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诊疗指南(2019)

合集下载

2019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

2019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

100 80 60 40 20 0
77.477.4
极低LDL-C 安慰剂
*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
24.824.7
1.6 1.5
3.1 2.9
5 4.8
0.1 0.1
1.7 1.8
8.1 7.7
1.6 1.5
*
2.1 1.6
➢ ODYSSEY Outcomes研究:极低LDL-C组与安慰剂 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
耐受剂量治疗后仍未达到治疗目标,推荐使用
考虑用PCSK9抑制剂治疗
PCSK9抑制剂治疗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
• 由于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疾病,且存在药代动力 学改变的情况,因此服用降脂药物应该从较低的 剂量开始,然后谨慎逐渐加量,以达到与年轻人相 同的降脂治疗目标
• 如果有明显的肾损害和/或药物相互作用,则建议 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加 量以达到LDL-C治疗目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降脂治疗
• 对于ACS的患者,尽管已经服用最大耐受的他汀剂量和依折麦布联合治疗,LDL-C水平仍未达标,应考虑在事件发生后早期(如果可能的话,在ACS事件住院期间)服用PCSK9抑制剂
指南更新的推荐
2016
2019
2016
2019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脂质分析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脂质分析
It is recommended that a high-intensity statin is prescribed up to the highest tolerated dose to reach the goals set for the specific level of risk.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一、概述目前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成为首位死亡原因[1]。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2]。

美国已经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贡献最大[3];而近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占77%[4]。

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血脂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5]。

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non-HDL)=总胆固醇(TC)-HDL-C。

(二)分类简单的分类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两种。

1.病因分类:(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例如编码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或分解LDL受体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s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ASCVD 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1]。

中国AS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2]。

WHO最新资料显示,全球超过50%的冠心病的发生与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

在ASCVD 防控方面,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借助于完成降脂治疗为主的三大任务,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3];其中,贡献最大的胆固醇水平降低占24.25%的权重。

而近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影响,占77%,明显超过糖尿病和吸烟,成为首要致病性危险因素[4]。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基层以及社区医务工作者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

提高基层医生对血脂异常的认识、防治水平,对降低人群整体心血管风险,防治ASCVD发生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总胆固醇(TC)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1.血脂与脂蛋白: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结合形成脂蛋白(Lp)。

脂蛋白为球状的大分子复合物,其表面是少量蛋白质、极性磷脂和游离胆固醇,它们的亲水基团突入周围水相中,从而使脂蛋白分子溶于血液,并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

血脂影响因素
胆固醇占LDL比重的50%左右,故LDL-C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总量。 影响TC的因素均可同样影响LDL-C水平。 一般情况下,LDL-C与TC相平行,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影响,故最好采用LDL-C作为
ASCVD危险性的评估指标。
HDL-C高低也明显受遗传因素影响。 严重营养不良者,伴随血清TC明显降低,HDL-C也低下。 肥胖者HDL-C也多偏低。 吸烟可使HDL-C下降。 糖尿病、肝炎和肝硬化等疾病状态可伴有低HDL-C。 高TG血症患者往往伴有低HDL-C。 运动和少量饮酒会升高HDL-C。
经他汀治疗后,如非-HDL-C仍不能达到目标值,可在他汀类基础上加用贝特类、高纯度鱼油制剂。
对于严重高TG血症患者,即空腹TG≥5.7mmol/L,应首先考虑使用主要降低TG和VLDL-C的 药物(如贝特类、高纯度鱼油制剂或烟酸)。
对于HDL-C<1.0mmol/L(40mg/dl)者,主张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目前无药物干预的足够证据。
提示将LDL-C降至更低,虽然存在临床获益空间,但绝对获益幅度已趋缩小。
如果LDL-C基线值较高,若现有调脂药物标准治疗3个月后,难以使LDL-C降至基本目标值,则可考 虑将LDL-C至少降低50%作为替代目标。
临床上也有部分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值已在基本目标值以内,这时可将其LDL-C从基线值降低30% 左右。
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
这些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主要适用于ASCVD一级预防的目标人群。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
非-HDL-C是指除HDL以外其他脂蛋白中含有的胆固醇总和, 计算公式:非-HDL-C=TC-HDL-C。 非-HDL-C作为ASCVD及其高危人群防治时调脂治疗的次要目标,

2019版: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血脂管理指南要点解读(全文)

2019版: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血脂管理指南要点解读(全文)

2019版: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血脂管理指南要点解读(全文)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ESC/EAS)血脂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19欧洲血脂指南)的问世被列为2019年心血管领域重要事件之一绝不过分,其首要的理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全球发病态势明显增加,而血脂领域研究的突出进展与成就也功含其中。

