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一滴》 (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远离尘嚣各种俗事后心灵获得的自由 心情,同时对工业文明对自然的侵害造成
的破坏的痛惜。
全文共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瓦尔登湖,赞美瓦尔登湖的美丽。
第二自然段:写对瓦尔登湖畔往事的回忆。 第三自然段:对瓦尔登湖处境的担忧。 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瓦尔登湖的坚韧和顽强。 第五自然段:赞美瓦尔登湖的博大永恒、庄严纯洁。 第六自然段:写出了瓦尔登湖在现代生活中的无比崇高 的地位。
第三部分(10):启示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应
该像山那样思考,要有生态意识。 文章的内在思路:开篇由狼嗥的引人深思引入,结尾暗 点狼嗥的内涵,形成呼应,中间部分重点写狼被杀的命运及 由此带来的恶果,让人意识到,狼的嗥叫中包含着一种生态 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神的一滴》
主题1: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感情
大衣满世界的招摇时,我们还有何面目向大自然说人类敬天
惜物?我们跟纳粹点的人皮灯又有什么两样呢?物极必反, 人类终究会为这一切付出高昂的代价的。
2.请同学们讨论概括作者认为自然界失去了狼会怎样。
明确:(1)因为鹿群太多,自然界的植物被严重破坏,草原
几十年得不到恢复。 (2)鹿群也因为数目太多,缺乏食物而大量死去。 (3)草原的破坏,像沙尘暴等恶劣气候开始肆虐,大自 然疯狂报复人类,人类将不再有未来。
首。1862年病逝于康科德城,终年45岁。
梭罗散文文字玄远冷峻,吐放着山野气息与林间幽韵,
他因此被公认为与孤独结伴的作家。19世纪超现实主义运动
的重要代表人物。
生态作家——奥尔多·利奥波德 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作家、生态学 家、土地伦理学家,被称为“美国新环境理 论的创始者”。1887年生于美国伯灵顿市。
耶鲁大学林业专业研究生。 1933年,任威
斯康星州大学农业管理系教授,并渐渐形成 了一套完整的大地生态观念和大地道德观念
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完成被誉为“绿色圣经”的
《沙乡年鉴》。1948年4月,因心脏病猝发而不幸去世。
《神的一滴》 本文以真切细致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
风光,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
湖边的树木是它的“睫毛”,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
“浓密突出的眉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它是“自然风 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第二段中,作者又把瓦尔登 湖比喻成“圆形剧场”。
效果:这些比喻不仅写出了湖的美丽及其在作者心目中 的地位,也写出了湖的脆弱,需要我们悉心地爱护。而剧场
的比喻,则让人联想到,在山上俯瞰时,瓦尔登湖澄澈的湖
1.作者年轻时候的瓦尔登湖是怎样的? 明确:因为四周有浓而密的树,那时的瓦尔登湖“像一个圆 形剧场,水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像有着睫毛的“大地 的眼睛”,这是正面描写;还有侧面描写,“就在那儿消磨 了好些光阴”,“似梦非梦地漂流着”,感到慵懒而惬意。
2.后来瓦尔登湖有着怎样的遭遇?
