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与审美问题 [绘画与审美]
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
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中国绘画是中国优秀的艺术传统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早期的史前岩画和陶器上的纹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绘画逐渐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鉴赏标准。
以下是有关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的相关内容。
1. 历史背景:中国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人们开始在陶器上进行简单的纹饰绘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绘画逐渐从简单的纹饰发展为表现人物、动物和自然景观的图像。
在汉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壁画和绢画,标志着绘画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唐朝和宋朝时期,绘画艺术达到了巅峰,许多著名的绘画家和艺术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2. 审美观念:中国绘画的审美观念主要体现在书法和绘画的“写意”风格。
写意是指通过简洁的线条和点,准确地表达出主题或景物的神韵和意境。
与西方绘画的写实主义不同,中国绘画强调意境的表达和画家的个性创作。
此外,中国绘画追求“气韵生动”和“意境超脱”,注重与观者情感的共鸣,追求艺术作品的内在意义。
3. 绘画题材:中国绘画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宫廷和寺庙等。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门类,强调自然界的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山水画通常采用“三远”和“三近”的构图方式,即通过远近不同的景象来创造艺术效果。
花鸟画则注重表现自然界中花草鸟兽的生动形态和个性特点。
人物画通常描绘名士、宫廷人物和民众,通过对人物气质和特征的描绘来表达主题。
宫廷绘画和寺庙画则是表现宫廷和宗教场景的绘画,同时也展示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4. 绘画技巧:中国绘画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艺术。
传统绘画使用的主要工具是毛笔和墨,通过墨的深浅、笔画的粗细和变化来表现形态和纹理。
同时,中国绘画也注重构图的艺术,采用“虚实”和“留白”的技法来增强审美效果。
虚实结合指的是通过正常线条和虚线的搭配,来描绘物体或人物的形态和轮廓。
留白则强调画面中的空白部分,通过留白来突出主要内容,给观者留下余白,引发联想。
幼儿园绘画教案:发展幼儿的绘画技巧与审美能力
幼儿园绘画教案:发展幼儿的绘画技巧与审美能力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幼儿园绘画教案,帮助幼儿园教师指导幼儿培养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并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色彩、形状、线条等艺术元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提升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控制能力。
3.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
4.培养幼儿欣赏、评价艺术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认知与运用•引导幼儿认识基础颜色,并学会进行简单调色。
•制定游戏规则,让幼儿通过涂色游戏来加深对不同颜色搭配效果的理解。
2. 形状认知与表达•呈现不同形状的图片或物品,帮助幼儿辨认并进行绘画表达。
•引导幼儿通过不同形状的拼贴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3. 线条运用与技巧•学习不同线条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制定绘画任务,让幼儿尝试运用直线、曲线等线条来表达图像。
4. 主题创作与想象力培养•提供丰富多样的主题,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
•给予幼儿艺术欣赏机会,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和想象力。
5. 艺术品欣赏与评价能力•展示一些经典艺术品给予幼儿观赏,并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教授基本的艺术评论技巧,让他们学会用简单而恰当的词汇描述和评价艺术作品。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展示绘画技巧和方法,为幼儿提供实际操作的参考。
2.个别辅导法:教师在活动中注重观察幼儿的表现,针对不同幼儿的需要提供个别指导和辅导。
3.合作学习法:创建小组绘画活动,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一项艺术作品。
教学评估1.观察记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绘画过程和成果,评估他们的技巧和创造力发展情况。
2.交流问答: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对话来评估他们对色彩、形状等艺术元素的理解程度。
3.绘画作品展示:通过定期举办绘画展示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接受家长和其他孩子的评价与欣赏。
结语本份教案提供了一套系统而全面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和才华。
小学生美术绘画课程: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与审美观
提高教学质量
•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
• 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 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
05
绘画课程的评价与反馈
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标准与方法
设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 考虑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艺术表现
• 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
• 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 学习艺术大师的作品
• 鼓励学生创作独特的作品
• 参加各种绘画比赛
• 了解各种绘画流派的特点
• 为学生提供创作指导和支持
绘画风格的培养与创新
01
02
03
了解各种绘画风格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个人风格
鼓励学生创新
• 学习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等
•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 提倡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尝试新的技法
• 关注艺术领域的发展动态
• 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学生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01
02
0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 教会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 提倡学生多进行绘画练习
• 教会学生如何欣赏美