事实上,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作为ASCVD发生的病因性危险因素可以说是人人皆知[1,2,3,4,5],但其与ASCVD的关系仍旧令人困惑。

LDL-C到底多低为好?为什么积极降LDL-C治疗存在残余心血管风险(residual cardiovascular risk,RCVR )?新型调脂药物如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9型(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抑制剂如何应用?这些问题常常影响着临床血脂防治工作的质量。

2019欧洲血脂指南的及时问世,为现今我国的血脂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笔者就2019欧洲血脂指南的要点作一概述。

首先,2019欧洲血脂指南进一步扩大了极高危人群的范围并提出更细致的高、中、低心血管风险分层。

在极高危人群的定义中,对ASCVD人群确诊方面强调了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且定义中涵盖了多发性血管病变患者(伴两个主要心外膜动脉狭窄>50%的多支冠状动脉疾病),颈动脉超声检测发现有显著的斑块以及伴其他主要危险因素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的一级预防人群。

2019欧洲血脂指南(血脂)

2019欧洲血脂指南(血脂)

医学知识
13
载脂蛋白
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是一 类能与血浆脂质结合的蛋白质,为构成血浆 脂蛋白的主要成分。
目前已报道的载脂蛋白有20余种,而临床 意义较为重要且认识比较清楚的有ApoAⅠ、 ApoAⅡ 、 ApoAⅣ 、 ApoB100 、 ApoB48 、 ApoCⅡ 、 ApoCⅢ 、 ApoE 、 ApoH 、 ApoJ 和 Apo(a)。还有胆固醇转移蛋白(CETP)。
150-199 150-199
升高
≥240 ≥240
≥160 160-189
医学知识
10
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VLDL 只携带相对少量的胆固醇,故以 往认为正常的VLDL不具致动脉粥样硬化 的作用,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血浆 VLDL水平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IDL 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医学知识
11
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LDL 是所有血浆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动脉 粥样硬化性脂蛋白。已经证明粥样硬化斑 块中的胆固醇来自血液循环中的LDL。经 过氧化或其他化学修饰后的LDL,具有更 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这五类脂蛋白的密度依次增加,而颗粒则依 次变小
医学知识
8
CM和VLDL都是以甘油三酯为主,所以这两 种脂蛋白统称为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
LDL是血浆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一种脂蛋白, 被称为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血浆中胆固醇约 65%是在其内。LDL中的载脂蛋白几乎全部 为ApoB100(占95%以上),仅含有微量 的ApoC和E
医学知识
14
载脂蛋白的功能
与脂质的亲和作用而使脂质溶于水性介质中。 运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作为脂蛋白外壳的结构成分,与脂蛋白外生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一、概述目前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成为首位死亡原因[1]。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2]。

美国已经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贡献最大[3];而近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占77%[4]。

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血脂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5]。

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non-HDL)=总胆固醇(TC)-HDL-C。

(二)分类简单的分类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两种。

1.病因分类:(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例如编码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或分解LDL受体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s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ASCVD 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1]。

中国AS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2]。

WHO最新资料显示,全球超过50%的冠心病的发生与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

在ASCVD 防控方面,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借助于完成降脂治疗为主的三大任务,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3];其中,贡献最大的胆固醇水平降低占24.25%的权重。

而近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影响,占77%,明显超过糖尿病和吸烟,成为首要致病性危险因素[4]。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基层以及社区医务工作者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

提高基层医生对血脂异常的认识、防治水平,对降低人群整体心血管风险,防治ASCVD发生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总胆固醇(TC)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1.血脂与脂蛋白: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结合形成脂蛋白(Lp)。

脂蛋白为球状的大分子复合物,其表面是少量蛋白质、极性磷脂和游离胆固醇,它们的亲水基团突入周围水相中,从而使脂蛋白分子溶于血液,并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2019年ESC/EAS血脂管理指南要点解读