明确:伐木人砍伐湖周围的树木,村民们引水来洗碗洗碟子,
瓦尔登湖的知己——梭罗
梭罗,美国作家,1817年7月12日出生
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 于哈佛大学,1838~1840年在家乡执教两 年。后住到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家里, 当门徒,又当助手,开始尝试写作。1845 年携带一柄斧头,进入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独居 到1847年才回到康科德城。1854年《瓦尔登湖》出版,1985 年被《美国遗产》杂志列为“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之
面上,山光树色倒映其中,随季节、天气而变幻多姿,我们 也可游弋其中,享受悠闲,体验舞台剧的宁静与安然。 ②拟人修辞手法: 运用:第二段中,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写船只“惬意” 地通过葡萄藤盘成的凉亭,而山林则可“演出”舞台剧了。 效果: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瓦尔登湖及其周围的山林 以人的感情、行为,更体现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喜爱、欣赏
和尊重。
2.“神的一滴”一词比喻含义丰富,用它作为本文的标题有
多重妙处,请结合文意予以分析。
明确:《神的一滴》的标题,是摘自原文的一句话,又是对 “大海是神的一滴”的化用。标题出色地运用比喻修辞,充 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息。第一,紧扣瓦尔登湖“庄严、纯洁” 的特点,能很好地表现瓦尔登湖淳朴、自然的原生态之美; 第二,是对瓦尔登湖的歌颂,抒发出作者对瓦尔登湖的赞美 之情,表现出瓦尔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瓦尔登湖 是作者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和创作激情产生的源泉。
4.阅读文章第5、6段,找出作者对瓦尔登湖发出了怎样的赞
叹。
明确:作者称它是“大勇者的作品”,庄严、纯洁可以涤荡 污浊的“神的一滴”。
主题2:学习散文的艺术特色 1.本文语言生动,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氛,请以前两段为例, 分析文章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明确:前两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
①比喻修辞手法: 运用:第一段中,作者把瓦尔登湖比做“大地的眼睛”,
“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破坏了它的幽静,“铁路线已经 侵入了它的边境”,“冰藏商人已经豪取过它的冰”。
3.阅读文章第2、3、4段,从哪些字词语句可看出作者对于世
人这般对待瓦尔登湖的强烈不满?
明确:句子如:“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词语如“恶魔似的铁 马”“肮脏的工业脚步”“吞噬”“豪取(意为强横地夺 取)”等,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人们膨胀的物欲的 深刻批判。
《像山那样思考》 这是一篇哲理性散文。作者从一声寻 常的“狼的嗥叫”写起,深入浅出地将自 己的哲理呈现在读者面前:他提倡人类应 该像山那样思考,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 系,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借助一声狼嗥而引起的反应,将深 刻的生态伦理表达出来。 第二部分(4~9):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 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
《像山那样思考》 主题:探究文章深刻的主题 1.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明确:我们憎恶狼,是因为它伤过人类,我们对此总是念念 不忘,但反过来想想,我们人类伤了多少只狼呢,却不曾有 人提起。我们总讲人类有情,有怜悯心怀,讲求“道德伦 理”,但当十余种狼在地球上永远的消失,当 T型台上的裘皮
的破坏的痛惜。
全文共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瓦尔登湖,赞美瓦尔登湖的美丽。
第二自然段:写对瓦尔登湖畔往事的回忆。 第三自然段:对瓦尔登湖处境的担忧。 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瓦尔登湖的坚韧和顽强。 第五自然段:赞美瓦尔登湖的博大永恒、庄严纯洁。 第六自然段:写出了瓦尔登湖在现代生活中的无比崇高 的地位。
第三部分(10):启示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应
该像山那样思考,要有生态意识。 文章的内在思路:开篇由狼嗥的引人深思引入,结尾暗 点狼嗥的内涵,形成呼应,中间部分重点写狼被杀的命运及 由此带来的恶果,让人意识到,狼的嗥叫中包含着一种生态 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神的一滴》
主题1: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感情
大衣满世界的招摇时,我们还有何面目向大自然说人类敬天
惜物?我们跟纳粹点的人皮灯又有什么两样呢?物极必反, 人类终究会为这一切付出高昂的代价的。
2.请同学们讨论概括作者认为自然界失去了狼会怎样。
明确:(1)因为鹿群太多,自然界的植物被严重破坏,草原
几十年得不到恢复。 (2)鹿群也因为数目太多,缺乏食物而大量死去。 (3)草原的破坏,像沙尘暴等恶劣气候开始肆虐,大自 然疯狂报复人类,人类将不再有未来。
首。1862年病逝于康科德城,终年45岁。
梭罗散文文字玄远冷峻,吐放着山野气息与林间幽韵,
他因此被公认为与孤独结伴的作家。19世纪超现实主义运动
的重要代表人物。
生态作家——奥尔多·利奥波德 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作家、生态学 家、土地伦理学家,被称为“美国新环境理 论的创始者”。1887年生于美国伯灵顿市。
耶鲁大学林业专业研究生。 1933年,任威
斯康星州大学农业管理系教授,并渐渐形成 了一套完整的大地生态观念和大地道德观念
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完成被誉为“绿色圣经”的
《沙乡年鉴》。1948年4月,因心脏病猝发而不幸去世。
《神的一滴》 本文以真切细致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
风光,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
湖边的树木是它的“睫毛”,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
“浓密突出的眉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它是“自然风 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第二段中,作者又把瓦尔登 湖比喻成“圆形剧场”。
效果:这些比喻不仅写出了湖的美丽及其在作者心目中 的地位,也写出了湖的脆弱,需要我们悉心地爱护。而剧场
的比喻,则让人联想到,在山上俯瞰时,瓦尔登湖澄澈的湖
1.作者年轻时候的瓦尔登湖是怎样的? 明确:因为四周有浓而密的树,那时的瓦尔登湖“像一个圆 形剧场,水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像有着睫毛的“大地 的眼睛”,这是正面描写;还有侧面描写,“就在那儿消磨 了好些光阴”,“似梦非梦地漂流着”,感到慵懒而惬意。
2.后来瓦尔登湖有着怎样的遭遇?