•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绘画技
• 为改进绘画课程提供依据
03
探索绘画课程的教学改革
• 探讨绘画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和措施
• 分析改革可能带来的效果和影响
• 为绘画课程的改进提供新的思路
绘画课程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开展绘画课程的实践探
索
探索绘画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
任伯年绘画中的意境与审美思想分析
任伯年绘画中的意境与审美思想分析任伯年(1840-1896),字嘉荫,号南园。
中国近代画家、教育家。
他一生致力于继承和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对于意境与审美思想的追求有着独特的见解。
任伯年在绘画中追求的意境主要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气氛上。
他善于运用色彩和笔墨的渲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构图,展示了他对于自然景物和人物形态的独特感知和理解。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清新、恬静而又含蓄的氛围,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他常常通过“水墨山水”、“人物画”和“花鸟画”来表达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于人性的理解,创造出一种“山水画境”的美感,使人可以在作品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俗的精神空间。
任伯年的审美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于绘画元素的运用和构图的处理上。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于形式美与意境美的追求。
他追求形式美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他对于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上。
他善于运用简洁而又富有变化的线条,通过线条的变化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结构,使作品更具有生动和立体的感觉。
他还善于运用淡墨、重墨和干、湿的处理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光影效果,形成独特的水墨效果。
在他的作品中,色彩的运用主要以水墨为主,以黑、灰、白为主色调,通过提取和抽象的方式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纹理。
任伯年对于构图的处理非常讲究,他善于用空间表达情感和意境。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他采用不同的近景与远景的处理,通过远近相间的构图来表达时间与空间的流转。
他还善于通过清雅的构图、灵动的布局和协调的比例来表现物体之间的关系和整体的和谐。
他注重构图的整体均衡和动静结合,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
通过运用不同的构图手法,他创造了一种富有变化和张力的画面效果,使作品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
小学生美术创作与审美观察
小学生美术创作与审美观察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美术创作和审美观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美术创作的重要性、创作内容与方法以及审美观察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术创作的重要性美术创作是小学生发展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创作,小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内心的感受。
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获得快乐,还可以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美术创作还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小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期,通过创作,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情感的认知和控制能力。
通过绘画、雕塑等手工创作,小学生能够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进而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创作内容与方法创作内容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一方面,可以让小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生活等具体事物进行创作,如树木、花草、小动物等。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观察力和绘画技巧,同时也能加深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小学生进行想象创作和抽象表达。
在绘画、剪纸、拼贴等创作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发挥想象力,勇敢尝试新的创意。
通过这样的创作方式,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创作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教学、任务型教学等形式。
示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任务型教学可以提供具体的创作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长。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形成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三、审美观察的培养审美观察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观察艺术作品、自然景色和生活事物,可以帮助小学生感知美的存在,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观察与分析。
通过观察绘画作品的元素、色彩运用、构图等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美术馆、画廊等艺术场所,亲身感受和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提升他们的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
幼儿园美术教育:绘画技法与审美素养评价指标
幼儿园美术教育:绘画技法与审美素养评价指标在幼儿园教育中,美术教育一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美术教育,孩子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绘画技法和审美素养评价指标是两个非常关键的方面,它们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指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并评价他们的作品。
1. 绘画技法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幼儿的绘画技法。
绘画技法包括线条运用、色彩搭配、形状表现等方面。
通过教授绘画技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并且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在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时,可以根据其运用的绘画技法来进行评价,比如线条是否流畅、色彩是否丰富、形状是否清晰等等。