2019年ESC/EAS血脂管理指南要点解读
首先,2019 欧洲新指南进一步拓展了极高危人 群涵盖范围。在极高危人群的定义中,将多发性血 管病变患者(伴两个主要心外膜动脉狭窄 >50% 的 多支冠状动脉疾病 ),颈动脉超声检测发现有显著 斑块以及伴其它主要危险因素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 症患者的一级预防人群列为极高危人群,并强调了 ASCVD 患者确定诊断过程中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
其次,2019 欧洲新指南更为细致地进行了高、 中、低心血管风险的分层。在高危分层方面,首次
界定单一因素的特别状态的分层,即单一危险因素 显著升高,特别是总胆固醇(TC)>8 mmol/L(>310 mg/dl),LDL-C >4.9 mmol/L(>190 mg/dl), 或 血 压 ≥ 180/110 mmHg(1 mmHg=0.133 kPa)。 在 中 危 分 层方面,首次界定了糖尿病年龄与风险值范围,即 无其它危险因素、病程 <10 年的年轻糖尿病患者(1 型糖尿病 <35 岁;2 型糖尿病 <50 岁 );10 年致死性 CVD 风险 SCORE 评分≥ 1% 至 <5%。
作者单位: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 通信作者:李建军 Email:lijianjun938@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3614(2019)增刊 -0058-02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9. 增刊 .013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年 11 月 第 34 卷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November,2019,Vol. 34 Supplment
59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目前常用的临床分类是根据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进行分类[6]。

根据非HDL-C水平的不同,可将血脂异常分为以下四类:1)理想状态:非HDL-C<2.6mmol/L;2)轻度升高:2.6mmol/L≤非HDL-C<3.1mmol/L;3)中度升高:3.1mmol/L≤非HDL-C<3.8mmol/L;4)重度升高:非HDL-C≥3.8mmol/L。

二、诊断一)筛查对象1.成人1)所有40岁及以上人群;2)18~40岁人群中,有以下任何一项者:家族性高脂血症家族史、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缺乏运动、心血管疾病或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2.儿童1)家族性高脂血症家族史;2)肥胖;3)糖尿病;4)高血压;5)其他代谢性疾病。

二)诊断标准1.成人1)理想状态:TC<5.18mmol/L,非HDL-C<2.6mmol/L,LDL-C<3.37mmol/L,TG<1.7mmol/L;2)轻度升高:XXX<6.22mmol/L,2.6mmol/L≤非HDL-C <3.1mmol/L,3.37mm ol/L≤LDL-C<4.14mmol/L,1.7mmol/L≤TG<2.3mmol/L;3)中度升高:6.22mmolXXX<7.76mmol/L,3.1mmol/L≤非HDL-C<3.8mmol/L,4.14mmol/L≤LDL-C<4.92mmol/L,2.3mmol/L≤TG<5.6mmol/L;4)重度升高:TC≥7.76mmol/L,非HDL-C≥3.8mmol/L,LDL-C≥4.92mmol/L,TG≥5.6mmol/L。

2.儿童1)理想状态:TC<4.4mmol/L,非HDL-C<2.8mmol/L,LDL-C<2.8mmol/L,TG<1.5mmol/L;2)轻度升高:XXX<5.2mmol/L,2.8mmol/L≤非HDL-C<3.3mmol/L,2.8mmol/L≤LDL-C<3.4mmol/L,1.5mmol/L≤TG<2.3mmol/L;3)中度升高:5.2mmoXXX<6.2mmol/L,3.3mmol/L≤非HDL-C<3.8mmol/L,3.4mmol/L≤LDL-C<4.1mmol/L,2.3mmol/L≤TG<4.4mmol/L;4)重度升高:TC≥6.2m mol/L,非HDL-C≥3.8mmol/L,LDL-C≥4.1mmol/L,TG≥4.4mmol/L。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 共68页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 共68页

