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市场失灵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和合理的依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着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益时,生产着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2政府干预成都市与政府规模相联系的,而政府规模一般是以财政支出或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一般而言,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政府规模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达到一定阶段则相对稳定。就各国之间的差别,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集权化倾向国家高于分权化倾向的国家。
政府干预的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主要是指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等);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生产时只有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主要生产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也可以垄断部门建立公共生产,并从效率和社会福利角度规定价格);财政手段(通过征税和收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最终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又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财政政策等手段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3政府干预是小的原因和表现: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滥用职权,谋取私利,放纵亲属从事非法商业活动);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4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私人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商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付钱购买某种私人商品和服务之后,他人就不能想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竞争性是指消费者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也是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
5财政:从经济学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已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标。
6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和公共性;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平衡性)。
7财政三大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核心是效率问题。各国政府通常采用某些指标(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或由若干指标组成的“景气指数”来表示资源配置效率,我国当前主要采用GDP增长率指标。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明确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益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当前各国公认采用由洛伦茨曲线计算基尼系数来显示公平分配的程度。基尼系数小于1,越小越趋于公平。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通过转移性支出,使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的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的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的安排,加快农业呢、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和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1政府主要是通过无偿征税来提供纯公共物品的;准公共物品有效提供有以下几种:政府授权经营;政府参股;政府补助。
2国有企业改革不应采取以完全市场化和竞争化为目标的单一模式,而应分门别类,采取不同形式:1)提供纯公共物品和某些提供准公共物品国有部门和单位,采取国有国营模式;2)垄断性国有企业应采取国有国控模式;3)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应采取公司制改造模式;4)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放开搞活。
3公共定价的方法:平均成本定价法(是指在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模式);二部定价法(是定额定价和从量定价二者合一的定价体系,也是反映成本结构的定价体系);负荷定价法(是指按不同时间断货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4财政支出的效率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组成。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财政支出效率的集中表现。
5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1)成本效益分析法。这种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更多的用于公共支出决策程序中。
未来净效益的现值(NVP)=∑Bi-Ci/(1+r)i Bi表示第i年的收益,Ci表示第i年的成本如果NVP>0,该项目可行;如果NVP=0,计算内部收益率,如果内部收益率大于银行贷款利率,该项目可行;如果NVP<0,该项目不可行。
此方法广泛应用于成本和收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的评价,如公共工程项目等,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既不能应用于成本和收益无法用货币计量的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支出项目的评价。
2)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与成本效益分析法的主要区别是不用货币计量备选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项目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作为择优的标准。使用与评价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于计算的支出项目。
6公共选择是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对合理的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纪人”特征具有借鉴意义。
7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财政收入占GDP或者GNP的比重财政支出占GDP或者GNP的比重
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以ΔG(%)表示。财政支出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即所谓的同比增长率。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以Eg表示,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VP表示,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瓦格纳法则: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的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