2. 审美素养评价指标除了重视绘画技法外,审美素养评价指标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审美素养评价指标包括对幼儿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审美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并且在创作时能够更加注重审美效果。
在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时,不仅要注重技法的运用,还要关注其作品所表现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态度。
总结回顾: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绘画技法与审美素养评价指标是两个非常关键的方面。
通过教授绘画技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并且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而通过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并且在创作时能够更加注重审美效果。
综合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时,不仅要关注其绘画技法的运用,还要注重其所表现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态度。
个人观点:我认为,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绘画技法和审美素养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培养和评价,可以帮助幼儿在美术创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并且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这也能够为他们未来的艺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未来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能够更加重视这两个方面,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空间。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与表现方式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与表现方式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观念与表现方式。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从未停止,不断演变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与表现方式,并探讨其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启示。
一、审美观念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审美观念可以概括为“神韵、气韵、神韵”,即艺术表现中所追求的主要内容。
其中,“神韵”是最重要的,指的是绘画作品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和神秘感,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神仙、佛教、道教等信仰中的精神内涵。
艺术家通过对线条、色彩、造型等要素的独特处理,将物体的内在灵魂和生命力表现出来,呈现出自然的生命力和韵律美。
因此,在中国的绘画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常常强调描绘物象的神韵,而不仅仅是物象本身的表象。
在另一个方面,气韵在中国绘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气韵表现了“气质”的感觉,是绘画作品中独特的精神内涵。
从古代开始,中国艺术家就注重表现物象的气质,尤其是在山水画中,通过行云流水、烟雾腾起、山色苍茫等手法,传达了山水中独特的气质与情致。
而在人物画中,气质则强调画中人物的心灵世界与精神状态,强调画中人物的心理传达与情感抒发。
气韵的表现也成了中国绘画艺术无法割裂的重要内在要素。
最后一个方面,神韵是我们探讨的最后一个审美观念,也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全新的方向。
在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中,神明和人类的界限是不存在的,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中也有诸如《周易》、《庄子》等经典著作的说明。
因此,在绘画创作中,艺术家通过对物象的一定“互通性”进行表现,将物象的独特灵性表现出来,由此演绎出一种神秘而玄妙的表现方式。
所以,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艺术家常常强调修炼自身的神韵,将画作中所表达的神秘意义穿透到自身的精神内在世界中。
这样的审美观念使得中国古代绘画中艺术家的创作与思想充满了浓厚的玄学和哲学色彩。
二、表现方式中国古代绘画的表现方式以山水、人物、花鸟等为主,而在这些分类之中,山水画一般是最具有表现力的。
试论绘画欣赏与审美教育
的说“ 设色美 ” 等等。最后教 师分析总结作 品形式特点 。如 ,
“ 这幅画, 在结构 上采用 了前面松散 、 后面紧 凑的结构方法来 突出全面的主人公虢 国夫人和她的姐妹 韩国夫人 , 这种构 图
方 法不 尽 突 出 了主 题 而 且 也 使 得 这 幅 画 呈 现 出 一 种 相 疏 密
绘画是造型艺术 中最 主要的一种 艺术形 式。它的基 本 特点是运用色彩 、 条、 状在 二维空 间再 现 出静态 的视觉 线 形 形象 的艺术 。绘 画欣 赏课 的审美 教育是教 师利用各 种各样
画是以盛唐宫廷 贵族 妇女生 活为创作 题材 的作 品。画的是 杨贵妃姐妹 三月 三游 春的场景 。反映 了那 时代 贵族 的审美
形式美是绘 画的一种表现形态 。它与绘 画作 品的意义 ,
内部结构和外部形 式既 艺术语 言都 有关 系。绘 画作 品的欣 赏, 我们最初感知到 的是可视 的外在形态 。如 , 作品的大小 、 色调 的冷暖与明暗 、 结构 的简繁与张弛 、 线条的刚劲与柔美 、 格调的高雅与低俗 等等。形式是 内容 的存在 方式 , 它不但 直 接影 响到艺术作 品的内容的表达和体 现, 而且形式本 身具有 自身 的审美 价值 。具有 独特 的艺术魅 力。如 , 们利用 《 我 虢 国夫人游春 图》 行形式 审美训 练时采用 了评论的方法 。教 进
[ 收稿 日期 ]0 9 2 5 20 —1 —0 [ 作者简介 ) 包萨茹拉 (9 9 , , I7 一)女 蒙古族 , 内蒙古通辽市人 , 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教师。
・
14 ・ 3
我们通 晓《 步辇 图》 中所有历史知 识 , 为作品 中出现 的每 件 能
事物和每个人物命 名 , 说 出他们 的来龙 去 脉 , 并 也不 能证 明
古代绘画对社会风尚与审美价值的塑造
古代绘画对社会风尚与审美价值的塑造中国古代绘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对社会风尚与审美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绘画作品的审美欣赏,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气与审美取向,同时,绘画也成为了社会的一种精神追求,并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尝试改变与塑造社会的风尚与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绘画的主题非常丰富多样,既有山水人物,还有花鸟鱼虫等各种自然元素。
这些作品所表达的背后,往往与当时的社会风气紧密相关。
比如,在宋代的绘画作品中,以南宋的“文人画”最为代表。
这种风格追求自然与真实,并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出文人士大夫们的闲适生活态度与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种风尚逐渐影响到社会的其他阶层,人们开始追求与崇尚自然与纯朴,以及对艺术的追求与欣赏。
与此同时,古代绘画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社会的审美价值观。
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人们往往会受到作品所表达的美学观念的影响。