40000
增加了1822例死亡
危险因素的增加
胆固醇
77%
20000
0
-20000
治疗改善减少了642例死亡 1984
Circulation 2019 110:1236-1244
2019
糖尿病
BMI 吸烟
19% 4% 1%
治疗改善减少的死亡
AMI治疗
41%
二级预防
20%
心衰
10%
心绞痛:CABG & PTCA 2%
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 症在内的各种血脂血脂异常
分类较为繁杂,归纳起来有四种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系列讲座
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
分型 高胆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TC TG HDL-C
↑ ↑
WHO表型 Ⅱa
Ⅳ、Ⅰ
混合型高脂血症
↑↑
Ⅱb、Ⅲ、 Ⅳ、Ⅴ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系列讲座
合适 范围
边缘
升高
TC
TC LDL-C LDL-C HDL-C HDL-C TG
TG
mmol/L mg/dl mmol/L mg/dl mmol/L mg/dl mmol/L mg/dl
<5.18 <200 <3.37 <130
<1.76 <150
5.186.19
200239
3.374.14
130159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系列讲座
危险评估——其他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在我国人群产生的影响大 吸烟 肥胖(BMI≥28kg/m2) HDL-C<1.04mmol/L (40mg/dL) 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 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 高HDL-C血症(>60mg/dL):保护性因素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3.4 mmol/L 三酰甘油(TG)≥ 1.7 mmol/L
高血脂的分类和特点
原发性高血脂
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复杂 相互作用所致,如家族性高胆 固醇血症、家族性高甘油三酯
血症等。
继发性高血脂
由于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所致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肥胖症等。
06
指南的实施与应用
指南的实施方案
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 施计划,包括实施时间、责任 人、任务分工等,以确保指南
的顺利实施。
培训医护人员
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血脂异常诊 疗指南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准 确理解和掌握指南中的诊断和治 疗方案。
配备相关设备
根据指南要求,为基层医疗机构配 备相应的诊断和治疗设备,以确保 指南的实施效果。
和附录等部分。
各章节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 出,图文并茂,方便读者快速 了解和掌握血脂异常的诊疗流
程和方法。
指南还提供了相关参考文献和 名词解释,方便读者深入了解 和学习血脂异常的相关知识。
02
高血脂的危害及诊断
高血脂的危害
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影响肝脏功能
高血脂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 导致动脉血管狭窄、硬化和阻塞,从而增加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继发性血脂异常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糖尿病
糖尿病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血脂异 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影响脂肪代谢,导致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血 脂异常。
血脂异常的遗传和环境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原发性血脂异常具有遗传倾向,家族中存在遗传基因缺陷或突变。

2019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ppt

2019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ppt
1997年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发病率增高,AS增多 •20年流行病学资料 •有借鉴国际上的防治经验 •专业人员和群众对血脂异常认识
2007年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007年5月公布
指南制订的指导思想
作为我国的当代指南,必须
• 结合中国人群血脂异常的特点,制定适合中国人的
TC < 160(4.14)
LDL-C < 100(2.59) TC <120(3.11) LDL-C < 80(2.07)
极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 TC ≥120(3.11) 或缺血性心血管病合并糖尿 LDL-C ≥80(2.07) 病
改善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
血脂异常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 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 。恰当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对多数血脂异常者能起
调脂策略 •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作为制订防治方案的依据 •吸收国际上血脂异常防治的经验 •原则上与国际指南一致, 具体上有别于国际指南
一、血脂与脂蛋白
血脂是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 TG )和 其他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循环血液中的胆固醇和 TG 必须与特殊的蛋白
质即载脂蛋白 (apo) 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被 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心血管病综合危险评估
TC 200-239mg/dl LDL-C 130-159mg/dl TC240mg/dl LDL-C 160mg/dl
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 素数<3 高血压或其他 危险因素数3 高血压且其他 危险因素数 1
低危
低危
低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冠心病及其等危症*
高危
高危**
*有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以外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血管事件 10年风险>20%为 冠心病等危症。 **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为极高危。 .

