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艾灸的操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3禁忌症
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4.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治烫伤。
5.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 不同,也可准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或 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 药用品。
6.操作程序
6.1遵医嘱配制药液。
6.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
2.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 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3、禁忌症
3.1凡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3.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 宜施灸。
4.告知
4.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4.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4.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 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二、艾条灸
概念: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 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患者的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心理状况
2、目标
2.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症的临 床症状。
三、熏洗法
概念: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 达到疏通揍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 种外治方法。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 过敏史。 1.2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
1.4心理状况。
2.目标
2.1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 痒等症状。 2.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 症状。
6.操作程序
6.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6.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 情开窗通风。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 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 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 染。
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5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6.3根据熏洗部位安排患者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 6.4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放映,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到不适,应立 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6.5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6.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7.护理及注意事项
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艾灸拔罐熏洗法的 中医护理操作
咸阳步长中医心脑病医院护理部
2017.6.28
一、 拔罐法
概念: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 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 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 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 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 温经通络、祛风散寒、 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 目的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 表现及既往史。 1.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 处的皮肤情况。 1.3心理状况
5.物品准备
治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6、操作程序
6.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 医嘱。
6.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6.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6.4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 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 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
4.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5.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 屏风等。
6.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6.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 后灸腹部、四肢。 6.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 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烫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 无不适。
2、目标:
2.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 寒性咳喘等症状。 2.3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3.禁忌症
3.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3.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4.告知
4.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 4.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 肤会出现与罐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 数日后自然消失。 4.3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或烫伤。
6.操作程序
6.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6.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 舒适体位。 6.7清理用物,做好护理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7.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 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7.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7.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7.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7.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7.6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 消毒敷料。