例如,明代的花鸟画注重形神兼备,以写实的手法突出作品中的自然元素;而元代的绘画则追求意境与抒发情感,注重笔墨的于水墨之间的韵致。
这些审美理念塑造了古代社会对美的认知与追求,并在绘画赏析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标准。
古代绘画在审美价值方面的塑造也体现在其对文化精神的表达上。
在古代中国,绘画往往不仅仅是艺术表现方式,更是文化精神的体现。
比如,唐代的骑马射箭图就表现出了当时追求英勇与壮丽的文化背景。
这种绘画作品通过对骑马射箭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士人追求英雄气概与武勇的情怀,进而引发了社会普遍对英雄形象的崇拜。
绘画作品通过其艺术语言,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进而深化了对社会风尚与审美价值的认知。
古代绘画的社会影响也不仅仅限于艺术领域。
通过绘画作品的传承与流传,这种审美取向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比如,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中,绘画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活动,成为了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会在宴会或聚会中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与朋友互赏与探讨,由此形成了一套以文人画为代表的高雅生活方式与审美标准。
绘画艺术:发展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绘画艺术:发展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绘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能够培养和发展人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工具。
通过绘画,人们可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绘画艺术如何发展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绘画艺术与创造力的关系绘画艺术与创造力密切相关。
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通过画笔和颜料,艺术家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形象。
绘画艺术需要艺术家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转化为艺术作品。
绘画不仅仅是简单地复制或描绘现实,更是通过艺术家的个人表达方式来创造视觉上的新鲜感和情感。
创造力是一种关键的能力,它让我们能够思考问题,并找到独特的解决方案。
绘画艺术可以激发和培养创造力。
通过绘画,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思考和观察问题的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的新解决办法。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障碍,他们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方法和思路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他们的创造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绘画艺术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绘画艺术也是培养和提升审美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过欣赏和创作绘画作品,人们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审美能力是对美的敏感度和辨别力的体现,它能让我们欣赏到艺术品中的美感和情感。
绘画艺术可以培养审美能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观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通过绘画,我们可以更加仔细地观察物体的形态和颜色,体会到不同材质和色彩的美感。
绘画艺术使我们对周围事物的美感产生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也让我们更加敏感地察觉到美的细节。
此外,绘画艺术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美的平台。
艺术家的作品可以通过展览和展示的方式向大众展示,观众可以欣赏到不同风格和技巧的艺术作品,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通过分享和讨论,观众可以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绘画艺术对个人发展的意义绘画艺术对于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绘画艺术可以帮助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
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世界各地的欣赏。
对于欣赏中国绘画,需要了解其历史发展和审美鉴赏。
中国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岩画和陶器绘画。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经开始利用矿石、煤、铅笔炭和红褐色等颜料进行绘画。
这些早期绘画主要是以神灵、动物和植物为题材,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信仰。
后来,绘画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了不同的风格和主题。
古代中国绘画分为骨石、金石、皮纸和丝绢四大类。
其中,骨石绘画是用骨头、象牙、铜银等材料在器物表面绘制的,金石绘画是将图案刻在铜镜等金属物品和石碑上,皮纸绘画是用毛发或植物纤维制成的皮纸进行绘制,丝绢绘画则是直接用颜料在丝绢上绘制。
这些不同的材料和技术带来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
在中国绘画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绘画流派和名家。
北宋时期的“四王”(黄筌、李唐、董源、荆浩)、南宋时期的“四家”(李公麟、刘松年、马远、赵明诚)和元代的“四远”(黄公望、吴镇、南宋、壁虎),都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代表。
在中国绘画的审美鉴赏中,人们注重作品的主题、构图、用色等方面。
中国绘画追求的是“似与不似”的写意,注重画意的表现而非形象的写实。
作品的主题通常是以自然景观、人物人生、花鸟虫鱼等为主,通过线条、色彩和构图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中国山水画非常注重“意境”,通过描绘山水间的空灵和意境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修养。
除了意境,人们还注重作品的线条和用色。
线条在中国绘画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勾画线条的曲直、长短和粗细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意图。
用色则是通过不同的颜料和色调来表达作品的情绪和氛围。
中国绘画强调“以墨为尊”,重视水墨的运用和表现效果。
总的来说,中国绘画的历史和审美鉴赏是非常丰富而复杂的。
通过了解其历史发展、著名流派和名家,以及关注作品的主题、构图、线条和用色,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绘画的美妙之处。
古代绘画的风格演变与审美意义
古代绘画的风格演变与审美意义中国古代绘画跨越了几千年的时间,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由于受到政治、文化和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古代绘画的风格不断演变,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意义。
本文将从风格演变和审美意义两方面探讨古代绘画艺术的历程。