血脂异常诊疗指南

血脂异常诊疗指南

血脂异常的重要性和影响
ASCVD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 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异常脂质水 平可导致血管内膜损伤、斑块形成, 最终引发心血管事件。
健康负担
血脂异常可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 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01
02
03
规范诊疗行为
04
特殊人群的血脂异常管理
老年人
饮食调整
定期体检
合理运动
药物治疗
老年人饮食应以低脂、低盐、 低糖为主,多食用富含不饱和 脂肪酸和纤维素的食物,如鱼 类、坚果、蔬菜、水果等。同 时,应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 肥胖。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查, 以及心血管方面的评估,以便 及时发现并干预血脂异常。
老年人可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 改善心血管功能和降低血脂水 平。但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安 全,避免剧烈运动引发意外。
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及时发现并干预高血脂症状 。
糖尿病患者饮食应以低脂、低糖、高纤维为主,控制脂肪和糖 分的摄入。
对于糖尿病患者伴发血脂异常的情况,应采用降糖、降脂等综 合治疗措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患者
血压控制
饮食调整
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 ,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 干预等方式将血压控制在目
血脂异常研究的最新进展
遗传因素研究
近年来,对于血脂异常的遗传因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发现,多个基因变异与血脂水平相关, 这些基因变异可以影响脂质代谢、转运和清除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了解血脂异常的发病 机制,并为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新型降脂药物研发
随着对血脂异常机制的深入了解,新型降脂药物不断涌现。例如,PCSK9抑制剂、ANGPTL3抑制剂 等药物通过调节特定蛋白质的功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这些新型药物为血脂异常的治疗提供了更多 选择,并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olesterol,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non-HDL)=总胆固醇(TC)—HDL-C。
病因分类
(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血脂异常 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 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此外, 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 继发性血脂异常。
他汀的安全问题
②他汀相关肌肉不良反应:包括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患者有肌肉不适 和/或无力,伴有或不伴有肌酸激酶升高。出现肌炎及严重的横纹肌溶解 罕见,往往发生于合并多种疾病和/或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药物相 互作用相对较小的他汀可能降低肌病风险。出现他汀相关的肌肉不耐受者 可减少他汀剂量,或换用其他种类他汀,或停药单用依折麦布。对于 ASCVD极高危患者可选择极小剂量长效他汀(瑞舒伐他汀2.5 mg/d或阿托 伐他汀5 mg/d)隔日或每周3次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的方法。
他汀的安全问题
①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肝酶升高,发生率约0.5%~3.0%,呈剂量依赖性。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达正常 值上限3倍以上,或合并总胆红素升高患者,应减量或停药。但仍需每周复 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建议重新启用小剂量他汀, 必要时可与保肝药合用。轻度的肝酶升高<正常值上限3倍并不是治疗的禁 忌证,患者可在原剂量或减量的基础上继续服用他汀,部分患者升高的 ALT可能会自行下降。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他汀应用的禁 忌证。
他汀的应用
①ASCVD一级预防:对低、中危者首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后LDL-C 未达标者,启动低、中强度他汀治疗;对高危者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应立 即启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
②ASCVD二级预防:对于临床ASCVD患者,建议立即采用中强度他汀,降低 LDL-C达到<1.8mmol/L;LDL-C基线值较高不能达目标值者,LDL-C至少 降低50%;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在目标值以内者,LDL-C仍应降低30% 左右。
血脂异常诊疗指南(2019)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Dr. HAN
背景
背景
✓目前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成为首位死亡原因。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 ✓美国已经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贡献最大;而近
亲属在65岁前患缺血|生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 4.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
✓血脂异常的主要危害是增加ASCVD的发病危险,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 主要适用于ASCVD一级预防目标人群。
我国ASCVD一级预防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分层标准[mmol/L(mg/dl)]
临床分类
✓根据临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 HDL-C的值分类。
(1)高胆固醇血症:单纯胆固醇升高。 (2)高TG血症:单纯TG升高。 (3)混合型高脂血症:总胆固醇和TG均有升高。 (4)低HDL.C血症:HDL-C偏低。
血脂异常的筛查
✓早期检出血脂异常个体,监测其血脂水平变化,是有效实施ASCVD防治措 施的重要基础。
血脂异常的干预
➢降脂药物 ➢1.他汀类药物(statins,简称他汀)亦称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
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合成,继而 上调肝细胞表面LDL受体,加速血清LDL分解代谢。因此他汀显著降低血清TC、 LDL-C和Apo B水平,也能降低血清TG水平和轻度升高HDL-C水平。他汀是血脂异 常药物治疗的基石。 ➢指南推荐将中等强度的他汀(每日剂量可降低LDL-C 25%~50%)作为我国血脂异常 人群的常用药物,他汀不耐受或LDL-C水平不达标者应考虑与非他汀类降脂药物联 合应用,如依折麦布,注意观察降脂药物的治疗反应。 ➢推荐中等强度的他汀(每天的剂量)包括:阿托伐他汀10-20 mg;瑞舒伐他汀5-10 mg; 氟伐他汀80 mg;洛伐他汀40 mg;匹伐他汀2~4 mg;普伐他汀40 mg;辛伐他汀 20~40 mg;血脂康1.2 g。
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占77%。
定义
✓血脂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 总称。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2)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多具有家族聚集 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 性高脂血症。家族性高TG血症是单一基因突变所致,通常是参与TG代谢的 脂蛋白脂解酶、或Apo C2、ApoA5基因突变导致,表现为重度高TG血症 (TG>10 mmol/L)。
1.建议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测1次血脂。 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 3.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 4.因ASCVD住院患者,应在人院重点对象为: 1.有ASCVD病史者。 2.存在多项ASCVD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炯)的人群。 3.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
血脂异常诊断流程
血脂异常的干预
➢生活方式改变 ✓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都必须坚
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I类推荐,A级证据)。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需要 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建议每日摄人胆固醇<300 mg,尤其是ASCVD等高危 患者,摄人脂肪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30%。脂肪摄人应优先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植物油);合理选择各营养要素的构成比 例,建议每日摄人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碳水化合物摄人以谷 类、薯类和全谷物为主;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BMI 20.0-23.9 kg/m2); 戒烟,限酒;坚持规律的中等强度代谢运动,建议每周5~7 d、每次30 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