明确:伐木人砍伐湖周围的树木,村民们引水来洗碗洗碟子,
瓦尔登湖的知己——梭罗
梭罗,美国作家,1817年7月12日出生
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 于哈佛大学,1838~1840年在家乡执教两 年。后住到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家里, 当门徒,又当助手,开始尝试写作。1845 年携带一柄斧头,进入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独居 到1847年才回到康科德城。1854年《瓦尔登湖》出版,1985 年被《美国遗产》杂志列为“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之
面上,山光树色倒映其中,随季节、天气而变幻多姿,我们 也可游弋其中,享受悠闲,体验舞台剧的宁静与安然。 ②拟人修辞手法: 运用:第二段中,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写船只“惬意” 地通过葡萄藤盘成的凉亭,而山林则可“演出”舞台剧了。 效果: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瓦尔登湖及其周围的山林 以人的感情、行为,更体现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喜爱、欣赏
和尊重。
2.“神的一滴”一词比喻含义丰富,用它作为本文的标题有
多重妙处,请结合文意予以分析。
明确:《神的一滴》的标题,是摘自原文的一句话,又是对 “大海是神的一滴”的化用。标题出色地运用比喻修辞,充 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息。第一,紧扣瓦尔登湖“庄严、纯洁” 的特点,能很好地表现瓦尔登湖淳朴、自然的原生态之美; 第二,是对瓦尔登湖的歌颂,抒发出作者对瓦尔登湖的赞美 之情,表现出瓦尔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瓦尔登湖 是作者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和创作激情产生的源泉。
4.阅读文章第5、6段,找出作者对瓦尔登湖发出了怎样的赞
叹。
明确:作者称它是“大勇者的作品”,庄严、纯洁可以涤荡 污浊的“神的一滴”。
主题2:学习散文的艺术特色 1.本文语言生动,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氛,请以前两段为例, 分析文章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明确:前两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
①比喻修辞手法: 运用:第一段中,作者把瓦尔登湖比做“大地的眼睛”,
“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破坏了它的幽静,“铁路线已经 侵入了它的边境”,“冰藏商人已经豪取过它的冰”。
3.阅读文章第2、3、4段,从哪些字词语句可看出作者对于世
人这般对待瓦尔登湖的强烈不满?
明确:句子如:“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词语如“恶魔似的铁 马”“肮脏的工业脚步”“吞噬”“豪取(意为强横地夺 取)”等,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人们膨胀的物欲的 深刻批判。
《像山那样思考》 这是一篇哲理性散文。作者从一声寻 常的“狼的嗥叫”写起,深入浅出地将自 己的哲理呈现在读者面前:他提倡人类应 该像山那样思考,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 系,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借助一声狼嗥而引起的反应,将深 刻的生态伦理表达出来。 第二部分(4~9):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 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
《像山那样思考》 主题:探究文章深刻的主题 1.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明确:我们憎恶狼,是因为它伤过人类,我们对此总是念念 不忘,但反过来想想,我们人类伤了多少只狼呢,却不曾有 人提起。我们总讲人类有情,有怜悯心怀,讲求“道德伦 理”,但当十余种狼在地球上永远的消失,当 T型台上的裘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