一、风格演变1. 原始时期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绘画作品最初是以图腾为主题,用于反映部落文化和信仰,以纪念祖先和神灵。
最早的绘画作品主要表现为简单的线条和点,场景单一。
2. 商周时期商周时期的绘画逐渐丰富起来,除了绘制图腾图案外,还绘制了一些代表生活的场面和人物形象。
绘画技法也更加丰富,出现了皮影绘画和雕刻技法,线条也更加流畅和细腻。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绘画表现形式更为真实和立体,绘图技法逐渐成熟,绘画场景变得更加复杂和富有感情,生动的人物形象、美丽的山水画和栩栩如生的动物画开始出现。
此时期的壁画和绘画作品已经成了古代绘画的代表作。
4. 魏晋时期魏晋时期的绘画艺术成熟度趋于高峰,艺术手法趋向多元化开放。
在这个时候,绘画技法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创造出了多种风格。
画面富有想象力和艺术审美,也因为艺术家的个性化表达,呈现出了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画面。
5. 唐宋元时期在唐宋元时期,绘画风格更加多元化和自由。
比如,在唐朝时期,山水画表现得更加宏伟,画面极少有人物形象,更加以自然山水为主。
而在宋代,山水画中的多元显露,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画面风貌。
元代山水画则采用了更加浓重的线条和明暗对比的特点,艺术家们对于景物物态的表现更加精益求精。
6. 明清时期到了明清时期,古代绘画逐渐出现了笔墨浓重,线条清晰的特点,画面风格更加简洁和明快。
在这个时候,人物画得到了更加发展和完善。
清代则更多的以水墨为主,它的画风更为清丽脱俗,品味更加高雅。
这些特点在今天的书法和国画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二、审美意义1. 体现社会文化古代绘画作品的风格演变折射出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和审美变革。
中国绘画的风格与审美特征
中国绘画的风格与审美特征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独特的表现形式。
它源远流长,渊源流深,自成一体,独具特色。
中国绘画的风格与审美特征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历经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第一部分:中国绘画的发展历史中国绘画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当时的绘画主要是用雕刻和刻画的方式表现。
随后,随着青铜器和陶器的出现,绘画也逐渐发展出特有的风格和形式。
在西周时期,绘画已经成为宫廷和贵族文化的一部分。
秦汉时期,绘画技艺不断提高,且取得了很大发展。
唐代,以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诗句为题材的中国绘画达到了巅峰。
宋元时期,绘画更多地强调自然、清新、雅致的特点,成为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绘画的门徒制逐渐形成,门徒的技艺不断提高,中国画的发展也保持着持续的趋势。
现代中国画则逐渐走向世界。
可以说,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缩影。
第二部分:中国绘画的风格中国绘画的风格独特,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明暗法、透视法、色彩法等,而是更注重笔墨、线条、造型等技法,更强调画家的个人感受和创意。
它强调意境、氛围和符号,总的来说,中国画具有线描清秀、色彩含蓄、用笔流畅、意境深邃的特点。
首先,中国绘画的线条十分特别,用线描绘形体,线条的粗细和厚薄十分讲究,能够表现出画家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其次,中国画注重笔墨,通过用墨粉勾画出非常逼真的人物形象和物象形态,同时又往往能够以极少的笔墨勾勒出深邃的情感或者意境。
另外,中国画最出名的风格就是色彩含蓄,其本质就是:隐含的美。
再者,中国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空白。
在中国画的空白之中,“有岁月的沉淀和情思的升华”。
在表现形式上,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自然、清新、雅致的特点。
比如山水画,往往表现出崇山峻岭、清流瀑布和浓浓的云雾,这一切都是为了表现画家所想所感,保留下一些不那么精确的细节,这正是中国画的特色。
第三部分:中国绘画的审美特征中国绘画的审美特征也是独具特色的。
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
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中国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绘画发展的主要流派包括壁画、丹青、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
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的其他方面密切相连,注重表现自然、追求精神和境界的升华。
审美鉴赏涉及对画面构图、色彩运用、主题内容等的欣赏和评价。
中国绘画的历史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艺术风格。
古代中国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壁画和画墓。
在春秋战国时期,丹青艺术逐渐兴起,成为中国绘画的开端。
丹青绘画在技法上注重笔墨的运用,重视轻重浓淡与背景混合,追求线条韵味的表现,同时注重形象的精确和生动。
隋唐时期,壁画和丹青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个时期的绘画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强调神态、姿势和肌肉的表现。
山水画的发展也开始在此时期出现,特别是在唐代的张彦远、李思训等山水画家的作品中,强调自然景观和山川的雄伟壮丽。
宋代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北宋的文人画成为主导。
文人画注重笔墨的境界和意境的表达,主张写意而不拘泥于物象的描写。
这种画风也影响了后来的元代绘画。
元代出现了一批具有独特风格的画家,如李思训的“枯木寒山图”和郭熙的“偃松图”等。
明清时期,中国绘画经历了一次较大的改革。
明朝画家董其昌提出了“折而求新”的画法,主张继承古人之长而不墨守旧法。
清代绘画注重对人物形象的表现,并在色彩运用和构图上进行了一些创新。
在中国绘画的审美鉴赏中,人们常常关注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创意和主题内容等方面。
画面构图是绘画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有层次感,能够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构图有时遵循“三分法”或“黄金分割”,有时突破常规,创造出独特的效果。
色彩运用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中国绘画中,色彩通常是通过墨水的深浅来表现的。
淡墨代表光明,浓墨代表阴暗。
色彩的运用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
创意是绘画中最能展现画家个性和才华的方面。
创意可以表现在主题选择、题材创新和技法创新等方面。
作文范例《绘画与雕塑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与审美》命题作文写作指导优秀作文欣赏作文素材
《绘画与雕塑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与审美》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在当代艺术中,绘画和雕塑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在不同的艺术家手中,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风格和审美特征。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绘画和雕塑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和审美。
一、当代绘画的表现与审美表现特点:当代绘画具有强烈的表现个性和思想内涵,反映出当代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和人类命运等问题。
