织成功构建了世界闻名的竞争 力,但以传统财、物为对象的成本管理也日益反映出局 限性,内部审计通过经济性审计可以为提升组织成本方 面的竞争力作出贡献。
▪ 为提升组织成本方面的竞争力,经济性审计应特别关注: ▪ (1)关注组织资源耗费水平中,有无未忽略的资源; ▪ 被忽略的资源往往会给正确评估组织竞争力和管理水平产
生风险,如水资源。 ▪ (2)资源的物权归属是否明确、合法; ▪ 在物权法实施的环境下,组织获取和使用资源的法律风险
将日益增加,如迁地。 ▪ (3)资源的耗费过程是否合理,控制是否有效 ▪ 这有助于完善管理流程,强化控制力度,如改善生产流程,
▪ 近20年世界发展已证明,组织的运营已不再是建立在传 统的物力或财力资源基础上,信息、技术、管理等非传 统资源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已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内部审计是组织极具价值的管理资源,完善公司治理、 加强组织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职责,其目的就 是要增强组织竞争力、提供组织价值,因此内部审计的 关注点就不能局限在传统的物力或财力领域,应该用更 为广泛的眼光来看待组织的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