同时,当代绘画还注重对色彩、线条、构图等艺术元素的表达和探索,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体验。
审美特征:当代绘画审美特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于笔触、色彩和材料的新探索和运用。
一些当代画家通过运用新材料和媒介,如数字艺术、装置艺术等,为观众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和多元化的艺术体验。
二、当代雕塑的表现与审美表现特点:当代雕塑具有多样性和跨越性,包括传统的抽象雕塑、装置雕塑、环境雕塑等多种形式。
当代雕塑作品通过对于空间、材料和形态的探究和创新,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和心理体验。
审美特征:当代雕塑审美特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于艺术形态和材料的创新和运用。
一些当代雕塑家不断地挑战观念和技术的边界,通过运用新型材料和先进的制作技术,打破了传统雕塑的形式和束缚,为观众呈现出更加创新和现代化的艺术作品。
三、绘画与雕塑在当代艺术中的重要性丰富艺术语言:绘画和雕塑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在当代艺术中仍然发挥着独特的表现力和思想深度。
它们通过色彩、线条、构图和形态等艺术元素的表达和组合,丰富了当代艺术的语言和形式。
传承人类文化:绘画和雕塑作为人类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力。
在当代艺术中,绘画和雕塑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对人类文明和精神生活的反思和探索。
如何通过学习绘提高个人艺术创造力和审美素养
如何通过学习绘提高个人艺术创造力和审美素养学习绘画是一种强大的方式,可以提高个人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素养。
通过学习绘画,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视觉感知能力,提升观察和表达能力,并且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学习绘画来改善个人艺术创造力和审美素养。
一、培养细致观察力绘画要求我们观察事物的细节,捕捉形状、颜色和纹理等。
通过学习绘画,我们能够锻炼观察细致的能力,更加敏锐地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美丽和细微之处。
例如,当我们绘制一朵花或一颗树时,需要留意花瓣的形状、颜色的渐变以及树叶的纹理。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绘画实践,我们的观察力逐渐提高,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感受美。
二、提升创造力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学习绘画,我们可以开发和提升个人的创造力。
绘画并不仅仅局限于描绘客观事物,更多地是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
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构图方式、颜色搭配和表现技巧,不断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这样的创造力不仅可以用于绘画本身,还可以在其他领域中得到应用,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表达想法。
三、理解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学习绘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在绘画中,我们需要掌握线条、色彩、光影和透视等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构成一个画面的基础。
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现自己的艺术创意和意图。
例如,通过学习透视原理,我们可以画出更立体和逼真的画面;通过学习色彩搭配和运用,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具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作品。
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和技巧,可以让我们的绘画更加丰富多样,增加艺术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四、培养审美素养学习绘画可以培养个人的审美素养。
通过绘画的实践,我们能够更加敏感地感受和欣赏艺术的美。
在绘画中,我们需要不断选择和决策,培养自己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学习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向各种艺术形式和传统学习借鉴,培养自己的艺术品味。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绘画艺术与审美素养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绘画艺术与审美素养绘画艺术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绘画,学生们能够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并且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绘画艺术与审美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对于其绘画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绘画艺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通过观察和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学生能够逐渐对美的感知产生兴趣,并开始意识到美的存在与价值。
绘画作品中的颜色、线条、形状等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潜能,激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意思维。
学生们能够通过绘画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以及对美的理解,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观点和品味。
其次,绘画艺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们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学习不同的绘画技法,如素描、水彩画等,学生们能够观察和分析不同的艺术作品,学会欣赏绘画作品中的形式和结构,并且能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艺术意义。
通过对不同艺术作品的比较和鉴赏,学生们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提高对艺术作品的辨识能力和欣赏水平。
此外,绘画艺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非常重要。
绘画作为一种自由表达的艺术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人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
学生们可以通过绘画艺术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示独特的视觉想象力。
同时,通过绘画的实践,学生们也能够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和创造新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处理复杂情境的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指个人对审美对象的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不仅仅是培养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更是培养他们对生活中各种美的意识和感知能力。
通过绘画艺术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品味,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任伯年绘画中的意境与审美思想分析
任伯年绘画中的意境与审美思想分析【摘要】任伯年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画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充满了独特的意境和审美思想。
本文从任伯年绘画的意境、审美思想、意境与审美思想的关系、审美价值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任伯年的作品充满了哲学意味和诗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抽象表现,展现出对艺术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他注重表现内心情感的流露和超越形式的美感,为观者提供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通过对任伯年绘画的审美思想和艺术特点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艺术创作理念和风格特色。
任伯年的绘画作品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当代艺术家和观众仍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研究内容,并对任伯年绘画的意境与审美思想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和展望。
【关键词】引言、任伯年绘画的意境、任伯年的审美思想、意境与审美思想的关系分析、任伯年绘画中的审美价值、任伯年绘画的艺术特点、结论。
1. 引言1.1 引言任伯年(1895-1983),福建籍画家,擅长写意花鸟、山水,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绘画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抒情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和审美理念。
任伯年的绘画作品常常表现出一种清雅、静谧的氛围,他通过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审美眼光,将自然界中的景物描绘得深邃而富有内涵。
他注重捕捉自然万物间微妙的变化和气息,将这种自然的美感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之中。
在任伯年的画作中,往往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美感,让人产生一种超然物外的美的享受。
通过对任伯年绘画作品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他的意境和审美思想,进而去感受和体验他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美感。
任伯年的绘画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更加深入地探讨任伯年的绘画意境、审美思想以及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点。
2. 正文2.1 任伯年绘画的意境任伯年绘画的意境体现在他作品中常常表现出的超然与深沉的氛围中。
绘画欣赏与审美评价
一
者体验到一种事物处萌芽状态 , 但预示
着即将来 到的运动最普遍 的经验。 而在
表 现 性绘 画 中 ,表 现 性 内容 处 于 显 处 ,
值 的制约 , 即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制 约着审美价值判断。
3 审 美 评 价是 主客 观 的统 一 、
在这一阶段的评 价, 需要 我们 把注
作 品实际判断中 , 不同主体会出现不
意力比较长久地固定在作 品上 , 并试 图
把握 其 中那 些 相 互作 用 着 的主 要 成 份 。
同感受。 主体的评价 与价 值客观性符合
与否 , 看 主体 所 操 持 的 欣 赏 媒 介 是 否 要
处。 , 如 达芬奇和丁托莱托所创作 的《 最 后的晚餐 》其再现性的内容相 同, 因 , 但 形式处理 ( 图、 物造 型、 构 人 透视等 ) 不 同,就有 了隐藏着 的另一种 不同的 内
如塞 尚的《 苹果与桔子 》 产生顺 畅、 , 和
谐及愉快情绪 的形式机制是 由那 些主
要 成份造成 的 , 条是 流畅 的、 状是 线 形
符合主体的欣赏习惯。同时 , 还要看主 体 能否在理智 的作用下将 普通情感 升 华至审美情感 。 2 审美评价的功利性 、 在美术欣赏中 , 对作品的审美感 知 具有社会功利性。一方 面, 审美 意象 和 信 息在激发主体审美经验 的同时 , 可 也 能激发起个人的现实意识 , 即审美判 断 中潜伏着利害判断 。另一方 面, 美感 中
性精神的渠道。 二、 绘画欣赏中的评价
1作 品 内容 与 形 式 、
一
象五线谱上 的音符 , 给人一种机械性跳 跃的节奏感 。这些表现性内容的体验 , 只要放 弃从 画 中索取现实形 象 的要求
幼儿园小画家油画教案:创意绘画与审美启蒙
标题:创意绘画与审美启蒙:幼儿园小画家油画教案探究在幼儿园教育中,创意绘画和审美启蒙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幼儿园小画家油画教案作为其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幼儿园小画家油画教案,并探讨创意绘画与审美启蒙的相关内容。
1. 幼儿园小画家油画教案的概述幼儿园小画家油画教案是一种针对幼儿进行的创意绘画和审美启蒙课程。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辅助,幼儿可以在油画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其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这种教案往往包括了从简单的色彩和形状认知到复杂的创意和表达的内容,逐步引导幼儿进行油画创作,提升其审美情趣和绘画技能。
2. 幼儿园小画家油画教案的价值与意义幼儿园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阶段,而油画课程可以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油画教案,幼儿可以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感,提升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知能力。
油画作为一种较为自由和开放的艺术形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内心所想。
3. 幼儿园小画家油画教案的实施方法在实施幼儿园小画家油画教案时,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过程管理。
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图画故事、实物教具等,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认识和理解绘画主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给予幼儿良好的绘画环境和情感支持。
需要定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在创作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
4. 幼儿园小画家油画教案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小画家油画教案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通过油画创作,幼儿可以在绘画中感知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美的世界中得到满足和享受。
然而,为了更好地实施这种教案,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绘画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幼儿的理解和关爱。
总结回顾通过对幼儿园小画家油画教案的全面评估和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教育方式在促进幼儿审美启蒙和创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画是视觉审美的再创造,是人的思想感情充分体现的一种语言。
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中寄载着作画人的全部情感因素,而劣质的绘画作品则不能够很好的表达画者的审美情感,所以古代就有画品的说法。
那么,画品的高低则直接取决于人的审美的健全程度与审美水平。
可见,审美在绘画过程中的作用之巨大。
审美感觉贯穿于绘画的全过程,可以说没有审美就没有绘画,没有审美的绘画也许就是简单的复制过程,毫无生气可言。
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学习、尝试去“发现”美的事物,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忽视了通过感觉到的经验去理解事物的天赋。
当具有一定的素描能力并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后,有些人却忽视了艺术中最重要的东西――知觉,我们的眼睛正在退化为纯粹是量度和辨别的工具。
结果,可以用形象来表达的观念就大大减少了,从所见的事物外观中发现意义的能力也丧失了。
在那些一眼便看出其意义的事物面前,我们倒显得退钝了,他们天生具有的通过眼睛来理解艺术的能力沉睡了。
很多学习美术的人,特别是一些正准备考学的学生,虽然懂得“看”或称“观察”的重要性,但往往习惯于被动、麻木地在画面上机械地照搬静物或模特儿,全然没有想要去发现并且去表现“美”的欲望,更谈不上表达心灵和思想了,将绘画写生的过程变成了一种机械复制的活动,将艺术创造的过程等同于一个熟练工种的制作过程。
这样的绘画过程是麻木的、没有情感的。
在整个绘画过程中应发挥人的主观审美的作用,即绘画的情感性。
没有艺术感觉的作品,往往伴随着僵硬、死板,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作品能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掌握一定的技法,画面也较充分、完整,然而毫无生气,缺少生命力。
美的特点往往表现在“形式”上,如数量的比例、形线的排列、色调的和谐、黑白、构图、运动、线条的节奏等,由抽象的点、线、面、体组织成画面结构,它所形成的抽象或具象的内容与形象,表现的是艺术中具有生命力的深层内涵。
正是由于艺术形式的无穷变化与它所具有的魅力,使艺术家们不断地寻找适合的艺术表现语言。
在选择和运用艺术表现语言时,艺术观念与审美取向自然也体现在其中,同时现代人的品鉴标准又介入了现代的审美意识。
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进行艺术探索、艺术实践是重要的。
对于在这方面天赋不一、起点不同的学生来说,必须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探索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来。
久而久之,这种实践将引导发挥出崭新的想法和艺术概念。
在考虑新的概念、表达某种意识或思相的同时,必须需要经常注意表现方法及提高绘画的美学价值。
对于一些绘画的表现形式的需要来说,体积感、重量感是决定着画面的形式、风格、内容、情调等等一系列的重要绘画表现元素。
利用光影、明暗、笔触形成的肌理与质感效果,不仅表现体积和重量,更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
审美格调的高低,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通俗地讲,正像俗语所谓“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深究的话,却又太复杂,它涉及并且又相互影响着时代的、社会的、文化的、民族的、心理的、生理的、经济的等等人类的一切活动。
有时艺术作品宁愿“拙”一些,比“油”、比表面上的“帅”而实际空洞无物要好得多。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艺术创作中必然存在着非常的主观因素,所反映的是人的心理。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漫步》中这样写道“-------但也还有那在实践生活中体味万物的形象,天机活泼,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以自由和谐的形式,表达出人生最深的意趣,这就是美与美术------”
艺术家对视觉世界不仅具有极其敏锐的感觉,同时又具有高度的意识。
这种意识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当作者试图通过艺术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艺术创作或设计时,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作者对事物的一种感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
这就需要去理解事物自身的特性。
因此,这一过程是一种以感官通过直觉、洞察以及理解来进行的艺术创造,这一创造过程不仅受客观世界的影响,也受主观意识的限制。
对任何艺术家而言,风格与特点显然意味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并赋予作品重要性和特殊意义。
在绘画中的多种表现手法、方式都可用来突出某些方面。
突出某些成分或思想,不但能表达个人的感情,并且可以使得作者的绘画语言更为明确。
一旦不断地突出某些方面,就将成为作品的特色,而作者的个人风格也就随之产生了。
绘画大师们正是通过这样的突出方式发展自己的风格,并且都因为独到地突出某些方面而自成一家。
比如当代画家弗洛伊德的艺术有种清晰纯净的,剔去种种杂质的艺术品格。
他的笔触干净利落,楔状笔触不拖泥带水,像一束束肌肉一样有力。
人物是弗洛伊德的主要表现对象。
笔触显露,有时呈现出无序、粗鄙的状态。
在这点上他的一些作品具有某种表现性的效果。
他的用笔是强有力的,交错相叠的笔触形成浮雕般的肌理,陡增了画面的神秘意味。
他非常客观地表现了对象,但同时又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他用客观素描的技巧表现出的是一种主观意识,他对于人物神情敏感的观察与刻画,使人们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形体方面的表现力,还传达出作者本人的思想。
自从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照相写实主义流行以来,不少艺术家模仿摄影技术,利用摄影成果做客观逼真的描绘,试图把物体的照片影像很客观地在画面上呈现出来。
这种严峻、冷漠的形象,传达出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冷漠和无人情味,造成一种异乎寻常的美学和心理效果。
并且为商业广告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
照相写实主义认为传统的写实主义是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激情的,是一种主观的写实或人文的现实,不易为广大的观众所了解,而不含主观感情,用大家共同的眼睛(照相机)来观察和反映,传达的范围更普遍。
照相写实主义的作品往往使人感到自然主义的味道,他们主张艺术的要素是“逼真”和“酷似”,必须做到纯客观地、真实地再现现实。
从某些角度看,这类艺术当然是很客观的,然而不管是精确的还是变形的,强烈的主观因素往往通过照相机的角度和所选取的题材显示出来,以便更好地突出主观意旨。
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在主观和客观的艺术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因为即使是在极端的照相现实主义素描和绘画中,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也充分体现出来。
在艺术学习中,有必要了解艺术风格、艺术语言与套路的区别。
套路是什么,是前人总结的经验被歪曲地运用,或某一些艺术家的个人风格被无限地复制,实际上,只要将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出来,并“去其精华”,丢弃艺术的灵魂,进行表面的不问其所以的模仿,任
何伟大的艺术都可以被变成套路。
对于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来说,一种固有的模式,也许是某种符号化的东西,往往可以使人很容易辩认作者的风格,是区别于其他艺术家的极好方式。
但如果所有人都按照这一模子去表现对象,那么,这一表现形式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被抛弃的、丢失的则是艺术的本质。
因此,在绘画中注入审美情感,可以充分提升绘画的品味和质量,而且对学生艺术感觉和技能训练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切不可忽视艺术的审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